- 相关推荐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项伟红
众所周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会遇到如下三大问题:一是学生害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洪水猛兽;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尽咬笔头;三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落笔成文,眉头紧蹙。怎样解决这三大问题,先后顺序又该怎样?
一、关注生活,经历生活。
(那刚才说的三大问题该解决哪一个呢?)
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作文练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每周一记;第二类是单元习作。那怎样解决写作素材问题呢?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这样向学生表述: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看似如此直白的话,可缺乏发现能力的学生大多是懵懵懂懂,我们必须寻蹊径进行落实。
1.天天写微博
周一至周五,让学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动动笔,简要记录素材。可以简要记叙事情的全过程,也可以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这里可以交给学生一个绝招--“问题推想法”,即让学生对照问题一一回想: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哭过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谁被表扬了?今天我看见谁被批评了?今天课堂上有什么趣事?今天家里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今天,街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今天我想到了什么离奇的事?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哪里让我怦然一动?……等到双休日写每周一记的时候,学生就从微博中寻找写作素材。那微博中的三五句话就成了一团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个线头,学生就有了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能够随时提取储存在脑中的生命印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起始阶段,老师的刻意提示非常重要,如--要善于攫取生活中有趣的事作为写作素材,怎样落实?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那么几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将“雪中送炭”背成“雪中送蛋”,在全班哄笑之后,我鼓励学生可以写写这件事,说不定还能发表在报刊上。结果王继业小朋友就写了篇《雪中送“蛋”》,还真的发表在《宁波晚报》上。这下,部分孩子就得了“红眼病”,这周你写《“一箭双雕”》(体育课“砸鸭子”),下周你写《剪蚕茧》(科学课的实验)……到最后,学生的目光不止停留在上课,空间也不断地扩大,《上当》、《“小俞” 变“小偷”》《打“官司”》等趣事作文应运而生。
(那如何解决单元习作的素材问题呢?)
2.和家长牵手
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习作前,我都和家长充分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用眼睛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笔记一记。如:写三上《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给家长发短信:让孩子自主确定写谁,提醒孩子在与他交往中注意观察并做记录。写三上《秋天的快乐》前,我就发短信:和孩子一起捡落叶,摘桔子,摘柿子等,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享受秋天的快乐!如写三下《我学会了……》前一段时间,我就发短信:引领孩子学一样本领:滑滑板,拖地板,骑自行车,学蛋炒饭等等,并耐心引导孩子领悟其中的窍门。这样,让亲身经历做铺垫,使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也陆陆续续渐悟:原来作文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说到底是“情动辞发”。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除了提倡课外阅读,在习作讲评时渗透,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可以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这是我其中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片段--
【一、抓住意外促反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而有时“意外”
恰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可抓住“意外”,引导学生反思,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案例1:《茶杯打翻以后》
上星期五,上品德与社会课前,学生陈杰帮我在讲台边查对本子。只听“啊”的一声,原来陈老师的水杯被碰翻了。水立即打湿了讲台上的本子。“水要渗到电脑上面去了。”子昕脆脆的声音从一旁传来。我心急火燎地找餐巾纸之类的东西。这时,吉星递过来一条毛巾,我赞许道;“真是雪中送炭!”用毛巾初步吸水后,卢艳又拿来一条干毛巾重新擦一遍,我又赞许道:“真是精益求精!”
上课铃响起,陈老师从忙碌中停歇,过来找水杯。我把水杯递给她,笑着说:“杯盖没拧紧,茶杯水倒翻有你一半责任哦。”陈老师也笑着说对不起。
上课伊始,我就一五一十讲了事情的经过,引导孩子追究水杯为什么会打翻,怎样避免类似现象发生。学生稍作思考,便回答;
“老师喝完水要拧紧水杯盖。”(这是前排偷听我和陈老师对话的孩子的回答。)
“我们以后帮老师查对本子别挤在讲台边。”
“我们可以到后面平台上查对本子。”
“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继续引导学生反思。
这次学生做沉思状--
“做事情要雪中送炭。”
“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遇到事情要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后要总结教训。”
“如果不总结,不反省,永远是失败。”
这样的话由从四年级孩子的嘴里说出来,让我震惊和窃喜:谁说孩子不是思想家?
在抓住意外引导反思之后,我不断强化该事件的正辐射作用。从此,班级有事,先解决再反思,并以文章形式记录。这成为班级处理事端的方法。
二、趁热打铁促反思
有心动就要有行动,有反思就要有记录。为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我规定每人一本反思录,及时记录点滴反思,留住瞬间的思想,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点化石。
案例2:《午餐见闻》
这是我们班罗平同学的一篇习作--
中午,在钟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食堂就餐。
就餐时,大家都很安静,但只有一个男孩在旁小声说话。而我对面的丁磊听了很不舒服,就拿勺子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谁知,男孩还挺小气的,竟哭了。可他哭哭还不够,竟然把饭菜给倒了。
等他哭了好久后,我不禁有个念头:“他们的班主任难道不应该管管吗?”接着,我又看见他们的班主任--贺老师在说说笑笑。看见后,我就认为贺老师这个班主任当得似乎太不好了。我想:“作为班主任,就要时刻关心孩子们的事,可她……”
想着,贺老师来了,先说了丁磊一番,再把男孩教育了一下:“身为男子汉,就应该大气点。吃饭要安静,你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要把饭倒掉,你这不是饿了自己吗?”
当我看见贺老师紧紧牵着小男孩的手,去拿饭菜,然后又给男孩盛汤。再看着男孩一口一口把饭菜吃下,一口一口把汤喝完时,我发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从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任何事或看某件事都不能只看到一半就判定这个人品行,要看到最后才能下结论!】
瞧,孩子思想的触角在不断延伸,这样的学生更让我们警醒:孩子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最公正的监督者。]
这样,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让学生关注自己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久而久之,擦亮作文的眼睛就不难,它就在那儿!
二、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在开始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我总是让学生顺其自然进行写
作。但随着课文学习,随着作文深入,就需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怎么写,这是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学生的每周一记,因为少有拘束,出彩的、灵动的、个性化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是翻阅学生的单元习作,就令人有窒息感,仿佛一潭死水,禁锢的是飞扬的童心。我想这是因为单元习作有这样那样的约束。
那是不是我们要就此摒弃单元习作,张扬每周一记呢?这让我想起我们蔡老师在有次语文老师培训时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就关于王彧钊老师《我的舞台》教学程序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人文性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设计,蔡老师最终决定采用既突出语文能力训练,又不丢弃语文的人文性的设计思路。这一席话给了我作文教学的灵感:我们的作文教学能不能在自由中加点约束,在约束中追求自由,特别是单元习作,即使戴着镣铐也要舞蹈。
(接下来要讲的是单元习作的导练)
1.心中要有目标
单元习作的导练心中一定要有目标。一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拿到教科书会对本册语文知识、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做一个要点汇总,以便于有的放矢进行导练。如三上作文能力要点汇总如下: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能力
我们的课余生活
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其他事。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学会用一件事写人的一个特点
写秋天的画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一写自己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同桌互读互改。
运用积累词句素描景物
写观察中的发现
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写自己最想写的,与同学交流。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用文字记录整理
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综合性语文学习中把你最想告诉大家的,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摄取写作材料,把资料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运用本单元写景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来写一个地方
编童话故事
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写下来。
编有趣的动物童话
有了清晰目标的语文老师就仿佛一位胸有成竹的猎人,一击必中。如四上第五组课文《颐和园》一课是一篇典型的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文章。教学时就以三个问题贯穿全过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画出路线图。写了哪几处景点,每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从中让学生领悟游记类文章就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要抓住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描绘,并采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
在学生领悟写作技巧方面知识后,就开始实战演习。学习《颐和园》后,就让学生写《我们的学校》,让学生按图索骥作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与准备:你准备按什么顺序写我们的学校,请画出路线图。你所选取的每一处景点景物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其中顺序自定,景点自定,怎样描写自定,给学生留下舞蹈的空间。但我们知道通过一篇习作就想掌握此种写作技巧那是痴心妄想。于是便出台游记擂台赛,连续两周一批又一批擂主荣登讲台,一篇又一篇精彩游记纷纷展出。当然还有些半生不熟的就等以后在语文的熔炉里渐渐捂熟吧!
(接下来我要讲关于每周一记的导练)
2.心中要有序列
信马由缰写每周一记是常态。在那里让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觉,唱出自己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童真和童声。这里我展示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博客片段--
追寻作文的成长(1)
洗头
每次洗头都是一种享受。
把发带解开,满头的乌发便倾泻下来,乖乖地浸泡在温水盆中仰泳。躺式洗头,一直陪着我到现在。
一双纤瘦的手,一手有力地托着我不听话的脑袋,一手把挤好了的洗发水,轻轻地擦在我的头发上,我舒服地闭着双眼。转眼间,我的头上出现了一头白花花的泡沫,细听微微发出“咝咝”的声响,偶尔踊跃跳动的白泡泡调皮地亲吻着我的额头,随即让那双手擦拭得无影无踪,仿佛不曾发生过一样。耳边响起了轻笑声。
在擦洗间,痒痒惹得我“咯咯”直笑。“别笑了,当心泡沫又钻到你鼻子里了。”我停不住笑地说:“好痒。”双手在我头上抓了一阵子,直到自认为满意。我的笑声也随之嘎然而止。
换盆清水,双手托着我的脖颈,在水中清洗了一下,仔细地检查了一会儿。片刻水龙头一开,头发随流水四处躲藏,冲散开后又聚拢一处。洗完后,拿干毛巾,慢慢地把头发撂起来。吸干水后,理顺头发。我甩了一下头发,叹道:“好舒服啊!”
那双纤瘦的手,自然就是我妈的手,那里有无比的温柔和怜爱。
如此鲜明的作文个性是怎么长出来的?自由。曾有一段时间纠结于周记该不该作文化?如果从应试角度出发,周记作文化或许能使平均分提高2分左右,但思虑再三后,还是决定让学生自由驰骋于文字中,让思想的缰绳毫无羁绊,由此呵护的是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的灵气!我深知,孩子要的是飞翔,而自由是个不能代替的远方。
学生在每周一记中自由驰骋,但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应有序列,在自由中加点约束。也就是说每周一记的作后讲评应渗透写作技巧,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序列。如渗透写景技巧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序列:素描景物→抓景物特点→描写+联想→情景交融;如渗透动作描写技巧是不是有这样的序列: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个性化动作→突出动作描写的情感性;如渗透人物对话描写,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序列:对话的形式→对话的内容(切合人物)→对话形式的妙用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每次渗透写作技巧,一定要和学生的每周一记的精彩之处挂起钩来,也就是与“佳作欣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既能使佳作的作者产生莫大的自豪感,也给其他学生温和柔顺的亲切感,训练也显得自然,没有突兀感。如:
我的爷爷
北仑蔚斗小学 302班叶靖怡
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有一头银白色的头发,慈祥的脸上布满了皱纹 ,一笑起来,额头上就会露出一道“河”,波纹十分清晰。
爷爷喜欢看报纸,只要一有空就会拿起报纸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眼镜,喝喝茶,非常悠闲地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自言自语地发表意见,似乎和奶奶一样在念经呢!
爷爷还喜欢拉二胡。有一次,我悄悄地走进爷爷的屋子,只见爷爷正在全神贯注地拉着,他闭着眼,头不时地随着节奏摇来晃去。再看爷爷的手,左手不时地按着琴弦,右手拿着琴杆一拉一拉,时长时短还不时地颤动呢!
我挺喜欢我的爷爷!
这篇优秀周记我们欣赏人物的外貌描写。因为描写十分准确,写的确实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有的孩子写老人外貌,什么“眼睛炯炯有神,樱桃小嘴,还露出小酒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又如:
老爷爷的菜园
北仑蔚斗小学402班 顾航瑜
我奶奶家道路一旁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小的荒地。一个月前,我常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老爷爷在那儿耘田。他常常赤着脚,拿着锄头,脖子上挂着一根毛巾,头上戴着一顶草帽在那儿忙活。他用双手将锄头举起,然后狠狠砸下去。那时,我心想:难道这位爷爷要在这块黄土地上种菜吗?这块土地可坚硬得很,而且到处是可怖的大石块!这位爷爷真是异想天开!
过了一个星期,我又去那儿看了看,啊!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土地,尽管上面还有许多石块,但与上回比明显少了许多。这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是那位爷爷来了。他今天竟然穿着背心,头上依旧戴着草帽,脖子上也依旧挂着一条毛巾。他看见了我,朝我笑笑,又卖力地干起来,那天烈日炎炎,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没过多久,那位爷爷的头上已布满了汗珠,他拿下脖子上的毛巾,在脸上猛擦了一把,又抡起锄头干了起来……
又过了几星期,我又去那儿看了看,我惊呆了。因为我面前的土地上已经没有石块了,原本的黄土,也已变成了黑黄色了。这是我不由想到,老爷爷的那顶草帽顶了多少天的烈日,老爷爷的那条毛巾擦了多少汗滴,才有这改天换地的变化!
现在,那位爷爷在这块地里种上了青菜、蚕豆等植物,从远方看,那儿绿绿的一片,就像一块碧绿碧绿的翡翠。
这篇文章我们还是欣赏人物外貌描写。因为外貌描写不仅准确,而且一咏三叹,十分切合本文的“文气”!
(刚才我说的是写作技巧的领悟、渗透、操练,其实文章的语言质量也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我的做法是鼓励两种表达。)
3.鼓励两种表达
无论是单元习作还是每周一记,在把握语言关时,可紧扣课标要求--“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扬两种表达。下面就以《放风筝》作后指导为例--
A扬学以致用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
爸爸叫我托着风筝,他牵着线往前跑去,到了远处,大喊一声“放”,我赶紧扔出了风筝,只见爸爸箭一般地向前冲去,老鹰慢慢地飞上了天空,在蓝天白云间快活地飞翔着,我高兴地在下面大喊:“爸爸加油!爸爸加油!”爸爸不断地拉紧放松自己手里的线。“哎呀,不好!”我大吃一惊,爸爸没拉紧手中的线,风筝倏地飞远了,我们只能看见一个小黑点飞向天际,到最后再也看不到它的踪影了。(乐家玮)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个片段的长处就
在于能从《风筝》一课汲取营养,学以致用。老师趁机强化:有时生活中的事件刚巧与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事件相近,何不巧剪辑,妙运用?
B扬个性表达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
突然,两个风筝飞在一起,线打结了,杨晨赶忙把风筝降下来。我们三个垂头丧气地坐在草地上,刚才那兴奋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了。我们齐心协力想把死结打开,可是死结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娃娃,怎么也打不开。(倪佳瑜)
轮到我放了,一开始我就十分顺,把风筝放得老高。我心里想:老爸在放风筝方面也不过是一个菜鸟,还装作是专家的样子。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啊!我的风筝线被两棵小树给缠住了。顿时,我像个漏了气的皮球--瘪了。(顾子欣)
老师还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欣赏语言。对语言敏感的孩子,他们很快就发现“可是死结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娃娃,怎么也打不开。”中比喻的生动有趣,发现“我心里想:老爸在放风筝方面也不过是一个菜鸟,还装作是专家的样子。”中网络语言的妙用,与“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啊!我的风筝线被两棵小树给缠住了。顿时,我像个漏了气的皮球--瘪了。”中的乐极生悲产生共鸣。老师需要强化的是①小作者用自己的笔写着自己独特的经历,那就是创新;②那鲜活的句子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也是创新!
就这样,在不断地练评改过程中,让学生既能把握写作框架,又能把握语言表达,让学生经历一个刻意运用写作技巧到自然运用写作技巧的过程。当然老师要面对的是学生的差异,学会等待,点燃热情是我坚持的原则。
(那如何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下面我讲第三大点。)
三、多种渠道,给力作文。
在学生习作开始,有一件事便形影相随--就是给学生的作文以充分的甜头。为此,老师真是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源源不断地给学生输送作文的动力。(我个人觉得这一点的重要性胜过前两点,所以我们老师在事实上一定要有耐心,有智慧,有热情。)
1.同伴追捧
老师指点学生带着放大镜寻找同桌的优点,并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作文文面一侧。然后将习作本置于班级书架上,供大家随意借阅点评。有时,我还让优秀习作“出国”,让他们到邻班诵读,那可是出尽风头,“出国”回来同学必然春风满面。
2.老师赞赏
老师鼓捣巧簧之舌,学生习作封号名目居多,并给足向上台阶。就周记就有周记创意奖(专门表扬题材新颖,个性鲜明的作文)、周记优秀奖(专门表扬经典院士派作文,循规蹈矩,语言生动优美)、周记进步奖(专门表扬那种突然开窍,作文写得像模像样的孩子)。每一篇习作,我打分起点就是90分,稍有起色便得满分,其它亮点频闪的文章超越百分是常事,因为这是对学生两度作文,精心修改的肯定。最高奖项是--
录用单
同学:
恭喜你!你的 这篇习作已被班级刊物《萤火虫之歌》录取。请你修改后把文章发至邮箱****或直接用u盘拷过来。
项老师
3.家长欣赏
在开学伊始的家长会上,我就和家长商量:这学期开始,孩子会遇到他语文学习上的一座高峰--习作。为了孩子能有勇气攀登,你们能不能帮孩子一个忙,给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写上评语,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当然欢迎有能力的家长在赞美之余,给孩子提一两个小建议。最后我还建议家长一定要珍藏孩子每学期的习作本和周记本,这会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美好的记忆,是家庭一笔精神上的财富。
4.鼓励投稿
我是非常赞同管建刚老师的“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是发表意识”这一论点的。一开始,我总是会想方设法加以润色,让学生获得发表的喜悦。聪明的孩子通过发表前和发表后文章对比,总能领悟到写作的窍门。到了五六年级,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不需要我的润色,能自行投稿发表文章,并成为我习作教学时的得力助手。近十几年来,我深深感到,学生通过文章的发表(到现在四年级我班约有2/3的学生在报刊网站发表文章),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写作成为一种良性发展的内在机制。
5.整理成书
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班便每一学年出版一本自己整理的作文集--《萤火虫之歌》。学生捧着充满墨香的文集,看着印有自己大名的文章,内心的自豪感能激发孩子来年更上一层楼。
有这五种甜头,再害怕写作的孩子也会在一时冲动下拿起手中的笔,秀秀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觉,于是乎也就顺理成章解决了写作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害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洪水猛兽。
【结语】最后,我对大家说,我非常喜欢徐志摩的小诗--《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是的,在写作教学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希望交会时的刹那光亮曾照亮过你我的心。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相关文章:
成长三步曲作文08-24
经验交流;和学生“生气”三步曲09-01
月圆曲教学反思01-04
摇篮曲教学反思08-25
《月光曲》教学反思02-11
摇篮曲教学反思04-22
月光曲教学反思04-21
《摇篮曲》的教学反思02-23
玩具进行曲教学反思08-25
《月光曲》教学反思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