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时间:2022-08-22 14:42:38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创意单位:黄石市河口中学
  
  活动范围:黄石市河口中学
  
  背 景:2010年9月,学校新的学生宿舍楼建成并按要求进行完成配制后。全镇中学生都集中在学校上学,并在校住宿,学校规模大、人数多。学生基本上来乡村中的各个自然村,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差异较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自控、自律的能力较差,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绝大部分家长为农民,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对孩子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的教育)不足的影响,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如何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我校学生文明程度,本着立足本校,着眼小处,练好内功,外树形象,努力为师生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自2010年起实施了“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此项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做法:
  
  一、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1、氛围创设明礼仪。
  
  校园文化、教室文化、校园广播等开设“文明礼仪专版”,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标语、图画、先进事迹。楼内大厅走廊、横梁上张贴、悬挂文明礼仪标语,教室里的条幅、班级板报专栏刊登礼仪常规制度,明确文明礼仪重要性及相关落实内容;校园广播设专栏“礼仪讲座”,学习《规范》《礼仪常规》,讲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等。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创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礼仪殿堂之中,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明礼仪素质。
  
  2、反省故事学礼仪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思想上不稳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又想独立地走向成熟,加上未成年人逆反心强,所以未成年人一直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大道理、套话、枯燥的说教让他们难以接受。如何让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用生活气息浓郁、文化底蕴厚重的各种故事来建构学生的认知,让抽象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理论变得形象,深入浅出,简单易懂,具有哲理性,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中获得启示,从而影响和启迪学生们的思维,促进他们思考和顿悟,丰富他们的人生世界。
  
  案例:
  
  现在的孩子大都娇生惯养,在家几乎是不会做卫生的,偶有做做,也不得法、轻描淡写,家长或心疼或无耐,最终还是由大人代替。长期以往,自然而然,学生也就学会了娇惯自己,养成了干脆不想做或者出工不出力的劳动态度,在班级的值日和劳动也有这样的现象,尤其是课间卫生保持的不好,地面的垃圾不愿捡拾,就连自己座位附近的垃圾也不愿意拣,总是找借口说不是自己扔的,几次说教效果不佳。一天,我走进班级,发现赵健的座位底下有一些碎纸垃圾,我想起了之前的种种现象,于是,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完好的东西,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没有“窟窿”的时候,没有人去钻“窟窿”;而一旦有了一个“小窟窿”,就会有一群人一起去把它变成“大窟窿”。干干净净的地上人们不愿意弄脏它们,突然有人扔了一点垃圾。结果不出多时,这面地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许多的垃圾。现在你们思考一下,老师想说什么?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同时,我们应该敢于担当,应该有我是班级的主人的意识。
  
  于是,我又说: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如果对于这样的“破窗”啥时出,啥时修,出一扇,修一扇,把治安隐患、卫生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岂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说班级地面的垃圾问题,为什么有垃圾?因为这原来就脏,为什么脏?因为有人扔了垃圾,并且没人捡拾。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可想而知,后期我们班级的卫生再也不是问题了。因为一是没人扔了。二是即使有了垃圾同时有人捡起。在一个班级的带动下,全校的卫生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个个思索,一个个思索就是不断的进步。有了学生反省式的不断进步,又何愁学生不懂事,何愁学生不进步呢。
  
  3 、一日常规行礼仪
  
  学校制定了一日礼仪细则,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抓好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早晚上学、放学要主动与父母、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您好、您早、再见”不离口,语气温和,“请”字常用。进入校门、上下楼、教室门要自然成行,右侧通行,出入办公室和他人房间,要先敲门问好。“请进、请问、谢谢”文明用语常应用。学生放学乘车自觉站队。为了有效实施,养成习惯,开始实施阶段,学校健全了监督机制,由德育处主抓,值周教师和值周生课间、中午、放学时间定岗定人进行检查,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纠正并进行公示,量化打分每周评出优秀班级,颁发文明礼仪流动红旗,以此促进此项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现在,同学们进校门自然成行,进入楼门不拥挤、不喧哗,上下楼走廊内通行自然站队,靠右侧通行已尉然成风,主动向师长打招呼问好随处可见。针对学生随手乱扔的习惯,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做到“四带”,即带一个装垃圾用的塑料袋,带一块手帕,带一个水杯,带一块抹布。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到整理自己的房间,从个人卫生到如何保持环境都有明确的要求,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标兵评选树礼仪
  
  学期初承接假期在家表现情况以学生自评为主,由家长监督,审查具体材料进行评选。班级推荐候选人,全校师生投票选出“全校十大礼仪明星”,学校颁奖。
  
  学期中根据实际表现,每周各班推荐一名礼仪小标兵,由班主任老师写出文明礼仪诚信事迹材料,在周一全校升旗仪式上予以表彰并授予小标志。获得三项“礼仪小标兵称号”的将自动获得优秀礼仪小标兵的特殊标志。这些孩子负责全校的礼仪值日。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可增设不同培养侧重点;如认真倾听、坐姿端庄、行走有序。长期以往,使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由引导变为自觉。获选的礼仪小标兵相关事迹材料及照片在校园宣传栏及学校网站上予以刊登表扬。
  
  二、培养学生消费的好习惯
  
  如今,家庭生活都很富裕,家长给予孩子吃穿的消费投入都很大,很怕孩子亏着。因此,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乱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住宿生家长周一带给学生的零花钱达80、100元,可是不到周末就花光了,还向同学、老师借钱。垃圾堆里随时都看到整个的苹果,还有整个的馒头等食物。针对学生乱扔食品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计划用钱、适度消费、“货比三家”的好习惯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计划用钱、节约用钱。开展了“我与父母比辛苦”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召开“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等。我们还在全校开展了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不乱花零钱、不乱扔废弃物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废品中的希望工程”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号召学生把家里废弃物、易拉罐、饮料瓶、旧刊物、纸箱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每次活动都能创收几百元。用这笔钱为特困生办了几件实事,学生也在这种种体验教育中,领悟到勤俭节约的真谛。学校每学期开展了“节约小标兵”评比活动,让事实说话节约小标兵介绍自己的一些节约小窍门和方法从而带动全校学生的节约自觉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案例:
  
  学生进入初中,学科增加,作业量也增加,再加上早晚自习,教师在辅导的同时扩宽了知识面,增加了知识的难度,有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只注重于答案而忽视过程。在一次考试中,出现一个在课堂内所讲的例题,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做错。究其原因是,他们对于教师在讲授解题方法时,就不耐烦去听,只是等着教师告诉正确的答案,而没有用教师提示的方法去认真思考,每次的答案都是教师给出来的,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就算遇到同样的题目,但是完全忘记了怎么做。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又脏又老的乞丐,有一天当他祈祷完毕后,一位天使出现在他的眼前,天使告诉乞丐,上帝可以实现他的三个愿望,老乞丐心中大喜,说出了第一个愿望:要变成有钱人,上帝点了点头实现了他的愿望;老乞丐又说出了他的第二个愿望:要年轻40岁,上帝也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最后他的一个愿望是:一辈子不需要工作,刚说完,他立刻又变回了老乞丐了,他问上帝为什么,上帝说:“工作是上帝给你最大的幸福,你把它丢掉了,当然一无所有。”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什么事情都要靠投入工作才能创造财富,如果整天什么都不做,梦想着不劳而获,那就像会像老乞丐那样的。如果老师在讲解做题方法时,只等着老师说答案,而没有用老师提示的方法去认真思考,这就有点像老乞丐一样,让上帝直接给他金银珠宝,不要给他工作是一样的。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要改变这个不好的习惯,要自己学会动脑筋,要自己真正掌握知识,不然就变成了一个“小乞丐”。
  
  讲故事也是一个预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就要不断的预防,我们不能等学生犯了大错之后才去发火,才去教育。教育要做在前面。教育要做到学生心里。
  
  三、培养学生做人的好习惯
  
  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讲述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学期都开展一次“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内容包括召开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会”;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节目;举行一次主题升旗仪式;开展一次“谁是英雄”的征文活动;学唱一首英雄歌曲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理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他们的思想与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为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向上的好品质,不间断地开展了读书、书法、绘画、篮球、乒乓比赛及优秀作品展,让同学们在获得荣誉、享受幸福感的同时,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教师就是要用例子来说服学生,用事实来震动学生,用体悟出来的哲理来促使学生不断地自我提升。
  
  效 果:
  
  活动开展以来,抓礼仪教育,创文明校风,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文质彬彬、和谐有序已经成为校园主旋律。随着朗朗书声,经典文化的芬芳气息弥漫整个校园,打架骂人的少了,见了师长会诚恳问好,同学有困难争相帮助……家长反映孩子们回家变得更加懂事了,知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使得家庭温馨而和睦,家长还反映,孩子们起来越孝顺了,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家长的心也放宽了,不自觉间也注意起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全校育人环境更加和谐优美,人际关系团结和睦,形成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河口中学:柯迎辉
  
  2013-8-2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相关文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08-23

乡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查报告08-23

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通用20篇)09-26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9篇)04-20

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情况报告08-24

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心得体会08-24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年度工作总结07-18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08-24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09-06

读《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心得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