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快乐——数学教学中的法宝
快乐——数学教学中的法宝文 吴 洁
摘 要: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有沉闷、枯燥、乏味,数学教学可以拥有更多的快乐,快乐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在笑声中实现教学目标,笑而有所得,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快乐;高效;数学教学
快乐课堂、快乐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理念,快乐的氛围可以让老师和学生的心情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学生乐于听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实现“共振”效应。但快乐的制造不是随意让学生笑笑就可以了,还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因为快乐是为了让学生在愉悦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完成教学目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心境对于学生的学生情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愉快的心境可以使学生精神焕发,思维活跃。反之,郁闷的心境使人精神压抑,思维呆滞。经常都会听到老师抱怨说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不活跃,究其原因,问题过多的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过于生搬硬套,教条主义严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活动中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快的气氛,才可能达到高效率课堂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就是要有意义,是一堂扎实的课;有效率,是一堂充实的课;有生成性,是一堂丰实的课;有常态性,是一堂平实的课;有待完善,是一堂真实的课。”换句通俗的话,就是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当堂达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调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达到快乐?我总结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我的课堂,快乐我做主
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肯学、爱学、主动学,并且快乐地学。整个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椭圆,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条线绳和两枚图钉。课堂上自己先在黑板上演示,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练习本上试试。全班学生都积极动手,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好奇:“这么简单的工具就可以画出这样复杂的图形?”有些学生也在思索:“是否能用简单的工具来画双曲线和抛物线呢?”可见,数学课堂上,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多动手和多动脑,学生在玩玩学学中感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的。
二、巧用幽默,清新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而教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对教学结构的精心设计。快乐的课堂需要智慧与耐心,教师要明白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用心思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中,平面几何部分有一节是《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为了让学生对椭圆与双曲线的性质有个深刻的区别:椭圆中讲到的是长轴和短轴,但在双曲线中叫做实轴与虚轴。由此说:“椭圆有个长短轴,双曲线中有个实虚竹。”讲到这里学生可能很混乱,老师接着说:“大家都看过《天龙八部》这部电影,剧中有一个主角叫虚竹,请大家不要跟我们的虚轴搞混了。”学生哈哈大笑,可能有部分学生没有看过《天龙八部》,但是了解其原因也会去问个清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椭圆性质的了解,还便于与双曲线的性质加以区别。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总之,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恰如其分、别具匠心地运用一下幽默的语言,就可以使师生关系倍加健康和谐,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快乐升级——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也许你会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结论定理拿过来用就可以了,可我们似乎忽略了学生在体验创造过程中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成果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的情感上得以满足,精神上得到了快乐。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教师以赞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促进。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快乐感。因此“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例如,《等比数列求和》一节,在上课前我们可以引用这个事例(注:引用的实例尽量从教材入手)。即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开心,便下令赏赐献棋人。臣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问他需要多少粮食,他说只要求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总之,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把64格都放满了就行。国王一听,满口答应。大臣们也都认为:这点米,算得了什么,便领献棋人去领米。岂料,到后来把所有仓库里的存米都付出了,还是不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此处教师要带有激情和神秘感,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来寻求故事中的答案。在这种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课堂愉悦快乐的气氛,使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畅通无阻,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也能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四、享受快乐——体验交流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体验学习。
实践告诉我们,知识技能的获得不能一味靠老师的灌输,而是有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有兴趣,有探究,有思考,有交流,学生知识技能的成长才有土壤。“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标三维目标中两个重要目标,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合作交流往往师生活动的最集中的一环节,它承载这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
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常常被采用的有:动手实践、课堂讨论、历史再现、生活联想、查阅资料、演讲辩论、游戏比赛、多媒体演示等等。同时它还可以表现出一些数学学科特色鲜明的教学形式,如猜想假设、对比练习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形式,可以使所有参与者对待所讨论事物的态度、感情都充分表现出来,形成活跃的交流气氛,获得较好的体验性学习效果,学生也能很好的享受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快乐。
比如,我们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节时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分组游戏《抛硬币》。以同桌两人为宜小组,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20次,一个抛,一个记录……
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第一时间的体验,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根据体验理解概念新知,获得解题方法,形成长时记忆。
又如,我们在学习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这三个概念时,老师与学生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木柴燃烧,产生热量;明天,地球还会转动;实心铁块丢入水中;铁块浮起;在0℃下,雪融化;两人各买1张彩票,他们中奖了;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等等。这些例子都是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来开展想象、体味实境,获得概念的。
快乐教学,教学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享受了快乐的数学课堂,完成了学习任务,学到了本领,体验了成功;教师在教学中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历程中的一次愉快旅行,将快乐进行到底,使数学课堂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构建成高效课堂,是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中学)
【快乐——数学教学中的法宝】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中的法宝——情感交流08-24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反思08-25
旅游中的数学教学反思04-02
《旅游中的数学》教学反思04-17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05-31
驱寒法宝作文04-0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08-24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刍议08-24
小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9-05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