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培养数学审题习惯"的反思
关于"培养数学审题习惯"的反思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小数与近似数》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以复习为主,学生对于把小数按要求找近似数的题目已经比较熟练。但是却在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上"摔了跟头"。
教材72页上给出了四种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表,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给出的汇率表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结果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或者得出了错误的结果。有的没有注意到"10港元"、有的没有找近似数、甚至有的人用"10港元="这样的格式去做。
其实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小朋友做错的一些题目,只要我请他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在每次练习中,我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仅仅粗心、大意惹的祸吗?我觉得不全是,在粗心、毛燥的背后显露的其实是学生审题习惯的缺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认真读题,弄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弄清题目中含有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或逻辑关系,并在大脑中建立全题的表象。(www.fwsir.com)然后,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个分析数量关系的客体从情节中提炼出来,使大脑中由原来全题的表象凝炼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纯数学关系的表象。
读题是培养审题习惯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能力,它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良好的审题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逐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