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
班主任作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媒介,应当做好家校交流沟通平台或渠道的搭建,确保学校的教育理念正确传送到各个家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欢迎阅读。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工纷纷外出务工,农村中小学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常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其子女就寄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的现象。导致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性格孤僻、厌学逃学、辍学、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沉溺网迷,甚至违法犯罪。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学生,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学生教育这一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当好班主任呢?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有效的监护,缺乏家庭应有的亲情、温暖,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使他们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错位。留守学生因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得不到亲情的滋养和满足,得不到生活的需要与保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亲情缺失难于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而对留守学生来讲,学校成了他们唯一接受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回应,使学校的管理措施在家里得不到强化、补充,学校教育"单边"难支。
2、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失控。留守学生的家长,在子女的用钱上,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一是父母因没有时间对子女学习、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愧疚感,于是就给子女较多的零花钱,使留守学生因金钱过多而丧志、而生惰、而生非、而变坏;二是有少数父母在外务工工资低,生活窘迫,给子女拿的钱少,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的生活学习的需求,导致孩子长时间生活在窘困、自卑的阴影之中,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孤僻和悲观厌世的畸形心理。这些生活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也很难得到临时监护人和学校教师的注意,也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
3、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缺少辅导、监督。一是作为监护人的临时监护人的职责与角色定位,首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注优先,而严格训诫、行为表现的监管很少,对学业的介入就少之甚少。二是作为隔代教育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老式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的差异,文盲率较高,与留守学生的思想观念差异极大,沟通障碍明显,对其学习就更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和督促。
4、农村留守学生的安全无保障。由于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中,出现了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管理"空档",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严重存在,留守学生溺水、触电、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一旦有心理问题既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也不方便或不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与倾诉,如果又不能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身心的不安全。
二、班主任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对策
1、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学生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2、让留守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1)感情输入。留守学生因为与父母接触相对较少,缺少父爱或母爱。因此,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时,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要怀有真诚的感情,倾注更多的爱,关心、体贴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极力营造"亲情"氛围,使他们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在班集体中找到"家"的感觉,从而自由、愉快地成长。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树林里那么大,也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作为个体的学生也是一样,各有各的优点,缺点也不尽相同。曾经有些老师对某些学生的评价是:学习不认真,经常违反纪律,真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特点,都有其聪明的一面,只要他发挥其优势的一项,弥补自己的弱项。使他们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这样,他们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活出自己的精彩。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适时地表扬他们,使他们扬长避短,找到各自的人生目标。
(3)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开学初期,要非常详细地记录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长信息以及在家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并分栏造册。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每次都要登记好。并登记好家长与学生的联系记录,督促家长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免感情年久疏远。
(4)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班主任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卫生、成绩、违纪状况,要实行量化管理。特别是提高服务意识。对学生要亲切的关怀和细致的关心,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3、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学生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1)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学生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学生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2)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是留守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学生成长的乐园。
(3)成立留守学生"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学生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仅凭班主任教育,留守学生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如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学生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学生。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特点分析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多在外务工,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学生情感缺失,加之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遭遇,导致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感恩意识淡薄,容易使思想形成偏差。
由于家庭结构的特点,导致留守儿童对关爱的需求多过正常学生。而日常生活中所能够获得的关爱无法满足其心理要求,因此造成许多留守儿童不懂知恩、感恩,感恩意识日渐淡薄,思想逐渐出现偏差,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还形成了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
2.行为习惯较差,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日常又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部分留守儿童会产生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沉迷游戏和网络、撒谎、偷盗等,甚至与社会不良少年接触,从而做出违规甚至是违法的举动,对社会和个人都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学习状况不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更加需要家长的敦促与关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与指导,经常会出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习惯,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
班主任开展留守学生教育采取的对策
1.协助学校建立信息档案,全面了解学生。
留守儿童在班级甚至学校的数量占比较高,且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形成的性格特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各色各样,对于如此庞大的特殊学生群体,班主任仅凭记忆是难以达到有针对性地教育留守儿童的目标,而引入信息档案能够有效地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管理的重要依据。例如,在开学时统一建立学生的家庭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家庭地址、父母工作地点、与父母团聚次数等;同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包括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上学的方式(步行或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最喜欢的人等等,了解学生内心的性格特点。此外,建立日常实时档案,由班主任实时记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留守儿童新的特点及日常表现等。根据这些档案资料,班主任能够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交流,更能获得学生的信任,进而才能引导留守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困惑或问题,使得留守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2.组织学生多元互动,培养集体情感。
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源于其感受到的关爱较少,在班级集体中,除了班主任的关心与帮助外,学生间的互助交流也能帮助留守儿童感受关心、感知温暖。因此班主任应当利用班级的集体活动时间,创建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氛围,让留守学生在班级大家庭的关怀气氛所感染,逐渐懂得去感受关爱,增强感恩意识。例如,班主任可以从留守儿童的特点出发,如有的学生擅长画画、唱歌,或者擅长朗诵、写字,抑或擅长跑步、跳远等等,班主任有针对性的组织文体活动,让留守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在活动中发现闪光的自己,同时获得同学们的鼓励,让留守儿童体会到集体的关心,逐渐扭转自己的态度,变消极为积极,变悲观为乐观。
3.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建立沟通桥梁。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靠学校或家庭单方面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班主任作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媒介,应当做好家校交流沟通平台或渠道的搭建,确保学校的教育理念正确传送到各个家庭,保障家庭的困惑能够顺畅到达学校,这样才能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贡献力量。比如班主任设置通讯交流平台,方便家长通过短信、微信或邮箱的方式,鼓励家长留言,交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同时通过平台收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针对突出的心理问题可以请学校心理学老师给予专业指导;另外,班主任定期组织家访,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的状态和环境,并给予学习或生活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从多方面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建立沟通桥梁,从而探索留守儿童的内心,构建他们的心灵桥梁。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08-21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08-20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学前教育03-02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8-24
如何激励留守学生08-20
浅谈如何做好一场述职报告03-16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06-21
浅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