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拓展性阅读尝试
小学生拓展性阅读尝试作者/巴 桑
【摘要】要学好语文,往往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和发展,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形成目标、有系统的课外阅读训练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层次。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兴趣能力
教了十几年的语文,每教到一个班总想教好学生,可总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阅读课文的理解与分析,学生常常在课堂上答非所问,对一个阅读问题能做到言之有理的就那么几个优秀的学生;在作文教学方面,学生能妙笔生花的少知又少,这些让我是如此迷茫而无助。那天去听了李大圣教授的讲座,心中有豁然开朗之感。回校后结合我校的课题“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反复咀嚼着李教授的话:要学好语文,往往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和发展,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形成目标、有系统的课外阅读训练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层次。对呀,我何不借着我校课题的东风,乘风而行呢?
目前,我们小学阶段阅读课文的总量不过三四百篇,才几十万字,这么有限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课题的方案中我也提到这一点。古人在实践中得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回校后,我加强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除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外,还要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善读。但我发现,有的学生喜欢读课外书,而且读得不少,但得益并不多,也许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并未获得阅读的技能,读书往往停留于了解故事情节上。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找准阅读材料与阅读方法训练的结合点,教给学生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方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1 联系式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而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教学中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大量地收集类似的文章等。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捆绑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给学生提供了《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文章让他们阅读,学生在阅读相关故事的时,他们就会无意识地进行联系、比较,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对故事情节、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在学完《猫》这个单元以后,我向学生归纳出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特点,举事例,悟感情。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小鸡》《小金鱼》《课桌上的小甲虫》等十余篇写动物的文章,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会的方法进行阅读。这样,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书,每读一篇文章都有侧重,并把课堂上的读书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在反复的运用中达到巩固、熟练,增强了阅读能力。
2查找式
有些课文,特别是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的问题,而这也是学生最想了解的。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www.fwsir.Com)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查找中获得知识。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学生除了对太阳的温度、大小感受兴趣外,对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古代的树为什么能变成煤,太阳在宇宙中的地位,怎样测量太阳对地球的距离等知识更感兴趣。所以,我就让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可以查阅书籍,也可以找父母、科任老师咨询,或者上网查询等。网络资源快捷、新奇、海量,学生对此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可以上网阅读,也可以下载学习资料。如教学《镜泊湖奇观》,学生提出“镜泊湖传说、镜泊湖特产、八大景观、旅游指南相关的学习信息。查找过程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因为他们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目的。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 汇集式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有特点的或者知识性强的内容的内容摘录下来,并汇集在一起,供其他学生阅读、查阅。当其他学生需要的资料能在资料小册中查找到的时候,作为收集者肯定会有一种成功感,因为自己收集的材料得到了他人的认可,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必定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阅读,去汇集资料。如教学《赵州桥》后,向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南京长江大桥》供学生阅读,感受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可以让对桥感兴趣的同学去收集古代的、现代的、本地的、国外的有名的桥的图片、资料等。在这次收集中,有许多同学收集到了50多种桥的图片、文字资料,然后汇编成岫,供同学阅读。再以此为锲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并建议大家收集亲朋好友和自己浏览过的名胜古迹的门票、旅游图和拍摄的照片等。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相关的资料。并在班级中进行展览、评比,评一评谁收集得好。在收集中学生既锻炼了自己,又拓宽了学习内容。通过有意义的收集,在无形在增长了见识,又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4 荐读式
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篇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反而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如教学《鲁宾逊漂流记》一文,我把原作提供给学生阅读,大部份学生的兴趣很高。他们在读原作的同时,与课文进行了比较,并得出:原作对人物的刻化比课文中更深刻,更传神;故事情节更复杂,更多变。可见学生对人物这类著作是多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推荐了另外两篇文章《洋葱头历险记》和《假话国历险记》。
在小学阶段,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名著中的部分情节改编后选入课文,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一下,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精彩片断,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那么,在小学毕业前,应该有一部份学生能把三大名著阅读完。还可以紧扣脉搏,在班会、朝会上让学生介绍一些新闻,同时也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基因、克隆等新知识的科普读物。
5 生活式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学习贴近丰富的生活,无疑像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一对宽宽的翅膀,无时无处都在吸收、内化着知识。正如“新大纲”中所指出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新课程倡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童年的发现》时,我以课本为载体,激发孩子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孩子们收集到大量生活中的小窍门,小常识,乐趣,以及许多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有意义的事和物,如发现蚂蚁如何搬动巨大的物品的,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烟蒂用水浸泡后倒入花盆中可以杀死害虫等。通过在课堂中的交流,拓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把这些写下来,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习作能力。阅读可以更加生活化,菜谱、生活小窍门、亲身经历的事等等都可阅读。
在课内外结合的学习中,我们除了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还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在三年级有一个内容是关于对联的。我鼓励孩子们“读两幅对联,再收集几幅对联”。本来只是想让孩子们初步感悟一下“对联”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启发他们在生活中,课文中去找哪里有对联。结果孩子们兴趣特别高,甚至带动了家长走出家门,在大街上商场门口收集各式各样的对联,因为快到春节了,一些家长还即兴挥毫,买来红纸墨汁亲自编写对联。我把这些买来的,写好的对联统统贴到了教室里。现时,教室里也闹起了春节,节日的气氛被渲染得浓浓的,孩子们一边高兴地欣赏着这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对联,一边指指点点的念着读着,看他们这么兴奋,我就引导说:“你们仔细看看,对联有什么特点?”很快,有孩子说:“老师,对联只有两句。”又有孩子接着说:“两句话的字数是一样的。”稍过一会儿,有一个孩子兴奋得叫起来;“老师,这副对联里的“一”和“万”这都是数字。”……发现是使人愉快的。趁他们高兴我顺势激将:“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副对联?”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一个孩子怯怯地举起手来。问:“甜甜蜜蜜和开开心心算不算对联?”“当然算!而且还是很好的对子呢!”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孩子们有了信心,劲头也更足了,当时就编出了一些简单的对联。还有的同桌两个互相对对联,你出上联我出下联,你一言我一语,热闹极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对联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还感觉了对联的文字韵美;不仅接受了现代文化的教育,还受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
热爱祖国的种子其实也在活动中不露痕迹地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深深的根。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进行收集信息将会收益匪浅。当学生漫步在街头巷尾时,可以引导学生多记录一些商厦、店家的广告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有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在生活中学知识,长学问,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将渐渐得到提高。
6 创造式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多么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从大处着手,用发展的、全局性的眼光来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培养具有个性的,有特长的创造性人才,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方向。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收集他所想要的,所喜欢的资料,供他去选择,去学习,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如一教师了解到有一位学生特别喜欢音乐,特别爱唱校园歌曲,就向他推荐了音乐方面的书籍,还让这位学生向学校、音乐老师、同学借录音带、录像带及CD片,让她多听多唱,把好歌带给同学,还鼓励她自己写歌词,唱歌词。说不定她长大后还真成了有名的作词、你曲家呢。在音乐的王国里,她学到了课文中学不到的知识,在小小的创作中提高了写的能力,在听听唱唱中培养了感悟能力,当然语文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在生活中,有的学生爱好书法,有的学生爱好美术,有的学生喜欢小制作、小发明,有的喜欢旅游……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收集、保存、应用有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让充满灵性的学生在收集中学习语文知识,表现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像一条小河,流淌着激情四溢的执着;似一株新苗,怀抱着枝繁叶茂的梦想。”每一个日子,平凡,每一道工序,琐碎,但作为我,要在每一个平凡而琐碎的日子里和我的孩子们同成长,共快乐,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