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 杜文志
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非常不适应教学的发展,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与创造性。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完善,全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全面能力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探讨语文素质教育及其内涵,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话题。
一、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准确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客观科学地认识学科性质,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认为,以上两句话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语文课程性质加以说明: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基础课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它各学科的基础,它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小学到中学期间的语文学习,都属于打基础的性质。语文的基础性地位用一句俗语“万丈高楼平地起”再恰当不过了。深刻理解语文的基础性,是正确认识学科的重要内容。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
语文是文化载体,它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无可替代的。例如,一篇好的文章,它可以给人在思想上启迪,可以给人在感情上熏陶,可以给人在审美上愉悦。(www.fwsir.com)另外,语文还无微不至地表现出人类的文化成果,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
3.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
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语文学科主要体现在上述四项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它。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这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讲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它的形式,讲语文的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
二、为了充分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采取如下实践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1)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树立民主意识。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甚至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求“新解”的尝试。如此转变的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建一种自主、和谐、民主、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主要任务显然不再是如何传授知识,而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自学能力。17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说宁可要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要被点成的黄金;宁可要猎枪,而不要现成的猎获物。古今中外成才的例子无不说明,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
2.以学生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1)自主。自主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他们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课堂中,老师在给学生学习目标后,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答案,教师应该首先充分肯定他们这种大胆质疑的精神,然后再给出正确答案。尤其是对那些不合常规的学生,不要把他们当作“异类”扼杀。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事实上会有令我们欣慰的进步。例如我在教完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学生分析从哪些方面来写好写景散文,学生给出了以下要点:①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②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⑤大胆展开想象,虚实结合;⑥调动人的感觉器官来分析景物的特点;⑦注意用词准确;⑧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⑨使用形容词性的重叠词。而我在备课时,仅仅只注意了前四条。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2)合作。合作就是学生在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可从如下方面来安排学生合作的过程。①教师设置的任务合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激情,才会有高昂的情绪投入到任务中去,真正体现全员的参与性。②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时间充足,每个小组的成员才都有机会参与交流、发言,交流的内容才会既有量,又有质。③要有教师的调控与参与。学生合作交流,并不等于教师是旁观者,教师要巡回走动,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及提示学生注意课堂纪律。
(3)探究。探究就是教师要倡导学生对学习目标敢于提问,善于质疑,激发创新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我在教读鲁迅的《雪》时,对于作者笔下的“江南的雪”“北方的雪”作者是否表现出偏爱呢?大部分小组的同学认为作者更偏爱“北方的雪”,理由是作者使用了“但是”这一转折性词语,但也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认为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偏爱的倾向。因为江南的雪,除了美之外,更主要的是孕育着春的生机,给人以温暖的气息,也带来童年美好的回忆。我对这一回答持肯定态度,并表扬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是可贵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求知欲望。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这样,语文素质教育才会出现灿烂的前景。
★作者单位:四川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相关文章:
论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08-26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3-24
驻村工作实践与对策实习报告08-2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08-24
职高语文评课的问题与对策、方法研究08-2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08-25
小学语文实践心得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