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
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
文/蒙香菊
摘 要: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第一,通过较完整的入学教育及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第二,通过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适应自身的学习方法;第三,在前两方面能力初步具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入学教育;课程改革;就业指导;良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G64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较好地满足了各行各业对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但高职教育的瓶颈问题,如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等,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目前,很多教育研究者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及改革思路,很多高职院校也结合可持续发展路线并根据本校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如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构建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产训结合等的教育模式;创建“前厂后校”的产学结合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等新发展思路。但在学生中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导致自身素质畸形发展,综合素质不高,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与错位: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根据时代需求的变化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发展及改革方向,建立和完善、充实和提升办学特色,即建立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有特色的学生培养方案,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在三年的高职学习和活动中时时启发培养才能逐步具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
一、建立较完整的入学教育体系
入学教育主要从教育目的、教育实践内容、教育实践成果检验与评价三个方面展开,并且具有多样性、针对性与协调性的特点。
1.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入学教育担负着学生“第一引路人”的重担。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入学教育应重点开展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后,不仅为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基础,还促进了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育实践内容
入学教育并不只在开学初的前几周进行,而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包括开学初的入门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指导几个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完成心理上与角色上的转换,调整好思想状态,制定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以避免虚度光阴。
3.教育实践研究成果检验与评价
入学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其进行追踪与检验。入学教育管理机构如何构建,对入学教育体系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若不在这方面认真思考、积极实施,入学教育体系在高校这个大集体极容易出现“断链条”现象,最终走向形式化道路。
构建入学教育管理机构,尤其需要注意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性,首先,学校层面要成立学校入学教育领导工作小组,全面对入学教育的制定、执行、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部署,在各部门和各院系之间进行协调沟通与统筹安排。其次,在院系、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领导工作机构,(www.fwsir.com)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并对相关执行部门或教职工,如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学生入学教育能够顺畅、有效地
进行。
二、课程设置合理化
以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对课程设置的改革主要从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的结合上做出课程设置的改革,综合考虑课程时间安排、课时、内容等多方面,使几个方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1.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第一方面,像高数、英语、计算机语言这几门基础课,是大学一年级必修的课程,由于难度较大,致使很多学生刚上大学因为学不懂、不及格等原因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对于基础课,可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或实训课程的关系,将有联系的内容重点学习,无联系的内容简单介绍,能够从一入学就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比如英语,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挖掘与专业的初步关系,如一些相关科学家的小故事、专业术语的由来等等。比如高数,可以从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基础出发,适当地补充初等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由易到难,做到渐进式的进步。第二方面,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几门课程的学习过于形式化,无法达到学校及课程的教育目的,所以,为了确实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如将这些课程与入学教育体系、就业指导体系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发挥实效。
2.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的结合
将专业课与实训课真正结合起来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前半学期理论、后半学期实训,边实训边上相关理论,但对于目前所存在配合不当的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公选课与必修课的结合
学校可在了解学生需求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多地开设长期或短期有效的公选课,也可结合与必修课的关系,让
学生的选修与必修课程的学习互相促进。
4.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学校提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需要任课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去实践检验。如,研究精品课配套教学方法、研究实践式教学方法、研究兴趣式教学方法、研究学生主导式教学方法等。
三、建立可行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
根据就业需求,在各个阶段安排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结合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如讲座、参观、实践、经验交流、专门课程指导等实践活动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包含择业观念,就业初的竞争能力,就业后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责任感和事业心,团结合作精神等多方面能力,并研究如何与入学教育相呼应。
在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毕业生具备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建立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去检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够对其他几方面的制约因素起到突破与规范的作用,形成良性的闭环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3]韩争艳。与时俱进地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形式[J]。高等教育在线,2009(9):121.
[4]王红霞,刘小平。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J]。西昌学院学报,2008(3):131.
[5]方成智。高职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34):136.
[6]魏振乾。高职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12(138):139.
[7]杨梅花。高职就业指导课课教学改革之我见。教改创新,2013(50)。
[8]戴亮,王璐璐。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药学教育,2006,22(5):35.
注: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课题编号:GZYLX2011336)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蒙香菊(1980-),女,汉族,天津市蓟县人,硕士研究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高职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方案。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高职部)
【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02-21
从企业需求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08-18
信息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02-21
对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的思考02-20
适应市场需求、探索驾校发展新路子08-18
需求与回应:一项关于流动儿童适应的再研究02-26
建立适应WTO的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02-21
建立适应WTO的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02-20
建立班级激励机制,培养良好班风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