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新探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新探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时间:2022-08-25 19:12:5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探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新探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作者/潘军燕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知识是很有意义的。这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进去。那么经过对心理学知识的探究,利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了:特别时光、积极暂停、逻辑后果、魅力嗓音,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帮助非常的大,学生获得了进步。
  
  关键词:逻辑后果;特别时光;积极暂停;魅力嗓音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因为我们要提高全民素质就必须提高孩子的素质。所以作为一个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肩负的很多,我们也应该肩负一些东西。而作为老师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对于开展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利的。以下就是我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之后的一些新的想法。
  
  一、"特别时光"的运用
  
  语文老师能给学生做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安排学生享受特别时光。你可能会说我们老师已经在学生身上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然而,计划好的特别时间和不得已的时间以及随意的时间相比,大不一样。孩子越小,需要的特别时光就特别的重要,可能需要每天。但是初中的学生虽然不像2岁的孩子一样每天都需要特别时间,但是每月或每学期还是需要几分钟的。
  
  别的科目很难做到给学生特别时光,因为它们可能缺少能表现的内容。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多么适合表演的科目啊,朗诵、课本剧、作文展示,很多内容都可以允许我们给每一个学生一次特别的时光。特别时光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学生会在属于他的特别时光中得到一种语文学科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会感到他们对老师你很重要。
  
  安排好特别时光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提醒,提醒老师的职责就是让孩子更积极、更健康地成长。当时间不够而学生又希望得到你关注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学生说"下节课期待和你的特别时光",那这个学生就会受到同样的鼓励。当然语文老师给予学生的特别时光一定要进行安排,(www.fwsir.com)让学生觉得你对他非常重视。我也要建议老师在和学生的特别时光中专注一点,不要在其中关注到别的学生那里去,当老师从行动中表现出他与他的特别时光如此的重要后,那个学生肯定会从内心来微笑。每天给学生来点特别时光,你会发现这对于一个学生语文学科的兴趣产生多么大的效果。
  
  特别时光对于给予学生特别时光的老师所任科目的兴趣产生的效果极大。我觉得我用这个方法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兴趣。我先从班级里看上去对语文最没有信心的学生开始,做好记录,确保绝不漏掉任何一个学生。很多老师都在抱怨没有时间给学生来做特别时光。确实,老师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语文的考核已经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我觉得作为一个理解鼓励与学业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老师,总能够在课堂作业时间、课间休息或放学后找到几分钟用于特别时光。我们还要注意在与学生进行特别时光中一定记得要多鼓励,一定引导他积极向上的一面,不然就失去了特别时光的意义了。
  
  二、"积极暂停"的运用
  
  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一直会不思考或走神。处理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适当地运用积极的暂停。以往老师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做了很多无效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我们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效果。我们没有考虑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学生怎么想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决定是什么。我们也没有考虑我们说的到底是什么话。其实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老师常常说的"你想想你做了些什么"这话很愚蠢。愚蠢之处在于,这话假设老师是能控制学生的想法的。他们控制不了。那些要求被暂停的学生也不大可能在那里想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更可能想的是你做了些什么以及你对他的不尊重和不公平。有些学生可能会有满腔的愤怒和怨恨。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些把自己彻底想成语文不行的学生了。
  
  我们应该采取的暂停是积极的暂停。其实没有必要每一次都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时候,"积极的暂停"已经足以中断有问题的行为了。"积极的暂停"是要让学生感觉更好而不是感觉更糟。首先我们可以花时间来训练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走神时的"思考之站",把在答对或积极思考下一问题称为重新振作的时间,告诉他们这就是积极的暂停。把站起来看作是给脑子吹吹高处的风,这样以便让他平静下来并且再次振作。其次,我们可以事先给孩子们商量好一个计划。要向孩子们解释,你们中的有些同学,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做一个暂停,直到自己感觉好起来,是很有帮助的。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选择积极的暂停,如果他们认为这个有帮助的话。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在上课时自行站起来,寻求暂停,这个是积极的暂停,特别是在想不出问题或意识到自己在走神的时候,要让学生的暂停采取尊重、和善、坚定的态度。我发现在语文课上适当给学生暂停的权利,给他们以积极的暂停,对他们冷静的答题、解决走神现象是很有帮助的。
  
  三、"逻辑后果"的运用
  
  对于语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在唠叨让学生做好作业、抄好笔记、背好书、认真写作文。我觉得唠叨是没有用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去了解逻辑后果的概念,然后我们应该试着运用一下。
  
  逻辑后果就是让学生承担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当然这绝对不是惩罚,只是后果。我们在使用时,要明确四点:第一,就是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第二,尊重学生,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老师必须和善而亲切地执行;第三,后果必须是合理的,一定不能借题发挥;第四,后果必须预先告知,如果他选择了这种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这四点必须都做到,才能是逻辑后果。
  
  惩罚可能让教师得到更快的结果,但是,逻辑后果如果使用得当,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自律和合作的很多非惩罚方式中的一种。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特权等于责任,缺乏责任等于丧失特权。受语文教师重视是一种特权,与这个特权相伴随的责任是做好语文作业。不接受做好语文作业这个责任的逻辑后果,显然就是失去语文教师重视的这个特权。但是即使是在教师对逻辑后果的价值确信无疑的时候,这种极好的方法仍然是很难运用的。教师作为大人,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支配,特别是学生不做作业或不认真学习的时候,从而把赢得学生的进步,变成赢了这场战斗。但我们教师绝对不能忘记的是,强迫并不是一种能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激励因素。我们更加不能忘记教育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做得更好。
  
  当然,这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逻辑后果对于处理大多数问题来说,并不是最佳的工具。我觉得如果一个逻辑后果不明显,可以运用其他的方法。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逻辑的后果变为惩罚,伪装的惩罚。学生在接受惩罚后,有些会认为自己是坏学生或自己没有用,有些决定不再做那些让自己受到惩罚的事情是因为恐惧和害怕,而不是对与错的概念,有些学生不会将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惩罚的行为上,而是对惩罚他们的教师充满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屈辱。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情况善用逻辑后果,得到了一些效果。
  
  四、"魅力嗓音"的运用
  
  很多教师不能吸引学生学习自己教授的课程的原因是他们忽略了对嗓音的训练,他们认为这种训练不具有任何意义。而其实声音是人们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西方心理学家把声音称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乐器".不论在哪个国度,一个人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更好地被别人认可,那不仅仅是仪表堂堂就可以了,声音也必须要深沉、淳厚,散发着磁性、诱人的魅力。
  
  悦耳的声音应该是饱满、充满活力的,能够调动他人的情绪。细小、单调、乏味的声音,能够轻而易举地催人入眠,它表现了说话者可能缺乏自信。软绵绵的声音能够"催人心肠",它的主人更适合在花前月下倾诉衷肠,而不是在众人仰望的教师位置。音质宽厚、语调抑扬顿挫的声音,可以折射出独特的性格魅力,并且可以提高交流的效果。我们发现那些课上得很好的教师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音质独特、有权威感,这也是他们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优秀的教师不是以俏丽的脸庞和青春的年龄来赢取观众的,他们最大的财富来自于他们的才智和独具特色的声音。他们的声音不仅能传递"信任、成熟、可靠"的信息,也是吸引学生上课的原因。
  
  我们教师除了培训专业知识外,我认为很有必要来训练一下声音。浑厚、音域较宽的磁性声音能够强化教师的美好形象,吸引学生对教师积极的注意力。尖锐刺耳的声音则在悄悄地毁坏教师的形象。谁愿意让那种高频率、窄音域的声音来刺激我们的双耳,扰乱我们的神经,作为一个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的教师形象,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声音变得独特。具体在平时我们可以试着注意这些:语调抑扬顿挫,声调不宜太尖和太低,音量不要太大或太小,速度不要太快和太慢,语气语调要停顿,避免地方口音,用准确精练的语言。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语文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这才是一个新时代教师应该拥有的教学观。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并不像成年人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自控力。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仅使用简单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当然,我现在做得远远不够,我还要把这些方法研究得更好,把更多心理知识融会到学科教育中去,让学生把语文学科学得更好,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以上是我的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在语文学科中运用的一些浅见。
  
  参考文献:
  
  [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04.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3.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05.
  

【新探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相关文章: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6-20

小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9-05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09-05

语文积累·运用教案02-28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探析08-26

放松练习在体育短跑训练中的运用11-09

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04-22

创新从灵感中来作文05-05

创新从模仿中来作文06-04

幼教论文 唐海燕:浅议公开教学中物质奖励手段的运用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