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抓住生成点演绎精彩美术欣赏课堂
抓住生成点演绎精彩美术欣赏课堂
丁凡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摘 要:高中美术欣赏课堂的特殊性造就随时可能出现生成。如何抓住它并灵活运用,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巧引“弦外之音”,促成课堂的生长点;二是捕捉“质疑之声”,演绎课堂精彩生成;三是妙用“留白之美”,让课堂“无声胜有声”;四是活用“拓展之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后提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两者和谐统一运用,成就精彩美术欣赏课堂。
关键词:预设;生成;精彩;美术欣赏课堂
预设是指教师上课前要全盘设计。大的方面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认知特点)、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流程等。细节方面包括开课导入、课堂提问、环节过渡、结课照应、媒体运用、教学节奏、板书设计等。生成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
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是许多思想的聚会,一定会有许多思想的碰撞、交织,随时有意外发生。课堂没有事先约好的精彩。精彩出自教学生成,捕捉一个生成就可能成就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生成,就可能破坏一个精彩的课堂。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一、巧引“弦外之音”,促成课堂的生长点
“弦外之音”是很多教师最头疼出现的情况。当弦外之音出现时,教师若置之不理,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大发雷霆,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这时,教师若能随机因势利导,巧妙转移,就会把学生偏差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古希腊雕塑》的课堂教学中,女生羞羞答答不敢直视大屏幕中的图片,而男生却在窃窃私语,不时发出笑声。坐在后排的某位同学干脆大声说:“老师!古希腊雕像作品为什么大都是裸体的?”他的话顿时引起哄堂大笑。作为女老师,这时难免有些尴尬。但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敏感话题。如果敷衍搪塞,会让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裸体的现象,感到更加的神秘和不解。于是沿着学生的这个疑问,我进行了延伸:首先给他们介绍古希腊独特的地理位置,正是这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古希腊人开放的思想观念和探索的民族精神以及崇尚人体健美的审美观。接着顺势延伸了艺术中的人体作品以及人体作品中表现出的人体的曲线、结构、肌肉、光影等形式的美感。这样的因势利导,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问,而且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使本来杂乱的课堂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有句俗语叫:“会说话使人笑,不会说话使人跳。”对待学生的这些“弦外之音”,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巧妙应对课堂上的这些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其朝着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方向发展,可能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二、捕捉“质疑之声”,演绎课堂精彩生成
民主和谐的美术欣赏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质疑的现象,那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新旧知识经验的矛盾冲撞,这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文本。特别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提出的疑问更反映出其由表入里的思考形态,更富有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是难得的可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捕捉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而感觉质疑的问题,并对生成问题进一步地挖掘,生成新的教学过程。
例如,在欣赏法国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女神》时,一位学生在自主欣赏过程中就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称德拉克洛瓦为浪漫主义画家?从他的作品来看好像和“浪漫”这个词不大相符?”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大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在等待着答案。于是,我让学生阐述了对“浪漫”一词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浪漫就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有的学生说:“浪漫就是人与人在一起时,情和景、身和心的结合所产生的那种美妙的意境。”……听完了他们对浪漫这个词的理解之后,我带着他们从画家所处的时代、画家的个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题材内容、笔触、色彩等方面去分析讨论、探究。再把中国明代徐渭的浪漫主义与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联系起来,最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绘画中的浪漫是指向一种激情,一种率性、率真,一种突破常规,一种革命性的举动,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卿卿我我、优美的抒情式的浪漫。
正如布鲁姆所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及时地捕捉住生成精彩的有利时机,使课堂教学不断生成,让美术欣赏课堂更加精彩。
三、妙用“留白之美”,让课堂“无声胜有声”
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不应是面面俱到的,就如中国画中的“留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也给了人们无穷的浩渺之感。人们的心灵在观看画作的同时得到净化,让人们烦躁的心得以安静,也让人们禁锢的思维得以发散。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这情境把学生带入欣赏思考境界中,让学生用自身感受去发现、研究、探索。并运用延时评价,让学生产生“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多的……”的期待,课堂也会出现预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在欣赏朱耷的画作时,教师先不下定论,而是出示画家的作品,在委婉流畅的古琴曲的伴奏下让学生自主欣赏,感受画中的笔墨之美、探索“怪异”之处。然后教师在简单介绍画家特殊的人生经历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产生画家“怪异”绘画风格的原因。又如,在上《西方现代艺术》这节课时,我提到了“行为艺术”。并对当今中国市场上越演越烈的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吗?让“留白”之石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事实证明,中学生有着极强的思辨能力,他们精彩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让听课的老师对他们精彩的表现赞不绝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事实证明,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留白”,不但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探究,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累积的知识和特有的生活经验去“补白”,去跟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思想去碰撞,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堂更加精彩。
四、活用“拓展之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思考才能出真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给他们留下探究的空间,大胆寻求开放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走向意象艺术》一课时,我无意间发现讲台上有一个白色瓷质的茶杯后,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学生用画杯子的体验过程来加强他们对意象艺术的理解呢?因此,我拿着这个杯子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一开始很好奇,然后回答道:“茶杯?”我又问:“什么样的茶杯?”学生回答:“一个白色瓷质的茶杯。”接着,我让学生把它画下来。不一会儿,学生的作品画出来了。但在我的预料之中:全班同学的作品呈现的大都是线描版和素描版的。然后我提出看法:太过平淡、没有个性。让他们再想一想,并提示他们:能不能给自己所画的杯子加些东西,比如,花纹、色彩、表情等等。最后全班学生的作品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局面,每个人的作品都附有自己的个性。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由于不满足现状,我们的作品才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就像一些艺术家一样,他们厌倦了科学写实风格的艺术形式,想用一种新的艺术类型来代替它,于是就出现了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这样的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亲身走进意象艺术的快乐,在思维的拓展中对艺术类型的判断有较深入的思考,提高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当然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新的挑战。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教学智慧是预设与生成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作为课堂的总导演,在美术欣赏课堂的动态进程中,教师除了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充分利用,把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以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外,还要避免出现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避免出现旁逸斜出、无所谓争辩的局面;避免出现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弹性优化。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美术欣赏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参考文献:
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抓住生成点演绎精彩美术欣赏课堂】相关文章:
动态生成演绎语文精彩课堂08-16
让尴尬的“矛盾”演绎为精彩的生成08-12
预设基于成长生成演绎精彩08-17
开发教材资源,演绎课堂精彩08-22
巧用错误资源,演绎课堂精彩08-20
找准切入点,让课堂自然生成08-16
巧用电子白板演绎精彩地理课堂08-13
搭个舞台 演绎精彩08-1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