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时间:2022-12-11 13:00:03 兆波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精选1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精选16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不在沉闷呢?兴趣的秘密究竟何在?所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 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惊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创造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真正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真正要使你的课堂活跃起来,就必须使学生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思维活跃的程度,参与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揭示矛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如:在教学“摆一摆找规律”中,先给孩子们7颗、8颗、9颗珠子,让孩子们摆出所有两位数,看谁摆得又对又快。接着师生对垒,学生每战必败。大家愕然,求教老师传授“秘密武器”老师乘机引导学生,探求实质,得出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色彩鲜艳 的精美图片,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实况录像等多种方式。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求知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适当地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游戏。

  数学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条极佳途径。老师可把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数学课外小组,定期举行数学竞赛活动,提供资料,指导方法。课堂教学分层要求。力求满足这批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如:在教学估算时,用数豆子的方法。通过“抓、猜、数”三个教学活动,在游戏中培养估算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都很感兴趣。但是,竞赛总会有人赢,有人输,赢的同学除了成就感之外,最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估算的知识和应用的能力。在想赢的想法支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掌握了先数10粒再估算的方法。

  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

  学生刚入校时带着一份欢乐,一份憧憬,一份对知识的渴求。为此我们要学会引导和创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画面,而不要把他们的思维 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们跟气象万千。千姿百态的世界隔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我们应将小朋友觉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熟悉喜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孩子们热爱数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比如,一年级数学教学“数一数”时,单纯让学生数书上有几个○,几个△,顿时觉得枯燥无趣,但是如果让他们数数全班有几个组,每组有几人,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再帮老师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学生兴趣远比数○和△强得多。在教学人民币时,老师可以创设商场情景,让学生充当买主,卖主。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而且很有用,因为生活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源于生活,并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或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掌握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力量,由此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给与还需要老师心平气和,开拓创新的引导,使学生自己经常不断的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带来的快乐,感觉和体验到知识背后的神气和伟大。俗话说:兴趣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愿学,乐学,主动学。所以在教学时,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2

  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壹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美术教育活动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美术教育活动能无形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与其它各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础元素和造型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将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美术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shi美术的源泉,美术中的许多要素、法则,如色彩、点、线、面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而且许多美术创作的题材也来源于日常生活,美术正shi用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环境中的美。如:小班美术活动《画房子》。应该说幼儿已具备壹定的感知基础,但这种基础肯定不很广泛、不很深刻。他们壹般只熟悉自己家的房子和周围房屋的形状,给幼儿的印象是初步的有局限性的。因此,大部分幼儿画出来的房子形状单壹,缺乏想像,针对幼儿的这种实际,要画好房屋,我们就必须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园门,去见识壹下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村平房及小楼,夯实他们的感知基础,为绘画提供丰富的材料。还可通过播放电视画面,展示图片资料等途径,让他们知道造型各异的楼房,认识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了这样的活动,幼儿就可画出各具特色的楼房、平房。幼儿通过形式多样的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既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又丰富了感知。同时,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绘画能力,甚至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就会在美术教育中得到提高。

  美术除了表现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美化生活,为生活增添色彩。因此,在美术综合教育中,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幼儿用美术表达生活,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装点自己的用具,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而且通过美的创造,能够进壹步加深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应该通过美术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幼儿逐渐走向壹种艺术化的生活。

  美术教育活动的生活化还有壹个重要de作用:它使孩子们广泛接触了大自然的伍颜六色,再用富有表现力的颜料将它们表现到画板上,使他们发现,原来生活shi这么绚丽美好!从而唤起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激情,萌生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壹草壹木de珍爱……长而久之便自然而然的形成壹种保护环境的潜意识。也就是说美术教育活动de生活化无形中达到了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的目的,这也是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壹个重要目标。

  2、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壹。在游戏等活动中,幼儿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想,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经验,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地去表现,这样画出来的画就更富有幼儿自己的个性特点。

  例如,在“美丽的夏天”活动中,首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的花园、草坪、池塘或种植园进行游戏,在游戏的同时让幼儿亲近那些小花、小草,感受夏天的气息,听壹听蝉儿的叫声,看壹看蝴蝶、蜻蜓额的飞,让自然的美净化孩子的心灵。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会被草丛中的小昆虫吸引,追随着蹦蹦跳跳,快乐地奔跑;有的会蹲下来仔细地观察池塘里的小鱼,与池水嬉戏;有的则会在蝴蝶、蜻蜓之间翩翩起舞……经过这些准备活动后,孩子们和大自然已经融为壹体,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从而带着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又如在画水果之前,可以带幼儿去水果市场参观,让色彩鲜艳、可爱诱人的各种水果占据他们的视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然后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水果商店”,经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幼儿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情感,拿着画笔大胆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于是孩子们笔下的花草虫鱼和水果就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了。试想,如果在美术活动前不进行这些游戏热身的话,幼儿就不可能迸发出如此大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将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

  以往的美术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性单壹。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要真正进行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表现是困难的。这种活动还会使幼儿对某种工具产生偏爱或单方面发展,从而影响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使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壹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壹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还可以选择壹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枝、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轻软的沙地作画纸。这样,幼儿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棉签、勺子、瓶子、盖子作画笔;用藕、萝卜、土豆作刻模印章;还可以让幼儿用吹塑纸、旧挂历、废胶片、碎布、盘子等,采用吹、泼、贴等不同的法进行创作。多种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壹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de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集体活动de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壹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不同班级混合分组的美术活动、不同年龄班de混合兴趣活动等,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协调能力。

  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壹的标准和定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体验de壹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可以陶冶人的素养,提高人的认识,同时也shi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它具有如此巨的力量,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创设美的空间和环境,这不仅要体现在幼儿园内,也应当延伸到幼儿生活的家庭里去。采取多种美术教育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去园外、户外熟悉生活,体验大自然,体验多彩的世界,为幼儿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从而有效地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3

  连续几年担任学前班拼音课以来,我认真参考资料,结合幼儿自身实际,转变传统的教学拼音方式,让幼儿不仅学得轻松,还能很好的掌握拼音及拼音的应用,针对这些情况,我是这样来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的:

  不论学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拼音课怎样开课,开课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幼儿对学习拼音的兴趣,我想孩子对奥秘的工具和征象都比较有兴趣。于是,在第一节拼音课上,我并没教幼儿拼音,而是出示了不少卡通小人,告诉幼儿这些个小人是老师为她们请来的朋友,它们都有本身的名儿,然后我出示了卡片(上边有它们各自的名儿,并注有拼音),小朋友们争着看小人名儿,可是傻了眼,不认识字呀,孩子们顿时喊了:“好老师,你快告诉我们吧!”这时候,我说了:“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看拼音,拼音可了能干了,他像变型金刚一样可以变,它和谁交朋友谁就会变。”

  小朋友惊讶了。于是,我拼了一个卡通小人的名儿,并告诉了她们,孩子们愉快极了,仿佛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奥秘,都争着要去变。在这时候我才告诉孩子要先学习拼音,才能变、才能发明奥秘。孩子们好想一下子就学会全部的拼音,用它们去发明奥秘,孩子们的兴趣足了,那么对学习拼音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到98年的高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0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5

  “看”是人的天性,如何去“看”,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诸多的感觉中,视觉能够非常直接、非常明了地认识事物,察觉事物之间的差别。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经意的“看”,而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因为,周围的一切日复一日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已经不再新异,不再引起我们注意的兴趣。

  在“亮眼看世界”这个主题中,我们选取了司空见惯的日常情形与事物设计活动,让幼儿在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中感悟到,只要我们仔细地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儿——我的眼珠子里有你、有她、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儿,往低处看又是一个样儿;从小洞洞里看世界又会发现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的不同;借用工具(凹凸镜、平面镜)又使幼儿发现有的现象仅凭感官直接观察室不能感知的,通过不同的'透射和反射镜使幼儿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的兴趣;颠倒的世界是那么的诙谐幽默;通过小鸟量天空,感知道了天空是那么地大,那么地宽……《我看我家》、《小闹钟》、《我居住的地方》等都是围绕幼儿生活的地方来开展的,从我家到社区到周围的生活,使幼儿充满兴趣地进入活动,通过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数字等,让幼儿感受到平常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意义,事事都显新奇。

  如活动《量天空》这首诗歌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就让幼儿在字面上理解,可能会比较空洞无意义,而且图片上也不能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天空的无边无际。于是我自己动手,在网上下载有关诗歌内容的图片,制作成了一个有动画效果(小鸟会飞、会叫、会跳)的课件,刺激了幼儿的感官,调动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课件 “天空”,提问:这是哪?谁来形容一下天空是怎样的?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仔细地观察。小鸟会怎样量天空有多高,有宽呢?先让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课件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

  由于课件中的小鸟会动,会叫,很形象、生动地将小鸟是怎样量天空的情景表现在幼儿眼前。幼儿也就很快地学会用诗歌中的语言来叙述了“有的小鸟量量天空有多高,小脚这儿跳一跳,那儿蹦一蹦;”“有的小鸟量量天空有多宽,张开翅膀飞到东,又飞到西。”小鸟亮出天空有多高有多宽了吗?为什么量不出来?原来幼儿与小鸟一样把天空当作一种实体,总想去量一量,看一看天空的边在哪里。小鸟量不出天空有多宽,有多高。最后通过让用有趣的动作一起来做一做小鸟是怎样量天空的,(如跳一跳、蹦一蹦;飞到东,飞到西,手臂张开比划等。)加深了幼儿的对诗歌的理解,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孩子们也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手或脚可以触摸、可以丈量的完全的实体。对天空的这种感受与领悟,为孩子们今后理解宇宙,探索宇宙起到了启蒙作用。

  整个主题活动,我们引领着孩子一起步入“亮眼看世界”的情景脉络之中,一起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表达了看到的现象,一起去思索看到的现象让幼儿更直接更真切地去感受并借助媒体,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一起经历了有意识、有目的视觉认知过程,在次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其他相应的能力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这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后带给孩子的惊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开展英语活动,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人,洪泽实验幼儿园是早开展双语教学的园所之一,通过近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摸索了一些教学体系,获得了一些心得和收获。

  一、双语教育的提出和定义

  双语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少数民族语言和移民本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而开创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既要使少数民族和移民通过第二语言的教学融入到主流社会之中,又要保护和发展这些少数民族和移民的母语,使两种语言相互促进,共存共荣。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的定义是:

  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

  该词典对“双语教育”所给的定义是:

  “双语教育”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育”项目包括不同的形式:

  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式双语教育。

  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育。

  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育。

  二、培养幼儿学习“双语”的要点

  1、活动目标的设计:根据幼儿特点,提出教学要求

  幼儿年龄小,发育机制尚未定型,根据这一特点,在最初的教学中,先让他们把英语的26个字母符号运用各种事物的形象,通过模仿动作、说儿歌等形式,边模仿边做动作,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枯燥的字母变得易记忆,如a可说成,我是眼镜蛇,身穿花衣,讲文明,懂礼貌等等。然后把这些字母分别组成单词,如cat猫,让幼儿说出cat是由哪些字母宝宝组成,同时学习汉字“猫”,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要求,学习正确的发音,用游戏“找朋友”或“×××在哪里”,让幼儿掌握cat的读法的认读汉字“猫”,这样,把学到的汉字、英语运用到日常教育活动中,使更多孩子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2、活动模式的选择: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

  要注意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与需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通过听听说说、玩玩、唱唱等活动,为幼儿创造有趣的双语活动环境,如学唱“闪烁小星星”英文歌曲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孩子们很喜欢在英语故事“天线宝宝”中,通过天线宝宝的故事,将幼儿分组进行表演,孩子们特别喜欢,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和个性,培养了听、说唱的兴趣。

  3、创造师生互动的语言氛围,把握幼儿的参与方式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与幼儿互动的重要性,只有让他们把自己当作活动中的一员,才会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把幼儿熟悉的故事《小兔乖乖》编成简短的小小童话剧,其中反复出现的对话,汉字,易于幼儿接受,老师与幼儿一起参加,使每个幼儿在亲身体验表演中学会了“Iamarabbit(兔子)”,“whoareyou?”“Donˊtbeafraicl”等句子和汉字,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把所学汉字、英语、句子单词,随机运用到一日生活中。随着观念的更新,双语教学,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局限于课堂、老师与幼儿的参与,更是一种具有良好精神氛围的教育模式,意味着相互构建。

  三、幼儿学习“双语”的作用

  1、能促进幼儿语音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双语活动中教师向幼儿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幼儿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首先,在进行双语活动时,可以使幼儿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英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随着学习的深入,幼儿会逐渐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和运用不同语言时能够即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系统。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幼儿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进行双语活动时,可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对交往情境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

  第三,早期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第二语言的发音。

  2、能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我们在对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验园的不断观察、研究中发现,与学习单语言的幼儿相比,学习双语的幼儿较早的发展了一种分析语言本省结构的能力。他们能较早意识到语言表征和语义是分离的,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语义上而不仅仅在形式上。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更多地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其联系进行思维,而语言时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维的发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学习第二语言使同一形象的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幼儿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幼儿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能促进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

  心里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受语言能力的影响最大。”据记载,美国著名科学家道尔顿1岁半能自行阅读,2岁半就能写信;德国杰出诗人歌德4岁能读书,8岁时除精通德语外,还对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皆能运用自如。这两位“神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具有超强的语言能力。众多例子不胜枚举。总之,正是他们幼时所受到的多种语言与文化的熏陶,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向发散型发展,使他们的早期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可以说,语言的发展影响思维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第二语言的发展对思维的影响或智力的发展程度究竟有多深,力度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下一步重点探讨并希望用实验数据进行说明和验证的课题。

  4、有利于幼儿母语和社会化的发展

  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语言。通过双语活动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有可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当幼儿观看外语的原声动画故事片时,能接触外国文化、拓展视眼,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更好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就双语活动对幼儿母语发展的影响来看,实验表明:往往是能用英语作对话的幼儿其母语的发展也较好,母语表达更流畅。语音的反应也呈这种趋势。因为幼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毕竟呈天身处在本族语的打环境里,来自家里家外以及一切与之接触的人包括他的同伴以及除双语教师之外的所有幼儿园的其他成员,无不在以母语影响他。幼儿如同沉浸在一个由本族语构成的浩瀚的海洋里时时受到其影响。而第二语言的语用地位,更多时候给幼儿的影响充起量不过如同喝杯茶。只要不是在一个人为的、全封闭、且和母语完全隔离的第二语言环境里,担心幼儿园的双语活动会对其母语发展造成影响的忧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说有影响,也是积极影响多于消极影响。我们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结语

  总之,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来说,不仅意味着可能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这些积极影响成为现实仍要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如何培养幼儿双语的兴趣是非常关键。因此,将双语课变成孩子们喜欢的一门学科,把故事、阅读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作为今后探索的目标,激发并保护儿童的好奇心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及初步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7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而且识字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从小发展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才能。正因为如此,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低年级大量识字,中高年级大量阅读”的改革目标。今天,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关于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和认字的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以提高识字技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1、故事启趣

  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比如,我在教学“火”这一字时,就给学生讲述“钻石取火”的故事,“火”字与燃烧的火焰十分相似,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个字。

  2、猜谜、编故事、儿歌引趣

  在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编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就能记住生字,且不容易忘记。如教学“苦”时,编一个这样的故事学生易于接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再如教学“春”时,可以让学生这样形象记忆:三人看日出。教学“告”字,用猜谜语来识记:一口咬掉牛尾巴。

  3、气氛生趣: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气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教师可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严加批评和指责,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4、表演引趣: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识字训练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边说边识字的载体。

  5、比赛激趣:

  开展练一练、说一说、动一动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语文课前三分钟可安排3-5人进行识字比赛,内容包括练字、讲故事、诵读等方面,让学生在边学边读、边练边写中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技能。

  6、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语文的学习空间

  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累,并合理动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我在街上识汉字》时可以提问学生:除了图下的几个词外,你还能从图上认识哪些词?这些词你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这样,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又如在本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导向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如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希望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做“我指你说”的.游戏,可以在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家后还可以把你在家里等地方将见到的东西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总之,只要抓助教材特点,应用创新的教法,配合以妥当的教学,小学生识字技能的提高是不成问题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8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动起来”。

  活泼多样的写字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引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能挖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往往学生学习时间短却学到得多,进步得快。

  1、灵活教学方法

  因为目前写字课的形式单一枯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只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尤其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字的兴趣。

  2、媒体演示法

  计算机具有图像和音响的刺激效果,又带有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

  利用电脑直观、有针对性地演示,进行规范训练,再个别纠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借助色彩。课堂上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汉字“稍、梢”时,将两个字的偏旁“禾、木”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便强化学生对汉字“稍、梢”的记忆。借助顺口溜。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三、示范演示。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能帮助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喜欢学”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孩子们学习语言,学习表达与阐述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小班孩子更是重要,因此教室要注重孩子的早期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从小班开始,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研究。把视角聚焦于多元阅读,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

  让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

  2、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懂得爱护图书,不损坏图书。

  (2)会整理图书,知道哪里拿来放哪里。

  (3)能认真看书,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

  2、个案研究法: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观察、分析、研究。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活动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而又灵活地解决,在活动中修正方案、提出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经验总结法:教师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实验活动中。

  5、文献法:广泛查阅有关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著作,以及幼教专家所著的有关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实践部分

  1、教师选择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在语言区摆放一些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画面背景单一、内容浅显易懂的书,创设一个温馨的图书角。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教室里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在教室里挂上丰富的有关阅读的吊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及进门处的两大面阅读趣味问答,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3、阅读指导,在幼儿阅读时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加以指导、引导,在阅读活动

  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师参与幼儿的阅读,并随时给予指导。并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及时鼓励认真看书的幼儿,使幼儿知道该如何正确看书。

  4、家园合作,每周末家长都自发组织进行亲子阅读故事会,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并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研究成果

  1、幼儿对阅读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题实施前小班幼儿对阅读基本上没什么兴趣,幼儿拿到图书后翻来翻去,看些什么都不知道。,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餐前餐后活动等各生活活动环节之间幼儿主动看书的明显增多,都会主动拿出书袋里的书或图书区的书进行翻阅,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2、幼儿有了较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题实施前有的孩子看书时东翻一本西翻一本,有的胡乱翻,有的倒拿书,还有的拿着书玩耍。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指导现在孩子看书时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换书,也知道了书从什么地方拿要放回到什么地方。不管是自由活动时间还是集体阅读活动,基本上孩子都会正确拿书、翻书、一页一页地翻看,还会根据画面进行讲述。

  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建立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0

  在此,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必须始终与学生的脑力劳动协调一致,其最终目的还是学生积极开展的脑力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摆正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位置。即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如果教师不能够以学生的观点评价自己的教学语言,不考虑自己的话所引发的情绪情感,那么,他的课必然是枯燥乏味、一潭死水,泛不起涟漪,这样的课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而使学生觉得你的课有如漫漫长夜,煎熬难受,唯有下课的铃声才会使他们有一丝活泼的气息。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抵触,对抗情绪,产生逆反的不相容的心理现象,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只能使育人益智成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学习的兴趣就在于进行紧张有序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更在于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特殊吸引力。教师自身所产生的特殊吸引力即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是什么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一种宝贵的品质,一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热爱、学习和渴求知识的引路人,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就要对自己所教的科目对学生倾注极大的热情,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最佳的教法。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汪洋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景交融、情理兼备的好作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并将其内外为长久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

  例如,我在《七根火柴》这篇课文教学中,就利用课文丰富的情感信息源,创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心中的情感之树“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因此,可以设计如下导语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伊始就进入恰当的起点和轨道,“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这小小的火柴发出过多少光?放射出多少热?它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学习此篇,作者就是紧扣住了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赞歌,同学们将看到在这一曲悲壮的赞歌中,火柴起着怎样的作用。”用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奠定下悲壮的基调,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从感情方面去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这里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着力凝聚炽热的情感,率先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并根据自己的体验,生活和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满足感和为学习语文进行力所能及的紧张思维活动后的有益的疲劳感

  二、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加强人文关怀

  心理学家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和整体特征密切相关的,它们随整体特征而运算。”高品位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求异求同思维的辐射与聚合,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会有更高更深层面的创造性,即不仅反映事实的静止性,而且反映文学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既然如此,语文教学在源于教材的同时,适当地高于教材、异于教材是创造性学习兴趣的触发剂。

  创造性学习能撞击出真知灼见的火花来,只有学生的思维经过活化、实践、辐射三个阶段,提出创新的说法且同时具有创新的价值,才能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只有如此才能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兴趣的`火花勃发强劲奔放的生命活力。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学习过程中总是交织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同活动,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问疑、质疑、探疑和释疑。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思维自惊异和疑问始。”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为此,我们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精思多问,何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的惊奇过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主,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让学生认识此文的深意所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便能从中找出疑问点:为什么苏州园林的布局故意避免对称?为什么说“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和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是不足取的?整个园林的建筑都是不对称的,为什么设计师们会有如此超凡脱俗的意识?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就是一所积极思维的王国。”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缺乏兴趣,他们的思维活动势必浅尝辄止,反映表象,不可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学习。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就必须突破教材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更不可使他们草率地作出结论,尤其不可搞所谓的标准答案,很可惜由于考试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初中学生上语文课至今仍然是被动地拼字组词,解析句子成分,绞尽脑汁思索主题思想,费尽心思寻索写作特色,在修辞手法,分析句子上打转,沉陷在枯燥乏味且似是而非的知识点的泥潭中消极挣扎。语文教师为提高所谓的全科合格率依然照本宣科,学生从此便失去了自己的表达机会,忘记了甚至丧失了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渐渐麻木于教师规范的那一套。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学习语文还有什么兴趣可言!语文教学如果仍然迷信以教参和大纲为载体的诠释体系,生硬地肢解,割裂作品的思想内蕴与形式结构,必将扼杀青少年学生的母语感悟和天赋才性,严重摧残他们思维的火花与文学审美的创新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原本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与语言艺术美的风光蕴藉的华章,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崇高的审美趣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力,必将加速学生精神自由的回归,加快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道德,个人信念,审美趣味的回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催化剂。

  初中学生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易兴奋的特点,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常常使学生进入极大的激动状态之中,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对某些感兴趣的学科特别注意,或者对某些老师“情有独钟”,他们带着满腔热情愿意学习他们所喜欢、钦佩的教师所教的学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极大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著名作家魏巍在散文《我的老师》一文中描写他的恩师蔡芸芝老师:“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蔡先生在魏巍孩童时代就巧妙的激发他对语文学习,对文学的兴趣,促使他走向文学的圣殿,积极投身创作,成为一代文学名家。确实如此,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学者,在他们人生旅途的足迹中特别在初中阶段,由于遇上了一位好老师,使他孜孜以求,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学有所成。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其人格的感召力将成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强大催化剂。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教师要以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应牢牢抓住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抓另外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艺术。教师若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从课题导入到整堂课的语言组织,问题设计,情景布置、板书设计等等,全力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思维而构建,让学生常常置身于一种跃跃欲试的亢奋之中、一种“我要学”的冲动之中、一种创造的欲望之中。试想,每一堂这样艺术水平极高的语文课,学生怎会不感兴趣,怎会不打开思想的闸门,让创造的洪流倾泻而出呢?

  青少年学生崇拜英雄,这种心理从当前他们狂热的追星现象中能够看出来。而一个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在学生们心里很容易成为一位“英雄”,为学生所尊敬,所崇拜,从而激发他们走近教师,模仿教师,探究老师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拿作文教学为例,我们许多语文老师谈到如何写作文,评讲学生的作文来头头是道而及少看到他们自己有“下水作文”频见报端,以至许多学生在下面切切私语:老师光会说作文,可会写作文?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学之余写写“下水文”在校文学社刊发表,同时把写好的同题作文(与学生同题)与学生互评。这样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既是学生的角色又充当了老师的角色,从此也便树立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1

  最近幼儿园开展了“OM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活动亲子擂台赛”,本次活动的开展要求家长与幼儿组队共同参赛。每一个参赛队都必须先经过班级的海选赛,再参加年级组的预赛,通过后才能参加园级的复赛,最后参加区级的比赛,整个比赛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每一次比赛家长和孩子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根据自己参加的项目在指定场地进行比赛。比赛时,由于家长与孩子们的精心准备比赛时一度出现了不相上下的局面,还不时地传出了阵阵叫好声和掌声。

  看着热闹的场景,一对对热情参与的亲子,全神贯注操作着的家长和一旁为爸爸妈妈鼓励的孩子,我在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孩子们得到了什么?难道是孩子们懂得了纸飞机滑翔的原理?是他们学会做机器人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觉得亲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实是家长,家长最大的成功就是通过耳濡目染的榜样作用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感兴趣!

  很多年前,我的老师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我一直在自己的求学过程中慢慢地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而现在班级里有个吕xx小朋友和爸爸一起参加了“机器人拔河”的比赛,从一开始孩子鼓励爸爸参加比赛到比赛时爸爸在一边为孩子加油,让他自己操作改装好的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了园级比赛的冠军,孩子的脸上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骄傲。之后我发现,智趣园的活动中吕xx总是爱钻研“小灯泡亮起来”、“小兔赛跑”等几份材料。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兴趣的开始,因为兴趣他找到了探索的入趣点,只有孩子对学习的'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特别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变的不再那么枯燥。

  我们在不断地努力为孩子们精心谋划一切可以促使他们发展的活动和方法,其实我们不知道我们精心设计的哪一次教学活动、哪一份区角材料、哪一个动作、哪一句话能真的促动到孩子们的兴趣点,但是相信用心总有回报,我们期待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和热情能够感染到孩子,让他们能真正地爱上某一样东西,开始他们自己学海之行,我们同样更希望家长们也要有一颗培养孩子兴趣的心,用身体力行去为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下一个科学家就在我们的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2

  一、重视课外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不论是教材内容精挑细选的课文,还是广泛的课外阅读书籍,都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学与精神食粮,增加知识的力量。课文阅读尤为重要,课内的教材资源总是有限的,现在语教学正在提倡由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就是要将孩子从课内的有限阅读引向大量的课外阅读。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具体实践中,做到:图文并重;带着问题读书;动手动脑相结合;养成朗诵习惯;读写结合;读说练习,就能解放学生的思维禁锢,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学生多读,忽视引导学生们寻找好的读书的方法,忽视读书形式的变化,忽视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可能达到预定的效果的。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二、图文并重

  低年级的课文插图特点是:与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吻合,注重情境的创设;插图图形精美,富有儿童情趣;插图是与课文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使插图成为理解内容的契机或突破口。由于这些插图体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学生描绘得非常生动,而且极富想象力,紧接着要求学生读课文,讲讲课文中幸福具体所指,学生回答得很到位,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再研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重要信息就有了两次深刻的体验,精美的图片能激起学生兴奋灶,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对幸福有了初步的认知!这说明,在低年级展开阅读教学,就要图文并举,这才符合低年级年龄段的阅读特点。

  三、带着问题读书

  俗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话就是教训那些做事不专心的人的,用在教学中,也就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用心阅读,做到心到口到手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认识事物。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室的一角安排了一个阅读角,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不强制他们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让他们随时凭着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去阅读。现在,在“读书时间”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全班同学都静悄悄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读手中的课外书;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干部出来组织大家,是书把大家紧紧地吸引住了。在家里,我希望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读书气氛的家庭环境,家中随处可以看见书的踪影;还要在家中专门安排一个安静的角落,如小书房;还要每天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如在临睡前让孩子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还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看书阅读,让孩子从现在起受到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而对书籍产生兴趣,让阅读活动成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像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在家中的阅读养成需要家长的配合,这对家长来说是要付出一定精力的,尤其对一些不爱看书或识字不多的家长特别困难。我就送给家长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五、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孩子们通常是有学习活动的外部兴趣起步,逐渐产生对知识,技能本身的兴趣。儿童需要大量接触不理解的东西,才能感受更多的东西。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 “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背诗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最后对阅读充满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听故事比对读故事的兴趣大,可以结合语文教材,经常召开各式各样的“故事会比赛”在阅读课上来讲故事,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讲。

  古人曾云:“开卷有益。”事实正是这样,读书愈多,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书籍促进人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所以,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变成真正的悦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3

  通过最近几节课的教学,我逐渐认识到了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用兴趣来引导教学也需要谨慎对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要对学生和教材有充分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我们才能准确知道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只有充分掌握教材,我们才能将教材和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只有充分做好准备,我们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不然的话,我们只会“事倍功半”。古语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二点,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注意兴趣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我们能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也能结合兴趣点将知识生动地讲解出来。但教师往往会忽略掉学生的这种兴趣是好是坏,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例如在《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这一句借用了《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的典故。一说到荆轲,学生们就来兴趣了。因为在游戏王者荣耀中有荆轲这个人物。但是游戏中的荆轲是一个“女生”。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一个误导。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以引导。首先纠正他的错误认知。其次,肯定游戏可以使他们了解一些知识的优点。之后,说出游戏有时会对历史进行改动的弊端。最后,得出可以玩游戏,但是应该玩一些益智的、正确的游戏的结论。在学生的兴趣存在一些偏差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进行引导。

  第三点,在兴趣教学基础上给予升华。往往学生的兴趣只在我们教学内容的某一部分,而且也只是这一内容的表象。教师要注意用恰当的方法在兴趣基础上给予升华。例如名著《简爱》的讲解。课本对于《简爱》的介绍第一句就是这是一部爱情小说。那么初中生的这个年龄使他们对于爱情很是好奇。所以在看到这句话之后,他们激动了。当然对于小说的讲解我们必然会讲到简爱的爱情。但是在讲解完之后,我们不是就结束了。要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他们学到了什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简爱为什么最终能得到爱情;要引导学生思考这篇小说要使他们明白些什么;甚至于他们得到了什么人生的启迪,应该怎么做。要在爱情小说的表象上给予升华,培养他们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圣贤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兴趣引导教学是我们应该尝试的。但在尝试的同时我们也需谨慎对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4

  “学习动机的辅导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句话,我很有共鸣。现在,就以我的作文辅导课为例,谈谈我对这句话的感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张志公先生有一个论断:“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

  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应试的作文训练模式使中学生的作文丢失了灵活,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以应试为目没有的作文教学过程,大体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阶段,其弊端就在于每个阶段都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而置学生于被动地位:老师命题学生作,老师指导学生听,老师批改学生看。由于满足于消极的灌输,结果学生喊难,老师叫苦,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让作文成为我的作文,就必须重新正视作文主体的思维特征和情感因素。遵循乐于接受性原则,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兴趣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一个人潜在的智能。科学家发现,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可见,兴趣与人的活动积极性,存在着相关性,是推动人们积极进行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古今中外不少著名教育家早就发现并非常重视兴趣的认知价值,他们都十分强调利用兴趣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若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就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就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如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的留心

  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吸收范文中的精华为己所用,勤奋练笔。长此以往,其作文能力怎能不得提高。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动情感

  不少学生在应试教育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死抠,死记,死背,而教师则只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种教学缺少情感交流,缺少民主自由的教学空气,搞无情教育,是教育的悲剧。情感的力量不可忽视,它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写作文要以文传情,以情去动人,作文才具有真正的作用,才能被人承认。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实际,有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经常与学生一起捕捉,感受情感的火花。让学生投入感情,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要知道,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异常复杂的,他们怀着一颗焦渴的好奇心,在不断的探索周围的世界,涌动着一种骚动不安的情感。如果我们在作文命题时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光,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感到有兴趣。

  二、发展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迁移。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迁移能力,善于举一反三,以便把已学的知识技能用于不同的情境,从而更好的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从阅读到作文,由阅读兴趣激发作文兴趣,这是任何学生所必经的学习途径。阅读对作文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可以丰富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可以提供作文素材和表达技巧上的借鉴。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所以,要想有效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应先从阅读入手,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的精读逐步扩展,延伸到课外的'博览,逐渐积累阅读兴趣,天长地久必然会引发作文的欲望和冲动。以阅读兴趣促进作文兴趣,这正是发展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在摹写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本质上讲,摹写是知识的迁移,是对范文的借鉴,是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绝不能将它与机械的模仿,抄袭范文等概念混淆。大量事实证明,让学生进行摹写,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运用范文指导摹写,常能为学生写作文创造良好氛围,引起他们的共鸣,形成跃跃欲试的情绪,产生不吐不快之感。也油然产生“我也能写出的文章”的信心,长此以往,作文兴趣日益趋浓。

  总之,学习的动机首要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主动去学习,只有这样方可“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5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每个孩子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充分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出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篇完美的作文就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说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可以说创造性地进行作文教学,激发出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需要集思广益,共同面对这个挑战。

  作文,作文,做到头疼。作文课的尴尬不言而喻,它是很多学生最害怕的科目之一,教师厌教,学生厌写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孩子没有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作为铺垫,说到底,是孩子们没有写作的素材,对写作没有激情,从而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这样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经过实践与学习,我感受到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其对作文产生兴趣。

  当孩子们对某人、事、物、景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就会想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吐露出来,此时,如果教师善于捕捉这一时机,及时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那么,学生口述的内容只要稍加整理就会成为一篇像样的文章。我们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充分掌握孩子天生喜欢新、奇、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在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阅读教学随时注意与学生的作文实际联系起来

  刚刚在学写作时,孩子们都喜欢借鉴和模仿,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瑰宝,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到之处,只要认真地加以研习,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和闪光点,孩子们就会汲取其中的营养,使之成为他们写作中的宝贵财富。每讲完一个单元我都布置学生写同样类型的作文,顺便让学生从范文中吸取营养,借鉴范文的文章和技法,破除“写作难”的`畏难情绪。比如我在讲完《烟台的海》一文后,要求学生创作一篇关于四季之景的文章,由于学生心里有了范文做例子,作文时会抓住景物特点,寓情于景,加上老师进一步地实地指导观察,使学生对景物特点了解更为透彻全面,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们从中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将家乡的四季写出了活力和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中找“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写作的“米仓”。 “米”从哪里来?为了解决“米”的问题,即写作素材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1.鼓励孩子们写观察日记,在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许多写作素材。

  2.推荐孩子们订阅、购买书报,让学生借鉴书刊上的素材。

  3.开展与写作有关的户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劳动等。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田园,让孩子们搞活动,写活动,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从他们的指间流淌而出。

  三、指导学生评改为主,教师检查评改为辅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们参与作文修改,既能发现自己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又能发现别的同学作文之中的闪光点,从而优势互补,在修改作文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在以指导学生评改为主,教师检查评改为辅,既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评改效率,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每次作文评改时,我按座位前后把学生自然编组,先从观点、材料、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提出要求,接着以一两篇作文为例,讲明作文该怎样改,然后把作文分到各小组(每人一本,本组不评改自己组的作文),每人轮流看了四篇作文,就逐篇评改,由小组长集中大家的意见,执笔修改、写评语,最后大家签名。小组评改完毕,老师游览一遍作文,给作文评上成绩,对于代表性的作文,结合作文讲评,

  集体评改,以解决上面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在自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兴趣都很浓烈,而且还逐渐使学生明白,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

  四、编印小报,推荐发表

  每一次作文教学,都会发现孩子们巨大进步,有的文字铿锵有力,有的文字婉转细腻,有的文字情真意切,让我为之感动,为了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长记录展示给大家,我将这些优美的文字编成报纸,图文并茂,并附上点评,这种做法有相当的鼓动力量,文章经常见报的学生受人青睐,练笔的今天劲头越来越大,默默无闻的学生也在暗暗鼓劲,争取作品有见报的机会。为了让社会来检验学生习作文的质量,我还经常向报刊推荐学生的优秀习作。几年来,在报刊发表或获过奖的已有一百多篇。当学生看到同学的作文在报刊发表时,都深受鼓励和鞭策,孩子们的创作激情也越来越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 篇16

  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一旦对写作没有兴趣,做再多都是徒劳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由此可见,兴趣对小学生的写作是何等的重要,我认为要激发小学生的本真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班级要多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这是写作的困难所在。学生写作前,我经常是指导他们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我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先给学生讲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并教给学生怎样进行观察、观察后怎样进行记录、怎样进行积累等。然后利用一节课时间带领学生活动,在异常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同学们,现在你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吗?”在我的及时鼓励下,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都很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二、学生大量的阅读。

  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则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阅历浅而狭窄,认识能力低,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阻碍了他们从中摄取写作素材的潜力。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大量阅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借以扩大知识面,并丰富写作语言。阅读对象可以是童话故事,也可以是科普读物,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多读原文,边读边想,力求达到既理解语言文字,又领会思想内容。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内精读与课外泛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写好日记,写好读书笔记。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也就能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使写作有了基础,接着便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可以有多种渠道,关键是引导,我们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然后再使学生有写作基础,使他们有感而发,有话要说,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再去引导学生如何把话说好,如何把问题谈得深刻些。

  三、从仿写开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如何才能为孩子搭好从阅读到写作的“梯子”呢?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基石,就如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写话其实是件简单而有快乐的事情。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向师性、可塑性强的特点,仿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仿写课文即结合阅读教学中讲读课文而进行的仿写。可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即使让学生进行模仿的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利用多媒体,扩展写作视野。

  作文阅读教材提供了许多提高学生兴趣的素材,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容量大、信息新、吸引人的特点,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多种形式的信息合理整合起来,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兴趣。作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影视资源,影视本身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语言生动形象逼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影视资源有机地揉合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教材中的写作素材,而单纯的课文讲读与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时起到的震撼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五、多鼓励学生。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不成熟,心理承受力也较差,但自尊心很强,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措施有多种,如:经常开展作文评比,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来竞赛,设名次和奖品级别,进步快的和作文有特色 都分别给予奖励,最后佳作张贴上墙,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评语。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使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日俱增。我还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我用红笔把学生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划出来,注上评语并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学生看了老师充满爱心的评语倍受鼓舞,写作兴趣更浓,写起来更努力、更认真。不仅如此,我还注意作文批改的速度。小学生交了作文后,有一种期待的心情,他们希望马上能够得到老师的反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自己有哪些地方写得好,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等。因此,教师尽快批改也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修改自己的作文。

  总之,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是开拓其写作思路的关键,也是培养小学生写作情趣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04-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02-27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01-13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01-16

《我最好的老师》的教学反思04-22

《做最好的教师》心得04-09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09-10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08-29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