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如何助推学生合作学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如何助推学生合作学习

时间:2022-08-03 08:50:4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如何助推学生合作学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如何助推学生合作学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如何助推学生合作学习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城东中学 郑红贤

  在课改东风的吹拂下,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改工作于2014年2月开始,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得以尝试。笔者根据本校师生、课堂实情,结合一年多时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给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进行“煽风点火暖窝孵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研透教材,准备充分——思考深

  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神增效,编制好导学案是前提,是成功的关键。而设计编制一份质量高的导学案,首先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对文本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用心领悟作者寄予文本中的思想内涵,搞清文本所用表现方法。因为文本需要仔细阅读,更需要教师的真阅读,对教材文本融会贯通,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的内容。

  【案例1】认真阅读八(上)的《湖心亭看雪》,我们教师能够发现,文章有一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从字面理解应该是作者一人前往才对,可你看看后文在描写雪景时他写道“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两三粒”可见前往的不只一人,这就是一个矛盾处,我们就不禁会问:“明明是两三个人,作者为何会这样”独“的感觉呢?”反复研读文章,我们还能发现类似的矛盾不止一处,文章明明写于清朝初期,可开头却写道“崇祯五年十二月”,这又做何解呢?其实在我们理解文章后,我们就会明白,这都是张岱人格节操的体现,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满眼的洁白的雪景就是他皈依,亡国的心痛怎能抚平,一片痴心就是他的寄托。

  笔者认为,这样解读文本之后精心设计出的导学案,才是有生命的学案,以这样的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解读文章,课堂才顺理成章,才具有生命力。而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人文课堂。

  二、依据内容,引导得当——讨论真

  日常教学中,诸多语文教师为给听课者一个热闹的课堂,组织学生为讨论而讨论。

  讨论只是诸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而已,什么样的课需要讨论,是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那些能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美完成的内容灵活而定的。

  【案例2】以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为例,在第三环节“二读诗歌,了解内容”中,该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作有这样的安排:“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你从诗文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行思考,而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可想而知,这种值得探究的、建立在学生思考基础上的讨论交流应该是有价值的、真正的讨论。

  由此可见,写作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也可以很好地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课堂实效。

  三、把握时机,适时介入——理解顺

  平时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总是急着打断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正常、有效的合作活动。因而,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务必用心巡视于各个小组,深入小组中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把握好指导和介入的时机,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案例4】八(上)第六单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时,兄弟学校的一位教师作了这样的处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甚至背诵→明确文中所叙的事和描写的景→教师补充作者被贬黄州的经历(插入相关写作背景)→学生讨论(抓住最后一节的两问一答),领悟末句中“闲人”的内涵。于是,学生在讨论中至少领悟出两点:一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二是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达观的人生态度。由于教师抓住“学生充分熟悉文本和相关信息”这个机会,适时插入背景的介绍,本文学习的重、难点便顺利得到了解决。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侧耳倾听、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程度,不过早或过迟介入,以免学生灵光闪现的时机的错失和尝试学习的机会的被剥夺。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有效体现。

  四、即时追问,激发智慧——感悟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进程,针对某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一连串的发问,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但教师在传统课堂中,有时由于没有抓准追问的契机,或者不懂追问的艺术,常常出现:“追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等问题,这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学案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追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更是语文教师应该把握的主旋律。

  【案例8】执教《天净沙 秋思》这首古诗时,在“要点探究”环节上,笔者在课堂上对先前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作了如下处理:

  要点探究(提示: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采用“抓诗眼、寻景物、悟诗情”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首小令。)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渲染出怎样的氛围(追问)?

  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你是怎么理解的(追问)?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哪一诗句最能体现主题,说说自己的看法(追问)。

  这些追问使各小组学生的合作更具方向性,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感悟也就有了更好的结果:本诗歌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导学案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煽风点火”,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积极合作、大胆发言,凸显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助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之蛋”早日孵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L.A.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如何助推学生合作学习】相关文章:

浅谈数学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习性的改变08-18

“学案导学”模式下物理实验课08-17

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08-2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08-16

浅谈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讲评课08-18

关于如何设置语文导学案的几点建议08-25

导学案教学论文08-24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08-17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浅论08-11

关于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