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问题探究
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问题探究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秦霄
【摘要】通过对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问题研究,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幼儿性格发展的不同特点,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激励幼儿生活学习的兴趣,形成懂生活、爱生活、会生存的本领。
【关键词】重视幼教;预设与生成;统一;平衡;契合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师预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设计的教育活动,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有效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活动。在执行教育《纲要》时,科目教师对课程的预设特别是幼儿的生成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深入探讨,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懂生活、爱生活、会生存的人。
一、预成与生成有着缺一不可的关系
实施幼儿课程时,教师通过总结已有的课程实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幼儿的兴趣需要、 发展水平的认识预设新的课程;而在实施预设的新课程过程中,每次都会生成新的课程。“教学活动应该是动态的复杂过程。”在课程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往往是预设中有生成,生成后又有新的预设,预设后再生成,是一个预设、生成循环反复的。
预设和生成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容易处理好二者的契合关系。事实上,由于课程的发展阶段、教育活动的类型、教师的教育经验不同,预设和生成的契合关系也有所不同。从课程的发展阶段来看,预设主要是教师在活动前进行设定的活动轨迹,生成更多的是发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的实际活动。教师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往往会借助各种教材、教参和原来的活动方案来预设课程。而在实施课程计划时,则会从教育活动中生成的问题入手,查阅资料、寻找策略和教育资源,从而研发出新的课程。从教育活动的类型来看,集体教育活动一般预设性强,小组或个别教育活动一般生成性强。面向全班幼儿的集体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事先进行周密的考虑并作出审慎的活动方案,其预设性因而较强。面对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教师可不必做统一规定和要求,相反要更多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因事引导生成性往往较强,从教师的教育经验看,经验丰富的教师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更容易把握课程有价值的方面,虽然预成的课程较少,但在活动过程中却能捕捉到较多有价值的信息并生成较多的活动内容。相反,经验贫乏的新教师往往驾驭不了生成性强的教育活动,常出现“放羊”式教学活动。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比较适合采用预设课程,即必须备好课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上好课。
二、平衡预设与生成的转化
在兼顾预设和生成二者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处理二者的关系时,能否确定出预设与生成的转化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评估者只能给出一个适合某种教育情境的比值, 却无法给出一个具有绝对意义的用于评估预设和生成转化的参照比例。
事实上, 在教育实践中得出某种评估预设和生成转化比例的量化指标,其本身是否适宜,最根本的还要看参照这种指标实施的课程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 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该从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标出发,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灵活地决定何时、何地、何种教育活动该预设,何时、何地、何种教育活动该生成。
这意味着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平衡预设和生成的转化比例。“美国课程专家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课程实施归纳为三个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当前,幼儿教育活动大多是教师主导的预设性活动, (www.fwsir.com)相对缺少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因此,在编制和实施幼儿课程时,教师应该有意减少教师主导的预设性活动的比重, 同时提升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的比重。例如,某园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在三个不同年龄班中,都把教师制定的预设性活动定为30%,把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定为70%。从幼儿的发展需要来看,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教师为其提供的可探究活动应该递增,不可探究的活动则要递减。此外,对于生活、游戏和教学活动等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的安排,教师都要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 根据园情和班情以及长期编制和实施幼儿课程的经验,尽可能地去平衡预设和生成的比重。
三、预成与生成缺一不可的巧妙契合
教师预先作出的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属于预设课程,教师对预设的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并由此生成新的计划和方案,则属于生成课程。幼儿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应当既有预设又有生成,二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从幼儿动态发展的角度看,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各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二者的教育价值只有同时发挥才能产生教育效果。首先,预设课程是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幼儿教育更不例外。这决定了教师不能随意编制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应系统分析并提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各种机会和条件,分阶段、分层次地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如在新学期开学前,教师可以集体研究,借鉴以往的课程计划和实施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预设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在开学后,经观察了解幼儿实际发展水平、需要和兴趣后,教师再修订预设的月计划、周计划,再通过观察、分析前一阶段实施情况,捕捉来自幼儿活动的各种信息,预设日计划、课时计划。通过这一连串预设过程,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得到层层保障,并分阶段得以实现。其次,预设课程是促进幼儿当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问题、兴趣和需要,并根据他们的现有经验和能力灵活地调整、改进、充实预设的课程计划和教育活动方案,将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例如,“幼儿课程本质上是幼儿的活动。”在一个科学活动中,教师原计划是让幼儿到科学室观察青蛙标本,了解青蛙,但在开展活动前,班里有幼儿在户外捉到了一只活蛙,兴奋地向老师报告,还提出要饲养青蛙,让青蛙长大生小宝宝……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于是决定将活动内容改为观察活蛙,并鼓励幼儿尝试饲养青蛙。与原来的活动方案相比,如此生成的“新活动”更契合幼儿自己的兴趣和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价值,因而也更能够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推动他们的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艳。基于预成,显于生成。 学前教育研究,2006,(9)
[2]朱家雄。 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10)
[3]郑三元。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学前教育研究2005,(3)
【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问题探究】相关文章:
“预设”与“生成”不是“你死我活”08-17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08-17
让语文教学在预设和生成中绽放活力08-17
预设基于成长生成演绎精彩08-17
师生预设下的课堂生成教学初探08-25
重视预设、关注生成——构建有效课堂08-2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预设性探究08-24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究09-05
处理好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论文05-31
高效语文课堂中问题设计的探究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