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
陈希尔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普遍存在内部凝聚力低下,外部号召力不够,层级作用发挥不当;学生干部做事欠缺计划和条理,创新能力差,团体意识弱;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滞后等弊端,导致组织内各部门办事效率低下,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不善。本文用企业管理视角构建了新的团学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企业管理氛围加强团学组织建设,提升团学干部职业素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企业化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陈希尔(1985-),女(汉族),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团委书记,本科,从事辅导员工作,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一、高职院校团学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
高职院校基层组织是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传输与沟通的纽带,是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几年,高职院校也在逐渐加强对团学组织的建设,旨在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以学生干部带动全员,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受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局限,团学组织的发展观念趋于保守,管理分散,缺乏核心,存在较多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组织成员的关系,缺乏沟通性和协作性;工作活动的实施,缺乏整合性和计划性;学生干部的管理,缺乏民主性和规范性。
二、高职院校团学组织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高职院校团学组织蓬勃发展,如何有效管理团学组织是对高职院校团学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团学组织看作企业本身,学生干部看作员工,计划、组织实施的校园文化活动看作产品生产,广大青年学生看作客户,把学生的活动参与度看作市场反馈,那么就相当于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了一条旨在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融合了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产销线。
以企业化管理视角去考虑团学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团学工作的高效运作,也有利于学生干部职业思维的养成。学生干部通过在企业化的团学组织中的历练,更能适应社会工作节奏,并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笔者在某高职院校担任二级学院分团委书记一职,在团学组织管理中逐步引入企业管理理念,经过三年多的亲身实践和革新,建立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团学组织架构;职责明晰、高效运作的工作流程以及科学客观、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收效颇大。下面笔者具体阐述该高职院校分团委、学生会的企业化管理变革之路。
(一)组织架构搭建“企业化”
在高校中,共青团负责引领青年思想、指导学生会工作,学生会负责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共青团、学生会是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组织,这必然要构建出一个层级分明、权责明晰的企业化组织架构。
1.构建“一核心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为了改善分团委和学生会两大组织各自为政、整体协调性不足、多头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的局面,形成分工不分家的团队氛围,笔者构建了“一核心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一核心”即由担任团委书记的教师和担任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的学生组建的核心决策层,负责探讨和把握团学整体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两条线”是指由团学分两条线各自管理部门工作。
2.精简机构,撤销冗余部门。以办公室和外联部为例,其职能特点都可涉及外部人员联络,但侧重点不同。不妨对两部门进行合并优化,在分团委办公室下设秘书处及外联处,秘书处主要负责内部事务,包括物资管理、文件起草、档案管理等;外联处主要负责外部联络,(www.fwsir.com)包括嘉宾邀请、活动赞助、高校联谊等。
3.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配置优化。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对基础资源的需求是相同或类似的,为避免资源浪费,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和优质资源共享显得十分必要。实行大型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时,对于多媒体制作、广告设计、音效控制、礼仪服务等专业的人力需求,可由决策层在部门间实现调配。全委工作会议及部门工作会议记录、经费预支、报销,活动资料归档等基础工作事项则由办公室秘书处负责统筹和文件归档。
(二)工作流程实施“企业化”
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到具体工作流程中可以有效控制总体工作进度,并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实现团学总体计划和发展目标。
以一学年为一周期,按照企业“先计划审核、后执行总结”的工作原则,由部门先提交学年计划至办公室秘书处初审,决策层复审后提交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形成团学总计划。学年结束前,由部门提交学年总结至办公室秘书处初审,决策层复审后进行部门述职并形成团学总结。校园文化活动的筹办也严格按照企业化方式(如图1所示),综合协调各部门力量。
(三)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企业管理的视角进行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和培训是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精髓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度结合。
1.学生干部选拔制度。员工的招募和选拔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学生干部的选拔大可仿照企业招聘流程。首先要在客观评价团学组织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长远发展目标和阶段发展要求,分析和调整职务职责,通过详尽的人力资源规划,形成招聘标准,制定招聘计划。学生干部的选拔要打破“推荐制”,通过教师推荐、内部推荐、班级推荐和自我推荐等多种途径向对学生干部职务有意愿和兴趣的全体学生抛出橄榄枝。选拔过程可由以下几步构成:提交推荐表、初步筛选、民意调查、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试用、竞选、正式录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规避教师主观任命、部长任人唯亲的症结,也可以解决盲目选拔、标准单一的弊端,最大限度保证了选拔过程的客观、科学、公正和公平,也让更多的人才浮出水面。干事录用则实行部长负责制,适当简化流程。由办公室秘书处负责学生干部人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学生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对学生干部进行绩效考核是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干部的绩效考核与企业有较大区别,高校更强调人才培养与选拔,企业则将其作为职务晋升和薪酬增长的依据。
对学生干部的绩效考核应讲求科学和全面,即所谓的360°全方位考核。第一,考核要多渠道。将上级评定、同级评定、下级评定、自我评定、基层学生评定结果都纳入进来。第二,考核要多指标。包括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效能、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等。第三,考核要多阶段。包括月度评定、学期评定,学年评定等。第四,考核要多方式。包括纸质评分、总结材料、现场述职等。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评选先进部门、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干部续任与否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应以促进组织发展为根本目标,在过程中适当调整,使绩效考核达到应有的信度和效度。
3.学生干部培训制度。人才培训就是对员工进行符合企业文化特质和行为的培养,帮助员工掌握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发挥最大效能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干部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处理好工学关系、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以及礼仪知识、办公软件使用、素质拓展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其进行自我认知、明确工作目标与方向、制定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实现学生干部队伍的有序、稳定、高效发展。行之有效的培训首先必须对培训对象充分了解,可通过预先的测试制定培训方案,运用合理的培训方法,并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最后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与反馈。
三、结束语
团学组织进行“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改革,对于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帮助学生干部全面、有条理地去分析问题,提前培养团学干部的企业精神和团队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推开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如,没有经济约束,学生适应性不高,还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因地制宜进行团学组织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但是,作为一种对学生组织管理的创新实践,“企业化管理模式”正日益显示出其独具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周保磊。引用企业化管理改革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现代教育,2010,(11)。
[2]庄雯培,袁力。企业管理视域下的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3]倪炜,顾建雅,杜铮。高校学生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8,(4 )。
[4]李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引入企业化管理的探索[J].黑河学刊,2011,(5 )。
[5]曹凯,王荣。 企业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2,(13)。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探究08-26
高职院校“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08-26
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探索[2]08-17
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人本化08-1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院校构建英语文化村的探索与研究08-15
*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总结08-12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维护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