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孩子为基点,优化教学设计
以孩子为基点,优化教学设计
四川熊丽 鲲鹏研修团队
【编者按】
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心有慕之,不如踏实做之。认真做写作教学研究,用理论支撑教学,用教学实践理论。我们的"网"结的越牢,孩子们才有"鱼"吃。
"文为心写,诗为情吟".缘于文字,因其像一位娴静的懂你的人,对影凝眸,相顾无言。夜阑人静,文字,在你心情烦闷的时候,她可以慰藉你,可以让你放松,让心沉静;也可让你掩卷深思,拂卷轻叹,握着手心里的温度。是暖、是爱、是十指紧扣,是一颗滚热的心。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有幸来到"鲲鹏苑",天下何人不识君?"
以孩子为基点,优化教学设计
——读教学设计观有感
四川熊丽
睡了一觉,突然醒来,想着昨天还没完成的阅读,翻开书本便读起来。不知是没睡醒,还是自己还没"上路",读着读着又觉得枯燥了,因此读的比较吃力。但是,我仍旧努力着,尝试着要细嚼慢咽,吞入"肚中".并希望能在鲲鹏的引领下,能长出丰满的羽毛,期待有那么一日,我也能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本章节里提到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即:
1、我们要到哪里去?
2、我们如何到那里去?
3、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我觉得很有意思,以前不管是在上课之前还是课中或者课后,我都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一堂课下来,我会觉得累,为孩子们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而头疼,为教室里经常是鸦雀无声的现象而难过。
虽说课堂是需要片刻的宁静,可这鸦雀无声的现象却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片刻的浪花,更别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了。如今反思自己的那些鸦雀无声的课堂,觉得是教学设计的问题,没有以孩子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学情,更没有考虑怎样教学才能让孩子轻松受益。
印象最深的是三年前的一次作文教学。想着平时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都有说有笑的,孩子之间也玩的特别开心,丝毫没有一点课中的鸦雀无声现象。本来想着,要不干脆就布置一个活动作文算了,就写自己观察到的同学们课后都在做什么,怎么做的,你从哪里看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如何。可是,一想到学校叮嘱过,尽量不要在课上安排学生到操场嬉闹,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所以我灵机一动,把地点改了。在操场上不行,那就在教室吧,让孩子先活动,然后把自己的心里活动和你观察到的写下来,三五句都行。总之,我是想要让孩子通过这样的写作,找到自信,并让孩子知道,只要你用心总是会有收获的。同时也想着拉近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以后的课堂,尽可能地不要再出现太多的宁静之"声".
于是,我是这样教学的:
上课铃声刚响,我走进教室,孩子们端坐着,给我的又是一种痛苦之感。于是,我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这一节啊,不上课,我们来玩儿,好不好?"
孩子们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平时教学这么严厉的老师怎么会拿课堂时间跟我们玩儿呢?一双双诧异的眼睛望着我。
我走上讲台,把拿在手里的拼图卡片放在讲桌上,看着孩子们,有的还端正地坐着,调皮一点的便伸长脖子,想看看我的讲桌上有没有课本。于是,我把事先准备的拼图卡片拿起来,举着说:"今天,我们来玩玩拼图游戏,要知道,老师像你们这么小的时候,连这个玩意儿的名字都没有听过,更别说玩儿了。这节课呀,不管你是之前玩过的,还是没有玩过的,我们都一起来玩一玩······"我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便兴奋起来了,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感觉真好,也许这才是我要的课堂,和学生融为一体,感受着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所需,才能更好的适合教学。
等孩子们稍微安静了,我再宣布活动规则:
1.我会根据全班人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五六人;
2.每个小组拿到的拼图卡片数量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你所得的小卡片,因为有的小卡片不是你们组所需要的。所以,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个"外交官"——A同学,由A同学出去寻找自己小组所需要的小卡片。
比如:B组有你所需要的小卡片,那么A同学就要和B组同学进行交谈,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语,经得B组同学的同意后,方能带回自己小组所需要的小卡片。
说完,我就把卡片发下去,开始了他们的活动。我看着平时文静的孩子也笑着开始手忙脚乱起来,不知该把卡片放在哪儿;看着平时不敢说话的"角落天使",也兴高采烈地在和小组里的伙伴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看着平时课堂中的发言积极分子,也在挠着脑袋,一脸思考状;为这样的全员参与,感到真好!而我呢,我也不闲着,我拿起手机抓拍下孩子们的"一瞬间".可惜我这些照片因为换了手机,丢失了,引以为憾。
过去近三十分钟了,很多小组完成了拼图活动。看着其他小组,有的甚至扯着嗓门叫喊着:"罗鑫,你那块是放在右边顶上的。"而,罗鑫呢,还在手忙脚乱的拼着。我看着孩子们,真的感觉很开心。等孩子们都拼好了,我把刚才拍下的图片放在显示屏上,孩子们看着,更是一阵欢呼。有好几个平时挺淑女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样子,简直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旁边的孩子也在笑个不停,还说着:"这是你吗?"
我趁热打铁,鼓励孩子们:说说照片中的情景,当时你在做什么,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一面呢?其他孩子也说说,当时的他在做什么,是什么让他有了这样的一面?然后,孩子们你一言,他一句,可以说整个课堂,我听到的全是"黄鹂的歌声".他们是那样的兴奋,就连以往一言不发的角落里的"天使"也参与进来了。
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看到孩子们上交的作品,我也欣喜着,感叹着:孩子们真是太棒了!对自己的心里描写和观察同伴的表情这两块儿描写的特别仔细,难道我在这次写作中给孩子插上了写作的翅膀,让孩子在这次的活动中尽情地飞翔,才能在这片写作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如彩虹般美丽的"痕迹"?
唯一遗憾的是,当时的我,还是一名新教师,不懂得收集孩子的作品。但是那次的作文,我读着,和以往的作文比较,感觉进步是特别大的,我都不相信这是出自那些平时课堂上"鸦雀无声"的孩子之手。
我为自己找到了基准而高兴不已。也就从那堂课以后,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以孩子为基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孩子们高兴地学着,我也开心地教着,这种感觉真好!
【以孩子为基点,优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取舍:阅读教学设计的基点08-20
优化教学反思03-04
优化教学反思08-25
谈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08-23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08-26
《废墟中的孩子》习作指导教学设计08-23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06-07
优化设计心得体会范文04-24
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08-24
为高考孩子加油的句子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