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幼教论文>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时间:2023-04-06 13:42:47 幼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感恩是主体的一种对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及回报的过程,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当今社会,很多孩子不去感恩也不懂的去感恩,他们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只知道攀比,不知道回报;只知道被爱,不知道责任。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情感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家长应给幼儿理智的爱,以亲情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应注重情感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而当前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中国教育总是把成绩排到第一位,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品德是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素质,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图报是为人的基本素质。而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所以品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对幼儿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能培养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本文就对幼儿开展的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幼儿感恩教育

  前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优良品德。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很多孩子不懂的去感恩,他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对自己培育之恩。因此,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研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要是常常心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而且能够促进其完善健康的人格,对其成人以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感恩教育需要我们大人有意识地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在孩子面前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那么孩子也就无法深切的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关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要常怀有感激之心。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所达到的效果就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感恩教育不仅是对个体实施的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而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共生共存的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学会感恩对于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和感恩。

  (一)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的发展

  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要及早施教,尤其是在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更要做到"谨注错, 慎习俗",所以说,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成人全面、及时的引导。幼儿的感恩意识的获得同样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5到6 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时期, 因此,这个时期儿童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成人要一方面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感恩教育, 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 我们还需要在儿童心性未定之前实施感恩教育, 以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 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健康的发展。这样看来,如果不注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幼儿就可能很大一方面的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以至于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 并一直延续到其成人以后,从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

  (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 6 岁之前就已经奠定了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起作用,所以说,6岁之前是感恩教育实施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幼儿的感恩教育效果最突出的时期[6].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是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如果一个人在幼年的时候没有种下善的种子, 那么在他成年之后你就不应该奢求他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目前, 在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实施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桥梁,如果基础不牢固,后期的教育工作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 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

  (三)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成为家庭的"小皇帝",从而养成骄蛮任性的性格[7].甚至,一些刁蛮的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导致了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 而且还会引发幼儿家长之间产生各种矛盾,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各种自杀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于是,社会中不断出现有关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当人们发现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原因归结于教育的缺席,矛头直接指向了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无论对幼儿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 都会有积极作用的。

  三、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感恩教育应该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到感恩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中,(www.fwsir.com)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的积累,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体会感恩的意义。这就要求在对幼儿的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受到感恩教育,促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到生活中。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长是感恩教育的榜样

  成年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所以要让幼儿从小就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孩子所带给我们的欢乐,感谢朋友和社会给予给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在幼儿时期,他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应该以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件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等活动。这会给幼儿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同时,父母自身也要孝敬父母,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由此,父母在教育幼儿如何感恩的时候,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1.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感恩表率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表现出 "小气""霸道"等不好的现象是很正常的,身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行为相违背的行为,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同时,家长还要善于抓住幼儿日常生活过程中,从而在引导过程中培养感恩意识。在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做好感恩的表率工作。当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感谢幼儿的这种施恩行为,使其在过程中体会到施恩的快乐。父母是幼儿施恩的榜样,这样的示范工作能够促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知恩、报恩与施恩。

  2.家长要帮助幼儿把握好感恩的度

  知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过去,感恩意识的扩大化曾引发中国特有的道德悲情。这种严重扭曲、超出个人能力与承受范围的知恩报恩不仅不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如何感恩的时候,一定要让幼儿明确的是"何为恩"、"何谓感恩"[20].感恩是表达对他人施恩的一种感激之情,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对他人的物质需要。同样的,报恩和施恩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物质行为上的交换。同时,感恩意识不应该成为心理负担。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感恩教育是一种补偿式教育,它是针对现实社会中感恩意识缺乏的现象而提倡出来的一种行为,所以说,感恩教育不应该过度的扩展,以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不需要做表面文章,而是应该落实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感恩教育应该与幼儿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即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与行为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园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

  对于孩子们来说,实践活动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光靠讲课是不够的,教师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感恩、感悟感恩,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去感恩[22].教师是幼儿的第二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丰富多样的教材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在充分运用资源的同时,要把握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课程,运用教育智慧为幼儿创造一个感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1.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

  要想幼儿学会感恩,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幼儿园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幼儿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时刻模仿的对象[23].所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耐心的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面对孩子脸上要微笑。教师的这种虔诚的感恩态度,必然会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养成。

  2.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善行

  在幼儿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对幼儿来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的使用情景。同时,我们要根据情况适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感恩。在一天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始终应该是一个参与者、观察者和发现者,只要看到幼儿有一点善意的行为或举动,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表扬和鼓励[24].

  3.教师要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去教育幼儿

  汶川的大地震后,好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好多的孩子成了孤儿。让幼儿们观看汶川地震的报道,鼓励他们积极地帮助那些小朋友,通过这个现实生活的例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这样一来,不仅使幼儿懂得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发生后的逃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付出中感受到施恩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感恩已有的生活。

  (三)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

  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才能呈现最好的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不要忘了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精诚合作才能保证感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三方的合作可使家长能准确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策略,这样看来,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使幼儿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健康成长。

  通过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培养了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幼儿的感恩之心的养成,并激发儿童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幼儿健全心理和良好品德习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幼儿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创造我们民族伟大传奇。同时,幼儿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件事情或时一节课就能产生很好效果的行为,相反,它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也就是说,幼儿感恩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02-26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02-24

浅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08-07

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幼儿绘画教学08-20

试论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08-17

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08-14

如何对作文进行审题08-12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11-16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