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后有思,思后有获
教后有思,思后有获
城南小学 张迎春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21 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由此可见,勤于写教学反思非常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反思 意义 方法 方向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也认为“21 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由此可见,勤于写教学反思非常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一、教学反思有何意义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于是就出现了“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这样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老师的层次。但凡那些未来教育家、青年精英、特级教师等,他们善于总结别人成功的经验,勤于撰写教学反思、工作日志等,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反思智慧对其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现阶段很多教师教案的教学后记或者教学反思,大多为空白的或互相抄袭、或完成任务式草草几句,敷衍了事的态度居多。所以很多老师执教多年却没有长进,主要在于没有及时进行思考、探索和总结。没有反思意识,就无法实现从“经验型”—“研究型”、从“优秀”—“卓越”、从“匠”到“家”的跨越。
二、教学反思有法可循
教学反思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刚上完的这一节课有什么得与失?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创建的教学情景是否与预期一样和谐?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调动起来?教学过程有没有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不是灵活?教学手段有没有体现出优越性?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吗?教学效果怎么样?……想完后,动笔写一写,教后有思,思后有获,不一定是一篇长篇大论的文章,只要作为随笔或记录,有空了时常去翻一翻,它就是一位很好的良师益友。
教学反思可思之处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思“课堂亮点”
无论哪一节课总有精彩、成功之处。比如:有时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恰当地运用了某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超乎寻常的共鸣;有时备课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课堂中的亮点,体现了教师开拓性的教学思维,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地挖掘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线》的反思: 理解“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也不会相交”这个知识点时,之前听很多老师上课通常都会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相对的两面墙上“左边窗户边横线与右边窗户边竖线不平行也不相交”或者其他实物进行分析,通过观察讲起来虽然形象但是又有点触摸不到的空洞。我今天尝试拿一个大大的长方体投票箱和两根体育器材标杆,具体摆放成“一根标杆在长方体上面横放,一根标杆在长方体前面竖放,不平行也不相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我们常常说课堂知识的呈现要生动形象,怎样做最生动形象就在于我们合理的利用教具。
2、思“课堂不足”
俗话说的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成功的课堂活动,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时教材内容处理得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取不佳;有时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不够协调;有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有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却无从下手的问题,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等等。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活动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分析,多积累“案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方案”,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一年级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暴露出了我的不少问题,如课堂的开放性不够,教师牵引得比较紧。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都是教师逐层抛出问题,先找到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提一个减法问题,接着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老师就引导学生先理解主题图,再思考如何提出合适的减法问题,每个环节都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不好。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将进行以下的修改:以一个大问题统管全课:我们要帮小猴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让学生找出相关信息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想办法独立或者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帮扶作用也得到体现。
3、思“课堂灵感”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倍觉遗憾。所以,一定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保存下来,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教学思路得不到拓展。
一年级下册《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课前导入环节中有一道口算题:7+()=7,当学生说出括号里填0时,我习惯性的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周钰祺回答“因为7-7=0,所以填0”。让我感到欣喜的是,陈恒坤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想到了7-0=7”。我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和发现,并顺理成章的引出新课说“看看谁能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看来,只要给孩子们多一分钟思考,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将给你很多精彩的回答。
4、思“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反思:在最后的课堂提升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站一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对,请相应位置的同学起立。游戏从简单的一个数对(3,2)慢慢上升到一排(3,X)或者(X,3)。这时候宁智涵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说一个数对让全班同学都起立,是(X,X)”,熊浩男同学马上接着说“老师,我有一个数对,一个同学都不用站,是(0,0)”。课堂气氛一下子异常活跃,孩子们不由自主的为他们精彩的发现鼓掌。这真是应了那句“给孩子们一个支点,他就可以用杠杆撬起地球!”
5、思“二次设计”
每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探索出有哪些教学规律可循;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教学一开始我预设了三个问题“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怎么用字母表示数?”学生们就从这些问题入手,逐个攻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只是总感觉这样设计没有什么新意,趣味性不强。如果再来上这节课,我想把“用字母表示数”这句话连续出示三遍,然后在第一遍后面添加一个问号,学生就会猜想“疑问?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第二遍出示时把“数”引起来,学生就会联想到“数?哪些数?可以用字母表示。”第三遍出示时把“字母”引起来,学生就会去感受 “字母?怎么用字母表示数?”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样既加深了理解,又新颖有趣,突破了重难点。
三、 明确教学反思的方向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新课程理念相融合,从“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确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方向。
2、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脱离了教学实践而空谈理论的反思,不具备对今后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反思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
3、关注学生,关注细节。
教学与反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反应,在反思中依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反思切忌大而全,因为大而全往往陷入大而空。每篇教学反思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思想的大处着眼,但是更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
总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随时将课堂教学精彩片断、学生精彩发言等闪光点以及不足之处记录下来,一得一记,有感而发,求真务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教育的智慧》[M】 .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46—50.
〔2〕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99-110
张迎春,中共党员,邵东县两市塘城南小学教导主任。
【教学感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教后有思,思后有获】相关文章:
身后有条路作文05-26
形容努力之后有收获的句子10-28
静夜思09-02
奇思的作文11-08
静夜思作文06-20
练偶思作文04-25
奇思妙想的作文08-18
奇思的妙想作文08-17
雨思优秀作文08-09
有关奇思作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