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3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
新的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和五班数学教学工作。两个班人数分别为58人、50人。通过上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定时每学月第一个周末和家长书面交流等有效策略。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第二单元:线与角(10课时)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第三单元:乘法(10课时)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3课时)
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五单元:除法(15课时)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3课时)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4课时)
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4课时)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除法的试商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亿以内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掌握数的改写、求近似数。
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线的三种形式。通过实际测量,认识角的分类和度数。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互相垂直、互相平行两种关系。
4、读统计图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预测。了解一格表示多个数。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估算。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趣味和思变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
一、整体感知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和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思考、想象交流等方法。
七、教学资源
直尺、量角器、卡尺、挂图、方格纸等。
八、待优生辅导做法、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九、优生的培养做法、措施
(1)召开优生会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十、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五、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2)共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24人。四年级(3)共有学生37 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9人。这批孩子上学期末考试成绩不够均衡,(1)班合格率低于(4)班,有多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六、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2课时……………………… 第1—5周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2课时………………… 第6周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4课时……………… 第7—8周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6课时………………… 第9—11周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第12—13周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7课时………………… 第14 — 16周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3课时………… 第17—18周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3课时………………… 第19周
第九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第20周
七、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情况比较特殊,我接了全新的班级。对于我来说是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的具体情况我并不是很了解,只能在班主任那里侧面了解下,看看上次期末成绩,这只让我对于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相应的,学生对于我这个新的数学老师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那对于我的讲课方式以及要求肯定是会有些不适应的,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初期的情况,到后来学生就会慢慢熟悉的,毕竟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高的。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尽快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习惯,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改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2、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强弱项,根据班上的学生情况随时做出战略调整。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垂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4、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5、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让家长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动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及其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角、平行线、垂线等),掌握其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作图;理解并应用简单的统计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安排
1.大数的认识(约2周):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2.角的度量(约1周):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
3.三位数乘两位数(约2周):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约2周):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画高。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约3周):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商的变化规律,除法估算。
6.统计(约1周):复式条形统计图,你寄过贺卡吗?
7.数学广角(约1周):优化问题,如合理安排时间等。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加强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学具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5.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表扬、鼓励等正面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7
一、教学目标设定
1.基础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特别是整数、小数的混合运算)及分数的初步应用;能够识别并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理解其性质;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3.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规划
1.数的认识与运算(约3周):大数的读写与比较,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估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运算。
2.空间与几何(约2周):角的度量与分类,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认识与性质。
3.统计与概率(约1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简单的概率问题探讨。
4.数学广角与实践活动(约2周):结合生活实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优化问题、逻辑推理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实施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加强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等,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和知识面。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的进一步应用,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准确识别和使用各种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性质和计算公式;理解并初步应用小数和分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
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近似数。
2.角的度量:认识直线、射线、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平角、周角的关系。
3.三位数乘两位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灵活应用。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6.统计: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例,创设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评价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初步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大数的认识与运算:亿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近似数;亿以内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
2.数的认识扩展:小数的初步认识与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与大小比较。
3.空间与图形: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与面积计算;简单的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
4.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简单的统计图表制作与数据分析;初步的概率观念培养。
三、教学措施
1.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探索、发现。
3.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特点,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4.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5.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伴评价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的进一步应用,特别是多位数乘除法及其估算;理解并应用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发展数学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安排
1.数与代数
多位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多位数的乘除法及估算
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加减法
小数的乘除法
2.空间与几何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特性
梯形的认识及简单应用
3.统计与概率
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的学习
4.综合与实践
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面积、计算购物总价等。
三、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2.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画图等方式直观感受数学概念。
3.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共同解决问题。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过程等。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3.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或章节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1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整数运算的理解,熟练掌握多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小数的基本运算;认识并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和基本图形特征。
2.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安排
1.数与代数
整数加减乘除法的综合应用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空间与几何
角的度量与分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梯形的面积计算
3.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简单统计与分析
初步认识可能性与概率
4.数学广角
简单的逻辑推理与数学游戏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
三、教学策略
1.问题导向: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实物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复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思考问题的深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作业与练习:通过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项目式学习评价: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如制作数学小报、设计数学游戏等,通过展示和交流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包括多位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算法及应用;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学习角、垂直与平行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基本的图形测量与绘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释问题,提升数学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安排
1.数与代数
整数加减法及简便运算
乘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乘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除法
多位数乘除法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及加减法
2.空间与图形
角的认识与度量
垂直与平行的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及周长计算
简单的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
3.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简单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的认识与绘制
三、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
2.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3
一、教学目标概述
本学期旨在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理解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核心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概览
1.整数运算的深化:在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技能,掌握多位数乘除法的算法,能够进行较复杂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的初步探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转换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3.空间观念的培养:通过角的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图形测量与绘制能力。
4.统计知识的启蒙:初步介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并学会绘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判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
2.实践操作:安排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4.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多元化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2.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或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个性化辅导: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1-1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2-03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1-29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2-2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6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03-01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07-03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19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3-0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