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计划>《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12 10:52:50 秀凤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国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

  《国学》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预备铃前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分钟。诵读措施及形式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早操前和路队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

  3、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国学》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国学的学习,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学生从现在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国学学习,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学习中提升境界。

  3、通过学习,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形成“四爱三有”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经典名著,领略经典的内涵。

  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国学》教学计划 3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全校迎来了更多的学生,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二、教材的选择。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队,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经过两年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六、教学进度。

  略

  《国学》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在幼儿园时已经接触过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地方课程》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三、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国学》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本套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包含“孝敬”篇、“仁爱”篇、“修身”篇、“君子”篇和“交友”篇五个单元。

  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篇章。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了解人与人交往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神奇汉字”(通过字的演变了解文化经典)、“日积月累”(以名人事例来达到教育效果)、“诗歌欣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说一说”(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2、能将与“经典回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3、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六、教学进度

  每周学

  习一课时,做到不间断。

  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教学计划 6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潘市二中自发开设的校本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三、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采用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八年级为《论语》选读。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实践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七、教学进度

  本年级每周一课时。

  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们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和进行国学教学的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国学》教学计划 7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国学教材顺承五年级上册,主要以“道”学为中心,取材于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庄子》,反映道家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逍遥游世”、“物我之际”、“生存困境”、“顺其自然”。每个单元都有四篇课文,每单元课文的选取均与单元主题密切联系,从各个方面阐释主题思想,反映出对自然的理解和向往自由的浪漫主义情调。

  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有单元导读,单元导读以较浅显的语言文字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概要性的提示和铺奠。

  每一篇课文都由古文、译文、注释组成。古文主要节取《庄子》里的某个篇章或章节,译文以白话文的形式对古文进行了翻译,注释主要解析文章的来源及较难理解的词句。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诵及更好地理解。

  课文后面又编排了“汉字家族”、“日积月累”、“追根朔源”、“古诗词撷英”、“查一查,读一读”等栏目,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致和知识储备量。

  二、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

  3、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矫正日常行为。

  4、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悟道家思想。

  5、在相关联的活动中体会中国汉字的音、形、义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同时接触名家诗词和古代故事,提升文化熏陶效果。

  6、背诵《红梅》《至德之世》《锦瑟》《天籁》《咏风》《贻笑大方》《马诗》《庄子将死》古文诗词及相关名言警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形成学习国学的基本方法,熟读《国学》中编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感知道家思想内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道家思想内涵,同时把道家思想内化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的评价,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早诵,每天傍晚几分钟暮省,让学生读得多,思得深;

  2、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记诵;

  3、充分发挥班级宣传阵地的作用,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4、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教育”主题活动;

  5、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读、背诵、书写、绘画比赛,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6、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地地可学文的氛围,让孩子陶醉国学其中。同时尽量通过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

  五、教学进度

  xx

  《国学》教学计划 8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追踪”里,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小学三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节选《论语》中的一些精典名句,让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博学好礼、因材施教、乐以忘忧。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书中不仅有注音、注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让学生在“神奇汉字”中领会汉字的奥妙与神奇;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讲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你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

  本册教材有五单元,包括16课:

  第一个单元是以“礼”“乐”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礼”“乐”态度的典型篇章。这些篇章既涉及到了社会实践的讨论,也涵盖了个人体会的表达。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论语》中的礼乐文化,为今后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第二单元以“为政”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五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国家治理好,理想的为政之道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三篇课文分别是《为政以德》《为政之法》《圣人之治》。

  第三单元以“为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三篇课文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如何学习,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五篇课文分别是《论诗》《子以四教》《学而不厌》《学而是习之》《有教无类》。

  第四单元以“理想”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树立理想,理想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两篇课文分别是《立志》《侍坐》。

  第五单元以“言行”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四篇课文反映孔子如何做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典型篇章。四篇课文分别是《子之言》《子之行》《高山仰止》《用舍行藏》。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能将经典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如:第1课《礼》及古诗《元日早朝》、第2课《乐》及古诗《赠花卿》、第3课《以政以德》、第4课《为政之法》、第7课《子以四教》及古诗《赠别元十八协律》、第8课《学而不厌》、第9课《学而时习之》及古诗《观书有感》、第10课《有教无类》及古诗《四时读书乐。冬》、第13课《子之言》、第14课《子之行》。

  3、能将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4、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日常行为规范,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四、教学措施

  1、趣味化诵读,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及各个墙壁的宣传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5、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对学生进行如实地评价,让其更主动地参与国学学习。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学习一课时,早上做完操后组织学生诵读或背诵,做到不间断。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国学》教学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大声地朗读。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简单道理,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孩子们更系统的接受国学熏陶,强化素质,加强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

  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想方法多听多念。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做操等。

  七、保障措施:

  1、提高师生对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近感。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国学》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将在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的七项新教育工作中对全园幼儿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的传统文化修养,推动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深入开展师生诵读经典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师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星河璀璨,圣贤千古,德播乾坤,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时代需要我们的教育继承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元素,让那些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思想精粹的.睿语哲思熏陶孩子们的言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根本愿望。

  二、实施目的

  提高幼儿的识字量,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培养幼儿的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爱国和审美教育,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我园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组织机构

  (1)成立“国学经典教学与诵读”实验小组

  领导小组:

  实验教师:各班主任

  (2)实验教师负责“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

  四、实施对象

  幼儿园全体幼儿(托、小、中、大)

  五、实施办法

  1、在教研小组的指导下,选择教材,确定诵读内容。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古文的诵读。

  阶段

  阶段目标

  活动主题

  诵读内容

  第一阶段:

  摸索开展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底)

  1、摸索出有效的诵读方式与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此项活动奠基。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兴趣。

  3、能初步流利地诵读本学期规定的《弟子规》

  我诵读

  我快乐

  (教学)

  《弟子规》

  第二阶段:

  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底)

  1、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陶治幼儿的思想情操。

  2、幼儿能流利地诵读相关经典书目。并能说出一定的经典故事。

  3、能较熟练的背诵部分诗词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与诵读为友与经典为伴(巩固)

  继续诵读以上经典书目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6月)

  1、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理论成果。

  2、检测幼儿好习惯培养的效果,园方进行考核。

  3、评选“国学小博士”等。

  4、评选“文明礼仪教师”等。

  大班休业式举行国学经典教育成果展示亲子同乐会。

  《国学》教学计划 11

  新学期、新起点,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学习《弟子规》,该文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比较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本学期二年级学生学习《增广贤文》,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这部只有数千字的著作,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年级学生学习《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全书易读易诵易记,是文学、历史及自然科学的经典蒙学读本。它在清代曾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知识性启蒙力作。古有“学好《琼林》走天下”之说。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进度。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四、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经过多年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国学》教学计划 1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活动时间: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

  四、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文必背》《弟子规》《论语》《优秀诗文背诵》

  五、活动内容安排:

  1、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与文章,各班制定诵读方案。

  2、每位同学进行优美词句的摘录

  3、活动组织实施:(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

  4、总结表彰阶段:根据表现,“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个人”,进行奖励。

  《国学》教学计划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国学篇章,如《论语》《孟子》中的部分章节,理解其中的基本含义。

  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常见字词、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会运用国学中的智慧和理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学会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经典选读

  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选取其中适合学生理解和诵读的篇章。

  适当涉猎《诗经》《楚辞》中的经典诗篇,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文化知识

  介绍国学中的传统节日、礼仪习俗、哲学思想等相关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讲解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在诵读过程中,注重读音、节奏和语调的指导。

  讲解法

  对于经典篇章中的字词、句子和篇章大义进行详细讲解,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深刻内涵。

  讨论法

  针对国学经典中的某些观点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学的魅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第1-6周):《论语》选读

  第1-2周

  介绍《论语》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背景等。

  开始诵读《论语》中的《学而篇》,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第3-4周

  继续诵读《学而篇》,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其中一些观点的理解,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开始学习《为政篇》,进行诵读和初步讲解。

  第5-6周

  深入学习《为政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孔子的为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进行阶段性测试,检查学生对《论语》前两篇的背诵和理解情况。

  (二)第二阶段(第7-12周):《孟子》选读与传统节日

  第7-8周

  介绍《孟子》及其主要思想,开始诵读《孟子梁惠王上》。

  讲解《梁惠王上》中的重点内容,如“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第9-10周

  继续诵读《梁惠王上》,组织学生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结合传统节日(如中秋节),介绍国学中的节日文化,包括节日的起源、习俗和相关诗词。

  第11-12周

  学习《孟子公孙丑下》,进行诵读和讲解。

  开展关于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观点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撰写简短的心得体会。

  (三)第三阶段(第13-18周):《诗经》选读与国学礼仪

  第13-14周

  介绍《诗经》的概况,如分类、艺术特色等。

  开始诵读《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名篇,讲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第15-16周

  继续诵读《诗经》中的诗篇,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介绍国学中的礼仪知识,如见面礼、坐姿礼等,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礼仪实践。

  第17-18周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国学内容,包括经典篇章的背诵、字词的理解等。

  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国学知识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

  日常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作业评价

  认真批改学生的国学作业,包括背诵、默写、心得体会等,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和评语。

  阶段性评价

  在每个阶段教学结束后,进行阶段性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经典篇章的背诵、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观点阐述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期末评价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日常评价、作业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

  《国学》教学计划 14

  一、教学背景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伦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开展国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文化传承目标

  使学生系统了解国学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品德修养目标

  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道理,培养学生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良好品德。

  语言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启蒙经典

  《三字经》:详细讲解其中的历史典故、天文地理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弟子规》:着重分析其中关于日常行为规范、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规定。

  古典文学名著选段

  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中选取部分精彩章节,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价值。

  国学思想流派

  介绍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国学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等。

  四、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

  对于国学经典中的内容,通过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内涵。

  对比分析法

  在介绍不同国学思想流派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各流派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拓展阅读法

  除了课堂教学内容,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国学经典拓展读物,如《史记》《世说新语》等,并组织阅读分享会。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一部分(第1-8周):启蒙经典学习

  第1-4周

  第1周:介绍《三字经》的作者、版本和整体结构,开始诵读开篇部分。

  第2-3周:逐句讲解《三字经》中的历史故事、文化知识,如“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

  第4周:组织学生进行《三字经》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选手。

  《三字经》教学

  第5-8周

  第5周:讲解《弟子规》的编写目的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诵读“入则孝”部分。

  第6-7周:详细分析“入则孝”部分的具体要求和现代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孝道实践。

  第8周:进行《弟子规》“入则孝”部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背诵和理解情况。

  《弟子规》教学

  (二)第二部分(第9-16周):古典文学名著与国学思想流派

  第9-12周

  第9周:介绍《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选取“三顾茅庐”章节进行阅读和讲解。

  第10-11周:分析“三顾茅庐”中的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探讨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的人才观。

  第12周:学生分组表演“三顾茅庐”的故事,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古典文学名著选段教学

  第13-16周

  第13周:介绍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核心观点,如孔子的“仁”、孟子的“义”。

  第14-15周:对比儒家与道家思想,分析两者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不同,如道家的“顺应自然”与儒家的“积极入世”。

  第16周: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国学思想流派的辩论会,主题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哪个更适合现代社会”。

  国学思想流派教学

  (三)第三部分(第17-20周):复习与总结

  第17-18周

  系统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国学内容,包括启蒙经典、古典文学名著选段和国学思想流派等。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问答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9-20周

  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背诵、解释、论述等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国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相关教材。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如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辅助名著教学。

  七、教学评估

  学生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国学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国学》教学计划 15

  一、教学对象

  x年级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认知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积累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国学经典名句、成语典故,提高文学素养。

  深入了解国学经典著作的体系结构、主要内容和创作背景。

  思维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其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和创新应用。

  文化素养目标

  通过国学教学,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

  国学经典精读

  以《周易》《尚书》《礼记》等经典中的部分篇章为精读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传统文化技艺

  介绍国学中的书法、绘画、传统音乐等传统文化技艺,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发展和艺术特色。

  国学与现代社会

  探讨国学经典中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礼记》中的礼仪规范在现代社交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国学经典中的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如研究《周易》中的阴阳思想,然后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实践教学法

  在介绍传统文化技艺时,安排实践课程,如书法练习课,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

  专家讲座法

  邀请国学专家、书法家、画家等为学生举办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一学期(第1-18周)

  第1-6周

  第1周:介绍《周易》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在国学中的地位。

  第2-4周:选取《周易》中的《乾卦》《坤卦》进行精读,讲解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含义,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第5-6周: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周易》阴阳思想的小组探究活动,各小组撰写探究报告并进行汇报。

  《周易》精读

  第7-12周

  第7周: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字体演变和艺术特色。

  第8-10周:安排书法实践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书法笔画、笔法,让学生进行楷书练习。

  第11-12周:组织书法作品展览,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

  传统文化技艺-书法

  第13-18周

  第13-14周:介绍《尚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价值,选取部分篇章进行精读,如《尧典》。

  第15-16周:探讨《尚书》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第17-18周:进行学期末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尚书》精读与国学与现代社会

  (二)第二学期(第1-18周)

  第1-6周

  第1周:讲解《礼记》的成书过程、篇章结构和主要思想。

  第2-4周:精读《礼记》中的《大学》篇,深入分析其中的“三纲领”“八条目”等思想内涵。

  第5-6周:开展“《礼记》中的礼仪规范在现代社交中的应用”的小组探究活动,各小组制作PPT进行展示。

  《礼记》精读

  第7-12周

  第7周: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乐器和音乐理论。

  第8-10周:播放传统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第11-12周: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的传统乐器演奏技巧,如吹奏竹笛的基本指法。

  传统文化技艺-传统音乐

  第13-18周

  第13-14周:对两个学期所学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综合复习,梳理知识体系。

  第15-16周:拓展阅读国学经典的其他著作或篇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国学的更多领域。

  第17-18周: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的国学知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学经典综合复习与拓展

  六、教学资源

  教材:《国学经典选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程》等。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展示书法和绘画作品等。

  传统文化技艺器材:如书法练习用的毛笔、宣纸,传统乐器等。

  七、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指导,占总成绩的40%。

  结果性评价

  通过期末考试、学期论文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60%。

【《国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国学教学计划01-07

经典国学教学计划12-20

国学教学计划05-18

小学国学教学计划03-19

国学课教学计划03-15

国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6-15

国学教学计划(15篇)03-09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5篇02-14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5篇)02-15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精选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