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书,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告诉我们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学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思考。
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
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
5、做好作业与练习,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
周次 | 日 | 教 | 课时 | 备 注 |
1 | 2.17—2.23 | 齐心真好 | ||
2 | 2.24—3.2 | 对手也是朋友 | ||
3 | 3.3—3.9 | 让我们荡起双浆 | ||
4 | 3.10—3.16 | 新时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 | ||
5 | 3.17—3.23 | 从“东方红”到“神舟” | ||
6 | 3.24—3.30 | 光辉的瞬间 | ||
7 | 3.31—4.6 | 我为祖国绘蓝图 | 清明节 | |
8 | 4.7—4.13 | 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 | ||
9 | 4.14—4.20 | 战争,人类的灾难 | ||
10 | 4.21—4.27 | 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 ||
11 | 4.28—5.4 | 地球,生命的摇篮 | 五一节 | |
12 | 5.5—5.11 | 大自然的诉说、地球累了 | ||
13 | 5.12—5.18 | 守望碧水蓝天 | ||
14 | 5.19—5.25 | 小小少年 | ||
15 | 5.26—6.1 | 我有一个梦、明天不遥远 | ||
16 | 6.2—6.8 | 复习、测试 | 端午节 | |
17 | 6.9—6.15 | |||
18 | 6.16—6.22 | |||
19 | 6.23—6.29 | |||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2
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1岁。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小,只能做小事;许多人合作起来力量大,可以做大事,懂得对手也是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和合作无处不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在赛场上、在活动中合作,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了解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怎样处理。
第二单元:简单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新时代,给人民带来的新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第四单元、初步了解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热爱地球,懂得地球是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做破坏环境的事。
第五单元、学会感激。懂得学会了感激,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学会感激亲人、朋友、老师及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学习名人与科学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3
一、 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疏于管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效率低。本人决定以课本为导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教法,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向社会、学校、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本册书共由三个单元组成——“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面向世界”、“我们热爱和平”。主要是引导学生接触有关世界古代的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内容,体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继而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二)教材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既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2、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随着时代进步,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培养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从历史事件中借鉴经验,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发展服务。树立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充实教学内容,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4、拓展教学空间,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 元 | 课 题 | 课 时 | 周 次 |
一、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 | 1、文明的发祥 | 5 | 1——6 |
2、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 | 3 | ||
3、文明的交融 | 5 | ||
二、面向世界 | 4、世界人民手拉手 | 2 | 7——10 |
5、站在国际舞台上 | 2 | ||
三、 我们热爱和平 | 6、战争与和平 | 2 | 10——16 |
7、铸我长城 | 2 |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4
本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一是成长中的新问题;二是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三是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四是我们的生活不一样。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课文中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人和自然是不可分的;自然不再是被征服和战胜的对象,呵护和关爱自然是人类的责任;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等观点。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篇课文的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
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
全册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意在使儿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3、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6、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6
一、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四.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五.教学措施。
1. 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七.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八.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九. 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十. 教学安排。
周次 课题
第一、二、三周 第一单元
第四——八周 第二单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单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单元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7
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四、教学措施。
1. 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五、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七、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八、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九、 教学安排。
周次 课题
第一、二、三周 第一单元
第四——八周 第二单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单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单元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8
一 、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平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长足迹 2
11、 临别感言 2
12--16 期末复习 10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9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 2月25日上课
2. 《可爱的地球》 2课时
3 . 《可爱的地球》 1课时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4 .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5 .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网络连接你我他》 1课时
6.《网络连接你我他》 2课时
7 . 《地球在“发低烧”》 2课时
8 . 《天有不测风云》 2课时
9 . 《许多物种消失了》 2课时 清明节放假
10 . 《许多物种消失了》 1课时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11 .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12 .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期中考试
13 .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国际劳动节 放假
14 .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2课时 ,
15.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1课时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16.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我的这6年》 1课时
17. 《我的这6年》 1课时 《去中学看看》 1课时 端午节放假
18 . 《我们的毕业典礼》 1课时 考核 期终考试 7月1日放暑假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教材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选择了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每一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4、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尽量将教学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总共有35名学生,其中优等生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各方面较差的有百分之三十。本班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发言不是很积极,有几个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太明确,作业也是经常不完成。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需要老师细心加以引导,耐心细致的工作,是这些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主题,每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内容。教材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既关注结果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体验、技能的获得与知识的积累。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教材一般呈现的是探究性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通过人物、情景 、学习用的资料、学习中的议论、学生学习笔记、日记等,将内容逐步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参与为主,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教材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养成、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积累。本教材安排了科学技术与人类 我们热爱和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进生活的舞台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科学技术与人类”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学习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了真理敢于献身的伟大品质。通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一定得负面影响,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和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习惯。本单元编排了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平”本单元伊战争导致国家贫困为线索从我国近代遭受外国侵略,到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到人们为追求和平而做出的努力等内容明确的阐述了“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为和平而努力”的主题,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遭受的侵略,以及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和平对人民的重要意义。教材编排了灾难深重的中国 人类渴望和平 愿世界更加和平与美好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分别从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到走出国门增进与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再到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党所实施的一些政策措施,使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变感受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尝试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仪式和社会责任感。教材编排了春天的故事 中国影响着世界 和谐发展的社会 共创美好明天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四单元 “走进生活的舞台”本单元从关注学生自身生活入手,阐明小学生如何能够健康成长。使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生活与自己的密切联系,了解生活当中一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明确健康的真正含义就是身心健康,了解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感激成长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学会珍藏自己与他人的友谊。教材编排了让健康伴我行 用法律保护自己 成长的轨迹 永恒的记忆四个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及创造的潜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4、掌握必备的社会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侵略给人们带来灾难,我没问你要热爱和平并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改善,中国的文化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应该健康成长并未做过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2、认真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你照顾哪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计 划 进 度
1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2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3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4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6 灾难深重的中国
7 人类渴望和平
8 复习
9 期中考试
10 愿世界更加和平
11 春天的故事
12 中国影响着世界
13 和谐发展的社会
14 让健康伴我行
15 用法律保护自己
16 成长的轨迹
17 永恒的记忆
18 复习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羊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3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有学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特点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四.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五.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七.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八.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九.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文课时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间2
3、学会和谐相处2
4、只有一个地球2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2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2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2
8、放飞和平鸽2
9、我们手拉手2
10、我的成长足迹2
11、临别感言2
12--16期末复习1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培养与训练,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年代,在某些方面显得不珍惜劳动成果,斤斤计较,唯我独尊。本期我们将以学会合作、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等为教育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全册教学分析与要求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意在使儿童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明白一个集体只有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有力量。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对手也是朋友。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4个活动内容。
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技术、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与腾飞,激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发努力。本单元下设五个活动主题,9个活动内容。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从小立志、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的思想情感,懂得只有世界和平,各国人民合作,国家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会进步,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我们的心愿,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愿望。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5个活动内容。
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懂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同时,进一步增强绿色意识,增强作为地球人的使命感。
本单元下设四个活动主题,9个活动内容。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断地成长,学会感激,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认识自己,发现自我,充满自信,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6个活动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合作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性中美好的品质,体验在与同伴合作、竞争中独特的.乐趣,感受对手也是朋友的道理,萌发感谢对手的情感。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人民生活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从而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
3、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体会和平最美好,战争会给人类带来苦难,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4、让学生从小懂得地球给人类的恩泽,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5、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懂得通往未来的路会是曲折不平、充满坎坷的,只有百折不挠、勇于攀登,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学会合作
第1周至第2周 第二单元 祖国,我为你自豪 第3周至第7周 第三单元 放飞和平鸽 第7周至第10周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第 第11周至第15周 第五单元 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15周至第17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5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
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0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0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11-12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01
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27
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27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7篇11-13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15篇11-12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