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物理论文>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时间:2022-07-29 12:56:53 物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物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1

  物理教学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物理小实验教学.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生活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充当仪器,让学生独立或者是合作完成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只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小实验,他们的兴趣非常高涨,总是盼望着小实验的到来.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精心地设计物理实验,增强物理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物理课堂实验,合理使用物理实验突破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大试管中装满了水,将口径相对较小的试管压入在大试管中倒过来,观察小试管是否会掉下来. 同学们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还会不断地上升. 学生观察到这个实验之后,就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再加以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应用原理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压强.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做好了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培养出来优秀的科学能力.物理小实验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小实验着重设计的难度,有的小实验侧重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加强思维能力.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配合着完成物理实验. 在物理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既能够在教材的指导下完成物理实验,又能够领悟物理实验的方法.教师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探究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物理实验,保证智能和水平一同提高.

  教师要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做好实验形式、时间、地点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若是物理实验的材料容易收集、设备简单、没有操作危险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实验. 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实验的'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声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土电话; 在讲“照相模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物理相机; 在讲“汽化和液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纸锅烧水”的实验; 等等.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三、有助于进行物理思维发散

  初中物理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时若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到厌烦和枯燥,若是结合着物理实验,就能够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完成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对生活加深感悟,了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加强生活应用的支撑,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 我们在溜冰的时候向前推别人,自己就会后退; 在划船的时候用船桨向后划,船就会向前走.又如,在研究“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橡皮泥,亲自动手选择一条小船,将沙粒、图钉等作为货物,看看哪条小船装的货物多. 在动手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排开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小实验和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家庭实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能力.

  因为有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和家长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环境. 家长要保护学生实验的人身安全,主动地提供物理实验的材料,并且能够配合着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家长要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物理实验的方法,尽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好的环境. 家长陪伴着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进入到物理实验中,还能够在同学中展示物理实验的成果,提高自信心.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小实验教学.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2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丰富多元,教师要观照学生生活基础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展开实验学习和操作,势必能够形成重要的教学成长契机。教师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实验应用等环节引入观照意识,为学生生活认知介入创造良好条件,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实验学习认知的内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生活认知

  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活认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举措。教师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进行全面调研,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参数。初中物理与学生生活有多重契合点,教师要注意深度挖掘,找到实验与生活的接轨点,这不仅能够提升实验操作的顺畅性,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意识。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积累展开物理实验操作,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其教学操作效率更高,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实验设计观照学生生活经历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众多,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对实验内容契合性进行深度调查,以体现实验设计的生活化特征。物理实验未必要放在实验室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在具体设计时,充分观照学生生活经历,如果能够发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实验操作,让学生在生活中选取实验器具,在生活环境中展开物理实验,那么,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会更为鲜活具体。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展开实验操作,对实验操作环节进行优化处理,这对学生形成的思维冲击也会更为剧烈。教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测量水的质量”实验活动:这里有烧杯、台秤、水桶。如何测量水的质量呢?大家先自己估测一下,一杯水有多少克呢?每人都写出自己的实验步骤,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写出实验数据,看谁测量得最为精确。学生开始自发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经过一番操作后,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操作,但测量数据存在着一些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一只烧杯,同一台秤,同一桶水,为什么我们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呢?学生开始讨论:“虽然是同一只烧杯,但在装水前称量烧杯质量和装水后倒掉水再称量烧杯质量,其间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别的。因为烧杯里会存留一些水,自然会影响最后的测量结果。”“烧杯装水时,也有一个极限的问题,如何才是最满,这个尺度比较难把握,自然会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很显然,教师发动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是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的,学生平时常用杯子喝水,对水有更多生活认知,自然能够找到问题所在。通过学生的集中讨论,大家对水的质量有了更清晰认知,对质量单位的大小也产生了崭新感知和体验,同时也提升了估测能力。

  二、实验操作体现学生生活经验

  物理实验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具体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认知经历,教师在课堂展示实验操作时,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设计、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条件的创设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直接认知的机会。物理验证实验和探索实验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配置,当学校实验条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时,教师不妨调整设计思路,让学生结合生活基础条件展开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生活个性认知推进实验操作,这样可以为实验教学提供更多生长点。在学习《物质的密度》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自行设计几种测量固体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教师给出提示:这里有量筒和烧杯,还有水,固体可以自由选择,如石头、橡皮等。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实验步骤,并开始了实验设计。有学生用悬锤法测量固体物质,其实验步骤为:先称量固体质量;然后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数,最后用细线拴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之中,悬在水中,读出此时的体积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固体的体积数,知道了质量和体积,自然计算出其密度。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固体进行实验测量,学生操作兴趣浓厚,自然会展开实验研究。通过细致设计,学生实验操作都比较顺畅,说明教师对学生生活认知有到位的了解。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设计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对学生形成重要启迪。

  三、实验结论回归学生生活认知

  实验结论回归学生生活认知,是指对实验结果进行生活认知操作,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基础,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操作,为学生提供认知内化的机会。如果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展开实验操作,其实验结论自然带有生活认知特征,根本不需要展开实验验证操作。如果是实验室实验结论,教师不妨让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生活化推演论证,以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结论认知。物理源于生活,结论验证无疑属于生活应用,对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质有积极帮助。《物质的物理属性》学习时,教师利用展示实验,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特点,如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熔点、沸点、周期等,并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利用生活实例来说明这些物理属性的存在。学生开始讨论,很快就找到不少生活案例。如水有沸点,烧水时,到一定热度,水会沸腾起来。水也有凝固点,温度下降会结成冰。如竹子有弹性,人们利用其弹性做成弓箭。如金属有导电性,电线的广泛使用,验证了这个属性特征。为提升学生认知品质,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进一步讨论:如果将一把金属勺子和一把塑料勺子都放进同一热水中,哪一把勺子会更热一点?学生大多都会给出一致的意见。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验结论展开验证讨论,给学生认知内化创造条件。这些物理现象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系,教师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热议,并且取得很好的验证效果。

  四、实验应用结合学生生活现实

  物理实验结论出来之后,并不是学习的'结束,将实验结论应用于生活,并接受生活的检验,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对实验结论进行科学归结,为学生提供结论验证应用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操作感知,学生会顺利获得实验感悟和认识,对物理认知内化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让学生利用物理实验操作推演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能够完善学生物理认知体系。物理实验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延伸性认知。如学习《走进分子世界》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进行展示实验:烧杯中装水,放在桌子上不动。将一包高锰酸钾颗粒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开始变化,一会儿时间,整个烧杯中的水都变成了紫色。教师为学生设计讨论话题:烧杯中的水之所以会变色,这就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学生开始热议,并给出自己的经历。“我们洗衣服时,将衣服晾在太阳下,很快就干了,其中的水分蒸发掉了。这大概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酒精是比较容易挥发的,很远就能够闻到酒精的味道,这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教师也参与话题实验讨论:我闻到食堂炒菜的香气了,这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所有物体都是由分子构建的,这些分子极小,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

  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学习探究,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延伸讨论,对分子世界有了更清晰认知。教师给出实验展示,让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展开认知展示,体现的是实验生活应用意识,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学习物理,学生认知呈现直观性、立体性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学习物理,介入物理实验操作,可以有效启迪学生学习思维,形成丰富学习增长动力。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还能够塑造学生物理学科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xx(01).

  [2]王亚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课堂教学研究,20xx(06).

  [3]苏广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5).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3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物理知识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现象的总结和提炼, 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要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进行素材的挖掘, 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也能将物理概念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例, 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策略; 注意事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 其内容涉及领域广泛, 从天体运动、宇宙飞船到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在高中物理教材知识中, 许多的物理概念和公式都比较抽象, 这就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以往传统教学对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 更让学生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好动力,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导致物理教学效率低下。而将生活内容引进物理课堂, 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物理知识, 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1 运用生活化知识, 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向来一抽象和复杂着称, 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和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即使记住了也很难进行正确的应用。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可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现象进行物理抽象知识的理解, 从而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比如在进行“弹力”教学的时候, 由于学生对弹力的理解只是集中在弹簧的运用上, 而对物理中的弹力就不容易理解了, 就如课桌上的书包和吊顶上的灯都存在弹力, 学生就会感到困惑, 没有形变怎么能产生弹力呢?其实, 很多弹力产生的形变不容易观察到, 这时,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墨水, 装到一个塑料瓶中, 并进行密封, 然后让学生积压瓶子, 这时发现瓶中的墨水有微小的变化, 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弹力的概念了。

  1.2 运用物理实验,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将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引入到教学课堂中,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体验和感悟物理学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物理知识探究能力, 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示物体的自由落体不受重量的影响, 落地的时间和速度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一高度的物体同时落地。教师可以用粉笔头、书本、石子等物品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这时有学生疑惑了:“老师你用的东西都是实体的, 如果选用气球、羽毛和树叶, 会和石子同时落地吗?”教师可以顺利的引出阻力的作用, 体积大、重量轻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 所以下落速度慢, 随后教师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真空中的自由落体运用, 无论质量、体积如何, 羽毛还是石子, 同一高度释放都会一同落地。通过实验, 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的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而有效的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3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既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比如在进行“电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 对生活中的电路进行探究, 设计一个多控开关, 并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互相分享经验和成果, 从而达到电路优化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也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2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2.1 引导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水平, 但是生活经验还不丰富, 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物理思想方法, 运用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 帮助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的进行融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生活的探究, 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引导学生, 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态度,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选择生活化教学的渗透时机

  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恰当的时机是提升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 进行合适的生活素材的选用, 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否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还会引起学生新的困惑。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及时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抓住学生的兴趣, 进行生活化内容的恰当引入, 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 高中物理教师要在生活中积极的寻找素材, 为生活化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 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才能将生活实例和物理知识进行有机的切合,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 从而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实践及思考[J].中学物理, 20xx (21) .

  [2]戴兆军。如何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高中物理教学[J].高中数理化, 20xx (14) .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4

  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发展优势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点进行简单记忆的过程,更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故物理相比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活教育理论恰恰意识到了这一点,打破传统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运用生活实现对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完善,将生活与高中物理教学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打破学生与物理理论之间的隔阂感,还可以将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的思维与物理课本内容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高中物理教育者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努力解决问题,将物理探索能力和思维作为学生的必备素养进行培养,并将其运用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享受到独立自主研究和探索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往往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掌握着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本内容通常是以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跟上课堂进度,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育者可以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在讲解课本内容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情景,根据教学的最终目标,有针对性地创建一些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打破与物理学习之间的隔阂,站在一个更加主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教育者还可以在学生日常接触的练习题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其背景更贴近生活,更好地对题目进行主观分析,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解题效率,让学生在兴趣中投入物理学习。

  2.运用生活化实验,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理解

  除去在课堂中构建生活情景,生活化实验的引入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教育者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映射到生活化实验中,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的一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验生活化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同时,教育者在进行实验前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分组,让学生自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样的实验流程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高中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教育者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高中物理学习和实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造更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在提高物理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拓展,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显得格外重要,当代高中教育者要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式,将生活教学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活化实验,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理解;将高中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实现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5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 渗入 人类生活 各个领域 存在 物理学家 同学们 身边 科学意识 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学物理教考》1998年第4期

  李荣明张云生:《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教学探讨》20xx年第8期

  [美] L.爱波斯坦 [美] P.哈威特 《趣味物理寻答集》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6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地让“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

  ●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刮风时,为了防止晾晒在铁丝上的衣服叠加或掉下来,可以先用塑料绳子结一环套,然后把这一绳环套套在铁丝上,再把衣架挂在环套上,这样衣架就不会轻易滑动。做的目的是,增加绳环套与铁丝之间的受力面积,以加大阻力。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对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烧开水时,为了节省时间和用电量,可以先加一点热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快分子运动,使分子扩散加快。

  在炒瘦肉片时,若将肉片直接防入热油锅里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的干硬。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待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肉的鲜嫩。

  ●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块很大的薄铁片做成的挡雨板,这样,在防盗网内的东西就不会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很响的.嗒嗒声,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如果在铁片上放一块海绵,那么这个噪音就可以减小了。

  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

  ●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镜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高温现象。时间久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若是在此时打蜡,也容易造成车身色泽不均匀。一般在傍晚或阴凉处洗车。

  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7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激发学生探究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研究中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奥斯特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法拉第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历中探究生活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手电筒,一个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另一个手电筒是手摇式、里面没有电池的手电筒。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手摇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也可以发光?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起来,这时教师打开手摇式手电筒的外壳让学生观察内部装置,发现手电筒里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必然会想到手电筒发光与这样的.装置有着某种联系。而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规律。通过将生活问题与物理规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就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改变生活。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运用知识解决书面上的习题,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再用物理改变现有生活。例如,在讲授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人为什么能跳起;马为什么能够拉动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结论: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实质是利用实际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找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素材,通过加强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实验论文11-0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4

初中物理论文02-24

物理科技论文11-19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7-31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10-29

化学与生活论文02-06

经典生活中的语录06-13

生活中的句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