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3-05-31 01:53:1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论文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论文15篇

语文教学论文1

  “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学得高效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要着力在课前准备、课堂施教、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讲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

  (一)教师在自身素养上要有准备。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材教法;多学习名师的教育随笔,观看他(她)们的课堂实录,领悟他(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要勤练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功,以提升我们的教学素养。

  (二)教师在授课教案上要有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在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看教学用书对教材的分析,禁锢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备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如何教写清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要有准备。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以预习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谈对预习的认识;在课堂上多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这些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预习对学习的帮助,引导大家认清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要落实预习的检查环节。可制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由语文课代表和老师临时抽查,负责人对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表上登记,使每位同学每一课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对预习完成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完成不认真或未预习的同学要提出严肃的批评,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二、课堂精巧务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台上一分钟,高效见真功”,要实现高效课堂,精巧务实的驾驭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教师语言条理清楚、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评价。学生渴望获得成功,当自己在课堂上的某一次表现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时,会从内心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习古诗,要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来弄懂诗意、体会诗情的方法;学习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学习,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将学会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自读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文本,感悟思考。高效的课堂必然是一节思考的课堂,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固定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人员按好、中、差均衡搭配,安排一名负责、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共同学习小组合作要求,即组员必须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交流,人人参与,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人发言做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前不久听了一节习作课──把过程写具体,这位老师巧妙的以“做美味拉面”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贯穿整节课,将乏味的习作课堂生活化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被激活了,个个积极参与,个个兴致盎然,轻松地学会了老师传授的“五感四动写具体”的习作方法。开展辩论会,学习《乌塔》这篇课文时,学生针对乌塔独自一人出国旅游这做种法产生了质疑,有的学生对乌塔的做法表示赞同,还有部分同学从安全考虑表示不赞成。教师此时便可以借机召开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充分地阐述自己的理由,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通过大家的交流,增强自己的安全独立意识。除此之外,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朗读擂台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三)要有效整合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实际,在课堂上将这四个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实现高效课堂。去年听过一节阅读课《慈母情深》,课堂上,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听的习惯,不仅反复要求学生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而且自己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听后还适时要求学生来进行点评,一方面是对听的效果的一个反馈,同时也是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说的机会。整节课抓住一个核心问题,找出文中使自己鼻子一酸、想哭的词句,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与思考,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并适时让学生参与点评,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当读到最后,学生已深深地被母爱所感动时,有了浓浓的情感作铺垫,再让学生写一写:你此时最想对母亲说什么?这时的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渲泄。我认为这节课有效地将听说读写进行了整合,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后持续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延伸

  “课堂见真功,课后有余功”,课后的拓展是高效课堂的延伸。

  (一)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完《卡罗纳》这篇课文后,学生便对《爱的教育》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课后产生了读《爱的教育》流行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又如学完《蟋蟀的住宅》一课,学生对蟋蟀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就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继续研究学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观察蟋蟀的乐趣,寻找蟋蟀的更多秘密,写观察日记,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读《昆虫记》,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

  (二)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地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语文教学论文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论文3

  在我国当前的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来自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有些是归属于教学目标的问题:定位不明确,与语文教学的本质相背离,把语文课堂错当思想品德课;有些是归属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缺乏兴趣;有些则归属于教学方法方面:教法不讲究探究,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我国目前的课程标准,主要强调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实现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语文字词句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使学生们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在将来更好地生活,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下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语文经验,把这些具体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将语文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中文章和文章之间缺少一定的联系,没有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课文,它们的时代背景、语言环境以及价值观已经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链接,这些文章虽然具有很强的文学史价值,但是其文学价值和语言上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如果教师一直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限制在课本范围内,就会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入死胡同。可以将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将更好的、源自生活的文本添加到学生的阅读中,教师要将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种类推荐给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语文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熟练运用自己的语文能力,语文活动可以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在实际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在上课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不具有针对性,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课文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识作者的过程。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该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文章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以及个性和兴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变,使其具有开放性,要为每个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都留出充分的空间,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看法。

  四、教学评估的开放性

  我国当前的语文测试以标准化测试为主,这种方式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该采用更加具有弹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客观评价。语文的教学存在着模糊性,对于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引发出很多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篇作文可能就会产生很多的评价。所以,在对学生展开基本的字词的考察之余,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应该用比较标准的答案对学生进行约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挥空间。除此之外,也不应该把教师的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应该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进行结合。教师应该深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不是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判,而是让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和其他学生存在的差距,从而能在老师的具体帮助下,提高自己语文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解差异给予重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的特点有很好的掌握,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提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活动,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样也会在另一个程度上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强大魅力,将更多的人文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

  五、结束语

  我们发现,要完成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进行探索,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束缚。

语文教学论文4

  1、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行构建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是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得到增强,学生烦躁情绪得到缓解的重要保障。想要对学习氛围进行构建,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和鼓励;二是老师要对自己的角色以及身份进行适当的转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挖掘出来,还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对于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老师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正确的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错误的观念应该及时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只有不断的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才能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并最终使学习目标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参加并完成的,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才能使学生的责任感得到增强。

  2、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老师,也是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的保障。只要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知识保持的时间也会更久,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有效的。兴趣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也会使其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学习。所以要想对高效课堂进行建立,就需要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老师应该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加,以使学生可以主动的思考和研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对教学手法进行更新,使教学语言更加幽默,使课内和课外活动更加有趣和生动,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语文的新鲜感得到保持,从而使学生可以在一个比较轻松以及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并积极的对知识进行获取,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使师生关系可以更加和谐

  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传授知识从而进行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密切合作,并且相处和谐是使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使和谐关系进行建立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3。1要宽容的对待学生。其实小学生的想法非常简单,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老师能够喜欢他们,并对他们的人格进行尊重。从内心深处希望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赏,对他们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可以进行引导,并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对他们采取积极的鼓励,而不是进行一味的唠叨和批评。

  3。2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一定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以建立起公平并且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信任。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小学生也有个性、爱好、兴趣、要求以及自尊心等,所以小学生也拥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因此,在对小学语文的课堂高效性进行提高时,老师应确定好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让学生整体素质有所发展。

  4、将多媒体应用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老师板书的数量有所减少,也使讲课效率得到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的教学情景比较形象和生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在对语文课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内容,老师口头的讲解不能使学生进行充分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使学习更加的容易。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语文知识进行扩充,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特别大的作用。

  5、结语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老师想要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必须要将教学观念以及方式进行转变,备课时要积极认真,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更加完善,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立体、双向的信息交换和传递过程。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真正发挥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并建立起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论文5

  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老师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我调查了几十位语文老师,每人每天平均最少上三节课,花费三小时,大部分老师还兼代别的课(社会、思品等)而批改作业最少时也得花两小时,再加上语文老师大都带班主任,还有许多繁琐的班级事务要处理,老师们都埋怨有判不完作业,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好多老师都带着作业和教案回家完成。再调查一下语文学科作业的种类,先不说留的量多少,光说种类就让人发怵:田字本、注音本、大横格、读写笔记本、日记本、考试本、练习册、考试本、作文本等,别说学生抱怨作业多,光老师批改就得花费多少时间。这样看来,老师们的时间都花费在批改作业上,哪里还有时间去钻研教育教学,哪里还有时间去钻研语言文字之美,这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呀。我试图去研究更为轻松新颖的作业。以下就是我几年来进行语文作业改革的一些心得。

  一、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首先作出归类分析,按他的功能划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横格3项作业合成一项,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字词句的认知训练,就都集中在大横格上,字词每个两遍,要求背诵课文抄一遍,很多人问:那么少的量,学生能记住吗?其实,学生能记住与否,跟他写多少遍的关系不大,有的同学记忆力好,或记忆的方法好,或许在上课时就记住了,再抄5遍10遍只会增长厌烦心理,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让把字词写10遍,我们就学会了投机取巧的办法,手握3、4根笔,握成一竖行,一次就相当于写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样的。而到了考试的时候还得再记,真是重复浪费资源了。与其逼迫学生学会投机取巧,还不如化敌为友,留少些作业呢。至于学生能否掌握我还有对策,我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第二天早自习考,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错个别的可单改错字即可,全军覆没的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如此坚持几天,大家都看到会的同学享受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同学们看到别的班同学作业多,自己作业少,心里就觉得很美,还能增进向师性。如此,学生可减轻一半的作业量,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老师也省下许多判作业的时间。

  二、重视个性兴趣发展,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

  人和人的个**好,能力是有差异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了,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义务把每个学生都教成语文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

  原来我们留的作业都是抄某些词或某篇课文,每次一留作业时,学生总是垂头丧气,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会即将开始时,我一进班级,发现大部分学生拥在黑板前,抢着给黑板配画,涂色,我一下子想起班里的美术、书法爱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够他们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提高兴趣的项目呢?恰好当天学了两首古诗,我便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为古诗配主题图。同学们很兴奋。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惊叹。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觉。我无法用对钩来评判,把我的感想以几句话的形式写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既骄傲又高兴,更愿期待在下一次作业中有好的表现了。就这样我时而布置一项为课文配插图的作业,时而布置为课文配乐或找主题曲的作业,时而让大家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举办展览,时而编排课本剧等等。学生觉得每次作业都很新奇,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智,也增加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识,我也不再为枯燥的作业所包围了。

  三、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经过上述改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时间多了。但不是就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他们大量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去那里挖掘语文的魅力,学习文学知识。

  我自己是怎样喜欢上语文的呢?记得五六年级时,和哥哥抢金庸小说看。在这之后,我的作文水平有了飞跃,词汇量猛增,想象丰富,思路开阔,作文还在学校及教育处获奖,这也许就是课外书给我的最初启蒙。第一次知道了语言文字这么神奇,这么有魅力。所以,我一直深信,读有益的图书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这个思路指引下,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大量书籍,从一、二年级的童话,到三四年级的寓言、儿童故事,到五六年级我就慢慢引导他们读名著,看《读者》。我发现真的是受益匪浅,我班部分学生作文特别有深度、有思想,这都是他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动脑生成的,而且根据学生选择书籍的倾向看来,喜欢童话集想象类的,写作文时故事情节特别生动,喜欢文史类的,事例很典型,喜欢美文的,用词很优美,喜欢哲学类的,思想很深刻。这样,学生的个性也很鲜明的显现出来了。

  四、作文题目要能触到学生敏感处

  学生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时,往往能有话可说,畅所欲言,可遇到认为没意思的题目时,便无话可说了。我选定作文题目是一般都是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他们近期的思想动态而定出的。如:班里男孩、女孩搞分裂,对立了,我就定作文题目为《瞧,这帮男(女)孩子》,让他们发表看法,写出对方的'优缺点,边写边理性思考,既写出了真情实感,又加深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而当我们齐心协力在拔河比赛中取得第一名时,打破了我们班零的突破时,再写《拔河比赛》,同学们便直抒情感,旁征博引,讲述团结的道理。在学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同学们写完读后感,我觉得感想很真实,真有必要让家长一同感受,又布置了家长写读后感。家长在看完课文后均觉得是一篇很好的家教文章,再看学生的读后感对自己的平常的言行进行自检,不仅让家长学会了教育方法,还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作业学生们还愿意多留一些。

  五、依学生能力分层次留作业

  老师留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否完成作业的问题,遇上有不写作业的人是老师最易动怒,是学生最易恨老师的时候了,而不写作业的人归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的;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性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

  针对这个问题,我每次留作业都分为两种:一种是A作业,为难度较大的,如写些心得感想或编排课本剧等。B作业则是掌握基础知识及加深印象的作业,如多读一遍课文,抄写一段优美段等。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不交作业的人慢慢就少了。

  六、增加语文社会实践性作业

  学是为了用,另外学也不能光从书本课堂中学,还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课改后教科书也很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如:社会实践课《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用字》。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并且把自己的发现拍成照片给大家展示。有的同学还亲自帮人家改错。我班还有个同学看到《必备古诗80首》〉中是吾家洗砚池头树而教科书上是我家洗砚池头树而产生疑问。立即给课本编辑写信并收到答复。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语文,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一直将上述的改革方法贯穿于我的语文教学始终,在这些方法的影响下,我所带班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好多同学的作文和书法、美术作品在处教育报发表,并获得国家级奖项。我自己也有时间钻研教育教学了。

  我真心希望作业不再成为老师、学生的负担而成为老师学生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最好方式。

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改变原有"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并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素质教学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能增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帮助,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1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2.2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2.3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反复诵读,感悟语言。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

  3.在教学中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局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地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4.1访一访,认知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时,可让学生看有关红军的电视、,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去采访一些长辈回忆过去作战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4.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论文7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论文内容吧。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插图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类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教学 有效利用

  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穿插很多知识内容,它也能描绘更多文字所表述不清的信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字和插图平分秋色,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突出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还充分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的特征,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机能还很不成熟,这个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有感染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学生面对插图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好奇。通过插图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调动。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利用插图设计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观潮》这篇文章,单纯的讲解文字,学生很难对潮水有形象记忆,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插图,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学习,感知器官捕捉到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后期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教学,将文字和插图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字表述过程有很多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在教学理解过程中,如果能和插图进行有效配合,这样理解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课本中有《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描写过程中有夸张手法的应用,学生在没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很难把握诗句的主要思想。在教学中在诗句阅读之后,就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插图,在观察插图之后大部分孩子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当然,课本中的很多插图需要学生有审美知识储备,这时候就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观察插图,在文字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赏析文本上的插图。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插图优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蒲公英》这篇文章,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观察插图,在赏析插图的过程中升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中的“花托”和“绒球”等词汇。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的动态画面,当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插图辅助,而且要准备多媒体教学,增强文本的动态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形状的词汇想象创新蒲公英各个阶段的状态。最后还要进行感情升华,在理解内容,观察插图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插图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审美能力培养不是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对小学生而言,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插图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观察文本插图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进而背诵文本。看图说话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对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我叫神舟号》这篇文章时,文本中有关于人造卫星的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掌握更多天文知识,教师课下可以查找关于天文知识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研究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插图,将插图的功能发挥出来,让语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课本中的插图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教师一定要合理准确地使用。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所以,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合理巧妙使用课本中的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独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琛.浅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赤子(上中旬),20xx,06:152.

  [2]刘增真.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xx,28:50-51.

  [3]左端银.谈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0:146-147.

  [4]张德松.浅谈“课文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S2:113-114.

语文教学论文8

  我对多年来的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并不能作为经验来交流,只能说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我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爱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他们才会喜欢学习语文

  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老师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越深越切,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具体做法是:

  1.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理想。

  2.可以直接了当的告诉学生:老师爱你们!你们就是老师的孩子!你们在老师心中就是一个个小精灵,做一个最好的你,那么你就是老师的好孩子。

  3.尽量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我知道每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和独到的本领。因此,每堂课都会上出自己的风格,想办法让语文课成为吸引学生的课,让学生爱上语文。

  4.对学生要宽严有度,每时每刻都要关注自己的学生,而大多数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视而不见,不一定激励,更不能轻易批评,更多的应该是包容。还可以偏爱一些有缺陷(比如孤儿、单亲、残疾和留守)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爱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爱学习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即使他努力了也考不出好成绩,你也不要过分的责怪他,反而要多关爱他,帮助他。学生能记得你对他们的好,说不定你就是对他一生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所以,我认为要爱学生,相信学生。

  第二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习惯造就美好的未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要做到两点:1、经常强调习惯的重要性;2、要随时纠正不良习惯。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培养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安排小组长负责检查,汇报不服从管理的学生等。

  第三方面:培养优生,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培养优生,促进后进生工作是教学中的热门话题。相信每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措施。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如果后进生没有进步,只要保持原状,你就没有错;如果后进生有了进步就是你的功劳。每接一个班级,总是对优生和后进生印象深刻,而中等生这一块,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然而,正是这一块才是我们老师的用武之地。我们可以把中等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可能成为优生的,另一部分是保持原状的。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培养优生,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1.找机会告诉他,你完全可以成为优生,只是你之前的老师没发现,现在老师发现你是优生的料。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让学生感觉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是爱他们的,老师要一视同仁,不鄙视、不歧视他们,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要因材施教,并给予相应的辅导。研究他们的试卷、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点,让这些学生跑起来。当然我们一时间没有足够精力照顾那么多个中等生,我们可以有计划的、分批的引导。针对后一部分中等生你就先让他们保持原状,先让他们按原来的速度学习,然后选准时机,逐步点化。

  2.对于后进生在课堂上要尽量照顾,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多提问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老师要与家长多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等。让家长和老师配合好,督促孩子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方面:抓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1.备好课。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对高段学生而言,主要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谋篇布局的掌控。因此,教学难度偏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认真组织教学,构建有效课堂,无论哪节课教学目标都要明确,都要对所教的.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精心准备,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要能提炼和归纳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训练重点,要找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精讲、少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上好课。结合今年全员培训《上好课》的专题,我从培训里学到了很多,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运用。上好一堂课需要学生的兴趣、情趣,精神状态等。在这一方面我的感受是:课堂上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小组内互动式学习,多利用小故事,有趣的事情穿插其中,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热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3.学法指导。小学语文高段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这时的学生,年龄已达十一、二岁。从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知觉事物,能区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维的发展已达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具体方法。

  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4.复习检测。做到每单元检测一次,并做好学生成绩的分析与反馈,让学生有紧迫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考试答卷的指导,养成良好的规范做题习惯。要把每一次检测当作正式的考试,来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做到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老师认真引导,学生积极学,课后做好反思和巩固练习,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时下提倡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涌入,作文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为孩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小学生写作习惯和兴趣的养成阶段。针对当前小学生写话时的不良现状,教师要从“以生为本、关注发展”的角度分析低年级写话指导的优化策略。只有给孩子的写作心灵开辟一片绚烂的天空,使孩子在写作时释放心灵、驰骋想象、喷发情感、展示个性,这样的写话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教而教。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兴趣;优化

  一、识得庐山真面目———低年级写话现状的探究与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写话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无话可写或无从入笔,学生写话兴趣不浓;其二:所写的内容空洞、缺少想象。造成这样的根源在于我们的一些写话教学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发了我的一些思索。

  1. 现象一:“无米之炊”的困境

  “无米之炊”仿佛成了作文“永远的痛”。平时,与学生们随意交谈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活泼,富于幻想,富有朝气,充满童真,说起事情来充满童趣,可一到写话的时候,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没什么可写的?

  造成“无米之炊”的困境就在于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少,不细致,即使碰到精彩、丰富的生活题材,加上辨别、认识事物的能力弱,这些精彩的片段就像过眼烟云,在学生眼皮底下溜走了。再说他们的生活空间也极其狭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把知识学习当做了学生唯一的生活,繁重的课业负担,隔绝了孩子丰富的生活,长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他们没有了“偷采白莲”的窃喜,没有了“卧剥莲蓬”的洒脱,听不到“蛙声一片”,看不见“露似珍珠”……单调的生活,怎能诱发孩子原始的冲动与灵性?这样,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

  2. 现象二:“无暇童情”的缺失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非常纯真的,他们所写的话也是非常富有童趣的,也许他们心中的小鱼会做梦,萤火虫可以有烦恼,雪花可以有翅膀,小泡泡可以在天上自由玩耍……但在我们的一些写话教学中,教师特别刻意追求语言的真实性,却扼杀了孩子文章中的这些童趣、童真。孩子在教师多次的.否定下,就只会模仿着大人的口吻写一些符合老师口味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严重缺乏了孩子的童真、童趣,不仅影响了儿童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低年级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写话教学存在的种种现状,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用“以生为本、关注发展”的眼光,结合低年级学生以表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从“提高写话兴趣、积累语言厚积薄发、丰富写话形式、优化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写话的优化策略,给孩子的写作心灵开辟一片绚烂的天空,使孩子在写作时释放心灵、驰骋想象、喷发情感、展示个性,这样的写话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教而教。

  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围绕一个“情”,厚积而薄发

  写话是厚积而薄发的创造性活动,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真情流露时多积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记得一年级时,美术老师让孩子画太阳。下课了,孩子还意犹未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于是我抓住身边的这个契机,马上让孩子写写自己在美术课上画的太阳。一个孩子这样描写:“我画了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太阳的里面是红红的,外面是金黄的。太阳热得直冒汗,他用毛巾擦汗,还用扇子止热。小朋友们也很热……”是啊,生活是真实的,但生活更需要想象,每个孩子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教师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让学生妙笔生花。同时,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拥有取之不尽的写话的“源头活水”,才能让他们写出的文章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

  (2)课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情趣浓郁时多积累。阅读可丰富学生的内在积累。因此,教师应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好指导。教师可给学生介绍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童话寓言、绘本等,也可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并定期进行读书交流会,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写话中运用。这样,学生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也丰富了自身的语言积累。

  2. 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讲究一个“评”,体验成功

  教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低年级的学生更在意老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让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大增。因此,只要学生言之有物,有闪光点,哪怕就一个词语写得好,我便会给他们打上大大的五角星,写得越好,五角星越多,学生写得优美的词句我还会用大波浪标出,学生看了都激动不已。同时,我还会让学生自己把好作品读出来,一到这里他们就特别激动。另外,我在班级中专门开设了“妙笔生花”专栏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这对学生无疑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

  写作是快乐的,而这份快乐应该源于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那就让我们携手给孩子一片绚丽的天空,放手让他们用笔去抒写自己多彩的童年吧!

语文教学论文10

  一、创建高效课堂情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

  1掌握学生心理,创建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堂情景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思想和认识都处于活跃的发展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切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想认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2吸引学生入境,教师要通过引读给学生创建情景

  在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学会通过引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快速的入境。对于中学生来说,具体形象的实体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挖掘与捕捉美的实体,给学生创建美的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到,并由情绪上的感染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习的兴趣与探究心理,让中学生能够与作者在心理上产生强烈共鸣,做到以境引情。

  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人生的体验,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热情,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教材当中能够反映日常生活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沟通起来,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加强对文章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这篇文章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这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是不同的,经历过农村水乡生活的学生在阅读时就是在描述自己的生活体验,而没有过这种经历的同学则会感觉较为枯燥。此刻,就需要教师来进行引导,教师可给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再给学生讲述江浙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的趣事等等。这时,学生则会听得津津有味,在阅读时也会提起兴趣,使思维转向江南的迷人水乡,品味和文章中的孩子一起煮豆的乐趣。通过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结合先进科技,创建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情景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的掌握各种可以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先进科学技术,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利用时下的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动感的、形象的、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创建生动的课堂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课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为大家描绘了春风荡漾、阳光明媚、绿意盎然的春色。如果按照原有讲授的方式,缺乏立体感,学生很难在思想中构建出这种景色。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后则完全不同。教师可先播放关于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像《田园春色》、《春之声圆舞曲》等,教师可在音乐播时为学生朗读文章,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品味文中的意境。

  4密切联系生活,创建与学生生活真实相关的课堂情景

  生活往往是做好的教育者,可以起到最真实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学语文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将课程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建各种形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看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领悟到语文是同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想和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内容截然相反的生活短片来进行教学,一个短片讲诉的是“光想不做”,另一个短片讲诉的是“想好就做”,给学生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让学生通过短片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把握“想和做”。

  二、总结

  总而言之,创建高效的课堂情景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为高效的课堂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兴趣和积极性都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结合科技、联系生活等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情景,尽可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最终实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

语文教学论文11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培智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同正常孩子一样进行常规的语文学习。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培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和加强我国当前培智生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不断提高培智生语文学习的成效,从而使他们更好的在当前社会中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培智生 语文识字教学 有效性 措施

  培智生主要指的是那些智力有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培智生的大脑发育缺陷,使得他们的感知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交往和语言方面的能力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大部分培智生存在语言发展障碍。发音不准、词汇贫乏、词不达意、口语表达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这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培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和加强我国当前培智生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不断提高培智生语文学习的成效,从而使他们更好的在当前社会中工作和生活。

  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兴趣就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培智生由于生理发育的缺陷性,使得兴趣在他们识字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明显。在培智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提高培智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识字的兴趣是开展培智识字教学的第一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动画、图像、声音等信息对文字进行恰当、巧妙的处理,能够迅速的引起培智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识字课程中教学情境当中,并在情感上同教学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培智生对文字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了培智语文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成果。

  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智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事物缺乏一定的想象力,这也为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阻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综合信息技术,将刻板、枯燥的文字内容以图片、声音、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上的巨大刺激,从而让培智生更好的记住文字内容。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应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总结动画片中所讲的故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动画片中丰富的构图、鲜艳的色彩、美丽的意境所吸引,让培智生能够边听边看边学。这种将静态的文字转变为生动、新颖的视听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培智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成效。

  3.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语文文字的说写之中是常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对于培智生来说,这一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培智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通畅的说和写字。因此,在识字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软件、光盘、磁带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说写情景,在文字的说与写之间架起桥梁,从而训练培智学生在文字上的读写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成果。

  二、加强童谣的运用

  1.利用童谣提高培智生对字形的记忆。针对培智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较差特点,可以围绕“趣”来构建相应的识字教学组织形式。即在童谣中,将抽象的文字字形形象化、生动化,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识字氛围。例如,在学习“京”字时,可以将其转变成“一点又一横长,口字摆中间。娃娃去北京,北京真漂亮”的小童谣。从而使培智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记忆文字的字形。

  2.利用童谣提高培智生对汉字差异的分辨。汉字的变换复杂、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汉字当中,字形相近的文字非常多,少一捺、多一撇或者少一点、多一点都会将这一汉字变为新的汉字。这种复杂的.变化对培智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编制一些童谣,让培智学生更加明确的区分字形相近的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分辨“禾”和“木”以及“鸟”和“兔”的区别时,可以通过下面的童谣进行区分,即“禾木相差只一撇,千万不要弄混淆”“ 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这些童谣在增加汉字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培智学生对文字的印象,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成效。

  3.利用童谣提高培智生对字义的理解。在培智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童谣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文字字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一些猜字童谣,使学生更加了解汉字的字义和来源,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培智生由于自身生理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语文识字上的教学模式注定有别于正常孩子的语文学习。因此,培智语文教师要根据培智生的特点,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多渠道、多手段的激发培智生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文字的注意和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培智生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成果,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和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康艳玲.让童谣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绽放光彩[J].才智.20xx.

  [2]蔡雪霞.创建和谐灵动的培智语文课堂[J].特殊教育.20xx.

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

  近年来,城市生源不断扩张,农村小学却出现了“小班额”现象。小班额的出现对农村小学教育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对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对其优势以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

  小班额;小学语文;农村学校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以及择校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小学的生源在日益减少,大量生源融入城市,因此农村学校小班额现象越来越明显。偏远地区小学向乡镇学校并校,教师老龄化、跨学科兼任现象严重,小班额教学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在目前的形势下,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增强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小班额是农村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也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对当前复杂的教育形势,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提倡创新教育,将影响语文教学的不利因素合理转化为有利于教学的工具,促进语文课堂有效开展。

  一、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教师安排座位,优化组织形式农村地区学校传统的大班额编制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一进入教室感觉没有多余的空间,前排学生紧贴着讲台,后排学生紧贴着后墙,课桌与课桌之间的过道狭窄,空气流通不佳,导致经常出现“一人生病,全班传染”的情况。而小班额教学使教室变得宽敞,学生还可以精心的布置教室,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可以采用圆桌式教学,把桌椅摆成一圈。这样,学生可以集体讨论学习内容,也可以单独发表意见,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小班额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互动教学和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二)有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管理更优化传统班级教学人数较多,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提高优生率,在课堂上通常只关注优等生,偶尔关注个别后进生,而大多数中等生和边缘生则被忽视,成为了课堂中的听众,不利于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小班额教学模式却对上述情况有所改善,每节课教师都可以与全班学生交流,也有更多的精力去详细批改学生的作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消除消极情绪,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小班额的课堂更便于教师管理,教师不用再去烦恼如何有效保障人数众多的课堂秩序,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都可以更加轻松和便捷。

  (三)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提高创新精神传统课堂由于人数多、座位拥挤等原因,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和讨论的机会相对较少,学习能力差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会失去主动性,长期下来会使学生感到压抑。而小班额的课堂竞争压力小,课堂氛围和谐有序,学生得到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多,使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教学中,也真正实现了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的教育目标。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以前教师开家长会的时候与学生家长单独交流的时间少,教师与家长彼此不熟悉,无法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配合,现在小班额的教学则使该问题迎刃而解。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小班额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由于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人数少,语文教师就可以随时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以及一言一行,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讲授小学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农村学校里,教学设施和师资配备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发现教学资源,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语文教学顺利开展。比如讲课文《小小的船》时,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彩纸、胶带、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分小组制作小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语文实践机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语文教师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堂知识面狭窄,课堂教学效率低。在新时期,小班额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渗透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小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要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比赛等,号召全体小学生积极参与,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三)语文教师正视现实,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正确面对现实,根据学校教学水平和小学生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满堂灌”或者“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要让小学生由“接受式”走向“主动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要想使小班额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而应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是创新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展示了丰富的信息和教学艺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拓宽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让学生写作文《过年》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放鞭炮或者贴春联等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有效突出重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策略、手段、评价和提问等一系列教育形态,为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争取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实力强的新一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广文.对农村小学小班额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学周刊,20xx(16).

  [2]王荣,李成炜.浅谈小学语文小班额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xx(11).

语文教学论文14

  一、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模拟特定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如我在讲授《应聘》时,就模拟了招聘会的场景。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应聘者进行应聘。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前准备几个应聘时需回答的问题,在应聘者进行应聘时进行提问,最后由学生决定录用其中某位应聘者。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从应聘者的服饰、言行举止、个人专业素质上去判断应聘时怎样做才是最突出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二、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阅读。通过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语文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在讲授《芝麻官餐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观,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就是一个高尚的`公民;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阅读,教师可培养他们在逆境中直面困难、顽强不屈、积极奋斗的思想情操;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要执着、认真地对待工作,进而使学生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习《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通过深入阅读,学生领悟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明白在了整个职业生涯中,人格美才是永恒的,使学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学习《一张诊断书》时,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让学生体会林巧稚的人道主义精神及令人敬畏的敬业精神。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挖掘不同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未来面临就业时调整好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

  许多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较薄弱、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开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找到语感

  教师可先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字、词、句、篇的读法,在实际教学中以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体会到文章的韵味,提高朗读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试着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学期:不规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美景、美人、美事,可以讲故事,谈谈自己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第二学期:规定某一特定主题,让学生发表看法、意见,并进行演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在应用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大多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其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如在教授拓展模块中的《会议纪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完会后,写一份活动会议纪要,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教授基础模块下册重点《计划》、拓展模块中的《总结》时,教师可让学生各写一份工作学习计划或总结;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自我介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中作自我介绍,或者设想:假如你去应聘,你将如何推销自己?假如你第一天上班,又应怎样向新领导和新同事介绍自己?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为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之,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15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造句、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总结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xx年10月。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年1月。

【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08-03

语文教学论文05-18

语文教学论文08-12

语文日记教学论文07-24

语文教学论文11-10

中专语文教学论文09-04

中职语文教学论文08-23

识字教学语文论文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优秀)语文教学论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