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计划>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时间:2024-11-22 10:34:32 夏杰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0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第二单元 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每周一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 析

  班内学生刚入学,对古诗词较陌生,读书方法也有待于老师指导,由于年龄尚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一定难度,他们在理解古文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四、学期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辅导计划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

  七、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课

  第三周———第四周 第二课

  第五周————第六周 第三课

  第八周—第九周 第四课

  第十周———第十一周 第五课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六课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第七课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第八课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第九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按照提升符合政策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整体要求,更加注重宣传引导,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全面完成20x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县“四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

  1、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行“单位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目标。

  2、各单位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担负起做好计生工作的责任,对本单位的计生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主动认真地抓好计生工作。

  3、各单位各司其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创造条件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图书馆有针对性订阅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方面书籍;文化馆、剧团重点创作并排练一些节目进行宣传;此项工作抓得好坏,作为年终考核该单位的工作评先评优的主要内容之一。

  4、各单位要向主管局递交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状。

  5、各单位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网络机制

  1、成立文广系统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

  2、各单位配备的计生专干要积极有效地配合局计划生育办公室开展工作。

  3、负责共同抓好本系统计生工作,对已婚育龄妇女的建档统计资料及时上报。

  4、按计划生育节育政策,对系统内未落实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组织动员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5、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环检、孕检,使参检率达100%。

  6、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计划生育的社会责任,及时督促其集资房、出租房、店面的流动人口回到户籍所在地或到县计生服务站参加环孕检。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1、坚持计划生育一把手负责制,亲自抓、负总责,列入各单位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领导和评先评优的主要内容。

  2、对各单位年度内未按时参加环孕检的情况,每少一次分别对单位、个人处于100元罚款,各单位尤其要做好下岗分流人员和家属的管理工作,及时通知和组织本单位对象参检。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年终我们将对有关人员进行表彰。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5

  一、教材分析:

  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活动广角”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最后通过“成长阶梯”这一环节检验学习情况,促进形成和发展。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三、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五、教学措施:

  1、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5、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6

  一、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学生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内容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中的《大学》。

  2、弟子规中的总叙及〈入则孝〉。

  3、千字文选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初三语文课本中的国学内容。

  四、教学措施

  1、以诵读为主,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多形式诵读比赛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视频、录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3、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游戏“对句、接 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4、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 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人人熟读成诵的目标。

  5、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年级宣传栏等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五、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中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树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规》总叙 <入则孝> (初学,正音)

  第五周《弟子规》总叙 <入则孝>;《千字文》选句(理解,背诵) 第六周《大学》第一段

  第七周《大学》第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五段

  第十一周 语文园地五中的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江苏苏州沧浪亭)

  大学》第六段

  第十二周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周《大学》第七段

  古诗:《过故人庄》

  第十四周《大学》第八段

  第十五周 语文园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第十六周《大学》第九段

  第二学期

  第一周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第二周 复习《大学》一至九段及弟子规

  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中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情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四周《大学》第十段

  第五周 语文园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周《大学》第十一段

  第七周《大学》第十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十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十五段

  第十一周《大学》第十六段

  语文园地六中的古诗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周 古诗词三首 :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第十三周《大学》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学》第十八段

  第十五周 语文园地八中的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第十六周 复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7

  【教学内容】

  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之一书画艺术,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祖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认同感、亲近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书画艺术已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出现,学生已初步了解一些书画名家的故事;另一方面,学生并没有对生活中出现的书画艺术从欣赏的角度去关注。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欣赏书画艺术的美,体会书画艺术的出神入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书画艺术,让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

  2、通过学习、交流汇报等活动,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更加珍视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谈、赏赏、想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作品和开展现场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认同感,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阅读书画家的故事,启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习得与创造,与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使学生受到勤奋刻苦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特点(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追求意境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艺术;

  难点:

  1、使学生初步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中国书画的思想感情。

  2、感悟到中国书画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调查

  1、观察生活中那些地方有书画作品和,那些东西印有书画作品;

  2、通过上网等手段了解国画艺术的特点(包括笔墨线条的运用,行书的特点,印章的作用等);

  3、搜集齐白石《不叫一日闲过》和《胸有成竹》的故事;

  4、经过父母允许,带一件书画艺术品和印有书画艺术品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神奇魅力。

  1、 同学们, 在开始今天的传统文化之旅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作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本校学生的剪纸作品和叶贴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受到,剪纸作品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叶贴画属于现代艺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和我们的绘画艺术有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 现在,老师再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幅流动的画。

  [课件出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从手机拍的视屏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一段录像,在时间上进行了精准的计算]

  {课件设计意图:这段动画的播放,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的高超绘画艺术,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书画艺术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地方展示的吗?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并且是做为镇馆之宝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在这样一场盛会上,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就去领略我们的另一个传统文化——书画艺术。(板书)

  二、交流生活中的书画艺术,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1、课前你了解了哪些物品中印有书画作品?怎么了解的?相互交流。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书画作品呢?学校,宾馆,展览馆,饭店,大街上的广告牌等等。

  可见历经千年的书画艺术到今天仍然被我们广大的观众所接受,所喜欢,那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学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之一书画艺术,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祖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认同感、亲近感。以完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8

  一、教学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佳境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每两周学习一课

  1、《论语》八则

  2、《大学》二则

  3、《中庸》二则

  4、《列子汤问》二则

  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6、马援

  7、诸葛亮

  8、岳飞

  9、李清照

  10、辛弃疾

  11、蓬莱仙境

  12、蒲松龄故居

  13、趣味诗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9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起始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形象思维活跃,注意力易分散但可塑性强。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他们犹如一张白纸,虽对故事、儿歌等有初步接触,但尚未深入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此阶段教学需契合其认知特点,采用直观、生动、趣味之法,引领学生开启传统文化学习之门,培育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感知力,为后续学习奠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背诵一定数量(如x首)的经典古诗,如《咏鹅》《静夜思》等,准确认读诗中字词,理解大意。

  熟知x个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知晓其时间、习俗与相关传说故事,如春节的年兽传说。

  认识x个常见的传统礼仪动作,如拱手礼、鞠躬礼,能在适当场合模仿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由故事讲述、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主动性。

  经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育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与合作之能力,如讨论传统节日意义时各抒己见并整理汇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好奇,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如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而自豪。

  助力学生初步树立尊重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第一学期

  第一阶段(第 1 - 4 周):经典启蒙

  教学内容:《弟子规》(选段)、简单古诗(如《咏鹅》)

  教学活动: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逐句讲解含义,结合动画视频展示内容,开展古诗朗诵比赛。

  第二阶段(第 5 - 8 周):传统节日与民俗(一)

  教学内容:中秋节、重阳节

  教学活动:讲述节日故事,展示习俗图片与实物,组织学生制作中秋贺卡、重阳手工菊花,学唱节日儿歌。

  第三阶段(第 9 - 12 周):民间故事与传说(一)

  教学内容:《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故事

  教学活动:教师生动讲述故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故事蕴含道理,进行故事角色扮演。

  第四阶段(第 13 - 16 周):传统艺术初赏(一)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简单国画欣赏

  教学活动:展示剪纸作品并示范简单剪纸方法,让学生动手尝试,欣赏国画名家作品并介绍特点,开展国画填色游戏。

  第五阶段(第 17 - 20 周):复习与总结

  教学内容:回顾本学期知识要点

  教学活动:组织知识问答竞赛、学生作品展示与分享会。

  (二)第二学期

  第一阶段(第 1 - 4 周):经典诵读(续)

  教学内容:《三字经》(选段)、古诗《静夜思》等

  教学活动:多种形式诵读,讲解字词与诗意,引导学生联想诗中情境画出来。

  第二阶段(第 5 - 8 周):传统节日与民俗(二)

  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

  教学活动:讲述春节来历与习俗演变,展示元宵花灯制作过程并让学生参与,组织猜灯谜活动。

  第三阶段(第 9 - 12 周):民间故事与传说(二)

  教学内容:《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

  教学活动:讲述故事后引导学生想象并续编故事,开展神话故事绘画比赛。

  第四阶段(第 13 - 16 周):传统艺术初赏(二)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民间音乐欣赏

  教学活动:介绍书法字体演变并示范基本笔画书写,播放民间音乐如《茉莉花》让学生感受韵律,组织书法、音乐作品分享会。

  第五阶段(第 17 - 20 周):复习与测评

  教学内容:全面复习本学期知识与技能

  教学活动:采用游戏化测评方式,如传统节日知识接龙、古诗背诵闯关等,结合学生平时表现与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传统节日情境、古代生活场景等,如模拟春节拜年场景让学生体验拱手礼,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故事讲述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民间故事、传说等,如讲《孟母三迁》时声情并茂并配合表情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理解与记忆。

  直观演示法:展示图片、实物、视频等资料,如展示剪纸作品、播放舞龙舞狮视频、出示传统礼仪动作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传统文化形式与内涵。

  游戏教学法:设计传统文化相关游戏,如古诗接龙、传统节日拼图、礼仪动作模仿秀等,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巩固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讨论传统节日意义、合作完成传统艺术作品制作等任务,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促进思维碰撞。

  五、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适合一年级的传统文化教材,如地方教育部门审定的专用教材,其内容涵盖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大纲要求。

  多媒体资源: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如古诗朗诵视频、传统节日习俗动画、民间音乐等,用于课堂教学辅助,增强教学趣味性与吸引力。

  实物教具:准备传统节日相关实物,如月饼模具、花灯、剪纸工具与材料等,以及传统礼仪道具,如汉服、拱手礼道具等,让学生直观触摸、感受与操作,加深体验。

  图书资料:购置或借阅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绘本、故事书等,如《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三字经绘本》等,放置于班级图书角,供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与交流。

  六、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次数、质量,对问题思考深度广度,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等,如积极参与传统节日讨论并提出独特见解者给予肯定。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古诗、讲述故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作业完成的准确性、创新性与认真程度,如精美且有创意的手工艺品可展示表扬。

  日常行为:留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礼仪的践行,如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与同学友好相处遵循传统礼仪规范等,及时表扬鼓励。

  终结性评价

  考试:学期末进行书面测试,考查学生对经典诵读内容背诵默写、传统节日知识问答、民间故事理解等,如默写古诗正确、节日习俗回答准确得分。

  作品展示与汇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如朗诵比赛、故事表演、手工艺品展览等,从内容准确性、表现感染力、艺术创新性等方面评价,如生动的故事表演、精美的手工艺品给予高分。

  七、教学注意事项

  充分考量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与接受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要难易适度、生动有趣,避免过于深奥复杂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与学习兴趣丧失。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小组讨论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尊重其观点想法,培养创新思维与独立人格。

  传统文化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与运用传统文化,如春节时让学生记录自家过年习俗并在课堂分享,增强实用性与认同感。

  教学资源利用要合理恰当,多媒体资源展示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实物教具使用要确保安全,如剪纸工具使用前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评价过程秉持全面、客观、公正、激励原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进步,以评价促发展,如对学习困难学生进步之处及时肯定鼓励,助其树立学习信心。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10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起始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传统文化方面,他们犹如一张白纸,虽对一些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尚未深入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此阶段的教学需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开启传统文化的学习之门,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知一定数量的常见汉字,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 “日、月、山、水、人、口、手” 等简单象形字,理解其基本含义与演变过程。

  背诵如《咏鹅》《静夜思》《春晓》等经典古诗,能准确朗读并大致理解诗意。

  认识一些常见的传统礼仪,如见面问好、尊敬长辈的基本方式,知晓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聆听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育其观察力与想象力。

  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其语言表达与沟通协作能力,使其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使其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第一学期

  第一阶段(第 1 - 4 周):入学启蒙

  经典诵读:《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前部分内容,每日晨读 15 分钟,教师逐句讲解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传统礼仪:教导学生正确的坐姿、站姿、走姿,以及课堂上的师生问候礼仪。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礼仪动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民俗文化:介绍中秋节,讲解其起源、传说(如嫦娥奔月)、习俗(赏月、吃月饼)等,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与文化内涵。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动画视频,分享自己家中过中秋的情景,增强学生对中秋节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第 5 - 8 周):汉字溯源

  经典诵读:继续学习《弟子规》剩余部分,巩固理解与背诵。同时,引入简单的唐诗《咏鹅》,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美,通过图片展示大白鹅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汉字文化:开展象形字教学,选取 “日、月、山、水、木” 等简单象形字。借助图片、动画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构造规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和 “日” 字的甲骨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解 “日” 字的含义。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展示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其精美的图案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教师现场示范简单的剪纸方法,如剪五角星、圆形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锻炼手部精细动作,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三阶段(第 9 - 12 周):故事传说

  经典诵读:学习唐诗《静夜思》《春晓》,通过朗读、背诵、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夜晚思念亲人或春天早晨醒来的情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民间故事:讲述《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传统民间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学生注意力。讲完故事后,组织学生讨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如环境对成长的重要性、尊敬兄长、懂得谦让等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传统游戏:教学生玩传统游戏 “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等。在游戏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这些游戏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阶段(第 13 - 16 周):文化展示

  经典诵读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弟子规》《咏鹅》《静夜思》《春晓》等经典诵读的汇报表演。可以采用个人朗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展示中增强自信心,提高朗读水平。

  传统文化作品展览:展示学生在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如剪纸作品、绘画作品(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如节日、故事场景等)、书法作品(简单的汉字书写)等。邀请家长参与参观,让学生在展示与分享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传统文化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总结评价:对本学期学生在传统文化课程中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作品创作水平、品德行为表现等方面。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二)第二学期

  第一阶段(第 1 - 4 周):传统节日

  经典诵读:学习《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头部分,每日诵读,教师讲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人物典故及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与教育思想。

  节日文化:深入介绍春节,包括春节的由来(如年兽的传说)、习俗(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拜年、压岁钱等)、美食(饺子、年糕等)。组织学生参与写春联(用毛笔书写简单的春联祝福语)、画年画(绘制与春节相关的喜庆图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节的浓厚氛围与文化魅力。

  传统手工艺:开展折纸教学,教学生折一些简单的传统纸艺作品,如纸鹤、小船、花朵等。在折纸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同时介绍折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应用,如在传统节日装饰、礼品包装等方面的使用。

  第二阶段(第 5 - 8 周):古诗新韵

  经典诵读:继续学习《三字经》,同时增加唐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的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壮丽景色,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与远大志向。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技巧指导,如节奏把握、语调变化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美与意境美。

  诗词文化:讲解古诗的基本格律知识,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的结构特点、押韵规则等。通过简单易懂的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创作形式与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对诗词创作的兴趣与好奇心。

  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如《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教师向学生介绍古典音乐的乐器种类(如古筝、古琴、笛子等)及其演奏特点,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美旋律与深邃意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第三阶段(第 9 - 12 周):历史典故

  经典诵读:学习《三字经》后半部分,重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历史朝代更替、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等内容,如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历史知识框架,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故事:讲述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卧薪尝胆” 等历史典故,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与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所蕴含的智慧与品德。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历史典故在当今社会中的启示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分析问题能力。

  传统建筑: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如四合院、故宫建筑等。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传统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如对称美、和谐美、天人合一等理念。可组织学生用积木搭建简单的传统建筑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阶段(第 13 - 16 周):期末总结

  经典诵读考核:对学生本学期《三字经》及唐诗的诵读情况进行考核,可采用背诵、默写、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检验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与诵读水平。

  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内容涵盖本学期所学的传统节日、历史典故、诗词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知识。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学习成果总结与反馈:对学生本学期在传统文化课程中的学习表现、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品德修养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教师撰写详细的学习报告反馈给家长,同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指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未来学习期望,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传统节日场景、历史故事背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演变、传统艺术形式、历史建筑等抽象或复杂的内容,使其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印象。

  故事讲述法:讲述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同时在故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与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游戏教学法: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如传统游戏竞赛、诗词接龙游戏、汉字猜谜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传统节日习俗的意义、合作完成传统文化作品创作(如剪纸、绘画、手抄报等)、角色扮演历史故事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团队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五、教学资源

  教材资源:选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一年级)》等,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与参考资料。教材内容应涵盖经典诵读、传统礼仪、民俗文化、历史典故、传统艺术等方面知识,且编排合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

  多媒体资源:收集与整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包括经典诵读音频视频、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视频、历史故事动画、传统艺术表演视频、汉字演变动画等,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知识讲解、作品欣赏等环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实物资源:准备一些与传统文化教学相关的实物教具,如传统乐器模型、剪纸作品、书法绘画工具、传统手工艺品、古代服饰道具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触摸历史与文化的痕迹,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搜索与筛选优质的传统文化教学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网站、文化专题网页等。推荐给学生和家长,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与探索。同时,教师可建立班级传统文化学习交流群或网络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布置作业任务、组织线上讨论与交流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形式。

  六、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回答、小组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存在问题,给予鼓励性评价与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采用考试、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考试内容可包括经典诵读背诵默写、传统文化知识笔试(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传统文化作品创作(如绘画、剪纸、书法等)、口语表达(如讲述历史故事、介绍传统节日等)等方面。通过终结性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本学期传统文化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与综合素质提升情况,为学生的学习评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多元化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应客观公正、全面具体,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学生自评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培养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元化评价主体,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避免过于深奥、复杂的知识内容,注重趣味性与启蒙性。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方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多种感官参与,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实物教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传统文化教学要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如语文教学、品德教育、艺术教育等,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与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以正面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进步之处,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1-30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01-14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1-30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12-06

初三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1-30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合集15篇01-13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汇编15篇01-07

初三传统文化教学计划4篇11-30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