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物理论文>物理实验论文

物理实验论文

时间:2024-05-16 12:57:33 物理论文 我要投稿

物理实验论文[实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实验论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实验论文[实用15篇]

物理实验论文 1

  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爱护公物的品质

  物理实验课经常会成为物理教师的头痛课,因为在课上总会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按照实验规则操作,故意损坏器材。不少老师反应实验课累,课前准备累、课时管理累、课后收拾累。我觉得实验课上可以用“累积法”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比如:一位学生破坏了一只小灯泡,我们说了他肯定不以为然。可以用“累积法”说,如果一位同学破坏一只,一届就破坏了几百只,老师教了十几届灯泡就损坏几千只。那么学校岂不是要为物理实验室建一个大仓库才能有足够的库存供教学使用。这种幽默、风趣的教育易于学生接受。另外要抓住实验时机进行教育,如電学实验中绝不允许将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起来,有些学生偏偏要这样连接。教师可以用一段电炉丝接在几节干电池上,炉丝发红电池报废,告诉学生如果我们不是用于电池而是用学生电源,那么轻则烧毁电源,重则引起火灾。教师接着介绍生活中由于电源短路引起火灾的事例,让学生深刻认识违规操作的危害,教育学生实验要严格按照规则操作,保护实验器材,爱护公物。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环保意识

  在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因此,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实验。这种变废为宝的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环保教育。例如:用空矿泉水瓶装水做凸透镜对光汇聚作用的实验,告诉学生外出旅游时遗弃的空瓶子可能会成为凸透镜引起森林火灾,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防治身边噪声的方法:课间不大吵大闹,课上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不影响别人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实际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安全意识

  在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写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要善于抓住实验中与安全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光的折射》一课中,演示完筷子在装满水的碗里向上折的实验后,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图,向学生讲明池水变浅的道理,告诉学生对自己感觉不太深的水不可冒然下水,以防止发生溺水事故;又如在《电学》中有很多用电常识,为了加深理解,最好能和活动课相结合,如让学生自己检查校园内寝教室室内的线路,消除隐患,增加实验经验。实验中介绍美国的富兰克林的故事,他做风筝试验而被雷电击晕,待他醒来时,还风趣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好玩的实验中可能存在危险,告诉学生无论多么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

  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实验中,有时由于仪器不精密,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失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在做电磁感应实验后,介绍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在做欧姆定律实验时,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五、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做到的。在物理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学生实验一般要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3-5个人来共同完成一个实验,这就需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好好地分工合作,紧密配合,群策群力。这样我们便可以在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会合作。具体做法:可以开展实验竞赛,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把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这样一来,同一小组的同学大多数都能为本组争荣誉而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此外,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邀请2、3名同学到讲台辅助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这既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无声地教育学生“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

  科科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实验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实验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使德育教育自然贴切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德育搞好了,学生才有可能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理实验论文 2

  一、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从搜集的资料来看,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具体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学设备更新速度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但相应的实验设备却没有进行更新,而且不同版本教材的物理实验所需要的设备也是不同的。

  2、电学设备地区分布不均。具体来说,设备分布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经济发达地区高中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设备齐全;城市高中比农村高中设备齐全等。由此而产生的就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高低之分。

  3、教师自主开发资源的意识缺乏。除了一些经典的、大型的实验以外,很多物理电学实验器材需要从生活中取材,以最简便的材料实现实验效果的最大化。

  (二)学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电学实验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运用实验中的收获去解决实际问题,但我们目前的实验显然并未做到这一点。

  1、教师重课本知识大于实验能力。在高考这一特殊背景下,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上,只要会解题就行了,而实验往往成了调节气氛、走过场的非主要环节。

  2、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够。在惯性思维的引导下,高中生已经不愿去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导致了动手能力不强,而教师又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指导,实验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二、如何促进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资源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

  在物理电学实验中,资源开发与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资源开发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物质基础,而学生能力的提升又能更好的促进资源的开发。因此,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实现效果最优。第一,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应该在仔细了解实验所需设备的基础上,淘汰陈旧的设备,及时购进紧缺设备。当然,这也需要学校财政的合理预算,保障经费到位。资源的开发需要各方的全力配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第二,教师应该培养自主开发资源的意识。物理电学实验中除了大型实验需要标准规格的设备,还有很多小实验对设备没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有些实验器材是不可重复利用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生活中取材,变废为宝,减少资源的浪费。第三,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实验设备购置的投资。前面所说,在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设备数量不足,不难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意识,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实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电学实验的兴趣,使其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第五,通过自主实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是起指导作用的,学生才是主体。自主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不断的摸索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

  三、结束语

  在科技兴国政策盛行的当代,对科学和实践的重视已成为一种潮流。具体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而言,我们必须认清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使学生能使用最新的设备来进行探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资源的浪费。归根结底,任何一门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学生自身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自我提升,还需要教师的全力配合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开发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物理实验论文 3

  1、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目前国内热议的高等教育模式,泛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真正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型”特色,一直都是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应用型本科相对于普通本科来讲,就课程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即不是建立在学科体系上的课程内容体系,而是以技术体系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目标指导下,强调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先进性。

  大学物理作为本科院校,特别是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自然成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进入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敲门砖,在课程教学中既不能照搬高水平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弱化大学物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位,而应该通过深入研究,探索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

  在我校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索中,我们通过与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模式,获得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我们另辟蹊径,大胆提出“理实一体化”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方式是职业教育中惯用的教学手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目标,本文中所提到的“实”并非仅仅上述内容的套改,而是一种重新的定义。

  2、大学物理理实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物理课中的实践部分常常被大家理解为演示实验,对于中学阶段的`物理课,实践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理论部分的内容而做的一些演示和实操验证;普通本科教学中,大学物理实验往往是一些历史上比较经典的实验项目的再现,对于授课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毫无新意可言,偶尔的创新也只是处于某些现实的目的,比如如何节省材料、如何让实验更容易理解等,从这个角度讲,大大降低了教师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创造力,对学生来讲,物理实验几乎成了一个已知既定目标,而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过程,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无法展开自身的创造性。我校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中,提出对基础课程内容要做到怡当适度,适当削减理论部分,化整为零,不过多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更多强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性,为专业课程做好基础服务。因此,我们着力打造兼具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物理课程,这其中重要的尝试之一就是以实验项目开发为核心的理实一体课程建设。

  实验项目开发重点在于“开发”其主要内涵是依托授课对象的专业需求与兴趣爰好,教师制定授课内容模块,并拆解为若干知识点,由师生共同制定课程实施内容,以再现、自组、演示、表演等多种形式完成项目开发,教师加以引导和提示,从而让学生获得该知识点内容,各类不同的项目可通过“微课”等方式积累和复现,形成课程的案例库。比如,对于经典力学的传统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授课中,常规教学法是直接列出定律内容,然后写出公式,剩下的就是数学推导了,同样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一般会通过气垫导轨等方式来进行定律的验证,但往往实验部分和理论部分课程安排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无法形成闭环;我们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来讲行不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适度的基础知识,其中物理课要求的较高水平的高等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2)物理课程教学目标是旨在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其专业课程的基础有一定了解。

  (3)一味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造成的理论和实验之间的差距明显加大,大学物理实验和理论内容很难衔接,不仅如此,纵观整个应用型本科后续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容易发现问题,要么课程设置重复,要么物理课中的相当部分内容无法有效应用。

  为此,我们将理实一体化开发模式应用到大学物理课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课程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对课程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理论进行提炼,由师生共同努力,逐步形成多个实验项目,最终形成丰富的教学案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实验项目开发教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知识背景铺垫:让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质点运动的各个基本物理量及关系、自然界中力的类型和力的本质等基础内容。

  (2)生活中寻找运动和力之间的一些关联性内容,比如“马拉车跑起来’“汽车加速牵引力”“自由落体”等。

  (3)设计力和运动关系的演示性实验,制作演示器,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设计,并分析出其规律,课堂上进行分享,最后由教师对整个知识进行系统讲解。

  3 多实验项目和典型项目案例化的课堂

  实验项目开发是整个的课程教学中的核心,但教师要把握好项目的内容和难度,在一开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教师和学生搞不清楚实验项目开发教学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项目教学及任务驱动教学的区别。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都属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范畴,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实验项目开发教学方法,简单讲就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实施项目,只不过这里的“项目”并不是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是大学物理中的知识点。

  多实验项目的开展和典型项目案例化与标准化,是我们课程不断创新的保障,但真正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

  (1)教学过程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对项目开发进行指导。

  (2)教学实施中同样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应具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操和学习。

  (3)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由于课程中很多内容无法进行实操类实验,同时考虑到精度问题,往往只有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项目可以开发。

  (4)场地和经费问题如果无法保证的话,实验项目开发将成为纸上谈兵。综上可见,将实验项目开发作为理实一体化中的“实”部分运用到大学物理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为保证,以设计出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为材料,以课下准备课上分享(翻转课堂)为支撑,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很困难,有时甚至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而收效甚微。

  考虑到以上问题,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改进,比如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集体参与到实验案例的开发中去,采取二级考核方式,即教师仅仅对小组表现进行考评,小组成员对本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评分;再如,对要开发的实验项目进行多方论证,其中包括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高年级同学、并请相关部门以学生立项的方式展开;其次,学校和部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采取了诸多措施,创办第二课堂,每年给予经费支持,并适时举办创意大赛等措施。

  总之,应用型本科的大学物理课中的理论和实验应该是有机衔接的,在实际授课中,不应该拘泥于现在理论课的体系完整性和实验内容的固定性,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和激励措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期掌握一定的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物理实验论文 4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特别强的学科,主要以动手为基础、以物理现象为依据、以理论为主导。作为物理学的基础,高中物理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的物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解决物理问题。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所以学生只会“用”物理,而不能掌握物理。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实验,认识到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实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物理学原本就是一门趣味十足的学科,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是对物理学感到痴迷,但在目前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来说,其内容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学生只是把书本中的公式一一背诵下来,而高中阶段中物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公式比较多且难度比较大,即使有些学生对物理感兴趣也会力不从心。大部分物理教师为了赶进度,在课堂中只注重怎么教,根本不会在意学生怎么学、怎么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以致用,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找到高效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一、实验有利于理论教学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会让学生背诵物理理论,然后知道在哪种题型里面运用哪种物理知识。但是因为物理知识过于广泛,相对也比较稀疏,导致高中生记忆不深。如在摩擦力的演示中,如果教师单纯地讲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样非常抽象,不易理解。但是如果教师用一个小车子在桌面上用力一推,小车向前走,但是最后小车会停下来。此时,老师再提问:小车子为什么会停下来?这样,“摩擦力”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来。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却能够让学生熟记一个概念。事实上,很多物理学家就是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来物理理论的,学生不可能从简单的文字中理解物理,现在的教学模式太过于重视质量,希望学生短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但效果却常常适得其反。如果让学生利用物理实验去验证一些物理结论,反而更容易加深记忆。

  二、实验有利于物理理论的应用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给学生各种不同的物理模板,在不同的题目中使用不同的物理公式,对于力的分析、加速度都是从许多相似的例题中总结出来,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按照以往的解题思路,做出答案。然而,学生根本不知道这道题讲的原理是什么,导致学生如果遇到稍微改动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了解题的机器,在不理解物理理论的时候就开始做题目。

  三、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的要求就是考取一个理想的分数。虽然这能够让学生得到一个满意大学的通知书,但不利于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以及进入社会的生活,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会让他们丧失很多机会,学习的被动性也会让学习效果一落千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能培养出新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记忆理论,却不知道这些理论背后的汗水,我们永远不能创造出自己的理论。使用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发现这些理论。对一些简单的物理理论,完全可以通过使用这种先实验后讲课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当他们再次发现不同的现象或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习惯性地去解决,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发现,不断创新。

  四、实验有利于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物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很多学生听到就害怕。同时,物理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只有对它有所领悟,才能够真正成为物理的主人。实验一般都具有趣味性,好玩的现象、有趣的声音、神奇的变化,这些都会给物理蒙上一层奇幻色彩。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无形的学习压力,紧张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时刻都不能放松,但是物理实验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觉,既能摆脱课本的束缚,又能摆脱习题困扰,自由地做实验,发现物理规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样一来,物理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空间,在休息的同时又能学到知识,一举两得。

  五、实验能够增加物理的“亲民性”

  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总会产生一种距离感,部分学生还对物理产生一种敬畏感,害怕学习物理,更没有信心学好物理。这种自我否定使得学习物理的过程变痛苦,学习效率自然不会提高。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与物理减少距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再用于这些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六、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实验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物理实验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结论,也不仅仅是实验的操作步骤。而是学习思维的锻炼,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从表面的学习到内在学习的蜕变,可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全方位研究,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理论的热情,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造就一批拥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冬梅.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效果[J].读与写杂志,20xx(12).

  [2]陈勇刚.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落实[J].中国教育论坛,20xx(3).

  [3]王勇.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xx(7).

  [4]台州市实验中学课题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xx(3).

  [5]魏爱革.探讨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创造力培养[J].才智,20xx(18).

物理实验论文 5

  物理课堂中的探究实验是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学习活动,其作用主要是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接受(验证公式、规律,使学生信服)到主动获取知识(建立概念、规律,主动建构)的转化,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科学探究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存在不少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探究实验。那么,如何衡量和评价课堂实验的探究质量高低就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思考。

  一、理论基础及架构

  物理实验是既是科学家科学研究过程的浓缩和再现,也是学生重演科学发展历程体验科学发现过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杜威就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第三,他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文秘站:察,对付这个问题;

  第四,他必须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评价课堂实验的探究质量要抓住几个重要的要素,诸如情境、问题、方法、操作、检验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环环相扣的,有趣的情境激发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必要的知识储备引导得出有效的方法,有质量的操作会检验自己的观点的真伪,理性的评估会促进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同步提高。

  二、评价标准的研制

  笔者根据以上理论对物理课堂实验的探究质量的评价体系的若干维度的构建做了初步的思考:情境的营造和设计;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方案的提出和完善;操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的总结和改进。

  1.情境的营造和设计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应该发生(或被置于)在真实场景。强调通过拟真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及技能的“实习场”,以避除以往从学校获得的往往是无法迁移和应用的“呆滞”知识的弊病。

  (1)新奇性。通过一些“新”“趣”“奇”“巧”的小故事、小实验、图片、视频等等,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自感现象的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合上电键和打开电键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可以讲,这样的实验对学生不具有新鲜感,难以激起探究的兴趣。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让几个学生手牵手与自感线圈并联再与3~4节1.5V的干电池并联,当电键闭合后再断开时,学生的手明显感到被电麻。问题自然生成:为什么小小的几节电池(远比36V安全电压低)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威力?小小的实验向大家呈现了一个令人困惑或意料之外的情境,由此兴趣和欲望被激发,探究动力也就被提起。

  (2)真实性。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有时是把物理实验搞成了纯科学内容的抽象讲解或探究,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起强烈的情绪和探究欲望。我们要利用课堂实验注意情境的创设和背景的有效铺垫,缩短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学生感兴趣甚至有争议的内容出发。使学生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可亲、可近、可信。

  (3)实效性。课堂实验要起到动机激发并满足学生需要的水平层次。在弹性碰撞教学中,我们设计用双线摆,摆球由两个质量相同的玻璃球制成。先是把右边的球拉开,另一球静止于平衡位置。放下球后,两球相碰,右球静止,左球弹起,当左球返回碰撞后,右球又弹起,如此反复,动、静交替多次。此时我们放上一段丁俊晖打球的视频,丁挥杆用白球打过去,靶球被撞向前后,白球停在那儿……面对这一有趣的情景.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希望通过数学分析来破解其中的秘密。

  2.问题的产生和形成

  探究源于困惑。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将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创造性智力的根本,认为它是成功智力中的关键要素。

  (1)自主性。问题或任务大多是由教师指定的,但最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定或学生自主确定。

  (2)生成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和困惑也会不时出现。问题除了事先预定的外,还有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即时产生的,因为问题的目标、初始条件或可能的转换往往是不确定的。

  (3)阶梯性。实际上是对探究任务的明确,也是对相关任务的分解,问题的难易、主次、先后等等的思考能够对实施方案的提出有较强的基础和充足的准备。

  (4)有效性。对所有问题的梳理和筛选,真问题、有效问题的形成(剔除无用信息或从中梳理出有效因素)。

  在研究《电阻定律》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导体电阻的各种可能相关量,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自由地展示。教师在带领学生构建民主开放的物理课堂的同时,不轻易放过某个看似荒诞、离奇的想法,对于其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漏洞、偏差,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加以纠正,引导反思与感悟。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引导学生把各种猜测加以概括、总结,剔除干扰因素,提炼出真问题(也即有效问题)即:电阻的三个独立的主要参量(如颜色、密度、硬度、质地等都与材料有关,质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并由日常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猜测了R与三者的关系。

  3.方案的提出和完善

  所谓实验方案,其实就是通过抓本质属性和典型特征,体现设计思想、实验手段和显示方法,来建立恰当的实验模型。提出实验方案并使之完善,是实验教学中最能培养想象力和探究能力的环节之一。

  (1)方案提出过程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方案提出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而不是包办代替。

  (2)方案的多向性。方案的提出不仅是学生自主提出,更要是多维的、发散的,要引导学生排除思维的单一性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找出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所能解决的问题,尝试各种可能的思维方法和解决的过程。例如,要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学生们提出了自由落体法、单摆法、圆锥摆法、机械能守恒法、滴水法等等。

  (3)方案的优选性。对所有的实验方案要有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其优劣进行比较并使之完善。优选的过程其实也是理性思维上升的过程,是对方案的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是否服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仪器装置是否易于搭配或制作。现象是否清晰、明了,尤其是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可接受程度、建构水平的同化顺应的适应度。

  4.操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器材应该能够满足多样化选择性的需求,而不是由教师事前已经安排好了的菜单式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后制定了实验方案,教师要尽可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满足其探究的需求。在器材的选择中,要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高档仪器(那种全自动、傻瓜式的器材只要读读数据就行,使学生偏离了基本的实验技能的训练,相当有害。)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甚至包括儿童玩具等来做科学实验,达到简单、明了、直观的效果。麦克斯韦也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这种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复杂程度成反比”。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规律的`实验中,不少老师采用了先进的DIS技术,几组数据下来,图线就出来了,学生还摸不着头脑。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小车、纸带、打点计时器来做,学生就会对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图像分析等作较为深入的思考。

  (2)操作步骤的合理性、科学性要求。无论是技巧性实验还是一般性实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的结果。实验操作时实验实施的过程,每一步都要能说出其道理,了解其作用以及所产生的后果。操作程序的环环相扣、规范和科学,会有助于相关概念、规律自然地得出。

  (3)实验操作步骤的逐步完善中对实验能力的培养,诸如仪器的性能和作用、器材的装配和要领、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如何简化、方便地操作、如何把隐性现象呈现出来等等。

  在研究自感的实验中,我们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在实验的“失败”(预想结论的得不出)中完善操作和设计,在探究的层次推进中培养实验的能力。

  ①引入性实验:磁铁插入线圈过程中闭合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图1)。

  ②产生问题:在图2中,改变线圈中电流也会引起线圈中磁通量变化,是否产生感应电动势?实验如何显示出来?

  ③初步分析并验证:在图3中,分析可知K闭合时,小灯泡应该滞后发光。实验发现合上开关,灯泡立即发光。(原因是人的眼睛分辨不出来)。

  ④深度分析并修正:引导学生采取参比、补偿的办法(通过两个灯泡来比较发光的先后;调节变阻器使两灯泡亮度相同),设计出图4,实验操作结果表明:比延迟发光。

  ⑤拓展分析并验证:在图4中,如果断开S,灯泡应该延迟熄灭。实验发现两灯泡一起立即熄灭。

  ⑥深度分析并修正:分析可能是回路电阻太大的原因。修正设计为图5,实验证明:当S断开,灯闪烁一下再熄灭。

  ⑦其实在实验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线圈自感系数大小、电阻阻值大小、灯泡大小等相互的关系),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抑或困惑转变成探究的课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做或者结论),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

  (4)小组合作的情况。为使实验探究有序进行,相关任务的分工要有预案。例如在运用频闪照相研究“落体运动加速度”中,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方案设计(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如何测量?);器材的安装和调试(如何达到简便、精准?);标尺的制作;实际拍摄(如果用数码相机,如何达到多次曝光在一张底片上?);照片的分析(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实验报告。尤其在操作中要做好细致的分工,在每一时段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很明确,这样才不至于实验前茫然无绪,实验时手忙脚乱,实验后遗三忘四。

  5.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1)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应该体现实验设计的思想,要引导关注实验目标、研究的对象、收集数据的时段、有关现象的特征以及可能相关的物理量等。在记录实验数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有些非量化的数据(诸如现象)也要记录下来。

  (2)记录的忠实性、原始性、重复性。数据记录要及时、完整,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的要求。对于看似不合理数据,可以通过实验来补测,但不要轻易放弃这些数据(要好好分析其原因,有时需要修正实验步骤,有时也蕴含着新的现象或规律值得探究),切不可修改数据或编造数据以达到所谓的“准确结果”。

  (3)数据处理手段科学、合理。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要进行理性分析,对相关物理量的关系要做出猜想,尝试建立起相关的模型和关系,并进一步来验证。一是可以通过计算法来处理,二是可以通过图像法来处理数据,图像法处理数据很直观,也是常用手段,但往往不太为学生所熟知,教师可以做出示范。

  6.实验的总结和改进

  (1)实验目标实现的达成度。对整个实验进行评估,预期探究的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如何?不仅仅是看是否得出了“预期的数据和结果”。

  (2)亮点和创新。实验所体现的原理方法、仪器装置、步骤流程、数据处理等环节有些什么创新和突破,教师如何利用差异性结果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体现的思想和方法。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都有哪些(比如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参比对照的方法等等),物理思想方法是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东西,是物理教育的核心。

  (4)不足和改进。引导学生从原理、器材、步骤、处理来分析实验的不足(包括是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尽可能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5)延伸性问题的产生。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拓展研究的问题,比如相关联或可牵连的问题的联想、可以作为一个类别来处理的问题的实验方法的迁移等,例如理解了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精妙,从而对库仑定律扭秤实验方法的迁移。

物理实验论文 6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物理课堂对实验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导致物理实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物理实验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习;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也要增强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门手脑并用的学科,物理实验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应试教育体系的局限,物理实验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如何打破这种僵局,提高物理实验学习的效果,是老师和同学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学习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家庭对于学生的要求极为苛刻,但是也仅限于对应试成绩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片面的注重了知识点的教授和题海的练习。在这样的教育下,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动手能力,对物理实验的兴致不高。教材内要求的物理实验教学,老师也往往课堂演示一边,浅尝辄止,我们根本没有机会亲自去操作。1.2学习方法所导致。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课堂教学内推广,但是学生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仍然沿用之前传统落后的学习方法,一味的听取和借鉴了“老教师”的学习经验,对于课堂中实验的环节过分轻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在学习过程中,用于启发我们思考和培养创新的实验环节,往往敷衍了事走马观花。长此以往,高中物理实验的效果难以体现,那么实验学习也就难以进行。除了上述两点,同学们学习兴趣和态度也是影响物理实验开展的`重要因素。在高中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兴趣不高,重理论知识轻实际操作的现象也是物理实验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2建议和策略

  2.1把握实验的机会。要想在物理实验中学习提高,首先我们要把握住为数不多的实验机会。鉴于课程安排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高中物理实验次数是有限的。而我们又正处于求知欲和探索欲旺盛的时期,同学们都希望能参与到实验的具体操作中,但是由于课堂时间问题许多同学都没能操作完实验流程。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预习课堂内容和实验流程,当堂实验时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充分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一方面,激发了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启发了思考和创新精神。2.2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角色,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实验的机会和相应的指导,我们也要积极配合。当在课堂上开展物理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切身的体会科学知识发现的过程,跟着实验思路一起思考,与巨人们精神对话。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我们要建立起“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和谐关系,在老师的适当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发现,通过实验印证所得。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时,能极大的增强学习信心,也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2.3课外拓展。就目前课程安排而言,语数外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和学习资源。我们在校期间物理课时本就不多,要想充分的进行物理实验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课外的拓展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应该积极的做课外拓展训练,一些简易的实验均可以在课外进行,而实验器材的获取何以通过向老师申请获得。除此之外,建立物理学习会或者兴趣小组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学习会可以定期的组织安排物理实验,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开展一些简单规模小的实验。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是在私下个人的不断探索中才逐渐得到的真知,因此,对于物理学科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多强化巩固。

  3结语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的学习效果不佳老师和学生都有责任。要想彻底改变这样的学习现状,就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老师结合课程改革的精神不断的对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将物理实验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回应素质教育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积极地参与实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双管齐下。在这样长期的实验教学环境濡染下,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科学素养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校也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本人学识有限,对物理实验的学习的看法还不够全面,所提出的策略也局限于自己的角色身份。所以,在高中物理实验的学习实践中还需要师生们共同总结,不断的丰富完善。

  参考文献:

  [1]韩艳华.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4).

  [2]卫艳冰.在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实施学习策略教学的实践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xx(01).

物理实验论文 7

  摘要:

  实验教学法指通过对某一特定条件的控制,从而更加直观、具体地观察实验现象获取知识的方法。它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形象、生动的表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思维能力。结合初中阶段物理学科题型的发展与转变,不难发现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实验教学在当今初中物理学科中并未完全融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中将深入探究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实验教学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对策略

  在以往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老师极其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构建,反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究的能力,实验教学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钻研,从试验中发现规律,最后在运用于生活,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可是,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工作者老套封建的教育观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虽一直被提倡,但有好多教育工作者被老套的教育观念所蒙蔽不愿改善教学方法,仍然循规蹈矩;有些教育工作者虽有意改善,但还是讲的过于具体、详细,为学生留的实验探究时间过少,未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从而也违背了一直提倡的自我思考、坚持创新的精神。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极其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思维能力。如果说教育工作者只是一味的坚持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2)未真正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所谓实验教学,自然是通过学生自我操作、实践从而得出结论。所以说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当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学以致用。但有些老师未能真正理解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只是打着实验教学的名义,却不做真正的实验。比如说,在“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会用到碘液、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等多种工具,一些老师嫌实验器材多,竟给学生口头讲述实验过程或者通过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听或在视频内观察碘液的变化情况。如此看来,老师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3)不注重思考实验过程,只要求最后的结果。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思考,只是按照老师所讲去操作,对实验原理根本不清楚。以“测试灯泡工作时电阻”这一实验为例,学生只是根据老师所说的实验过程按部就班的把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接起来,但却忘记了思考和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接呢,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疑问。这样一来,实验教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更加督促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4)学生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来到实验室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观察,在实验室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些不良行为还导致器材的毁坏;课前未能好好预习、复习,到实验室后不会操作,有时候一节课就白白浪费掉了,学生目标不明确使之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个重大的漏洞。

  (5)实验器材的缺失给实验教学带来直接的影响。物理源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实验教学无疑给人们一个更直观发现生活中物理的方法,但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能进行下去。比如说,由于实验器材不充足,老师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下,学生不能亲自操作物理实验,以至于好多问题学生无法发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还有一些学校在物理课上进行分组实验,但由于时间和器材的限制,并不能让每个同学都进行实验,对一些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说,实验教学在器材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需要改善。

  2怎样更有效的将实验教学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

  (1)首先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快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性。改变老套僵化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并改正实验教学的弊端,同时应更加应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体会,才能更好的.满足教学要求。把实验教学真正的应用到初中物理的课堂上,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思考、创新,培养新一代有想法、有创意、有思维的好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所在,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厌烦,不退缩,自己先在课前加以练习争取做到最真实、最有效的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应在上课前检查器材,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并留有回味思索的的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运用到最好。

  (2)学生应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目标。课前认真预习、复习,上课跟随老师的思路走,实验课上抓紧时间练习、探究、思考,莫要只重结果轻过程,一定要明白该实验运用到的原理、效应,敢于提问,大胆猜测、实践,在物理实验课上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浪费时间,抓住操作实验的机会,静下心来多思考,多提问,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做到融汇贯通。

  (3)加大对实验器材的投资,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使自己更深刻的体会到实验的乐趣。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物理道具,比如说“声的传播”实验,可以把两个一次性纸杯串连起来,以此来测声的传播速度。自己做一个小小的道具,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声的传播,手脑并用何乐而不为呢?总结在越来越注重创新、创意的新时代,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也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初中物理如果只是一味的使用老套的方法去讲解,只会让课堂变得更枯燥、乏味,学生丧失兴趣,同时也丧失了自我思考、研究的能力,把实验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物理中刻不容缓,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其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对各位同学今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益处。基于此我们更应积极地把实验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之中,虽然很多学校以有所应用,但是面对实验教学的弊端积极进行改进,争取把实验教学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索建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任晓燕.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19.

物理实验论文 8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中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意义

  1.《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实验的具体要求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出“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参与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乐于探究,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且对实验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

  2.实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回顾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着其特殊的教育教学功能。

  (1)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2)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理解和体会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3)实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方和全方位的教育功能。

  二、现阶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相比较以前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和更多的关注,但现阶段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存在很多方面的缺点和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些怪异的现象。

  1.很多学校一味追求高考成绩,忽视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投入。笔者调查的大多数高中学校,在争创示范高中的时候,都投入了巨资,配备了条件较好的实验室和设备,许多学校甚至成立了理科实验中心,安排了实验教师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实验室内很多器材老化,设备开始陈旧,很多《课程标准》要求开设的实验无法开齐开足,学校在实验管理上多流于形式,资金投入少,实验经费得不到保障,对实验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实验教学可有可无,于是实验室成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花架子、空架子,实验教师也成了许多教师争抢的“好岗位”。

  2.许多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热心、不积极。在大多数高中学校,包括许多省级示范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还是靠粉笔、讲义和试卷来打天下;不是教师不懂得实验的重要性,而是实验教学变成了“麻烦事”。现阶段赶上高中生源高峰期,许多学校一个班人数多达八九十人,做实验要联系实验室,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准备器材,全程辅导和陪同,甚至还要对学生损坏的器材进行修复和赔偿,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且不被学校承认,实验变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于是,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或者被多媒体所播放的'实验视频所代替,美其名曰“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有甚者索性就将实验过程完全搬到黑板上来讲解,完全不理会学生是否真正得到了感性认识,使得实验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毫无成效。当然,也有一些学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但这些程式化的实验,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一步步地操作,去获取书本所要得到的实验数据,而不去思考实验这样做的理由,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方法与手段,科学探究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实验是无法真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的,也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在笔者接触到的一些高三教师中,对待高考的实验备考,采取的手段是“试题”实验,即用“笔”去做实验。按照《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实验内容,对每个实验的原理、步骤、器材、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一一清点讲解,然后找来各地的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的实验部分编制成讲义进行大规模的训练。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方式的确让一部分学生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成绩,但这种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使得实验教学在高考应试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与《课程标准》以及高考实验出题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这样的应试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如何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呢?

  3.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不大,学生实验效果不明显。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单一,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到了实验室后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无法下手,只能机械地重复老师所讲的过程,有的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根本无法得到符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于是“造”数据成为了常见现象,加之老师的种种限制,使得学生做实验时“不敢越雷池半步”,做实验成了索然无味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就无法真正或规范地开展起来。以上这些现象都真实普遍地存在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管理的问题,有教师的问题,也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当前教育模式的问题,教育围着考试转,高考就是指挥棒,评价教育的最大甚至惟一参数变成了高考,学校和教师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更多地选择了妥协,使基础教育偏离了正常的方向。

  三、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出现一些怪异的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是主要原因,但是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学校和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行的一些不当做法进行改变。

  1.学校应从制度和管理上加大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投入。学校领导应改变思路和管理,将实验教学当做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来抓,加大对实验教学的管理与资金投入,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配齐实验教学所必需的仪器与设备,制定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要求理科教师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由教学管理部门监督实验教学的实施;可对坚持做实验的教师认定一定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使得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用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应将实验教学常态化,把实验设施与耗材管理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上来,确保资金投入。

  2.物理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努力改变现行的不当做法。

  (1)教师是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意识到科学探究与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这样,实验教学的功能就会得以发挥。

  (2)教师应改变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机械的程式化操作,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但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还会让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在实验前交代实验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及学生需要为实验做的知识准备,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对参与做实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动手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发挥团队的力量,教师可以做巡视,只要没有遇到有可能会损毁器材的现象出现,就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实验活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有条件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应充分挖掘实验教学资源,使实验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物理实验活动不完全或者说不一定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可以自制实验教具在课堂中做演示实验,也可以利用教材或资料中的一些小制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设计小实验来说明、验证和体会物理规律和概念。当然,这样的制作应先易后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方案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的锻炼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和创新能力,其效果远胜于一两节课对规律与概念的枯燥而乏味的解释,同时,还可以拓展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空间。

  3.教育管理部门应努力使高考与新课程尽快接轨,改变目前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方式。为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公正,目前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是以试题实验的形式出现,但这种导向性的作用是可怕的,在高考成绩仍是衡量学生、教师乃至一个学校最重要标准的今天,必然会出现笔者在前面所述的用实验试题的“题海”集训来作为物理实验备考手段的情况。如何让新课程的精神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让考试对实验的考查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新的举措,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呢?例如,可以采取像类似于外语高考口试或者中考物理实验加试的方法,将实验作为高考的考查科目,还可以将实验作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一个科目来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此外,高考在试题设计中可以多下功夫,尽量避免机械记忆和程式化的试题出现,让高考的考试功能朝有利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明确要求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实验活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与功能,改变目前的实验教学现状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物理实验论文 9

  1、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领航者,学习过程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完善自我,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在把握课程目的和方向的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留白”,以学生为主体,把课程真正交给学生。

  2、实施探究式教学,深化小组合作

  新《课标》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分层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步骤为:

  (1)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兴趣爱好,以“同组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将班级以5~6人一组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2)利用演示实验或者多媒体引入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中自我发现问题;

  (3)进行小组讨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自主查找知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分组确定实验步骤;

  (4)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采集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评估实验效果;

  (5)教师组织不同组间进行交流合作,汇总实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这种小组分层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倡导团队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共同发展。

  3、改变实验评价,注重能力体现

  考核和评价决定这一课程的导向和其重视度。在实验教学评价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如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数据的分析总结能力等。同时,还要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期的考核体系中,实验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这样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组织课外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让带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纸锅烧水趣味实验,证明水在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利用废旧易拉罐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利用废旧矿泉水瓶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通过以上改革策略,我班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得到里很大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所有初中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

物理实验论文 10

  摘要: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一线物理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教学过程。从实验趣味性,到分组实验教学,再到实验报告的价值反馈,每一个过程都是物理实验教学需要仔细探究的部分。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探讨

  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学好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科学素养,养成创新型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实验在我们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租用。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改进演示实验,增强课堂趣味性

  我们的教材中有些实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验效果。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对于其中一些效果不理想的实验要加以改正和改进。比如我们的“成像试验”,书中采用的成像材料是棋子,但是由于棋子的亮度低,效果不明显,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果断的换成了蜡烛,蜡烛被点燃之后亮度比棋子要高的多,所以透过玻璃板后的成像比较清晰;再有学习“力”的三要素时,可以选择两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一个力量大的一个力量小的,参与实验的学生可以差别悬殊一些,以增强实验效果,力量大的同学负责在离门轴近的地方推门,力量小的负责在离门轴远的地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门,实验前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猜测,通过猜测的结果和最终实验结果的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二、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知识学习的理解不一致,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按照大家的成绩和性格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组,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共同操作,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做好分组实验,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学,教师正确操作,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从而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了解实验步骤,认识器材,进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科学知识,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和探究热情。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可以事先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手和脑的相互配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与学习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四、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和探索性

  在物理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物理实验来对物理的理论进行说明,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轻松的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物理实验的应用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物理实验的新颖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对实验的结果更注意,所以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实验室,老师要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再经过实验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理论,比单纯的上课进行讲解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动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将一些常见的现象,通过物理的知识来进行解答。物理实验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枯燥的知识变的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

  五、充分体现实验报告的价值

  实验报告是建立在动手基础上的,把学生的做实验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将实验的步骤逐一进行整理、在数据上进行个性化处理、追踪误差产生的根源并将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经验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整理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条必经之路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真理之路。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得出的实验报告的基础上,以实验报告的反馈信息为依据,把学生实验过后所得到的事实结果作为直接助力,把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引向新的突破点。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工具进行更进一步的形象化教学,例如对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并且把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如何规范操作、如何避免误差等内容穿插进教授内容里面,尤其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重点要对学生讲解清楚,且在示范过程中让学生配合进行并进行点拨和指导。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的主体是离不开实验的,并且这一理念要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思维之中,要使学生明白物理这门课程来源于实验且高于实验,课堂的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小部分,真正的物理知识始终是存在于生活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为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靳开福.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革新,20xx,(05)

  [2]司玲.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xx,(18)

  [3]张翼,常志学.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4)

物理实验论文 11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近几年来,我校由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的实验有:

  1.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主要器材有酒精灯、牙签和打火机。学生通过亲自摆放牙签,观察牙签的烧焦程度,判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学生亲眼看见被火焰燃烧的牙签是中间不焦两边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2.碘的升华与凝华。

  主要器材有碘锤、酒精灯、打火机、水和滴管。学生亲眼观察到加热前的碘锤里的碘是颗粒状,是固态,在加热过程中,看到了碘锤里充满着紫色的碘蒸气,而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通过在碘锤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内出现碘颗粒,碘锤内紫色蒸气消失,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亲自动手亲自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加仔细真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的印象,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实验结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改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实验和呈现实验效果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废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实验效果。比如说: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拿废电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废电池二次使用,还节约了买棋子的成本,一举两得。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拿F光源代替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仅仅是上下正立倒立,还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现了实验效果。

  3.气泡的匀速直线运动中拿塑料管代替玻璃管。

  实验器材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用酒精灯加热一米左右长的塑料管的一端,紧接着拿老虎钳夹捏端口,这样塑料管被封口,接着往一端封口的塑料管里加红墨水或是蓝墨水(用有颜色的墨水是为了便于观察气泡的位置),留一个气泡后,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端口封住,把做好的有气泡的塑料管用透明胶带绑在米尺侧面,只需在倒置米尺的同时掐秒表即可测出直线运动的时间,再在米尺上读出塑料管的长度即为距离。由于分组实验所用器材数量较多,器材制作的材料如果能做到废物利用的话,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拿电子产品替代普通的实验器材,即可更加全面的呈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达成率,还在替代过程中避免了原来器材对实验室的污染。玻璃器皿在分组实验中一向都是易碎易坏品,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仅易于实验的操作,而且塑料制品的易塑性强,可以自行改装形状封口等,更加易于实验效果的呈现和简化实验。

  三、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器材创新,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自制分组实验器材就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自制的器材有:

  1.光的三原色中滤色片可以用红绿黄三色玻璃纸代替,考虑到玻璃纸比较软,不容易固定,可以用硬纸板剪一个长方形的窗口,把玻璃纸贴在硬纸板边框上固定,便于拿起观察物体的颜色。红光、蓝光和黄光的产生,可以把三色玻璃纸直接贴在三个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便于进行合成实验。

  2.探究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自制小桌,可以拿硬纸板代替木板,把四个钉子钉在硬纸板上,制作分组实验时用到的小桌。

  3.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可以用剪下的饮料瓶头上面蒙上气球皮,用橡皮筋套一圈固定,用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对于提高实验的达成率和可操作性是很有必要的。自制的器材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实验现象明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验效果好。在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可以灵活的进行相互转换,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或是之后演示所要分组的实验,强调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分组实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部分,经常分析实验中的利弊,有利于对分组实验做出有效有利的改进。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有利于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分组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是物理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引起重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中,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物理实验论文 12

  一、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原因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现阶段依旧存在着一些实践方面的问题,主要因为实验设备不是特别先进、师资力量不足,受传统教育影响在观念和理论上存在滞后性。探究实验教学的完善能改善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豪感和自信感。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问题,产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从而对问题做出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质疑中探究,在观察中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大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具体实施途径

  围绕探究的实验就是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起点。无论是教学内容上还是设计实验题目上,都要注重探究精神的培养。初中物理探究通过观察、类比、质疑等策略进行,前提都要以探究为目的,否则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相关时,由于电流的热量不是直观的,因此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要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得出。教科书上的图例是相同的烧瓶内装着质量、初温相同的煤油,通过观察煤油上升的高低比较,这个实验演示效果不太明显,连接的线路较长,学生实验不方便也不安全。教师在做这个实验时,要合理设计,既要讲究探究的目的,又要优化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拿一个专门供学生实验的电路板,用长度相同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和铜丝在铅笔上缠绕,围出相同的圈数,做出来接到电路板上,在螺旋心内插上火柴,配上多节干电池,拉入导线,设置好开关,实验时观察比较哪个火柴先点燃,说明哪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多。该实验能够很好地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热量,以及得出热量与电阻、电流、时间之间的关系,简化了探究的过程,既达到了探究的目的,又提高了探究的效果。

  (1)围绕探究进行实验质疑。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探究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质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质疑,学生根据质疑问题探究;另一个是学生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而提出质疑,进而探究问题,教师同步引导。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提出质疑性的有效问题,从而科学探究。如在学习“摩擦力”时,为了引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现有的工具: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然后再擦去,擦黑板的过程由轻到重,最后剩下的字迹从有到无。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擦黑板过程中教师的手上力度的变化,提出质疑: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有什么?学生就会说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感受:自己双手推动桌子,在轻轻推和重重推两种比较下体验手的感觉,进而得出压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结论。

  (2)围绕探究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实验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能力。所以,实验过程中,学生做尝试的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这时,教师的教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针对实验内容设计实验,亲自准备实验用的工具,亲手进行实验,最后作出总结。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围绕探究进行课外实践。初中物理实验课受课时限制和设备不足等影响,有些实验很难在课堂上实施。因此,展开课外实践,引领学生探究有兴趣的问题,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组织学生参观摩托车维修店了解有关内燃机的工作知识,课外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测量实物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很好的拓展课外实践途径。

  三、总结

  要发挥学生在探究式实验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敢于“放”,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动脑的条件下主动地学,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但是,敢“放”不代表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适当点拨指导,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实验学习。总之,改革创新下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是科学的物理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物理实验论文 13

  题目:探讨VR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VR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还原了实验的真实性, 更加容易的探求实验的物理规律, 提升中学实验的实验质量。

  关键词:VR; 虚拟现实技术; 物理实验;

  虚拟现实技术 (VR) 构想最初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出现的, 它的内容是基于人机交互手段这个基础的创新, 使用的是计算机和新式的传感器工艺。VR技术让人们把概念上的虚拟现实技术用实践的手段投入到中学物理实验里面, 借此研究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在物理实验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投入与收获的性价比。

  1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的成长是建立在不断进化的计算机科学之上的复杂的实验性技术, 它可以根据实验者的意愿形成类同的模拟实验情景, 实验的人可以亲身体会到实验基中周遭环境的改变。其中虚拟实验运用了计算机里面的图形形成技术, 采取用“虚拟”的手段模仿实验环境和流程, 这样就能方便实验的进行。

  虚拟现实技术投入到物理教学实验里面, 不仅让实验教学手段生动科学, 而且可以让同学对物理学习充满积极性和趣味性, 而且运用虚拟技术可以让教学资源的分布变得合理化和高性价比化。和之前经典的实体操作不同, 虚拟实验技术可以任意设置工具和仪器, 而且能够消除设备数据误差, 在短时间内调整出多组数据, 另外它在物理实验中限制很小, 几乎都能应用。虚拟实验对设备的损耗微小, 不会受到实验室大小和工具种类的限制, 因此能够提高实验的净收益。这种实验技术是以高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 所以能够达到实验进行的高效性和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可以应用在多原理和手段的物理实验中, 通过这种实验手段, 同学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资源的共享也增加了同学学习的效率。虚拟实验里面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以连接计算机上的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 更加地适于互相探讨和分享。将现代计算机技术投入到物理学科教学之中, 可以使同学和教师寓教于乐, 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通过这样开展的教学使得同学对学习物理的好奇心日益增长, 有助于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高中物理实验的分类大致分为: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演示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等。

  2.1 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投入到演示型实验里

  在物理的课堂上, 教师们常常用到演示实验。同学在观察过教师对物理实验的演示之后, 能够激发自己对物理学科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自身特性, 演示实验的完成效果会被实验室的环境所改变, 若是周围实验条件不好则实验效果也会不好, 这样实验就不够准确了。在做光的反射实验时, 教师会运用演示设备告诉同学们光反射的基本原理以及现象。由于实验室外界的光线条件不可控制, 这个实验的效果的完成度也会受到波及, 这样就失去了实验的科学性。但是如果教师使用虚拟实验技术来补完在现实条件下无法控制的元素, 就能改善这一结果。实体实验中无法完全获取的平行光, 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来补充, 之后再根据平面镜对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 将该实验对同学进行演示。之后再让同学从中领悟, 从自己的角度总结出从光反射演示实验中观察得到的结论和规律。教师还可以让同学轮流使用仪器, 选取一个自己的入射角然后观察光的反射, 然后将自己的数据记录下来, 和其他学生的数据进行类比。根据同学的实验结果, 教师综合起来得到较为规范的光反射规律。

  2.2 VR如何运用在一些探究型实验之中

  探究型实验注重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对真理的一种探索精神。教师合理的利用VR技术来让学生们在虚拟现实之中进行实验操作, 不仅排除了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的因素, 而且会让同学更有新奇感, 激发同学的实验兴趣。就拿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举例, 在现实中光线会对该实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经常会导致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产生较大的差距, 所以可以利用VR技术进行虚拟实验。根据物理实验的七大步骤, 教师首先在现实中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 在进行实际的实验教程之后同学对实验之中一些现象提出想相关的问题, 然后教师让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一些假设和猜想, 比如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距离的长短会对成像产生怎样的影响等。之后学生们在教师创立好的一个虚拟实验空间里进行虚拟实验操作, 先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距离, 然后缓缓的利用鼠标缩小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 观察这一过程中物体透过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然后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总结出规律。老师在学生总结完规律之后再用规范的物理知识解释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由于中学的物理实验课程时间较少, 同学对这类实验可操作的次数没有那么多, 使得一些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实践操作的巩固而容易忘记, 不能完成相关的教学目的。所以为了使同学学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够得到完美的融合, 可以利用VR技术来完成一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实验, 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实验之中结合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 增加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比如中学物理实验的“探究电路短路问题”这一实验之中由于现实设备如果短路会对设备造成很大的损坏, 所以难以在现实之中完成, 大多数老师们只能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让同学们懂得电路短路的有关物理知识, 所能够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在面临现实中实际电路短路的时候也无法运用及时有效的途径去解决, 虽然有一些老师用演示的方法对有关知识进行了讲解, 但是依然无法让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操作。相反, 如果利用VR技术, 就可以模拟出电路短路的物理实验, 让同学们可以直接动手进行相关的操作, 不仅让同学们懂得了电路短路的产生原理, 也让同学们知道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解决短路问题。而且由于采取的是虚拟实验的技术, 可以避免了现实之中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因素的产生。在电路短路实验之中, 首先是电源短路, 同学们在设立好的虚拟空间利用鼠标将一根导线直接将电源正负极连接起来, 观察电路现象, 然后将所有元件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线路, 观察电路的情况,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之中的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负载的电压。记录好测量的数据, 然后将电源短路, 再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负载的电压。对比两次测量数据的不同, 总结电路短路的规律和特点, 然后同学结合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刚刚在实验之中的操作, 可以得到如果电源短路就会导致电路之中的电流超过负载的.额定电流, 导致负载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器被烧坏等。通过实验之后同学们也会知道如何可以预防电源短路的现象的产生以及产生之后的处理方法, 使得同学们对于电路问题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了。探究完电源短路之后还可以探究负载被短路的情况, 比如同学可以利用鼠标将两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串联在一起, 然后用鼠标控制导线将小灯泡正负两级连接在一起, 用电流表测量此时电路的电流, 然后用电压表分别测量未短路灯泡的电压和短路灯泡的电压, 将小灯泡短路和未短路的作比较和将短路电源和短路灯泡的电路中的电流作比较, 总结出两者的不同和相关的规律。之后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让同学们做出并联电路中灯泡的短路会对电路带来什么影响等扩展实验, 这种利用VR技术的虚拟实验在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和不被影响性的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激发同学们对于物理世界的探索兴趣。

  3 结束语

  通过对VR技术在中学实验中运用的可实现性和优点的分析和讨论, 可以看出VR的虚拟技术其实对中学物理实验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还原了实验的真实性, 培养学生严谨精神, 保持对真理织织不倦的探索精神。虚拟技术高度模拟出真实的实验场景, 提升中学实验的实验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瑞.Pico Neo现北京课堂VR或带来教育“三维革命”[J].计算机与网络, 20xx, (9) :77.

  [2]李琨.虚拟实验室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xx, (6) :121-122.

  [3]李琨.少年强则中国强.消费保与深圳中学学子交流AR/VR技术[J].消费电子, 20xx, (6) :90-91.

  [4]顾凤梅.基于VR技术的生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xx, (5) :138-140.

  [5]胡善闻.中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新西部 (中旬刊) , 20xx, (5) :135, 4.

  [6]朱福全, 杨丽平, 李昌国等.基于Open GL的虚拟化学实验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xx, (3) :722-724.

  [7]朱福全, 杨丽平, 李昌国等.基于VIRTOOLS探究性仿真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实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xx, (6) :60-63.

物理实验论文 14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物理实验能从抽象衍生到具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物理实验的结果,增加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物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在讲述物理电路图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理论学习,自行设计电路图,再动手进行试验,鼓励学生创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

  2.物理实验将静态理论延伸到动态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物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微观世界,物理主要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的生存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产生演变。物理教材是静态的`,是将物理概念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很难正确理解吸收的。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其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光反射、浮力等都是人的肉眼很难清晰看到的抽象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证明其存在的现象。如:镜子、水面上漂浮的木块等。然而一些公式的推导则需要教师通过物理实验进行证明,让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大大提高学生记忆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即f=μF的关系推导公式,便能通过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说明。

  二、结语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了实验,任何理论知识都显得空洞乏力。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现象,让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实验的演示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物理实验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加深了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总结出结论显得更加有成就感。因此,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实验论文 15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 人类需要了解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规律,因此,物理学成为现在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如今教师越来越清楚明白地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了解、取证以及分析探讨,论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低效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物理实验教学低效的原因

  物理实验教学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习惯的基本途径。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有效学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教师无法驾驭课堂、开展实验活动效率低下。 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要想使学生有效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学习,教师就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监督学生实验操作方面也只是草草了事,实验一般是分组完成,有部分学生便钻了空子,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听讲,操作的时候便不懂,而且是多人完成一个实验,很多人基本不参与实验过程。其次,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虽然教师精心备课、思路清晰、准确无误,但是有些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夺去了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本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教师却照本宣科地讲授。 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动手的能力,降低了实验效果。再次,实验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 课堂实验是根据课本设计的,而课本也是教授编写的,不是作为学生的角色,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设计物理实验时,没有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生是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的。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可以用剪铁剪刀、侧刀、起子等给学生示范是否省力,再用理发剪刀或是钓鱼竿进行比较,最后比较天平,让学生自己感受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以及等臂杠杆的原理。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必然印象深刻。

  二、师生要建立友好的亦师亦友关系,注重合作学习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堂不再适合如今的学生群体,学生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中生活成长,自然思想也会更加开放自由,有自己独有的想法与主见,不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论对错都盲目地听从。

  教学应遵循民主、融入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的开放性模式,让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反映教学意见。 如此一来,教师才会知道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讲“电路”时,有许多的.公式要记,教师可以在实验室给学生上课,一边为学生讲解课本,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串联、并联的电路,学生及时反馈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实体操作,让学生将公式牢记于心,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合作互助是物理实验教学高效的基本方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和谐互助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单靠个人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集体智慧的力量才是强大的。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讨论、每个人想法的汇总以及一个带动另一个学习。这样的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本身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有机会亲近真实的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在真实的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浮力的利用”时,教师可以用一艘泡沫船放在水中给学生展示这就是浮力的作用,还可以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来举例,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增强演示实验效果,既节省时间,也省去学生要专门去实验室上课的麻烦。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实验是感兴趣的,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实验操作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物理实验论文 】相关文章:

物理实验论文11-03

物理实验论文05-15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2-19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06-04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7-3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7-26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8-25

物理教学论文|运用微机模拟物理演示实验的体会08-13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有效性的探究论文08-17

物理教学论文:搭上实验翅膀飞入习题深处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