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4-05-17 15:41:2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1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习惯培养上方法不恰当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相关对策以解决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问题;对策

  一、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习惯大多是自发养成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期在良好习惯的影响下,将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其实也是在自发状态下养成的一种阅读习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对于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坏习惯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这一时期的阅读习惯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还并未定型,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是模仿教师而形成的,一旦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自己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实际阅读教学现状是,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发挥好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从阅读教学内容来看,普遍过分地关注学生对于字词句包括课文的背诵和记忆上面,并没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教学的缺失。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对策

  1、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阅读情感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学生“读”,除去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课文、阅读教材内容这些比较陈旧的阅读素材,时下大部分学校都已经为学生专门购买了课外阅读读物,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阅读教学初期,允许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通过查阅工具书、查稿资料等方式矫正自己,从而养成多查资料的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要学生读”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1)尊重小学生心理需要教师应该拉近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或语句给予及时的解答回应。2)确立阅读目标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对于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给他布置相对应的难度适宜的阅读内容。3)注重师生互动与上文解答学生问题不同,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喜好有基本的把握,什么学生喜欢阅读什么内容,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情感。

  2、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做到“读思结合”

  读思结合的主要内涵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考。主要方法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1)小学阶段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单纯的从抽象的书本知识中的概念难以理解本子,需要教师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达到从抽象到直观的转化,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思考的实用性不仅局限于阅读教学,而是适用于所有教学活动。读与思的结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要义。2)在阅读方法方面,教师应该系统全面的介绍精读、略读、速度、选读等阅读方法,在实际阅读贵哦城中,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认真读完一篇文章而不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的话,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而且对于阅读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应该有尝试运用更恰当的阅读方式的能力,这也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一个环节。3)为了实现真正的“读与思”相结合,除了指导学生多运用工具书,在文章重点部分划线标记号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初、阅读之时、阅读之后都能够自我提问并自我回答。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文章中父亲突出的动作举动及感情强烈的话语标上记号,并且自我提问父亲为何会如此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在废墟之中等待父亲的救援,而儿子为何如此笃定父亲会不顾一切的冲进废墟救自己。这些都是蕴含强烈感情色彩的问题,也是阅读主观题中经常会出现的题目,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

  3、创设阅读环境,阅读联系实际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知识无法运用于实际,知识一旦脱离生活太远,就如空中楼阁,美好却触碰不到,久而久之便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后,教师应该讲阅读的意义提升到精神层面,而不是局限于理解某一句子或段落的意思。古人云:文以载道,当一个人的阅读开始实现读文中之道的时候,自然会将作品中人物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联系,在学习基本的常识之外,还能够体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教师应该选用较为积极的阅读素材,培养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深意的阅读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弥补课本、书本在文字展示上的单调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尽量展示贴近生活的素材,插图,充分联系实际,拉近学生阅读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过分生动也会影响学生阅读的专注性,注意力的转移将对阅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投入度,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不应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便捷性。针对阅读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且影响长久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黄林盛v单位:江苏省沐阳县湖东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全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J];考试周刊;013(21)

  [2]徐敏.一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3(8)

小学语文论文2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对学生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感化作用,更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三、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自然亲切,声情并茂,充满感情,会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讲课效率。四、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先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于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五、要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想法。每个孩子的头脑中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作为老师,有责任去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而不是当学生和自己出现意见分歧时,直接否定他们。这不仅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伤害其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和学是双向的互动,只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其中的点滴经验,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值得我们用心,用爱去呵护他们成长。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学生需要教师的爱护。愿每位教师都能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小学语文论文3

  摘要: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传授学生自学的方式,但小学生比较缺乏预习习惯和能力。本文就分析影响学生预习的因素,对如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前预习;引导;兴趣

  预习是学好语文第一步,是求知的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并为上课扫除知识障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如何安排预习,怎么检查预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学生课前预习的因素

  预习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尽管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真正去预习,没有真正理解预习的意义。其原因主要是:

  (一)教师重视不够

  有些教师对预习不重视,觉得预习是一种形式,对学生的预习也只是说说而已,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在课上把该讲的讲得详细些,让学生记住就行了,而且在布置预习时,目标不明确,要求笼统不具体,对预习方法的指导不到位,对预习作业的质量不重视,缺乏检查和指导。

  (二)学生失去兴趣

  由于教师原因,小学生对预习没有兴趣,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中不认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找出来,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课后的问题会不会做,能否在课文中找到,这就是完成预习了,因而他们不会深入地读课文、思考,再加上教师检查没有力度,使预习只是一种形式,失去了真正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预习的根本动力来源,要想改变预习环节的现状,就必须激发起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使学生自愿去完成课前预习,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呢?

  (一)尊重个体差异,调动全体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感受、基础和理解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作业。对程度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只要他们能借助字典会读生字并能读熟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语句,教师就给予肯定或表扬。对程度好的学生,应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这种依据学生基础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预习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成功感。

  (二)通过检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学生进行预习后,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夸奖、表扬,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对认真预习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对于敷衍预习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活泼好动调皮的学生,可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预习中的收获,使他们从谈话中就能体会到预习的成功,并获得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途径,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三、精心设计预习训练

  (一)依据学生,分层设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素质、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对同一课文,程度好的学生能自主运用所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预习;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要降低预习标准,使他们经过努力后能达到预习目标。教师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使好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吃得好”。进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预习能力都有提高。

  (二)根据课文设计预习内容由于各课之间存在的微妙差别,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根据本课重点所在,合理设计预习要求、内容,否则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陷入迷茫和惰性之中。

  (三)预习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看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想办法去认识它,得到它,并产生愉快情绪。所以,在学生接触课文前,教师应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看书的欲望。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布置有趣的作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起到了预习课文的效果。

  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呢

  (一)通读课文,初步掌握全文教师可要求学生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采用查字典、问家长等方式解决,然后将生字、新词带到课文中通读课文,并找出本课的好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让其他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加以总结并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从而调动了学生质疑、提问的积极性。

  (二)在布置预习作业的过程中,难易结合,充分利用工具书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在使用工具书的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提高,教师在上课时便能更得心应手。

  五、结语

  要想培养好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课前预习产生兴趣,要让他们有“叫我预习”到“我自愿预习”的转变;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有思想价值、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再次,教师要制订出相应的检查、落实思考预习题的方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勤芳.就这样预习[J].小学语文教学,20xx(7).

  [2]刘吉才.我对预习环节的一点认识[J].小学语文教学,20xx(4).

  [3]宛永林.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教学[M].宜宾日报,20xx.3.12.

  [4]邢艳飞.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4).

小学语文论文4

  一、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之中,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学习方法也不够正确,在思想上也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针对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不足进行了如下总结:一方面,缺乏拓展阅读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之中,普遍认为所谓的阅读就是对于课本、教材的阅读,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以教材本文为阅读对象,更有甚者,将课外阅读定义为阻碍学生提高成绩的“闲书”,在课堂之上大加制止。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在日常之中的应用也就更加难以实现了。另一方面,拓展阅读方向单一,很多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对于课堂阅读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对于课本的讲解之上,即使进行拓展阅读也往往是停留在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之中,例如,对于古诗《静夜思》的讲解,往往是对于作者李白的`简介、生平等进行拓展,对于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加以陈述,或者是针对诗歌之中月亮的意象进行解读,这种授课方式,不重视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比较阅读性质拓展更是少见。此外,也包括拓展过多的现象,在小学语文课程之中,每一篇选为课文的文章都有着丰富的历史与背景,如果任课教师将文章的所有背景进行介绍的话,其知识面之广阔,想来不是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容所能完成的,这种大规模背景知识的讲解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与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将会扰乱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也会阻碍教师在教授中的有效信息的传达,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分析的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之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其效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重视拓展阅读观念,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中充分认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对于拓展阅读的重视,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对于阅读的认识。及早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加大对于教材与相关材料的挖掘,针对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收集拓展阅读的材料与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其次,拓展阅读方向多元化,阅读方向多元化是以课本与教学大纲为主要内容,不断地拓展阅读范围,小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他们在生长发育期,对于世界还充满了好奇,但是文化知识比较欠缺,同时阅读能力比较差,这就要求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各学科课程资源,以其他内容为教学背景,从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之中建立起对于知识的所求性,加深对于阅读的理解,最终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形成习惯,更好的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感悟以教材为基础的魅力与文化根本。再次,精选拓展阅读材料。精选阅读材料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在课堂之中进行讲解与挖掘。一般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基本动力所在。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于拓展阅读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从教师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我的拓展阅读材料,最后到自己主动收集拓展阅读材料。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与信息。这就要求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之中,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本身的兴趣。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中,笔者从其现阶段发展的不足进行分析,认为阻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的有三个部分,即为缺乏拓展阅读观念,拓展阅读方向单一,拓展过多;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重视拓展阅读观念,拓展阅读方向多元化,精选拓展阅读材料。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5

  【摘要】我校“生本教育”课堂可以用孔子的“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来教导,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教育。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老师需要尽可能让课堂生动有趣新鲜,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本文通过对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拼音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关键词】汉语拼音学习要求;生本教育;趣味教学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要求是: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2.区别形近声母和韵母。3.准确区分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音。4.准确拼读音节。5.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朗诵儿歌、童谣和意思浅显的古诗、寓言和故事。6.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准确标调[1]。但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拼音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教师需采取多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拼音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拼音知识[2]。

  1.小学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小学拼音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要解决。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在课堂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抄写,并且背诵拼音字母等。这种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只是将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无法激发出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忽略了小学生对拼音的理解能力。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大多数小学生厌烦拼音学习,其学习效率不高。另外,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研究以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的参与到拼音教学中来,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小学拼音教学对策

  2.1借助教学道具提高学生学习乐趣

  在小学拼音教学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书本中的知识形象化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例如,教师在讲授《汉语拼音j、q、x》的时候,可先通过“j”的谐音想象成“鸡”的音,将一张画着一只母鸡伸长脖子在啄头顶上的蝴蝶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母鸡的“鸡”读轻一点和短一点,就是声母“j”。通过图片的展示,将教学内容通过形象化的事物展示出来,使得枯燥的教学内容多了些趣味性,学生更能够在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还需要学透,我们通过一些小游戏和字母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边演边编儿歌:小鸡小鸡真聪明,见到雨点把腿弯,赶紧跑回四线格家里。雨点要放第一格,身子躺在中间格,再把鸡爪弯在第三格,头要看到鸡爪哦!游戏或者表演都由学生自由编创,课堂上学生既玩好了,更学好了。真正做到依靠人的自然意志来学习。

  2.2贴近生活实现拼音教学的生活化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无法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拼音的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在拼音教学中,引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便让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的内涵,学习拼音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例如,学生在学习“b与d”、“p与q”之间的区别时,可以通过手势来引导学生认识这几个声母。同学们都知道,竖起大拇指是夸赞别人,左手大拇指竖起来就表示“b”,右手大拇竖起来就是“d”。左手大拇指朝下,就可以表示“p”,右手大拇指朝下就表示“q”。同时,在认识“b”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上顺口溜,“拉开天线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其中广播的形状比较像“b”,并且广播中的“播”发音与“b”相近,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加深学习对拼音的理解。有了这样的引导,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自己利用肢体语言,利用生活所见来学习拼音字母,区别相似字母。

  2.3合理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通过穿插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其在游戏中加强拼音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复习拼音的时候,可以开展“拼音名片卡”游戏。学生先制作自己的名字拼音卡,早读课拿著名片卡去找朋友玩,认识朋友的拼音名字。如认识了10个朋友的到老师那盖个奖章,让大家知道你有多受欢迎。每天早读课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候,可以将拼音当歌唱一样!每天开展“拼音名片卡”课前游戏。上课前请四个坐得最端正,准备最迅速的同学约他的朋友展示朗读,比比谁又快又准确。通过热闹整齐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掌握好拼音知识。课堂上还可以玩“站队”游戏,游戏中有后鼻韵母的请举手,名字中有翘舌音的请站起来,同学们齐刷刷地行动。小组内还可以自由创设游戏,组与组间互相挑战,团结合作学拼音。可以加大难度,鼓励学生每天晚上回去读《日有所诵》,读拼音句子再读句子,再背诵。由于一年级孩子在背诵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几字韵文朗朗上口,把拼音吟唱成了诗歌,以便更好的记忆。学生可以对照拼音总表,按拼音顺序找,按四声落,是谁就落到谁的头上。比如shuì,先根据声母表顺序找zhchsh边找边读,落到sh;然后找复韵母aieiui找到ui,再uīuíuǐuì落到第四声uì,合起来读shuì。哪个韵母不熟练就把诗歌里这一面所有拼音里的那个韵母圈出来,记住并读一读。按这样的方法读下去,学生的拼音掌握能力就会突飞猛进。这同时对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敏捷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都是一种锻炼。

  3.结语

  小学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教师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整合,以便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在拼音教学中还有许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反复实践,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拼音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S].20xx:12.

  [2]黄慧.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xx,14(6):21.

小学语文论文6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

  摘 要:在中国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是培养思维的重要工具,语文学习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谈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基础教育 培养思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小学语文而言,他不仅是工具性课程,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

  一、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维,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二)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三)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维,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二)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应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这些书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二)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笔者认为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四、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说话练习。那么两种训练必不可少:

  (一)课堂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

  (二)拓展训练。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须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我想,这也应成为所有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小学语文论文7

  一、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不断拓展学生语文视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功底,同时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另外一方面,阅读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1.教学者在对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实际创设情境

  例如:在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当中,学生平常就生活在一个学习雷锋事迹的过程当中,然而却没有与其实际接触,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因此作为教学者要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点,可以利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去教导学生,这样使得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条件。在借助一些小故事为学生理清逻辑思维,为其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无形之中增添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学中童话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童话有其存在的科幻性、叙事性、同时也有着无限的联想性,教学者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学习状况的特点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中,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学者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与之相关的卡片,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中的情境进行表演,使得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情境创设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实现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为高效课堂创造前提条件。

小学语文论文8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板书教学,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也逐步增强,对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也能够达到运用自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也应看到,一些教师对于信息化手段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利用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板书为主。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小学配备了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而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些设备的利用率不高,致使设备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教学手段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另外,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没有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得信息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中照搬教材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期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效率,以更为丰富的展示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新奇事物具有先天的好奇心,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应从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师设计、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以及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1.转变思想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信息化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上,还体现在现代化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如何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紧随时代的步伐,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以发展的视角了解和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汲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之为教学活动服务,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设计。当前,网络及各类应用软件将全球连接为一体,实现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语文教学大纲,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搜索与选择,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古诗词作者的简介、社会背景、诗词意境和名家解析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诗词中所传递的意境和思想,如视频、音乐、Flash动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直观的视觉教学体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语文备课小组应鼓励和提倡教师采用信息化技术用于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信息化水平。同时,教师之间应共享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配备齐全信息化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设施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提。学校应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加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努力营造一个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不断创新和拓展教学新方式,使信息化教学成为主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利用信息化设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允许学生使用和操作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操作的正确性,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在家庭中已经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微信、QQ群或者微博的方式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的效率,使信息化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再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分享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5.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课题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评估和培训,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较大的教学压力下进行信息化技术学习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其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有必要针对教师信息化能力进行评估和培训。学校可以从整体和个体出发,了解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然后结合学校信息化环境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例如,在信息化项目完成后,开展设备操作和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设备操作能力。同时,为增强教师的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可以采取校际合作或校外专业机构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四、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水平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婉丽.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姜文英.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51-52.

  [3]陈华芳.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126-127.

  [4]李欣.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小学语文论文9

  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来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应当引起国内语文教育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文学的熏陶。儿童文学可以给小学生打开一个充满童真和奇幻的世界,正好可以满足小学生这个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年龄群体,儿童文学是拉近语文和小学生之间距离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儿童文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优秀的儿童文学都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一个个或美丽、或神奇、或科幻的世界,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又希望迅速地了解这个世界的年龄,儿童文学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这种特殊的心理,小学生通过阅读儿童文学,能够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头脑中也将会随着阅读不断地幻想自己的世界,构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小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是很有效果的。

  二、儿童文学可以增长小学生的知识,使他们在写作中有一定的积累

  有些儿童文学如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能教授小学生很多的知识,儿童文学作者将一些知识和思想、技能等融入文学的创作当中,起到启蒙和开发小学生的思想、智力,增长小学生知识的作用,儿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在不知不觉当中升华自己的思想,扩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而这些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儿童文学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形成良好互动

  小学语文教育是师生互动的一项教育活动,作为这项活动的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如何能让小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打好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新课改下教育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层面,语文教师也要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圈天真烂漫的孩子,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于这项教育互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受到小学生的喜欢,是因为它充满了童趣和童真,紧紧地抓住了儿童的心理,而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具备这种特质。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应用学习儿童文学并通过儿童文学形成良好的教育方式,一定能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我觉着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

  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甚至能成为儿童的心理学家。因为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有情感、有思维,是有着一定心理年龄特征的个人。儿童文学能让小生生乐于接受和阅读,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充分把握住了儿童心理,并以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了适合儿童的形象,教师也应该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针对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

  2.创新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

  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就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教育家小林校长。故事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次户外活动,学生需要自带午餐,小林校长就要求学生让家长给带“山里的”或“海里的”,“山里的”即蔬菜,“海里的”为海洋产品,午餐时学生纷纷展示自己带的食物,小林校长便用充满童话式的口吻向学生讲解这些食物的来源,学生仿佛在听故事,而又学到了知识。在如此快乐的气氛中增长见识,学生当然兴致盎然,如果适当增加认字或形象生动地描绘该食物的环节,显然就是很好的语文教育。小林校长还经常带领学生读俳句诗:“瘦弱小青蛙,沉住气呀莫害怕,这里有一茶。”“小小黄毛雀,你赶快躲呀赶快逃,有匹大马跑来。”“冰雪已融化,满村满庄到处有,娃娃玩开了。”这种俳句诗极有韵律感,且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有意境、有童趣,有生活气息,儿童经常浸润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自会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感!

  3.增强自身形象的魅力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形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是由外在(相貌、衣着、服饰)和内在(性格、学识、品格)等等组成。富有形象魅力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内在魅力,如多才多艺、童心童趣、幽默、有爱心等,还应该无所不通:天文地理、远古未来、人类与自然、高科技等。如果能把这些知识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如童话故事、科幻等向学生讲解,自然能牢牢地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教师的个人魅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加乐于和教师接近,更加喜欢教师。在这种形势下,必然能达到良好的授业效果。

  总之,儿童文学能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爱好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潜能是巨大的,应当充分重视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论文10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它,从实际出发,对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发挥阅读的价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一些教师受到长期传统教育理念和考试导向思想的影响。他们忽视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教学仍然基于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风格,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在小学语文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阅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再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过程中,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建立有效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阅读语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和相对敏感的感官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其他手段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赤壁之战》相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电影《赤壁》中的相关片段,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热情,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2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保障。只有学生明确了阅读方向和目标,才能真正体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教学的价值。找到阅读和学习的方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本文时清楚地了解应考虑哪些问题。他们应该提取文章中暗示的因素,并应使用这些文本信息来挖掘作者的情感。因此,才能与自己的情绪共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实际阅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更加关注阅读的内容,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2.3科学选择阅读内容是提高有效性的保障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首先是合理地运用有效的阅读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我国小学阅读教材中删除了大量与阅读教学无关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材的有效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还必须有选择地选择教学内容,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兼容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文章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避免收效甚微的情况出现。其次,科学整合和拓展语文阅读内容。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有限。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并努力整合和拓展语文阅读的内容。例如,《秋天的怀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教师就可以将文章《我的老师》整合进来,并通过补充相关的文学资料,来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在教授完具体的词语和段落后,向学生推荐几本与亲情有关的书籍。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一体化”阅读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扩展”中学会感动、学会如何更好地去爱。

  2.4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认知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习说话,学会倾听,学会总结,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扩大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向着更深层次探索。当学生的看法发生偏差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加以纠正;当学生的意见不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激烈的讨论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封闭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总之,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发展规划,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使学生享受阅读,达到“快乐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于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中华少年,20xx(36):35-36.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3]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xx.

小学语文论文11

  在小学语文授课进程中,运用互动教学法可以将教学活动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桥梁,经过师生互动交流环节,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并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笔者在人教版的小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做的几点尝试,力求改善教学。

  一、课堂讨论中的教学互动

  所谓课堂讨论中的教学互动就是在师生平等的氛围里,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语文知识互动交流的过程,从而实现每一堂语文课教学的目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选取一些有意义、有趣味性的话题,才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接着进行公平、开放的讨论。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这一文时,老师可以提前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整理出来,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描写。如老师可以结合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等进行师生讨论“:有哪位同学知道南沙群岛在哪里吗?“”大家说一说南沙群岛的风景是怎样的?”这样互动教学,让学生在不受课本限制的状况下,对南沙群岛的风景进行想象及理解且表述出来,在师生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及思考能力。

  二、课堂体验中的教学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实现互动,其也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展开实际体验教学,唯有在实际体验中才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新的事物,从而学到新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加入课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体验秋天的景色。然后将课文中的问题抛出,让师生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老师可以这样对学生提问“: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看了秋天的景象有什么感想?”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观察,各自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体验的途径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对这些问题产生质疑,这时,老师需要给予学生帮助,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的描写。

  总之,在小学语文授课中,应用互动教学法的好处很多,其可以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经过师生互动交流环节,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并且从中也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论文12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作业布置三个环节,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但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应从小加以引导和培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以生为本,做好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要学会尊重差异。面对班级里几十个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不尽相同的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显然不够合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2.立足教材,加强课内外联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离开教材的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依托教材。居高方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建立与学生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3.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定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最优方案。超越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设计,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鼓励学生质疑。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前提。人类社会也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长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质疑的能力,不会问也不敢问,被动接受无疑会造成课堂一潭死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师学会放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重要得多。新课程改革一直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学会放手、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把探索的权利交还学生。如,阅读课文可以交给学生自学,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其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要把自主探究学习落到实处,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作业内容要有差异性。传统作业布置采取一刀切方式,全班几十个学生面对内容相同、标准相同的作业。但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客观差异,这样的作业不可避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够吃",有的学生"吃不下",遏制了部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给另一部分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层次性、差异性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才智和特长,享受作业完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作业形式要具多样性。传统的家庭作业大多以听、说、读、写的形式完成,注重知识获取,却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内化。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单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不够的,更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安排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丰富,还要兼顾形式的多样。在巩固型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擦出思维的火花。

  3.作业评价秉承多元性。不同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自然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传统的以分数、等级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多元的评价方式必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标准,不仅重视知识学习,还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整合各方,综合考量。

  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终身、个性化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自觉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小学语文论文13

  小学低段的学生正处于审美的萌芽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正确区分善恶、美丑,能以善为美,进而能热爱美、创造美,这才是小学低段审美教育的目的。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主要阵地。多年实践证明,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美育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理解教材,感受美

  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格素质。特别是作品中优美的文字,鲜明的形象,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自豪感,它能使枯燥的文字化为美好的形象,把干巴巴的道德说教变成吸引人,令人心悦诚服的鲜明形象。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采取诵读——自悟——想象的手段,先让学生多次诵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其语言魅力,特别是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结构严谨的排比、恰如其分的夸张。然后再自读自悟,最后是听,朗读想象。让孩子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一起去游览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则播放轻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朗读完毕,孩子们依然闭着眼睛,如痴如醉,沉浸在西沙群岛奇异的景色之中……他们睁开眼睛时,我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争相回答:深浅不一、色彩绚丽的海水;形状各异的珊瑚;多得数不清的鱼儿;海滩上美丽的贝壳;海岛上成群飞翔的海鸟……相机引导:“这么美丽富饶的海岛,你们喜欢吗?”“喜欢!”“我能住在这里,该多好啊!”“长大后,我也要像这些解放军战士一样,守卫这美丽的祖国的南大门。”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向往的小脸,一双双明澈的眸子。我想:这堂课是成功的,孩子们已于自觉不自觉中接受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美育课,他们已懂得从祖国语言文字中去欣赏美、理解美。

  二、观察插图,发现美

  小学低段语文课本上有着丰富的插图,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虫鱼,风土人情,童话故事等各个方面,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无不吸引学生畅游其中而获得美的享受。比如,学习《游园不值》一诗时,光靠口干舌燥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的。而再看看插图:园外探出的俏丽的杏花,墙内若隐若现的一抹嫣红。这就能勾起学生无限遐想,此时再诵读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早已随着诗人的脚步,来到了这春意盎然的杏花园边,内心早已涌起那种无以言传的暖意,同作者产生了共鸣,当然已入情入境,受到了美的熏陶、感染。

  三、置身自然,体会美

  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逐渐学会体味美、联想美,进而学会理解美、热爱美、创造美。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行审美教育。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它是美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充满生机,为人们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的一种审美对象。

  如:春天到了,可组织学生踏青寻觅,去感受春的娇媚,春的生机。那潺潺流淌的小溪,溪中欢快的小鱼,花园里的姹紫嫣红,草地上的绿意盎然,田野里泥土的芬芳……秋天里,我们还可以去登高望远,去感受秋的魅力,秋的博大。明净高远的天空,依水照镜的垂柳,红脸垂首的高粱,吐絮如云的棉花,果园里扑鼻的清香……学生们已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大自然怀抱中,岂有不爱我河山,爱我祖国之理?还用得上道德说教吗?

  四、创新学习,探究美

  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选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有深邃的蕴意,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允许学生富有个人情感的阅读,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结果。我在教学《独坐敬亭山》一文时,让学生们在充分看图,多次朗读本诗,体会意境后,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们的答案不一,可真富有童趣。有的说“这个地方可真美,没有环境污染。”有的说“李白真会享受,独自欣赏美景。”有的说“这些鸟儿可真无情,为什么不留下来陪一下李白呢?”还有的说“要是我,我才不会觉得孤单寂寞,相反还会觉得清静悠闲。”这些不一的回答,真令人赏心悦目。阅读,求的就是独特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才是人性的,如果是千篇一律的答案,何谈美感!

  五、积累感悟,鉴赏美

  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培根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所以,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尤其重要的。

  作为教师,就应当找准相应的契机,在阅读材料蕴含情感的关键处着意点拨学生心灵的琴弦,诱发他们的情感以引起共鸣,从而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平时,我们准备了一个摘抄本,让孩子们平时学会摘抄优美词句和名人名言,在课前五分钟一起品读、欣赏,从而产生愉悦的审美情感。

  六、口语交际,延伸美

  低年级口语交际亦是审美教育的阵地。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大部分洋溢着人文关怀。寻找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动物间的相互帮助,学习礼貌待人接物……无不有着美的一面。教师完全可在教学中抓住闪光点,寻找契机,相应让学生感受真诚、友善、美好。还可以抓住儿童特点,进行专题讨论。如:《我爱我家》、《我与地球妈妈》、《我最爱看动画片》等。还可以创设情景,进行模拟活动,进行生活化教学。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购物》时,可先让学生回家去了解日常用品的价格、性能。第二天在课堂上,请一位同学扮演售货员,几名学生分头去买商品,通过他们逼真的表演,孩子们知道了买东西要讨价还价,要物有所值,更知道怎样礼貌购物、文明购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

  因此,作为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要自始至终不忘审美教育,将美育贯穿始终,渗透于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中。在这种大语文的教学环境中,孩子们肯定会具有不一般的审美能力,会将美视为人生珍宝。

小学语文论文14

  根据对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向低年龄段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拼读,然后布置大量的书写作业。这种识字教学方式单调、死板、乏味,教学效率低,效果不明显,且不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笔者就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将通俗易懂的谜语融入到识字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运用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谜语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手段。通俗易懂的谜语既接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认知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容易调动起学生对课堂识字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教师根据下节课所学具体汉字,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以这些汉字为谜底的、通俗易懂的谜语,然后在上课过程中,将这些谜语恰当的融入到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如,对于“岂”字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出谜语“己在山根下”;学习“回”字时,教师可以提出谜语“表里如一”;等等。这些谜语都非常浅显易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兴趣高涨,不管是猜对的、猜错的、在猜的,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当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对于趣味谜语教学法,除了由教师给出谜语之外,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设置了汉字谜语创编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智慧和创造力,对自身所学汉字进行谜语创编,并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实施,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对增强小学生对语文识字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开拓学生思维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有关通俗易懂谜语趣味识字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虽然学生们不能猜出所有谜语,对于字谜的创编还很稚嫩,但他们的这种积极表现和热情却极为高涨活跃,识字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维持。由此看来,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强化对汉字的学习和记忆,加强汉字积累。

  二、将生动形象的故事融入到识字教学活动之中

  除了通俗易懂的、趣味的字谜之外,生动形象的故事也是小学生的最爱,是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对象。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喜好特点,将生动形象的、情节曲折、人物特征鲜明的故事融入到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当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故事教学策略,仿照趣味谜语,小学语文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讲现有的、生动形象的、符合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故事,也可以尝试带领学生根据字音、字义、字形等进行故事的有效创编,客观来说这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如车载斗量,在这形形色色的汉字中,不乏有字形相近、字音相同、字义相似的汉字。教师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角度出发,对故事进行创编。例如,“拔”和“拨”两个汉字,虽然字音、字义不同,但在字形上看起来却非常相似,学生在认识这两个汉字时非常容易混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创编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七旬老奶奶家的庭院里长满了草,老奶奶想把这些草都清除掉,但由于年龄高,手脚动作缓慢,难以将地上的草拔出来。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经过老奶奶的门前,看到老奶奶在艰辛的拔着地上的草,于是就走到老奶奶面前,对老奶奶说,“奶奶,我帮您拔草吧,您到那边歇一会。”,说着,不一会的功夫,小伙子就将地上的草都拔干净了,擦擦自己脸上的汗笑看着老奶奶,老奶奶也笑着对小伙子说谢谢,并用笑容送走了小伙子。故事讲完后,学生们是听得非常入神,在教师的进一步点拨之下,学生们能够将“拔”和“拨”有效的区分开来了,并且提到拔字,学生们就会想起教师所讲的故事。如此这般,借助上述故事不仅赋予了“拔”这一汉字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且有效的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汉字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对汉字及其意思进行理解和记忆,使得语文识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三、将熟悉亲切的`实例融入到识字教学活动之中

  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起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语文学习资源。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基于此,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将熟悉亲切的实例融入其中,加强与语文识字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对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汉字错用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如某家具店错写成家‘俱’等都是学生调查获得的结果。经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们不仅对正确认识、使用汉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正确书写汉字的必要性,而且在对错字进行改正过程中,学生对于汉字的含义、意思理解更加深刻,对于汉字的使用场合把握更加准确。综上,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信在趣味识字教学法的正确运用下,小学低龄段学生能够对所学汉字有更为深刻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

小学语文论文15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据初步了解,小学生中学习语文无兴趣的占2/3多,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越低。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

  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

  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上人感到厌烦。

  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语文的自信不足,特别是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害怕,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情况,树立写作的'自信,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给学生的作文多加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每次都能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有收获,学生就不会怕作文了,也不会感到作文难了,并且对作文越发想写了,也会越写越好。作文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都是如此。

  三、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

  例如:学生阅读林格伦的《淘气包艾米尔》掌握了其中的写作策略,即写最有趣的事。于是也摹仿“艾米尔”的风格,逮住身边小哥们儿最有趣的故事进行写作,写出了身边活生生的人。这就是阅读的用处,学生体会到这种用处,就越发多读多写了,语文素质也就提高了。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自信树立、有得有用,都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的作用,才使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成为学生的心灵活动和生命活动,学生正是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成长,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小论文08-23

小学语文论文09-04

小学语文减负论文08-2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论文07-31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8-08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2-27

关于小学语文作文的论文08-24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