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摘要】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相关信息。通过上网,可以搜集我们想知道的大部分信息,可以查阅和锁定各地的相关位置。那么,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是非常必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必要性;教学实践;教学思考
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相关信息,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时下的意义已经由纸质的书本转换为电脑科技的支撑。通过上网,可以搜集我们想知道的大部分信息,可以查阅和锁定各地的美食城、电影院等相关的位置。这些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电脑这个媒介的支持,那么,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文学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我们必然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刮目相看”。新课改的推广和实施,使得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通过计算机这个平台,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更方便地传递更多的有益信息,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当然,通过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加顺畅的制作课件,制作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还可以为学生搜集到世界各地关于某些课程的相关信息,极大地便利教师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以在学好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方便而熟练地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阅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等等。其次,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工作的关系。除了专门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业内精英人才之外,多数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都是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和部分与工作内容相关的软件,需要应用计算机与其他人员联系,写工作计划和总结,制作PPT展示等等。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那么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比较被动,与其他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差距,这对于我们日后的.工作来讲是不利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初中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是非常必要的。再次,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必然联系。计算机的使用和普及,使得世界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亲密,远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可以通过MSN、QQ、人人网、微信群等各种方式进行联系,而这一系列联系的建立,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掌握和了解这个前提。再比如说,通过电脑我们可以直接在网络购物、交话费、订车票、打车等等,对于一个不会使用基本软件,不懂信息技术基本功的人是很难达成这个目标的。纵然计算机信息技术用途如此广泛,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在初中校园内具体地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却没有收到该有的礼遇,这主要源自于学校及其广大师生的普遍不重视。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多教学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学生在进行上机操作的实践练习时,很难做到人手一部电脑,很多学生不得不几人合用一台电脑;而且,有的电脑还存在部分软件不能使用,鼠标等硬件设施失灵等问题,这些设备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由于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接受情况没有很好地认知,导致学校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存在教材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阶段不符合等问题,教师在配置上也难以有专门的专业化出身的教师任教。这些问题的堆叠,使得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变低,整体的教学环境较差。在新课改的新环境下,要想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我们首先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最后,教师和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存在各自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直接成为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降低的关键性因素。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态度不积极,因为计算机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只需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操作技能即可,而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很多学生家庭中都有电脑,因此教师也疏于对学生这方面教学的关照。而且,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老套,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的计算机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非教师一如既往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课方式陈旧,不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懂得如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这些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却因为学校电脑资源不足的问题,因为教师配置非专业出身的问题,使得我们的计算机上机演示教学变得难以进行,这直接促成了学校计算机教学不够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学生本身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远远不足,却对电脑游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衷,在上课的过程中把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等等,这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信息继续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陈钟钱.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与体会[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1,(02).
[2]王为杰.浅论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学校教育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性,为学生留出大量的实践操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工作重点。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有着深刻意义。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理念,没有对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和技术进行学习,不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其次,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缺乏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教学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特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正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一味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滞后
首先,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为学生进行演示,讲明操作程序和步骤,再要求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思考,只是机械地进行操作,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讲授法,没有运用新兴的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讨论,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加强教师学习
首先,学校应积极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优秀教师和专家听课活动,在听课之后写出听课体会和心得,总结出优秀教师和专家讲课中的亮点,并将这些讲课亮点与本校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创新出符合本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其次,学校应积极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相关的论文和书籍,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再次,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向其他老师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有效教学的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最后,学校应积极鼓励信息技术教师接受再教育,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学校应积极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对备课的重视,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按照备课的要求、教学大纲、学生现状、教学方法等进行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另外,学校要在一周的时间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次,学校应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明确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此外,信息技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信息技术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层次划分,并合理制定每个阶层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
4.优化课堂管理
首先,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为此,教师应和蔼地对待学生,避免对学生命令式的说话语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好感。另外,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用自己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来赢得学生的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应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繆克萍.网络时代下如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7).
[2]张艺.强化过程研究,形成学习支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设计[J].内蒙古教育,20xx(3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摘要:文章基于当前发展形势, 从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课堂分层设计、教学评价分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在经济条件、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自身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分层教学能将学生的个性考虑在内,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
(一) 学生分层设计
分层目标的设计强调以学生主体, 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 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层次。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阶段考核成绩、学习态度等因素,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例如, 将学习成绩较差的、自制能力较低的、对基础技术的把握和理解有所欠缺的划为基础组;学习成绩良好的、基础能力处在中等水平的、有积极主动和自觉性的划分为提高组;将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具备对知识有良好把握能力的、接收能力强的学生划分为拓展组。同时, 每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周期性测验, 对状况发生改变的学生进行调整,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和位置。
(二) 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师在备课期间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基础组来说, 可以采用强化基础知识练习的方式, 达到独立操作的目标;针对提高组的学生, 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拔高训练, 不仅要求把握基础知识, 还要求学会对一个类型题延伸扩展, 学会举一反三;对于拓展组来说, 教师可以对其严格要求, 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 对延伸知识进行讲解, 强调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三) 课堂分层设计
课堂分层设计是基于对场地和班级人数的考虑, 对课程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度较高的学科, 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教师可以先进行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 学生把握后进行实际操作, 利用合理化的课堂时间分配, 对不同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1]。对于基础组学生, 要求他们熟练运用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 并做强化练习, 巩固知识;对于提高组来说, 对基础知识熟练把握的同时, 要求进行一定的变化训练, 提升能力;对于拓展组的学生, 可以为其准备一些特殊的、具有提高意义的难题, 用来开阔思维, 锻炼能力。
(四) 教学评价分层设计
由于进行了分组教学, 评价标准自然也不能相同,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避免采取统一的标准。评价标准的设置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又要考虑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和作业完成状况的因素。在活动中, 针对基础组的学生, 以激励式的鼓励为主, 肯定他们的能力, 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支持, 激发信心, 调动兴趣。对于提高组来说, 要在给予正面评价的同时, 指出他们能力的不足, 敦促其改正缺陷, 提出合理化建议, 达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拓展组的同学要采取高标准严格的教学理念, 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更加谨慎和仔细的.运用技能, 不断打磨他们的能力, 激发竞争性, 提高自身素质。
二、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
第一, 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时, 要遵循公平原则,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教师对层次的划分要依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和日常表现等因素制定, 并不断地依据课堂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2]。
第二, 学生层次的划分需要有流动的变化, 教师要密切注意小组人员的学习情况, 定期进行分组情况调整, 将学生安排到适当的位置, 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并依据不同的小组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 另外, 不要进行隔离教学, 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第三, 分层教学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并不意味着将教学活动完全交给学生, 教师需要实时注意学生间的交流, 对反馈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给出中肯的意见, 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建立良好师生的关系。同时, 在正确看待学生性格和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 利用他们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资源整合, 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实现班级内部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收获学习的喜悦。
三、结语
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要求学生务必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因而, 教师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法, 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 因材施教, 进行资源合理化分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陈萍。略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 (引文版) 20xx (10) :77。
[2]杨晓宁。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学周刊, 20xx (9) :49—5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初中的政治兴趣教学之我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出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使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往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政治知识机械性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渐渐地不愿意主动学习政治知识,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无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带给学生直观立体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再感觉政治知识难以理解,能够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印象,便于学生扎实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课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呈现出动态的图片和文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幻灯片的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氛围不在沉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播放教学视频,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感兴趣
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出直观立体的教学内容,使政治课堂图文并茂,带来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教学中,积极探究教学视频的内容,逐渐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使学生对政治教学感兴趣,学生不再感觉政治教学沉闷乏味,驱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渐渐地自主总结和概括政治知识点,进而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探究能力。由此可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从教学视频中探究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并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政治①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生活,使学生快速理解思政知识
目前,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播放生活中与政治知识有关的案例,呈现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并且,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将教学视频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快速理解思政知识,逐渐认识到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驱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探究政治知识,渐渐地学会运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更加理性认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政治知识。例如:在学习善于交往这一单元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收集和整理出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将政治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阐释出生活中与政治有关的事情,使学生主动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同时,体会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用信息技术的传授生活化的政治知识,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勇于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所了解到政治知识,形成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逐步提高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能②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的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在网上查找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在被动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自尊自信时,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并结合所展示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多个问题: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样做到自信和自信?通过提出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最终形成答案,使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印象深刻,牢牢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并且,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③究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政治知识,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快速掌握和理解政治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初中综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微课的运用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过去传统的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课后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课的出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迫切。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给中学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新的生机和空间,特别是微课的出现和运用让中学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微课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及“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根据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可以说,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因此,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设的地方性综合实践性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要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也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作为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及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力强、灵活性好、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作用,必定会提高信息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但能解决信息技术课中的难题,还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运用
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七年级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本实践操作;八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学会简单的数码编程;九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初中三年的教学目标和每个阶段微课的使用方案都要明确。三年中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有阶段性的,用微课堂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建一个学生真正喜欢和需要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课程资源。将微课资源适当地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或相关环节。
(一)教学内容安排。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微课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本校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通过合作探索,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教学组织和课堂延伸以及学测考试复习四个阶段,来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设计研究方案及读书计划;第二阶段: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至少一篇读书心得,上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上第二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书写至少一篇读书心得,准备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第三阶段,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完成一篇读书心得,上最后一堂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整理资料,充实结题报告内容,并提出结题申请。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的运用,去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的目标是教师要学会如何将微课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运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去学习和改进制作微课的软件平台,使之更符合实际中的教学要求和易操作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的哪些章节、哪些环节适合应用微课,防止过分滥用微课资源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
(三)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用简单的片断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微课的出现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微课以崭新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很受教师的欢迎。许多地方和地区都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例如,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都举办了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竞赛,一方面展示了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老师的组织能力,使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其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许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运用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录播室。能紧密联系学校和学科,班级的实际以及校情、学情,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反思。我们要关注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发现应用典型,详细分析使用微课课程前后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影响。对不同教师利用微课课堂的教学行为及课程设计加以研究,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xx,(9).
[2]郑良美.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高中生学习,20xx,(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一、领导重视,彰显特长
“绵羊带领的狮子队永远胜不了狮子带领的绵羊队。”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领导的决策机制,一些学校领导,尤其是农村中学较为突出,为了一贯追求升学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挂在嘴上,其实质是背道而行之。具体体现在师资的不合理分配方面,一些基本功扎实,具有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教师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展示。相反,安排一些非专业的教师上信息技术课,这些非专业教师基本是身兼另职的'中层领导,由于忙于处理政务,导致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实施。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二、精心准备,删繁就简,适当调整,合理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教学工作也如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巧妙构思,绝对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结构,对七到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删繁就简。绝对不能照本宣科,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授课方式。要做到查缺补漏,即夯实基础,又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业水平考评实际和素质教育纲要,抓住中间,牵动两头,促前带后,整体提高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向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计划,目标体系,认知结构,评价方法,软、硬件设施要根据时代特征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前辅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很多的新技术运用到初中课程的教学中。微课的出现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将微课程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
时间短、容量小、内容丰富等是微课程的显着优势,深受各阶段师生喜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巧妙利用微课程,避免传统教学缺陷,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更好地彰显信息技术课堂魅力。
一、复习课题旧知识,点燃学习新知识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帮助初中学生科学构建信息技术知识框架体系尤为重要。教师要将微课程巧妙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前环节,科学引导班级学生复习课题旧知识,顺利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新知识的兴趣,高效学习新知识。
以苏教版《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二) 》为例,上课之前,教师要科学整合上节课所学的《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一) 》重点与难点内容,在多媒体暂停、回放等功能作用下,巧妙利用微课程多样化优势,引导学生观看制作的微视频,回忆所掌握的该课题一系列知识点,特别是Excel中序列填充各类方法技巧,便于学生深化构建的数据处理与统计中Exce公式使用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复习该课题旧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有效活跃课堂氛围,顺利导入新课题内容,有效点燃班级学生对新课题知识的兴趣。在讲解新课题知识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该课题旧知识贯穿其中,巧设课堂问题,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科学引导班级各层次学生有效思考,利用课题旧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新课题问题,便于学生有机联系课题新旧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Excel求和以及求平均数公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新课题实践,结合班级学生实践情况,进一步补充微课程内容,便于学生真正意义上吸收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公式的使用新知识的同时,有效巩固旧知识,深化构建的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结构体系,为更好地处理、统计数据埋下伏笔。
因此,复习课题旧知识利于学生将课题新旧知识有机联系,有效点燃学习课题新知识的兴趣,借助旧知识点,科学掌握新知识点,实时扩大知识结构体系,促使课题教学目标在微课程作用下顺利实现。
二、梳理核心知识,发散学生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微课程巧妙应用到课题教学各环节,帮助各层次学生准确梳理课题核心知识,将不成系统、零散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机串联,整合课题知识点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学习思路,准确把握课题知识,有效发散思维。
以苏教版《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通过多样化途径深入了解班级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明确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学习课题微视频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整合课题内容,有序展开课题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分析课前预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互动过程中,讲解课题一系列知识点,促使学生在解决课前预习环节问题的同时,深化理解课题各方面知识点。同时,教师要将课前制作好的关于《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课题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微视频巧妙引入课堂中,使其和课前学生预习课题的微视频有机耦合,将其穿插到该课题教学各环节,帮助学生准确梳理该课题核心知识点,了解多媒体作品各构成要素以及制作工具的基础上,学会多维度赏析多媒体作品,在亲自赏析过程中,深刻感知多媒体世界魅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制作的课题核心知识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实践,在亲自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梳理《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课题核心知识,为科学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埋下伏笔。
因此,课题核心知识的科学梳理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题课堂教学方向以及课题核心知识,结合自身已有的能力水平,科学学习课程核心知识,为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课题查漏补缺,提高学生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微课程功能作用,在多样化微视频作用下,帮助学生对课题进行高效的查漏补缺,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以苏教版《制作作文选-制作目录》为例,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借助分层教学方法,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情况,以微课程的形式,设置难易度不等的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基础上,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践作业。完成之后,教师要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完成情况,深入了解他们对课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比如艺术字、横竖文本框编辑与插入情况,文本框架格式、边框和底纹等设置情况,图片插入方法掌握情况,科学构建层次化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化的课题查漏补缺,并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因此,课题查漏补缺利于学生在微课程作用下真正消化吸收课题知识,提高自身运用、迁移知识等能力,充分展现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价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微课程内涵、特征,将其巧妙穿插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费千红。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运用探析[J]成才之路,20xx (05)
[2]靳俊。试论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 , 20xx (0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出现不久的新学科,虽然在中小学阶段都有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掌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还能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但是教育者通常会忽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一些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拟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外在因素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在因素;解决策略
在这个信息化迅速普及的社会,计算机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牢牢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要做到得心应手。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凸显出来,对教育者来说做好教学工作是非常迫切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本人结合一些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主要外在影响因素
1、硬件建设滞后。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工作,因此,一套完备的教学设施即教学硬件和软件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教材也在一次次完善和更新,而信息技术教学所应用的硬件还比较陈旧,不符合现在的教育水平,无法满足正常的教育需求。目前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就属于一种无盘工作室,学生机没有必要的光驱、硬盘等外存设备,教学工作进行时,启动计算机后需要及时将储存在网络服务器的软件系统和数据调到本机的.内存中,而关闭学生机后这些软件和数据又被全部清空,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现在关于Flash和Photoshop等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这类教学软件都需要有一定成熟的硬件配置,而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机房都没有如此合格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在进行实地演练时,学生对计算机频繁的死机和卡顿感觉苦恼不堪,几度想要放弃学习,整整一节课都没有什么效率可谈,教师干着急也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以至于在之后的学习中,教师已经改为直接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自己揣摩书本的知识,不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本就兴趣不足加上没有动手操作的乐趣,便更加消极地对待信息技术的学习,最终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学习这类内容。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学校,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任务繁重,他们在教授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解决其他很多有关信息技术类的问题,如统计学生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对于上级领导所需要的每一项数据做统计,维护更新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管理学校的网站和网络,与此相关的大大小小事件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忙里忙外,分内事和分外事的兼顾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如果有时师资紧张,他们还需要在本职工作外带其他的一些课程,尤其是在需要验收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加忙碌,他们需要对信息进行一系列的精加工和处理,如信息的收集、打印、装订等,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宣传板报和影片的制作,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地赶工作。
二、解决策略探析
1、硬件建设滞后的相应策略。当硬件不足以满足正常的教学工作时,我们可以寻求其他的方法来改善教学工作,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如在Flash和Photoshop的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时,我们要考虑如何解决这一现状,通过与售后服务商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其一是更换配置,其二是减少学生机的运行数量,由于配置更新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须先向学校领导提出申请,于是老师商量后决定暂时由两名学生合用一台电脑,减少学生机的工作数量,以解决卡顿和死机的现象,同时还能让学生互相督促和帮助,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的相应策略。由于人才的缺失,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繁重,导致教学工作完成得不够细致和精练,可以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增派一些优秀的教师替他们分担一些工作,如统计数据、维护设备等工作完全可以分配给其他老师来完成,只需要稍加培训即可。这样既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师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又能够锻炼其他老师的积极性和学习性,从源头上杜绝教师教学工作所可能产生的弊端。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领导和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需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以及各科教师和班主任的监督与配合,当然更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教学精神。只要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综合),20xx(12)、
[2]徐美、浅析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6)、
[3]周德炎、“微机课”的危机: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xx(1)、
[4]景万胜、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xx(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应该做到灵活多变,并且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确立一些教学目标,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情况,课堂教学是初中教师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于是上好每一次课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些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充分学习,当然,教师也应该做一些讲解,讲完之后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记在脑海里。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兴趣
一、引起兴趣学习法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男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游戏,而女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电影,因为女生喜欢看电影,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告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优点,让学生不仅喜欢游戏、电影,还对计算机其他功能产生兴趣,引起好学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的兴趣一般都聚集在一些新鲜事物上,所以说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合理改善讲课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进步,节节高升。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充分喜欢上信息技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后,给学生放松的时间,让学生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等等。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想学信息技术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另外,教师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表扬,这么做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教师直接讲解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直观地演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总体把握学习的要素,自己练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记住容易忘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如果遇到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的问题,要及时询问教师。直接讲解法适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当然并不是说直接讲解法不能教授实践操作,而是说相比之下讲解理论知识比较有目的性。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直接讲解法来教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教授理论知识可以使用直接讲解法,而教授实践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操作技能。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也比较大,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特色地讲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听进去。这样教师通过对资料的搜集、筛选、归纳,制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网页,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些新的认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娱乐,还可以办公。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接讲解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完善。
三、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两两对比法,让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并将其记牢。两者不尽相同,可以对比记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改善,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新感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语言精练,并且让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会让教师与学生感到轻松自如。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后,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给学生讲解一些相似的应用,给学生讲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记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好,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充分运用到信息技术操作之中,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能让学生进步提高,就可以采纳。两两对比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所以说,使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还是比较有优越性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认识不足,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听讲,让学生自己感兴趣,寻求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学好信息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巩固,相信学好信息技术不是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摘要: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不再能满足时代要求,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它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教师对这种手段的合理运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作用
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并且信息化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阶段中,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使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包括在数学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环节都促进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揭示内在规律,使抽象变具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仔细讲解了一个方程、原理之后,学生做题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就总容易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要知道,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抽象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一时间难以消化和充分理解数学原理也是正常现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的丰富资源、快捷性、方便性等都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备课,备课质量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网络当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资源,使备课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髙备课质量,使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教材上的知识,还会对其进行扩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但是利用网络资料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分析出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保证利用的'每一信息都不存在不良问题。如在对图形的相似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出大量相似图形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图形的相似更了解。
三、增加趣味性
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弥补教师口头教学的乏味、枯燥等现状的不足。在图、形、音等的全面配合下,信息技术展示的灵动性会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数学教学中,由于其内容的独特性质,常常使教学非常乏味与枯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加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增加教学内容,还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如对轴对称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轴对称图形或物体,以使学生对其更好地了解,并且可以利用该技术对物体进行移动、变换等,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立体感,从而降低传统教学对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要求。
四、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教学的外延无限扩大。它可以涵盖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视野越开阔,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越丰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扩充,但是扩充的效果不是很好,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就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变,使教学内容的视野更开阔,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如讲解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时,通过先进设备对全等三角形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以顶点为中心,不断将三角形的两条边移动,再将两条边向内移动直到两条边重合为止,再将两条边向外移动直到两条边形成一条直线为止,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底角的角度永远小于90°,而顶角永远大于0°,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手段固然好,但是过度依赖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导者,不能没有选择的认为网络资源都是好的,也不能引入量过大,导致没有重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但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多媒体只能作为工具辅助教学,过分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会使教学变得刻板,缺乏活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严谨、精炼,資料的选择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耗费精力的同时对教学毫无益处。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必将极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也要注意使用方法,不要过度依赖,要有选择地利用起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使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髙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之后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传统数学教学是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面黑板展开的,课堂容量小、教学不够生动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单纯解题环节,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难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而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学习,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 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 略) .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 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 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 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自主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通过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导入的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如问题式导入。课上,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逐个解决教师留下的问题。这样的导入方式,目的明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紧抓教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如演示式导入。在教学幻灯片的制作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几份制作较好的幻灯片给学生看,优美的画面,和谐的音乐,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羡慕的心理,更加迫切希望学会幻灯片的制作方式,从而做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等。
二、大胆放手,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操作步骤,再通过反复的'机械练习和记忆达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还是其他科目,教师都应留给学生足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网浏览的教学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起来较难;另一方面是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这一难点,需要攻克。在实际教学中,则是有所取舍的,先将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在自主练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三、合理教学,激发热情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多用到的教学办法如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注重以用为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创造并成功。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摘要: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具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及操作性,是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而要想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及参与性,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就可以将游戏教学融入其中,从而更好的符合初中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以在营造教学氛围的同时,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因此,本文将对游戏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教育工作的展开发挥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应用研究
针对于初中生这一群体来说,其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就是游戏,并能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活跃思维、提升能力,获取到更加综合性的发展。对此,身为一名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将游戏教学有效的引入进来,更好的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以在推动其个性、思维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学活动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下去。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的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对游戏内涵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并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借助于游戏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促使学习任务的达成。而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将一些无趣、枯燥的知识、操作转化的生动、形象,使其的学习兴致、参与意识等得以增强;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游戏当中,更加轻松、愉快的收获知识,有所进步,使其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来使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达到预期。另外,通过教学游戏的融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使其在学习当中,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与魅力之处,并使其在游戏中,更好的合作、互动,以实现资源互补,从而在落实均衡教育的同时,也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助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
(一)运用教学游戏,培养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当中,计算机往往是必备的工具,而在融入教学游戏之后,学生们也不可避免的要在计算机上操作,以通过单人或合作方式,来推动课堂教学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下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妙的借助于教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意识、集体精神等,以将其的内涵及价值展现出来,促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例如,在进行“打字”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小组竞赛这一方式引入进来,将学生整体平均的划分为各个小组,实行积分制度,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先进行操作演示,再让学生投入到练习当中;然后,在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们的正确率、速度、操作等进行评分,并以小组的方式,来评出优胜组,下发奖励。另外,为了更好的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实施加分制,在打字训练过后,为学生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其进行抢答,以进一步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及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运用教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从初中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上看,其正处在形象思维至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其的个性、特征等都是较为鲜明的。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在运用教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的抓住其的这一特点,以有效的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使学生既不会对教育活动产生乏味感及厌倦心理,也能使其深感信息技术、文化知识的魅力,以促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实施下去。例如,在讲解“信息管理”这一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游戏化的方式,使教学效果得以强化。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建立起文件夹,并在网络中下载、安装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将这些游戏,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的放置在文件中,达到一个信息管理的目的。借助于这样的方法,来推动教学的展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项操作流程,也能够使学生操作的趣味性、积极性等得以相应的增强,并满足了其的内在需求,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寓教于乐,当学生在操作完毕后,教师也可以预留出适当的时间,来让学生们玩一会游戏,以将教学活动的教育性及娱乐性突显出来,促使教学成果得以进一步的强化。
(三)运用教学游戏,展现教育价值
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游戏应用其中,虽然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惬意、轻松,但是如果游戏氛围过于浓烈的话,就会使应用效果适得其反,使得教学游戏的价值及作用得以降低。基于此,在实际运用时,教师一定要秉持着娱乐性、教育性兼并的原则,深知教学游戏是辅助教学开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达到一个适用的目的,将其的教育价值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应用Flash”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Flash的特性,针对其的动画演示、制作等功能,来促使学生在自身的引导下,进行游戏运用,从而使学生在其中深切的感受到Flash的便利性,并引导其自主操作,以在提升其探索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最终效果,促使教学目标的逐一落实。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逻辑思维得以增强,对于其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教师也应秉持着一个适当性的原则,应将教学需求、学生学情等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以将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价值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张群.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xx,20(5):194.
[2]刘斐.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初探[J].当代音乐,20xx(22):33-34.
[3]顾汉杰,吴凡.VB课程游戏化教学案例设计[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7(3):56-6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在历史课堂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和谐现象,教师为了更好地处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中的问题,进行慎重思考。教师以自身、学生、教材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优化升级,把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的有效整合,从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理性思考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历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运用时形式单一,课堂效果不明显;过度注重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忽略对教材的挖掘;依赖信息技术引领,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较少等等,教师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重新开始定位、思考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真正为历史课堂增添活力,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确保信息技术灵活运用
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会熟练操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展示丰富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媒体信息,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同样重要,一线历史教师要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多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反思,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教师的操作水平才能提升,才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追忆》探究活动课时,对于此课的学习,教师需要呈现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大量图片,这就需要教师会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会设计PPT,知道PPT设计技巧。在展示“丝绸之路”沿途的风景时,教师要会选取视频,会对视频进行截取加工,选出最适合的呈现内容,凸显教材知识。还有对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教师更应该下功夫,除了网上现成的历史地图,还有必要深加工,比如在地图上标注关键地点,利用动态标志展现“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这些信息能够显示的前提,关键因素是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师信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达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完美配合。
二、启动教材支撑作用,提升信息技术针对程度
信息技术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历史教材才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时,只顾课堂教学的热闹,忘记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容易使一堂课学生感官受到多次冲击,海量信息交替出现,其实课堂教学没有多少内涵。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如在课堂进行《唐诗中的社会风尚》探究活动课时,教材要求是让学生通过相关唐诗感受盛唐气象和唐朝时社会生活。一般情况下对这一课的讲授,教师利用多媒体时多呈现诗歌、诗人、历史故事等感性资料,信息量大,虽然学生感知到诗歌的魅力,但针对性不强。学生只能对唐朝诗人和诗歌有大致了解,但是对唐诗中的社会风尚体会不深,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以教材为支撑,认真搜集唐诗,进行分类,按唐初、盛唐、唐末三个阶段,展示自然风光、社会气象、人文情怀等专题。这样课堂教学才更具针对性,学生才能轻松从形象资料中,获得深刻认知。这节课,教师转变观念,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信息技术直观性强的特点,学生积极介入课堂学习,这样课堂针对性强,历史课堂效果才更显著。
三、深化课堂互动指数,体现信息技术实用品质
信息技术最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在课堂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把历史材料直观化、形象化,这容易导致教师通过多媒体直接指导学生思考,得出教学结论。教师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生生之间交流太少,思维缺少碰撞,不能获得满意互动效果。如在学习《科技成就与书法艺术》时,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对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有一个整体认知,教师就简单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让学生欣赏这些成就。这导致学生一堂课都在观看,没有深化、交流的机会,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方式,在用多媒体投放科技和艺术成就时,给学生留出交流时间,让学生与教师和同伴谈谈这些成就的体会。比如在展示王羲之的楷书和行书作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感受,让学生交流一下对这些书法作品的初步认知,尤其有过书法练习学生发表见解更多,课堂互动氛围高涨。教师使用多媒体协助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探究、互动,学生在互动中,思想得到快速启动,为历史教学带来重要成长力量。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可以给历史教学带来许多便利。但任何手段的使用,都需要从课堂和学生情况出发,理性思考、反复整合,在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实现师生的共赢。这样才能促使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的整合,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西坡。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广西教育,20xx(10)。
[2]沈斌。例谈信息化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xx(0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着这个目标,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开展优化物理教学的研究;应当多种手段并用,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物理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其突破时空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白板技术等来创设物理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现生活和物理的对接,优化课堂教学等等,都是目前我们很多物理老师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我对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师生互动的几点浅见。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为一个物理老师,我们可以在课前找好相关内容的资料,影像或图片做成课件,然后在上课时展现课件,让学生观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上《电流的磁场》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先找一段电磁起重机吸引铁屑的影像资料,给学生设下悬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再如在上《速度》这节内容时,我们知道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了,为了体现我们物理的速度与数学上学过的速度的`区别,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体育课上拍下他们50米跑步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展现,让学生比较快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是在学比快慢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视频上看到自己或自己的同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来引入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怕学物理到爱学物理。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我们每个物理老师的困惑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物理老师做了很多。在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物理学科教学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白板技术正在高速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上作图题这类习题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先利用白板技术做个PPT课件,然后在上课时展现这个课件;在讲如何作图时,我们可以在白板上演示;在让学生巩固练习时,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学案上完成,让一个学生在白板上演示,这个演示可以放大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实验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实物投影来展示一些学生实验成果或者学生的设计图表之类,从而让大家更好地讨论。例如在《速度》这一节中介绍如何测量纸锥速度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这是学生第一次设计记录的表格,所以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选几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以便学生讨论设计的表格的优劣。可见在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棘手的问题时,适时地加入信息技术知识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3、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形式,有利也有弊。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提倡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育学和心理学都表明,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新形式下,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而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使长期以来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转变为实时交流的双向性。过去的物理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视教师为主导而不把学生视为主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观点。而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之间的整合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的双向交流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4、有利于超越课堂,向课外延伸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物理老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更要注意学生课后的巩固情况,也就是说我们要超越课堂,要充分把握学生课外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知识,我们新区做了一个一点就通的物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老师可以很好掌握学生课后的作业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在上课中觉得没有解决的问题给老师留言,这样老师就可以全面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第二天来解决这些问题。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几个误区
我们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的同时也会发现有些老师会本末倒置,走进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
1、片面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上课是否一定需要用多媒体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作为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而不是用得越多课堂效果就越好。有些老师为了体现现在的教学精神每节课必用,似乎少了计算机就不能上好一节完整的课;有的老师甚至用优秀的上课录像来代替自己的实际教学,其实我们知道不管多优秀的上课录像也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毕竟计算机上展现的动画,影像之类的都是只能让学生被动地进行视听参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轻松了,实际上学生没有经过自身的努力,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会导致高分低能的严重后果。
2、用物理课件上的视频或录像来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验。所以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物理老师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如果缺少实验器材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做些简单的实验。有些老师认为有了别人做好的演示实验动画或视频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更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实验效果比自己做的还要好,所以干脆不做实验,让模拟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我想这样肯定比不上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来获得的知识更加效果好。
3、大量地在课堂上运用课件,使学生进入超负荷的学习状态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多,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4、课件制作盲目、滥用和课件的过于华丽是又一个误区
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是用了课件来上课就是一堂现代化的物理课了,所以不管这个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拿来就用。要知道现成的课件并不一定适合你的教学意图,要有创新,不能简单重复教材。有些老师认为利用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对一些绚丽的色彩,有趣的动画比较感兴趣,所以自己制作的课件就广泛地使用这些课件素材。要知道适当的绚丽和动画是可以提高一定的兴趣的,但是如果过于华丽,而且经常展示这样的课件,学生反而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样的后果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只会让学生更多地去注意图片和动画,而忽视了上课的知识。
总之,一切教学改革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它将成为当今教与学的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我们应该看到它的优点和价值,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利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的问题,更不能走进利用信息技术的误区。从而使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物理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8-2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3-0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8-2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17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8-20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02
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论文07-21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07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论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