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3 08:36:35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经典[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经典[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近些年,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数学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均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初中数学教育环境,变成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初中数学和谐氛围的建立,不但是长远的教育活动经验总结,同时还是国内初中数学教育的核心需求。文章将针对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状况和问题展开研究,并在该基础上制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育模式;研究;现状;措施

  随着国内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往的数学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现代化教育思想,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在讲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逐渐提升数学教育效率。从诸多方面、各个角度来建立高效分为,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1课堂教育策划原则

  1.1培育初中生自觉学习水平:在教育阶段,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做数学”理论而非是“内容对话”,可以以现实生活状况为指导,强化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的扩展,在具体情况之中去处理数学问题,唯有如此,数学教育规划原则方可在课堂中得到同学们的关注;汽车是在初中学习阶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加教育互动实践之中,经过沟通,使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到对方思想之中的缺陷和科学性,从而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展开检查,全面提升学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数学内容非常抽象,例如描绘几何图形等,使同学们在一时之间难以去理解,由此使许多初中失去了学习热情。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探究数学知识,针对于和谐课堂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在教育实践中,老师的教育方法需要和实际密切关联在一起,从现实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合理借助同学们的生活情况,提出问题,使他们回答问题,进而提高初中生的求知欲。

  2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非常老旧:在以往的教育教育思想引导下,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以老师为核心,老师的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整个教育环节,老师占有课堂教育的主体位置。据相关信息表示,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教育工作繁重、教育知识独特性等,导致老师在教育实践分配阶段,极少兼顾到同学们的兴趣、喜好和是否对这一教育方法感兴趣、认同状况怎样等内容,所以,初中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也难以全面得到激发与调动。此外,初中数学教育环节,很多的.繁难偏就难题依旧产生在课堂教育之中,导致初中生对数学这个学科产生了恐惧、厌倦感。

  2.2教育实践严重分离了现实生活:据研究显示,学生对初中数学出现抵抗情绪和不感兴趣的重点原因在于,以往教育机制下的数学教育实践和生活实际基本上不脱节的,由于学生没有兴趣和热情,因此难以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就少数学生来说,这种教育方法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少数学生为此丧失了信心。

  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育措施

  根据上述对现在产生于数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和成因研究得知,若要强化初中数学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与效果,实现有效的数学教育课堂创建目标,需要从如下几点着手:

  3.1激发初中生的热情,建立高效课堂: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目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对数学和谐课堂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老师需要以培育学生的兴趣为基本前提,经过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将非常抽象的内容通过基本的模式展示出来,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还有助于降低同学们的学习压力。第二,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整个讲学环节,老师也应努力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同学们共同来思考问题,而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视初中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位置,唯有如此,然后学生才会由于得到尊重而出现较强的学习热情。第三,借助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不但有助于和学生产生良好的沟通关系,而且还有助于和学生之间建立互动的桥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质量。

  3.2引入数学观念,提升教育效率: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使用渗透思想,然后提升同学的数学逻辑思维水平,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的认同数学逻辑观念,提升初中数学教育效果。在开展渗透思想讲学过程,老师需要先试试渗透划分,进而提升他们的分类观念,老师应该指导同学使用分类思维去处理数学问题[2]。例如,老师在教学图形时,能够知道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和图形彼此之间的关联来讲解,按照图形的外形与特征来分类,使同学从划分的环节直观体验,利用分类观念去处理图形难题。另外,在数学教育环节,有许多定理法和其他数学式子,均全面展示了数学的分类观念,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加强学生学习分类的观念,结合实际的数学难题,进行研究、探讨,经过小组竞答等模式获得问题的结论。

  3.3培育初中生的探究水平与自学水平:在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数学教育环节需要从根源上转变以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应该突破以往的重教材内容教学而忽视自主学习水平培养教育模式,需要以培育初中生探究水平、自主学习水平为主。据调查显示,数学教育和学习基本上是在发现和探究中培育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思想与能力,经过同学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方可达到真正数学教育效果的提高,方可达到高效课堂创建的目标。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引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全面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得知,初中数学老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升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渗透思想引导初中生,使学习和现实生活关联在一起,深入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梁春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和实践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28-129.

  [2]郑银萍.应用“慧学云”平台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8):30-32.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初中课堂教学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实施教学活动的,不是精英教育。虽然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听讲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达到的效果确实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很透彻,部分学生则理解不透,这种学习效果的差异影响着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在应用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应用分析的机会不均,有1/5左右的学生参与应用题分析的全过程,有3/5左右的学生参与应用题部分的分析过程,有1/5左右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比较差,不能参与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

  很多教师抱怨课堂教学时间少,认为教学时间影响着教学成绩。但是,没有利用有限的时间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密度是指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与课堂总时间的比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尽可能提高教学密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处理学生作业没有完成,准备教学设备或者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废话,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但是过高的教学密度,减少了学生的理解时间,减少了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教学效率下降。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驾驭教材框架,进行宏观把握

  如果从宏观上对教材进行整体的把握,才能将教学活动安排有序。学生对讲授内容全面的认识,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一定的系统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在于建立一个知识系统,与数学知识形成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调整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实施情景教学问题,从建立的教学模式中激发学习思维,将数学理论问题生活化,进而主动学习。

  2.提倡探究式学习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类似的试题具有不同的问题,因此题海战术的作用不大,要让学生了解试题的精髓,抓住解决试题的关键规律,才能对数学试题游刃而解。在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如二次函数:y=x3-x+6;y=x4-3x+2;y=x3-x+4

  (1)求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2)思考:都是二次函数,但是函数的交点数不同,分析主要原因。

  (3)进入深层次的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跟什么有关?

  3.重视课堂的互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知识的讲解,教师是教学中主体,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知识,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平等对话的平台和机会。在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并且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建立了与学生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

  在任何事情的处理上,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到达预期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存在着学生负担太重、教学时间太少等影响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严重不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二是考试依然是升学的主要依据。

  三、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1.建立和优化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缩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

  2.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己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进行综合利用。运用PPT进行制作,通常用PPT替代板书,而且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与教师的设计思维不一致时,教师强行要求学生接受教学活动,如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提高。

  四、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视数学在生活过程中的应用,并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xx,(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xx,(23):78-8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一种潮流。先进独特的新教育技术助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同时为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活动提供了活力和支撑,实现了课程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的二元交往转变为“教师—学生—多媒体”相互作用的三元交往,使初中数学教学结构更加优化,教学视野不断拓宽,教学内容继续扩展,教学资源日趋多样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数学素养

  1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当重视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这就是说,数学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积极寻找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整合点来自我优化,开放性教学活动应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为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注入活力。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开放情境,为数学教学提供活力支撑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基础知识传授”“情境创设运用”和“消化巩固实践”不断深化与推进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或引入)与运用是数学课程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环节。以多媒体和网络信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开展剪纸、拼接和度量等系列活动,让他们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直观感受;接着利用几何画板技术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量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发现无论怎么变换形状和大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总是180°不变。再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首先播放“海上日出”录像,让学生对地平线与旭日初步形成一种直观印象;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之间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而且与圆的大小相关,与直线到圆(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相关。动静自如的优美画面,观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把相对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喜闻乐见的熟悉场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1]。

  3利用信息技术适当扩充容量,开展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在学校教育中,基础教材固然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同样是课程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业内人士说道:“过去教科书是课程学习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课程学习的教科书。”这些启示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适时适量地扩充一些教学内容和活动容量。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利于为课程教学活动源源不断地增添一些活力元素。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主动地去寻找与勾股定理相关的一些学习内容和证明方法。因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不是一种,而且各个证明方法也不尽相同,他们在讨论交流中对各种证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类,从而较好地实现优质资源相互共享的活动目标。这样,一节原本普普通通的定理证明课教学不仅让学生主动地把它延伸到课外学习活动之中,而且借助网络资源平台不断地优化教学信息,从而掀起良好的学习热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些教学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汇集成“多媒体技术集锦”,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适时适量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不断地反刍、消化、比较与分析,从而在可持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中努力获取良好的效益和效应[2]。

  4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生成,促进数学抽象思维的形成

  数学学科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征,这对于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逐步过渡的初中学生而言,确实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挑战和无以规避的考验。在传统封闭型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由于深受时间、空间和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诸如一些概念性数学知识和操作性教学过程等难以有效显现它们的生成性过程,从而让学生课程整合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深入灵活地运用,就是死搬硬套,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动静自如、直观形象和操作便利等许多方面的优势功能,对解决上述难题可谓是迎刃而解、得心应手。比如对于“一个正方体最多可截出几边形”的问题,初中学生很难想象出“最多截出六边形”,而且手工操作起来很有难度。有鉴于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既可“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再如许多初中生对于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和矩形等情形还是能够理解的,然而对于截面是五边形或者六边形的情形就难以想象了。教师借助多媒体平台显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切实地感悟其截割过程,这非常有利于他们逐步形成知识的构建过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的快速过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两相比较,孰优孰劣是不言而喻的[3]。

  5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科文化,为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奠基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板块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科学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从它的来源和产生、发展过程来看,不仅积淀了非常丰厚的价值底蕴,而且早已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科学文化现象。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学文化在中小学基础教材和校园教学中渐渐增加,这就非常明显地标志着数学文化的研究内涵和育人价值终于赢得了重视与发展。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把数学学科文化积极有效地渗透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深受其感染,产生一种文化共鸣,并且深刻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与价值底蕴,从而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品质必将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行基础教材中,数学文化多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展现出来,往往传递给人一种爽心悦目和风味独特的感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丰富多元的学科文化内容,则能为数学学习活动和锻铸学生思想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元素。比如在教学“无理数”时,教师可让学生从网上搜索并下载有关无理数的历史由来,从中深刻感受古希腊伟大数学家希帕索斯(Hippasus,约公元前500年,无理数发现第一人)那种“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大无畏精神。诸如此类,这难道不正是当今中学生亟待滋补的精神元素吗?

  6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创新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辅导环节,师生之间处于“一对多”的状态。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课内辅导和课后补差时,教师常常只能“面对个别、不及其余”,因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面面俱到显然是难以企盼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一方面,教师可按照章节内容来划分知识点模块,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出来,以便于学生在课后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另一方面,“数学学习离不开题量训练”,教师可利用其大容量特点,以“智能库”形式长时间显现,以供学生自行选取相应的作业题型和合适的作业数量。尤其通过多媒体实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数学题型的拓展和延伸,则能够在“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氛围中自觉凝练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这样非常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例题:1)全班50名同学,每两人互握一次手,共需要握手多少次?2)甲乙两站间有5个停靠点,每两个站点之间需要准备一种车票,共需要准备多少种车票?3)n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对于上述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通过建立同一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数学建模意识,又能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火花。

  7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开放性教学相互渗透和有效融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和能力素养,这种教学相长的实践课题活动必将日益兴旺。

  参考文献

  [1]蔺起金.让课堂教学充满“现代气息”: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对策初探[J].考试周刊,20xx(78):76.

  [2]易思杰.浅析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运用[J].新课程,20xx(2).

  [3]张聪丽.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6):38-4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在新时期培养教学能力教学目的中占主要地位,这是数学教学的手法,也是数学这门学科发展的需求。数学教学要达到教学的目标,要采取实用性的教学,使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相协和,在教学中不断进行信息分析与评估,得以落实传授与知识两者之间的提升,促使数学教学能够紧贴实际。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教学定位;思维能力

  初中是学生走向成熟阶段的最好时期,也是接收众多知识的主要时期,把握初中学生的特征,推行针对性的教学体制,使初中数学真正地植入学生心里,以生活亲身经历为过程,开拓创造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思维技能,丰富精神世界,懂得提出、解决难题,使形象的思维与逻辑的思维相结合。

  一、数学能力的内涵

  数学通过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是察觉和创新的东西。思维能力是数学的核心。数学能力包括:第一,把数学模式里东西拆开,运用数量关系和空间模式进行抽象比较,数学结构的关系决定着运算能力。第二,对数学信息进行总结,依据表面不同的情况,发现相互之间共同之处,不难发现这是数学发现能力的微妙点。第三,数学从形式上看是由符号和公式组合而成的计算过程,数学能力包含数字和符号计算的能力。第四,数学推测是数学能力中主要的能力,这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失的要点。第五,反向思维能力,反向思维能力就是利用逆转的心理过程,把正向的思维转为反向的思维,利用反向思维探索和明确数学规则之间的联系。

  二、目前培养初中数学能力中出现的弊端及缘由

  1.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初中数学教学定位仍旧采用多年的古板教学,没有随着时代的教育改革和教育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和教学实践。要持续的进行改革创新,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把握里边出现问题的方方面面,更进一步采取正确的补充,而全部的改革目的是要完成教学的准确定位,把教学的定位进行准确的区分,实践方式是数学教学创新的需求。

  2.极度看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分量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众多,在仅有的短时间内,要完成良好的教学成果,就要足够把握好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把基础教育和提升教育精致地区分,时段性教学充分地操作。但是,实际教学中,大多运用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符号的辨认,公式的运用,题型的练习等,都是使用一遍一遍做练习题以完成学习效果,对基础知识重复练习,并没有对教材外的知识进行补充。

  3.初中数学教学缺少对心理需求的把握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不正确,教学内容多看重教师的传授,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方案。数学教师对待数学必定要进行思维式的教学,采用抽取教学引导机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明确目标。

  三、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案

  1.从多角度切入,培育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的纯粹性理论很多,关于初中数学的理论种类也很多,这就需要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进入,培养在每一个知识要点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把握好合理的方法。例如:在黄金分割法的教学中,采取层次的教学的方式,运用学生对黄金分割的认知,确认教学路线,让学生自主在几何图形上发现问题,体会理论知识的微妙联系。

  2.重视理论与实践结论的归纳与总结

  提前预习课文和课后归纳总结,都是对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加强,学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应该注重归纳与总结。在数学能力培养上,完成基础性教学的`任务。在具体的实践中,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区分好时段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数学元素的完全透彻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函数原理中,函数的理论要点比较难,函数是代数的基础,首先教会学生对应法则,明确变量的基本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全面认识要点,这需要教师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和学生一起进行定义的理解。例如:函数是怎么来的,原先函数的形态,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学生了解函数的本质,使其在应用中可以更好地运用。

  3.提出问题与探索一起进行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索教学和疑问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对数学学科中的特殊元素会觉得有趣。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使用疑问式和探索式教学方法,持续发展数学学习。疑问的方式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探讨,提出了问题,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索。教育教学的关键性进步就是实际能力的明显进步,这种能力性提升,需要长期坚持改革与发展的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面对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在接触的时候,难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习与能力增长之间的连锁反应。数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初中阶段开始进行培养,是数学教育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是数学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杨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xx(09).

  [2]林晓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习题训练是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习题训练能够有效的对于学生当前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进而为今后的强化方向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错题不可避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情况;在对于错题的认识上,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完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错题都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推进学科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引导学生重点温习、攻克以往的错题,但随着学生错题量的庞大之后,学生便不能有效的对于庞大数量的错题信息整理,进而错题对于学生的实际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推动作用出现明显弱化。

  错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同时强化对于错题资源的科学利用也是强化数学学科教育的最佳措施。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对反复练习的习题,学生仍会犯错,而且栽倒在同一个错误上,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怨言:题目做了这么多,做错的题目也及时订正了,但稍有变化还是不会做稍稍关注一下中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发现电子错题本是常用法宝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各学科的错题积累本,错题积累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作业教师会进行定期批阅,藉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积累和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自己则借助软件,将平时教学和学生的各种作业练习及考试中等遇到的典型错题,按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单元分别整理,按时间顺序积累,形成不同专题的错题集与学生普遍采用的手抄错题集相比,教师电子错题集。具有应用更便捷、易保存、易修改更系统等优点。

  1.2研究问题

  就本文的研究而言,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错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错题”类型的总结、原因的探究,可给教师如何规避出现类似错误提供帮助,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数学素养,发展教师的命题能力,提高教师评价素养,也有利于严肃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变废为宝,可以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思维的批判性。其中初中数学电子错题集的应用实验为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初中数学测试题中“错题”及归因分析、错题订正的检测评价等等实验来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电子错题集的应用加以诠释。

  第二章 结论与启示

  电子错题集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强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形成引导,同时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进而优化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成效的综合提升。在电子错题集的具体数学教学应用过程中,依然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地位,同时秉持错题资源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进行,通过错题资源以及学生主体因素的把握,综合性的制定相关配套教学引导措施,进而优化引导学生正视错题,同时找出错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降低错题的出现概率。在电子错题集的应用过程中,电子错题集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能够有效的发现当前学生的知识把握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有效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今后的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就本文的研究而言,由于时间以及能力的有限,本文的研究内容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笔者期望通过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电子错题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理论。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教学模式颇受成效。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意识到,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下面,笔者将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成因。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改中着重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探究式教学代替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由于固有思维的影响,仍然只是单纯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这门科目由于其逻辑性,所以本质上较为枯燥,而教师照本宣科的教育会使得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更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课外学习活动单一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生活、劳动还是学习,都无法离开数学作为工具。可以说,数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除了课堂上单纯的“填鸭”式知识灌输以外,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唯一渠道就是习题,甚至许多教师将“题海战术”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唯一手段。不仅如此,如今所选用的多数数学习题仍然以生搬硬套为主,根本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的许多练习题也只是单纯的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练习,根本无法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现状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造成了极大阻碍。

  (三)教学评价方法生硬

  新课改对以往单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极大地改革,要求建立多元化目标、多样化方法的评价体系,并且应当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了解,最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升学这种现实需求的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仍然是将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不顾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背景的客观差异,单纯的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或者“差”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极不科学,而且会导致对自身成绩欠佳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其学习和进步,甚至会使其产生“破罐子破摔”这种极为错误的心理,不仅不会帮助其成绩的上升,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

  二、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新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理论及他人的成功经验,在适应于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采取各种科学的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立体几何时,用多媒体展现其部分视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其余部分,学生们参与热情被极大提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改变原有“师道尊严”的观点,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得学生敢提出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最终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难学、枯燥的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间的相互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予以直观的展现,比如以桌子讲解面和线的关系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此外,教师应当善于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等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且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锻炼对于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教学的差异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对待,摆脱原有的以分数最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在笔者的实践中,建立了考试分数和日常表现两部分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差距,而且也能看到自身的进步,最终激发其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完善、科学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教学的差异性等,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初中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然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程的存在价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为了确保数学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为了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尝试活动”,要通过有效的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学生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根本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数学一线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要有意识的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然“尝试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则是一种有助于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活动,也是能够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活动,更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活动”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1.何谓尝试教学理论和尝试活动

  尝试教学理论是邱学华老师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中,邱老师认为,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这尝试教学理论,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尝试教学理论很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很好地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等等。“尝试”一词再字典上的解释是“试一试,实验”的意思,而“尝试活动”是指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并在试一试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2.开展尝试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差,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认为是不适合开展自主性的教学活动的。可是,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重塑数学教学思想,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尝试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这样才能确保该活动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活动呢?

  首先,尝试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以生为本”作为课改下的基本理念,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数学学习。而尝试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的落实这一理念,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尝试学习活动的开展直接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多的数学知识,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一直采取的是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课堂,再加上数学课程随年级的增加,难度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尝试学习活动的组织恰能改变这一点,这不仅能够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打破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而言之,将尝试学习活动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进而,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对学生的健全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活动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尝试学习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而且,对数学课程价值的展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尝试教学法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的将尝试活动应用到数学教学之中进行论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1在新课教授时组织尝试活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较差,也不利于数学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数学教学时,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多项式乘多项式》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助推性,也为了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更为了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一环节中进行练习,以构建出自主的数学课堂。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尝试题,即:

  (2y+3)(6y+2)-6y(2y+13)=______

  (-4x-y)(-5x+2y)=______

  (x+3)(x+4)-(x-1)(x+4)=______

  (x-1)(x-2)(x+3)=_______

  (xy+2)(xy2-4)=__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自主解答,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二来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课本的环节,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自学课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学会用相关的方法对多项式相乘进行检验,切记不能漏项。等等。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比如:有学生提出:借助换元法进行整数相乘时,我们该如何找到换元的对象?还有学生提出:如何进行检验是否有遗漏项呢?还有学生提出:多项式乘多项式中会出现重复相乘吗?……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尝试练习:在完成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首先,对第一环节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在引导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如:

  ⑴-2(x-3y)(2x+y)=_______;

  ⑵(y+2)(x+3)-(y+1)(x-2)=_______;

  ⑶(a+b+c)(c+d+e)=_______;

  ⑷(a-2b)(a+3b)-2(a-b)(a-4b)=_______;

  ⑸若多项式(mx+8)(2-3x)展开后不含x项,则m=__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尝试解答,一来能够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二来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对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进入到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的环节。在结束了上面几个环节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和尝试练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等等,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总结出规律,进而,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之后,我在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点拨,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3.2在习题讲解时组织尝试活动

  习题讲解活动作为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模式,要通过应用尝试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而,在锻炼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尝试练习、尝试讲解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ABC中,AB、AC的中点为E、D,ED或其延长线与∠B的平分线交于点F,求证:AF⊥BF

  在对该题进行讲解时,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组织学生对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考察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的尝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试题解答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来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作出相应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将尝试教学活动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和探究能力,进而,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小结

  尝试教学活动的组织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和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而,在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课程改革的步子已经越来越扎实与稳健,我们的尝试教学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中数学教学会因尝试教学理论的有效运用而更其精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就目前现状而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堂效率低、进步发展空间小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学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数学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而言,数学对人类社会的科学进步等起到了推动作用.人们运用数学推理等的方式,对电磁波、原子反应、遗传变异等科学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推动了社会的科技发展.通过学习数学,可使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提升,也让学生更加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第一,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抽象思维、数学逻辑等不够成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而初中数学恰恰是对逻辑推算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一门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些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只向学生讲解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困惑时,也只是用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解答,这样单一、抽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真正的理解,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第二,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进行授课,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第三,教学情境创设不具实用性.在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时,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颖,而使其脱离了实际,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具有实用性,学生没有理解、体会到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情境的真实意图,也不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不能起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第一,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兴趣时,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对数学知识展开讨论、研究,更快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因此,对于教师来讲,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第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师应将“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单一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第三,分层教学.目前,有些教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对数学课堂教学时长进行了压缩,加快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度.从表面上来看,这样的方式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复习时间,但从根本上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

  第四,创设互助合作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个班级也存在着必然的差异,这些特点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从而为学生创设互助合作的数学课堂教学情景.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确定数学学习小组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为小组分配组长、组员的角色,方便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

  总之,数学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课程.对于学生来讲,学好初中数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讲,应该认识到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技击技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兴趣导入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已经将代数和几何两部分加以结合,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是最好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断地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现阶段初中生大部分会对明星以及网络游戏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物,作为数学案例的一部分,站在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这样,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入手,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初中生就能够更为积极的去学习数学,配合教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师所创设的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更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何为相交线,并引导学生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之后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由于相交线的出现,造成的看图时出现错觉的案例。此时教师将这些容易导致视觉错觉的图片与相交线的概念联系起来,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也能够让学生再次理解课上所学内容,并认识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同样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入手,联系生活创社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与解决问题相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为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数学学科,提升初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让初中生能夠以一种更为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者帮助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点,也可以在学生初步接触和学习到了某类知识与技能之后,选取日常生活中问题来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去尝试着解决。教师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时最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初中生能够去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从而保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中能够真正的去检验自己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帮助自己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时,学生需要认识到“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会利用字母和数学符号来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三角形的物品,并以此为例来根据“是否有边相等”来引导学生学习给三角形分类。这样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创设数学学习情景,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生活性和实用性,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

  三、人文关怀创设情境

  数学学科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成为了独立的学科。因此为了保证初中生能够更为全面的去认识数学,真正的体会到数学学科对自己生活所带来的有利影响,教师应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由来,并且能够根据其来历,准确地认识到某一数学知识可以更为专业的来帮助学生解决哪一类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有关于美学等方面的'教育,然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精神品质的提升,让数学知识与技能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传递给学生“算筹”这样一个古代计数工具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让学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古人是如何来表示负数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古代人日常生活的视频,帮助学生更为迅速的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之后教师再引出“算筹”,让学生了解古人在表示数时,会利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学生就可以在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上,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且尝试着联系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时间问题,同时要注意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加以人文关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创设情境,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不断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建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校园(阅读).20xx(11)

  [2]杨桂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提问 艺术性提问 艺术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掌握提问的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一、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

  首先,优化提问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营造思考的氛围,从而有效组织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效教学的实施只有通过有效提问才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师生互动的情景,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其次,优化提问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适当的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备课时就要确定好提问的目标,是为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还是考察知识前后联系,或者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再次,优化提问方式,以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景。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可运用讨论式、辩论式、抢答式、挑战式、质疑式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在要求,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变单纯教师讲授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注意提问后等候时间的把握。只有等候时间充足,学生才积极思考,才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才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最后,优化提问语言。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争做到准确、简洁。课堂上的提问语言指向性不明,会导致学生的回答花样百出,远离本课教学,减低教学实效。课堂提问讲究设问角度。提问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发问,问题角度要巧妙,要不拘一格,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性与科学性。新课程强调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忽视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同样重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更能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2、趣味性。新教材重视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联系学生实际;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能力的发展,又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问题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3、激励性。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课堂问题要难易适中,过浅则缺乏吸引力,过难则会出现冷场,过大则让学生无从下手,过偏则抓不住重点。所提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潜在发展区之内,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跳一跳”就可“摘到桃”的理想境界。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如20xxx2—20xxx+1=0),问:“老师能即口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

  4、层次性。问题设置应注意梯度,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区别,宜由易到难。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般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只有当提问有恰当的坡度时,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同时,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提问分寸,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的乐趣和自信,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艺术性处理,学生积极提问、积极作答,主动要求学习,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新课改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互补,在学习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本文尝试分析目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数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许多问题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若是教师组织不当或者没有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只是学生之间乱哄哄的议论,没有组织纪律性,有的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由他们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答案,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充分参与或者一言不发,这样反而会浪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时既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向学生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又要在实践中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有效掌握开展小组合作的时机

  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的知识内容时,要清楚哪些课程内容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任务要清晰,论点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轻松解决问题,并加深印象。若是提出的问题毫无讨论价值,则只会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否则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高效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听说合作学习,就觉得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学习、讨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者干脆只听某一两个同学说,或者附和两声了事,这样的合作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也体会不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理解、倾听、吸纳他人的观点,引导学生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合理控制发言时间,从而实现多元思考、多向交流,互相启迪的合作目标,并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恰当的合作内容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吃透教材,精选合作、讨论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小组学生间的合作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当然,教师在选好合作学习内容后,还要精心设置问题,这也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难易适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3.优化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正面、及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评价时要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体的评价,形成一种“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将学生追求自我达标的重心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好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缺点,从而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记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当然,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焕发出盎然的生机,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长期不懈地开展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

  [2]郝国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贯彻[J].成才之路,20xx,(2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概念知识正如树木之根、活水之源。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要“关注数学概念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谈点体会。

  一、在生活融合中引入概念教学

  概念性知识虽然属于一种理性认知范畴,然而它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多是依赖于人的感性思维认识。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认知逐步过渡的实际状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坚持以“观察、分析、体悟”为有效抓手,帮助他们在循序渐进和化难为易中揭示概念知识的本质特性。例如,在讲“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入梯子、堤坝横截面等一些比较常见的梯形物体,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确认“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基本特征,再通过多媒体,从中抽象出标准实在的数学“梯形”图形。理论和实践表明,有了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实际形成中开展概念教学

  任何科学知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一种潜移默化的渐进渐强过程,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理解、把握和运用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引入、认知、分析、抽象、概括”中再现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开展如下教学活动:①引导学生联想圆形跑道、五环旗、年轮和太阳等一些物体形状,开展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②让学生各自用圆规在纸上随意地画出一些圆形图;③激励学生小组开展各类“造圆”活动,有的小组合作“用一端固定线绳,让其带有铅笔的另端旋转一周,呈现出圆的形成过程”,而有的小组直接用一元硬币等制作圆形;④让学生从集体交流中共同触摸“圆”的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在本质解析中开展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知识多是以正面且直接性语言描述呈现出来的。它的描述通俗易懂,使许多学生自以为仅从文字表面就能理解和掌握。然而当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他们却不能正确运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归根到底,就是由于学生“知其表象,而不知其实质”。例如,在讲“分解因式”的概念时,学生从语言定义中往往是注意了“积”,而忽略了“整式”这一关键性词语。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概念知识的字义、句意以及符号,尤其对于其中的一些关键性东西,更要逐步深入地剖解和透析它们的内涵与实质,帮助学生既从“质”又“量”上去全面解析和掌握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四、在变式比较中开展概念教学

  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巩固与应用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必要程序和后续环节。任何概念在获取后如果缺乏消化巩固,久而久之,势必被人们所逐步淡化甚至遗忘殆尽。因此,在数学概念性知识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训练”和“反例剖析”等继续性学习形式,有效地凸显本质性要素,深入弄清其丰富内涵和无限外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再深入理解”和“发散思维”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例如,在讲“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π与3。14159”开展变式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排除“外来干扰”下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概念知识。此外,在巩固一些数学概念知识时,有必要把它们与相类似或者相关的概念知识开展比较性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相互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明确有效适用范围,并且分析隐匿其中的“陷阱”因素,进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五、在解题运用中开展概念教学

  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要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强化运用。这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就初中数学而言,无论基础教材还是课外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知识解题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几何图形运动中的“旋转”变换,无论对于填空与选择,还是综合与推理之类的数学题,特别是没有出现“旋转”字类的题目,让学生在具体解题和运用中难以寻找合适有效的抓手。鉴于此,教师要激励并引导学生根据特征予以观察并通过适当地“旋转”,使原本比较困难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总之,概念知识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首要内容和第一环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融合”“实际形成”“本质解析”“变式比较”“解题运用”中开展概念教学,从而让数学教学活动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道。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摘要: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缺陷,成为未来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教学;应用

  一、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整合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让数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热爱,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推动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基础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数学知识复杂难懂。

  (一)数学课堂枯燥无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下,教师是先讲知识点证明,再讲例题,一直重复下去,整个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例如,初中数学的大多数应用题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出题人仅仅是想要学生记住知识点计算,并不关心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学生在题海战术下很容易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策略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简洁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数学知识复杂难懂

  数学学习本就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往往难以理解。在过去的教学课堂中,一方面,由于数学问题的复杂性,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的书写往往不够形象化,不利于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动画展示函数图像,让函数图像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策略应广泛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帮助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主要有:利用多媒体丰富授课方式,信息化处理数学知识点,信息化建设知识点系统。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授课方式

  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方式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还降低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数学授课方式,用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吸引学生上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函数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授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就必须引入变量的概念,但变量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采用信息化技术将变量动态地做到PPT上,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变量概念。教师还可以做图文结合的函数模拟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观看过程中了解不同函数概念的区别与作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数学知识点演示,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给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二)信息化处理数学知识点

  部分数学知识点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策略,信息化处理数学知识点,让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知识点历来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学好函数知识可以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函数,学生并不理解函数的由来及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将各种函数的动态图像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直观观看函数图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亲自探索函数图像的运动轨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将抽象的数学函数变得生动形象,将复杂的函数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不仅加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信息化建设知识点系统

  数学的学习非常注重系统性,学生要对数学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学会数学。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往往忽视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知识点系统,将数学知识分模块整理,每一模块下列相应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经典例题,对于数学公式也可信息化处理,给学生呈现一个清晰系统的数学知识架构,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四、总结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它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条件,丰富了数学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应成为未来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武生荣,马启龙.论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7):118-119,123.

  [2]刘红菊.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33):168-169.

  [3]唐兴燕.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58):2.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一、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方法

  1.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研队伍

  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研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教研队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研队伍,首先需要培养教研队伍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研目的,并做好充足的教研前期准备工作,使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研队伍要结合新课改的内容和思想,把握课改的内容和方向,积极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数学人才奠定基础。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教研队伍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定期开举行教研会议,交流教学的心得。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会有所差异,因此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结合新课改的内容,积极探讨合理安排教研工作的计划,促进教研工作的顺利展开。

  3.将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师课堂的教学时间远超过教研工作的实践,课堂中的经验总结对于开展教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需要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借助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将教研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初中数学教研路径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教师的教研目的不明确

  教研活动所选择的讨论主题过于盲目空泛,没有针对性,很难落实到实处,导致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对于研讨内容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方法,甚至绝大部分的教师根本无话可谈,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效率。教师的成长源自于“经验”和“反思”的结合,因此教研活动的顺利展开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反馈。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还能帮助教师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仅仅将教研活动当作“选修课”,态度不够端正,一提起要开展教研活动就会抱怨“又搞教研活动啊,我批改作业的时间都不够用了”。从这些抱怨声中能够看出来,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其实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的实质性原因,在于传统教研活动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因此想要提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性,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并且能够解决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教师不会拒绝有助于自身成长的活动,这才是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的方法。

  3.对教研的主题研究不够深入

  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当讨论某一个问题时,个别教师为了体现自身的存在感,插入一句题外话或者用诙谐幽默的话语使讨论的主题有所偏离,或者上一个主题还没讨论完毕就跳转到下一主题,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主题的深入性研究。而且没有严格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教研活动,导致学术讨论不具备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研”与“教”严重脱节

  以往的教研活动探讨的问题比较浅显,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听课、评课、教学总结等,没有将教研活动中学习到的教学方法等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导致“研”与“教”严重脱节。真正有效的教研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做到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08-24

初中数学合作教学论文08-24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05-16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1-09

初中数学教学小论文: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的运用07-26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15篇】07-20

初中数学的论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