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时间:2024-05-27 15:55:0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1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当前,学生写作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是学生作文内容贫乏,意义不大。很多学生在对待写作上,主要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对网上或是作文书上的内容进行“加工”。如此写成的作文注定是一篇“假大空”的文章,缺乏中心思想不说,表达学生真情实感也是虚妄;二是学生写作兴趣缺乏。初中生的写作很多都是“被逼无奈”使然,教师若没有布置写作任务,则学生压根就碰都不愿意碰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缺乏写作兴趣,正因为缺乏兴趣,写作自然而然对他们而言成为一件“苦差事”。因此,写作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前提,以此促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三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差。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平时说话滔滔不绝,但一提笔,就立刻变得沉默寡言,文章通篇不顺,错句、乱句怪相横生。究其真正原因,主要是其平时阅读量小,语言知识积累少,写作能力锻炼不足,由此造成文章空洞、错句横生。

  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那么,针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好初中作文写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变得充实,获得快乐。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这一过程中,切勿操之过急,应当循序渐进,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布置一些关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家人,以及其他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写作任务,借此消除学生写作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作文教学必不可少地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对于初中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作文写作的引路人,他们所能获取的关于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基本都来自于教师传授。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对学生写作进行精心指导,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特点,不同角度地进行多元化评价,帮助学生确定改进方向。

  (三)增加学生阅读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中,若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则必定会造成文章空无一物,错句连篇。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拓宽其阅读面,并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素材和技能的积累,最终为写作服务。此外,教师应当经常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不断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总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找到具体症结,做到对症下药,以此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语文论文2

  一、引言

  审美活动或行为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在全球文明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具有恒久价值的历史文化景观。华夏美学哲学是人类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历史演化过程中,先民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农耕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美学哲学思想和理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构建个体生命的精神世界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价值。美学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学哲学在型塑人类精神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美学的教学和训练,一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从现实层面来讲,良好的美学素养不仅能够改善人的身心状态,而且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创造更高价值的目标。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思想文化教育,将会对其终身生命历程产生直接影响。目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及经济社会转型环境的影响,中学生中存在诸如价值观缺失、人文素质低下、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不能很好地平衡等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措施来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及传统文化的角度,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华夏传统美学哲学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以下内容的安排是,第二部分讨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华夏传统美学哲学教育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讨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华夏传统美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第四部分讨论推进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具体措施,最后是总结与讨论。

  二、加强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基础人文素养的需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软实力所在,是增进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质量的重要能力要件之一。通过华夏美学哲学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先民理解美、创造美和追求美的历程,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命、自然和宇宙世界,从而将个体生命放在与宇宙万物共生的高度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境界。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要

  有研究表明,人类右脑和左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和功效,而对于右脑开发则对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美学思维及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正好是右脑的功能所在,经常性地持续地推进美学教育和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克服各类现实困难,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学哲学的需要

  中华美学是和西方美学具有显著区别的哲学体系,其显著的整体思维、气韵为先、刚柔并济等美学哲学理论和特点,和西方美学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华夏先祖的精神风貌。这些精神气质和风貌,应该通过美学哲学教育传承下去。

  (四)为跨文化合作奠定能力基础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全球文明发展的主要潮流。良好的美学哲学素养和美学哲学训练,能够在文化交往及合作活动中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信任,降低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各类不确定性和效率方面的损失。

  三、语文教学中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选择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知识来推进美学哲学教育,是较为可行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华夏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适度给学生介绍如下美学哲学的内容。

  (一)远古图腾

  远古先民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活动,是理解人文先祖美学精神的源头。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在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实际上是巨大的龙蛇,这可以看做是中华先民“龙”图腾的开端。“龙”因其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形象和气质,能伸能屈、进退自如的活动方式,成为中华先民主要的精神寄托和审美意象。

  (二)先秦理性精神

  先秦时代是华夏文化发展的特殊时代,也是古代社会最大的急剧变革时期。其理性主义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儒道互补一直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从艺术形式来看,主要是充满厚重的北方文化特色的《诗经》,这也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三)楚汉浪漫主义

  这主要是指在中国南方发展起来的和北方文化具有显著区别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形式,其主要代表便是屈原的《离骚》。通过感悟生命、自然和历史,又通过超越生命、自然和历史,屈原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美人香草、百亩兰芝、菱荷芙蓉、方泽衣裳,望舒飞廉、巫咸夕降,流沙毒水……屈原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化成了有机整体。这是抒情诗歌的真正光辉起点。

  (四)魏晋风骨

  魏晋时代的文化艺术以“人的觉醒”为主要特点。“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总之,魏晋时期的精神风貌摆脱了对外在的权威追求,开始了内在人格上的觉醒和追求。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五)唐代的诗歌、书法和绘画美学

  唐代是华夏诗歌艺术的高峰时期。其表现出的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酣畅淋漓、汪洋恣意的想象,一泻千里的表现手法,等等,构成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基本内容和创作方式。同时,颜真卿等的书法将楷体书写发展到新的水平,表现出一种刚正廉直、大义凛然的美学境界。在绘画上,精密严整的工笔画得到较好发展,为宋代书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六)宋代的长短句、山水画艺术美学

  在文学艺术上,苏东坡将宋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主要是追求一种质朴无华、自然平淡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人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将其提高到了某种哲理的高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绘画艺术上,山水画和花鸟画成为宋代文人和艺术家表现的主要题材,并和佛教等哲学思想产生了某种融合,追求一种“无我之境”。

  (七)明清戏曲、小说及园林美学

  明清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逐渐繁荣起来,产生了具有扎实生活基础的市民化艺术形式。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些作品更多来自民间艺人的加工和普通百姓的传播,主要内容更加生活化、大众化,也更容易被普通民众熟悉和欣赏。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将市民社会的全貌给出精湛的艺术表现,也将古典小说艺术推向了高潮。同时,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建筑艺术进一步发展,皇家园林就是其中主要代表,其整体上仍然注重天人合一、注重等级秩序、注重人文思想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形成了和西方建筑发展截然不同的路径。

  四、推进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若干措施

  (一)制定推进华夏美学哲学教学的课程教学计划

  根据现行语文教材的内容,在初级和高级中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教学计划来推进美学哲学教育。

  (二)适度增加或调整语文课程中的美学哲学内容

  在教材改革过程中,应该适度增加或调整美学哲学教学内容,让华夏美学哲学教育成为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内容之一。目前,可以通过引入经典诗歌、绘画、戏曲等作品的形式来增加美学哲学内容。

  (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加深美学哲学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念诵艺术哲学经典著作等形式来推进美学教育,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学功力和文化涵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定期检测和评估美学哲学教学效果

  采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测评方法,对学生在接受美学哲学教育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结构进行评价,发现有利于促进精神境界提升的积极做法,逐渐积累并上升为常态化的做法,改正其中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增强美学哲学的教学效果。此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以学生身心状态的变化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 [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4.

语文论文3

  摘要: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具体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水平具备深刻影响,本文围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选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现行教学知识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做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能够为我国小学生群体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学习成长目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坚实的支持条件。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发展现状角度展开分析,切实选取和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群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积极性,对于保障和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果水平,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最近几年以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对于有效提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水平,充分调动小学生群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积极性,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简要阐释。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情境,是人们借助语言表达符号、各种类型的客观实物,以及音乐美术艺术作品等道具,通过人工性组织处理的实践形式,共同创立并且建构形成的模拟化生活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创设和呈现具备充分生活气息的模拟教学场景,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参与小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动性,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均呈现程度显著的改善和优化。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步骤

  切实选取和运用恰当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综合效能水平的基本条件,而在具体应用教学方法过程中遵循科学正确的步骤,是顺利实现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最佳效能目标的重要前提。根据目前已经获取的一线教学研究资料,在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如下基本步骤:第一,在组织小学生群体开展语文素材阅读体验学习过程中,渗透性开展情境创设与呈现教学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阅读学习的语文素材文本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和呈现恰当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情境,在实现语言表达知识要素与具体学科教学场景相互结合基础上,继续组织学生开展优美句子和短文段落的针对性学习训练教学环节,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第二,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面对的作文教学话题,为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创设和呈现恰当的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在开展作文习作构思过程中,提供身临其境的语言表达背景,诱导学生通过开展形态多样的连续性思考和想象的主观体验活动过程,形成形态多样且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性写作实践活动参与热情,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基础性写作活动能力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第三,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环节开展过程中引入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要督导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综合性引入运用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辅助性教学资料元素,结合具体面对的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为学生具体建构和呈现的恰当的教学体验场景,并在具备充分生活实践体验气息的教学场景中,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水平实现程度显著地改良提升,要通过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行为过程中的情感参与程度,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显著的改善。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思路

  在具体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面对的具体教学内容,综合引入运用类型多样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元素,为学生建构和呈现具备充分生动性、科学性和日常生活实践贴合性的`教学情境,在充分调动小学生群体在参与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参与性水平基础上,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综合性学习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针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具体择取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步骤,以及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思路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1:105-106.

  [2]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35:58.

  [3]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xx.19:290.

  [4]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9:159.

  [5]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05:99.

语文论文4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钢携领,编制教案,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就是要吃透新课标,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教案,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教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预习交流,预设目标,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课堂上,学生将查阅的资料分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再根据学生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三、创设情境,质疑导学,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导线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教学《雾凇》中这样一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充分感悟后,设计了如下练习:假如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怎样赞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

  四、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五、多彩的课堂形式,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证

  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六、课后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推进器

  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语文论文5

  一、怎样才算正确地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

  关于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大纲”总共规定了七条。例如,第一条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读和背诵的标准是“能”。在读的过程中“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标准是“能初步”做到,这一要求指出了四年级开始进行的一项新的训练内容。教学时,要通过讲与读让学生逐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训练时可以在讲读中,先从练读课文的重点句子入手。例如《中国石》一课,表达了戈壁滩的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之情。小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在读时会自然地流露出赞美边防战士之情。课文最后“‘祖国’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含义深刻,充分体现出边防战士爱国之情的句子,也能比较好地读出感情来。按上面的例子去学习把握“大纲”,就基本上算是理解了“大纲”规定的年级要求了。

  二、确定阅读教学目标要注意什么

  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是否省时高效,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关键是正确处理教材。第八册教材的课文共分七组。其中有四项重点训练项目,分编在第二、三、四、七组内。另外三组中的基础训练“阅读题”分别提出了一些巩固性训练要求。这些训练都体现了“大纲”的精神。

  就一篇课文来讲,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这篇课文都有哪些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有计划地落实“大纲”的要求。例如《苦柚》一课,它是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对话比较多,要读懂课文,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学读人物的对话,注意课文在写人物对话的同时是怎样写人物的表情、动作,要把这些联系起来思考。这一组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在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把“一边读,一边想”和“体会人物的对话意思”作为教学的重点。另外,教学大纲对四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有“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找出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苦柚》中“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氨,“苦柚,那一袋苦柚,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像这样的句子,在教学中要由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把握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它与课文的联系。总之,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胸中有“大纲”,要钻研教材,把“大纲”的要求具体地落实到教学中。在落实重点训练目标的同时,还应按课文的内容,适当选择一些词、句等的一般训练项目,把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量要适当。当前,有人提出“加大课堂训练密度”,但凡事“欲速则不达”,“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想法是不科学的。

  三、分段干什么

  提出这个问题,或许使人感到奇怪。但从目前划分段落的教学实际看,目标不明确、训练不到位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说明确实还有不少老师真的不知道分段干什么。“大纲”在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首次提出:学习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段落大意。“大纲”用了“学习”、“说说”来表述,说明这项训练仅是初步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分年段要求,从四年级(甚至有的'从三年级)直至六年级一律要求: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段意怎样概括?课堂上,多是几个学生发言,一但与教师(应该说是与教参)合拍,这项训练也即告结束。尽管有些教师也偶尔问问为什么这样分,由于参与的学生少,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种超纲、越位或不到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不清楚分段干什么。

  划分段落是段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是篇章训练的基础正确地划分段落标志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程度。第八册教材的“分段”教学怎样做才算是到位而不越位呢?首先,在初读课文中,要让学生大体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可以用尽量简要的复述概括自然段内容。然后尝试归并自然段。最后,在分段讲读后说说段落大意。“说说”的标准应该是用自己的话,描述该段的主要内容。教师可逐步要求学生说得尽量简略,学生做不到大可不必着急。训练形式可以采取:①先讲读后分段。(文章结构比较复杂的课文可以用此法)②初读后分段,通过解决有异议的问题,学习分段的方法。③初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尝试分段,再说说理由。(这种方法可将讲读课分为两段进行,前一段为初读,后一段为精读。)④及时总结划分段落的思考方法、分析方法。说说段落大意,一般应在讲读过程中结合学习课文进行。

  四、朗读训练怎样与讲读教学融为一体

  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读一段,讲一段,讲一段,读一段,全文学完,再进行朗读指导的方式。这种把讲与读割成两块儿,讲、读分家的方法使阅读教学的效果打了折扣。究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这种方法易操作,备课时不必费神去考虑读的问题;二是认为课是讲出来的、问出来的,读只是摆摆样子,做个引子。我们说朗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般说朗读的水平与理解的程度是一致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朗读训练,把朗读这一环节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具体做法是:①在学习课文前进行初读,逐步做到读得正确、流利。②在分段教学中读段,深入理解段的内容。③在理解重点或复杂的句子、层次时,边读边研究,悉心体会含义。难理解的地方反复朗读。④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尝试有感情地读,然后再分析再朗读。

  五、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词句进行理解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6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交朋友

  在职高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学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要活跃很多,但真正在课堂上学习的为数不多。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堂纪律就能把他们束缚住的。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特点开始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开学之初,了解学生的原就读学校。学生入学之前都要填写档案表格,教师可以翻阅这些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在校的表现,初步掌握学生的一些情况。(2)向已经教过的教师了解学生的脾性特点。如果是新上任的教师,可以从已经教过的教师那里询问一些学生的基本情况,上课听课状态、课堂表现、有无违纪情况等。(3)课下找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学生来到学校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朋友交往、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对教师比较尊重,减少课堂危机的情况出现,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与学生做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接触的时候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与学生约法三章,制定课堂纪律

  从大的方面来说,职高的学生虽然活泼一些,课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违纪情况,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学生的本质是好的。所以,为了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上课之初,教师就要制定一些课堂上应该遵守的纪律,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着手解决。当然学生是不愿意在课堂上受到约束的,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出于真心不想学,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方法。如果引导的方式、方法不当,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不到教师的理解、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只能按照家长或者是教师所设定好的模式走,完全没有自主决策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处境和苦衷,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也就能够慢慢理解教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了。另外,课堂纪律的制定,不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非常独断。在制定纪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这也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这样,即使学生以后有犯错的时候,拿出班规,学生也会感到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就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少,对教材把握不够,对待课堂上的突发状况不能灵活应变,导致与学生的关系疏远。要想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教学效率,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创新。语文的学习比起其他的学科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培养,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开设必要的经典导读课程,因为人类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化经典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养分。这样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此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多鼓励,但是适可而止。教师在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时,要明白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科学地进行激励,不能对每个学生回答了任何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就给予一些“隆重”的夸奖。这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会听腻,也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愉悦。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升文化修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的来说,对于职高学校的学生,我们不能像对待不同的中学生一样来管理,他们本身的学习目的就是不同的,职高的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校虽然是个单独的整体,但不是孤立的,不是与外界分离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个人修养。教师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流方法,用爱心感染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要善于处理与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通过互相尊重、支持、协作来影响学生。

语文论文7

  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年级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他们不仅用眼睛观察世界,也通过想象来感知世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创造力的萌芽。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欲望

  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精彩的马戏》一课,光凭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动物的表演如何精彩,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我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扮演马戏团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动物的精彩表演。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十分生动逼真,学生不但能结合课本介绍动物的表演,而且还恰如其分地想象动物的内心世界。在讲解黑熊踩木球时,有位同学是这样讲解的:“黑熊嘴巴微微张开,好像在提醒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慢慢过中点,我一定行的!”正是因为生动的情境,才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展开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二、拓展字词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哭”字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然后问学生:“上面的两个口让你想到什么?”学生很快想到了两只眼睛,然后我又问:“右眼下的一点像什么?”有位学生很快回答:“老师,哭的时候会流眼泪,所以右眼下加上一点,表示哭时流出的眼泪呀!”又如在教“坐”字时,我先让学生拆字,知道这个字是由两个“人”和一个“土”字组成的,接着我问学生:“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根据这个字形和组成此字的部件,很快想到了两个人坐在地上休息的'情景。

  正确理解词语,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在教第二册《司马光》时,第四自然段讲述有一位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我抓住这段中的“慌”字让学生展开想象,我问:小朋友们为什么慌了?同学们很快想到水缸大而深,小朋友掉进去会淹死的。接着我又问:别的小朋友都慌成什么样子了?于是同学们凭着想象,将当时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的情景生动地表演出来。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了“慌”的意思。

  三、创新写作训练,放飞学生想象翅膀

  在童话体作文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文具和玩具。儿童将这些事物人格化,通过想象活动描绘他们,展开故事情节,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童话体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最佳途径。如在上情境作文课《奇妙的图形》时,我出示了一只小蚂蚁图片,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同学们有的说:“这是一只勤劳的蚂蚁”,有的说:“这是一只聪明的蚂蚁”,有的说:“这是一只可爱的蚂蚁”……同学们对这只蚂蚁的评价各不相同。于是我让同学们围绕各自的看法展开了合理的、丰富的想象。有的讲述了小蚂蚁智斗食蚁兽的故事,有的讲述了蚂蚁寻食的故事,有的讲述了蚂蚁狂欢节的故事……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风》一文时,我问学生:“作者可真厉害,把风想象成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你们能不能也像作者那么厉害,编一首《风》的儿歌呢?”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你瞧,多美的儿歌啊——“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浪花哗哗哗,那是风儿在大海里跑。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铃铛叮铃铃,那是风儿在和铃铛说话、、、、”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就在儿歌创编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语文论文8

  摘要:赏识教育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信心;批评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需要的是被关心、被赏识、被尊重。来自赏识的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战胜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一、运用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检验,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鼓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时修正错误,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进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

  二、在批评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进行表扬,在赏识教育的时候也要进行批评教育,老师在赏识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会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接受,因此也建立起教师的权威,双方都乐意接受。

  三、使用心理暗示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行为

  小学生都非常崇拜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孩子们都会记在心里。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巧妙的暗示,就像一盏指明灯,引导着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小的暗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当行为,使学生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进步和成长。四、将赏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赏识教育,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大家读得都很好,如果我们重视每个句子的语气,就会更好。更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所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在第二次阅读时,就更加完美了。我们在赏识教育中,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然,赏识教育也不能过度,否则将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指引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自信,使学生感到自尊,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积极向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锐宁,叶芃.重审“赏识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xx.

  [2]赵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思考[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xx.

  [3]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xx.

  [4]郭月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xx.

语文论文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 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 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语文论文10

  内容摘要: 生动性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生动性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二、语文生动的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语文生动的教学,也是一个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语文教学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在教学《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时,把人民大会堂的图片运用多媒体,按照说明的顺序来让学生观看,一目了然。而学生则对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了更直接、更感性的认识,大会堂就会和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及对劳动人民智慧的由衷的赞叹之情,永远地联系起来。

  三、语文生动的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是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评赏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去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学会读书,读是关键,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出重点,读出感情,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在读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写促读,是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有好多学生不认真读书,上课听听老师讲书,课下一点不懂的状态,发动学生动笔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

  四、语文生动的教学是“文”、“情”、“理”高度融合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是文学大师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高度的融合。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教学生读出作品的情味,品味语言的艺术,纵观人生百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读文字,在脑中理解文字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情与理融合在文字中的那种情味。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是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所以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在于将学习的共同性要求转化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使学习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发展起个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生活化与教学艺术化的表现,是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必要做法。

语文论文11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喜欢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喜欢动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那些动画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科学处理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展示培养学生认真听、经常思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猴王出世》的教学时,教师可先播放动画片,之后让学生自己讲解“猴王出世”的故事,讲出猴王是怎么出世,怎样当上猴王,为什么他能当上猴王等。问题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了猴王的勇敢、有胆识、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扬这种精神。教师应通过自主阅读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里的精神实质,全方位达成教学目标。

  二、发挥网络等资源的优势作用,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无处不在。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充盈,尤其是教育资源,更是层出不穷。这些网络资源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障,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比如,在进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了解有关邓稼先的事迹、功绩,了解邓稼先生活年代的历史背景、国际形势,了解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历史、成果……通过在网上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以及对我国核武器研究的卓越功勋,进而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认识到要发扬邓稼先的那种刻苦钻研精神,那种执著的工作热情,那种爱国的高尚情怀等。这种学习方式,在丰富学生自主学习途径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奠定了根基。

  三、利用多媒体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十分喜欢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愿意在生活课程资源中接受新知,领悟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整合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比如,在进行《四季风光》的教学时,我在上一学期就安排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游览,在家长的带领下或者是在网上查阅祖国各地的四季风光资料,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学生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也可以利用摄像机或者是数码相机记录。上课时,学生将自己游览的四季风光展示给大家,可以用语言叙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还可以将自己拍摄的视频播放给大家。还有的学生从网上查找了四季典型的风光,很多是那些意想不到的沙漠风光、雪域高原的冰川、四川盆地、黄土高坡等奇特的风光。这些生活课程资源的获得都是由学生自己获取的,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有利于理解教材内容,巩固自主学习能力。

  四、发挥多学科资源互补的优势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深化自主学习的内涵

  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大阅读、综合阅读理念,应充分发挥多学科资源互补的优势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深化自主学习的内涵。比如,在进行“珍珠鸟、燕子”等动物类的文章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按照教材的设计,用PPT课件展示相关动物的图片,帮助学生分析教材结构、写作手法等。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选择知识信息,了解更多的有关“珍珠鸟、燕子”等相关的信息,指导学生在课前查阅科学教材上的有关“珍珠鸟、燕子”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百度百科、电视媒体等手段了解更多的关于“珍珠鸟、燕子”的生物学信息。如珍珠鸟的分布特点、生活习性、经济价值、燕子迁徙的原因等,使语文学习更专业,更丰富,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丰富语文学科的知识视野,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五、小结

  总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起始阶段抓起,从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抓起,充分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周晓丽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语文论文12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10年多的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已经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1.1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國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1.2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3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

  2.应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习的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素质来讲,学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质或物质化的内容内化成为内部的知觉、表象、概念等,才能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挖掘和发挥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语文,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产生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语文教学要注重读、写互动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授课内容,掌握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表情,读出抑扬顿挫的情调,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使之服务于阅读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要转化为书面语言,就要动笔。语文教学既要有对读书的指导,也要有对写作的指导,既要有读的练习,又要有写的练习,全过程体现读写结合,互动互促。我在教《匆匆》这篇课文时,当读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仿写,写后再读。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当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读熟后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他们明白了时间来去匆匆,故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培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论文13

  一、错别字的定义

  错别字,名如其字,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接触和运用以书面表达为基本条件时,因多种途径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写字情况,使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在完成语文的日常作业,回答语文测试卷或通过多种进行书面文字回答的形式出现的错误的文字。

  二、教师处理二年级语文错别字时的困境

  (一)汉字基本因素的混淆

  作为小学语文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汉字是结合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因素而综合发展而成的基本文字因素。汉字文字的构建是由基本笔画去构成的,通过三十多种的基本笔画种类的合拼,可以结合成不同种类的汉字基础部件。因为不同笔画的相互包容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五百多种的基础汉字部件。

  当不同种类的笔画以合适的结构方式进行合理的合拼时,复杂多变的汉字就诞生。因为汉字的基本笔画类型和独特的结构方式是在一定范围中程度地相互合拼,因此,汉字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的。虽然汉字繁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文字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的,所以,汉字的多样化仅仅是造成学生写错字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而不能看成是制造问题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1、学生的识字效率低。二年级学生,作为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的其中一种,经过一年级对语文识字的学习后开始积累了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汉字。不同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会因为各自的观察重心、认知态度和记忆模式等,往往会造成不同效果的识字模式。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和记忆好汉字的部件、笔画和意义等。如果学生没有合理地进行分类和概括,就容易出现汉字基本因素混淆的困境。

  在进行日常学习和完成作业时,部分学生如果做题时不够认真,那么就容易会在没有真正理解和认知汉字的本意和价值时,一知半解地进行运用,从而造成错误地改变了汉字的部件组合方式或组成部件等困境。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没能及时学习、理解和记忆好书本中某些要求会写的汉字,导致在听说写时无法完成“书写”这一基本因素;另一种则是部分学生在书写汉字笔画时没有端正心态,造成写字不正确或不规范等情况。

  2、身心意识的局限性。二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会因为生理发育与心智活动的共同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小学生不仅有强烈的模仿意识,而且也逐渐开始学会从听、说、看等多种途径去认识客观世界。不过,虽然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在一定范围地促进了身心发展,但客观上仍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待提高。因此,当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汉字时,可能会因为记忆时不够专注而无意识地降低了识字的正确率。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读轻写”的错误认识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安排、组织和维持识字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宏观上说,文字是短语、句子和作品等语言书面作品的创作条件,因此,可以看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客观上,学生竞争意识的加强容易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侧重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增加音乐、图画、视频等吸引眼球的'媒体,从而在不知觉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识字课堂的日常安排。虽然学生接触的汉字是逐渐增加,但是,大部分汉字都有各自的写字顺序、明暗意义和固定搭配等。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二年级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及时意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就容易简化甚至忽视小学生识字的基本学习模式,为学生的后期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

  三、小学二年级阶段处理错别字的教学策略

  (一)收集常见的错别字,加强识字教学的合理性

  语文教师在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时,要灵活地考虑、观察和总结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情况,定期收集、分析和统筹好学生在日常语文作业和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结合班级中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答题时写错的汉字,从而客观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常错字体,程度地提升识字教学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使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错别字时,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去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减少学生对汉字的误解。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是处于低年级阶段,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是一定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优势,在设计、介绍和指导学生去学习日常的识字学习时,能够理性参考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当语文教师能够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去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汉字,就能促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增加对汉字的了解和熟悉,减少汉字混乱的出现,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短期记忆,强化识字的正确率

  短时记忆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之一。语文教师如果要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困境,就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和总结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时充分运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多从不同方式、不同重点和不同形式记忆,例如使学生把错别字抄几次,加深对汉字的记忆或者安排限定时间中看谁能最快地找完错别字的比赛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正确率,巩固学生的短期记忆,开拓学生的识字领域。

  四、总结

  如果要帮助和指引低年级学生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语文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整理和总结不同学生的出错情况,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作业批改时设计好合适的常见错别字的修改要求,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端正好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有效、正确地学习和记忆汉字,从而范围地降低学生在日常作业或试卷上出现写错字的出现次数,培养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功。

语文论文14

  一、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改良措施

  对话型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真正的对话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倾听从而敞开心扉,对教学的过程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根据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几点改良措施:

  1.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对话兴趣。要想对话型阅读教学顺利的开展,老师则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敢于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将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展示。通过静态到动态、文字到短片的转变和呈现,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从而为话型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阅读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结合阅读教学的目标在网上下载相关的短片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播放。为了让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变得平等,老师则可以适当的改变学生“秧田式”的座位方式,以半圆形的座位形式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通过座位上的改变和多媒体对阅读内容的呈现,能够让对话的氛围不同于传统教学氛围的死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兴趣。

  2.精心设计对话的内容,调动对话热情。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代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越多就能让阅读教学的效果变得越好。对话的“量”变多,对话的“质”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容易让师生之间的.对话变得流于形式。因此老师要对对话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在符合阅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而不是为了对话而对话。通过调动学生的对话热情,促进对话型阅读教学目的的实现。比如在阅读高尔基《童年》的时候,老师则可以对对话的内容进行设计:童年的生活通常都是丰富多彩的,为什么高尔基所描述的童年却设计“铅一般沉重的丑事”?老师通过适当的点播和引导,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探索的大方向,根据这样的对话内容设计,学生可以去文中寻找答案。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对话的热情,老师应当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符合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进行对话。老师普遍是偏爱那些成绩好、性格活泼的学生,在进行对话型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是与那些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那些语文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是予以忽视。要想真正实现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目的,则需要老师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对于同一个文学作品的看法自然也会产生差异,老师需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从而达到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目的。比如在阅读吴承恩《西游记》的时候,《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书中的内容学生通过电视剧的观看就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在对这一作品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来阐述对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唐僧是心慈仁厚,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然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唐僧是窝囊,常常因为盲目的仁慈让自己落到妖怪的手中,让孙悟空付出很多代价来救他。一件事情总有两面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对于学生这样的表达应当予以尊重,在大方向不错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从而让对话型阅读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总结

  总之,为了落实《盐城市加强全市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好对话型教学的方法,则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平等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语文论文15

  一、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情境教学。

  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氛围。例如,精心布置班级,让班里充满“文化味”。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时刻与书为伴,理解读书的意义。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比赛、成语故事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等,让学生走进班级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把握住主动权,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咀嚼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来。

  2、做好示范,建立一个阅读的标准。

  教师可以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让阅读能力优秀的学生来做示范,其他学生模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塑造期,示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正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学生自己读得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

  3、教学形式多样。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不能单调,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厌倦。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朗诵除了齐读、分组读、赛读、分角色朗读外,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把内心的情感迸发出来,配合美妙的背景音乐,使朗读更富有感情。开展各种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对各种活动评选,促进学生阅读,定期引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报刊,并让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摘录手册,摘抄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词句,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只有在积累下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只读不积累,阅读没有任何效果。积累就是指日积月累,不进行大量的诵读、背诵,不累积大量的素材,要想学会写作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21世纪的学生应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诵200首古诗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课文主要内容,再让学生细读,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再就是增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丰富的词语,我们的表达能力就不准确,在与他人交流中不能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积累词汇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积累词语本,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记到本上并且做到经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词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变成理解性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书才是有意义的书。教会学生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内容。汉语博大精深,一字多义。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内容,不是单纯地对内容简单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还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积累生活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

  四、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终生受益,就得教给学生自己捉鱼的方法。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论文09-04

有关语文的论文09-04

语文教学论文08-12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08-03

中职语文论文08-17

改革语文作业论文08-15

有关于语文的论文03-12

小学语文论文09-04

中职语文论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