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

信息技术的论文

时间:2024-05-31 11:29:29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合集】信息技术的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集】信息技术的论文15篇

信息技术的论文1

  一、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掌握知识的质量也不高。而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推动教学法能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以后,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搜集一些相关的情境资料,然后在课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感受与体验。如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这一节的重点,然后根据这一内容来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形成对这一知识的直观感受,另外由于信息技术是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实践操作的,所以学生在明确课堂任务以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合理运用范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的基础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来提出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当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这样才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另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主动思考相关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还应当要对新知识加深体会,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融入范例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方面的掌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教学范例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找几个学生来讲述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另外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演练,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进行讨论,交换彼此之间的意见。在将学生分成小组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搭配好小组成员,不能出现有的小组学习能力强有的小组学习能力弱的现象,同时还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以便于学生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如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的意见。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也就更为的深刻。

  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

  当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组讨论以后,会形成一定的成果,在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以后,教师在进行综合分析与点评,对于好的观点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对于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要进行指出与鼓励,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并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的质量。

信息技术的论文2

  1精彩实用的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要想使学生有持续的兴趣,就的针对所讲的内容准备精彩有趣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所选案例一定要有足够的新颖性,要强调的是新颖性是对学生的而不是对教师,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往往上一届学生新颖的案例拿到下一届学生就是陈词滥调了。所以教师要在案例的选择上下大力气,要时时刻刻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其次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难易适中,既要让学生感到案例的亲切与实用又要让学生感觉到案例的探索与启发、要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和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再次案例的选择要注重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的联系性和实用性、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应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讲到第五章《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因为这一节需要将视频音频和声音整合在一起,比较复杂。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讲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的界面、以及操作步骤,难免让学生觉得复杂,更别说兴趣了。但是在讲课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用premiere将学生们开运动会的视频、照片又配上背景音乐合成的avi格式的视频。学生们看到视频以后立马兴趣高涨,大家都想做一个自己喜爱的视频留作纪念。接下来我给学生们提供素材,然后把制作简单视频的步骤分发下去,让同学们自己来完成这个任务,通过制作简单视频来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视频制作过程,个别不会的老师再给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满足感。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以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他们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某一项目,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时间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思维发散式的课后思考

  课后的思考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它既是课堂内容在学生大脑中的.发散式延伸又是启发学生对后续课程内容兴趣的铺垫。做好课后思考题的布置对调动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持续性兴趣至关重要。中学生的思维定势比较少,能够较快的接受新知识和新方法同时中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比较强,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后思考题的时候既要考虑到题目承前启后的作用又要考虑到题目的创新性和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后真正去思考。

  3师生转换角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做为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不停的在学习,在教学中有时会发现个别学生的专长,他们对一些功能型软件的使用非常熟练。这样便可以师生互换角色,在这种角色互换中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第三章图片信息的加工时,引导大家学习的是photoshop,个别学生曾用过这个软件,我就让他给同学们介绍这个软件。在学生自己的讲解中,大家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学生在做作品有问题时,也由学生来帮助解决。这样做,即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总之,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与其抱怨这个学科不好上,不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不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使师生双方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与满足感。

信息技术的论文3

  随着我国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有效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从而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1]。因此,具体研究电子信息技术对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管理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组成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其中通信技术就是根据已达成的协议,将人、设备和进程之间的相关技术利用信息媒介进行相互传递;计算机技术就是组装、部件、系统和器件技术等所有能够应用到计算机领域的方法,其涉及范围广泛;网络技术就是与通信网络、物联网和互联网等相关的技术,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就是微电子技术,其核心和依托就是集成电路和半导体。

  2、电子信息技术对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管理的影响

  2.1优化配置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资源

  电子信息技术与中小物流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技术手段和应用载体的关系,其中技术手段指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载体就是中小物流运输企业[2]。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如监督生产、管理质量以及商务谈判等都是由电子信息技术来支撑的,从而可以使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电子化的物流商务、即时化的质量管理、网络化的运输以及数字化的监督生产等这几个目标得以实现,进而使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2.2提高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决策质量

  由于中小物流运输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其无法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这就会出现绝对服从个别领导的话语的现象,从而使决策质量较低。如果决策错误,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市场供求动态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来获取,从而可以合理处理相关市场数据,进而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质量。

  2.3加强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沟通

  对现代企业生产与发展造成主要影响的就是信息的沟通,企业进行正常生产和销售等的前提就是具有相关的信息。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管理人员一起商量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同时拉近了人际关系[3]。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交流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中小物流运输企业信息沟通与传递即时性的目标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和自动化办公软件等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生产工作可以更好进行,企业外部的人员可以更好共享信息,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2.4培养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改变员工单调和枯燥的工作状态,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媒介更好沟通和交流,员工可以将自己的建议提供给领导者,这样就可以在企业管理中创造出民主的工作环境,从而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2.5改变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管理作风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管理层首先要应用新的'科技成果,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要优化自己的观念、职业习惯和能力等。当前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物流运输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就要达到以上要求。因此,这就需要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的反应具有灵活性以及管理作风具有高效性,这样才能更好适应企业信息化决策和管理的新环境,从而改变企业管理者的工作作风,进而对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要求

  3.1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应培养员工的信息化意识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小物流运输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从企业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要树立信息化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中小物流运输企业从思想上更好接受电子信息技术,从而可以激发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以及对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欲望。

  3.2加大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

  当前中小物流运输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人员整体的学历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这会对在熟练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在刚开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时许多员工都觉得还不如不用,这样就对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产生阻碍作用[4]。针对这种状况,企业要重视员工技术培训工作,对企业的各个工作层都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使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3.3中小物流运输企业要按照电子信息技术要求规范管理

  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物流运输企业中,会改变企业的管理程序、制度和组织结构等,因此,这就需求企业的全体员工作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要求,企业领导者要规范企业的管理,大力支持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3.4中小物流运输企业要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

  要想不断提高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生产效率,更好适应国际环境以及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只有在良好的企业环境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将其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在应用电子信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企业内部配置的硬件设备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将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结语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即时获取市场信息,这一工作只有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够更好完成。而且在中小物流运输企业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加强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决策质量以及改变企业的管理作风等,所以中小物流运输企业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但是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其作用,根据其要求规范管理,要培养员工的信息化意识以及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新然,栾向晶.电子信息技术对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管理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7):78-79.

  [2]何军.电子信息技术对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新通信,20xx(12):30.

  [3]王钧.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xx.

  [4]甘家华.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网络协同机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xx.

信息技术的论文4

  1.引言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高涨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使各行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商务(ElectmnkCommerce:EC)作为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信息化社会的新型商业机制和商务模式,将主导21世纪的世界经济。现实中的电子商务的实践和发展,一方面,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扩张,其发展与应用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它的并非一帆风顺,目前还存在着技术、法律、安全和税收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人类已迈入数字化、信息化竞争的21世纪的今天,认识电子商务,了解电子商务,进而参与电子商务,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新任务和新挑战。事实上,一场围绕着电子商务发展的所进行的政府宏观调控、组织战略管理调整、企业业务重组、系统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各个层面上的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正在全面展开。在信息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资料、人们日益依赖信息技术的今天,市场全球化环境下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许多组织改变战略,战略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带来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相应改变。电子商务的崛起,使组织管理面临信息化新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变进程之中,经济形态也在网络化和数字化。其中作为电子商务主体的企业的信息化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的信息化包括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企业业务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服务于企业业务,而企业业务的进展则取决于企业管理的好坏。企业管理信息化同业务信息化相比,在不同企业之间有更多的共性和相同的发展趋势。目前,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原理及其实现技术的阐释较多,而对电子商务发展中管理信息化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关注的则较少。因此,考察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模式的影响,探讨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特征和信息技术及系统的需求与支持关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增强信息意识识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系统,支持科学的组织模式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2.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20世纪5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促使组织结构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正在不断地研制和开发出来,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无疑又加剧了这种变化,并出现了新的趋势。通过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我们将电子商务时代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变化趋势的主要特征归纳成如下几个:

  2.1组织规模缩减(ownsizing)和扁平化(flatting)

  表现在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中层管理人员的规模缩减和组织结构模式的扁平化:过去比较刚性的、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模式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讲究轻巧和柔性的组织结构;中层管理人员的规模在不断缩小;随着中层管理人员规模的缩小,组织的层次数目减少了,组织模式变得更加精简和有效;中层管理职能在组织结构层次上发生了显著的移动,一些中层管理职能上升到组织的高层,而另一些则下移到了执行层次。

  长期以来,中层管理人员一直是高层决策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桥梁,其职能角色有三个方面:

  ①“放大器”效用:中层管理人员将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和政策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形成可以操作的指令传递给下层人员,并对下层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控。这就是“下达”或“具体化”的过程。“层层加码”是其负面效应。

  ②“过滤器”效用:中层管理人员将下层收集到基础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并将分析结果呈交给高层决策者。据此,高层领导可以制定有关政策和决策。这就是“上达”或“抽象化”的过程。“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或报忧不报喜)是其负面效应。

  ③横向协调:中层管理的各部门之间还存在协调和合作的功能,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也就是中层管理人员之间需要通过协商,以适当的合作方式达到一定程度的整体协调,并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互相扯皮”是其负面效应。

  随着中层管理的缩减,组织的等级结构的层次减少了,组织的整体结构变得比较扁平了。这意味着上层和下层之间的通信节点和环节减少了上层和下层之间剩余的每一个通信渠道的信息传递量增加了,中间管理层节点对下层的监控范围扩大了。同时,中层管理部门和部门领导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应当加强。另外,组织的整体工作并没有减少,相反甚至有所增加。因此,组织机构必须寻找一种能适应这种结构变化要求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信息系统。

  2.2组织团队工作(teamwork)

  团队工作(或组队工作)是近年来组织结构变化的一个比较新颖的特征丨'这种概念和变化最初源于制造业的管理工程,过去由若干职工独立完成一部分的一系列工作,现在由一组职工共同完成,就象一个队组一样行动。这种队组模型形成于日本和瑞典的`汽车生产组装方式,其中具有自我管理机制的队组完成整车的组装工作。目前,美国雇佣劳动力占总数70%的服务业正在尝试采用基于队组模型的组装管理方式,以实现队组内部协作,提高整个组织的知识共享、创新和工作效率。

  2.3组织职能的社会化(outsourcingoffunctions)

  组织职能的社会化是指组织将其原来设置的某种职能由其他单位或组织来完成,同时对该组织的运行不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改革的好处有:既可以减少有关投资和雇员,在职能上没有削弱;使组织能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将加强,组织之间的合作和战略联盟更加重要;整个社会的资源也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经济的配置。

  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国际信息产业集团已经运用这一方式进行管理和经营,并已取得了成功。例如:Kodak公司与IBM公司签订合同,由IBM公司来管理其数据处理中心,Mi-crosoft公司等广泛采用的OEM生产方式等等。

  2.4组织功能单元的虚拟化(virtualization)

  即分布化(distributing)和网络化(netwoddng)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相适应,组织结构的信息支撑体系呈现多元化、分布化和网络化的体系结构,运作空间为组织内部网(Intranet)十国际互联网(Infcmet),从而有利于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增强组织的敏捷性(agiUty)。

  2.5组织经营的伦理化(moralizi^)

  由于组织经营环境的改变,组织出现了经营和伦理相融合的伦理化趋势,这既是现代组织自律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经营的主要取向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2.6组织管理的知识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发展,组织的经营活动日益专业化和知识化即要求组织的管理从基于信息的管理向基于知识的管理高层次发展。知识管理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并使两者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预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很多专家正在继续研究组织结构的变化和信息技术对这种变化的促进作用。比如,有的专家提出了组织的分簇结构(lusfcrirgstructure)在这种结构中,组织的等级层次被面向项目或任务的群组职员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通信网络所取代。其中,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可以充分共享,缩短组织成员之间交流和联系的时间和空间,识别组织成员每个人的专业技能,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即时获取信息的手段;减轻所有组织成员工作的操作性负担,使得他们可以集中于创造性的工作等。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可能会出现类似于管弦乐队或医院的组织,没有中间管理层,操作层拥有更多的专家,而最高层或总部则仅有较少的职员。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任何一项任务可能由临时性的一个群组来完成,而其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可以是时空上分布的、异步的,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仍然可以有效地协调起来。传统的管理跨度概念将会成为历史的遗迹。

  3.支持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信息技术和系统

  显然,新型组织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知识化趋势而产生和发展的而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信息,因此现代组织模式的建立、运行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就是构筑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形形色色的信息系统。所以有必要研究现代组织模式变化与相应的支持信息技术和系统之间的关系。

  考察和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我们发现,对于上述组织结构变化的几种特征,信息技术和系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功能和形式。比如:组织的“放大器”和“过滤器”功能主要由通信技术支持;传统的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与人工智能(AI)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处理大容量的通信问题。对于中层人员监控范围的扩大、信息量增加问题,除了采用电子邮件用于协调上下层之间的指导和报告、请示和批复之外,管理人员可以应用电子日历(electmniccalen-dar)制定任务进度安排,协同人力和系统资源。应用群件系统(gmupwarO支持更为复杂的群体协作,维护计划的执行进程和辅助有关问题和困难的处理。针对中层管理的缩减和人均监控范围的扩大趋势,近来又开发了执行信息系统(EIS),用于处理日益增加的信息和通信。信息技术和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减少或消除全面指出的“层层加码”等信息失真的负面效应.

  对于组织团队工作和职能社会化两个模式特征,目前还缺乏很成熟的专门信息系统。但这两种特征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了许多新型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例如,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与系统(CSCW/CSCS)群体支持系统、(G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IMS)、敏捷信息系统(AIS'./AgileInfomiationSystem)等。

  由此可以看出,组织模式支持的信息技术与系统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技术可以满足组织运行和活动的某些方面。按照支持组织模式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技术和系统划分成以下几种基本技术和相应的支持系统形式:

  3.1通信支持技术

  通信支持技术是指队组、组织和多组织之间的相互通信的信息技术,一般包括:电子邮件、计算机会议(computercon?ference)和视频会议(videoconference)等多种形式。电子邮件可以支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组织成员之间、群组之间或多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用以替代书写备忘录和电话联系。计算机会议可以提供基于计算机的组织成员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协同工作的机制和信息系统,特别是用于特定任务或问题的实施和处理。视频会议可以使得在空间上分布的群组成员,以类似日常面对面的会议形式,在一种同时可视听的环境中讨论相关问题。事实上,现实中采用的通信支持技术往往是上述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

  3.2协调支持技术

  协调支持技术指用于协调组织资源、设施和项目(或任务)的技术,例如群件。群件是一种用于协调和支持队组工作的信息系统环境,具体有多种系统形式,甚至可以包括通信和决策支持功能,但其中主要功能特征是支持、协调资源(如设备和人力)、设施(多种工作地点)和任务。

  3.3过滤支持技术

  过滤支持技术指用于筛选和汇总由基层传递上来的信息的技术,比如目前用于通信和协调支持的技术,包括电子邮件、计算机会议等系统形式。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过滤支持技术,则可以提高系统的信息分类、排序和响应请求的自动化程度、效率和效果。信息接收人员可通过对所收信息类型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选择其最感兴趣的信息类型。同样,发送人也可以建立类似的优选过滤器,对发出的信息进行排序等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所传递和接收到的信息也能够促进更为有效的工作。

  3.4决策支持技术

  决策支持技术指用于改善组织及其成员决策制定过程的效率和效果的一类信息技术。例如:电子会议系统(electronicconferencesystem)、决策支持系统(DDS)、群体支持系统(GDSS)、组织决策支持系统(ODSS)等。电子会议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使决策会议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技术方式,一般可以覆盖计算机会议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支持面对面的群体会议。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组织决策支持系统等旨在构造一个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构造和求解系统的技术支持环境。

  3.5监控和保障支持技术

  监控和保障支持技术指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用于监控和保障系统安全组织运行状况的信息系统环境。如:执行信息系统(ELS)、经理支持系统等。EIS是高层决策者为了对下层人员进行有效的通信、规划、监控而汇总和综合有关信息的一种技术形式。经理支持系统(ESS:ExecutiveSupportSystem)则是面向组织的次高层次和面向个人的信息系统,除以图文、表格等多种形式为组织的经理一类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内外部信息,还为他们的通信、分析、决策、组织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另外,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如身份鉴别、数字签名、数据加密、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等都属于这一类技术。

  3.6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面临“信息爆炸”,管理者为了免于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必须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识别和提取知识,运用知识改造企业行为,并创造和应用新的知识,使其转化为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素质,以满足企业未来竞争的需要。同时,企业业务的电子商务化是一种复杂、动态和分布式的智能应用,因此,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应由单一的集成模式走向分布式计算系统(DS),建立起一个在物理和地理上分布的应用程序之间通信与合作的网络底层结构,运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如CORBA和DCOM)使分布且异构的应用程序之间能以一种共同的方式提供和获得服务,实现分布式状态下的“软集成”。模糊集(FuzzySets)理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ml)、粗集(RoughSets)理论、数据库中的知发现(KDD)、软件智能代理(Agents)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集成,是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

  4.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经济的各方面都有着本质性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组织模式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得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改善。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对各领域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和广泛。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因此,如何在管理实践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与系统支持科学的组织模式的建立与运行,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目前各行各业迎接电子商务挑战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的论文5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了“源头活水”给诗人带来无比喜悦。著名教育学家袁振国老师在他的一篇序中曾语重心长地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振兴教育希望的“教师”,我想,就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源头活水”,。

  当前,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知识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我们教师的“源头活水”又在哪儿呢?专家急呼,教育信息化需要一代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擅长教学设计的教师,我觉得,努力成为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导演”教师的角色。

  一、以“理念”为源头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在“粉笔+黑板”式课堂教学手段及与教科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下体现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电子教师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普通教师共同担负着向受教育者传播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如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够上到由优秀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因此,信息时代的教师应侧重于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知识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的顾问,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树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 教师地位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中,社会教学资源越来越来丰富,有些现代教学媒体甚至会代替教师传统的某些作用,教师将由 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告诉学生“是什么”转变为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将由教学活动的操作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信息时代教师职能,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解惑”之上,做学生的的“导”师,解学生的疑惑。

  2、 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例的信息化教育,强调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教学过程应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构建知识意义的情景与气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支持。因此,针对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师应该变为“导”师,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而设计多种教学形式。

  3、 教学评价的转变。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不该:重知识,轻能力,轻智能,更轻思想和情感;重考试分数,轻平时表现;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重共性,轻个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上则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学生的能力,主张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既要考察知识,也要考察能力和技能,还要评价情感、态度和习惯;既要考察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也要有学习性评价,进行形成性评价;既要有客观评价,也要有主观性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二、以“信息素质”为源头

  信息素质是指教师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新的知识,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社会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质才能将信息技术融进教育教学之中,当好信息时代教师这一角色。

  教师信息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八种信息能力:

  (1) 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达工具、存储工具。

  (2) 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主动地多途径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感知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 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记忆、表达信息的能力。

  (4) 创造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创造思维、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

  (5) 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用恰当的符号把对学生有益的信息进行译码、编码与改造,使表达信息的符码简洁、流畅、鲜明、易懂、富有感染力和个性特色。

  (6) 发挥信息的能力:立于不败之地运用外界信息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和教学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的信息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7) 信息协作能力: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协作途径和工具开展广泛的信息协作,能与外界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

  (8) 信息免疫能力:具有避开不良信息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和干扰。

  三、以“教学科研”为源头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决定了信息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角色地位的变化。因此,从“教学科研”出发,顺应变化了的教学环境,以科研来指导教学,以科研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教师更有效组织教学。同时,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偏重在实践中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并善于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好的为变化了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服务。

  总之,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教育教学进程中,我们只有增强紧迫性,找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保持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导演”好信息时代教师角色,才能适应我们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适应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术的论文6

  摘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是要主动作为,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课程改革中。笔者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在中学新课标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意义重大。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学教学中仍然处于尝试探索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

  1.1 过度重视课件,忽略教学过程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必须要有较好的课件。因此这些教师在制作课件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将教学的内容及过程通过课件的方式固定起来,将全部学习内容融入到了电子教案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能局限于课件中,教师单调的讲解课件中的内容,学生必须一直盯着变化着的屏幕。教师过度重视课件,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深层次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模式化

  以学生为课程中心,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问题,必须引起对教与学方式改革的关注。从现阶段发展来看,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大部分整合课程运用的学习策略,教师将一定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实际课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多,很多时候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完成任务,其实并不是探究学习,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也不是合作学习。学生能否真正的在这些活动中有所收获,是需要教师深思的问题。

  1.3 偏离教学内容、主体和目标

  一方面教师固守课堂,将课件作为中心,并且课件上的内容也基本照搬教材,这种形式十分封闭。另一方面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主旨不明。很多时候教师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时,即使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也只是在做无用功,搜索了大量的无效信息,能够用于学习的资料相对较少。面对网络上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一般会产生迷茫之感。因此,为防止这种情况,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核心是教学的主体和内容,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资料,确保在课堂上学生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展。

  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2.1 改善教师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领域和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势必会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冲击。因此,教师要重新对自身定位加以思考,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更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先进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加强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和学习愿望,努力让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行素质教育,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

  2.2 加强对课程的研究

  随着在中学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从课程文化角度入手,主动研究改变课程结构的方法,比如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只有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服务于课程,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重视其效果与目的,并非所有信息都能够在网上获得,很多传统技术同样也可获得相关信息,比如多媒体教学、录音带及录像带等,这些传统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益,让教学中的难点得到有效解决。

  2.3 重视教师的培训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和认识有着重要作用。在现实情况中,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整合能力,不仅要让教师提高认识,同时还要有效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一般来说,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理论基础知识。只有教师真正在思想上引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视,并将其正确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3 结 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课程是其核心,信息技术仅仅起着辅助作用。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是整合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学教师要加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并加以创新,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景川.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方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9):247-248.

  [2]王文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J].学周刊,20xx(4):94.

信息技术的论文7

  【摘要】自科技教学技术发展之后,信息技术教学就成为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大新特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本文将以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切实有效地提供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之中。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在线视频教学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角色,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媒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可以使其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知识的难点突破,摆脱落后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学生不必再过分依赖于教师,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要点,利用共享的网络资源化繁为简,让生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成长。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准不高

  以多媒体投影教学为例,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观看。但是PPT投影的功效仅仅相当于将黑板板书变成了彩色板书而已,学生们依然是针对考试来埋头苦背知识点,忽略了创新性的思考。生物课堂上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应当能够通过高水准的PPT制作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将其与生物实验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课时不匹配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并不是一门受重视的课程,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每个学期能够分到的课时都较少,由此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不重视。在新课标改革之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但是由于课时的不足,以及学生对于生物学的不重视,让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都存在极大的沟通和学习障碍,对于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也就同样忽视了。希望高中教育体系以后可以适当增加生物教学课时,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

  (三)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年纪在四五十岁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制作PPT)就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这极大减少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而年纪大的教师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学校能够有组织地为这批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那么相信学校生物的教学效率可以更加上升一个层次。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生物教学情境

  与单纯的文字相比,图片、视频无疑是更令人容易产生兴趣的表现形式。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生物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点,以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呼唤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与教学情境的共鸣,通过想象力和记忆能力共同记忆知识点。比如在“遗传与进化”这一章节中,课本内容知识点的最佳呈现方式,就是通过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细胞分裂的详细过程,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遗传的奇妙性,还有基因突变与重组的神奇之处。这样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达成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化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凭借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感情的互动,课堂氛围也较为严肃。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加入,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生物教学动画以及视频,引起学生们注意力,然后由浅入深的为学生们讲解一些较为难懂的知识点。比如在高一的“分子与细胞”中,可以寻找一些动态细胞的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正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胞组成。而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中,生物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一步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了解到细胞所要经历的生命周期,明白我们所有人的体内每日都会有细胞的产生以及死亡。

  (三)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给予学生,为其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生物知识。当前许多学校都拥有站,教师可以定期将课堂上所用的PPT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上传到学校的资源网站上,让学生有机会可以自己下载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这是高中教育体系发展的整体趋势。今后,生物教师应当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素质提升,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生物学习,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有利于探究式教学课堂的建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陈友军.信息技术视点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整合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1):115-116.

  [2]刘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曹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xx(11):164.

信息技术的论文8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和势不可挡的气势进入到课堂中,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课堂不在是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教学, 而是变成交互性、虚拟性、主动性相结合的多样化课堂。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了初中品德课传统教学框架, 将品德课堂内容演绎成道德行为与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场景, 激发了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 品德; 应用;

  1 、引言

  初中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 不仅要掌握知识, 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内化知识, 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培养优秀品质。传统的思品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老师讲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 为了改变这种简单的说教方式,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 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视频、声音、图画和简单方便的展现方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 激发学生好奇心,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热情。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声行并茂的展示给学生, 演绎课本中见不到的场面, 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内容时, 根据课本的描述和图片给学生讲解, 学生有所触动, 但是印象不深刻。笔者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视频, 大多数河流都遭到污染、雾霾、沙尘暴、土地污染等都已十分严重, 进行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 学生们通过视频的观看感悟很多, 充分认识到了人类生存的现实环境, 都主动翻看课本, 回味课本教学内容, 更有很多学生将感悟写成作文和日记, 可见创设这样的现实情境, 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触动,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静态的.内容变成具体的、灵动的, 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心理, 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为了使品德课堂丰富多彩, 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教学内容, 以讲故事或者讨论的方式, 引出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 将学生深深吸引到教学内容中, 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 也使学生获得更多人生体悟, 明白大道理。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拓展学生思维

  发挥想象力是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现有知识层面, 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不断挖掘教材内容价值, 深入开展教学, 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在学习《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都描述一下他们都采取哪种网络交往方式, 有哪些趣事发生, 告知给学生网络交往的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 那么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 思考一下未来我们会有哪些更便利的交往方式呢?对于网络学生们都很熟悉, 所以这样的问题一经抛出, 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开始联想未来网络会是什么样子, 人们会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品德课堂教学变得异常热闹, 学生们都在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思维训练得到进一步提升。

  4、运用信息技术, 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 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初中品德课内容丰富, 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学习品德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教师在讲解品德课内容时, 要有意识的给学生灌输高尚品德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例如学生平时已经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独立性稍差, 父母稍微批评一下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有的甚至会有过激行为, 在了解初中学生自身情况以后, 教师在讲解《我的家人》一课时, 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课前采访学生父母我的视频, 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另一面, 体会父母的辛苦。学生观看以后都感触颇多, 在老师的指导下, 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开始主动帮助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再出言顶撞父母, 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明白自己不是家庭的中心, 而是家中一员, 开始学会为他人着想, 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可见, 这堂课非常成功,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采取了学生自身感悟的方式, 给学生上了一节重要的品德课。

  5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5.1

  初中品德课教学的关键, 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学会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平台。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使死板的课本知识变得灵活生动, 课堂教学声行并茂、色彩逼真,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能力, 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还给学生自主讨论和分组合作提供了可能, 可以就某段视频或者某个问题, 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 学生通过自行搜索资料和信息, 增强论点和论据, 并将自学内容分享给学生, 使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共同提高。

  5.2 信息技术促进资源共享。

  学生目前主要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登录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PPT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等, 在品德课中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 充分发挥试听结合、手眼并用和模拟、反馈、个别指导与合作的优势, 达到资源的共享, 提高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资源共享也给学生课后学习带来了很大便利, 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传到网络上,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查漏补缺。

  6 、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品德课中的应用, 符合初中品德课的教学特点, 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自身感悟, 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信息量, 也使学生的阅历更加丰富。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像朋友一样共同探讨一个问题, 彼此是平等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关系更加融洽, 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夏迪耶·艾尔肯。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0xx。

  [2]潘小红。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适度应用[J]。新课程学习 (下) , 20xx (02) :154。

信息技术的论文9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职教育工作带去了新的生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开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变得更多元化。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既可以概括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阐述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同时也可以分析出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事实证明,信息技术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育;高职教学

  1、前言

  在使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更多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学管理系统更加优化、教学内容能加丰富多彩的建设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彻底的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信息技术其实就是指的是信息发出、接收、修改、管理等一系列所有和信息处理有联系的相关技术。信息处理系统或者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依托以下三种途径来获得,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教学完美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生动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有效的提高高职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这就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教育的普及,不仅仅只是在教学方法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符合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3、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3.1互交式教学

  什么是互交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根据师者的教学需要设计出各种不一样的互交式功能的软件来进行授课的方法。互交式教学方法的出现改变了教学中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共享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递与接收。师者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一种新型模式展开课堂讨论和课题研究。通过这样一种以为教学中学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学生的需求和理解程度为教学导向,师者也可以从课堂讨论中得到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以此来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步,把最终目标定为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教材、学到真正的知识。

  3.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大突破,高职学校教师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既活跃了课堂更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引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教学文字更立体,利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它可以通过动画、声音、视频的摄入,打造一个更逼真的实操环境和虚拟世界,彻底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枯燥。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设计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选择性的重复播放,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最终记忆。

  4、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4.1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活跃,最大程度上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讲课为主,课本上文字居多,课堂就变得可造乏味,教材上多为文字的理论知识,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更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引入,在教学模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原来枯燥乏味的文字通过动画模拟变得生动起来,教学内容更能通过视频来进行演绎。枯燥的文字内容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分别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4.2信息技术使高职教师教学模式更多元化

  信息技术手段各式各样,很多高职教师利用这些手段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高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用语音设备来进行语音授课,用实操设备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技术手段的多元不同程度上的丰富了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过对自己学生特点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此来定制合适的教学方案。比如:复杂且枯燥的理论知识则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动画来进行授课,这样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5、结语

  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多媒体教学,一种是互交式教学。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应大力提倡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的论文10

  消防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工程,在维护社会稳定良好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促进消防工程更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当前消防工程发展中,为能够更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应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消防工程信息化发展,以保证消防工程作用及功能得以更好实现,促使其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理想的价值,在社会稳定发展方面也提供更好发展。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均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较大影响,而消防工程便属于其中较重要的方面。在当前消防工程中,为能够实现更好发展,需要清楚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消防工程实现更好发展,提升消防工程信息化水平,保证消防功能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进而使消防工程作用更好发挥,为消防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有效支持与保持,更好维护社会稳定。

  1信息技术背景下消防工程流程

  1.1消防工程应用中发现问题

  对于消防工程而言,由于其规模比较大,使用设备比较多且周期比较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问题出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工程今后应用会产生一定影响。若选择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往往需要在出现问题之后才能够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不但会导致人力及物力浪费严重,并且还是导致较严重经济损失。而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可不间断监控消防工程,在消防工程中有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可及时向管理人员给出警告,管理人员在得到警告之后可及时选择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可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

  1.2消防工程中的灾情分析

  在建筑工程有火灾发生情况下,消防人员需要与灾情相关信息相结合,及时对灾情进行准确判断。在传统判断中,通常情况下选择人工方式,这种探索方式会严重威胁消防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下,在消防工程中可对相关监控设备进行应用,可准确判断出建筑物内发生火灾的灾情,可将大量可靠信息提供给消防工作人员,并且可为消防工作人员更好开展消防工作奠定较好基础与支持。

  1.3消防工程中的解决方法

  在消防工程中,对于不用火灾情况,消防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不同救援方案。在对救援方案进行确定方面,消防工作人员可依据信息系统中所显示相关内容,将火灾发生源头及时确定,并且可利用相关监控技术,准确判断灾情,及时进行救援,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火灾所发生损失尽可能降低,使消防工程的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更好体现出消防工程的社会价值。

  2信息技术背景下消防工程发展

  2.1信息技术背景下现场灭火救援发展

  在消防工程中,对不同地点火灾救援而言,消防人员在对火灾现场进行清理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比如存在大量化学药品。对于这种比较危险的化学物品,若选择传统救援方式,可能会导致药品外泄,不但影响环境,并且危害人们生命安全,而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会有爆炸情况发生,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消防人员在实行现场救援过程中,应当及时准确分析相关化学药品性能,并且需要明确其储存形式,从而在转移过程中较好进行防护,防止危害消防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在整个救援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使现场消防工作人员与升级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可及时对救援方案进行调整,使现场救援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使火灾损失尽可能降低,确保消防工程更好实施。

  2.2信息技术背景下消防工程自动化发展

  对于传统火灾报警而言,其主要有运用有限报警方式,即将电话线与消防指挥中心进行连接,在有火灾发现的情况下,消防指挥中心可及时通过有效措施进行救援。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在消防工程中可实现无线报警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就是利用GPRS程序,对整体消防工程实行监控,在有火灾发生情况下,相关管理人员可利用监控将火灾发生点准确找出,并且可通过周围画面监控,将火灾影响范围确定,同时确定较完善科学救援方案,也就能够更好进行火灾救援,避免火灾影响不断扩大。

  2.3信息技术背景下消防工程社会化发展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式下,消防工程社会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需求,促使消防工程社会化发展也就十分必要,而在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可使这一目标有效实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消防部队及地方共同协作实行宣传资源开发,构建通用信息库,并且能够在信息库中对现有硬件资源实行储存,人们通过登录信息库能够对相关消防知识进行较好了解,并且可下载后进行研究学习。但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与当地实际情况及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相结合,遵循以实际为出发点原则,从而使信息库真实性得到保证。其次,在建筑工程及相关公共场所,可配备具备集成控制功能的广播系统,管理人员可将主控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连接,通过广播也就能够播放资料库中相关信息,不但能够使传播范围扩大,且能够使人们消防意识提升。此外,在开展消防宣传过程中,消防部门可利用公共场合的公共板报实行宣传,并且与周围所发生消防事故进行结合,不但能够使公众加强注意,并且可使公众警惕性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可使社会上各个方面均参与到消防工作中,从而也就能够使消防工程社会化发展得以较好实现。

  3信息技术背景下消防工程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为能够使消防工程实现更好发展,对于有些问题应当加强注意。首先,应当加强消防工程信息化建设,在消防工程信息化中加强投入力度,在消防部门内部应当配备信息化设备,从而为消防工程信息化的实现提供更好硬件支持与保障。其次,加强消防信息化人才建设,对消防工作人员积极培训,使其能够较好掌握信息化技术,以便在消防工程中对信息化技术更好应用,使消防工作开展的信息化水平得以提升,促使消防工作实现更好发展。再次,对于消防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研究,使消防工程与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更好融合,使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在消防工程中得以更好发挥,并且还应当相关新型信息技术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深入研究,从而为消防工程更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4总结

  在当前社会上各个方面对消防工作越来越重视的形势下,促使消防工程实现更好发展十分必要。在现代消防工程发展过程中,消防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清楚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形势,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消防工程的更好发展,使消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更理想效果,更好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及要求,实现更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欣.信息技术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35):296.

  [2]朱苏闽.基于网络的消防工程火灾报警监控系统[J].中华建设,20xx(11):174-175.

  [3]陈瑀.消防防火、灭火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xx(11):17-18.

信息技术的论文11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而青少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培养意识

  目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信息技术可注重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信息技术过程中,注重信息素养具有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注重信息素养培养,可以加强对计算技术以及网络的基本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意识,进而实现信息技能水平。其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处理信息能力,再碰到难题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能进行解决,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才能够学好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进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Flash”动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与本节课知识点有关的MTV、校园短剧等等。学生通过观看这些有趣的动画,自然就会对其动画制作技术产生好奇,然后主动地去探究动画制作的过程,掌握知识。又如,在学习“搜索引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学生喜欢的明星信息,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的有关“搜索引擎”的知识。学完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搜索有关你最喜欢的两个名人的有关信息”等,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信息获取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了解,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能力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教学模式有许多种,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模式等等,其中任务驱动模式比较适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合理的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难度不能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同时,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交流信息等能力。例如,在教学“Flash动画”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一段有关“家乡景色的Flash动画”,在学生制作之前,教师先为学生进行演示,并以“飘落的雪花”为例,让学生发挥想像都有哪些情境,有的学生说可以是山中飘落的雪花,有的学生说可以是湖面上飘落的雪花,然后教师选择一种,为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主要学习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你认为家乡哪些景色比较吸引你?利用Flash动画制作出来。”通过这一练习,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的素养。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项重要工具。学生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够真正的掌握信息技术,所以教师可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索有关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鲁迅先生的更多的信息,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但是一些想像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时就非常的困难,此时学生在课下做练习题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解题,以此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总之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能够对信息技术熟练掌握。

  (四)加强学生良好的信息品德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网络也越来越发达,但是网络既有利也有弊,网络的利处主要在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在网络上有许多的垃圾信息,对学生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极易导致青少年走上歧途。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信息品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制力,避免学生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错误引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网瘾少年”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造成的后果,让学生能够健康上网。此外由于网上的信息非常多,有正确的信息,也有错误的信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判断,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对信息分析以及评价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信息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一项的重要技术,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手段,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合适的途径,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中华.信息技术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15).

  [2]谢秋红.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9):248-249.

  [3]康曦月.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xx(5):152.

  [4]黄发进.改进信息技术教育方法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11):21-22.

信息技术的论文12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之上的工程,在通讯、科研以及国防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应用作用。近些年,电子信息工程中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份额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然后总结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方式也被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改变。电子信息工程是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传递、使用技术,其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推动效果。但是,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效果以及成熟性并不够,其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改善。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简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表示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相结合的数字技术,其必须遵循网络协议,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将分散或独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传递、交互。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中,主要通过网络的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但是传输需要相关的介质,例如网线、双绞线、微波、电缆以及光纤等等。经过笔者经验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较强的硬件、软件共享功能,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只需要使用网络技术便可以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传递、共享等。从而让电子信息工程具备视频、文字、图片的传递等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甚至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递与常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更高,更加效率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包含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电子设备信息软件系统的应用等,就是手机、电脑在电话、短信、网上等过程都属于电子信息工程范围。从当前的应用技术而言,电子信息工程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引用已经较为普及,其具备较大的影响力。同时,电子信息工程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工作量等,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使用的笔记本、平板、收集等设备当中都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内容包含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应用

  2.1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传递

  当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中,因为人们已经基本进入信息化电子时代,人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量相比以往有着显著的提升,人们也需要这些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电子信息工程的高效、大量信息传递的功能也是实现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良好应用的基本。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递信息,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作用其他技术无法替代。随着电子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其能够推动社会良好的成长,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快捷、便利,对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引用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2.2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除了优势以外,仍然有一定的缺陷。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一直存在着网络信息威胁这一安全隐患,这一隐患也同样适用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护技术当中,加密技术是保护计算机信息不被切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能够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能。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当中,利用密钥管理程序,对计算机当中的大部分文件以及系统重要程序进行加密,保护其不会受到远程用户的访问。当前的加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访问地址的形式,另一种是密码的形式。对此,用户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加密方式,从而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护效果。在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传递安全性。

  2.3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被理解成广域网技术,广域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大,其能够连接着不同网络供应商、不同城市以及不同设备,从当前的网络技术形式分析,广域网的用户量仍然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对网络通信传输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例如对光缆、电缆的传输能力。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用现状显示,光纤介质的信息快速传递功能能够有效地抵挡绝大部分的信号干扰,并且有着非常高的信息传输质量,不会产生噪音,传输距离较远等优势。对此,广域网的主要传输方式普遍为光缆。除此之外,卫星通信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地面的收发站以及卫星实现信号的传输,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在光缆无法铺设或铺设距离过长的地方。卫星通信主要的展现形式便是日常生活当中所应用的.手机,例如手机信号。

  2.4电子信息工程设备的研发

  电子信息工程无论是资源在设备之间的共享,还是新设备的研发,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等。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理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运行机制、模拟机制等。例如,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明确公用线路以及专业线路之间的差别,必须对专用线路施以相应的防护加密。当前在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当中,派生系统、UNIX系统的引用较为广泛,但是这样的网络体系并没有统一的协议标准以及统一的结构,这一现象将会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之间的加密信息传递变得复杂、难以实现,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缓解这一方面的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中,信息的传递主要是利用无线数字通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所建设的电子信息工程,其在完善、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真实的展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并着重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应用。笔者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电子信息工程将会不断的改革、发展,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工程又会反向的给网络技术提供新型动力。

  参考文献

  [1]苏波.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学家,20xx(2):11-12.

  [2]杜吟吟.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

  [3]张家纳,范茨莉.探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xx(24):248-248.

  [4]丁中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民营科技,20xx(3):66-66.

  [5]范习松,张勇.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J].科技与创新,20xx(22):152-152.

  [6]汪军阳,司巍.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问题分析与防护措施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20):242-242.

信息技术的论文13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的载体己经不再束缚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此背景下,积极反思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价值意义,结合当前现实情况,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有效整合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课程整合;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学校教育迎来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资源。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但究竟如何将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还需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价值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发现美

  音乐作为一种媒介,让学生通过音乐这条纽带彼此认识和熟悉,并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交流彼此的感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高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感性上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获得美的表象,唤起对美的感受。

  2.激发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欣赏美

  音乐因为创造变得丰富多彩,因为创造变得更加个性,因为创造变得更有内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音乐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通过音乐创造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充分挖掘出自身潜力。同时,欣赏美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美的形态直接感受开始的。

  3.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表现美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即兴创造的潜质,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欲,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智慧。所以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使学生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音乐创作,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有效整合的对策建议

  1.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思想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对音乐课程在基础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与功能进行重新、全面的认识,将音乐视为一门重要的审美教育课程,而非将其视为语数外等主科的点缀。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也应积极更新对它的认识,不再将其视为无用的工具,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2.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设计针对性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审美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去听赏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确定你要通过音乐作品达到的目的,确定作品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发现这些教学重点中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3.创新教学手段,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过去对抽象难理解的东西,教师要花费很长时间去讲解,学生感到枯燥,不能理解,或者毫无兴趣,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动画、视频、图片等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学生会被这种授课方式所吸引,激发出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样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

  4.适度提问,强化思维启发

  音乐教育虽然承认差距,但应拒绝选择与淘汰,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教师应让学生敢于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树立对于学习的.信心,充满对于知识的渴望,积极向上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事半功倍,老师也能从中很好的掌握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结论

  总之,学生是教育主体这一理念要求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乐于交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同时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及时在线交流,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普及,健全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杨瑜,林诚权.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现状分析[J].四川戏剧.20xx(11):85.

  [2]王文澜.基于音乐课程改革与实施问题的反思[J].艺术研究.20xx(02):75.

  [3]钱程.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兼评《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技术》[J].中国高教研究.20xx(05):85-87.[4]申光健.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运用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天地.20xx(09):74-75.

信息技术的论文14

  (一)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论文

  一、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缺乏系统性。今天,我们把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的程序都理解为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专为企业设计的各种各样的包括人力资源系统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多,但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却遇到不少的问题。如设计人力资源系统时,采用的信息标准不统一,出现了共享性差、可交换性差等情况。根据相关调查,大多数企业都已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可应用程度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当部分的企业根本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2)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人员。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都较为了解的专业人员,但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工作能力有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企业管理人员观念落后。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还处于创业发展期,资金实力不够,没有必要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这些企业大多配备了计算机与办公软件,只是没有对信息资源进行规范的整理与完善,使得企业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需要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观念,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越性。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确立其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有效进行。

  (2)提高人员素质,积极培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信息处理系统都需要信息化处理能力,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是企业的竞争的主要手段,企业决策者本身具备或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系统的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通过听课、交流、考核等方式达到掌握系统应用的程度,掀起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潮,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素质。

  (3)进行差别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信息技术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掌握和运用更多的信息,让企业差别化、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可能。通过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者可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并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与沟通渠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有亲和力的人文氛围。

  (4)坚持人才的长期规划与科学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人才资源的开发成功与否有直接关系。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指出:制定人才战略与规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部分,正确分析现有人才基础,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制订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二)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论文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体步骤

  人资管理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要对人资管理的具体工作给重视起来,以便让人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人资管理实施的具体步骤一定要有一个层次性:明确目标,指明方向,开拓进取,展望未来。一个健全的人资管理系统,能带动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使企业在一个有章可循的经营模式下顺利开展工作。针对企业人资管理工作的层次性,现做以下分析阐述:

  1.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给企业制定出比较明确的目标,让人资管理工作者把公司的主导思想给传播到企业的各个角落,让每一名员工都按照企业的目标不断努力,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2.企业的目标确定之后,必然要有一套完善的人资管理系统来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做监督工作。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那么企业的生产现场将是一片混乱,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阻滞性,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重视,把企业的规章制度给落实到企业的每个员工,让企业员工在一个有章可循的模式下为企业效力,最终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3.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后期工作将是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计划、员工招聘、档案、合同、考勤、考核、培训、薪资、福利、离职等,这些工作都是人资管理例行性工作的表现,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没有创造性可言,但它又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二、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我们将会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氛围两大类,即定性和定量。定性的工作都是一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需要通过人的主观思考以及分析判断才能完成,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工作、业务流程的规划、招聘面试、同员工间的交流等;定量的工作是指那些依据已有的制度或者是流程而进行的工作,比如工资的计算,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占据大量的时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1.信息技术用于对所有定量工作的处理。信息技术在处理定量工作时更具有优势,例如考勤、工资计算等,和人工管理相比,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大幅减少人员占用比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是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益才会被大量的应用的。

  2.网络技术可以提供给员工很多的自助服务。网络技术可以给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多元化的自助服务。例如公司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网络来查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一些特殊员工的情况、成本分析以及绩效等。中层领导可以通过网络来对自己的部门实现日常管理,如对员工的考核、审批休假申请等;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工资、福利、公司内部招聘信息、相关的职能培训等相关信息。

  3.内部局域网可以充当企业员工和公司对话的桥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来了解企业基础的实际状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样企业的管理才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企业员工也可以通过局域网直接向公司咨询或汇报一些事物,保证了企业内部信息的通畅。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节省大量的人力,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进一步的优化,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和员工的服务质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让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更加全面,届时,会有一个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信息技术的论文15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新《纲要》课改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活动环境,因此,将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融于幼儿数学探究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幼儿数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一、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幼儿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就是人机的交互性,结合幼儿年龄小、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特别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多种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数学探究教育活动;探究,指探索、追究。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追究,指寻求问题的根源。最重要的是探究教育是使幼儿形成探究活动的教育,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能够创造出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幼儿“触景生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钟表的认识”这一节时,活动前,我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许多钟表图片,还自制了表盘模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再进行教学活动,演示了“认识钟表”的课件,响起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然后出示一组画面,从幼儿早晨来园、盥洗、吃饭、活动等一日生活不同时间的画面切入点结合教师语言引导,教师介绍了一分钟的准确刻度时,幼儿点击一分钟刻度,时针按顺时针方向准确走过一分钟,与传统教学相比,用多媒体除了能观察时针的运动过程外,还能让幼儿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性的评议进行教学,幼儿就能在教学游戏中找到答案,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有互动性,通过点击画面中钟表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闪烁回应,教学生动,引发了幼儿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主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想知道下面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在学习中都想自己去寻找答案。整个活动过程不但让幼儿自主,而且让幼儿更加自信,孩子们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

  二、 利用信息技术,消除幼儿的思维障碍,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建构性”主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育信息化不是把零碎的、不分巨细的内容硬塞给幼儿,让幼儿强化记忆,应付考试。而是让主动探究,学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建构性”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是幼儿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高级思维训练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从目前大家更多关注电脑、网络、网上学习的操作模式等,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

  1、运用媒体演示,探幽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最爱动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当着眼于时代需要,多给幼儿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图形宝宝—拼图游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游戏拟人化,通过创设情境、以景激情、以情引思,让幼儿在电脑游戏中,亲自动手拖动鼠标,每当孩子用鼠标选中多个图形宝宝中的一个,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之后,从电脑中传出亲切柔和的赞扬声或屏幕上出现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时孩子就会处于惊奇、兴奋、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内心产生了成就感,发展了幼儿思维,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2、运用媒体展示联系,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课件,提出有一定思维坡度的问题,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获得简单的科学结论。这样可以把教师的有意引导和幼儿的主动思考,独立发现结合起来,有利于幼儿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为此,我们大胆尝试把大量的应用题归类同化,做成一题多变的动画课件,由浅入深造成坡度。如制作 “小动物的家”。①一列满载着八只动物(大象、猴、兔、熊猫、猫、狗、松鼠、鸟)的火车徐徐开来。②动物们回到大树家,来到自己不同的楼层。③又一列满载食物的列车开来(萝卜、竹笋、虫子、桃、鱼、骨头、草、松子)。根据以上的出场顺序,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提问并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最终过度到幼儿之间你一言我一语互相给对方出题。

  如:在幼儿之间练习的同时,有轻揉、舒缓的乐曲,使幼儿静心思考。幼儿的每一个操作完毕,都会有“你真棒”“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的激励语言,”①从前面的数乘坐第六节车厢的是什么动物。②小白兔乘坐的车厢从前数是第几节?从后面数是第几节。③松鼠住在第几层上?吃第几节车厢的食物?④猴子住在第二层,再上三层是第几层?怎样计算出来的?(第五层,2+3=5)⑤松鼠住在第七层,在下一层是第几层(第六层7-1=6)

  …………

  从序数到加减运算是一个较复系的编题和运算过程,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以游戏的心情进行学习,更有利于要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幼儿即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可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成功,从而是他们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幼儿实现《纲要》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延伸幼儿的学习空间,给幼儿探索的机会,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养成多维多向思考的好习惯。

  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每讲一个新概念,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出课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动脑筋总结规律,自然而然轻松地获取知识。

  如在教幼儿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间比较轻重时,先让幼儿明确比较是在两个物体之间,根据一些属性建立一种关系过程。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点击出现狮、虎、熊猫玩翘翘板的画面,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观察比较二组动物玩跷跷板的不同之处1、狮、虎玩时的样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狮把翘翘板压在地上,虎却翘得高高的,狮比虎重)2、虎又与谁比了,怎么样了?点击(虎与熊比,虎比熊重)画面。3、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比一比,狮比虎重,虎比熊猫重,那么狮、熊猫谁轻、谁重?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认真地观察思考并连续进行比较推理判断,推出“狮比熊猫重”。随即教师又翻开熊猫与狗一样重的画面,再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狮与狗熊谁轻谁重。假设狮子用A表示,虎用B表示,熊猫用C表示,狗熊用D表示。幼儿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如果“A比B重,B比C重,那么A比C重”;如果“A比B重,B比C重,C,D一样重,那么A比D重”的概念。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形成一套规律性知识,而且又使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

  又如:教幼儿“认识多、少、一样多”的数概念,教师设计了《拔河》的游戏课件,有红、黄两队,请幼儿判断能否比赛,幼儿凭着以往的经验说出红队5人,黄队6人不能开始比赛,教师追问原因,幼儿回答说,黄队比红队多1个人。(这时电脑中不停地闪动黄队多出的那1个人,幼儿清楚地看到这个没有“一一对应”)幼儿回答的正是数学中“一一对应”的思想,教师顺势讲解了“一样多”的意思。达到了顺利突破难点的目的。如果媒体介入过早,幼儿就少了一次思维训练的机会,这不仅违反了认知规律,还抑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每一位幼儿都是发现者、创造者。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幼儿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探究数学知识、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幼儿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和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幼儿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这样既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探究的能力,又能使幼儿从小认识接触先进的科技手段,逐步学会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接受科技的挑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让我们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大踏步前进,努力去开创素质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息技术的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的论文05-26

军事信息技术论文08-16

[信息技术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教法08-17

电子信息技术论文02-20

信息技术教育论文02-24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论文08-0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02-17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论文11-0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0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