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体育论文>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

时间:2024-06-01 16:21:15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与健康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与健康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1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以衡水学院以及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师范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参照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有589名,研究组(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有376名。本研究的样本容量为965.为了便于研究工作的进行,这些研究对象都是以班级为组织单位。

  1.2研究方法

  为了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笔者使用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KL-90)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访问和心理评估。SKL-90量表共包含90个测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由专业人员首先对测评方法做出说明,并由辅导员组织实施,由学生自主回答。问卷共发出965分,收回有效问卷965份,满足统计要求。对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进行。

  2.调查结果及分析

  性别因素是心理分析中经常被考量的客观因素。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中SKL-90症状因子达到中度痛苦水平的男生占比39.8%,女生占比60.2%;研究组中SKL-90症状因子达到中度痛苦水平的男生占比43.6%,女生占比56.4%。这说明了两点,一是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男生低,这可能受择业压力、传统观念以及身体机能等因素的影响。二是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女生的中度痛苦比例可以显著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3.衡水市高校师范生教育中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实施对策

  3.1更新教学观念,设立新型教育目标

  教育教学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思想,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而对于师范类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灵活地学习、尝试、探索和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观念,不可为了实现某一种教学目标(比如提高考试成绩)而过于强调某一单一的教学形式。

  3.2重树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育气氛

  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将心理教育与体育结合的过程中,不应该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传授知识者与学习者”,而应该定位为“亦师亦友”。因此,在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以室外教学为主,室内教育为辅,这样便于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

  3.3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增强其积极主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排除学生心灵中的不健康因素,让其心理状态变得积极、活跃而健康,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可见,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引导教学的过程,从而增强其说话、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体育与健康论文2

  近来,“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就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体育入高考不但不能起到既定的效果,反而会把体育变成一门应试学科,让多数中学生又增加了一项负担和对体育的反感,这与教育本身的理念相悖。

  体育纳入高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体育将和六门主课一同参加高考,这无疑会打乱现在的高考体制,并造成不公平现象,那些成绩平平但体能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好但因自身体质原因体育较差的学生最终进入同等层次大学,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殿堂,以体育为标准来选拔知识型人才是否合理?高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掌握一定知识类型的学术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发展,高考赋予所有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进入社会全新的独立的身份,通过这项制度,国家把人与人又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让分数决定命运。而体育纳入高考是要选拔体育和主科成绩同等优异的学生,又让学生站在了不同起跑线上,这是否是本末倒置呢?此外,当代高中生课业繁重,能够利用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如果再将体育纳入,空闲时间少之又少,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学习不能百分百投入,体育课时也无心训练,常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却差强人意。

  当然,不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代表忽视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体育只是一种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才是本质。学校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有效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增强学生体能素质,从而使学生更好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对学生健康体能固然重要,但不可置否,高考的本质是学生学科掌握程度即成绩的抗衡和竞争,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当向体育院校、运动员方面发展,而高考的竞争应当以成绩优异与否为标准。同时,体育纳入高考也会使原本对体育感兴趣或喜爱的学生将体育视为负担和压力,无疑打压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纳入高考的做法非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助长学生对体育的恐惧焦虑。

  此外,体育纳入高考也会导致资源不合理配置,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这种做法不仅会泯灭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更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

  因此,较之体育入高考,我更倾向于把体育作为中学生高考的一项参考,将增强学生的体能综合素质作为根本,注重本质抛开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在学习中得以放松,进而为更好地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体育与健康论文3

  1.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首先,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生也是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紧张的学习压力,与多学生不能承受这种学习压力,以至于出现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注意听课,学习效率非常低下。接着,情绪心理障碍。大学生真属于朝气蓬勃的时期,他们的身心不断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并且自尊心、好胜心都非常强,所以会产生跌宕的情绪。再接着,自我认知障碍。由于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大学生的认知有时候会产生一些偏差,这无疑就会形成自我认知障碍。第一,自傲。以自我为中心,感觉自己是最好的,不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但是会轻而易举的指出别人的缺点,不屑于向别人学习。第二,自卑。以他人为中心,感觉自己是最差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第三,虚荣。爱慕虚荣,并为了别人的夸赞儿沾沾自喜。除了以上这三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人际交往的障碍。大学生渴求独立的心理往往会造成他们假象的独立,希望自己去认识新的朋友,然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以有时会造成人际交往时的困难。

  2.高校体育教育包含主要的内容

  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锻炼体魄、增强体质的主要教育,它主要凭借体育知识与技能来进行教育。通过体育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在正常的身体增长中所需要的锻炼,加快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锻炼也可以增加学生大脑竟能的不断成熟,使学生的大脑能够及时的适应身体的需求,并且这样也是对学生更如谭王快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扮演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所以体育教师也必须教授学生关于体育的一些知识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概括的范围更广阔了,除了校内的.体育课程之外,还必须有课外的一些指导性的锻炼,并且通过多方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体育教育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们高尚的竞技精神,要有勇敢坚强、不怕失败,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样才能使深体育精神共同成长。

  3.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

  3.1体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开展加强智力活动,同时体育教育和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心理活动能力的提高也促进心理活动的开展与形成。但是,每一位学生是否能够学有所成,不仅仅依靠开展心理活动,同时还要多加注意非智力的方面,比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观念、学习兴趣、自身独立性等。大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3.2体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品格培养和完善

  体育教育包括基本知识和技能,体育技能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开阔自己的胸襟与气魄。开展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在活动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使学生在今后的无论是多么艰难的道路中都能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积极的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半途而弃。

  3.3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追求和创造美

  体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发展,所以体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的发展。美是大学生比不可少的自身素养之一,因此要加强体育教育,以至于能更好的增强自身的美感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4.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影像

  4.1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大学生的心理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由于智力的因素在教学中起着首要地位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地对大学生进行智力训练,大学生的发展已经几近成熟阶段,但每个人有有所不同,因此要因人而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智力训练。第二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一定要注意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大学生还处在情绪波动较剧烈的时期,而且大多数时候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所以进行体育教育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保障他们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4.2体育教育中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育中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这两种课都有其一定的教学方发和教学手段。就教学方法而言,包括: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师生问答教学法、教师引人教学法等;就教学手段而言,包括:分等级教学以及考试、课下补习等。

体育与健康论文4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特别是体育舞蹈课的开发与设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力求体育选项教学获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体育舞蹈;身心健康;影响

  回顾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了。这时的学生,萌发和盼望的是如何从身心上得到满足和技能上获取成功。经过知网查阅资料可知,近年来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体育运动,特别是经过学生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更能够给学生带来益处。体育选项教学模式是在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萌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它顺应了教育界发展老师的潮流,弥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发挥个性潜能,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身心健康的定义

  最新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指的是某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它指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合理安排学习和运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坦然面对学习上的'不如意,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引导和帮助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认真向他人学习,弥补自己不足之处,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现在的学生由于面临着学习、升学的压力,能够合理地利用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的人较少。如何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门运动项目,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而体育舞蹈是融体育、艺术一身的舞蹈运动,它把艺术美较好地融入运动之中,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尽显奇妙,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形体,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全面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知网和维普网检索查阅了有关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得出比较真实、可靠的结论。

  2.问卷调查法。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实验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36份,有效率达89.3%。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数据

  实验组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可测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特别是女生的身体素质具有显著性提高。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项目,充分发挥个人的优点进行有目的的锻炼。

  2.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进行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习时,学生能获得较高的心理健康值。在是否主动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练习;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否能够独立欣赏一场体育舞蹈的比赛;是否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完成体育舞蹈动作;是否能够与他人互相配合完成体育动作都能够方面的满意度值都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可以看出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显著性的积极影响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由于学生找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练习项目,使学习既有目的性,又有自主的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独特的潜质禀赋,特别是女生,增加了练习中的运动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认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舞蹈练习中,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增进健康。

  2.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比未接触过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更好。首先,学生的表现力增强了,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真学习,熟练地掌握了体育舞蹈的动作,在学生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增加了心理的承受力。其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完成体育舞蹈动作后,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对待,没有什么事办不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坚持下去就能走向成功。体育舞蹈是体育和音乐、美学融为一体的新型项目,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情操得到陶冶,欣赏音乐的节奏感,它要求良好的身体姿态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和修养,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

  (二)建议

  1.面对学习任务较重的学生,承受各种压力,为了让要他们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一种方式来舒缓压力。通过体育舞蹈选项课学习,让学生在他人面前的表现力提高了,树立了自信心,身体素质增强了,精神面貌非常好,意志力得到磨练。所以,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是显著的。

  2.学校应该重视和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实施。体育舞蹈选项课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和影响。科学、合理培养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把生命延长到极致,对于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颖.体育舞蹈选项课对新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4).

  [2]黄斌.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8).

体育与健康论文5

  摘要:现代的中职学校,已然不再是只是传授学生技能的场所。它要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重要课程中的一门。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试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使体育锻炼成为对中职学生有益的心理健康的辅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职校的学生们,从初中而来,学习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以后要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竞争。这些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往往在心理上产生诸多心理阴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更是摆在我们这些教育者们眼前的一项新型的课题。

  1、心理健康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在积极、快乐中进行的。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变自我的形体,提高在高压工作下的心理自调能力,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高强度的劳动。同时,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公还可以达到降低应激水平和摆脱轻度烦恼的目的,以达到宣泄情感的目的。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体育课是一个群体性活动,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社会有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众多学科中不可代替。

  2、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着同年龄段中更多的心理困扰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以往自身的经历。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往往是技能工作或是体力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人们的思维定论,中职学校培养的仅仅是劳动工具,这样的想法通过社会无形的反射到了学生的身上,让学生觉得前途渺茫。同时,家庭教育中,往往也缺乏一定的关爱和认同感,在学生们看来,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以往在初中时,这些学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不热爱学习,因此,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甚至往往是以恶语相加,这使他们在自身当中找不到闪光点,失去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3、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3.1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性格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我们看到的跑步等一系列简单的活动,它是在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包括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这些技能的传授,达到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使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同时提高身体各项力量、耐力等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健康正常的发展,这样,对学生的心理正常的成长便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换句话说,运动不仅是体质得到了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的平稳。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往往是锻炼身体的人,其心理调节能力非常强,其心态也积极乐观,做事也具有韧劲,较为常人更具有拼搏和上取心。体育锻炼同时还可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态度。在体育课上,设置较为艰难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体验和尝试模拟情境下的失败与成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长跑,是我们一般人所畏惧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样的比赛中,有许多人会找若干个理由选择放弃。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长跑是最能磨练人的毅力的了,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力最好的手段,当然,前提是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3.2陶冶情操,调节情绪

  人在繁忙之时,如果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例如男生所钟爱的篮球、足球或是羽毛球,能够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女生所喜欢的有体操和舞蹈,体操和舞蹈,是在美妙的音乐中渡过的,在这样美妙的旋律中,女生的情绪自己会高涨起来,也不增加了人的喜悦度。通过这样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情操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4、应适当调整体育教学的内容,以达到辅助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永远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不要过分为了追求心理健康教学的效果而教学。要重视中职学生的个体化,因材施教,并在此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细化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同时,对于男女生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男女生对待困难的抗压性不相同,在设置情境时,要把这一方面问题考虑进去。特别是要考虑到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异特点,进行分类别的教学设定。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其实也不是人们想的动动做做,更多的则是细小环节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辅助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5、结论

  当代社会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我们要不断深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有益促进。体育教学,并不是只是人们看到的跑跑步、做做操,它的深度可以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它的广度可以让一个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浅析中职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科技信息,20xx,第21期(21):297-297

  [2]中职学生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荆楚学刊,20xx,第4期(4):85-86

  [3]浅谈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第9期(9):102

  [4]中职院校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研究.新疆教育,20xx

  [5]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科技信息,20xx,15:180

  [6]关于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A].体育科研,20xx年第3期(总第107期)[C].20xx:4

体育与健康论文6

  背景: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规定了学校应根据课程特点,在高中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实行选项学习方式。按照高中阶段选项学习与获取学分相结合的特点,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选项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学生可以在规划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学期有两次选择性机会。在完成一定教学内容与目标之后,获得必要的学分。高中阶段三年中获得11个学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合格。在学校开设的所有学习内容中,田径与健康教育为课程规定必选内容,各占1个学分。其余9个学分,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场地条件设备允许范围内开设的选项学习小班报名参加学习,在尽可能满足学生选择条件下,组织选项教学。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选项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学校根据条件开设尽量多的选项学习模块提供学生多种选择机会;学生必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采用选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在选项学习中也有两项内容是必选的,就是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和田径系列中的田径必修模块。选项学习形式构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传统体育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学生学习内容大大拓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多次选择,在获取一定学分的条件下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高中学段的学习任务。

  任何新生事物的开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它完全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框架,无论是教学结构、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迅速适应这样一种变化,确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福建省平山中学自20xx年实施体育选项教学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有关体育选项课的若干问题同相关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结合平时在体育课上的观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学生对选项内容进行选择,确立选项班级成员。

  一般在确定各选项班人数时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计算机软件进行选项。运用选项软件各模块教学班人数设置一定的人数,当用电脑点击选项时,某模块教学班人数已满时,学生可以改选其他模块教学班,直到选中为止。二是,由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然后再由教师统计各班各项目的人数,教师根据学生志愿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组合新教学班的人数。另外,还可以给各行政班分派各模块教学班的人数名额,如篮球班每行政班10人,这样可以由班级同学互相调整,以保证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合理,不出现人数差异悬殊。

  我校因条件限制,不能采用软件进行选项的方法。综合考虑,我校采用由各个行政班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进行选项。选项后一般都会产生各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差异,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比如较多学生对某个模块项目比较感兴趣,则这个模块的教学班人数会较多;或者一个年级实行文理上下区分班,各个行政班男女学生不平衡,如上理科区段时,男子篮球项目或男子武术项目的志愿人数就较多。当出现人数差异悬殊时,教师根据志愿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学生在自己的第一志愿中学习,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调项要求。

  其实,出现各教学班人数差异悬殊,除了可以调整人数外,还可以增加相应模块的上课教师或增添体育器材、场地,对学习人数较多的模块再进行分班。但这种方法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二、学生选择项目的主要依据是兴趣,模块教学中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调项要求。

  在学生进行模块选项时,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选项动机的。但我们认为,学生选项时的兴趣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直接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发生转变。兴趣会随着学生的即时体验而变化,当学生对某模块项目尚未形成持久、稳定的兴趣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很容易转移或消失,因此,在实施选项教学过程中,就会出想个别学生提出调项要求。除了因兴趣转变而提出调项要求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造成学生提出选项要求:一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某个模块内容的技术,想学习新的模块内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觉得原来选择的项目运动量太大,自己的身体不适合;三是从众心理,比如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提出调项要求后,自己也想随之调班,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

  教师对学生调项申请要慎重考虑,不能因满足少数学生的意愿而影响学校整体教学秩序的稳定。对于因为已经较好地掌握某项技术的学生,会尽量满足其的调项意愿,而对于因为兴趣发生变化、不能适应运动量和有从众心理的学生,教师会进行积极沟通,加以引导。学生提出选项要求,除了对其沟通引导外,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动机及学习过程心理的变化,及时变换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继续参加选项课程。

  三、每学期安排一次选项比较恰当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学生可以在规划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学期有两次选择性机会。每个学期学生进行两次选项,理论上非常理想,但在实际情况中比较不合理。一是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大概进行室外教学有30个课时。大多数模块教学内容不可能在半学期内完全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一学期进行两个模块项目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两个模块教学内容不能系统化掌握,只能学到一点皮毛,事倍功半,不符合《标准》水平五的要求;并且一学期进行两次选项,教学班成员流动性大,这样不利于教学班的稳定和教师的管理。所以,经过选项教学的实践,从上学期开始,我校进行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行每学期只进行一次选项。通过跟学生交流沟通,大部分学生也认同这种做法。

  四、选项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要加强模块教学班的管理和规范

  学生通过个人的选项分别组成各模块的教学班,开始时相互之间既不认识更谈不上了解。通过共同参与模块教学,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之中在一起,使不通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密切了,选项教学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但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加强对模块教学班的管理。在选项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班采取了以下几种管理办法:一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统一上室内课,分别由各班负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项,并重点提出选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定下规矩,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管理;二是教学过程,教师注意培养教学班中的体育骨干,做好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进行管理;三是每节课教师要对各自教学班进行严格的考勤,杜绝旷课或随意串班现象出现;四是严格履行请假制度,若学生请假必须要得到班主任的批准。体育教师一定要跟各行政班班主任多做沟通交流,共同管理好学生。

  在进行选项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已经通过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后得到了克服,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实施选项教学后,教师的备课、授课、教法指导场地布置通过去有很大不同。我们学校高一、高二五位教师跨年段同时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困难,相互学习的机会比以前减少了,这样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实施选项教学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长项目,这样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色,但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专项练习的同时,有必要辅修一定的基础项目,如田径类项目,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基础性身体素质,也有利于专项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我校根据教师、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提供三个运动项目选项,分成五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在选项前,我们教师有向学生明确说明,选项教学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但还是有学生对选项教学项目提出了不满,特别是那些被调整志愿的学生。对于这部份学生我们本着妥善处理,做好思想工作的原则同学生进行交流,也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志愿被调整的学生,教师有作登记。在第二学期进行选项时,会优先满足他们的志愿。

  在今后的选项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探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新课程选项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课程高中选项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陈文斌

  3、《体育课选项教学的点滴思考》——迟晓东

体育与健康论文7

  【论文关键词】体育舞蹈选项课体质水平心理健康水平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与其他学生体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对比,分析体育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并结合阳光体育,找出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成因,为高校选项课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1.前言

  高校教育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及自我锻炼能力,体育习惯的形成及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体育舞蹈课可以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多次重复运动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量,按照人体解剖部位,有目的促使身体匀称、协调、健美发展。体育舞蹈又可在优美的动作及音乐中受到美的享受,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塑造健美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促进高校体育课朝着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多样性等方向发展。现就其在高校体育课当中对学生体质及心理健康的作用做如下分析与研究。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组为20xx级学生200人,进行一年的体育舞蹈专项课学习;对照组为20xx级学生200人,进行其他项目的学习。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数据以新生入校后参加体育锻炼达标测试数据为准。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舞蹈及心理健康方面论文9篇

  2.2.2问卷调查法:采用SCL一90量表进行调查分析

  2.2.3数据统计法:运用Microsoftexcel20xx进行数据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与对照组机能形态指标结果见表一1

  分析:从表一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除身高,立定跳远项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P<0.01)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体重比对照组学生减少显著;肺活量增加极为明显,运动恢复到安静心率机能明显增强明,这是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项生理负荷较大,锻炼和欣赏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尤其对发展耐力素质,提高人的生理机能有着良好的效果。据有关专家测定,每跳l0分钟。收集一次呼出的气体并进行成分分析,心率由遥控的仪器来测试,被测试者平均心率为每分钟135次,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8%,(最高心率=220一年龄)。而每分钟每千克体重的摄氧量,男子的为31.2rnl,女子为28.1ml,分别相当于最高摄氧量的60%与90%。因此,按该测定计算,连续跳上三支曲,体育舞蹈的运动量就相当于长跑(10~12km/n),游泳(50~60m/min),骑自行车(25—30km/h)的运动量。因此说,体育舞蹈锻炼可增加人的心肺功能。

  3.2用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一90量表测试200名即将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征。随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为期8周体育舞蹈教学,每周100分钟。8周后再对她们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照分析见表—2

  分析:通过SCL一90量表对实验组200名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前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经统计处理后,表一2显示体育舞蹈调节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卷评分结果,学生练习体育舞蹈后,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症等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练习前的测试结果。(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恐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体育舞蹈有助于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即可增强人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质,使人性格开朗乐观,充满生气。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试验证明,通过规律的体育舞蹈锻炼可以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调节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体育舞蹈的跑跳组合运动可改善心肺耐力适能,对下肢的'爆发力和耐力也有一定锻炼效果。

  2)体育锻炼可健全情绪生活,减轻心理压力。在体育舞蹈中,可以采用自我渲泄、代偿迁移等方法减轻或迁移不良情绪。

  3)体育舞蹈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就会使人形成一种与人亲近、合作的习惯。

  4)体育舞蹈能产生充实感、满足感。长期参加舞蹈运动,通过聆听音乐、感受理解音乐使动作形象与音乐形象达到和谐统一。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体育舞蹈根据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形体美、姿态美和动作美,提高人体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并体现出对美的追求,使美育渗透到体育舞蹈教学中。

  4.2建议

  通过体育舞蹈可以加强体能锻炼更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同的选项课可以进行针对性不同身体锻炼,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对所学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促进自身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高校可根据师资情况多开展一些体育选项课,扩大学生选择面,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增进自身的全面健康。本文通过体育舞蹈这一个项目对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的研究,可以让我们这些体育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能够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来提高大学生体质,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对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整体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体育与健康论文8

  【摘要】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中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上也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中学的体育健康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育素质上提升,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障。而合作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更是能够推动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合作学习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关注,使其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关键词】体育健康教育;合作学习;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体育教学上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当前体育教学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合作学习有效实施。

  一、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我们可以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在学习小组中,教师要以在组内实现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目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通对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把握,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能够提出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和改善。在小组的组建中,我们要按照学生性格以及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使其能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实现彼此之间在劣势上的互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2.加强对学生合作的意识、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上的培养工作。如果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就无法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不能够实现课堂参与。这也就阻碍了合作学习方法的实施,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但是在对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中,我们也需要实现合作意识和技巧能力上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合作学习的发展和实施。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上和技能水平上的培养。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应用技能的合理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3.有效地组织和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上的进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最终形成自主性的合作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1.处理好合作学习形式与目标的关系。在现阶段,在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合作学习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在合作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时间,但是学生是否真正地在组内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有效的学习以及自身的技能水平上是否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些问题教师通常没有进行相关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合作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实现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积极性上的调动,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在运动技能方面的掌握。2.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合作学习中要对两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我们要注重发挥合作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也要适当地加以竞争,实现竞争与合作有效结合。在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的发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为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团结协作能力,形成彼此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进行小组内交流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使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合理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处理好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结合。我们要在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中,实现与其他学习方法上有效结合,为实现教学教学目标提供保障。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学方法上的结合,可以实现教学方法上的互补。这也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其他学习方式互相配合使用,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个新突破,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体育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升自身的教师合作学习教学的能力,以便于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贤兵.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下旬刊),20xx(07):93-94

  [2]张战毅.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xx(15):151-152

  [3]关贺平.中学体育健康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8):164

体育与健康论文9

  一、引言

  高校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潜在人员,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身体与心理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运动是保障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善学生的体质与心理。

  二、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概述

  (一)体育运动介绍

  体育运动是各项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活动的组合。体育运动能够起到很强的健身作用。而体质是个人身体机能与形态等特征的组合,对于个人至关重要。虽说体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但个人体质也会受到除遗传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合理组合与安排,人们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体育运动项目较多,包括田径、游泳、武术、登山等。这些体育运动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体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具有间接的教育与政治功能,同时还能够锻炼参与者的意志与毅力,进而形成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身心健康介绍

  身心健康具体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其中,身体健康是人们能够适应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无病的且良好的身体状态。心理健康是人们连续的、积极的、发展的、能够综合发挥自身潜能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状况。当前,人们所讲的身心健康指的是人的整体健康。高校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特点。

  其心理特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快速高效地融入大学生活与学习之中;第二,很多学生不了解人的心理特征,他们缺少进行人际沟通的技巧,无法适应高校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高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遇事容易冲动,遇人充满敌意;第四,高校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抉择,但其迷茫状态与优柔寡断让他们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第五,高校学生受到来自恋爱与性困扰等问题的影响。而身体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及器官等的发育状况、身体内部的内分泌、激素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一)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也使得人们的生物结构与机能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体育运动是增强高校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第一,在身体形态方面,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身体成长与发育。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参与者的身高,锻炼他们的肌肉,塑造他们的体态,同时矫正发育中的不良站姿坐姿等不良发育状况,进而形成良好的形态与体型。第二,在身体机能方面,体育运动能够增强身体器官的机能与活力,促进身体内部血液流动和新陈代谢速度,进而减少身体内部的有毒物质与废弃物质。同时,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心脏与血管的活力,增强参与者的抗病与恢复能力。第三,在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运动能够改变参与者的基本运动能力,增强自身的灵活度、柔软性以及身体协调性。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参与者骨质的改善,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体格与体魄。

  (二)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日益严峻的竞争与不断增加的生活压力迫使高校学生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从而对其心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运动能够显著促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在改善情绪方面,高校学生面临着众多的考试和考核,再加上升学与就业压力,他们经常处于焦躁、烦恼的情绪状态之下。周期性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减少这种不良情绪,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坚韧性,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充满朝气。第二,在塑造坚强意志方面,高校学生在其体育运动或体育竞赛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竞争与难题,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与意志来通过考验。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坚强与毅力、冷静机警的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三,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高校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高校学生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他们的人际沟通,获得志趣相投的友情,增长自身的认知与见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四、高校以体育促身心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观念

  一方面,高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终身性,并利用广播、传媒等多种手段对体育运动加以宣扬,提高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与重视,进而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完善高校体育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相关场所的体育运动资源与项目,不断创造特色性体育组织形式,同时也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高校日常的体育运动与竞技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应该强化自身对于学生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视,并积极配合这一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同时,高校应该建立某些设施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营造高校良好的体育运动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思想,不断组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以及健康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高校应该为学生建立高质量的体育运动环境,增加体育项目的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高要求。

  (三)提倡高校体育运动科学化

  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不能盲目无节制的进行,需要高校与学生根据其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例如:60%至80%的心率有助于参与者的身心发展,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更能够保证参与者的运动安全,每周二到四次的运动频率更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改善体质的效果。所以高校有责任为其学生提供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体状况确定合理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进而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同时,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五、结束语

  总之,身心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其重要内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运动能够增加高校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能够对高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对高校学生的情绪改善、意志塑造以及人格培养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了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应该改革体育教学观念,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运动纳入科学化的范畴,并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唐艳婕,刘煊华。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2):92-93.

  [2]许岩,姜桂萍。体育运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xx,22(1):85-86.

  [3]孙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xx,(5):56.

体育与健康论文10

  摘要: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改变是双面的。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加快了生活的脚步。但与此同时,社会节奏加快,人们身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难免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是时代骄子,他们的身心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和走向。因此,应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本文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体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1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体育教育能够调节学生心态,振奋精神

  大学生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在期末或是面临一些重要抉择的时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将一些不利的情绪变得积极,就涉及到心理素质问题。积极参加体育教育,能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锻炼过程中,消极情绪会受到抑制,也会暂时告别烦恼的困扰,而且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想法,对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再者体育教育是一个宣泄的途径,释放出来之后,更是会感觉到心里的轻松。调节心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选择的途径,而体育教育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小的烦恼和困扰都可以尝试通过运动锻炼的方法发泄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变心境。

  1.2体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意志力,培养品质

  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非常重视应聘者的意志力,因为缺乏这种精神就无法在工作岗位中取得成就,很容易因为挫折而丧失信心,导致效率下降。从用人单位的选拔条件中,就能够看出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必须从教育层面给予重视。体育教育是一种对身体的磨砺,与此同时,也是靠意志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如今大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变好,家庭条件优越,而相对之前来说吃苦比较少,加上父母的“溺爱”,造成他们受挫折能力弱,缺乏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遇事会先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体育教育恰恰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以身体本能作为基础,去培养奋发精神。体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战胜等,从而实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同时学习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或是重复一些基础动作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坚韧与耐心、恒心,去克服主观和客觀的困难,从主观方面更加努力。也将这些品质进一步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等其他方面,扩大影响。

  1.3体育教育能够提高交际能力,收获友情

  交际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泄”的过程,能够传播好的情绪,消散坏的情绪,而且对于生活来讲,友情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体育教育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玩闹都能成为他们的点滴记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一起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体育教育中也会出现各种冲突,如时间冲突、责任冲突等,如何协调这些更是学生“情商”的锻炼过程。通过这些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健康心理的必备素质之一。

  2高校实现体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实际措施分析

  2.1更新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当代高校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修整传统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重点发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关注和重视,仅能挂靠在学校德育部门进行,多由兼职教师负责,部分高校相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但普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际效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2明确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大学学习生活是多数学生最后的学生生活,大学可以看做是社会的简化缩影,这一时期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环境与之间接受的存在巨大差异,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主人并开始尝试主导个人生活走向,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步入最后的调整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面临心理卫生、学业、就业、个人问题等多方面复杂的生活问题生活压力剧增,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于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性健康等方面内容。针对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在制定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应组织进行广泛的学生心理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调整教育重点,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f2]提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校园和谐关系;(3)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强化学生心理适应能力;(4)锻炼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5)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心理调节习惯,提高学生自控力;(6)挖掘学生终身体育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体育应积极调整自身教育内容组成,适当提高心理教育内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学生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联系性,使学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以满足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因素关注较多,对于心理、情感、态度等内容关注较少,因此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2.4保持高校体育教育原有特点

  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的融合,应注意保持体育教学原有特点。高校应认识到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关系,并非从属关系,并不是要将体育课程改为心理健康课程,而是要把握尺度,促进2者的协调发展。

体育与健康论文11

  摘要:纵观近百年国家学校体育教学的更新变革,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体育教育思想的更新,快乐体育教学方式成为当今社会学校体育热议的话题。快乐体育教学需通过提高师资力量、完善相应体育器材、针对性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快乐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快乐体育使学生在接受体育课堂教育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认真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

  关键词:快乐体育;健康教学;学校教育;体育健康;

  如何在体育健康课程中使学生真正受益,起到锻炼身体、放松心态、调动积极性等良好作用,已成为教学方式转变的意义所在。近20年中,各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方式不断变革,例如快乐式教学、互帮互助式教学、提问式教学、目标性教学等,而这些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并不能起到多元化、高要求的教学目的。

  1快乐健康体育教学意义与目的

  1.1快乐体育教育意义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与学生的身体素质质量密不可分的,通过学校体育,学生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积极参与、认真理解、掌握项目要点以及科学创新的乐趣,并且可以在运动中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切实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快乐体育使学生在接受体育课堂教育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认真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将被动化主动,最大程度提高每课时学生所接受知识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形势复杂教学水平高的情况下,如何将快乐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相结合,成为当今热议的重点,健康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强调乐教、创新教学方法、主张纪律与活泼氛围相结合,是强调多元化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特点的新型教育理念。

  1.2快乐体育教学目的

  快乐健康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快乐健康”的学校体育理念,使学生从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与技术,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品质,提高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2)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快乐健康”的学校体育理念,改变传统体育课堂古老的教学方式,结束枯燥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意识,培养其参加体育运动能力,以发展学生鲜明个性,贯彻健康快乐的口号,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3)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通过“快乐健康”的体育教学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彻底摆脱学生对于体育厌学的现象,将“苦练”变为“乐练”,将“让我练”变为“我要练”。在教育中将健身性、娱乐性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体验到在体育课堂学习中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换而言之,快乐健康体育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做到自觉、主动地学习,培养吃苦耐劳优良的学习精神,达到“乐此不疲”的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学校对于体育课堂的不重视,侧重于学生文理科的室内教学,将规定的体育课堂时间分配到语数英等专业学科上,从学校的层面、学习成绩等原因剥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学校领导或老师随意更改学期教学计划,缩短或减少体育教学课时,从而迫使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无法提高身体强度,也是导致学生达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因。

  2.2教育设施不完善

  体育课堂种类繁多,而相关的教育教学器械往往达不到课堂要求,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相差无几,主要包含田径、球类等比较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应的项目技术难度没有改变,毫无层次,从小学至高中重复性教学内容颇多,引起学生厌学的抵制心理,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锻炼,基本体育运动技能无法提高。从学校学习到的单一体育项目在社会生活中实用性低,学校与社会体育运动衔接弱,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就会中断体育活动,无法贯彻我国全民健身的纲领。

  2.3健康体育教育师资薄弱

  学校的不重视也从侧面导致了快乐体育教育师资薄弱的局面,体育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小树立全民发展全民健身的正确观念,以丰富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建设为目标,培养具有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及道德品质优良的社会人才。但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快乐健康体育课程无法顺利进行,老师在体育课堂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导致体育教育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捆绑着学生的闲暇时间,如何让学生放下电子产品走出家门、走出教室,主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成为快乐体育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承担重要责任的体育教师,同样需要更新新的知识,不断从学校、从课堂吸取新鲜的血液进行补充,并通过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融入课堂的学习教育,以充分贯彻快乐体育教育目标。

  3快乐健康体育教育改革

  3.1体育教育设施加大投入

  良好的教育设施决定了体育课堂传授知识的质量,配备全面的体育器械、建立相应的体育场地是学生能否正确学习体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资金的缺乏则是导致学校体育设施短缺的根本原因,但资金的缺乏并不能成为学校不重视或不支持学校体育的理由,缺少设施可以通过学生在校外或课余时间运动的项目作为补充,例如踢毽子可以代替排球,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起到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体育课程目的;跳绳可以代替羽毛球,在我国跳绳已经正式纳为全民运动的体育项目之一,不少地区将跳绳作为体育中考考试科目,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与了解我国的体育项目。或者以班级为单位或以级部为单位共同集资购买价格客观的`体育器械,像排球、足球及羽毛球等,同样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还可培养学生公共财产共同保护的意识,如此既可以避免资金的短缺又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谓是一举多得。

  3.2制定特色教育课堂

  合理利用游戏教学是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快乐健康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游戏教学,它在教学中以内容丰富、气氛活跃、组织形式有趣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结合每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其项目动作要领、动作技术,达到锻炼身体并提高素质的目的。加强制定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同时,还可在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中下功夫,如多人在家庭生活或社区活动中安排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活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在起到锻炼身体的同时,交流家庭成员和邻里的感情,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保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快乐健康体育是面向于全体学生,通过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化主动,养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念,从侧面培养了学生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创造力等,并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习需要,从小抓起以全面贯彻全民健身的社会精神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傅学峰.浅析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20xx(3):154.

  [2]林美娜.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趋势[J].天津教育,20xx(12):43-44.

  [3]庄谦.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知音励志,20xx(4):153.

体育与健康论文12

  摘要:基于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学需结合实际培养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加强体能训练教学增强学生健康体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等措施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为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本文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三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为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能力。

  1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素质健康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三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使身心豁达,同时还能够培养人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锻炼中通过拉伸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够改善学生的血液循环能力,增强身体体能,对于改善学生的神经生理功能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骨骼、关节等各方面充分的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练就强壮的体魄,对增强学生的抵抗能力、增强学生抵御疾病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肌肉和骨关节得到锻炼与拉伸还有利于促进人体能钙元素储存,对预防骨质疏松等常见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体育锻炼在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还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对控制体重增强身体机能以及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具有紧密的联系。

  其次,体育锻炼的方式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室内外各种运动进行体育锻炼,人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方式时对该体育锻炼方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锻炼给其带来的快乐,对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缓解了学习压力,消除了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体育锻炼还有效的促进了脑部血液循环,增强了人们的肺活量,通过体育锻炼使人们获得了大量的氧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因此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三,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会遇到体能及身体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困难,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并在体育锻炼中解决困难,才能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竞争性的体育教学,学生在教学中不断的参与竞争,正确的面对竞争中的失败与成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体育与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2.1教学结合实际培养体育与健康的意识

  在中小学体育教學中将教学结合实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意识,体育教学结合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意识。例如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和体育锻炼的程度来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教学展开之前教师要搜集足够的资料,证明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将肥胖者缺乏体育锻炼,体重正常者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进行比较,以此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

  2.2加强体能训练教学增强学生健康体魄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来锻炼健康强壮的体魄,以增强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体能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能,例如800米接力以及个人400米竞赛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体能,学生为了引起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关注与认可,进行自主锻炼以此提高自身的体能,为在课堂中的良好表现做好准备,充分的增强了学生的健康体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2.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例如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广场舞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授学生体操时,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广场,学生在和广场中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意识,学生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同时学生通过与参与广场舞的老年人们相对比,深刻意识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综上所述,基于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意识,为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耀林.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J].学周刊.20xx(03)

  [2]沈丽群,季浏.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系统工程的思考[J].体育学刊.20xx(02)

  [3]张东兵.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xx(02)

体育与健康论文13

  体育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以下是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

  无论是体育课、运动会,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既会损害学生的身体,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还可能使其他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健康第一”这一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练习要求,既要保证运动量的适度,又要使学生得到锻炼。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受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以适应慢慢增加的运动强度。

  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学法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以足球教学中正脚背射门这一技术为例,教师先不要讲解和示范该动作,只是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看谁射球有力且准确,再展开分组练习。学生自己练习时,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会反复练习,寻找最佳的方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一起探讨和交流,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像如何站位支撑脚,找准击球点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精讲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该技术动作,再加上自身感悟,学生不再感到乏味无趣,相反变得愿意学习,养成科学健康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相互交往,科学培养个性心理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健康得以发展的必经途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接触和交往,彼此间展开竞争与互相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群体意识的养成,消除忧郁、骄纵、孤僻等负面心理倾向,养成宽容、大度、互助的正向心理。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态度要积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能否形成健康而有凝聚力的集体。假如教师对某一学生长期从态度上进行排斥,忽视其能力,对他的动作表现视而不见,甚至经常性加以处罚,时间一久,他也会被学生集体所排斥。因此,在公共活动场所,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和认可他们的表现。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体育与健康论文14

  摘要:合理的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效果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不断的发展以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增强人们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真正为从人口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起到基础关键作用。在时代发展的召唤下,课程标准给原来的体育课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拓宽了无限发展空间。那么,体育与健康教育怎样改革,改革到怎样的深度才是较为理想的,就要有与其相应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并使其成为学校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做好每节课、每周、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质量的评定,使体育与健康教育发挥出其巨大的潜能,让受教育者真正的体验到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受到的是健康为第一指导的终身教育。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育 评价标准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标准的出现,要求体育与健康教育有适应其发展的评价标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更加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深化改革,旗帜鲜明的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任务。党的十六大已将我国带进小康社会阶段,目前,国家教育部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为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新课程改革表明体育与健康教育在这个时期起关键基础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完善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健康状态,使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这就需要靠科学有实效的评价体系。我就以此方面进行阐述。

  评价标准的具体说明

  1、主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评定将是学校体育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搞好每节、每周、每学期、每学年的质量评定不仅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并且对体育教学还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也能为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化管理积累资料,更是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这个过渡时期,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体育与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怎样使学校的体育教学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从过去的单纯追求身体(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改变为以新的健康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真正使中小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与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要谈的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

  2、目前的基础状况

  传统的教学已正在逐渐被淘汰,但应该怎样改、具体怎样落实到实际中的每一节课,要使教师做到有条不紊,又不随着学生的主观动态而波动,这种状态十分难把握,造成教师不愿教课,学生不愿上课,家长担心孩子出意外,不让学生参加活动,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我们的体育课与健康严重脱节,指导思想成为了束之高阁的贡品,但具体怎样做才算合理呢,就成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科学地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

  3.1科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让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得到什么

  人在不断探索知识时会遵守这样的规律,对体育与健康学科也是如此——即学生乐于上课,对课堂所授的课感兴趣,才能使学生自愿努力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受益,同时才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会不断的在不同时期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完成几年的固定学业中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形成自己喜欢的自学行为,并有能力支配自己运动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及健康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一堂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带来的良好效果的积累。也是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面对这样的目标、教育的主导—教师起着不可限量的作用

  注意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教师要把教学任务转化为一个个不同年段、不同年级、不同课节的教学目标,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中分层次、有侧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认识到阶段总的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的各个目标是连贯、相互融合的。由简至繁,由低至高,每个目标都有可比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便有可评价的依据,以促进更好的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并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每节课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操练,已不能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展示、创新的机会才能实现师生相互真实的交流,才能确切的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可以说,通过创新促进并推进课程发展是课程改革中永不褪色的亮点。体育与健康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初级指导下,为学生的学习与锻炼提供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运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互帮互学互评以及群众合作行为与竞争意识。

  针对以上所述,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上应注意实用性、可行性、趣味性、科学性、多样性。

  3.3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适应发展的需要。

  教与学的双向管理自成系列,又可互为促进,同年段横向联合,不同年段纵向联系,以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为中心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优势。

  结 论

  综上所述,评价方案由六个方面构成: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性系统管理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7;

  [2] 王占春.关于修订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纲的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8。

体育与健康论文15

  有调查研究发现,“健康”是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首位目的[1 -6],这意味着健康需求与体育运动情况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联系,譬如自觉健康水平需要提高的大学生可能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而认为自己非常健康的大学生可能觉得不需要参加体育运动。大学体育改革不仅需要改善体育运动条件、校园体育文化、大学体育管理机制、体育教育内容等外部要素,还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于 20xx 年 9-10 月随机抽取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600 名) 、华中师范大学( 200 名) 、华中科技大学( 200 名) 、武汉科技大学( 200 名) 、山西大学( 200 名) 、山西财经大学( 200 名) 、云南大学( 200 名)和海南师范大学( 200 名) 在校大学生 2 000 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2 000 份,回收问卷 1 917 份,有效问卷1 832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 57% .其中男生 1 136 名,女生 696 名; 理科学生 556 名,文科学生 340 名,工科学生 844 名,92 名学生未选专业; 大二学生 804 名,大三学生452 名,大四学生676 名( 大一新生尚在适应阶段,因此被排除) .年龄 17 ~ 25 岁,平均年龄( 20. 83± 1. 35) 岁。

  1. 2 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7 -13],编制“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调查表”,除人口学变量外,问卷包含5 个选题,其中主观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身体健康水平采用 Likert 5 点计分,1 ~ 5 分别代表“非常健康”“健康”“一般”“不健康”和“非常不健康”[7,9 -10].体育运动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 过去1 周体育运动频率,分为从不参加、偶尔参加、经常参加和每天参加4 个等级; 过去 1 周体育运动强度,分为小强度、中等强度和大强度3 个等级; 过去1 周体育运动平均持续时间,分为0. 5 h及以下、0. 5 ~1 h、1 ~1. 5 h、1. 5 ~2 h、2 ~2. 5h、2. 5 ~ 3 h 和 3 h 及以上 7 个等级。

  1. 3 统计学分析 问卷效度由 5 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大学体育教师进行评判,认为问卷能够满足本研究调查需要。调查数据采用 SPSS 11. 5 软件统计分析,然后进行频数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 =0. 05.

  2 结果

  2. 1 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质量 81. 1%的被试认为自己心理健康,60. 9% 的被试认为自己身体健康。55. 5% 的被试参加小强度的体育运动,72.2% 的被试偶尔或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但比较珍惜体育运动的机会,只有 16. 1%的被试平均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低于 0. 5 h.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参加小强度体育运动的比例均超 过 50% ( 大 二 55. 72%、大 三59. 29% 、大四 52. 08% ) ,参加大强度体育运动的比例均很低( 大二 4. 48%、大三 2. 65%、大四 2. 08%) .此外43. 75%的大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长0. 5 ~1 h,而类似时长的大二学生比例是 34. 21%,大三学生是36. 54% ; 达到 1 ~ 1. 5 h 的大二和大三学生比例分别为30. 53% 和 30. 77%,而大四学生只有 21. 09%.各年级均有超过 60%的大学生是偶尔参加体育活动( 大二66. 67%、大三63. 39%、大四60. 42%) ,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均在 20% 左右( 大二 20. 9%、大三18. 75% 、大四23. 61% ) .

  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质量明显优于女生,参加中等强度体育运动的男生比例有 52. 11%,而女生只有23. 21% ,因为 76. 19% 的女生参加小强度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男生比例是 27. 92%,而女生只有 10. 71%; 73. 53%的女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长在1 h 以内,而 59. 61% 的男生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 1 h.

  2. 2 大学生主观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 由表1 可见,体育运动频率、体育运动强度和体育运动持续时间在不同主观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 值分别为 1. 068,1. 259,0. 441,P 值均 > 0. 05) .提示大学生主观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体育运动频率、体育运动强度在不同主观身体健康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 值分别为 1. 591,0. 067,P 值均 > 0. 05) ,但体育运动持续时间在不同主观身体健康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 456,P= 0. 045) .

  2. 3 主观心理和身体健康的交互效应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 主观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的交互效应对体育运动参与频率、体育运动强度和体育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0. 05) .见表 2.

  3 讨论

  我国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健康的愿望提示,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质量之间应该存在重要联系,其中可能性就是主观健康水平会影响体育运动质量,但该假设在本研究中因无充足证据无法证明。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观心理健康、主观身体健康和两种主观健康水平的交互效应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仅主观身体健康水平在体育运动持续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调查显示[1 -6],60% 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但是我国大学生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在 30% 左右[14 -16],意味着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因为“强身健体”的想法而实际参加一定量的体育运动,可见体育运动质量没有受到主观健康水平的明显影响,因为缺乏体育运动实践,主观健康水平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调查结果还显示,比较健康的大学生体育运动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非常不健康和非常健康的大学生。

  提示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较强,为了保持或增进健康,通常会保证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虽然不能有效判断健康和不健康知觉是否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质量,但能够看到非常高的身体健康和不健康知觉会导致大学生减少体育运动时长。

  尽管本研究不能充分阐释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质量的关系,但依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主观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不明显,暂时可以不用担心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质量之间的连锁反应,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当务之急是增强外部动机; ( 2) 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存在潜在影响,自觉非常健康或非常不健康的大学生依然存在不运动或运动质量低的可能。

  4 参考文献

  [1] 兰自力,赵克。 我国部分省( 市)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xx,37( 3) : 22 -23.

  [2] 李海冰,王超英。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xx,36( 1) : 100 -102.

  [3] 楼兰萍,虞力宏。 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J]. 体育科学,20xx,24( 6) : 78 -80.

  [4] 郝海涛。“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xx,39( 11) : 108 -110.

  [5] 潘志贤,孙明兴,李犀。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28( 12) : 1636 -1637.

  [6] 杨培基,周学兵,于晓东。 我国部分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32( 6) : 91 -93.

  [7] MCHUGH J,LAWLOR B.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hours of exercise per week in older adults independent of physical

【体育与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与健康论文08-25

体育与健康论文02-21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论文08-23

新课程下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08-15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8-15

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02-26

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教案02-26

体育教案-体育与青春健康08-16

体育教案-体育健康教案08-16

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