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五年级数学小论文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

时间:2024-06-05 16:54:47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合集[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合集[15篇]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

  你有遇到过不会做的题目吗?可不今天我就遇到一个题不会了,这个问题是:一个挂钟一天一共敲了多少下?这个钟整点是几时它就敲几下,每半点时只敲一下。这个时钟现在在我们身边很少见,现在大家都用上手机、电子时钟,很少见到这能讲话的钟。

  当我遇到这题时,考虑到一天有24小时,先写的算式是:整点时敲:1+2+3+4+5+6+7+8+9+10+11+12=78(下);一天整点敲:78*2=156(下),因每天有24小时,以上才算12小时整的敲响数,所以在此要乘2才能算出一天所敲响的数;题中所讲每半点敲1下,可算出12*1=12(下)12*2=24(下);一天所敲响:156+24=180(下)

  妈妈见我写的算式后对我说:“不光有这个方法,还有一简单的算法。”于是我开动小脑筋,还是想不出比此更简单的.方法,无奈之下我只以能求助妈妈。

  妈妈对我讲简单的方法从这12个小小数字中找规律:1、2、3、4、5、6、7、8、9、10、11、12,在此这12个数字帮它们找朋友,每两个数字为一组,每组得数一样多。在妈妈的提醒下我想到:这六组朋友:第一组:1+12=13、第二组:2+11=13、第三组:3+10=13……第六组:6+7=13。每12个数中有6个13个,一个整天中还有个12时,可列出:(6*13)*2=156(下)①;每半点敲一下,一天中有24小时,可得出:24*1=24(下)②。一整天时钟敲多少下,用①+②=156+24=180(下)。

  我首次完成的结果虽然与在妈妈的提醒下完成的结果一样,但是两个的方法后者较简单速度也快。通过这题目,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时,有最笨拙的方法也有简单的方法,只要你能找到规律,相信自己,一定行!只要你敢于思考、静心对待问题,新的方法总能出现的。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下面,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小学生亲自实践、理论联系生活三个方面,讨论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也得以提升,但仍然喜欢具体的事物。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具等多种途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学数学。在《观察物体》一课中,我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喜不喜欢画画啊?”学生们回答:“喜欢。”我说:“老师为你们提供一个模型,你们看着这个物体进行临摹可以吗?”学生们的兴致都被调动了起来,在画画的时候都十分积极。然后,我提供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种模型,让学生们依次画出。在画画完毕之后,我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画,由于学生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他们所绘制的图形形状也是不同的。趁此,我提问:“为什么你们观察的物体是一样的,但是画出来的形状却是不一样的?”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趁此机会,我引入了本课知识,而学生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整个教学活动也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

  2鼓励学生亲自实践

  数学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客观知识与规律,古代最早的“结绳计数”便是数学的雏形。自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现代社会对人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之中,教师也应该多为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他们未来更好的發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整个实践活动都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为主的,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实践教学也是实现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量一量,找规律》一课中,我将学生以4个人为成一个小组,为每一组的同学都提供了拉力器、弹簧、线绳、盒尺等教学用具,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测量弹簧的长度与数学课本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树立函数思想。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制作简易秤,设法保持秤的水平,并且记录相关数据。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会为学生讲述简易方程的概念、计算方法等。由于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所以他们理解速度变快,质量也得以提升。

  3理论联系实际

  大部分学生感到数学十分枯燥的原因,除了他们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知识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这个矛盾之外,还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数学无用”的错误观念。而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过程之中,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知识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任何与生活脱轨的事物都会使他们失去探索欲望。因此,为了实现体验式教学,教师应该要将数学回归于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实践中学数学,体味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中的乐趣。统计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在《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中,我让学生们观看了一小段的本校组织的足球比赛的视频,并且将裁判抛硬币的画面进行截图。然后,我问学生:“裁判为什么要抛硬币?”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学习过足球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快速回答:“因为要决定场地,决定哪个队先发球。”我再问:“用硬币来决定场地公平吗?”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十分公平,因为出现硬币正反面的概率都是二分之一。由此,我便引入了可能性的教学,并且让学生们讲述他们生活中与“可能性”有关系的事件,使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而言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教师应该要懂得放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要看重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落实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情境的生动、形象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让他们在动手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实现“知行统一”,教学相长。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二、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 ①你要去文具店买 5 本练习本,每本3角钱, 一共要用多少钱?②47 位师生去游乐场游玩,门票每人 5 元,带 250 元够不够?③家里要装修,估算要用多少块瓷砖?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分析、及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如设计活动方案过程中考虑的乘车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找一找,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3.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而且能再把所学知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诉爸爸妈妈牙膏的包装盒是个长方体了。

  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也能将枯燥的数学寓于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我就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有学生举这样的例子,一条狗见到前面的骨头总是沿直线向骨头跑去,而不会绕几个圈,或走曲线去吃骨头,除非它是一条疯狗。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

  (三)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先进的教学设备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全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4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一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衣服,进入超市,还没走几步,我就被一个非常漂亮的衣服所吸引了,只见这个衣服的上方写着八折,我心想:这么便宜的衣服,怎么不去抢购呢?我便拿起衣服去试衣间试了一下,结果很合身。妈妈便对我说:“打八折就用100乘以0.8,价格是80元。”旁边还有一件和这个差不多的衣服,价钱却150元,但上面却写着买一送一,妈妈便很开心地奔过去,觉得自己赚了,便去收银台付了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当时我也觉得挺划算的,也没想什么。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们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我们今天用150元买了两件衣服,本来应该80元买1件。”爸爸却说:“这件衣服我在一家商店里,看到了一模一样的`衣服,只要60元。连上面的厂家都一样。”我们这才知道我们不是赚了,而是亏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多观察,多思考,多留心,你就会发现人家发现不了的东西比如:买衣服,都会有许多学问呢!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5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说人的心脏和人的拳头差不多。今天,我就要来量量我的拳头的体积,也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心脏有多大。

  可是,人的拳头是一个不规则物体,怎么量呢?我可以借助水来啊!

  我找来一个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4厘米,高是15厘米的圆柱体杯子,先把拳头放了进去,再往里面放水,一直放到拳头全部浸了水中。量一量,水面的`高度是9厘米。我再把拳头拿出来,水面就从9厘米降到4厘米,下降了5厘米,这5厘米水的体积就是我的拳头(心脏)的体积。我在用“π×5×5×(9﹣5)”计算出了自己拳头的体积,约为251立方厘米。

  我测完后,还不敢确定是否正确,于是又做了一个实验。

  我又拿出一个从里面量长和宽都是9厘米,高是10厘米的长方体盒子,我先把我的拳头放进去,再往里面放黄沙,直到正好把拳头淹没,我用直尺把黄沙抹平,正好10厘米高。然后,我小心翼翼地将拳头从盒子里拔出来,把掉到桌子的黄沙检出来,把沙子摇平。这时,沙子的高度是7厘米。我再用"9×9-(9-7)"来算,算出了我的拳头(心脏)的体积约为243立方厘米。

  通过两次实验,我发现结果都差不多,于是我用(251+243)÷2,算出了拳头的体积约250立方厘米,这时,我就知道了我的心脏大概也这么大.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6

  学校是教育的基地,在学校中主要是教育学生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论是传统教学时期,还是新课改之后,这些都依然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目标。在小学阶段,教学效率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因为小学生属于儿童,各方面成长都还不够成熟,在学习方面也严重缺乏自制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有限,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来看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数学的理论知识较多,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很枯燥无味的,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教学观念陈旧,在教学中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况结合起来,也没有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直接影响了整体学习成绩[1]。所以,作为合格的教师,应解决这一问题,主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该怎样提高教学效率,文章提出了以下几项观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1.多媒体教学方式

  现代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比较惯用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大优势,不仅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将一些抽象概念生动地表现出来,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概念不懂、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2]。例如,在讲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在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房子”的图片,问学生从正面看这个“房子”的面积你们会算吗?学生回答“不会”,教师问学生“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合的,之后问学生都会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发现幻灯片演示将房子分解成几部分,复杂的图形一下子变得简单了,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分别算出面积之后相加,便算出了“房子的”面积。多媒体教学能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接生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将知识的学习放到课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再将知识内化,使课堂有限的时间不再是教师完全用来讲授教学内容,而是留给学生更多时间来思考和实践,实现高效率课堂[3]。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先在家里自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掌握体积计算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实践中,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使学生真正了解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使记忆更加深刻,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3.“微课”教学方式

  “微课”是一段简短、精炼的视频或音频,将学习内容碎片化、结构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的时间非常短,一般只有五分鐘左右,通过精炼的语言和足够吸引人的内容,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4]。例如,在讲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时,可以利用“微课”手段,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更快的学到知识,这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如果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游戏教学方式,不仅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非常有乐趣,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无疑是一个适用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识物体”游戏,学生在玩中就把知识学到了,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有趣,学生对数学课也更加感兴趣。

  三、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如果做到课前预习这项功课,则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教师课堂教学也减轻了一定难度。学生如果能在课前做好预习,在上课学习新知识时,对本节要讲的知识点就提前有了一定了解,不会觉得特别陌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会加强,教师传授知识也更加容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师重视备课教案

  教师只有做好备课教案,才能保证课堂内容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个体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且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同,所以教师教学方案需要有侧重点,能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5]。教师还需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做到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明确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做到高效率课堂。

  五、合作学习,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积极动手实践,这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团队意识,通过小组探讨形式学习也能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动手就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例如,在讲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自己动手做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测量、剪纸、粘贴、折叠摆放等活动,都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让学生减缓学习压力,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

  结语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面对新课改的众多要求,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探寻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对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7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的。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我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创设情境教学

  例如,"轴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是探索教学重要手段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是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一个内容。如果我们对本课内容作一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两部分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呈现程序还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基于这一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作了如下的设计:"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部分内容有其相似之处,课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测,学生通过对已有认知的检索,必定会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课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面不是最小公因数?这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较好的生成。无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1)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3)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4)这一部分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提高探究深化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参与探究小学数学法则和算理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算理和法则。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先出示例题:"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提问:如果把已知条件换成整数或小数应怎样计算?接着让学生根据整数和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给例题列式,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分数乘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是从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法则中演绎过来的。然后教师出示下列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并演示计算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法则。引导学生得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教学,学生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字概念。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提高

  思维决定探究方向和力度,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才能才能不断提高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坚持启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经常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学生肯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要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辦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而感到很有兴趣,在学习中保持着比较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非常顺利。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长方体物件,分析制作这个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一定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教学,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自主探究数学思想。

  总之,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它是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随着探究素养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8

  前几天,我陪妈妈去商场买衣服。

  女人逛街买衣服是最烦的。她们要看看这个牌子搞不搞促销,那个牌子打不打折。就这么挑挑拣拣,起码也得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家。这不我又 开始抱怨了。

  “老妈~你还要逛多久才肯罢休啊!你女儿我要累死了。”“那好吧,我也逛不动了。我也只带了500.那你算算我用了多少钱,有没有剩余,如果有剩余,剩多少。”“那有没有奖励啊?”我一脸期待的问。“没有!”妈妈立刻回绝了我,又道“答错了继续逛街。”我脸不解:“你不只带了500吗?”“那是现金,还有信用卡可以用来刷呢!”我立即惊呼道:“不会吧!还有信用卡?”我心想:一定要正确!不就是加加减减吗!可是我不知道每件衣服的价钱啊!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拿出了一张纸不知道写了什么。我一看,居然是所有东西的价格,原来妈妈早为我“准备”好了

  我看了一眼,便立刻报出答案:“390元,还剩110元。” 妈妈立刻摇了摇头说:“不对!你再仔细看看。”我仔细一看,上面写着:披风打8折,买一套衣服减20元,鞋子大减价打4折。妈妈说:“现在多少钱呢?”“302元 。还剩198元。”“那就继续逛咯!”我在心里悲哀道:呜呜,又要逛了!以后就算计算再好也要看清题目,不然老是灾在题目上面,太冤枉了!

  以后要仔细审题才行啊!不然就悲了!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9

  我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素有“数学小神童”之称,我也常常引以为豪。

  这天,我要去看电影,爸爸不同意,两人争执很久,最后爸爸说:?好,如果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就同意你去看电影!我想:为了看电影,花费点脑细胞,值!何况我的成绩很好,随爸爸什么问题,我解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于是,我信心十足地说:请出题!

  题目是这样的,一辆货车去山里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

  我思索片刻,根据平均每天运14次,运了112次,可以列式112÷14=8(天),算出运了8天,假如这8天全是晴天,就能运20×8=160(次),比原来112次多运了160-112=48(次),晴天多一天,就多运20-12=8(次),一共多运了48次,就有48÷8=6(天)雨天被当成了晴天,实际晴天就有8-6=2(天)。我又验证了一下:20×2+12×6=112(次)。

  于是,我把思路讲给爸爸听,爸爸听了直点头。

  我得意地说:?假如全是雨天我也会做:[112-12×(112÷4)]÷(20-12)=2(天),这是晴天天数,雨天用112÷4-2=6(天)?。

  爸爸看到我的思路如此清晰,脸上挂满了笑容,我见此情景撒腿就向电影院跑去。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0

  一、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教师在课上讲的太多,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机会,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学习的知识不扎实,不稳固。而学生即使听懂了,也不会应用,忘的更快。要想学生取得进步,首先必需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思考;让学生参与学习就必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断思考问题,只有让学生思考,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主动学习。

  例如,我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理解“相对”、“同时”、“相遇”等词语,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数学词语理解的枯燥,而且在学生注意力下降的时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的气氛再度回升,在出示相遇问题,学生通过表演很自然的把新课内容自己引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思考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的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较高。

  二、把问题交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学生被动接受、记忆,没有任何讨论、反驳的时间,这种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良好的教学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或者学生简单的说出答案,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或指导学生思考,学生互相解决,并在解决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过程。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整个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清楚的过程,并让学生帮助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并发现问题,讨论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合作解决问题,挑战和快乐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总是觉得太简单,这样会让学生思想松懈,不愿意思考问题,注意力也会分散;在设计教学的过程应紧抓学生的认知,层层深入,让学生有自我挑战的感觉,这样他才会不觉得枯燥,也能从中学会分析难题的方法,迎难而上,同時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收获的快乐。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总会让人产生错觉。例如,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r2,因为半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

  案例:“一个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在命题上,这道题目先迷惑大家,让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天平。其实,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并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2=92∏+62∏=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2=152∏=225∏,所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倡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参与讨论,教师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让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感。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才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张伟同学通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就一定能把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1

  夏天,人们最常使用的就是空调了,可是空调耗电量大,花的钱就越多了,所以人们就尽量能不开就不开了,空调也就成了摆设。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怎样开空调最省电!

  爸爸也拿着纸和笔来帮着我计算。我们先假设,一个一匹的.空调,它的制冷能力大约2300W,消耗功率约为720W,将温度设定在22度;甚至20度以下,那么每小时应该耗电0.7度左右,一整晚按10小时来算的话,就是7度电左右。如果1度点等于6毛钱的话,7度电就算是5(取整数)元,一个月就是150元。我不禁感叹了一声:“这仅仅是空调的钱啊!”

  爸爸又说:“但是我们可以把温度调高一点啊,这样花的钱就会少一点了。”我一听,连忙打开了电脑,查了起来。结果如下:若室内温度设定在26度的话,温度稳定后,降频降功率运转1小时,在保温及气密良好的房间,大概1小时耗电约0.3~0.4度电左右。10小时大概就是3~4度电。我不禁又感叹了一句:“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我们再次计算,按一晚4度电来算,就是3元钱一晚,一个月就是90元。但是像我这样怕热的小孩,开26度根本不过瘾,这时我们就可以开一台风扇,风扇一晚大概是0.5度电,就是3毛钱,一点也不贵。26度加风扇就可以节约下来很多度电了。但是也不能一直吹空调哦,每天也应该出出汗嘛!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才能学好数学!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2

  提要: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学习有用的数学,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人类长期的劳动实践活动,而积累起来的。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运用所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钟面的认识》《图形的认识》等,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如讲故事、做游戏、看图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多体会到数学贴近生活。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说说有几扇窗、几块黑板、几盏灯等,指导学生们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物品的数量。又如在教学认识平均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昨天进行的数学比赛中,一小队9人总成绩是810分,二小队8人总成绩是780分。我现在宣布:这次比赛一小队获胜,,二小队的学生有的就说"老师,因为一小队人数比我们多,当然总分就要比我们多了。就这样算成绩,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赶紧问到"那怎样算就公平了?"......在和孩子自然的对话中,引出了平均数、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让孩子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类似的与生活相贴近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用处真大,实现了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对于这一点,不必多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3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弟弟的生日。生日前一天,我绞尽脑汁在想,应该送些什么给弟弟呢?我终于想到了,要不买些零食送给他,谁叫他是“好吃鬼”呢。

  我来到超市,走到零食柜台,一眼就看到了巧克力,这些巧克力有很多品种,有盒装,有袋装,还有一条一条的……我随便拿了一个盒装的,准备放进手推车里,可被爸爸拉住了,说:“买东西要讲究实惠,你先算算,哪个更便宜一些呢。”

  我开始口算起来,盒装巧克力是29.5元,净含量是500克。一条条的巧克力是5.6元,净含量是250克,袋装巧克力是15元,净含量是350克,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盒装巧克力是29.5除以500等于0.059元,条装巧克力是5.6除以250等于0.0224元,袋装巧克力是50除以350等于0.046元,0.059元大于0.046元大于0.0224元,所以条装巧克力更便宜一些,我拿了5条放在手推车里,3乘5等于15元,买巧克力一共花了15元,于是我按这种方法又买了许多零食,结完账,我们又到到了甜品店,给弟弟买了一个巧克力加草莓的.蛋糕,大号巧克力草莓蛋糕是240元,中号188元,经过我仔细一算,中号比较便宜些,于是,我和爸爸拎着蛋糕和零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次买东西,不仅增长了我的数学水平,还让我知道买东西要讲究实惠。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4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巧“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15

  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天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一定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天,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复杂,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因此,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可以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面试算中,容易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相同,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相同,可以推导出原题的积是:111111111088888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知道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小论文06-28

数学小论文05-24

数学小论文02-03

数学小论文作文09-12

初中数学小论文05-19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06-05

数学小论文600字08-21

数学小论文(15篇)11-08

数学小论文15篇11-07

数学小论文精选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