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15篇(经典)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论文1
一、对协作学习进行分组
把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让他们承担小组中与他们的兴趣相关的任务,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使小组完成任务的效果达到最佳,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生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电阻、电压、电流的资料,让有的小组成员测电压,有的小组成员测电流,有的小组成员进行电路接线,还有的小组成员进行数据记录,熟练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应用,并了解三者之间到关系以及公式的意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进行学习,对电阻、电压、电流的知识轻松的掌握在头脑里,并运用知识理论联系了实际.当然,在分组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比例、经济条件和脾气等.由于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这就让小组成员能够提出多种多样的意见,能够使小组内部学生互相帮助,同时正确的分组,还能使每个小组的质量达到统一,有利于各个小组的公平竞争.通过小组协作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和智能达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小组协作的目的.
二、小组协作学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小组协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中,在小组协作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适当进行合作,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首先,积极主动相互依赖的学习是进行小组协作的关键因素,相互依赖的学习能够把每个小组成员联系起来,这样就深刻体现了协作学习的本质,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每个小组成员都努力才能使小组协作取得成功.其次,还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学习,使小组成员和教师能够彼此帮助,一起把小组任务完成,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积极交流,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相互依赖学习的效果.当然,如果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不进行沟通,那么协作学习就很难起到它的教育效果.最后,一定的交际技能是学生间相互协作的基础,协作学习应当注重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交往关系,这样才能在协作学习中创立合适的人文环境,对协作学习的交流很有益.同时,良好的社交能力还对学生的发展很有益,不仅能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在学生与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未来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是经常交流,经常帮助的,但是还是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告诉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应当互相帮助[2-3].
三、对小组协作学习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小组协作学习最后取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在小组协作过程之中获得的收益,同时还取决于教师对小组的评价.通过对小组团队的科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成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能进行互帮互助.教师在对小组协助进行科学的'评价时应当注重两个问题:第一,要重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对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小组最后取得的结果的评价.当然这些科学的评价是综合的,包括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交流、协作等.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还要设置一定的奖励制度.
四、结语
总之,协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当针对初中物理教育的高度,了解当前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协作学习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受益其中,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还能够刺激学生发挥潜力,同时使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联系了实际,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获得不断提升.
物理论文2
摘 要:作为科学教育基本手段的实验方法引入大学物理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本文着重概述、分析了这期间的几次重要变革的动因、特点及影响,并总结出几点对今天有启示、借鉴作用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更多物理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为其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大学物理实验》以基本物理理论为指导,同时通过典型的物理实验或设计性实验验证《大学物理》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去理解实验原理、指导实验仪器的调试、解释实验现象;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实验数据,同时实验现象及其结果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进行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奠定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系统的实验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以上能力,我在此阐述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课堂以研讨为主
教师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机械式的学习模式,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变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调动学生研讨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课堂要做到研讨为主,还要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应围绕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或教师提出以往学生所碰到过的常见的问题,并给予学生一个适当的思考时间,不必急于解答。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推测与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势必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调试实验仪器,并让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生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判断下一步操作,并引导学生给予调试过程中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或形象的类比,加深对实验理论及实验现象的认识,逐步实现整个问题的解决。例如: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示波器的原来与使用,学生在示波器的调试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在示波器屏幕上调不出波形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调试示波器上的按钮,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相应参数的变化,让学生根据示波器显示的参数,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譬如,示波器屏幕左上角的时间分度极小,左下角的电压分度也极小,此时看不到波形信号,则很有可能就是这两个分度值设置不合理。这一现象可以如此解释,因为示波管中的电子枪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电子数不变,当时间分度与电压分度很小时,相当于示波器屏幕上电子的线密度极小,在波形的亮度太弱,难以分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拉宽、拉高的波形没有曲线段落在示波器屏幕上。
三、立足于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分为5级,其中最高级别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中包含了人对创造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伴随着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知识的建构而获得的快乐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得到这一解决问题的快乐情感体验,教师在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避免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式地传授知识,应立足于过程性评价[3]。譬如,示波器的原来与使用实验中,学生费了很大工夫都未能将某一特定频率及振幅的波形调试到示波器屏幕上。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步分析和排除问题所在。可先分析问题是出在信号发生器还是示波器上,并遵循从源头顺沿而下的顺序逐步排除,如排除源头的信号发生器所发出的信号没有问题,再来排除连接信号源与示波器的数据线是否存在问题,分析示波器的设置,在看不到波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波形的中心对称线。至于怎样找到波形的中心对称线可让学生思考,通常基础好的同学都能迅速地想到接地后输入信号被屏蔽在示波器上应该是一条直线。当学生想到这一点时,教师可以及时肯定其观点并要求其调试垂直移动和水平移动键直至水平接地信号显示在屏幕中央,继续有序地逐步分析排除,直至问题完全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快乐的情感体验,学到的不只是刻板的知识本身,而是锻炼、强化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快乐的情感体验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四、加强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认识到物质的本质及物质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律。教师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有目的地加强学生对物质的本质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中,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眼日常所到的物体不同颜色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到颜色是反射的未被物体表面吸收的一定波段范围光波在人眼的视觉效果,则说明学生对光的认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并可引入一些具体的薄膜干涉的高科技应用实例,提高学生认知结构可辨别性[4],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教师用光学变色油墨的具体应用为例,将随身携带壹佰元人民币拿出来让学生观察纸币正面左下角的数字100,让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该数字的颜色变化,学生会发现正面看时颜色为绿色,但倾斜一定角度就会发现颜色变为紫色,让学生领悟到科技创新是对基本原理深入理解与巧妙应用。这样对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天窗十分有用,激励之余再要求学生深入查找光变色油墨的原理,让学生更详细地理解这一原理的应用,养成学生刻苦务实的钻研精神,磨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心智。
五、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具体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能力。
物理论文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掌握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并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要求与有效教学的实现是不谋而合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入手,然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自主参与中获得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学习方法,借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导入,激发思维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师生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常常会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将师生互动扼杀,在教学之初,课堂就成为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课堂导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此,有效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从导入环节入手,以多样化的导入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有趣的导入活动活跃其思维。我在组织“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内容导入活动的时候,会采取“提出问题”法来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在课堂教学之初,我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形状不同的两件首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一枚首饰是纯金质地,一枚是铜镀金质地。在直观的实物展示下,我会向学生提出与这两枚首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你们知道如何鉴定出这两枚首饰中,哪一枚是纯金质地、哪一枚是铜镀金质地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其进行探究,在小组合作中,他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鉴别纯金和铜镀金的方法。由于学生所提出来的方式属于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会询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科学的鉴别方法呢?”大部分学生在讨论下,其思维已经活跃起来,很想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此新知内容———测量物质的密度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在这一导入活动开展中,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发散思维,猜想各种可能性,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为其物理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知讲授,提高课堂质量
在上文曾提及,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物理知识,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削弱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降低物理教学质量。对此,在多年的新课改历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参与中自主探究新知。
(一)开展学生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倘若缺乏物理实验的参与,物理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然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那么,在组织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妨组织一些学生实验,将抽象的物理新知内容寓于实验之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新知。我在组织“声现象”这一新知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向暖水瓶中倒热水的时候,会听到声音。根据这一画面,我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其声调是如何变化的。由于一些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没有接触过向暖水壶倒水这一情况,此时,我会直接向学生提供一个暖水壶,一瓶子热水,请一名有经验的学生到讲台来做这一实验。其他学生在观察这一实验的过程中会发现,随着保温瓶中的水越来越多,它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在实验直观的现象下,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会采取多样化的途径,诸如,小组合作或者阅读新知内容来探究原因:在向暖水瓶倒水的时候,暖水瓶里的空气会发生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部分空气其实就是声源。在还没有倒水的时候,暖水瓶里的.空气有很多,空气柱也很长,由此其振动的频率会比较低,所发出来的声调自然会很低,但是随着暖水瓶里的中注入的水量越来越多,空气被挤压地越来越少,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短,短的空气柱相较于长的空气柱,其振动的频率会比较高,由此使得声调变高。通过这种学生课堂实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自主总结出物理结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语言
物理作为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倘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仍采取较为高大上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只会在抽象的物理世界里迷失方向。为了降低物理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使学生在浅显的语言表达中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我在组织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借助打比方的方式来降低物理语言表达的抽象性。我在组织“熔化和凝固”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一名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为什么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却没有熔点呢?”为了使学生能理解这一抽象的问题抽象的原因,我会采取打比方的方式来向其解释:“晶体的内部都含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熔化的过程中,已经发生熔化的晶体不着急升温,他们会慢慢地等其他还未熔化的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再一起升温。这其实和我们放学之后打扫卫生一样。当你需要放学之后打扫卫生的时候,和你关系好的同学,会等你打扫完卫生再一起回家是一样的。”在这生动形象的描述中,该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我的解释下,学生会举一反三,想到凝固,实现知识的迁移。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新知讲授等环节入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诸如提问、实验或者语言描述等多样的活动,借助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活动参与中发展物理思维、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借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论文4
一、优化课堂演示实验,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进行对比试验,引发认知冲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合理的安排对比试验,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相关物理知识。如在讲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开关、新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器材构成一个回路,然后闭合开关,此时小灯泡会发光。教师再用将新干电池换成旧干电池,其他器材保持原状,在重新闭合新电路之前,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与上次试验相比,本次试验小灯泡能否发亮?光亮程度如何?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灯泡几部没有发出亮光,这与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于是便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己动手投入实验,探寻原因和结果。
二、优化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积极性
除了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实验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可以亲自操作,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自主实验主要包括课外实验和课堂实验两大类。自主实验的结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既有分组实验,又有个体实验,让学生在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同时,也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1.增强课堂自主实验
课堂自主实验是目前物理实验教学最常用的实验模式,在课堂自主实验中,学生是操作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和评价。例如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提出“单摆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运用单摆检测重力加速度?”等问题。让小组带着这些问题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摆线、米尺、小球、卡尺等器材,让学生先自主研究卡尺和秒表的用法,然后教师再做正确的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细节加以指导和纠正,并组织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和过程,最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自主实验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能将实验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还应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让物理实验拓展和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还可以充分展现物理教学的实用性特征,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兴趣。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到户外利用生活资源,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小实验、小发明。例如教师可以将一根筷子插入一个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缓缓上提,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从而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物理论文5
前些天与卢老商讨一个重要物理实验的问题时候,我们谈到了哲学与物理学的功用问题,在此将大意记录下来,对错由大家评判。
物理学本来是哲学思维在实践中的延续,是人类思想进一步揭示隐藏在物质背后秘密的重要手段,是从哲学思想到完美生产工具的工具和桥梁。哲学、物理学除满足人们的好奇外,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知识;实现哲学、物理、技术和工具的知识管理及技术工具制造和应用的飞跃;以满足提高人们顺应大自然的能力。
但在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功用被多数物理学家认可的同时,笛卡尔的“以太漩涡理论”在当时与牛顿的“万有引力”的比较中被判“不占优”。一股不切实际思潮在泛滥着,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宇宙的秘密完全可以由数学和实验的`方法来完成;因为,“万有引力”在奇妙地数学推算中“被发现了”;还有伽利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等都取得了非凡的“伟大成就”。甚至有的物理学家说:“以后的物理学再也没有哲学家们什么事了。”他们被这些“成就”冲晕了大脑;哲学家们也被这种势头搞得失去了自己的聪明。
直至几百年后的今天,哲学家还是浑浑噩噩。人家说你是吃闲饭的,老了吗!有什么办法?象一个不孝家庭的老人。干活的还是物理学家,在深空和粒子两个方向上的测量,不能说不不卖力。但什么也没有得到。
抱怨还是有的,“吃闲饭的说什么三,道什么四。”但最大的抱怨还不在这,在于光年尺太小,测不够远;分子尺太大,测不够准。
哲学家与物理学家们的最终目标是同一个目标。哲学家失聪了,物理学家能不失聪吗?人类对科学的追求遇到了前所没有的尴尬局面。物理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倒象是的魔法师的道具;有网友说现代物理学更象是另一部《西游记》——幻象乱生了。
中国老人说过:其大无外。物理学家怎能量得过来;其小无内,物理学家怎么可能量得准。
这有一个哲学与物理学功用问题。用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协作制作一个天平有可能向大家说明这个几百年的老问题:
制一个天平。
哲学家:一根直的杆,杆的二分点上有一支撑。精准、全面、完整地表述完了。
物理学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直的杆和二分点的确切位置。量出来东西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点。还得在用时进行调校。
物理学家:吃闲饭的,你不是涮我吗?你说的东西根本不存。
哲学家:你现在知道我说的东西不存在说明你有点觉悟了。但我给你的描述是精准、全面、完整的。
哲学家:什么时候你不再觉得我在吃闲饭了,也许问题就解决了。心想:不涮你涮谁呢?自然法则决定涮你我们才是对等的。
这其中能说明哲学与物理学的功用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目标和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揭示大自然最深层次的秘密。从中找到真理的所在。“老人”和其他家庭成员们一样,不是什么“吃闲饭的”。他决定着其他家庭成员的存在,他担当着人类知识的传承和进步,一代又一代。
中国“老人”有言在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哲学——经验老人也。
通过天平的协作,哲学家如果有所认识,不在浑浑噩噩;物理学家不在认为哲学家是“吃闲饭的”;那么,物理学家的眼前亏也就该吃到头了。
......
物理论文6
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生物理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包括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学会分析误差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评价;二是学会有关实验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可以正确使用常见的实验设备、仪器、器件,对其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理论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第三是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结合以上教学目标,分析目前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前预习效果不明显,多数停留在对理论的主观理解上,对实际操作的积极影响作用不大;
(2)教学内容受课时和场所的限制,一些复杂一点的实验课堂上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就只能草草收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实验报告质量较低;
(3)目前,许多大学因为联合办学等原因会分几个校区,各校区的教学资源不同,实验室进行集中上课都需要安排调配好,而教师集中进行实验内容辅导的难度非常大;
(4)因为实验室教学任务重,平常安排上课的学生也比较多,通常每各实验小组要由很多人组成,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辅导难以具体到位;
(5)进行考试和考核时,因为条件和资源有限,不能同时安排很多人同时进行,这就对实际的考核的公平性和最终的考试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2大学物理创新性实验教学对策思考
2.1创新性教学的教学目的
2.1.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要想实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首先从激发学生的认真态度,向学生重点讲清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门更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强化对理论、应用知识,并对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有显著作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未来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必须的基础技能训练,更是学生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技能基础。针对具体的实验课程项目,每名学生都要有具体的任务和明确的目标。量化工作量,同时还要将“系统”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任何事物成功的背后,都不是某一个因素起作用,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决定了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的测量,必须严格准确确保可靠。学生们需要有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承担起实验每一个数据和结果的责任。
2.1.2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1)开放实验室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在非课时时段,比如假期,对物理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放,学生可提前申请,讲明使用的用途和时间段,实验室酌情对其开放,并可提供必要的辅导。每学期实验室可定期开放一到两次,一般安排在刚开学后,时间大概2-3天,主要是让参加实验补考的学生进行再学习,以提高实验补考的效果。在期末进行考试前也可以考虑安排一次开放,时间可暂定为一、两周,以帮助那些某些实验因故缺做的同学来补做或者复习重做实验。还可以对有能力并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等情况随时开放,给学生尽可能提供学习场地以及需要的实验设备,必要的话,还会有专业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2)建设网上教学平台,辅助学生课后学习。在校园网的基础上,给物理试验室增设与教学相关的栏目,并开通在线选课、答疑等功能,由专人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负责管理并及时更新网站内容。课前课后,都会提前在网上对实验课程进行必要的布置和解答,对实验中的关键内容,做好辅导,充分发挥正式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2教学中需注意的事项
2.2.1防止学生因缺勤遗漏实验
过去因缺勤而遗漏实验的事情时有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严格考勤制度,授课教师要在课前清查出勤情况,对缺席的学生要了解缘由,登记在案,并利用实验室开放期间,安排缺席的同学补做实验。其次是要严格考试制度,对于有缺做实验的情况,必须补做实验的基础上,才允许参加考试,不允许有任何遗漏实验不影响考试的`情况发生。
2.2.2防止实验数据出现错误
实验教学中,必须明确相关的规定,教师必须准备完整的实验教案,还须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充分熟悉本次实验的所有操作环节及实验要点,可快速发现实验时出现的设备故障,以及其他意外突发情况,并能够判明原因及时排除故障。第二,教师要充分熟悉本次实验测量数据的基本取值范围,可以从学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中判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操作错误,指导该学生对数据进行修正或着将实验重做。第三,教师要充分掌握本次实验的准确数据记录以及符合实验目的的结果处理过程,以利于指导实验时作为参考。
2.2.3防止学生课前课后不进行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没有充分的预习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课堂时间熟悉教学内容,降低课堂效率;没有充分的复习,就不能巩固刚学习的内容,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考察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情况,以及课后的复习掌握情况。对于没有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同学,适当采用必要的措施予以提醒。
3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科研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值得普及和推广的有效方法,合理借鉴,酌情采用,可有效推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物理论文7
物理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新课,学生没接触它之前,就形成了它比较抽象、深奥的印象。物理教师要在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就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爱上物理,彻底消除物理难学、难懂的观念。
一、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我们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吸引不了学生,二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脱钩,让学生觉得物理离自己太遥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一些与时俱进的手段、方法、技术等等,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回应,对学习情况有所反馈。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并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施教,使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其次,教学方法要能让学生接受,且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在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思想都比较活跃,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感兴趣,自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待也不愿停留在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的方式上了,他们喜欢直观演示实验、有趣的物理实验、动画。多媒体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的教学方式,适时利用它,不仅能让枯燥、艰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课件中就有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原理的动画演示、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放大放小,让学生观察一些细微的不易观察的学习内容,再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某些未知知识的动力,只要有兴趣驱使,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接受习惯和能力的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巧用探究实验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同样,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探究式的实验也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首先要创设情境,然后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再到学以致用的这样一个把关注点放在过程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比如,一些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有趣实验。如,“凸透镜的应用”,会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大”世界。总之,只要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好物理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一样,都是源于生活,必将用于生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通过物理特有的实验、观察、演示等教学方式,把初中物理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且又比较普及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如,声、光、热、电、力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理知识作用下的生活资源,把它们的学习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理解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在我们生活应用、科技发展中的价值意义。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很多很多,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还有学生的接受习惯,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教学方法,都是有效的、得法的,也是可取的。
物理论文8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传授式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化、强制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抹灭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以传授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实验结果不断重复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将物理教学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问题却无法提出,同时教师得不到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缺乏教学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将物理实验应该呈现的现象,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实验死记硬背,学生只要记住这些会发生的现象就等于接受了这些知识,完全丧失了创新的意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这门应该生动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无法想象、无法亲眼验证物理的神奇,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过分注重教学结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对教学方式好坏最直接反馈,然而这往往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学习最直观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数压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迫使教师加快对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不断地传授提高分数的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则慢慢地消失的现象。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的综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下落,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使物理课堂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对组员的观点进行吸收和思考,这是构建认知结构的良好时机。因此,讨论式教学能够抓住高中生好奇的心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认真求证,认真斟酌每一步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再遇到相似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吸取上一个问题的经验,反复提取共同之处。为了让组员同意自己的观点,还需要总结论点,提取关键理论,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能够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和组员的问题进行评价,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步骤,找出问题的关键,参考他人的做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共同改善学习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知性和判断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交流的火花,在自己不能独立处理的问题上能够学会求助伙伴,共同寻求解决方法,相互评价,不断进步。只有学会了如何评价,发现问题,研究结果,才能走向合理化、统一化,这对学生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4.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探索结果时要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跟组员不断地讨论,这些都是需要组员之间通过交流实现的。学生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就是讨论式教学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表达你所想,别人听你所说,这是讨论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物理是一门奇妙的学科。我相信很多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但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消失。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抓紧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困扰,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跟组员就问题不断讨论,不断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讨论式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物理论文9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的重要性
1.1项目学习的应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计的项目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项目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1.2项目学习的应用是物理学科特色的内在要求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包含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同时蕴含着奥妙的自然科学,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呆板无趣,导致学生好奇心和天性泯灭,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项目学习是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可通过物理实验、实物模型、图片展示、物理现象演示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阐释物理知识,对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进行“回放”,是物理学科内在本质的回归,也是物理学科特色的具体体现。
1.3项目学习可以有效促进物理教与学的和谐共进
项目学习设计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根本要求,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同时项目学习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奥妙,促使学生以最大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促进师生双方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初中物理是一门知识丰富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项目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用项目学习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项目学习内容应当联系实际生活
在设计项目学习内容时,教师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使项目内容通俗易懂,避免知识的遥远空洞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电磁感应发电机》这节课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大型发电机,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大型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在设计项目学习时,教师可以选择手动发电手电筒为实物,对其发电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进行类比,并要求学生通过拆装主要发电结构,了解手电筒内部线圈的发电原理。通过直观有趣的项目学习,学生充分理解了电磁感应发电的原理,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项目学习应当遵循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项目学习时应当遵循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使得项目任务具有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太阳能玩具作为项目学习的载体,让学生拼装出太阳能汽车玩具、太阳能风车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转化为玩具运动动能的过程,并引入能量守恒定律。初中生正处于童心未泯的年龄,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玩具设计项目学习,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大地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2.3项目学习应当遵循学习有效性的原则
初中项目学习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有效性,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一个气体温度计”的项目任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必须在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标、量程、刻度的定义,才能有效完成任务学习。教师应当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空白”处填补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树立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信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项目学习引入初中物理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设计项目学习时应当密切联系实际、遵循激发兴趣和关注有效性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素质化。
物理论文10
摘要:虽然现代大学物理课程已经趋于成熟,但其教学中依旧有些不足,需要我们迫切解决。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1大学物理的几个教学问题
1.1缺乏多样的理论课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理论课教学中,通常以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手段为主。大部分教育者充分地意识到板书与多媒体两种教学方式的相融对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的意义。但是不管实际使用哪一种教学方式,相当一部分教育者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按照大纲的知识点来进行讲解,更有甚者注重对习题的大量讲解。整个课堂教学不仅乏味无趣,而且忽视了寻求先进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1.2学生的学习观念不科学
由于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所以这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特别的用心,而非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物理时仅仅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应付相关的考试,更有一部分学生很难在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非理工科专业学生由于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当遇到难度相当的物理知识时就会气馁,敷衍了事,消极的学习态度明显。这些学生很少会利用课余时间复习课堂知识内容,更别说主动分析和讨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了,存在严重的抄袭风。还有的学生临近考试时也很少主动做好前提准备,对大学物理学习相当地不重视,最后的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1.3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学校短期内组建了一批师资队伍,由于多数教育者都是年轻人员,所以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就缺乏科学性,教学经验比较匮乏。此外,虽然学校大规模扩招了师资队伍,但师生比例相较于扩招前依旧存在较大的下降,为此,大学物理一直以大班教学的方式为主,该方法对教学质量没有多大的保障。
2优化大学物理教学的对策
2.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者在讲解物理课程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为此,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增强教学质量及水平。比如,教育者在向学生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者的事迹时,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科技表征手段,充分了解电子隧道效应等一些意义深刻的物理知识;并且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适当的渗透了“基于力学角度深入分析气功与力学”、“火箭的'基本发射原理”、“电脑键盘的作业原理———电容”等内容。学生被这些内容深深的吸引,注意力集中,根据这一情形,教育者提出了相应的悬念,要求全体学生积极配合展开讨论。通过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并懂得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生活实际出发,获取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遇到新的知识点时会显得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育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新知识点的讲解中获得较高的理解能力。实际教学时,应通过生活中一些关联的典型案例来引导相对应的物理问题,根据生活经验探索对问题有效解决的方法措施。将抽象化变为具体化;由于部分物理问题十分的抽象且理解难度大,学生很难顺利求解这些抽象模型的物理量,所以需要教育者将疑难问题变得通俗易懂,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求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对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等媒体信息进行集中化处理与控制,根据教学具体要求,将多媒体各要素融合起来并以视频的方式将课程知识展现出来,结合需求配以适合的声音,同时操作人员和计算机配合协作完成最终的操作任务。当前,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学校教学场所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就受到了广泛欢迎,将以往的教学方法无法表达的内容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全面展现,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际学习中。
2.2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项重要任务,教育者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始终从学生的角度来实施教学活动。学生良好的思维是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意想不到中,学生就会想到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2.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随着师资队伍的扩大,很好地规避了师生比例小的现象。现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年轻教育者有着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有着敏捷的思维和旺盛的精力,创新意识强烈,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由于年轻教育者的工作时间不长,还没有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为了丰富年轻教育者们的教学经验,应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安排在职教育者参加物理教学研究讨论会;另一方面,安排教育者开展相互间的听课活动。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调动教育者的教学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大学物理在高校整体课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大学物理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及发展,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教育者积极探索讨论,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此外,教育者还应熟练地操作大学物理教材,除了满足理工科各专业的需求外,还必须充分显示物理学科的基本性质,强化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是当前迫切需要完成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瑾.浅析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策略[J].科技信息,20xx(18):125.
[2]李启朗.大学物理若干教学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xx(36):204.、
物理论文11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是有效的通过正向迁移、逆向迁移与水平迁移等方式将知识投入到实际学习中与问题的解决中,通过一种学习对其他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促使个人新旧知识的触碰性影响。对于高中学生教学而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已有课程知识、生活经验与相关物理感受积累做对应的个人处理来有效的促使新旧知识点构建起较好的融合,进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以通过单个问题扩展在一类性的问题学习,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实际知识中的解题、理解与运用迁移等各方面都能力。
1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的价值
学习迁移理论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达到新知识的更有效的理解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能够较为纯熟的掌握正向迁移,可以有效的通过已有的旧知识来对新知识内容做学习带动作用,进而有效加速学习速度,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层的感受与认知,学习效率会显着性的提升。其次,该教学理论可以有效的促成教学效果的提升,该教学不仅局限在高中物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学习迁移理论对提升学生在知识实践运用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教学价值的实现才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更高的意义。
2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2. 1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要做好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搭建该理论运用的良好基础,需要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之后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中,需对该知识基础内容做必要的说明归纳,充分的了解该定律所具有的基本内容; 而后在基础知识的条件之上,需要对该定律所具有的6大性质做有效分析了解,对其中所具有的因果、矢量、相对、瞬间、同一与独立等特性间的联系做有效掌握,进而辅助学生更好的对该知识重点内容做有序的整理; 最后则需要对该定律通常存在的问题做有效了解,进而达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
2. 2情境的创设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为学生采用学习迁移理论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知识氛围感受,避免学科知识点的乏味,让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与轻松化,促进难懂性的内容更清晰的了解,这样为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有更好的情境基础。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中,例如人与地面的盈利关系,让人们想象,所有生活中地球万有引力所引发的运动现象,以及地球与其他星球的内在应力状态所引发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更好的将万有引力定律运用到实际生活现象中的解释。
2. 3不同迁移方法
迁移理论应用可以分为正向、逆向与平行迁移等方式。正向迁移主要是通过完整的知识链达到各知识点的相同的元素做了解,而后将知识点保护正向的迁移来联系到一块成为整体,进而有效的掌握各知识点的内容; 逆行迁移则是通过一整章的知识点所存在的知识链来延伸到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细化分析思考,因此这种迁移方向与正向迁移的方向是相反的; 平行迁移主要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与生化,主要是对知识点做充分了解后做该知识点做深化的分析探究。高中物理知识中,知识点之间会存在较为密集型的内在关联,多种知识点中会存在者相同性的物理思想,因此需要充分的掌握这个特点,做好知识点间的类比处理,达到一种内化性的迁移。例如在电场强度与电势等内容上,该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状态,因此在知识认知上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让教师做有效的引领来让学生掌握到该知识点的特点。要充分运用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例如静电场、重力场等内容,物体会受到重力场影响而达到重力作用,而后迁移到让学生理解到电荷会因为电场的影响而导致电场力的产生,这种知识点的类比可以达到新旧知识点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间,会存在一定关联性与逻辑性,这样可以通过知识迁移能力来促使学生在知识点中有更强的特性掌握,对材料做更透彻的了解。例如在平抛运动知识点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属于曲线运动范畴之一,一方面可以对曲线运动知识做有效巩固,同时通过曲线运动的一部分知识延伸到平抛运动中,同时对平抛运动的特点做有效的分析,运用三角函数对其平抛运动所对应的公式做有效引导,进而达到整个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3 学习迁移理论运用注意事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的情况较为广泛,尤其是对知识点的分析掌握中运用有更高的实用性价值。在具体运用中,需要充分的掌握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与生活经验情况,在迁移应用中能够充分的符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达到迁移理论运用的有效性。对教师而言,迁移理论的应用需要掌握好尺度与处理的更为合理科学性,从而才能发挥实际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只有学生对知识点与生活经验做充分的积累,才能有效的达到知识点的迁移与运用。如果学生没有教好的基础巩固,教学中途运用迁移理论的效果要显着降低其理论运用的效果。需要从高中起始阶段就充分运用该理论,让学生对该学习方式有充分的了解,进而逐步的搭建好良好的知识体系与理论运用方法、规律,在后期的迁移理论运用中会相对更顺畅。
4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运用需要掌握一定技巧与规律,懂得其价值,充分发挥其理论应用的内在作用。教师要通过多方面经验的积累,充分了解学生、教材、知识体系,进而达到迁移理论更好的融会贯通,提升迁移理论运用的高效性,在实际的教学评估标准上展现出实质性的提升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勇。论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 高中版) ,20xx,32(11) :38.
[2]韩学君。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31) :140 ~ 141.
[3]张鑫。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管窥[J].考试周刊,20xx(87) :145.
物理论文12
实验该如何设计呢?分析实验的目的,我们一是想证实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这个很简单,可以通过对下落初始状态的控制来实现;二是想证明其加速度为g,这要通过定量计算才能得到;三要证实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规律:这也不难,在第二个的基础上可以推理得到。显然第二个目的是实验设计的重点。
而从学生角度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难以有直接的感受,因为这已经超过直觉的范围。因此,本实验设计的思路应当是为学生搭建认知的阶
梯:1。自由落体运动有没有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何证明?2。一种运动如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这种关系用数学关系式又该如何描述?基于以上思考,实验设计的脉络基本清晰思路一用多媒体演示物体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然后直接提供测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种方法简便而易用。但学生未有亲身经历,说明力不强。
思路二可以将一重物与纸带连接,然后借助于打点计时器,使得重物自由下落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然后通过用刻度尺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而用计算结果证明物体自由下落时做的是匀加速运动。但由于摩擦等因素,测下来的结果未必准确,尤其是影响加速度大小,某种程度上讲已经不是自由下落,因此也容易形成一些疑问。
思路三借助于DIS等现代技术来完成本实验。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思路四作为一般学校比较可行的措施是结合上述思路一与思路二,先完成思路二的实验,再提供思路一的多媒体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去感受频闪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消除怀疑,另一方面数据相对准确。因此,得出的规律既准确又有说服力。
例析二逐步证明众所周知,证明包括/证实0和/证伪0两大内涵。对于证实,课堂上的例子非常多,而对于证伪则比较少见,因为其对于得出正确结论似乎不太起作用,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科学史家认为证伪与证实的意义相当,应当在物理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
在高中物理教学教学中,对于相当部分科学探究而言,学生提出的猜想中往往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中往往是有的是真因素,有的是伪因素,这时就必须逐一证明。例如,/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0探究中的实验设计。在利用弹簧振子、单摆、沙漏摆等进行初步演示之后,认识了什么是简谐运动,然后自然提出待探究的问题: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怎样的?
根据教学实践,学生结果一般的猜想有三种:一是认为简谐振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折线型0的`,如图1;二是认为图象是/半球型0的,如图2;三是认为是正弦曲线,如图3。猜想一,他们多是从弹簧振子振动为直线轨迹的实验得出的直觉;而猜想二,他们多是从单摆类的简谐运动做部分圆周运动得出的直觉;而猜想三,那也是在一定思维基础上提出的,虽然是科学结果,但却并不能说明理由。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探究的要点就在于三点:一是提供能做简谐运动装置;二是要能显示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三是要能验证图象的性质。
考虑到这一难点,实验的设计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用简易沙摆作简谐运动,用一张纸放在沙摆下面,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当纸不动时,沙子在纸上会形成一条重合的/线0,而这,显然不能显示摆作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再进一步分析,其实是因为其没有能显示出时间的变化。那如何显示时间的变化呢?可以拉动纸?为了显示探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可以设计让学生来拉,结果必然是出现不匀速拉动的情况,于是纸上出现的图象便是不规则的。摆的振动是有规律的重复运动,为什么出现的图象却是无规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便容易分析出是由于拉时不匀速造成的。于是/匀速拉动0的条件便自然得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此处实际上就是以纸带移动的位移来表示沙摆摆动的时间,因为由于公式s=vt,当v(拉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定值,则s与t就是一个简单的正比关系,因此s的变化可以反映t的变化。
实验设计的第二步:沙摆作简谐运动,拉动纸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用电动机拉动),得到沙子在纸上的图象之后,在纸上建立坐标轴。此时学生便会利用视觉对上述三个猜想进初步的证明,并否定猜想一和猜想二。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实测验证。
自从伽利略将实验引入科学研究以来,实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在科学探究中研究实验设计,尤其是基于学生实际,瞄准教学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更是必须的,以上所述为笔者的一点浅见,希望得到高中物理同行的批评指正。
物理论文13
按照大纲的规定,新编高中物理教材(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物理》)设立了“课题研究”项目并列出了大纲给出的课题示例.
在高级中学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但要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
研究课题可以大致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几个不同的类型.课本中给出的只是研究课题的若干示例,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课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向学生推荐,不能要求全班学生做同样的课题.
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论文、科学报告,也可以是制作的仪器、设备.
课题研究应该以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大纲为每个课题划出了4个课时,教学中必须保证,其中应有两个课时用于学生间的汇报和交流.
有关课题研究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课题中有一些探索性实验
以往的学生实验,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训练性实验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即在学过相应的知识之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例如“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两类实验的前提都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所涉及的知识,因此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识.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很大的作用.
探索性实验课题是为弥补这些不足而设立的.以“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为例.教学大纲并不要求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因此实验的前提是学生不知道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在测出若干组数据后列表,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拟合曲线,用相应的函数表达这条曲线.如果再换其他几个弹簧做这个实验,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函数式中参数的物理意义……
按照过去对于验证性实验的处理,必须先学习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前就知道相应曲线的形状,实验后假若有的点不在这条曲线上,则要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但是,在这个研究课题中,学生事先并不知道它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只是在看到这些点的分布和走向之后才意识到它也许能用某个二次函数来近似地表示.在这种想法的鼓舞下,有些学生会尝试作出T2和m的关系曲线,在这之后就会明确地得到周期与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
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实验内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中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但是这个实验所用的方法却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大纲安排这个实验,目的是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多学一个知识点.“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也是这样的课题.
2.许多课题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
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大多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要权衡利弊进行评价.我们过去的科学技术教育却把这样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要么对,要么错,没有选择.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脱离实际,思想方法绝对化,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大纲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没有惟一正确答案的课题,目的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可以通过测量限压阀的质量而知锅内的压强,进而查表得知水的温度;但是也可以把热敏元件贴在锅外,其外再加保温层来直接测得,还可以把热敏元件直接放入水中;还可能有别的办法.在这些方案中,热敏元件的耐高温问题、直接放入水中时锅的密封问题,等等,都要研究.不同方案测得的水温肯定不会完全相同,这就需要讨论、评价.这些工作在以往的中学科学教育中从未有过.
过去我们认为科学界没有定论的内容不应在中学课程中涉及,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让高中学生接触一些目前还有不同认识的课题,有助于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探索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避免思维的片面化.例如在“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中可以讨论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到底是氟利昂还是喷气式飞机;在“科普报告:温室效应”中可以分析造成气温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活动还是地球本身的周期性变化这样两种学术观点……
实验性课题中有一些技术问题,学生们的处理方法也肯定不会一致.例如在“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中,由于课堂演示所用振子的周期太小,阻尼太大,不能用来进行这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可以选用较软的弹簧,并去掉滑动轴.但这时如果水平放置就要解决小球的支撑问题,如果竖直放置则应解决弹簧下垂的补偿问题.学生可以想出多种办法,这些办法各有特点,需要讨论和评价.
3.一些课题是跨学科的
氟利昂不是一种单纯的化学物质,其中有的成份能够破坏臭氧层,有的不能.无氟冰箱中制冷剂的化学成份是什么?它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冷的机理是什么?学生们在“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中可以进行讨论.
“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要求研究柴灶、煤球炉、蜂窝煤炉、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电炉、电磁灶、微波炉的燃烧原理(加热原理)和效率,比较燃料的燃烧值.“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要用化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测量基本物理常量.这些也是跨学科的课题.
大纲列入了这些课题,希望有助于使学生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4.与新科学技术相衔接
怎样缩小中学物理课程与当代新科技的距离,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有几个研究课题打算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刹车防抱死系统(ABS)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在汽车刹车时自动控制摩擦片与轮盘(轮毂)的压力,使车轮不与地面产生滑动摩擦,这样司机仍然能够控制车的运动方向.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机械能消耗在摩擦片与轮盘的摩擦上.这项技术虽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并不复杂,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做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设计的.
“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科普报告:温室效应”、“科普报告:阿尔法磁谱仪与反物质”等几个课题也都和科技与环境的最新热点有关.
5.拉近了物理学与实际问题的距离
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一直重视理论知识在技术中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某些脱离实际的倾向,表现之一是对于物理规律、物理量的认识的绝对化、理想化.实际上,物理学中的实验定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近似规律.例如,教科书一直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积无关,但是通过“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这个课题就会看到,实际情况与这种说法是有较大偏差的.
改变电流表的分流电阻可以改变它的量程,这是欧姆定律的典型应用.但是,学生设计的原始电路往往考虑不到表头的保护措施,实际上是不能用的.“把灵敏电流表改装成多用电表”这个课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6.一些课题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大纲修订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注意了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联系.例如,臭氧层的保护涉及无氟冰箱的推广,但是无氟冰箱比氟利昂制冷的冰箱成本高,消费者花较多的钱但本人并不直接受益,对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什么宣传策略?许多报导说臭氧层的破坏使得皮肤癌的发病率上升,其实皮肤癌主要是白色人种生的病,黄种人很少有这种病,黑种人更是与它无缘.当今世界上的医学资料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国家,国际传播媒体也基本上由他们控制,事情的严重性会不会被夸大了?这里面是否也有某种形式的种族偏见?研究课题为这类问题的深入讨论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更方便,然而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灾,还可能使人中毒.使用气体燃料是否利大于弊?天然气比焦炉煤气贵,但是燃烧值高,实际使用时哪种燃料更经济?对于不同地区,用电烧饭和用燃气烧饭哪种燃料更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并且更能符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这些都可以在“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中讨论.过去在物理课中只讲物理原理,最多讲一讲技术应用,但是科学原理的应用及其评价一定涉及社会问题,二者密不可分,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做这方面的准备.
7.要用新的标准来评价课题研究
学生对于物理题的习惯反应是“会”与“不会”,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试卷、作业则总以“对”“错”来评判.这次大纲推荐的研究课题对于不同学生的区分不是会不会做,也不是做对还是做错,而是表现在所作研究的不同深度.例如“菜刀上的力学知识”这个课题,要解释刀刃为什么能够切开物体,只用到合力和分力的知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但是,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细长的刀和短宽的刀用起来是不一样的;用刀时刀把的长短也涉及一些力学问题……学生的观察要有一定的敏锐性才会发现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那就更好了.更进一步,如果用刀“剁”骨头,当刀的前端接触骨头时,手会感到刀把向下震,反之则向上震.有那么一个位置,刀上的这一点剁到物体上时,手感十分轻松.学生能够发现这一点,已经很不简单;如果还能自己找些书来读,学习一点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并正确分析了这个现象,那就很了不起了.这样的研究课题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同时又给各种程度学生的发展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针对研究课题的这种特点,对学生所做工作的评价要有新的标准.例如,要考虑是否提出了新的有意义的问题,对课题的分析是否有独立的见解,所用资料有多少是自己收集的,是否用到了课堂上、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对课题是否作了定量的分析……对学生的工作应该给予总体的评价,指出其特点与不足,不能只给一个简单的分数.
8.教学相长
许多教师看到这些课题时的头一个反应是:我们自己还不懂,怎么教学生?这里有一个教育思想转变的问题.研究课题本来就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它的解答会因场合不同、时代不同、要求不同、观念不同、学生不同而有变化,要让教师精通所有这些课题本来就是不可能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能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给予指导,但是教师不是回答一切问题的百科全书.要相信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是把它们开发出来,同时自己也从中汲取营养.
研究课题涉及的物理知识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有的课题甚至不是纯粹的物理学问题,它们只能说是与物理学相关的.提出这些问题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某些意识和能力,主要不是为使学生学到某些具体的知识.在带领学生做课题研究时,这点应该十分重要.
物理论文14
摘要: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将物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较低。与此同时,忽视开展物理教学,学生对物理原理理解得不透彻。对于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以下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对策
一、前言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应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同时,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物理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比较差,渐渐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学习情绪,不愿意主动融入到物理教学中,直接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另外,不注重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对物理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同时,忽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不清楚物理原理的来源,不能快速理解物理知识,致使物理教学进度缓慢,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教学现状,下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三、高中物理教学的解决对策
1.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幻灯片,播放生动立体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原理。例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立体的曲线运动,使学生轻松记忆物理知识,主动探究幻灯片中的内容,快速掌握曲线运动的规律,进而加快物理教学的进度,充分体现出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学生清楚观察到曲线运动,明确物理知识的原理,使抽象物理形象化、立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不再感觉物理枯燥乏味,快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2.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要想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如:物理知识演讲比赛、制作物理知识海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物理教学内容不再沉闷,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消除不良学生的不良情绪,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完成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不断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结合新课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演讲比赛,促使学生提前做好演讲准备,积极主动学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在全面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通顺、流畅地表达物理知识,进而取得最佳的比赛结果,不断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使学生扎实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3.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清楚物理原理的来源,明确物理现象,对物理公式的理解更透彻,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活跃物理课堂的氛围,使教学环境不再沉闷,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知物理知识的变化过程,以及物理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
例如:在学习“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时,教师先演示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实验原理,清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电压表测定电阻两端的电压,应用电阻公式,计算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物理教学中,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注重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以便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并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运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益勇.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8):11.
[2]杨晓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5,(6):130.
物理论文15
1.应用社会现象进行课堂教学
物理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观念,能够主动的发现生活中应用的物理知识,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很多社会热点话题都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教师若能够加以运用,不但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的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物理涉及的方面很多,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都有很多的应用,物理在研究事物之间运动规律的时候,也在无形之中服务于社会事务的运动,所以在社会现象中到处都能够发现物理的身影.例如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一下学生,“航天飞船使用运载火箭为什么要竖直发射?宇宙飞船在宇宙中怎么样进行轨迹的变化?宇宙飞船在宇宙中运行的时候,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宇宙飞船的动力系统主要的燃料是什么?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和在平地中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会让学生深深的思考,然后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教师还可以列举我国重要的政治措施来服务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动能、势能之间的转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播放有关三峡大坝的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对我国修建三峡大坝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师就可以趁机询问学生,“同学们,我们都能够看到三峡大坝就是利用了水流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形成了巨大的能量冲击,那么我想问一下,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为什么就会产生电能呢?电能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过来的呢?除了产生了电能,还产生了哪些能量?这些能量之间具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从而更好的了解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2.应用生活素材进行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很多学生非常头疼的版块.高中物理实验难以理解,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就是不了解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对物理实验无从下手.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也要积极的引入生活素材,减少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看清物理实验的本质.教师要善于使用学生常见的生活仪器进行物理实验,从而减少实验的难度.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使用创新方法解释物理本质,更好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例如在进行《动量定理》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硬纸片、海绵、生鸡蛋以及玻璃杯等作为实验的仪器,实验过程如下:将硬纸片放在玻璃杯上,将海绵放在玻璃杯里,然后在纸片上放上鸡蛋,首先要缓慢的拉动硬纸片,然后快速的拉动硬纸片,最后将海绵取出来快速的拉动硬纸片,观察实验效果.在《自感现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废弃的日光灯灯管镇流器,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自感电流.具体实验过程如下:让学生的双手按住镇流器两端的接线柱,将灯光连在干电池两级,保持着手和镇流器接线柱始终在一起,让镇流器和干电池迅速的离开,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自感现象.而且这些实验的道具随处可见,学生都能进行尝试,实验效果好.
3.应用生活问题进行探究教学
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合理使用这些问题能够很好的进行物理的教学.学生只有在物理课堂中不断进行生活问题的解答,才能够提高物理的应用能力,这样能够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使用生活问题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融入教学环境中.例如教师在进行《动量定理》教学的时候,可以问:“我们在跳远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在沙坑中进行呢?沙坑中跳远和平地上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跳高比赛的时候,一定要在下面铺上厚厚的海绵,这又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在进行《功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问:“我们上楼的时候,因为用的时间不同,所以我们的感受就不同,做功一样多但是功率却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问:“在学习了自由落体之后,你知道自由落体的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4.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生活物理的研究,另一方面在课堂和实验教学的时候,适时使用和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生活问题、社会热点的知识,从而能够很好的营造物理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明白物理的真实用处,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知识.
【物理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的小论文05-18
物理论文06-07
初中物理论文02-24
中职物理教学论文08-25
职高物理教学论文08-2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8-24
物理实验论文05-15
物理实验论文11-0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