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篇(合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
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对幼儿进行心理、人格和情操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活动,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借助美术活动,如画画、做手工等,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培养人格,陶冶情操。文章从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方面探讨其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人们可以从一幅幼儿的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会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有一件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学生画了一幅关于他一家三口的画,他拿给笔者看并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我今天很开心,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一开始看到这幅画,笔者觉得很普通,可是仔细一看,画面中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在两边,笔者就问他为什么旁边还有两个房子,他告诉笔者,今天爸爸和妈妈带他出去玩了,所以他才很开心。后来笔者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住在一起,只有偶尔在周末时爸爸妈妈才会一起带他出去玩。其实,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绘画就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要掌握幼儿美术教育这把钥匙。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能力的提高
对于幼儿毫无“艺术感”的绘画,我们往往会觉得是一种涂鸦,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其实,如果幼儿绘画的画面符合大人的审美观,那就不是幼儿绘画了。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可能几根线条就是一棵树,一个圆圈就是一朵云,我们不能理解幼儿的画面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古时的甲骨文就和幼儿时期的涂鸦很像。幼儿在涂鸦时,也是将自己脑海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有时候大人之所以看不懂幼儿的画,是因为两者的想象力和认识能力有差别。大人世界里的事物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而幼儿不一样,他们的世界里太阳会唱歌、小猫会跳舞、电视机会长出脚,这正是幼儿想象力的表现。当你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看我的超级奥特曼。”这时请不要说画得不像或者画得不好,因为这是幼儿自己通过观察画出来的事物,有时生活中大人不屑一顾的事物在幼儿眼中会以特别的形象出现,这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幼儿情绪的及时宣泄
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心理学家在治疗时让病人先画一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中也有这么一项内容,即通过幼儿的绘画看出幼儿心理疾病的根源。幼儿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生硬、重叠,颜色暗淡,说明他当时情绪不好;相反,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丰富、柔和,色彩明亮,则表明他当时的心情还不错。
三、使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在平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大脑,而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画什么东西、应该怎样画,并对双手进行控制,这些会促进左右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时,对颜色、形状和构图等的思考,无意间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认知能力,这对幼儿右脑的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绘画可以让幼儿同时活动左右脑,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和方式,让左右脑同时工作。
2至3岁的幼儿绘画基本上属于涂鸦,3至4岁的幼儿对事物的描绘逐步有了一定的形,5至8岁的幼儿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自己掌控画面了。从筒单的涂鸦开始,幼儿就在不断创新,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如,让幼儿创作出一张游泳的绘画,幼儿如果游过泳,肯定对游泳有一定的了解,他会回想游泳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游泳时穿的是什么衣服,游泳池旁边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潜水时眼晴不敢睁开,或者水进眼晴时自己是什么感觉,等等,幼儿只有亲身经历过游泳才知道这些,同时这也是对幼儿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游过泳之后,幼儿自己心里肯定有了对游泳的看法,是喜欢还是讨厌,要是喜欢,他画这幅画时可能就会用比较明亮的颜色,要是不喜欢,可能会用暗淡一点的颜色,这正是幼儿情绪的一种宣泄。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2
教育的生活化是将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还未成型,好奇心和观察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为幼儿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手脑结合的能力,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和意义
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着重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注重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把生活中的切身体会与美术教育融合起来,引导幼儿认识人、事、物,发挥幼儿的个性,挖掘幼儿的潜能。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要结合生活的常识和现象满足幼儿的生活心态、游戏心态以及探索心态。生活心态是幼儿迫切想要感知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状态。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游戏心态是幼儿喜欢玩的天性,教师寓教于乐,把游戏和学习相结合,幼儿会在其中受到启迪。探索心态是幼儿对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感都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其中究竟的心理状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思考,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二、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统一示范化,忽略幼儿的个性以美术为例,绘画不仅要求幼儿画出形象生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幼儿通过这幅画所表达的思想、传达的感情。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容易出现统一示范、忽略幼儿个性和思想表达的现象。例如,在幼儿园,教师会把优秀的绘画作品张贴到黑板上,这在鼓励幼儿绘画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那些作品没有上榜的幼儿,有的就会怀疑自己的绘画能力,他原本对自己的绘画很有信心,但却因技巧稍有欠缺而不被看好,导致质疑自己;幼儿也可能对“优秀”作品进行模仿,抹杀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其实,幼儿美术教育仅是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会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张扬个性,学会审美、观察和创造。
2、教学过程太过随意,不予重视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还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实际上,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并没有加大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投入,也没有真正要求美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推行生活化教育。此外,师资力量投入不够。很多幼儿园缺乏具有美术教育生活化理念和相关经验的教师,多数教师打着生活化的旗帜而又遵循着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
3、教学环境受限,生活化教育无法开展环境是影响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少幼儿美术教育不能达到生活化的要求,原因有两点。其一,缺乏生活元素。幼儿园大多是由益智类玩具构成的世界,而很多玩具都是虚拟的动画角色,脱离了实际生活。其二,美术教学缺乏生活题材。部分美术教师仅依靠固定的教材照本宣科地教学,没有寓教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化的本质。
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对策
1、挖掘生活化材料,启发创作热情生活即教育,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来源于生活的材料,例如天然材料、大自然静物、生活静物以及动植物等。获得这些材料并不难,这些材料容易让孩子感到熟悉又新奇,能激发起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美的意识,让他们热爱生活。
2、贴近生活教学,发现美术元素教师可以通过特色文化和民间故事提升幼儿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教师应该从生活的不同角度将美术元素融入幼儿自然化的创作状态中,让幼儿在创作中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到户外,感受四季的变化,获得创作的灵感,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探索、去创造。
3、增强针对性,因材施教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大多在课堂上照版画样,这样统一化、缺乏针对性的方式,容易导致幼儿逐渐丧失个性。然而,个性的差别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在幼儿时期对他们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会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总之,在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存在阻碍其发展的因素,需要幼儿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增强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认识,增加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真正全面实现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的目标不断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3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而3-6岁的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的可塑性很强,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广大幼教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本文在剖析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教育的策略。
语幼教工作者需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充分让孩子展开联想,给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有创意的做法,实施个性化教育,并及时的与他们分享。
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并没有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进。
1.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
首先,培养目标不正确。幼师在幼儿园的美术教研中经常犯了这两类错误:一是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简单的绘画技巧的教育,也就是诸如做一个手工玩具和画一幅画那么简单,没有重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上,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巧和能力。
二是容易把美术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手段,而不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这实际上使美术教育成为了实现某一目的的棋子,成为完成一些任务的附属部分。
其次,教育内容不合理。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重在模仿外界事物。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绘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是图片,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在各种级别参赛的儿童作品来看,各种各样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毫无创意,都是对外界事物的一成不变的复制。
最后,教学方法太陈旧。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但是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仍以这种教学方法为主。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把实物放在教室的讲台上,让孩子机械式的进行临摹,虽然产生的作品很逼真,但是毫无创意可言。教师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引导者,培养出来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式样,没有“自我”和
“感觉”。教师为了寻找大量的模式给孩子临摹,于是“简笔画”应运而生,它的影响几乎席卷全国,为灌输法大开方便之门。
2.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教学的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以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出发,在生活中了解孩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对运动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小动物。于是,笔者设计的绘画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等,手工剪纸和橡皮泥的教学内容也是围绕小动物而展开。也可以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荧屏中的动漫形象为题材,重视预设和生成,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丰富孩子的生活。
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教师要运用非成人化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要用委婉的语气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能够听得懂。
例如,笔者在带领孩子进行《大树穿新衣》的撕贴活动中,发现一个孩子比较懒惰,只是象征性的在大树的树干上贴了几块皮,笔者于是用委婉的语气引导孩子,说:“大树的衣服破烂不堪,没有完整的衣服,下雨天身上都湿透了。”孩子听了后,马上继续贴了起来,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积极的心态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启想象的大门,多种领域活动交织。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把单纯的绘画和音乐与诗歌相融合,再配以散文朗诵和故事作为背景,使孩子的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刺激和冲击,引起孩子无限的遐想。如可以通过名作的欣赏,培养幼儿的审美观,通过绘画的形式把所听到的和看到的画下来;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幼儿讲许多故事,让孩子在听完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大概意思,把故事里的主要角色特点用画画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样一来,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对绘画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得以调动。
鼓励幼儿表达,在表达中增强自己的创造力。笔者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引导孩子,给幼儿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事情的看法,让幼儿不断的对客观世界产生不同的认识,幼儿可以介绍自己绘画或者是手工作品的创意来源,有利于教师理解幼儿的作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可塑性,并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设有效的问题并引导。问题创设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先导。笔者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常创设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让孩子回答,帮助孩子理解作品的内容和目的。老师的指导决定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有效的提问,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
如每个问题都提了,老师就要仔细考虑,并做出预测。如中班美术活动《画螃蟹》。一个孩子只画了一些很小的螃蟹,均匀的分布着,但没有突出的主题。老师说:“请你再画一些大点螃蟹好吗?”老师离开后,孩子们看着照片,没有画大只的螃蟹的空间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学活动结束还是原来的画面。
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小螃蟹如果看见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样呢?幼儿可能会说亲亲妈妈,让妈妈到身边来,“那你让螃蟹妈妈游到身边来吧”并示意可以在小螃蟹中间叠画一条大螃蟹,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螃蟹妈妈和小螃蟹分区分开,画面自然就会丰富了。
3.结语
总之,在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要做到教学结合,角度不同,主体也就不同。教师与幼儿是教法与学法的主体。在幼儿园美术创新中,要培养幼儿成为个性独特、富有创造性的人,教师要树立美术创新教育的新意识和新观念,具备创造教育的能力,应掌握美术创新教育的策略、要求和方法。其次,恰当、灵活地运用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法与学法。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4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美术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幼儿此时还无法使用文字表达思想,而美术作品能够满足他们表达情感的需求,通过开展美术活动,也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幼儿对于美术活动具有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美术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幼儿此时还无法使用文字表达思想,而美术作品能够满足他们表达情感的需求,通过开展美术活动,也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幼儿对于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境界,保证环保教育的有效进行
我国幼儿教育界专家郭声健老师认为:美育是幼儿教育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幼儿时期,幼儿对身边的社会和自然没有多少认知,所以他们的潜能无穷,具有天生的艺术潜力。而且,此时幼儿对于身边的事物没有固定的认知,画出的事物都来自于想象,这也恰恰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天赋。美术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必须认识到幼儿的这种特点,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中,幼儿园教师的数量有限,有些教师自身在生活中就不注意环保,在美育中渗透环保教育时也缺少说服力。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觉悟,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幼儿。
二、把握教材,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
首先,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当前的美育教材有比较丰富的材料和示例,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教师要依据教材,但并非刻板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而应大胆取舍,根据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优势实施创造性的美术教学,实现美术教学与环保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和情感作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在美术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时,教师可以将大自然美丽的场景呈现在幼儿面前,如清澈的小溪、绿油油的草地、嬉戏的蝴蝶、可爱的小动物、清爽的风、柔和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等。只有让幼儿沉浸在和谐的多彩世界中,才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如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感受万物复苏,进而让幼儿画出春回大地的画面;在为小树浇水后,让幼儿画出小树,让其亲自参与活动提升了对其大自然的了解。只有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鼓励,从不同角度挖掘幼儿的优点。在一次大班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画的小河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笔者问幼儿:小河的颜色为什么会是黑色的?幼儿回答:在太阳落下的时候,河水被太阳照成了红色,但是河水中有脏东西,所以它是黑色的。因此,笔者表扬了他的观察力。实践证明,教师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能够提升他们的创作热情,开发其思维,也有助于幼儿认识现实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1.通过主题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生活是主题活动内容的来源。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开展美术活动,在其中渗透环保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可以通过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不同种类的树木及其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氧气;同时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不同树木的生存条件、生长特点等,让幼儿意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笔者所在的幼儿园组织了“废物利用,创意无限”的亲子制作比赛,引导家长和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通过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和互动,创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在此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开动脑筋,搜集各种废旧材料,一起动手制作,忙得热火朝天,而产生的作品也充满了创意。这次活动中一共诞生了一百多件工艺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材料均来自于生活中的废弃物品,体现出了幼儿的创意和家长对幼儿的殷切期望。
再如,世界地球日来临之时,笔者所在幼儿园举办了主题为“节约资源,关爱地球”的活动。在活动当中,组织幼儿园中的大、中、小班所有的幼儿开展系列活动,包括“地球流泪了”“地球守护者”和“认识地球仪”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地球污染的问题、保护地球的有效措施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之后,为了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又开展了“争做节约资源小卫士”的画展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节约资源的有效办法。
2.通过手工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手工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形式,幼儿对手工活动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手工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以手工活动作为环保教育的突破口,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意识不断加强,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纸杯等,这些一次性用品往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所以,幼儿园教师须引导幼儿对一次性产品有正确的认识,坚决抵制一次性产品,并且搜集这些东西“变废为宝”.针对一次性产品,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低碳环保、绿色行动”的手工活动,让每位幼儿收集废弃的一次性产品,与家长进行亲子手工创作。幼儿的思维相当活跃,创作了多种多样的作品,既有用单个纸杯制作的小猪面具、小鸟等,又有用多个纸杯组合制作的汽车、帽子等。除了利用纸杯,幼儿园还开展了“塑料瓶造型”“树叶贴画”“蛋壳造型”等多种活动。幼儿通过参加这些手工活动,不仅懂得了如何变废为宝,体验到了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的乐趣,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剩下的边角料随地丢弃,要放入垃圾桶中,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行动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开展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幼儿不仅乐在其中,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环保教育,对生活中的环保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3.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传播环保知识
开展不同专题的美术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操。如在一年一度的环保日,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与环保有关的照片,如《美丽家园》《绿色生命》《鹭鸟的天堂》等,通过搜集这些来自于生活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图片中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开展环保教育。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每年都会安排大班段幼儿去参观越剧博物馆、马寅初故居、书圣园等地。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激动不已,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通过艺术欣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结语: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加强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刻不容缓。幼儿时期正是幼儿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能够提升环境教育的效果。在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以身作则,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荷芬。浅谈幼儿环境教育的趣味化。环境教育,20xx(3)。
[2]任海燕。让环保伴随娃娃成长。环境教育,20xx(6)。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5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幼儿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积极性,对萌发幼儿美感及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并把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看作是接受美术知识、技能培训的过程,这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所需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环境创设。
幼儿所处的人生阶段比较特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并且喜欢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然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引入游戏的元素,能够极大地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水平。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巧妙地融入娱乐元素,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幼儿的贪玩之心,促使他们以娱乐的心态去学习,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主体,一切课堂活动都围绕教师而进行,此外,绘画工具也比较单一,通常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时间长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简单易得的工具作为教学资源。例如,将纸片折成飞机或小船,让幼儿感受美术的空间变位,这样不仅仅为美术课堂增加了绘画的多种形式,而且还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应根据课堂的氛围巧妙地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观看视频资料、讲故事、玩变形金刚、变魔术、搭积木以及拼石头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 而这些游戏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跟有利于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有趣、积极的活动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折纸示意图幼儿来指导他们,让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美术现象更加直观、简洁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最终达到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的目的。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中一个最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水平。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能够使各种美术知识直接、详细地展示在幼儿眼前,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
(2)采用媒体技术,使美术教育活动更逼真、形象。此外,教师应该全程记录整个教育活动,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在他们旁边采用数码照相机将其作品拍下,记录幼儿成长的点点滴滴,然后再在幼儿面前讲评并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同伴的作品,还让幼儿相互点评、相互交流,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讲述《图形的联想》相关知识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先让幼儿欣赏一段电脑动画:由一些基本的图形缓慢移动,或者通过图形色彩的差异,组成了一幅画,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了汽车……看到这个神奇的画面,肯定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接下来,利用白板教学,并要他们自己动手,使幼儿从实际中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幼儿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2] 田培红.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新模式的尝试[J].成才之路,20xx(23).
[4] 李群英.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xx(5).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6
随着暑假的临近,各种类型美术培训班的宣传单也在满街飞舞。到了周末,放眼望去,满街都是背着画夹的孩子们的身影。看着这些身影,我不禁感慨万千:孩子们学画画的初衷是什么?参加了美术培训班,就真的如宣传上所说,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吗?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二至六岁时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若不好好培养,以后就很难点燃创造力的火花了。我国教育专家认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既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也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更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但是,据笔者对100名3至7岁学画儿童的调查显示,真正得到比较全面开发的儿童仅占整个被调查人数的9%,其余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能较好地掌握某一种绘画语言的占4%;思维比较活跃,但无法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的占35%;只能照教师教的样子,机械地、呆板地摹画的占51%;还有极少数人既想不出来,也讲不出来,甚至连最起码的摹画都有困难。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长的思想存在问题对幼儿而言,学什么是没有什么判断能力的,基本上是由家长说了算。如果家长的导向是正确的,那的确值得庆幸,但是大部分家长的思想和期望值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家长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在家长看来,学习美术就是让孩子学画画,就是要通过学习让他画得像、画得真实,却又希望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家长们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画面,当部分比较有新意的教师,引导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意向画出较有童趣的画面时,家长们就在抱怨:白学了那么久,画得什么也不像!殊不知正是这些“上帝”的要求,使得较有思想的教师也不敢大胆地教孩子,他们的生存也怕得罪“上帝”啊!家长的审美导向直接导致教师的错误教学方法。二是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跟风学习。当部分家长看?
到别人的孩子在学画画,听说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时,便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画画,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加入了幼儿学美术的热潮,从而导致接受美术教育的幼儿人数倍增,而培训效果甚微。其次,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市场是跟着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的。毕竟是各类培训机构,不是义务教育机构,他们也要为自己的生存前后思量,孩子不知道什么,大人这个“上帝”却不能得罪。于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明显地脱离幼儿的年龄、心智发育特征。在培训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们希望孩子画得像的需求,总是事先画好一幅画,然后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画面的制作过程和技法,甚至还现场表演整个画面的绘画过程,然后让学生临摹。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包办、代替了幼儿的认知过程,使幼儿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务的认知能力,自然就无法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临摹的效果当然是很好的,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脱离了老师的范画就什么都不会画了,绘画的思想也被禁锢在老师的一招一式中,也就是部分家长所说的“死画'广泛应用在幼儿美术培训课堂上的这种技法式的传授方法,对于高中和大学的以传授技能为主的学习来说,确实是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幼儿,这不能不说是误人子弟的教法。正是这种教法,使得有些懂行的家长在抱怨:孩子没上美术培训班之前还比较有想象力,画的东西还很有创意和童趣,可上了培训班之后,只会画死东西了!
作为占幼儿美术教育很大比重的培训机构来说,该如何规范和监管,它自身又如何处理好生存发展和办学质量的关系呢?这确实是左右为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
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幼儿美术培训机构的监管,对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的资质审定,使其实行持证办学,在办学硬件上得到保障,教学人数实行小班化,师资队伍实现持证上岗执教制度等。
大部分培训机构为了笼络生源,总是打着某某名师的旗帜,把学生连哄带骗地招收来后,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却玩起了偷梁换柱的伎俩,聘用不够格的低廉的工作人员,来滥竽充数地施教这种师资队伍确实令人担忧。早期美术教育虽然是低幼阶段的教育,可是对教师的要求却不能低。幼儿美术教育有特定的规律和要求。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教幼儿学美术比教成人更难。教师除了精通美术技能外,更应该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该由有水平,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任教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对混迹于幼儿美术教育队伍中那些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清除,管理部门应严把培训机构师资队伍资格审查关。
二、培训机构应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特征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首先要在观念上认可,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幼儿美术教育也同样如此。由于孩子尚小,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幼儿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家长观念的教育。学校的美术课,因为没有功利因素的影响,课堂上老师可以自由地按照课标、按照幼儿发育特征和心智需求进行教学,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而具有功利性的培训机构,就不一样了,他们为了吸纳生源,无条件地按照家长们的需求,不断更改和制定教学方式和方法,导致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笔者认为,各类培训机构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之前,应针对家长做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特点的培训和介绍。使家长明白美术活动对幼儿和成人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对成人来说,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美术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131家长们可能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但他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可能却并不在行。让家长们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并提出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法和学法,不仅扫清了正常教学的拦路虎,更是保证了幼儿美术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培训机构应监督教师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现实中,很多教师为了家长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的作品,在课堂上就以教师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他们总是事先画好示范画,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课堂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作画步骤和制作方法,然后亲自动笔示范绘画过程,最后让学生跟着示范画临摹,就连使用什么颜色和造形都要求一模一样,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思想僵硬、呆板;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自己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的,他们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自己则在一旁闲坐,放任自流,这样不加以引导的教学,孩子也无法得到培养。
皮亚杰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宄它。幼儿对美术感兴趣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说因为画出的画好看,有的说蜡笔的颜色很漂亮……美术不仅仅只有绘画,而是由多种形式组成,从幼儿兴趣入手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接受和喜欢不同的美术形式,才有利于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美术的全面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关系,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的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运用引导、发现、讨论、思考等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着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前提,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情感是美术活动的灵魂,技能是美术活动的手段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材料和画种上,因势利导。这才是符合幼儿心理感受和智力发育的教学关系。
四、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培训机构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必须树立优秀典型。他们所树的典型往往是:能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取得可见的成绩,这种急于求成的短期技法式教学所形成的“即时效应”是可以蒙蔽不少家长的。但是,笔者认为,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无论何种技术,其应用不应该是为技术而技术,而应该以促进艺术学习成功与否,以学生达到艺术的和智慧的目标如何来衡量。技术的目标不在于学生使用某特定技术的程度如何,而应该以增进学生在丰富的新资源和新信息中融会贯通和建构新意义的能力为宗旨。其有效的成果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
幼儿的美术主要分为绘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三大类。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是爱因斯坦一生的重要支柱,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的想象力,往往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力,因为两者都是创造性活动。幼儿美术教育是为了让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画出(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为了短暂的掌握某种技法去赢得各种证书。“创造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内容。美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感染着学前儿童,不仅能陶冶幼儿美的情操,而且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起来后,对孩子未来的专业以及人生的发展都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幼儿的作品具有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作品评价时,可以将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幼儿自述(反思)、教师欣赏(提供支架)、同伴欣赏(去掉自我中心)等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要注意从幼儿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积极地、具体化地评价,即以鼓励幼儿取得进步为主,同时对其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要关注评价的价值,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和内在的激励机制,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美术活动,个个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即要求幼儿自主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开启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于后期的终身发展中。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7
前一段读过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作者尹建莉提到了自己女儿圆圆上幼儿园绘画班的一段故事。
后来有一天,老师给每个孩子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人画一幅去野外游玩的彩笔画,画得好的小朋友可以把画挂到幼儿园的大厅里展览。
第二天,圆圆从幼儿园回来后很沮丧,因为她的画没被选上。妈妈问她原因,她低声说:“因为我把河流画成粉色的了,老师说小河是蓝色的,不能画成粉色的。还有,白云也不能画成蓝色的,我画错了。”
很多学者都认为,人天生就有爱画画的欲望和本能。但为什么我们长大后,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画画了呢?或者即使我们在本质上是喜欢画画的,却不敢轻易提起笔去画,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敢”画了呢?我想这应该归咎于深植于我们头脑中的评价标准——一幅画好不好,关键在于像不像、颜色用得合不合理、构图是否饱满。或许这标准在成人世界里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我认为孩子的画是不能这样妄加评论的。
一个尚未社会化的幼儿,是用自己的思维以及行为方式去适应这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组织的社会的。而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只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和愿望去活动。此时的幼儿尚不能用成人的语言符号系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经验和情感,这种情况下幼儿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视觉、造型的符号系统,其中“美术语言”就是幼儿创造的诸多符号中的一种。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大部分老师采取的是“模式化教学”。例如,“老师画一笔,你们画一笔”“老师画多大,你们画多大”,等等。在这样的教学中,简笔画的“模式化图形”泛滥了,在幼儿的画作中到处可以看到一样的'草、一样的半个太阳画在纸的左(右)上角、一样的小鸟、一样的树、一样的云朵……实际上这样低水平的教学方式使绝大多数孩子的眼睛被定格,被“污染”了。
很欣赏奥地利儿童美术教育者齐赛克开创的自由、创造的美术教育——他取消了以酷似自然物为标准的绘画教学,转而鼓励儿童在已有绘画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构思、出题,画自己的所想以及所经历的事,以自己的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事物的反应。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反对老师教授幼儿一些简单、基础的绘画知识,只是这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笔者更欣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应该真正地尊重幼儿的需要和自我表现,课堂应以幼儿为中心对其进行启发和诱导。
想要扭转这种重结果、轻过程、讲求功利性的局面,需要的不仅是幼儿教育者观念和实践上的转变,同时也需要家长在思想与行动上予以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重新定义和审视幼儿美术教育——意识到其作为工具的价值,即促进幼儿语言系统和知觉能力的发展;以及美术本身的内在价值,即创造性和艺术内核的不可复制性。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8
【摘 要】画画本身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从而提升综合素养为目的,但当前,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做法存在误区,导致孩子不爱画画。本文就此为研究内容,分析其中原委,并给予相对建议。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 审美 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xx)07-02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也在快速提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足以证实全国上下对此问题的重视。《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塑造孩子心理、培养健全人格的奠基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成就孩子一生的成长,这是全民素质提高、民族强大的基石。美术教育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旨在使儿童提升美术基本素养,同时提高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学会从大自然万事万物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们的教育意识不断提升,理念也逐渐改善,但当今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面多数家长和老师还依旧存在着问题:
1.指导方法不当
部分家长和老师深知美术对儿童智力等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但却不知如何下手,指导怕误导孩子,不指导又担心放任自流。盲目地表扬夸赞会使孩子不思进取,一味地哗众取宠;而过分地指导不但使孩子的美术素养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相反孩子会失去自信,失去自我。
2.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
有些家长和老师会一笔一笔地教孩子画画,直到孩子也能像模像样地画出来。但这时却发现孩子只会画那些学过的东西,其余什么也不会或不敢画了,孩子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怎么画”,“那个怎么画”,或“这个我不会画你教我吧”等问题。这样做不仅没有教会孩子怎么画,反而更严重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泯灭了孩子天真浪漫的天性。
3.以成人的审美观欣赏儿童画
成人的生活经验丰富,对事物往往会客观理性地对待,但儿童这一特定年龄段天真浪漫、善于想象,观察身边的一切往往更主观。有些家长或老师若是看见孩子画上画的蝴蝶比花大或人比房子大了就连忙让孩子擦掉重画。如一次关于迎春节主题的课,大家都高高兴兴地陆续画完下课了,一位家长看见孩子把对联画到了高楼大厦的顶上了就禁不住地说“宝贝儿,你画错了吧,你怎么可以把春联挂到楼顶上呀?应该贴到大门两边的呀……”孩子没有解释,按照妈妈的指点快速地改了过来,最后赢得了妈妈的称赞……
4.让孩子比着同龄人或大师的优秀作品画画
美术课上,学生太多,老师辅导不过来,就在黑板上贴了张放大的少儿绘画获奖作品让学生比着画。说人家为什么画这么好,好好学学,结果全班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盯着黑板看一笔画一笔,结果所有孩子都在画同一张画,而不是画自己的.想法。
这些做法不但不能实现画画的目的和作用,反而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厌画的结果。当然,每位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可能都是好的,只是做法和认知有些欠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学前美术教学经验及对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研究,就以上列举的屡见不鲜的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误区,提出几点建议:
二 引导儿童绘画的建议
1.学会欣赏儿童画
要站在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尽可能不要做过多干涉。美国小学里的一节美术课是这样上的:绘画的主题是“太阳”,在老师不给任何提示和限制的情况下,学生们便开始画起来。有的把太阳画成圆的,有的画成方的、三角的、半圆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都有,还有一位同学的画纸上没有出现太阳,只有几朵不成形的云彩,后面隐隐约约出现了几束彩色的光线……学生陆续画好,老师没有做任何比较和评判,而是面带微笑,非常认真地欣赏着每位学生的画作,逐一给出鼓励和赞扬。通过课堂创作,学生们个个自信满满,兴趣更加浓厚,绘画热情更为高涨。
身边一位朋友找我咨询,她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虽然家里到处都是他的画,但孩子是不停地画,但他们就是欣赏不了,又不知该如何引导。她拿了一张儿子的画给我看,纸的中间横着画了一根弯弯曲曲的线条,上面画了一竖线,挨着右上侧又画了个小三角,画面上方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形状,我看后被这位儿童的智慧惊呆了:这不是海面荡起浪花,一条小帆船在海面上若隐若现,白云在天上自由飘散的场景吗?朋友诧异极了:“你和我儿子讲得一模一样呀!但我们有时实在欣赏不了,又不敢强加干涉,不知后面该怎么引导了。”
我忙建议朋友说,目前正是孩子的绘画敏感期,家长只需要给他提供充足的绘画材料,宽松的绘画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学会倾听和欣赏,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称赞就可以了,不需要做过多的干预。随着孩子的作品越来越多,画面会越来越丰富和有想象力。
2.引导儿童作画时要学会运用“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等。孩子4~9岁这个阶段是培养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们要
学会如何在这一特定时期内运用联想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经过多年悉心观察研究,关于联想的方法,我总结如下:先找出一个点,再由该点发散出几条线,即所谓的扇形结构。具体到每一堂课都需有一个主题(点),课堂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之有关的一些事情,并将其结合起来,再加以构图方面的引导从而变成一张完整的画。
以“蚂蚁搬家”这一例子进行详细说明。我让孩子以讨论式进行:由蚂蚁大家能联想到什么呢?(1)蚂蚁的特征,个子小,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六条腿等;(2)当时的天气,是白天还是晚上,天气怎么样;(3)蚂蚁成群结队地搬家,搬的什么东西,在哪个地方搬,旁边环境有什么等;还可以联想到蚂蚁洞、蚂蚁王国,蚂蚁王国里有国王王后士兵等,随便从中找出某一或几点都可以画出一张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同是画蚂蚁,孩子心中想法各异,画的画也肯定会多姿多彩。孩子们在享受着画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发散性思维等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3.适当引导孩子写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能激发人们创作的灵感。经常外出观光写生,孩子不仅能加深对大自然的认知,还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速写本,看见自己感兴趣的景象或事物时随时记录起来,画旅游日记。直面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水一木、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灵感最易激发。即便不能出去写生,室内的每样物品也可当做写生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又可以增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的意识。
4.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孩子绘画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注重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一位6岁左右的小女孩垂头丧气地站在路边,旁边的妈妈瞪着双眼一脸的怨气:“你这都是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以后什么东西也不给你买了,再想画画没门儿”一边说一边把小女孩的画撕得粉碎。不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致使这位妈妈发这么大的脾气。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说,可能小女孩的画没有那么干净、那么色彩斑斓、那么画什么像什么,但我真心希望家长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反思:自己五六岁的时候都能画些什么?孩子学画画的目的和作用又是什么?孩子天真浪漫的童年又去了哪里呢?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说过:“教育者只需能创造一个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环境,然后放手让儿童发挥本身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和个人经验,认识生活,进行学习,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美术教育方面,父母、教师都应该牢记: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创作和想象空间,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为其以后能够在广阔的艺术国度里自由翱翔插上坚实的翅膀!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9
摘要:美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美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拓宽视野,感受生活。本文结合教育实践,介绍了如何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思考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艺术环境,提供创作机会
教师要给幼儿创造艺术环境,为幼儿提供艺术氛围,幼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学,大自然和社会是幼儿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应注重在生活中创设机会并有效渗透和学习。1.创设艺术氛围例如,在“小鱼”绘画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了解小鱼的形象特点和画小鱼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各类小鱼图片,制作成小书供幼儿翻阅。同时,在墙面上张贴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描画小鱼的图片,让幼儿置身于小鱼的世界中。通过欣赏,运用已有的作画经验和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线条和造型,扩充知识面。幼儿对这些画很感兴趣,常常结伴讨论图上画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看上去感觉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还会伸手在上面比划一下,还真像个“小画家”呢!2.提供创作机会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开设“奇奇画廊”,贴上报纸,放上记号笔和白纸,在墙上贴好范图。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巩固上节课的绘画内容,还能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画以前画过的,画书上看到的,画自己想画的……这是一个作画的自由天地,在看看、想想、画画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提高幼儿独立作画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创作。
二、技能与创造的有机结合,让幼儿“乐在其中”
在内容上,教师可以选用与幼儿生活有关的事物,考虑到幼儿作画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多选用蔬果、植物、动物作为绘画内容,从绘画单一物体到构图整幅画面,从认识线条构造到运用多种线条造型,幼儿在技能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开辟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1.幼儿主动创造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季节特征、兴趣爱好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带幼儿参观“植物园”后,组织幼儿绘画“番茄”。幼儿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亲身体验到番茄的不同形态后,绘画出的番茄有成熟的,有没成熟的,有大大的圆番茄,还有头尖尖的小番茄,十分生动形象。幼儿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教师及时利用这一兴趣,带领幼儿绘画森林里的树,幼儿画出了不同姿态的树,有的幼儿还画了斧头,讲述光头强的故事。2.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创造在备课时,教师要先考虑可以在哪些地方引导幼儿创造?创作后的效果会是怎样呢?通过实践,渐渐形成对主体物的姿态及画面布局的创造。如绘画“叶子”时,在掌握曲线和直线灵活运用的基础上,提出树叶有哪些形状?如果有两片树叶,它们会飘成哪些形状呢?在绘画“小房子”时,提出“你见过哪些不一样的房子”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想象中,设置许多不同的、生动的情景。3.及时肯定幼儿的创造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作画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幼儿的一举一动,对幼儿的创作举动加以肯定,使其自信、大胆地创作,同时,带动其他幼儿创作。
三、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在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用儿童化语言当幼儿接触一个新的.作画内容时,首先应学会画画的技能。单纯的步骤提示不利于幼儿记忆和掌握,教师可以采用儿童化的语言,通过边讲边示范,了解基本技法。在绘画“青菜”时,用儿童化语言,边讲边示范:有两个小姐妹,姐姐叫叶柄,妹妹叫叶子。姐姐长着瘦瘦的脸,妹妹……看似复杂的东西,幼儿也能胸有成竹地下笔了。2.开放式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开放式提问,如他是什么?怎样画出来的?让幼儿看着物体,想出作画步骤以及运用了哪些技法。开阔幼儿的思维,充分肯定幼儿,让幼儿懂得多样性,从而增强幼儿的主动性。3.注重欣赏,减少示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欣赏所画的物体有助于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姿态及构图方式。除了注重幼儿生活中的欣赏、图片欣赏,教师还可以采用实物欣赏,激发幼儿的作画欲望。根据幼儿的绘画水平、作画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减少幼儿作画的依赖性,发挥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取消幼儿作画时的范图,提高幼儿独立作画的能力。总之,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对美的初步鉴赏能力以及初步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在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从而让幼儿喜欢艺术。
参考文献:
吴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xx(6).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民众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在幼儿阶段,美术教育是众多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将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当前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阐述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价值取向
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艺术气质。美术教育就是具体体现。通过美术教育,幼儿的审美观念得到初步培养,欣赏水平得到提高。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教学效果起到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离不开具体实施策略的支持。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同时实行有效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1、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包含在幼儿美术教育当中,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喜好和热爱。由于幼儿正处于以感性态度对待事物的成长阶段,往往对于喜爱的事物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更大的兴趣。美术教育就要妥善利用这一点,引起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2、创造教育
幼儿具有十分丰富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肯定,并且进行充分挖掘。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力的培养能够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创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改造和再利用[1]。3、操作教育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幼儿在接触美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手、眼、脑等多个器官进行协调,眼睛负责观察,脑子负责构思和思考,手负责动作的执行。利用多个器官来表达自身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美术就成为了幼儿有意识的活动。这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之一[2]。
二、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1、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教育指标不容易像文化知识一样进行量化,所以,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家长是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长出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心理送孩子去进行美术学习,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引导孩子对美术产生热爱,而是急功近利,强迫孩子进行美术学习,自身又缺乏对美术的了解,不能给孩子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负。这种行为是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自然规律是相违背的,容易引发孩子对美术的反感情绪,起到与家长预期相反的效果,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忽视审美感受
虽然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在幼儿期间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然而,大部分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出现了错误,认为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模仿,在教育过程中只是简单地采取让幼儿模仿著名绘画作品的方式,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美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孩子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自内心地热爱美术艺术,才能够真正融入到美术学习当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育不仅仅要锻炼幼儿的绘画技能,更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
3、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
目前,在我国幼儿的美术教育当中,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分清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仍然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去进行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教育不同,其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锻炼上,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对于一些充满美术天赋的幼儿,如果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就会大大抑制幼儿的天性,扼杀其在美术上具有的独特天赋。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生活化教育
一切文化艺术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美术艺术也不例外。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也应当回归到生活当中去。将美术教育进行生活化,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共识[31]。幼儿美术教育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幼儿更多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画自己身边的物品开始,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绘画来表现自身的情感。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适当开展一些幼儿喜欢的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活动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既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不会具有危险性,思想上也要积极向上,带给幼儿积极的引导。比如为教师讲的故事画插图等活动,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孩子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对每位小朋友的作品都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其创作热情,引起小朋友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用“好”“坏”来评价,要多多对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扬,挖掘孩子的优点,这样才能够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渗透其他科目的教学中
除了让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构建联系,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渗入美术教育。这一点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有所体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不仅包括了美术教育,也包括音乐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在这些科目的教育过程中,同样可以加入美术教育的元素。比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画出自己脑海中构想的画面,建立音乐艺术与美术艺术之间的联系,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际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艺术气质。
四、结论
美术教育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然而,幼儿的身心特点与成年人截然不同,幼儿美术教育不能采取和成人美术教育一样的方式,更不能采取与科学知识同样的教学方式。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正视教育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将美术教育逐渐生活化,在教育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与其他学科建立起联系,全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樊越.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J].学周刊,20xx,07:210-211.
[2]江丽亚.中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234-235.
[3]黄秀琴.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学周刊,20xx,29:228-229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1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与情感,实际教学应将生活化特点更好地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可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深层挖掘幼儿的潜力,让幼儿心灵更为丰富。文章探讨了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幼儿的心智、情感以及美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应注重生活化美术活动的价值,此种教学方式倡导教育回归生活本真,引导儿童回归真实世界,且幼儿园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不断培养幼儿追求艺术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因此,探讨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幼儿生活经验,促进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
幼儿园美术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幼儿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幼儿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积累的动作技能与知识经验、情感体验等,是幼儿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教师选择美术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将极具特色的建筑物、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融入美术活动中。比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物形象十分可爱,深得幼儿喜爱。教师可将可爱的卡通形象用作教学内容,并合理引导幼儿改变那些卡通形象,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让幼儿于良好的氛围中展开美术活动。
二、以生活情境创设,促进美术教育形式生活化
幼儿美术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际情境,为此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情境,从而有效丰富幼儿美术教育形式,让幼儿于良好的.情境中得到熏陶。教师可以环境熏陶进行生活化美术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幼儿更好的启发,更好地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以便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力,维护幼儿的创造欲望。比如教师可组织“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活动,以环境布置和作品展示来更好地渲染喜庆氛围,可采用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布置活动室或是走廊,使得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体会过年时互相祝福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可创设主题活动展开生活化美术教育,引导幼儿将自身美的体验与真实情感融入艺术创作中,让幼儿体会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三、以生活资源,促进美术教育素材生活化
教师应深层挖掘幼儿生活中的美术教育资源与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真实材料,确保生活化美术活动形式多样,引导幼儿于美术活动中感受乐趣。教师要善于在大自然中寻找美术素材,充分唤起幼儿对创作的热情,扩展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为幼儿创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亦可于废旧物品中寻找适当的美术素材,以此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充分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引导幼儿于废弃的生活物品中寻找材料,精心挖掘、精心挑选适当的材料,并对其施以合理的加工与改造,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美术活动添加生活气息。
四、以回归生活,促进美术教育实践生活化
活动均来自生活,最终亦是回归到实际生活中。美术活动生活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将美术活动中习得的技能与经验更好地融于实际活动中。教师应于实际生活中选择极具教育价值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懂得分享经验,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积累美术经验,使幼儿将自身的各种经验融于实际生活中。比如教师可组织新年礼物制作的活动,让美术活动更好地回归于实际生活中,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于废旧物中寻找适当的物品,最终让充满奇思妙想的工艺品展现于活动室中,以此带给幼儿更多的惊喜,满足幼儿的成就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热爱。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为美术教育改革的必要趋势,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强化幼儿对实际生活的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更深层地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确保幼儿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菲.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2]段丽红.回归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本真[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10).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2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可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智力、情感因素等多个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文章从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展开措施,期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的教育更加重视,同时也发现了开展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这时进行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生活式的体验教学,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探究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有效结合生活,采取多种美术方法让幼儿真实地感受生活,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在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现在的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更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在教学中,教师以幼儿切身的体验为基础,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观察,充分认识周边的事物。具体来说,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是将美术教学和体验生活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旨在为幼儿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并结合美术教育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2.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具有生活性的特点。教育来自生活,很多事情的认知和学习要通过生活体验,对于幼儿来说尤其如此。幼儿虽然在头脑中有一些具体的符号,但在认知上还存在不足,因此更需要生活化教学。其次,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具有很强的游戏性。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时期的孩子更是遵从内心的感受。因此,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就要更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这样才更适合幼儿教育。最后,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心因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幼儿在接受教育时,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意识,不愿一味接受教师的方式。
二、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1.增强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应用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因为它贴近了生活,挖掘了生活化材料,所以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提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幼儿的爱好、精神意志等方面,因为不同的幼儿对事物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其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挖掘生活中的材料,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这样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具有良好的作用。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教师多加关注。
2.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美术将生活中的事物或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教育具有相对较强的个性特征。幼儿对于外界的感知是比较敏锐的,其心理素质也处于一种待提升的状态。美术教育可以将具体事物通过画面展示给幼儿,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美术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美术通过具体的画面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从而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此外,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对幼儿心理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时需要有耐心,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3.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的提升可以为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幼儿的心理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智力会逐步提高,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比较快,长大以后就会趋于稳定。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进行实体的感知,从而提升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进而提高幼儿的智力。此外,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无数的生活事物中发现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施行的方法
1.提升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程度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美术相关知识,也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美术知识的探究。因此,提升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教师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材料,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艺术美,然后将生活材料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样就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知识和生活的了解与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效结合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漫视频,将它们制作成教学材料,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如,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卡通动画,利用其中所展现的美术知识进行教育,进而丰富幼儿的美术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加强美术情境的设置
美术情境的设置是对原先美术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利于幼儿对原先的美术知识的复习。美术情境是教师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为幼儿设置的一个合适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情境。通过美术情境,幼儿可以切实感受生活,从生活的各个角度体验生活的美。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述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就可以引导、鼓励幼儿利用一些纸片和其他材料自制一条金鱼。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故事表演,实现美术情境的设置,从而增加幼儿的生活体会。相对于以往的统一教学模式,美术情境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针对幼儿设置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此外,美术情境的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参与进来,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积极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外实践
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外实践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这样容易导致幼儿丧失自己的个性。而积极地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外实践,有利于幼儿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另外,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自行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拓宽幼儿的眼界,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带幼儿参加该地区的少年宫活动,让他们欣赏工艺作品,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
四、结语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使幼儿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为了保证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可以从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美术情境设置和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保证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江丽亚.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探析.美术教育研究,20xx(5).
[2]范奎兰.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有效措施的探究.新课程(小学),20xx(10).
[3]景清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吉林教育,20xx(13).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3
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钱至上的现象,对待人与事是这样,对待艺术更是这样。许多人认为只有画得栩栩如生才是好的美术作品,只有工程浩大的画才有美术价值。因而,在这种金钱至上的影响下,许多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同时,美术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功利化、利益化,严重遭受了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幼儿美术教育变得虚伪,而真正需要的启蒙教育则被无情地忽视了。
二、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定式思维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先画一幅示范图,让幼儿跟着进行模仿,完成作业之后再由教师评判哪位学生画得好,而最像的就是最好的。尤其在一些学校里面,教师甚至教学生如何进行配色及画画构图之类的美术技巧,而这些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适合于幼儿美术教育。这样的定式思维,使得幼儿在画画中墨守成规,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幼儿的教学目标。
2.有缺陷的美术观
在家长的潜意识中,美术就等同于绘画,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只要教会幼儿如何进行绘画就可以。其实,这是一种有缺陷的美术观,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事实上,进行美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责任,美术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绘画只是其中之一。同时,一些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些功利化的想法,认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得到各类奖项,并将这种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观点的存在更加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师资力量欠缺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师大多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缺乏一定的研究,因此他们只能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无法给出有建设性的意E和建议。这从根本上无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更加无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三、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面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我们务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1.理念的更新改变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美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不了解,认识不够完全。所以对待美术教育没有正确的态度,因此。家长和教师在现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将原有的较为功利化的思想转变206为更加成熟的一种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的美术教育不汉汉是为了学习如何绘画,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学应该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以孩子的特性为切入点,多方面地加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将孩子能接受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我们还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对幼儿进行肯定和激励,使幼儿对自身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进行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则无法满足幼儿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无法真正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这样便会直接影响到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培养良好的教师,对社会、对学校、对孩子都是一种财富。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4.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从美术的意义上来看,美术并不汉汉是绘画而已,其包括各种动手操作的内容,例如,剪纸、沙画、写真等。在幼儿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废物改造、或者是用毛线做花之类的美术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认识到美术不汉汉是绘画这一现实,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美术的兴趣。
5.改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往往是单一的,汉汉以画画的相似度来衡量幼儿的美术水平。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而是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审视,多询问幼儿的创作灵感,促进幼儿与教师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加鼓励,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这种方式不汉能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竞争市场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造力与想象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时期则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善评价体系,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被现代教育所公认。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毕加索曾这样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我们应该让儿童找到自己的感觉,父母或老师决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比例准不准来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评,这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压抑了儿童大脑思维活动。运用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尽致地发挥儿童稚气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素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儿童在学前还没有受大人思维的影响,儿童观察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和天赋。
目前,农村美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与创新的首选,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福禄贝尔也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而在我们农村,其自然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粮食、树木、花草这些不同质地的自然物、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极好的素材和内容。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有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应该让幼儿融入这些自然资源的主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欣赏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创造性的、有个性与特色地开展起来。
我园一直重视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幼儿对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随着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旧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始终难以摆脱,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结果,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新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面对出现的种种纠结,我园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幼儿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确立“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联。从儿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其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农村有着无限的美术创作素材与空间。
在我国,人们虽然已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刚刚起步,农村幼儿园所具备的丰富的各种资源还未被开发与利用。我们课题组认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特点,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入手,寻求合适的利用方法、原则,使农村园有效利用各种有价值资源,创造性的开设美术课程,绘画、临摹、写生,手工制作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苏州、上海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风格,儿童天生敢想,敢画,从“涂鸦”起步,让作品放飞儿童的梦想与追求,但是教师的影响往往会左右儿童的思维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长过程、金灿灿的油菜花变花为籽、妩媚的桃花结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树皮、落叶、草根、菜叶、各类种子、水果皮、稻谷、芦苇杆等自然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经济实惠的特点,便于收集和拼贴。幼儿对这些自然材料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材料用于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农村的乡土文化也是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地处农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黄豆、红豆、绿豆等等),各种树叶,小花小草,还有稻麦的秸杆,飘荡的芦花、洋槐花、杨柳絮…这些都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对自然感兴趣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形成我们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必须从农村资源着手,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观察、去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就容易发现他们的绘画中融进了许多单纯、真实、自然朴质的元素,甚至,能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奇特的想象来描绘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与美丽。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因此,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这种在美术活动中把技能学习和创造力协同发展的举措,将会使孩子对世界万物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兴趣,使幼儿终生受益,同时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真正内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认知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新思维的摇篮,成为自信懂得欣赏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农村园在美术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课题的界定与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纲要》非常关注农村幼儿教育,提出许多农村幼儿教育的策略。的确,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地将他们挖掘并利用,是一笔很大的知识“财富”;而我们幼儿园也刚好坐落在环境优雅、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里,园舍前后有着很多值得师幼共同探讨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真实、最精彩的课堂,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幼儿就能够自主地欣赏、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识观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中收获。因此,本课题开展的“特色美术”界定在“农村”.
特色美术活动: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结合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如:泥土、蛋壳,树叶,种子,稻草等等)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美术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2、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
3、《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学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五、课题研究目标、时间、对象、方法及过程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在确立课题《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的基础上,全员参加、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根据课题方案,确立相应的子课题。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确立小课题。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具有在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的园本美术教育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素养,促进科研兴园。
(二)、研究时间
20xx.6--20xx.9月,历时三年。
(三)、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推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2、调查研究法:
其他成员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产生的实践资料,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不断交流、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3、成果分享法:
通过分享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享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感悟,适时表扬肯定,鼓励进步。
4、案例分析法-- 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个性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撰写实施方案。
2、对幼儿园现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和讨论。
3、与相关研究专家取得联系,学习经验,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研究目标
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规律确立教育目标。
2、通过学习、研讨、论证,选择和设计各具体教学内容,原则是保证每班有一个主题。
4、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各个具体活动内容,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5、每学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整理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活动体系,逐步形成我们的园本课程,并向专家进行咨询,改进方法。
总结阶段(20xx.7-20xx.6)
1、整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情况,作出评判,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2、收集教师优秀活动案例及幼儿的优秀作品,做成光碟或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编写有关教案集、课程反思集,形成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教材。
4、办一场儿童美术成果展示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汇编
2、农村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指标
3、教师教学反思
4、幼儿作品成果汇报展
5、园本课程案例集
6、中期论证报告
7、结题报告
七、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吴兰红同志是高邮市教坛新秀、高邮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曾撰写多篇论文获高邮市、扬州市一、二等奖,荣获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05年完成“培养合格小公民”课题的实践研究,09年兼管幼儿园教研工作,带领全园教师进行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课题由具有高级专业职称,从事多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给予指导,有骨干教师的参与。
3、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吴兰红(园长、大专学历)负责课题组领导和指导工作;
赵方春(教研组长、大专学历)主持课题研究与协调 ;
副组长:徐玉银(大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引领小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徐惠君(中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幼教一级)引领大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吴秋珍 (小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 引领中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成员:成留华、刘金红、谈晓兰、吴建英、宋月红、吴月琴、乔萍、王立新等老师直接参加分组实践指导与课题研究,不断反馈阶段成果和经验。
4、加大领导力度。成立由高级教师引领的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明确分工。
5、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期开展研讨、观摩活动,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确保研究落到实处。
6、研究经费的保障,园部每学期挤出3-5000元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性支出,同时,积极向争取中心初中的支持,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现今校外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并与校内美术教育作一比较,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随机性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是非程序化的,是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但这种教育同时存在着弊端,须正确的规范与科学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亦对学校美术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优劣 校外 学校 美术教育
每到寒暑假及周末,各地的少儿美术培训班就热闹了起来,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拿起画笔、背着画夹涌入空间不大的教室,开始用美术的方式来接触事物、表达心声。据不完全统计,仅武汉市就有数百家针对少年儿童开设的课外美术培训班,包揽了从幼儿园到中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科目更是丰富:儿童创作画、手工制作、山水画、花鸟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以及软硬笔书法等,令人眼花缭乱。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学过美术,每所中小学也都开设有美术课。但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少儿美术培训班为何遍地开花?培训班的课程难道真的比学校技高一筹?家长在孩子的美术启蒙教育中又该承担什么角色?校外美术教学的成果如何?笔者曾多次担任校外少儿美术培训班教师,为此作了较为长时间的调查,试着对校外美术教育与学校正规美术教育之优劣作一浅析。
一、教学上之比较
校内:学校教学大纲不落伍,差在执行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其实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大纲制定的很科学,注重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满足少儿阶段的美术学习,关键是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现在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比较多,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个手工品的完成都有很多方法,但多数美术老师要么随便孩子怎么做,要么要求孩子按照统一的样式做。而且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比较滞后。这跟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有些老师就是从墨守成规中长大的,自然只会把‘规矩’再传递给下一代。
再者,教育部门对美术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滞后。近十年,国家在校内美术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教材和教辅资料都非常到位,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师的再次培训跟不上,所以大纲并没有得到完整的执行。经济条件好点的地区情况好一些,像广东深圳和江苏无锡就成为了美术教改的试点。同时,注重应试教育也是造成美术被忽视的重要原因。美术几乎在哪个中小学都属于副科,许多学校也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安排美术课程,甚至许多学校在临近考试时都占用美术课程的时间。虽然各类美术特色学校不乏其数,却很难达到终究的特色标准。难以更改的应试教育成为了学校美术教育滞后的重要因素。
校外:教学方式灵活,竞争促使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由于其性质所致,各个培训中心都在积极的钻研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决定一个培训中心的生存。笔者发现,许多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负责老师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不惜物力、财力和精力四处“取经”,参加各类美术教学高峰论坛,甚至不乏利用一对一教学、多媒体、各地采风、奖励、比赛、名家讲座等各类教学手段帮助其教学。教学之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是许多校内美术教育之不能及。学校美术教育的单一与校外美术机构之多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校外美术教学活动都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行为能力设置辅导纲目、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编写教材、教法,调整教态。在此基础上使孩子们体验到美术课中的愉悦和情趣。使之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唤起了孩子们乐此不疲,学而不厌的学习之乐,塑造了美好心灵。在师生和谐的情景之中,进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教学结构体系。 再者,学校美术教育可以说不存在竞争,而在校外培训中心则不然。笔者发现,有的一个小区或一个写字楼中开设三四个美术培训中心。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需要有特色,特色就必须多样,多样就必须灵活。这也是现今促使校外培训机构想尽各种方法探寻科学实用的教学方式的重要原因。竞争便须办出既具科学又有效果更要求有特色的美术教育。这是学校美术教育所不会顾及和思考的问题。
二、师资上之比较
校内:校内美术老师较为统一,负责但缺少交流 学校美术老师都是由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有相当教学经验的正规美术老师组成。其皆属于正式“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师资较为整齐,其专业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少儿学习美术的要求。然而,由于性质所定,一般中小学美术教师都会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美术的情况。这样无非就分散了老师对学生教学的效果和精力。再者,学校美术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教学方法多半按照教科书来,传统,无新意。完全凭借教学经验和书本所学。一般学校针对美术的教学讨论或交流会相当之少,这样对中小学美术的发展无形有所滞后。 更有甚者,笔者发现,在许多的学校只有一到两个甚者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是由语文老师、体育老师等其它教师兼带,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很难得到规范和统一的要求。这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大难题。
而校外美术培训则不然,先抛开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谈。在校外美术培训中,教师之间的交流甚为频繁。社会上的书画教学交流会、美术老师之间的切磋交流会更多。例如去年的“《书法报》全国书画教学高峰论坛”就有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美术老师在一起就书画教学进行近一个星期的交流和讨论,与会者更有许多较有名气的书法家、美术家。大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像这样的交流和商讨无疑对美术教育的进一步推动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各个培训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生源,对此的投入都是相当的大。这是学校美术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校外:培训班教师参差不齐,专职兼职混合 据悉,针对家长对美术培训的意见,有专业的机构做了详细的调查。对于调查问卷中“您认为美术培训班哪一点最重要”的提问,70%的家长选择了“老师好”,20%的家长选择了“教学理念先进”。 可见大部分家长更希望把孩子托付给一个好老师,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笔者通过对多个美术培训中心的走访发现,培训班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活跃、更有亲和力。但不足的是,有的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就不够;有的老师则是美院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他们画画很棒,但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能力,不知如何把较难的东西用浅显的话讲出来;而有的老师就是来自某中小学,只不过把课内的东西搬到了课外。“两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遇到负责任的老师还行,不负责的就抄起手任由孩子们画,哄得孩子高高兴兴就行” 。某培训班的张老师坦言。 “还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就亲自动手给孩子改,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看了挺满意,却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 。杨持平老师说,“而有些老师所教学生画出的作品都一样,孩子都被模式化了” 。
另一方面,培训班老师们在交谈中,对课外美术教学的一致感受是“乱”。“除了美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外,课外美术培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一个合理的教课系统,所以每个老师都自成体系,一个人一套教法。”在某培训班教授少儿国画的蒋意表示。 可见,并非所有的美术培训中心都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和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许多的培训中心带着“糊弄”的侥幸心理,专门请一些美术专业在读的学生上课。笔者并非有歧视心理,专业研究绘画与美术教学还是很多的不一样。真正的好的教学还是要有相当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科学的教学理念,更要有一个适合中小学生心理和能接受的方式,远远不只是能画画,有亲和力就能教好少儿美术的。
三、教学环境之比较
校内:规范、统一、传统,依学校情况而定 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上美术课都是在自己的教室,很少有学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或者画室。教具也是因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在这里很难做一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的教室都是规范而统一的,也基本上是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美术基础学习的要求。 校外:注重教室的布置,地点各一 校外培训机构大多设在人口较为密集或者交通方便的地方。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标准。有的培训机构把美术教室设在写字楼、居民楼,有的培训班就设在购物商场的顶层。并且和乐器、英语等培训班交叉在一起,空间狭小,声音嘈杂,很不利于孩子静下心来画画。当然也不乏许多环境较好者,除了光线充足、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更有专业的展示台,有多媒体教学,环境颇为优越。 但是不管如何,各个美术培训点都有一个共性。都注重室外和室内的布置。从房间的颜色上,墙面的设置上都颇具新意,很得少儿的心理需求。也让学生有新意,更有学习的氛围和提高他们的兴趣。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培训中心学生较多者,往往其教室的布置也比别的培训点要更具新意和有更多的亮点。虽然这都是每个培训班为了招生而使用的手段,但依笔者之见,这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都是有益的,值得推崇。
四、教学成果之比较
校内:普及为主 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有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建立于一定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稚美的静态倚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学习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现行美术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获、脑有所思、手有所动、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所以学校美术教育的定位应是以普及和打基础为主,其教学成果难以有个真正的定义。 校外:参差不齐,比赛中获奖检验成果,但不乏商业性较浓的比赛 校外美术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这个很难做一个严格的评语。在各个培训机构中,有的学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在笔者的眼中,很多学生的作品生动,用笔用色都大胆而又不失准则,创意新颖,让人喜爱。许多优秀的培训机构通过多方面教育手段,如参观、欣赏、体验、绘画、创作等途径,启发,认识,产生灵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环节,以知、情、意、技的结合为基点,由深化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艺术的美妙。
当然不乏很多的培训中心,单单以学生的获奖证书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通过说服家长、联系组委会无休止的参加各类书画大赛。其中大半冠名“国际”、“全国”等“有分量”的比赛。这类比赛到底是不是所谓的那么“权威”和“有分量”呢,对于那些获了奖的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呢? 中国美协儿童艺术委员会主任杨永青曾在媒体上呼吁,少弄些少儿类书画大赛。他认为社会上有些人借繁荣少儿美术之名,搞有偿竞赛以牟利。不久前的所谓“全国少儿艺术大奖赛”的骗局被揭穿就是一例。他还说,比赛搞多了,势必加重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会干扰正常的艺术教学活动,还会 诱使一些教师为争名次获奖项而对学生一味拔苗助长。 是的,许多孩子已经成为了“获奖专业户”。拿起证书来一大摞。不知道是喜悦还应该是尴尬。少儿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当家长做老师的是不是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容易接受的美,发挥自己的天性,珍惜可贵的童心,不要用技能束缚、挤压他们。如今的有些教育说是艺术教育,弄到最后,很可能培养出一群呆呆板板、功名心切、老气横秋、乏味单调 的所谓“艺术人才”。
结论:应当相互取补,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青少年美术教育应把校内美术教学与校外教学之优劣有机结合与补充,各自扬长避短。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操作,逐渐摸索自己完整的体系。并有相应配套的教材、教具、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的支持来体现自己的特点,把特色教育纳入教科研轨道,做到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理性思考,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具体操作,以实践结果为基础进行理论飞跃,以新的理论为起点进行新的构建。 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参考文献:
[1]罗克中,李庆云:《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广西美术出版社20xx年版。
[2]曾令格,禹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沈金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xx年版。
[5]湖北省文联:《书法报》少儿书画。
[6]中国文化报。
[7]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小学美术教学简论》。广西美术出版社出20xx年。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06-09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精品]06-09
(精)幼儿美术教育论文06-10
[幼儿美术论文]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08-17
[美术论文]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02-27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02-24
综合美术教育论文08-17
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08-03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