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1 09:29:32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推荐】音乐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音乐教学论文15篇

音乐教学论文1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电教媒体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指与传递教育信息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件是已录制的,承载了教育信息的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CAI课件等。

  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一、二年级。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详见附表:低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这些目标决定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一)、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我们北京市的各中小学、幼儿园电教设备齐全,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容易成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三)、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四)、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五)、运用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的电化教育又称视听教育,是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器官,加强刺激,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直观性,使活动主体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主动接受它们所传播的信息,这些形象可感的信息易于转变为容易接受的理性认识层面。

  (六)、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六)、进一步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促进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化作用。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上课,一提到自由创作,他们都是兴致勃勃,创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一段乐曲,由学生创作出的舞蹈就能有很多种。学生们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的要深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七)、音乐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咱们从小讲礼貌》

  学生们在观看录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明礼貌的真正含义与做法,比起教师的说教来,要深刻的多。

  (八)、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媒体来学习。因为现在这些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中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那比起课堂来,将是又一片广阔的天空。

  三、当前音乐教育中使用电教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电教设施浪费的问题。有的学校,电教设备齐全,但得不到恰当的应用,领导和教师不够重视,设备在角落里存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一些老教师还滞留在80年代的教学水平上,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不够,他们对电教媒体的使用情况是表面上的敷衍,没有落到实处。

  (三)、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反映,缺少电教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的数量太少,也太费工夫与材料,希望教育部门能尽早多提供教育用的软件。

音乐教学论文2

  一、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所以这会很快地让小组里面的每个成员将自身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分工合作、相互帮助,使得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增强对其他同学的了解,并且对相互依存有更切身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出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对音乐审美的愉快体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在教学中,学生们会和音乐融为一体,在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的时候,他们才会掌握音乐知识,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原来固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强迫接受,属于被动者,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一定要记得,教师的身份只是课堂的牵引者,而并非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主动学习的人,而不是不管愿意不愿意就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被动接受,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做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并且在最后获得成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活动就是学习,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分成学习小组,将团体性和成绩作为最基本的评价依据。所以,在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能很快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会慢慢地发生一些转化,教师会逐步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和向导,有时候还会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转变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与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尊重、爱护、严格统一,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同时还不能对学生的教育有所松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评价活动,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必须要接纳不同种类的意见,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犯错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所在,并且加以改正,这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那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发展,仍旧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将善意的批评,还有严厉的管理结合在一起,但是这其中一定要坚持以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为主。可以改变原有的上课之前坐好、听着音乐、打着拍子的上课模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新的小伙伴,然后分成一个小组来进行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地研究,给他们自主探究有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在《长城放鸽》这一歌曲旋律学习中,在进行“056”节奏训练时,要达到让学生将切分节奏创造性表演出来的目的,那就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自由地打节拍,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主讨论,再每小组请一个学生上前来将刚才打的节奏表演出来,表演完毕后,教师不进行评价,将这个评价工作交给学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课堂之后,学生们在给小组内同学纠正的过程中,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小学现阶段音乐课唱歌教学中,基本内容就是演唱歌曲,这是最直接、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授,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有极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唱着一些自己编出来的歌曲,他们会将一首歌的歌词插在另一首歌曲中,也会用自己喜欢的谱调创作出他们所喜欢歌词,然后变成一首新歌。孩子们的这种创作天赋和喜好不应该被扼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喜爱音乐、喜爱自创歌曲的孩子组合到一起,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把喜爱音乐的这些孩子们依次地分到其他的小组中,让这些喜爱音乐的孩子带动其他的困难学生一起学习音乐、一起创造音乐。例如在歌曲《布谷》教学拓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创编的新歌曲。又如在歌曲《小蜻蜓》的教学延伸中,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然后展示。这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就会在小组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小组中其他孩子一起来编写歌词,让他们融入到创作的'氛围中。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们展示表演才能。学生天生就喜欢表演,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听到,并且学会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进行自主的分组合作学习,在几个小组之间、小组内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探讨和研究,然后让学生们用身体、手势、表情等等方式进行表演。如在歌曲《谁唱歌》中,给时间让孩子们分组创编动作表演歌曲,集小组的集体力量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把这首歌用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然后分组进行展示、评奖,在这个环节评委要让学生自己组成,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起引导、鼓励、表扬作用。又如在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表演中,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各自担当相对应的角色,如,洋娃娃、小熊等。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歌曲,更独立地记住歌词,并且学生们会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借助学过的知识,还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只有这样,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充分拓展,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勇于在别人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艺。

  四、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说,是一种补充纠正并伴随有突破。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孩子们接受,并运用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中。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克服弱点,取长补短,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在音乐教育的熏陶下成长。新课改(((“‘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内容很新颖、有创意、启发人。比如,‘从个体出发的课堂’,将学生知识接受、吸收、消化的过程科学地设定为‘个体———对子———小组———班级———教师’层级递进的过程,非常符合教育规律,其中‘对子’这一环节的设置,缩小了‘先学后教’与‘合作小组’学习之间的跨度,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质疑得不到教师一一解答的难题。再如‘,从个体出发的课程’推行学生开个人美术展等的探索,真正落实了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新课改理念,特别好,值得借鉴!”聆听孟国泰专场报告后,陵水思源学校张喆老师如是说。20xx年7月14日上午,孟国泰先生专场报告会“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在海口市丽华大酒店三楼会议大厅举行。会议由海南省教育学会房慧琴秘书长主持,来自海口市秀英区兄弟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海南各思源学校的骨干教师近200人出席了报告会。孟国泰,全国新教育工程发展中心主任,全国三标课堂研究中心主任,山东淮纺外国语学校名誉校长,海南教育期刊社副社长,集30年教育教学经验与新课改教育理念于一体,形成以WW育人体系的构建、五大理论支持、五大育人内涵、五大品牌要素、五大实施路径、五大建设目标为理论基础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体系,并将之运用于

音乐教学论文3

  摘要:初中音乐课是初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xx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三、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也承担着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的目标,也就是音乐课的德育教育功能。音乐教师要关注音乐对于学生心灵的启迪,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师就是审美的施行者,他们的趣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要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要把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初中音乐教材所涉及到的作品,大都是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这就要求音乐的'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知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欣赏者,这样才有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施教者。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因此音乐很难表现出复杂、抽象的东西,不能像小说、散文那样用形象性的文字描写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了。比如,在欣赏古琴《高山流水》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高山流水非常之美,作为古典名曲的《高山流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也为他们的音乐欣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在琴声中听出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听出了无尽的流水,也感受到了一种知音难遇的慨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在感情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学生联想到很多,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教育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改进初中音乐教学,展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所在!

音乐教学论文4

  摘要: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基础性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剧视野,使学生学习多方面的音乐剧表现形式、音乐剧体裁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实践为依托,对提高我院音乐教学质量提出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音乐通识教育;教学实践;建议

  一、课程概况

  音乐剧是中国文化产业中新兴的朝阳产业,《音乐剧》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整体”戏剧思维的高级综合性演艺人才、教育人才和编创人才。本课程作为非音乐专业的通识必修课,将音乐剧置于广阔的艺术维度和宏大的文化背景中作多方面的深入探析,并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治学理念,兼容“再现”与“表现”的美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剧的鉴赏能力、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按照美的规律美化自身和改变客观世界。

  二、我院开设本门课程的概况

  (一)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们视听结合的审美欣赏心理,具有多文化、多艺术形态、多音乐形态的特征,让学生在对音乐剧的形式把握中,在视听语言的艺术关系把握中,从音乐、舞蹈、表演这个新的视角解读音乐剧的内容,进而较为全面地建立对音乐剧的理解能力。(二)课程的讲授注重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注重对学生开放性、综合性的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对各国经典音乐剧的学习及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对情景设计、表演的能力。(三)力图使学生经过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培养起健康良好而又多元开放的审美情趣,并且开阔思路,将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阳光积极、富有朝气的心态。

  三、提高我院音乐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从实际出发,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的开始阶段加入一些音乐术语以及音乐基本理论与后期涉及到音乐相关术语相结合教授,如什么是音符,什么是节奏,什么是和弦,什么是乐句、乐段以及乐章等,音乐类的专业术语应在开始阶段教授清楚。这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在《音乐剧》这门课程当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是贯穿音乐剧的主要元素之一,音乐剧在早期的时候更是借据了歌剧等舞台形式得以转化、进化而来的新艺术载体,这样便于学生的聆听和欣赏。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音乐剧》时的感受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是懵懂,普遍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有很多是采用了美声的唱法,如不在此之前对音乐的基础有所了解、对演唱手法的了解以及欣赏手法的了解,那么在直接性的讲授音乐剧的过程当中,很多东西学生无法直接理解或者直接欣赏,唯一直接能有所了解到的可能就是一些故事背景、创作理念等,这样的一门音乐类型的课程,一类欣赏类型的课程,将很难发挥出它真正所应该让学生理解、探索以及学习到的东西。像后期必然会讲到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例如《猫》,因为这是当属欧洲音乐剧当中最著名的四大音乐剧之一的典范之作,学生不了解舞蹈、不了解音乐基础,也会很难达到效果。1.在音乐剧作品的理解上要和实际相结合为了与实际真实的结合,设置从共十六周的课程里,在第五周的时候开始结合音乐剧让学生自主编排演绎一些简单的小型音乐剧体验,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发挥创新能力。同时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融汇上课所学所讲,通过自我演绎的过程更深刻地理解一些音乐以及舞蹈和剧情相结合的艺术,也能在自我探究研究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剧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在本学期的课程当中,经过课程考核改革的方案,将这一点进行了实际操作,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联系生活实际,改善课时安排。本学期在进行试验考核的运行当中,为了能充分体现音乐与实践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我开发创造的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音乐剧的欣赏与实际的相关联性。借此应合理的改善课时的安排时间,例如开展了实践考核,每周都进行课上考核,一大节课的时间是90分钟,可以分配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上考核。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在班上进行实践演绎的机会,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充分锻炼当下大学生,没有实践并非常自信的心理因素;一方面学生在考核过程当中顺利完成学习了解音乐剧的初衷。

  (二)作品赏析选择的重要性

  首先从作品出发,不用质疑我们会先从四大著作《猫》《歌剧院的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出发入手,在这一点上,应该适当考虑当下我国学生的可接受性。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说,20xx年,全国共演出音乐剧880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市)演出564场,占全国总演出场次的64.09%,而其余的不到40的比重集中在全国各地分布。对于我国当下音乐剧的发展而言,对于课堂的关联性也是极其重要的,演出比重意味着在当地的课堂上有多少学生是接触过音乐剧的,有多少学生对音乐剧是有基础了解的,证明了这些比重问题的关联性以及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我会选择性的讲解其中两部作品。第一部作品选择的是《猫》,因为《猫》是四大音乐剧之首,并且出了很多经典的音乐流传至今,所以对于从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一个艺术载体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很经典的《回忆》英译《Memory》,对于中国的推广以及了解,有很多学生还是有所了解,甚至很多学生也是都听过的。所以可以借此为突破口来去对作品进行引入,之后进行延伸会容易很多,同时对学生的兴趣也会有适当提升作用。第二部作品建议选择以《悲惨世界》为入手点,因为关于到作者雨果先生的出名性,有很多学生会对这样一部作品萌发兴趣,同理,也是借助了学生的关联性上———首先有众多的学生是知道雨果先生的,其次也有部分学生有阅读过书籍版本的《悲惨世界》更方便来去讲解和音乐剧相关的知识环节。例如之前的背景我们都知道男主的开头故事情节,那么如果是你们自己将会怎样演绎这一段情节呢?是内心的悲愤?还是坚定的忍耐?诸如此类的心理,怎样通过剧情和音乐的配合演绎过程才能够深入的、直观的让大众以及观众感同身受的了解到当时的情节和情绪呢?这些都可以很好的作为出发点。另外两部作品虽然在世界角度的艺术领域也相当有影响力,但根据我国的当下学生普及情况建议换另外一些作品来进行讲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萌生兴趣。例如可以推广《音乐之声》这类对于我国目前现状来说推广以及商业性较好的作品来进行置换,同之前的出发点一样,也可以先进行关于到作品的经典音乐进行介绍为入手点,就像《音乐之声》当中的《哆来咪》英译《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英译《TheLonelyGoatherd》。或选择一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作品或者说更适用于我国对艺术了解的作品,例如可以选择一些附带喜剧色彩的音乐剧类型,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虽然在说犹太人的故事,但剧情简单易懂,音乐设置也很出彩,从作品一开始的主题音乐的小提琴演奏就很吸引人的注意,在到一开场所有的人在进行农作和劳动的时候,配合着背景音乐有节拍性的做着劳动的动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入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小的剧情形式来引发大的思考点。最后一种选择形式可通过童话故事类型的音乐剧类型来作为讲课分析作品的良好题材,例如《拜访森林》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作品例。作品手法通过四部童话故事《杰克与魔豆》《灰姑娘》《小红帽》《长发姑娘》合为一部音乐剧作品来进行演绎的手法就相当具有可观赏性,首先是大家对于这四部童话故事的了解性就很强,其次来引出问题,那么四部作品融为一炉来进行演绎那么它到底是怎样演绎的呢?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同时对于音乐剧的延伸就是童话故事的情节怎样运用剧情形式和音乐的结合性方面的问题。剧情引入也可以借用一些比较突出的演出情节作为举例说明,例如会说唱手法的邪恶的老巫婆,但由于老巫婆演出手法是说唱,所以当观众看到这一情节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四、结语

  审美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追求人的完满,学会体验人生,感悟人生,让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义、有情致的人生,对人产生热爱与喜悦,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这样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才符合审美教育的根本性质。本学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基本上完成了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基础性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剧视野,使学生学习多方面的音乐剧表现形式、音乐剧体裁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剧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进行相应思考。随着教学的深入,将在下一学期积极作出《音乐剧》课程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音乐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对媒体技术应用到具体教学工作当中,成为目前教学工作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尤其对音乐综合性的课程来说,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节奏性,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艺术细胞,促进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

  高校音乐是艺术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质较强,也是大学生重要专业课程。高校的音乐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加强学生乐感以及音乐原创能力。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知识变得更生动具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节奏变化,为学生带来视听享受的课堂教学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艺术修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更多原创作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内容更具体化

  音乐的具体节奏能够充分给予人听觉和视觉上的艺术享受,音乐相对于其他课程,内容上更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上更多元化。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将乐谱都采用大面积的板报形式进行教课,即使借助于音乐弹奏乐器也没有办法带来全面的视听享受,学生只能了解认识基本音乐知识,并不能充分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特点。

  (二)促进学生效率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视听结合所获取记住的知识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这种科学有效的数据调查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音乐教学中提供了有力保障。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生动表现形式,将学生从原来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学习,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三)增强音乐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就等于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对学习成绩造成严重影响,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极大程度的增强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兴趣,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理论历史方面的教学大多数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大部分学生敷衍应付的心理比较严重,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将枯燥无味的音乐历史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出历史人物、历史乐器以及历史音乐作品,多种形式的展现更加详细的诠释了音乐历史内容,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二、关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在理论知识的应用

  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进行授课,将相关知识要点全部记录在黑板当中,学生主要注意力全部用在摘抄课堂笔记上,严重忽视了教师所讲的相关音符、节奏以及调号等内容,影响听课质量与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将很多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教师通过具体的音乐教学软件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在讲解相关知识要点时通过软件的配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多媒体现场演示不仅节省了教师书写黑板笔记的时间,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演唱练习的应用

  演唱练习对学生音乐学习至关重要,也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演唱练习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音乐学习情况,以及对相关音乐节拍乐律掌握程度。传统的高校演唱练习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由教师利用钢琴伴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的节拍、乐感以及发声等方面的指导,长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并且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基本需求。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可以有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演唱练习平台,有很多专业的练习软件,不仅师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在线互动,还包含数十种音质调试与声音特性联系,可以为学生带来综合练习。

  (三)在音乐鉴赏的应用

  音乐鉴赏简单说是针对某一音乐作品的整体欣赏,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对其作出相应的听后感与评价,他是一种主观与客观基本意识统一的行为活动。音乐鉴赏在高校音乐课程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能够将艺术情操贯穿学生整体欣赏过程中,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加强音乐节奏感,对将来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高校音乐课堂中可以看见电脑以及智能投影机等先进多媒体设备,由于传统音乐鉴赏教学,方式存在落后,教学内容不够生动,影响了教学效果,但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电影、视频等形式的'展现,现场向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演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极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全面了解音乐给人内心带来的情感影响,通过音乐可以理解作者创作时的主要情感,能更深入的了解音乐本身内涵,将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有效结合到一起。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可以将学到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与鉴赏课堂中感受到的思想情感,充分的运用到日后原创作品当中,提升学生音乐创作的热情,促进高校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短片,图片以及音乐演唱表演等形式的表现,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是每个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大学生艺术情操,为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家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颖周.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xx,11:29-30.

  [2]尹娜.探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xx,6:20-22.

音乐教学论文6

  摘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茶文化仍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我国商业贸易、艺术文化等领域也均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可以说茶文化的生命力是旺盛且不会截断的。从茶文化元素在艺术文化领域的角色来看,其以茶道、茶艺以及音乐融入等艺术性的形式存在我们身边。就茶文化元素在音乐当中的融入而言,即便是在舶来品钢琴这一音乐艺术当中,茶文化也在逐渐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力。对此,本文将重点探究钢琴音乐教学当中,茶文化元素的融入作用,以及具体的融合体现。

  关键词:钢琴;教学;茶文化;融入

  引言

  说起茶文化,其中的内容无疑是丰富且充满吸引力的,如我国各地的特色茶叶,茶叶采摘加工过程,茶叶的烹煮,与茶有关的诗歌、音乐、舞蹈等等,都是非常值得一谈的。以茶文化在钢琴音乐当中融合为例,《采茶扑蝶》、《白山茶》是以采茶、茶叶为主题的钢琴曲,现代生活当中下午茶与钢琴弹奏相得益彰,钢琴音乐教学逐渐进行茶文化融入的教学创新等等。不难看出,茶文化与钢琴音乐在不断发生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二者之间相互有了新的发展。对此,以下将以茶文化为元素,分析其于钢琴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融入其中进行深入分析。

  1茶文化于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价值

  茶文化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广泛,从大的方面来说,茶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其魅力及吸引力是经久不衰的,是持续发展的。当茶文化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其产生的艺术性效果必定也是震撼人心的。茶道界所讲的“把音乐沏进茶里听”,就道出了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融会贯通、审美交汇[1]。因此,即便钢琴属于“外来物”,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融合茶文化实际也存在可行性,并且其产生的效果也是令人欣喜和期待的。就茶文化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的价值和意义,其存在值得关注和重视之处。首先,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教育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创新,钢琴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将茶文化引入其中,一方面教师展开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学生也会对这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钢琴教学不仅仅是指法、音感等技能的学习,也是钢琴文化、茶文化的学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钢琴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对学生了解、传承以及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创新钢琴音乐风格等均有一定的帮助。其次,从学生情感、审美等能力的发展而言,将茶文化引入钢琴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审美等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2]。一方面,钢琴音乐本身为声音的艺术,该艺术包含着情感、审美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均来自于生活实践,茶文化则是生活实践的高度凝结。在二者相互融合当中,以采茶为例,当钢琴音乐中的每个音符、每个节拍与采茶的每个动作相匹配、相协调时,学生必然会享受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由此则实现了情感与审美的融合和提升。另一方面,当茶文化当中的“和、静、清、寂”精髓融入钢琴音乐教学时,学生聆听钢琴曲实现感官、心灵上的`体验,则很可能由衷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和感悟到其中的茶精神内涵。因此,钢琴音乐和茶文化的融合,对学生情感及审美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是可以体会到的。总而言之,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引入茶文化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二者相互融合也必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茶文化元素的融入价值值得当前钢琴音乐教学关注。

  2钢琴音乐教学中茶文化元素融合方式探索

  从以上对茶文化融入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价值分析,要真正将茶文化融入教学中,且要发挥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采取一些措施或在教学中实施一些策略非常必要。对此,以下有几点策略。

  2.1于教学中融合茶文化音乐

  在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融合茶文化看似无从下手,实际可采取的方法非常多,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加入茶文化音乐则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过多讲述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提点或者点拨即可。具体如,教师可先选取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清香满山月》、《一筐茶叶一筐歌》等风潮闲情听茶系列作品,于课堂上播放或者请民乐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奏,可以将其作为钢琴演奏的伴奏,也可以将钢琴作为茶文化音乐演奏的伴奏,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对茶文化的了解。通过茶文化音乐与钢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想象张力[3]。教师若有时间,还可在引入茶文化音乐的过程中,将音乐中的一些曲调或旋律融入到钢琴当中,以此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当然,采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教师需要以钢琴本身的教学为前提,尽可能避免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情况。

  2.2于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主题活动

  基于茶文化元素融入钢琴音乐教学的目的,教师可结合所教钢琴音乐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对钢琴内容与茶文化相关内容展开主体探究活动。例如,针对教材当中的钢琴作品、演奏技巧、风格等先进行的讨论和探究,学生要结合茶文化元素,则可从茶文化音乐作品入手,从不同角度切入,如茶文化音乐谱系的地域性差异、茶文化音乐的风格等,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演奏或者讨论[4]。而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必定会产生深刻的体验,例如学生对不同地域茶文化的认知更加清楚,并基于地域茶文化的不同更加了解茶文化音乐的创作风格等。而无论中西乐器、中西文化,学生的体验感知则必定是非常深刻的,这对提升学生情感、乐器、乐曲、审美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也是极为有利的,而茶文化元素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2.3于教学中以创编融入茶文化

  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钢琴曲的创编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将茶文化引入教学当中,则可以从钢琴曲的创编入手,在其中融入茶文化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互动,给出时间让学生谈一谈创编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分享创编的思路等,而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在以茶文化融入的创编过程中提供指导。例如针对茶文化音乐艺术形式、地域性、品种、风格、题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以此不断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同时确保钢琴音乐教学的目的。而学生通过生活采风等,也必定会加深对钢琴音乐艺术的认知。除了以上策略之外,教师将茶文化元素融入钢琴音乐教学时,也可从自身以及学生钢琴教与学的思维转变出发,拓展和丰富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可实施的方法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需要尝试突破。

  3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学融合的问题分析

  茶文化以及钢琴艺术是不同的艺术文化领域,要实现二者的融合,达到传承和发展茶文化,以及提升学习者钢琴艺术水平等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除了要实施或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之外,实际上还需要对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注意。首先,钢琴音乐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教学对学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即兴演奏能力的形成等,学生需要学习的钢琴内容非常多[6]。教师将茶文化引入教学中,则应当是以钢琴教学为主,不能舍本逐末,尤其是把握好课堂时间的安排。其次,钢琴音乐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要尽可能避免强行带入的情况,为此教师加入茶文化元素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钢琴教学的内容,进而选取风格、旋律、音符等相适应的茶文化音乐,达到二者的有机和有效结合。把握以上两点,钢琴音乐教学和茶文化元素相互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在其中也感受到二者的融合,则必定会达到茶文化元素融入的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璀璨明珠,其本身拥有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在钢琴音乐教学当中加入茶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丰富钢琴音乐教学的内涵,也能够使得茶文化在此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而学生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钢琴及文化素养,可以说茶文化元素的融入价值非常大,值得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应用。而教师也需要在融合时,采取一些方法,逐渐发挥融合的作用和效果,为此以上也提出了三点策略,并对二者相互融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在这方面带来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燕如,王翼如.我国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福建茶叶,20xx(12):351-352.

  [2]罗亚琴.茶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福建茶叶,20xx(5):211-212.

  [3]乔全龙.基于茶文化视角下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xx(10):279.

  [4]索娅敏,付珊珊.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欣赏教学[J].福建茶叶,20xx,(10):361-362.

  [5]宋晓茹.谈本土文化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xx(24):291.

  [6]金涛.从《夕阳箫鼓》浅谈钢琴音乐教学与茶道文化的交融[J].福建茶叶,20xx(12):302.

音乐教学论文7

  1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动向

  一些学者也曾指出幼教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新近学前教育专业参加工作毕业生对自身音乐弹唱伴奏或课堂设计缺乏自信,一些幼教专业毕业生的音乐施教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儿歌教学和音乐节目编排能力跟不上,即兴伴奏等实用技能不足,直接限制了其作为幼师的施教能力。对此,学者和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造成此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是学校课程设计不太合理,文化课程偏多而专业课偏少,理论课偏多而动手实践的实操课偏少,灌输了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但忽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二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尤其是缺乏音乐基础;三是学校音乐老师数量不足,往往是一两名音乐老师扛下了多门音乐课程;四是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对学生吸引力不足,课程内容设计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值得庆幸的是,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职业院校的注意,相应的音乐教学改革也得到较有力的推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据笔者的了解,很多职业院校音乐老师师资问题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更是大幅提升,课程设计和学生管理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一方面,近十年来,高层次音乐和艺术院校专业的毕业生充足,为职业院校供应了较好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幼教专业的扩招,直接推动了学校对教师需求,师资储备增强后,教学的专业化分工不足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了。以笔者所在的技师学院为例,目前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已达6名,幼教专业音乐课程的开设细化分解为声乐、琴法、乐理等多门课程,每名教师只需要开设一到两门课程,确保每位老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耕。据笔者调查,我校的这一改善情况并非孤例,至少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还比较多见。市场竞争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求,为职业院校注入了教学改革的动力。内在的发展和外部的市场竞争,都驱使职业院校必须紧贴市场需求,积极推动相关教学改革,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些学校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学校之间的交流实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更有利于教师们打开视野,向先进同行们学习。一些院校敢于重用一些年轻的音乐教师骨干,新一代的音乐教师因为没有思维定势局限,在课程设置上更容易贴近市场需求,专业设计和教学改革上更容易形成突破,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在教学设备设施方面,职业院校基本上都已经能提供专门的钢琴教室和独立的琴房,学生的艺术课外活动得到加强,设置文化节为学生提供才艺展示和节目编排的实践舞台。这些改革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我校近年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就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学校每年艺术节之际就获得现场签约,即幼教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时,就提前实现了就业,就业率100%。本文前面归纳的前几年职业院校幼教音乐教学问题,实际上部分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如师资上一肩挑多担问题、课后实践问题等。同时,一些同行反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互动不足也比较明显。授课方面,结合笔者十余年教学经验,个人感觉到在当前对幼教毕业生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大班教学与音乐教学的个性化需求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教师面对数量较多、水平层次不一的学生,教学上的个性化指导不足。另外,一些学校过分追求毕业生个人音乐技能的提高,而在针对幼儿的音乐教学能力提高上指导不足,这也是导致部分毕业生上岗后,不能胜任幼儿音乐教学课堂设计等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的工作的重要原因。

  2生源质量问题及出路分析

  不少职业院校老师抱怨当今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生源质量太差,这类学生在高考或中考中学习成绩不理想,高考达不到本科线。也就是说,基本上只有不入流的、平日不爱学习或者学习不得要领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由于近十余年来不断扩招,导致进入职业院校的门槛是不断下降的,也就是学生整体文化课水平实际上还略有下降。不过,职业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并非一无是处,也有一些教师感受这些学生文化成绩虽不太好,但音乐基础素养并不低于高中的平均水平,他们在初高中阶段没有专注于学习,不擅长考试,却往往有更强的动手能力,甚至还有一些艺术爱好者,音乐素养不错但开发不足。基于当前中国教育层级设置和体制,职业院校招生的生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改观。因此,理想的情况,是能对幼教专业设置入学门槛。如学校或幼教专业招生火爆,形成“卖方”市场,可采取入学专业门槛这一策略,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本校拟招收学生内部筛选调剂,将有一定艺术(音乐)基础的选入幼教专业,没有的只能调剂分流到其他专业;二是报考时设置门槛,即具备一定资格、基础或通过提前安排的面试的,才允许报考。这样不仅能选拔到更好的苗子,促动音乐教学,还能引导考生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过,当下上述“卖方”市场尚未形成,招生之前的筛选暂时并不具备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院校就不能招生之后进行筛选和分流,进行因材施教。笔者在为本校进行幼教专业设计时,就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艺术素养差别,设计了两个分流的规则,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推广应用:一是学生在入学时,要进行一次简单的艺术能力测试,并根据学生成绩,挑选出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精英班;二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期后,就要进入分专业测试和分流,学生要在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语言教学上选择一个主修方向。以声乐为例,主修声乐方向的和非主修声乐的此后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就会有明显区别,从而实现在音乐等艺术课程上分层次教学。这种设计,核心的思想是基于学生个体的“异质化”进行分类和“差别化”教学。相比千篇一律的要求和无差别化的课程设计,这种设置体现人性化,可以发挥学生个性化的优势,能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或潜能。同时,通过专业方向的设置,既给学生以鼓励(自己有“特长”),也给学生以压力和动力(要形成并强化特长)。截至目前,这两种分类和分层的措施,在我校应用效果还不错,新开设的幼教专业也在数年时间内就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

  3专业定位和设计:培养针对性的实用技能

  高职幼师学制三年,但第三年几乎都会安排实习,在学校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两年时间,要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特长,时间当然不够。其实,这涉及对幼教专业的定位问题。诚然,相对本科师范院校,职业院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如前者,在学制上也短了一两年,在音乐几乎“零基础”的前提下,要培养其音乐“特长”,本身并不现实。条件的.差别决定了职业院校幼教专业学生,只能采取“短平快”的方式,有所取舍,针对性地完成核心实用技能的学习。实际上,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其幼教专业学生要培养的,并非音乐专长,而是“针对性的音乐应用技能”。也就是说,即便幼教专业的学生选择“声乐”或某个专业方向(即我们常说的“一专多能”中的“专”),也不过是相对她们其他的技能相对突出一些而已,并不意味着她们将以“声乐”为职业。实际上,她们的职业定位还是“幼师”,而不是音乐教师或其他音乐从业者。第二个定位认识,是要突出幼儿教育对幼儿的针对性。有些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计时,实际上是参照了普通师范院校针对中小学教育的专业设计,再添加了一些幼儿心理学等课程,但在专业课和技能课中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特征、学习和活动特点的导入或融合教育还存在不足。例如,掌握了成人声乐教学方法,再学几首儿歌,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针对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因为可能没有领会儿童发音习惯和对节律的把握规律。而针对幼儿教育的这种能力培养,也需要有专门的学习或训练,需要融入幼师每个专业课堂当中。课程设计犹如一个指挥棒,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影响深远。职业院校的幼教专业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素养、毕业时期望达到的工作能力、学制、教学条件等基础条件,做到科学定位,合理取舍,把重心放在核心的实用技能上。与原则设置相对应的,是原则在各个细节的落实。例如,鉴于幼教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基本的应用技能”而不是知识,因此,对其专业课的考核,应以技能考核为主,尽可能弱化知识的考核;同时对技能的考核,建议采用相对灵活的模式,这也是对幼教专业定位设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的要点。例如,我校在推行幼教专业教学创新时,就尝试了更为开放的考核模式,比如学生在艺术节中组织排练节目中的表现,就直接可以拿来当作技能考试成绩;而学生的考核成绩并不取决于一次节目,允许学生在多次节目中挑选相对比较成功的两次,取平均值作为学生最终成绩。

  4教学手段的改进策略和实践

  下面,笔者结合本人近年来在一线教学和班主任岗位上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改进策略和手段。4.1让学生充分理解专业定位和目标,形成“教”与“学”的合力。让学生认识幼教专业的定位和目标很重要,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内生动力。笔者认为,专业定位设计不仅仅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需要让参与教学的每一个成员———任课老师、学生和班主任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定位。尤其是,要通过班主任和教师反复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一定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内生的需求,让他们自己明白幼师培养的方向,督促自己要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做到“一专多能”。以往的某些教育,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能动性,而不屑于或忽视了向学生的目标灌输。实际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已经是接近成年人,具备自主行为能力,其个人的努力,往往才是最终是否成才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明确目标,内化为动力,促使教师、学生乃至学校都是朝同一个方向努力,最后形成一致的合力,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4.2设置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分阶段设置不同的突破重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在校的四个学期,划分四个时期:第一学期是扫盲期,完成视唱练耳、乐理基础课和钢琴入门基础;第二学期是提升期,完成按照“专业”的分流和分层,推动学生音乐基础技能提升;第三学期是进阶期,对所选特长应有明显再提高;最后是应用期,要求能达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应用,如即兴儿歌伴奏或儿歌合唱编排。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清晰识别要达到的目标,并通过阶段性目标的一步步实现,让学生在学习中途得到鼓励,有利于学生持续性成长。4.3将大班拆分为小组,同步分别教学和练习。在扫盲期之后,小班教学的需求就越来越明显。因为人数较少时,教师容易注意到单个学生的不足,便能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小班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实际上一般的职业院校,由于学校班级众多,每个班大约有40人,师生比还是明显偏低,暂时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小班教学条件。我们在此阶段的音乐教学,就尝试对大班进行分组,如把一个班分解为4-8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活动;必要时可占用两个教室,降低各组之间活动的影响。这样分组教学,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进行课堂演练,问题暴露了才能及时得到修正。同时,一些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设计的能力,正是这种分组教学的策略或模式下得以培养出来的。4.4课堂和课外充分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幼教学生掌握好多项技能,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就必不可少。以学琴为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每日都有练习,利用课后时间练习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时,就要求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琴房(不管是集体教室还是独立小琴房)用于课后练习。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琴房进行日常训练。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外的一些艺术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身体力行的机会,还可以成为丰富校园生活、提升生活乐趣的重要支撑。比如一些职业院校成立的学校歌唱爱好者协会、钢琴协会、舞蹈协会、故事会等等,幼教专业的学生往往在这些社团中担当主力军,其实际也是社团为幼师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舞台。

  5结语

  结合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研究探索,不断改进音乐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发展之道。明星院校相对于一般学校教学质量高、毕业生能力更强,抛开生源和硬件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机制更灵活、专业课程设置更优、管理效率更高、教学策略更佳及教学手段更高明。实际上,对任何一个学校,教学策略和手段的改进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王瑶.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xx.

  [2]李明.幼师音乐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00-101.

  [3]肖璟.幼教专业音乐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6(24):150-151.

  [4]邹杰群,周燕华,翁云晓.高职高专“全科”型幼教专业音乐教学模式初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xx(5):88-89.

  [5]柳潇.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xx(21):286-287.

  [6]周东恩.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0):94-96.

音乐教学论文8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国家对初中音乐教学也逐渐的重视起来。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下, 音乐学科是不受教师重视的, 教学安排课程也是非常少的, 教师不能抽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安排中, 因此课堂的教学质量非常差。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不能深入的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初中音乐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网络技术运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 由于音乐器材的落后, 硬件设备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的音乐教学不能合理的进行, 教学模式通常都是用录音机把要学的歌曲进行播放, 然后让学生跟磁带进行学习, 这样单一的讲课方式, 使课堂的氛围枯燥无味, 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涌入了网络技术, 教师可以把这门技术运用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 通过网络技术的授课, 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音乐情景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 根据音乐的类型来设定一个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课堂中凭借着教材要讲的歌曲, 简单的为学生介绍作者和音乐类型以及歌曲的节拍, 并没有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这首歌曲的真正含义, 导致学生学习的不够彻底, 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教师根据要讲的.音乐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例如, 在进行蒙古民歌《牧歌》的学习时, 教师首先要问一下学生, 大家有没有去过大草原呢?大家心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对草原有过了解么?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提问, 引导学生进入大草原的了解中, 教师在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进行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的渗透, 接下来教师可以把自己做的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看, 通过视听法给学生描绘出一个草原的情景。在让学生欣赏、学唱歌曲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 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也有了更多音乐知识了解, 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这样课件的展示给学生创设出了大草原的情景, 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加有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意识, 达到了教师所指定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 拓展与歌曲有关的知识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都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 都要进行知识的扩充。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 教师只注重音乐歌曲的学习, 而忽视了知识内容的扩充, 使学生自我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找不到运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学唱歌曲, 因此学生唱出来的歌曲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的讲解时, 要加入音乐故事的拓展,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联系, 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之前有足够的了解。例如, 在进行《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学习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 拓展与歌曲有关的知识, 教师通过搜集相关知识点, 给学生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生活中充满爱的案例如抗震救灾、抗洪救灾、希望工程、爱心捐款、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扶贫项目等等。这些图片的放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气氛, 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感应。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知道哪些在生活中充满爱的小事, 让学生从自己的亲生经历中提取有爱的案例,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这一课题。由于课堂中的时间受到限制, 所以教师要围绕着教学重点来进行拓展,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歌曲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深刻的了解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并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加以运用。教师通过教材知识的延伸, 进行知识的融合, 用有趣的语言给学生讲述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行音乐赏析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 教师在音乐欣赏环节不能给学生提供活跃的课堂氛围, 导致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而忽视了音乐欣赏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把音乐欣赏环节设置的更有趣味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烘托课堂的氛围。例如, 在进行《我心永恒》的音乐鉴赏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播放, 先给学生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中的环节, 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 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教师在选择影片放映时要注意时间的设定, 播放的实践要控制到5到10分钟, 播放的实践不能过长。影片播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音乐, 视觉要比听觉记忆的更加深刻。教师要利用这样的方式,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在音乐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结语: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 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也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总结与完善,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 通过教师的理论引导、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 引导学生消除错误的音乐学习方法。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生活教育, 20xx, (9) 。

  [2]马颖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J]。新课程:中, 20xx, (11) :196—196。

音乐教学论文9

  【摘要】对于许多综合类高校而言,随着多年来对于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不断研究以及实践,我国已经具备自己一套成型钢琴教学系统,同时也孕育了许多优秀钢琴弹奏人才。不过,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与进步,我们仍需不断创新、优化我们钢琴教学系统。笔者将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当前钢琴教学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对于创新优化钢琴教学系统的看法,希望对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钢琴教学系统;创新;优化

  众所周知,钢琴教育在我们综合类高校音乐教学中担当着必不可少重要角色。为了使我们钢琴教学课堂更加合理、高效,更好地进行钢琴方面人才培养,我们应该紧跟潮流步伐,不断更新自己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更加完善钢琴教学系统。

  一、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系统现状

  当前,对于许多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而言,大多采用是传统“听练”模式,即学生先听教师演奏,再在教师讲解后进行反复自我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更多注重是训练学生听力与钢琴演奏能力,强调熟能生巧概念。通过这样教学模式,虽然学生钢琴演奏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音乐理解、剖析以及整体掌控上,效果明显差强人意,很难实现学生艺术提升[1]。

  二、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系统创新与优化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整体理解、剖析以及掌控能力,笔者认为,我们不应停留在传统“听练”模式,在“听、练”后,我们还应加上“解、探、述、演”教学过程。也就是说,除了听教师演奏以及进行自我练习,学生还要做到能够理解音乐内涵,能够对曲目进行探究,并能够积极与同学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不断进行思想碰撞,最后实现曲目完美演奏。这种新教学模式,在以往强调学生具备熟练钢琴弹奏能力外,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理解、剖析、掌控能力培养,能够更加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一)传统模式的“听”与“练”

  新钢琴教学模式没有打破以往钢琴教学模式“听”与“练”,无论我们的钢琴教学系统如何更新,这两个环节都是钢琴教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笔者不再详细叙述。需要注意在“听”过程中,教学环境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听”结果不同,环境改变就会导致氛围改变,而氛围改变也会影响学生听状态以及对于音乐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带学生去一些钢琴音乐会现场“听”,这能够带给学生更多更丰富音乐感受。

  (二)新模式增添的“解”

  “解”的过程是笔者提出的钢琴教学新模式中至关重要环节,所谓“解”,即学生要能够真正理解音乐内涵。“解”在我们钢琴教学课堂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讲解前首先需要对曲目进行理解,其次,教师将自己理解诠释给学生,最后,学生根据教师诠释对音乐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作品内涵,教师在讲解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把音乐创造背景、作曲家所处社会环境以及作曲家创造风格等内容原汁原味地还原给学生,并通过适当引导与诠释,让学生能够“解”到作品意境与内涵。我们不难发现,“解”过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三)新模式增添的“探”

  所谓“探”,即探究、研究。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高水平钢琴技艺,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探”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艺术培养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学生真正做到了“探”,才能够实现对音乐的创新以及创作。

  (四)新模式增添的“述”

  所谓“述”,即论述、交流意思。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述”的能力,单纯的“解”仅在脑海中有一个对于作品理解,学生想要真正把握音乐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还需能够论述其理解,并跟同学以及教师进行交流,不断地进行思想上碰撞。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音乐理解不同角度、不同意见、不同结果论述以及交流,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掌控能力。

  (五)新模式增添“演”

  所谓“演”,不单单是指钢琴技艺上演奏,笔者所认为“演”,强调学生在对曲目做到真正理解以后综合演奏。这种演奏,不仅对演奏者钢琴技艺进行展示,同时也对演奏者对于作品理解以及内心世界进行展示。这样演奏能够引人入胜,带给听众更多感染力与想象力[2]。在笔者所提出“听、练、解、探、述、演”新钢琴教学模式中,更多强调和关注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理解、剖析以及全面掌控能力。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时,对于每个环节实施,都应提前列定详备教学计划。并且,在列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具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自身情况以及学生接受、理解情况等,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对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系统创新提出了一定想法。笔者希望的是,当今钢琴教学培养出的钢琴人才,不仅具备一流钢琴演奏技艺,同时演奏曲目能够带领观众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徐彩霞.试析中职教育音乐专业班钢琴教学的优化创新[J].教育科学:全文版:00251-00251.

  [2]方园.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课程创新教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0):37-38.

音乐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技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能够引起听者共鸣的演奏不仅仅是钢琴技巧的表现,同时还需要演奏者发挥音乐的表现力。从学习的角度上看,如果钢琴学习只是单纯的技巧练习,那么钢琴的学习过程必然是枯燥的。因此,音乐表现力的学习也是钢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实际的钢琴教学做出分析,剖析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教学中的实际意义,对如何在钢琴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做出切实的探讨。

  【关键词】钢琴;表现力;音乐;教学

  钢琴在演奏界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相较于其他乐器,音域宽广,发出的声音也极其洪亮,但是,学习钢琴不仅仅是针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学习也极为重要。学习钢琴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也是陶冶自身艺术情操的一个过程。在钢琴教学中,老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而不是单纯地注重对技巧方面的培养。从长远来看,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音乐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通常只是被动性的学习。因此,老师应当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在实际钢琴教学中注重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演奏时的感染力,全面提升其音乐素质。

  一、音乐表现力解析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音乐中情感的丰富程度远超我们的生活语言,也是演奏者利用作品与听者进行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音乐作者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再进行二次创作,更加丰富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音乐相对于语言来说,表达的内容通常不具有直观性,但是对学习者以及听者想象力的提升是语言所不具备的。所以,拥有想象力的演奏者,通常在音乐中融入的情感更为丰富,更能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1]听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共鸣正是双方沟通的体现,在共鸣之中理解彼此也是音乐独有的特性。正是这样的特性让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发挥,更是演奏者通过对原作品的理解,对自身想象力以及情感融入的发挥。学生在学习钢琴中要学会对乐曲的情感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通过自身的演奏将音乐中的情感体现出来。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实际策略

  (一)了解乐曲

  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对音乐作品的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从而决定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有情绪感染力。[2]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表现出乐曲本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以及音乐乐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向学生主动介绍作品的背景故事,将创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动机进行介绍,并将乐曲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即将学习的乐曲。只有学生在了解了乐曲之后,才能全面地发挥出乐曲本身的情感。在对乐曲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学生才能在演奏时融入自身的.情绪,从而达到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共鸣。

  (二)互动教学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失去了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只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3]钢琴学习本身是一门艺术课程,学生要对该门课程有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不单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技巧方面的教学,要通过文化背景进行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方面学习。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乐曲背景的介绍时,老师可以通过弹奏的方式,随后向学生提问: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的背景说的是什么?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认知程度,启发学生对乐曲展开想象。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通过老师在一问一答中的引导,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及创新能力。

  (三)理解力培养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与音乐本身的背景故事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乐曲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教师恰当的比喻,将音乐较为抽象的表达内容更直观地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乐曲的旋律变化,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透过主旋律与伴奏等多个声部的配合,表达出一首乐曲完整的情感内容。只有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全面,才能够在音乐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乐曲的艺术魅力。

  (四)基本功的培养

  许多观众喜欢观看钢琴演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钢琴演奏者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这是演奏者拥有扎实基本功的体现。但是,扎实的基本功的真正作用并不是营造演奏过程中的视觉效果。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让演奏者得心应手地发挥音乐表现力,所以,基本功的训练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的。技巧的练习避免不了“反复”,所以练习的过程肯定会有一定的枯燥性。钢琴的音色变化是通过演奏者的手指控制的,需要演奏者对钢琴键位的充分熟悉,并且控制好手指的力量以及速度。在演奏过程中,手指与钢琴键的接触面积越大则表明手指的力度越大,弹出的音色就越柔和,曲风就更加缓慢;反过来说,手指与钢琴键的接触越小,钢琴键的回弹就越快,声音就更加的快速以及尖锐。老师需要让学生每天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基本功训练,劳逸结合的针对基本功动作进行练习,有节奏以及效率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学生有足够扎实的基本功之后,才能让音乐表现出应有的情感元素。

  (五)演奏实践

  舞台上的每一分钟精彩表现,都是通过表演者在舞台下的大量练习得来的成果,但是好的舞台表演是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的,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钢琴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往往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教学上[5]。在钢琴教学中,舞台实践其实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有学生拥有足够的演奏水平,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却会因为紧张,不能正常发挥,那么就谈不上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了。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小型音乐聚会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会上进行表演,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音乐会上学习到其他人的优点,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在以后的正式表演中才能不拘谨的发挥出自身的真正水平,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从容不迫的气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的培养不应当仅仅注重学生技巧上的培养,教师要改变目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多种教学模式入手,提升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实际的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实际演奏为目标,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让学生在正式表演中表现出良好的舞台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J].大舞台,20xx(03):86-88.

  [2]杨雪男.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xx(20):186.

  [3]赫迪.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xx(14):38.

  [4]凌芷.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应用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xx(24):192.

  [5]唐碧蓉.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黄河之声,20xx(08):23-24.

音乐教学论文11

  论文关键词:钢琴音乐教育高师

  论文摘要: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科目中,钢琴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加大,钢琴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如何从事钢琴课的教学,,如何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将这门复杂的功课做好,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国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之外,常常辅以肖邦部分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术与音乐艰深的曲目,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技术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他们只是学习一到两首曲目来应付高考,其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用数字来标示五线谱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对于他们,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两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以适应其毕业以后得工作实际需要。

  二、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综合式,融合式的教学,讲究课程的整合,按照音乐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的协同效果,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音乐科目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终点科目,比如视唱练耳,和声及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科目中与钢琴没有任何联系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渗透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钢琴本学科的侧重点以及自身个性,绝对不能将钢琴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老师们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教学功底,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三、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90后”学生,演奏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他们对钢琴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通过老师的理论指导,会拓宽演奏与联系的思路,学会逻辑的分析自己的技术训练,最终突破技术的瓶颈。教师应明确的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加清晰,从而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为自己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名负责任的钢琴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学纲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作为工具,高师钢琴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的方向作用。教师应该明确教材的的作用是:通过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演奏技能;通过它研究中外音乐大师的经典曲目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发展等等。教师在明确其作用后,更应该研究教材的训练目的,明了教材所选曲目的艺术价值,能够准确分析所选曲目的曲式,和声特点。为了能够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毕业后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部分高师音乐教材还增添了中外乐曲的钢琴伴奏曲,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又编选了一部分四手连弹曲目,教师应对这两类曲目同样重视,这样才能使教材的应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拓宽教学视野,提倡创新意识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大胆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变。钢琴课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技能课,核心课,基础课,本身应该具备开放,多元,发展的特色。教师不应将视野只局限在狭窄的琴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应该更加关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高师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面临着社会整体钢琴教育的重任,他们身后是几千万的琴童,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主科教师们迫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他们要立足本土,通过观摩,学习周先生等老一代教育家的教学法,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了解国外钢琴专家的演奏与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广阔,更加多元化。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部分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之后产生的一些思索。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者388问》

  [3]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演奏法》

  [4]谢嘉幸郁文武《音乐学习与教学法》

  [5]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

音乐教学论文12

  【摘要】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发学生音乐天赋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小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和审美水平,还对提升学生智力水平、认知能力有显著效果。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引入新鲜教学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小学音乐的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不是单纯的聆听歌曲,教学方法也不能是传统音乐教学的单一歌曲播放,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学生音乐欣赏需求,解决学生在音乐欣赏中遇到的问题。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往往缺乏音乐欣赏兴趣、而且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够、完全不了解音乐欣赏方法。本文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了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课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欣赏课中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不高,欣赏课教学效果极差。为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欣赏课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充实音乐欣赏课堂教学,通过创建有趣的音乐情景,增加欣赏课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教师可以在音乐情景中加入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再通过背景故事引出音乐欣赏内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欣赏音乐。比如在《平安夜》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小故事介绍一下平安夜,用PPT展示平安夜的来源、西方平安夜吃火鸡等习俗,在提出让学生们听一首《平安夜》的歌曲,从而成功地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音乐欣赏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引出音乐欣赏内容。这里以《三个和尚》的音乐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挑水游戏”,让学生们讨论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时分别怎么挑水,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有三个和尚也面临着同一情况,然后带领学生去看看这三个和尚是如何解决挑水问题的,从而引出音乐欣赏内容。

  二、教授学生音乐知识

  音乐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欣赏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基础音乐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中穿插基本乐理知识,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学会音乐知识后又可以更好的欣赏音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唱歌曲。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欣赏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重音记号的乐理知识,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中,“中华民族到了”使用符号“>”进行了重音标识,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来感受重音标识,并通过练习唱国歌来体会重音表示。又比如在“起来,起来,起来”一句中,涉及到“上行”的乐理知识,教师应告诉学生这是使用“渐强记号”进行标识,表现了逐渐增强的情感。又比如歌曲最后“前进!前进!前进!进!”使用了三个前进一个进,反复强调来增强情感。学生在了解这些乐理知识之后,可以再次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入的欣赏国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歌曲中最后一个“进”去掉,让学生歌唱体会,感受歌曲中的精妙之处,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基本音乐知识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欣赏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歌唱能力,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三、指导学生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还需要有正确的欣赏方法,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音乐欣赏方法,让学生能尽快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背景法、歌曲聆听法、歌唱体验法三种音乐欣赏方法,这三种方法应该结合应用,从而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背景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歌曲背景,比如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歌曲背景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大致猜测,再欣赏歌曲时就会联系歌曲背景体会情感,比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当时中国的大致情况。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年,聂耳主动请缨,为田汉创作的《风云儿女》电影剧本作曲,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概况,再欣赏歌曲就可以体会歌词含义和其中强烈爱国情怀。此外,教师在教学生歌曲聆听法时,可以播放一段歌曲让学生细心聆听,让学生通过听歌曲来了解情感。再次,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体验法时,可以在学生聆听完歌曲之后,带领学生进行歌唱,在歌唱中尽量去表达情感,并在歌唱中去体会歌曲情感。比如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音乐欣赏方法,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欣赏方法对音乐有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也不一定要完全参照我的教学方法去做,广大教师可以借鉴我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兴趣、音乐欣赏方法、音乐知识三个方面中寻找适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入新式教学手段,创造适合学生的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思琪.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3):150-150.

  [2]叶云.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新课程小学,20xx(7).

音乐教学论文13

  尽管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专科学历教师比例在逐年下降。但是硕士和博士比例相比与其他学科而言仍然是非常低的。其次,硬件建设有待提高。舞蹈教学需要有专门的场地作为教学基础,尽管很多学校都设有专门的舞蹈教室。但是专业的舞蹈教室的设置要远远高出普通的教室,这就导致了部分学校为了节省学校建设资金,仅仅将舞蹈教室建设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程度上,不能满足舞蹈教学的需要。再次,由于舞蹈教学发展起步晚,其在教学策略方面还存一些不足。这些问题也和教师的舞蹈教育认识理念有误有关系。对很多的教师而言,舞蹈等同于跳舞。因此,一些老师就认为在教学中只要示范到位,学生能够学会跳舞的动作即可。这就造成所谓舞蹈教学就是教师舞蹈动作示范,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累的满头大汗,学生学到的只是动作的模范,而没有学到舞蹈的精髓。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能够灵活的运用舞蹈专业语言对学生进行讲授,同时忽略了舞蹈理论讲授的重要性。当然这其中有教师理论欠缺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没有能够掌握科学的舞蹈教学理念。所以从舞蹈教学的整体而言,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舞蹈教学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我们以音乐选修课“音乐与舞蹈”为例,在教学中很好的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这可以说是舞蹈教学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音乐和舞蹈有着天然的联系。《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和音乐都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专业开设之初是附属于音乐之下的。而我们所见到舞蹈表演,无不是和音乐相伴而进行的。而我们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舞蹈就是单纯的舞蹈。音乐与舞蹈课就是要将音乐和舞蹈的配合的方式讲授给学生。

  音乐和舞蹈尽管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两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音乐之美在于利用声乐震撼人们的心灵,展现音乐的美。舞蹈则是通过形体表演演示美,进而震撼人的.心灵。基于这种区别,音乐与舞蹈就是显得非常的困难了。因为这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个节目。对一个节目而言则是非常简单,我们只要能够将音乐和舞蹈恰当的配合起来就可以了。但是作为课程,我要教学生如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要想更好地开设好音乐与舞蹈课程,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同时要给学生做好理论讲解,使其能够真正认识到音乐和舞蹈结合的精髓。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课的设置本身就是舞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就现状而言,这一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舞蹈教育中的问题,在舞蹈教育中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师资力量。舞蹈教育的改进必然是以教师的实力为基础。

  我国舞蹈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基于教师自身问题造成的。舞蹈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理论知识的缺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舞蹈教师招聘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舞蹈理论修养。对已有的教师而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也可以将舞蹈修养的提高和教师的自身待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使舞蹈教师提高自身舞蹈修养。再次,要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保证。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舞蹈教学得以进行和改善的保证。尤其是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中,不仅需要舞蹈的硬件设施也需要配套的音乐设施。基于这种情况,以往的舞蹈室可能就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完善舞蹈室设施,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硬件设施支撑。也只有为舞蹈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硬件设施保障,我们的高校舞蹈教育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14

  一、重视音乐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虽然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推进的脚步,但是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当今教育体制的主导地位。小学教学工作一般来说,重视语文、数学等科目,对于音乐、自然、劳动、美术、品德等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这些科目。笔者认为,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是要求教学安排上同语文、数学等核心文化科目相对等,至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来牺牲音乐这种文化课。其次,要纠正对于音乐课的一些误解。不少的教学工作者对于音乐等科目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这种科目无非就是打开嗓子嚎两句,每个学期教学生唱会几首歌就行了,不用投入过多的教学精力。到了期末考试等重要时刻,牺牲音乐课也是适宜的。种种错误的认识,是与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出现这些不当的教学观念。再次,要加大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城市小学大部分都有电子琴、手风琴、专门的音乐教室等优秀的教学设施,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往往就是在一个教室里边学习文化课和音乐课,没有这些器材,单靠音乐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把教学资源适当地向农村小学倾斜,增加它们的教学设备,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让他们快乐地翱翔在音乐的领域里。

  二、教学过程要倾注情感教学元素

  音乐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精神财富,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能力。据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对于歌词的记忆力往往比一些古诗词、大篇幅的文章要深刻得多,而且过了很久学生依旧不会忘记。通过不同的曲调练习,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歌词识记能力。情感教学的元素,在于不断地追寻美好,在于不断地付出,在于坚持,在于走向生活的快乐。作为成年教师,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尚处年幼,忽视了音乐对他们心智发育的影响,应当看到小学生在平时音乐课的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感情。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倾注的情感教学元素主要表现在耐心地纠正每一个学生不当的发音,纠正他们的音准,一遍又一遍的教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嗓子发音,一丝不苟的对音乐教材进行理论讲解,抓实践练习细微细致,声情并茂地为学生做教学示范。这些都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元素,只要音乐教师投入其中,这些学生会与我们产生良性互动,我们会发现他们能感觉到我们倾注之中的情感教学。

  三、善于发现学生在教学中的微妙变化

  音乐课是小学生表达情感教学的一门课程,他们在繁重的文化课中解放出来,自然会在这么课程中找到一种宣泄的渠道。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多多发现学生的情感教学变化,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胡乱的凑完每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学生在唱歌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表达出来的微妙情感。或激动,或亢奋,或疲惫,或厌倦,或渴望,或压抑,我们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情感教学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当学生有些过于激动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平复下来,回归到理性的层面;当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厌倦疲惫的时候,我们应该尝试着找到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音乐的乐趣和灵感,帮助他们养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的良好习惯;当我们发现学生对音乐渴望的眼神,或者是表现出来的一些天赋灵感的时候,我们不要无情地加以忽视,而是多多鼓励和褒奖,让他们在音乐的领域中找到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心带到生活中,带到其他科目中去。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以积极奋发的精神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只要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的情感思维中的微妙变化,并倾注教学情感,对于有灵感天赋的学生积极加以引导,小学音乐课教学工作必定能呈现一个良性循环和最佳互动的局面。小学音乐课是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课,需要广大的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重视这么课程,倾注教师的教学情感,以耐心细致的情感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和生活的热爱。

音乐教学论文15

  一、改变课堂结构,引入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学结构,课堂导入、教师示范、学生学唱、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教师评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学习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身份转型,可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空,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多媒体的正确使用,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教法选项。多媒体具有反复、暂停、回放等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唱服务。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表现进行展示评价,进一步提升多媒体的使用价值。在学唱《在祖国怀抱里》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特征,课堂顿时热烈起来。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内容和相关背景,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进行学唱。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再用多媒体进行教唱,很自然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之中,学生学习扎实有效。

  二、更新教学方法,丰富合作学习方式

  教无定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众多教法需要作出合理选择。音乐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学力实际存在个体差异,教法自然也不能千篇一律,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际作出筛选。教师领唱是基本教法,随着多媒体的介入,这种教法显得太保守太落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手机、网络等媒体,搜集更多音乐素材,提升课堂教学容量。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积极改造,进行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合作学习设计。小组讨论、小组搜索、小组演绎、小组检查、小组间竞赛等,都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重要选项。教师也要及时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这对提升合作学习维度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学唱《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跟随多媒体学唱歌曲,然后进行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训练。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按照同质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各个小组自行进行轮唱练习。教师给出的要求也呈现差异性,学优生要进行三部轮唱,其他小组则进行二部轮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分组合作,并给出不同学习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学习开展非常顺利。

  三、增加情感因素,提升人文教育力度

  音乐是情感艺术,在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愫,给人以精神激励。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子,引导学生体验这些情感,倡导以人为本教学原则,让学生获得更多思想教育。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因为音乐能够传递更多思想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大众化特征,向学生传递音乐正能量。学生音乐基础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引导,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为保护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给学生更多鼓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在学习《健康歌》时,教师先播放歌曲,然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这首歌热情、欢快、促人奋进,而且节奏感很强。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演唱,一个小组伴舞,一个小组用身边的打击器具进行伴奏。课堂内非常热闹,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教师让学生听音乐说感受,就是要让学生受到情感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演绎,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由此建立起来的音乐认知自然是立体的、深刻的。

  四、设置创新实践,历练学生操作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最基本训练方式,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教学条件,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演绎应该是最常用方法,让学生进行个体或者集体的演唱、演奏、舞蹈等形式的演出,能够从众多方面给学生带来历练。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活动之中,和学生一起演唱、演奏、表演,这对提升课堂实践品质有重要影响。新课改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身份转型,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活动,自然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升课堂训练效率。

【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06-07

音乐教学论文08-10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08-2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音乐教学论文: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现状02-24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08-23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07-30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05-15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精选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