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论文[热]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育论文1
幼儿民间音乐教育
一、营造教学氛围,渗透民间音乐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设计了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在来园活动中,我选取了一些旋律优美、又富有民间特色的乐曲进行播放,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民间音乐;在幼儿游戏、进餐、起床后的律动、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各种民间音乐,使班级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间音乐的氛围,让幼儿一进入班级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间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下,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民间音乐
在民间音乐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图谱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它们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
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想象力。
2.图谱教学
图谱是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像。它能形象、直观地使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等方式表现图谱。如,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图谱,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乐于接受。
3.游戏教学
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民间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于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根据不同的游戏风格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民间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民间音乐为幼儿创造了更好的氛围,使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为音乐感染。幼儿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在了解民间音乐的同时,也丰富了相关生活知识技能。
音乐教育论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园教师在努力继承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借 鉴国外经验,促进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但要深化改革,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在音乐教育中 ,我们进行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音乐教育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 完美,它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幼儿或迟或早唱准某个音符 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和发现,等等。这些都与音乐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有关。
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涉及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和谐发展,如何使当代教育观念融入音乐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其 应有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促进幼儿全而发展。
音乐教育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做什么?
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兴趣。可以说,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 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 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 ,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组 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培养兴趣”不仅是指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在艺 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 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 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幼儿阶段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 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形成的趣味、态度,获得的音乐能 力,将会成为幼儿血肉的一部分。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 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 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 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 。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 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培养幼儿的直觉、分析、想像、创造等具有重要 意义。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 ,习惯于跟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 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 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声 部,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的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像。幼儿哼唱或 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断,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 性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 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 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 给幼儿的感受、体验,而不应追求成品。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 的贡献。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 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 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 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 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通过什么途径帮助幼儿掌握基本音乐能力?
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觉。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 感情和意义,决不仅仅是一种数学关系。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 的内心感觉,使节奏活在身体里。节奏活动也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突破点。
节奏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节奏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体验稳定律动——发现、感知节奏——多声部节奏活 动。拍子感和节奏感是节奏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稳定的拍感是一种潜在的、起组织作用的基础,是构成节奏 的基础。幼儿的节奏能力要从体验稳定律动、感受节拍开始。幼儿能够独立、稳定地表现节拍之后,就逐渐会 发现音乐中有的拍里有一个声音,有的拍里有两个声音,有的拍里没有声音——单一的象声词比歌词更容易使 幼儿感觉到这个现象。在充分体验、感知节奏的基础上,多声部的节奏活动可以使幼儿在比较中感受节奏,发 展多层次的、精细的听觉能力,丰富节奏活动形式,体验合作、配合。
节奏能力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活动形式,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特别是身体动作的体验。节 奏感不是从符号学习中获得的,它必须通过肌
肉反应来感知,要依靠整个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
以即兴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的即兴创作常常是不能重复的节奏、动作或旋律,限于能力,他们 还不可能有意识地运用音乐知识。但是,即兴活动可以表达情感,促进审美感受,发展创造性能力;可以调动 幼儿积极尝试嗓音、语言、动作、节奏、律动、舞蹈、乐器等表现(组合或创新)形式,培养幼儿的直觉、反 应能力、想象力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兴创造应该从音乐学习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幼儿一起成长。即兴活动不是自由随意的。教师应精心设 计,掌握启发幼儿的技巧,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因为即兴是有感而发的,因 此,和谐自由的环境,教师的鼓励、启发、爱护至关重要。此外,音乐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幼儿的参与态度和在 创造性活动中的体验过程,而不应仅仅以结果为标准。
以五声音调歌曲为培养幼儿准确歌唱的起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声带发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准半音, 只有稳定、准确地掌握了五声音调,才能更好地发展准确歌唱七声音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声音阶音乐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幼儿熟悉、积累自己的音乐母语,对学习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发展民族音乐思维 都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在律动、音乐欣赏中也应广泛接触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儿童音乐作品,以开阔艺术 视野。
语言、歌谣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和儿童歌曲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幼儿歌唱有一定局限性,而朗读则可以 在难度、长度上超出歌唱的局限,可以在节奏感、多声部配合、音乐要素、结构的理解等方面促进音乐能力的 发展。
以形象的、游戏的、律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要素。音乐结构的感知是我们教学中比较薄弱的 方面,教师往往认为结构问题比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人们在欣赏、理解音乐时,需要通过记忆、思维把连 续出现的瞬间结合为统一的印象。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对于全面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音乐教育应从 小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分句、分段,音乐的开始、结束,以及音乐中的相同、不同、变化等的意识和敏锐的感觉 。这与即兴能力的提高也有直接的联系。教学中可以通过分句朗读、歌唱,结合律动、游戏等活动,逐渐地使 幼儿感知音乐的基本结构。经过培养,大班幼儿可以自己创编回旋曲式结构的表演。
多声部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教学中应重视和开发的领域。可以通过律动、声势等多声部的节奏活动,卡农 (轮唱)形式的多声部朗读,配合固定节奏型的歌唱、卡农形式的二声部歌唱、打击乐器的合奏表演等,发展 幼儿的多声部能力。
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一定要避免使幼儿“呆坐干听”,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例如伴随音 乐做合拍的及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用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参与欣赏,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 想像,说说对音乐的感觉、想像,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戏剧表演,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 幼儿在每次听赏时都有新的“发现”,保持新鲜感。教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 描述代替对音乐的听赏,要让幼儿从听引发感觉、做出表现,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像空间。
充分运用辅助手段,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对音乐要素的理解。音的高低、强弱、渐强渐弱的变化 ,二拍子、三拍子的区别,音乐的句、段结构等等,都比较抽象,不容易被感觉和理解,因此,除了借助于游 戏外,还可以使用手势等身体语言和球、彩带、纱巾、棍棒、三角铁等教具辅助幼儿理解。当代音乐教育特别 强调勿让幼儿习惯于在乐器伴奏中成长,因为这样不利于幼儿听觉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应让幼儿学会在没有 乐器拐杖的情况下独立地唱准音调。钢琴或其他乐器主要用于演示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例如强弱、音高、快 慢等,用于听觉训练,发展对节奏、节拍的敏锐感受,为舞蹈、律动伴奏。
音乐教育论文3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经历了沧桑的历史巨变,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艺术文化,19世纪中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崛起为其近代音乐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2年的俄罗斯音乐教育改革,使所以在规划内的音乐学院划分成三级教学机构—中学(初等音乐教育)、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中等音乐教育)和音乐学院(高等音乐教育),其后的一些教育改革也主要围绕这三个层次以及大众音乐教育展开。
俄罗斯高等音乐学院主分为专业音乐学院和师范类音乐学院两类,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对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设置不同的培养内容,定位培养人才的类型。音乐学院主要为专业演奏团体和初高等培养具有较高的具有独立演奏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音乐家及音乐教育家,而师范类音乐院校更侧重社会音乐教师和文化管理者的培养。虽然目标不同,但这两类院校的音乐教育都具有结构合理、教学严谨,具有连续性、计划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一、教育体制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教育背景,俄罗斯现行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两种体制,两种体制并存的现象。一种为:通过5年的学习,通过国家考试毕业后可获得专家证书(等同于硕士)。在获得专家证书后,学生可以直接申请科学副博士学位,经过3—4年的学习可以获得科学副博士学位(1996年,原国家总理李鹏访问俄罗斯时签署了双方互相承认学历的协议,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在中国相当于博士学位)。至于俄罗斯的博士学位同欧美的博士后资格规定在原则上更是大同小异。另一种和国内教育体制一样,四年本科教育结束后可进行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硕士),然后仍需申请3—4年的.副博士学习。俄罗斯高等教育学制结构和学位制度确有其特殊性,这反映出俄罗斯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
二、教育模式
俄罗斯拥有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众多专业音乐学院,也拥有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这样历史悠久的综合类大学。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但是在音乐人才培养方式上却同样的严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1、俄罗斯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的学习与传授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行为,同许多领域紧密相连,如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和各类艺术理论等,这些知识横向决定着音乐的本质和方向。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依据俄罗斯国家高等专业教育标准,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设了外语、美学、哲学、历史、教学法等课程,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视野。哲学在俄罗斯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本科、硕士、博士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从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音乐哲学、音乐培养哲学等逐渐加深,也是各个学习阶段最终“国考”的重点课程。学校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地分别开设各类相关课程并重视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教育实践课的教育实践环节上,把心理学、教育学用于教学实践的经验。
2、经过中等教育的培养,学生在进入高等音乐学院时已基本掌握一项音乐技能,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学院对于学生专业课的设置更加重视音乐综合素质的训练以及个人音乐特色的培养。
俄罗斯高等音乐院校的专第一业课程设置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除了开设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曲式分析、作曲、等大量的常规理论课程,还在后期学习中加入了复调、音乐评论等课程进行强化训练。音乐评论的专业技巧被认为是一个音乐学者的专业化特征,因此,音乐评论课成为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掌握音乐认知能力与技巧的实际应用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当代音乐主要趋势的分析评论、大型器乐作品的评论,以及对综合型复杂音乐即歌剧作品的分析评论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把基本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技巧课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校对于专业技能课十分重视,不仅注重个人演奏演唱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协同配合的能力,并针对专业的不同开设有乐队排练、室内乐排练,歌剧排练等课程。导师除了教授专业技能外,还会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教学方法,跟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并传授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时,主修专业课将参加俄罗斯国家学位考试委员组织的“国家考试”,以独奏音乐会、室内乐(重奏)音乐会的形式或成套的音乐作品,身着演出礼服参加考试。
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很重视合唱和合唱指挥的训练,这两门课也是本硕学习期间两门“专业国家考试”的课程之一,在教授上多采取大小课结合的上课方式。合唱指挥课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并搭配一个钢琴伴奏,同时以大课的方式,在合唱课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性,将指挥技法、合唱、作品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技能知识融为一体,针对学生合唱指挥的排练与组织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在课程结业时将会以合唱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考核。
俄罗斯作为一个音乐强过得益于其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通过对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合理的课程安排,丰富的课外实践的特点,在当代音乐教育多元化的趋势下,我们应注重在音乐教育中寻求感性与理性,变革与传统,开放与集中之间的平衡。借鉴好的音乐教育模式从而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乃至我国的音乐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培养解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xx(4)
[2]董茉莉、20世纪以来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中国音乐教育》20xx年第06期
[3]黄作林、俄罗斯当代艺术教育探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xx(5)
音乐教育论文4
音乐作为一种动态性的历史产物,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就必然决定其精神的审美价值取向,它是人类文化中的全部内容。虽然,它与美术、道德、哲学等其他门类虽各有自己的领地,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不过是人类文化里面的不同反映罢了,正是由于它们这种关系的特殊性,才使得人们主体的精神生活才得以丰富而生动。反过来,音乐教育的目的无疑不是在此,就是为了让人们通过音乐精神审美价值的熏陶和感染,使主体性对于自然的了解、人生的感悟、疏导消极情感、不断扩大人的世界视野,寻找到人们的精神家园。一句话,音乐教育的精神价值不是别的,而是使人们的审美主体性得以积极的精神休憩。
在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是人们通过音乐的鉴赏,从真与善的角度,带领我们去获得一种美的思考,进而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情感表达、理想追求等心理特性,从伦理的审美价值上让我们过上一种道德的精神生活。在这种程度上来说,音乐教育它是审美主体一种心灵表达的形式和情感表达形式,真正的音乐教育,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而是通过音乐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的艺术效果,使审美主体获得一种对于生活终极价值意义的思考和认同。在种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或许有些实践活动可以不问其终极的价值意义,可是,音乐和教育却由不得我们不问,原因就在于音乐教育的直接精神主题就关系着“审美主体的人”,教育没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可以避开审美主体本身而去抽象的探讨教育问题。音乐和教育就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代表着终极价值意义增值的文化事业,它们正是从此处接受了直接的精神使命,使得教育的终极目的可以回归到审美主体的精神价值上来。
事实上,“教育,这个本来是人来叫人来学的整个过程,原本是最符合人本的,即以人作为起点、中介,更要以人作为归宿。”①以审美主体的人作为音乐教育精神的终极价值取向,就教育学的本质来说,它是人学,它的审美主体对象是人,主要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不管是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还是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他们都可以构成音乐教育里面不可或缺的主体成分,如果我们撇开了音乐教育主体性的人来言谈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教育的本身也就失去教育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从这一审美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当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主体性就可以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内在的价值属性之所在,这种价值属性也即是审美主体的人在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其教育的审美价值方位。所以,在任何的音乐教育里都应该确立起了一种教育审美主体的人,而对音乐教育的高度则是把人作为审美主体来看待。
所以,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主体性上面,音乐教育老师必须担待其为音乐教育的学生在知觉、情感、理智等一切的方面创造必要条件。那么,必要条件我们有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创造呢?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两种不同含义的艺术教育,一是渗透在所有教育行为中的艺术化的教育方式,可称为艺术化的教育;而是以审美教育为基本任务的艺术课程教育,例如在初级阶段开设的美术课、音乐课,或在中高级教育阶段(包括高中和大学阶段)开设的艺术素质教育课,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艺术教育。②不论是那一种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其主体性的精神价值应该是凸显的,因为用音乐教育的情感表达方式,人们会成功的进入到马克思说的从“必然王国”之“自由王国”的审美精神世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将“乐教”和“诗教”作为教育发挥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诗可以沁人心脾,净化人的主体精神;礼,是现实世界伦理道德价值教育得以维持的保证;在此基础上,乐则是是伦理道德价值教育最终上升为主体的精神价值,从而将这种现实外在的约束引向审美主体的需求上来,并且成为一种内在的主体自觉,这体现了教育的价值无疑不可以用音乐的手段这样的表达,用儒家自己的话说,就是“礼乐相济”。所以,音乐教育的发挥途径而言,“乐教”或者说“寓教于乐”才是审美主体的全部内容,它不是板着面孔的一味训诫,也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方式,在这里,没有谁会把谁当做伦理道德价值的导师,也没有任何的其他外在压力束缚他们,声言厉色的教导,音乐发挥教育功能的方式必然带有情感润泽人之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换一句话说,音乐教育的接受者一定是在情感熏染的自由谐和的环境中,使他们不自觉的收到教育,经历了一种有道德价值的不自觉到自觉的教育实践过程。
对于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价值方位,美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格式塔心理学在视觉美学上的发言人阿恩海姆做过这样富有启发的理解:“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一旦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完善、纯洁、真挚的召唤。因此,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③在此,可以确认的是阿恩海姆为我们无疑为我们标出了艺术生活的精神价值方位,而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有何尝不是如此,它以富有热诚情感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进入到对生活价值最纯粹的生命召唤,教育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世俗利益所屏蔽了双眼和心灵以及狭隘只是所无法逃离的固有之见,恢复主体性审美心理的价值平衡。
如果说美国20世纪的人文学者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开首段为伊丽莎白.亨特的献词那样:“一切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恪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做出自身的贡献。”④标出了艺术存在的审美价值方位,那么音乐教育的精神价值方位无疑不是以审美主体的的人文表达为己任,使人活的更有审美价值存在,更纯粹,更真实,更完善,更美好。
注释:
张诗亚主编.北川横流[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4.
②黄宗贤主编.《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xx.
③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曜灿、熊蕾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④房龙著.衣成信译《人类的艺术》[M].
音乐教育论文5
【提要】高校的音乐教育是培养综合性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音乐教育的改革不仅能够迎合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规划,更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提升审美品位,在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期待。本文通过探讨分析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存在的缺陷,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旨在探索并给出个人对音乐教育改革的方案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的进行,保证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音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的阶段,一些新的观念和管理策略的引进可能会导致传统的教育体制面临瓦解和再构造的局面。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达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掌握和更好地为我国的整个教育事业提供案例和经验的目的。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当前高校在职的音乐教师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一些有过音乐教学经验的老师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理论化课程,对乐理知识和乐器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也没有较强的艺术功底;另一方面一些从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没有过实际的教学经验,无法胜任音乐教学中的各项任务,再加上各个学校的乐器等相关设备不是那么完善,导致了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高校音乐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比例过低。在我国的高校中,除了传统的艺术类院校将音乐课程当做重点的必修课程之外,其他学院的课程设置中的音乐课程比例均比较低,更多的是将音乐课设置成选修课的形式,课堂授课仍然是以倾听和赏析音乐的传统形式来进行,期末也仅仅以简单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察,导致学生形成了对音乐教育的浅显认识,导致了音乐教育在高校课堂中越来越边缘化,不利于改革目标的完成。
(三)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活跃程度不高。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对专业课程更加专心的同时往往也忽略了艺术培养的重要性,他们将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了专业课程,认为音乐课程等艺术课程只是为了将专业课程体系补充完整的产物。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往往不高,甚至会出现翘课的'行为,导致他们无法从音乐课堂中获得知识,音乐品味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完成音乐教育理念从落后到先进的转变。任何改革的顺利完成都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进行支撑,音乐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就应该是完成思想层面的转变,用包容的眼光看待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理念的出发点是将音乐作为一种工具,来完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上的压力。因此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该从转变教育理念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将音乐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义,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音乐素养。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首先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结合自身的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完成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在思想启蒙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自身首先树立起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打开音乐知识学习的新大门,以更长远的角度来思考音乐的意义,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
(二)在音乐教学课堂上结合新媒体技术。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要求教学方式也不能保持一成不变,音乐的课堂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讲解,才能达到更完美的教学目标。高校音乐教育较为特殊,重在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个人的潜能,而在课堂上采用新的教学技术能够使枯燥无聊的理论知识以更立体生动的方式进行展示,提升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更能切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提供更专业的网络学习渠道,让学生课后也能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补充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让新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音乐运用能力。高校的音乐教学不仅考察学生对所学乐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更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音乐、体现自己对生活的领悟的能力。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将课堂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后活动结合起来,带领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譬如校园歌手大赛、原创音乐大赛和舞台音效设计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将自己的音乐感觉融入于生活,从而提高艺术感受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通过社会性的音乐活动来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接触各种社会人士拓宽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培养全方位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是当今教学体制改革大背景之下的产物,改革的顺利完成既需要先进、科学的理念作为基础和支撑,也需要具体的实践探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不断尝试和革新的过程中才能探索出一套新的高校音乐教学制度,培养出具有优秀音乐鉴赏力的人才,促进整个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张瑞智、张俊梅20xx《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主题述评》,《现代大学教育》第3期。
魏莉丽20xx《高校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理论探究——评中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现状报告》,《大学教育科学》第15期。
音乐教育论文6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在面对新的教育改革环境,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也能积极的进行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育。初中音乐教学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在这一教学方面得到有效加强就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初中音乐教育的优化发展策略。
0引言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的转变阶段,在这一重要时期,就要能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理念的更新,和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契合。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都比较有利。通过对初中音乐教育加强理论研究,就能有助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都比较迅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初中的音乐教育在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依然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在对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上以及实践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1]。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音乐教育非艺术化倾向,以及中学教学的专业化倾向。这些都没有结合实际来进行发展,对初中的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一定的影响。
1.2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问题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在整体思想认识层面还没有得以完善。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就在教学的思想观念上没有及时性的转变。一些初中的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采用原来的教学思想,对音乐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有一些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持有歧视的态度,这就不利于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再者,初中的音乐教师在专业化程度上还需要加强提升。一些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这就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影响。在具体的问题上主要是工作工程中没有体现出细致化,在音乐教学的观念上比较滞后,没有对新的音乐教学的内容充分学习[2]。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也没有注重,这就使得教学过程中问题频发。
2初中音乐教学的`优化发展策略探究
为能够对初中的音乐教学进行有效优化,就要能保障教学措施的科学性以及多样化的加以实施,只有如此才能保障音乐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
第一,要及时的将教学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更新。只有和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才能保障教学效率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能注重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学校领导层要对音乐教学得以充分重视。要能将音乐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加以积极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对初中音乐教学,要注重对音乐教师的事业心的积极培养,并要能充分重视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老师只有在音乐教学方面的事业心得到了加强,才能花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3]。老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能得以充分发挥,注重对学生的音乐理论以及技巧的指导。
第三,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专业能力要不断的完善和强化。注重对自身的音乐修养的加强,老师要充分对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学要求详细研究,并要能主动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有助于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老师在专业水平的提升上,要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实现,在理论的学习上以及技术层面的学习上都要能得到充分重视。
第四,注重音乐教育的评价工作良好开展。音乐教学的评价工作,是老师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的情况,以及对教学方案优化的重要举措。在评价过程中就要建立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记录档案,结合实际来进行针对性的加以评价[4]。而对音乐教师的评价工作实施也比较重要,要能对老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等进行结合,多方面的收集反馈信息,为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第五,对初中音乐教学在教学的设备以及技术的应用方面要能得到加强。只有在教学设备上得以良好的具备,才能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老师就要能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加以应用。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教学环境中,来学习音乐知识。还要能够在相关的音乐设备方面能够得以完备,方便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有效完善,才能保障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以有效解决,这就需要能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解决。音乐教学的措施制定以及实施都要能体现出科学性和针对性,此次主要从多个角度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理论研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的教学发展。
音乐教育论文7
[论文摘要]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从传统的“两课”教育入手,加强理论说教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校园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组合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而音乐教育无疑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紧密相融,是教学成功的新的导航标。
一、音乐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作用。我们知道,人心灵和智慧的净化、升华是通过感知来完成的。而音乐最本质的特点就在于用最直观、最强烈、最动人的形式,将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直抒胸怀。音乐家们通过音乐作品,将自己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情感溶入其中。人们通过听觉和心灵来感受、欣赏音乐作品时,从音乐中欣赏到的不仅是音乐本身的美和震撼力,还可以体会到音乐家的崇高品质、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中美的解释。通过对音乐家及其作品的欣赏,人们从中理解、认识、并认可音乐家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音乐艺术对学生思想的陶冶作用。对于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通过欣赏高雅音乐来境化心灵,塑造完善的人格,使其成为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优雅气质的高素质人才。高雅音乐体现出的健康、向上、热情、奔放的情感,会使新世纪的大学生们,更加具有青春的活力和巨大的创新精神,他们的高尚理想必将在未来社会中放射出灿烂光芒。他们应该是纷纭繁复的社会大交响曲中最和谐而又最独具特色的音符,并能以他们的特色来引导并编织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音乐织体,最终使我们的民族素质得到完善。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社会的`真正进步和走向文明。
3.音乐艺术是为学生导航的“灯塔”。音乐教育其根本目标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培养全面发展的情趣高尚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对人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的行动和社会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在阶级社会里,音乐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化现象,它又是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当通过音乐教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将会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而达到启迪灵魂、情操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1.开设音乐课堂,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音乐需求。根据对学生的抽样调查,100%的人认为音乐能引起情绪的变化,有91%的人认为音乐能调节心情,部分人选择听音乐时的心情多为平静、烦恼或苦闷,79%的人听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心情。可见,音乐对学生思想、情绪的影响普遍受到大学生的认可,当学生处于某种情绪的情境中时,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或有意识无意识地都会选择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学生中认为有必要开设音乐课程的占88%,主动选修音乐课程的占50%左右,不选原因主要是与其他课程冲突,或认为现行音乐教材没有新意,教学不灵活等。这说明大学生们普遍希望获得音乐知识,希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时下流行的音乐。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应加强了解、研究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差异,积累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及时对流行音乐进行分析讲解,以满足学生的音乐欣赏要求。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思想的升华,通过音乐课堂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音乐需求,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从音乐中享受快乐,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格,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2.创建音乐校园,形成音乐教育氛围。精巧雅致的园林设计,飘逸着浓厚的文艺气息,拥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和文体活动,是每位大学生都向往的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活。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校园的音乐背景是烘托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良好资源。校园的音乐背景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防止音响污染。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营造丰富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创建音乐校园,形成音乐教育氛围,可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音乐熏陶,从思想、心灵上得到提升和净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3.提供音乐网络服务,深入学生生活音乐教育适用于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给音乐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音乐网络服务器,将好的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音乐进行欣赏。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对音乐作品的推荐内容和推荐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可以包括:交响乐、流行音乐、爵士乐、音乐剧、舞剧、电影作品及乐评等。教师将推荐资料放在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更加直接、直观地欣赏到适合自己的音乐。网络还缩短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老师能够直接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距。综上所述,音乐艺术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学生的心灵,让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不断结出丰硕的成功之果。
音乐教育论文8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应用
当前伴随着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尤其音乐教育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美学对于艺术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要给予音乐美学以高度的重视,从而加强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音乐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表现出情感美的应用
众所周知,音乐对于培养人们情感体验,以及高尚的情感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当奥运会上每次当奏响其国家的国歌时,此时在座每一位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震撼,其优美的旋律在人们耳边回荡,在一定程度上激奋着人们每一名中国人的心。美妙的乐章在人们耳边回荡,让我们感到回味无穷。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不会只注重学生在创作歌曲中的技巧、方法等,很大程度上会教学生如何把握音乐中美的旋律,如何在歌曲中有效的表达美的情感价值表现。此外教师还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从而产生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要单纯地只注重理论性上的知识,要不断地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从而将情感美有效地融入到音乐教育教学当中。
(二)音乐音色美的应用体现
在音乐教学中,追求音色美是每个音乐教育者的理想目标。因为音色的美感能够让人直接感受到。由于音色元素的存在,可以让人们清晰辨别出什么是手风琴,什么是钢琴等。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色在音乐的表现方面具有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婚礼进行曲为主要事例进行分析,当婚礼上奏响起婚礼进行曲时,大家都知道是门德尔松钢琴版的《仲夏夜之梦》,再例如当人们听到轻音乐《初雪》这首曲子的时候,大家会马上意识到这是班得瑞乐团的作品,是钢琴版的初雪。这就是音色所具有的的特征,能够通过一首曲子进行有效的辨别。同样还是以《仲夏夜之梦》这首婚礼进行曲为例,当婚礼上用口琴或者用二胡等音乐器材演奏时,大家会想象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因此其优美的曲子离不开音色的作用,音色在一定程度上又给人一种达到美的极点。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音色的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并且不断培养学生对于音色的鉴赏力、创造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音乐教学中节奏美的应用体现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时间性以及动态性相对较强的艺术。并且音乐的时间性以及动态性是通过节奏而表现出来的[1]。然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动力,节奏美是音乐中不容忽视的美感,因此节奏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不同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将婚礼进行曲的节奏进行改编,将其改变成快一个八拍,其快速的节奏给人们带来另类的感受,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美感,完全体现不出来婚礼那种神圣的场面。尽管在节奏上有快慢之分,但是给人带来的美感享受效果确是天壤之别。因此优秀的音乐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从一点一滴抓起,追求音乐上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好节奏的练习,从而不断的加深学生对于节奏美的培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节奏方面的整体把握。
二、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音乐教育今后趋于何种发展趋势,音乐的美学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音乐的教育教学当中,并且对其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好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要积极开设相关的美学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教育中的情感美、音色美、节奏美的意识,不断强化学生在以上三方面的练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美、音色美、节奏美的运用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效率。
音乐教育论文9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主要基地。研究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模式,使研究生逐步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研究能力、勇于创新的音乐教学能力、适应社会的教育活动能力等,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音乐教育硕士生培养的实践,提出几种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课题参与模式
课题参与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定向——引导参与——主动参与——拓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刚入学的研究生。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各种研讨活动,为其以后的独立研究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研究模式
探索研究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探索选题——定向研究——做出结论一交流升华。探索选题是研究的前奏。研究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来选择课题。制定研究的计划。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选题师生共同探讨,确定更适合的选题。在定向研究时,教师应指导研究生对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随时关注并了解研究的进展,适时提供指导,促进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几位研究生共同对研究成果进行讨论、总结、评价,一同完善研究成果,积累研究经验。
三、教学实践模式
教学实践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定位——中等学校教学实践——高师或高校教学实践——迁移。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转化为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定位是让研究生明确音乐教学实践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计划落实的目的、任务、内容、时间、方式。教学实践可以采用分段实践的方式进行。在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实践通常安排在一、二年级。研究生在这里可以观摩、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优秀课例,并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实践。二年级时,可以让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学生在中等学校的音乐教育实习工作,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三年级时,可以安排研究生担任高校的部分音乐教学工作。通过以上各个层次和各种途径的实践锻炼,研究生的音乐教学能力可获得较大提高。
四、考察调研模式
考察调研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定向——考察调研——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定向,是指确定考察调研的目的、对象和内容,制定实施的计划。考察调研,就是让研究生深入实际进行全面调查考证。不仅要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现状,更要了解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既要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地区音乐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要关注其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调研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开调查会、个别访谈、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等。再通过对各类资料的分析、整合,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通过以上多层次的主体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教育现状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投身音乐教育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教育论文10
摘 要:
初中音乐教育中对乐感的培养 良好的乐感作为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初中音乐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部分,更是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对于学生进行培养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音乐教育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方面开展活动。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论文
良好的乐感作为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初中音乐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部分,更是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对于学生进行培养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音乐教育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乐感的几项措施。
音乐课程本不能拘泥于单一方式,否则处于生长阶段的学生就会感到拘谨和压制,这样既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时任务,也不能让其感受音乐的乐趣。所以教员要积极考虑,勇于创新,为学生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以培育其乐感和才能。因而我从以下两点停止阐明。
一、用兴趣游戏展开音乐活动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只仅是听觉感受,更是真实的浸透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美妙触动。但若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音乐教育便难以展开。当前音乐教材中,节拍鲜明、歌词易懂并且表现学生生活的曲目较多,同时经过专家研讨发现学生对新颖事物总有一种尝试的.盼望。因而,教员能够充沛应用孩子们的兴味来设计游戏,促进他们在自然状态下观赏音乐。教员应分离旋律、节拍、腔调等元从来合理布置游戏规则,让学生在取得快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美。
二、以游戏方式组织音乐教学
作为音乐教员,我们深知适宜的音乐活动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但在素日的教学中为便于管理,我们通常以集体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而这恰恰背叛了音乐活动的请求。那么经过游戏,我们就能真正释放它的灵敏性和自在感,让孩子们在不时尝试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根底的乐理学问,将发明力引入音乐课堂。
歌曲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孩子们的声线也都不同,我们不能以同样的腔调来请求一切学生停止相同的演唱。所以在传统的齐唱中交叉不同的演唱方式,如独唱、接唱、分声部间唱等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依据歌曲内容方式,也能够对唱、伴唱,以至边跳边唱,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歌曲的主体,选择本人最喜欢、最合适的方式表达情感。当然为确保学生正常发挥并有所进步,教员要对其停止相关指导,找到他们声音条件最合适的一种唱法。
综上所述,音乐自身富有游戏性,经过游戏来映射音乐的兴趣性,可以让中学生体验到与音乐成为同伴,在快乐的气氛中表达音乐心情,感知音乐美,同时进步音乐素养,培育审美价值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发挥教员的专业才能,实在让游戏协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灵敏,以到达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学目的。
音乐教育论文11
【内容提要】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呼唤新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 易接受性而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从音乐观念进行音乐与智育、音乐与德育、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学校教育进行命题,并展开讨论,得出音乐以及一切教育的内涵一体,教育整体观念。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整体观念 一体观念
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因此,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反思与转化。因此,对因乐接受与音乐陶冶的教育批判就是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
1.“音乐——智育”观念:“五育”观认为数学、语文、自然等学科是智育,思想品德课、团队活动是德育,音乐美术课是美育,体育课是体育,劳动课是劳动教育。智育的发展主要受两方面影响和推动;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导致智育内容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深化与变革导致智力观和智育观的变革。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把智育等同于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之容器的传统智育观。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智力绝不仅是大脑的思维活动,而是个体全身心都参与的把握世界的活动方式。智力起源于外部动作,头脑中的智力活动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外部实践活动(包括直接和间接经验)在思维中的内化、抽象、再现或预演。人的智力活动不仅包括对外部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存储(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更主要的是在规律和主体需要的统一中选择和确立实践目的、寻找手段、方法、设计实践程序并预测出实践的结果(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正是人的智力活动所具有的超前性和能动性。
因此,音乐艺术领域对直觉、想象、灵感等创造性思维特殊形式认识中的`一系列新突破,由此使人类正在超越逻辑思维和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智力观,开拓全方位、多层次智力研究的新天地。在这种崭新智力观的指引下,音乐智育观正面临一系列跨世纪的历史性变革。这必将引起智育王国价值尺度的变革。 音乐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如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才能,以及音乐技能的训练和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等。中国传统文化将音乐与美学的理论联系起来,构成音乐学中的一个部分。1883年,施通普夫发表了《音乐心理学》,他着重研究人对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感觉。在他之后,雷维斯由研究听觉病理障碍而进入音乐心理,尤其重视音乐天才方面的研究,并且提出了“音高的双重成分理论”。 这与古人的雅俗音乐观念十分相似。
2.“音乐——德育”机制:人类所面临的不仅有高科技和高情感的挑战,而且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文化价值观念,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先哲孜孜于探求人如何乐仁乐智、成贤成圣的道理。按照西方伦理学的历史经验,品德不仅指向至善,同时也应兼含责任和权利。在高度组织化的现代世界中,品德必须转化并提升责任、功利和权利,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而按照中国哲学智慧的启示,责任、功利和权利 ,必须以德性为归。当代西方伦理学由于过分强调权利的利用而忽视其形而上学基础的问题,结果反而丧失了权利,因而萌发了回归品德伦理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而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建设 ,也亟待从德性的立场接纳责任、功利和权利,进行哲学性的整合,并能施之于用,这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成中英《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
德育范畴的澄清与德育模式的现代化德育在个体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道德支配,而且受个体感性欲望和眼前利益所驱使,在许多情况下,感性与理性、利益与道德往往处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怎样才能保证用道德战胜利益和欲望,取得对个体行为的支配权呢?这一方面需要有强烈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则需要坚强的意志力。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是个体调节自身行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培养和发展这种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正是道德教育的实质所在。
现代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富足起来。但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却在解决物质生产领域的矛盾时激化了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中的矛盾冲突,当年席勒深刻批判与揭露了在工业革命开始时便显露出来的严重社会冲突与人格分裂,把美育视为治疗的一剂良药,马克思则从人的本质高度理解技术,从而将各派救世主眼中需要超渡的芸芸众生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引导他们驾起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一体化的命运之舟,开始了向真善美统一之“彼岸”趋近的现实航程。一百多年的文明进程充分肯定了席勒的天才和马克思的明智。如今,情感世界和美育王国的探秘对各门学科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甚至被移植到人以外的生命学科。哺乳动物的“音乐胎教”和绿色植物的“音乐欣赏”研究令人信服地揭示出:和谐的音乐不仅是人类的特殊需要,而且是一切生命的共同节奏!
3.“音乐——社会”文化和谐:现代社会中人类需求发展最复杂、最丰富的层次莫过于情感。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又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培养个体情感的手段和途径正是广义的美育。当代美育早已超出艺术教育的狭窄范围,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音乐成为现实生活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从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丰富的艺术细胞中,人们认识到美育对创造性思维的深刻影响;从文明个体道德自律的美妙乐曲中,人们体验到美育对个体品德行为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巨大陶冶作用。 现代美育不仅广泛渗透在智育、德育之中,成为沟通真与善的情感桥梁,而且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与时代使命。
有人认为:“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与美育有关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必将导致美育和教育价值尺度中的一系列深刻变革。用新世纪要求的新美育观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将会大大提高中华民族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这显然有助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克服个体自我中心化与民族自我中心化,并从外来文化中清除有害的毒素,吸崐取宝贵的营养,有效地防止各种现代化相伴而来的“现代病”,实现美化个体、美化社会、美化自然的高度统一。“(桑新民《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4。“音乐——学校”素质教育: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一个从儿童时期到成为社会的人,对音乐感情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积累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那么他未来的情感是丰富的,他的心理素质是趋于完善的。所以,对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研究者从技术和装置入手,开始解决音乐心理的非实时测量与音乐进行的时间性之间的矛盾,使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治疗学的测量技术进入实时反应和记录的时代。研究涉及的音乐情绪反应和音乐认知反应的测量,多采用问卷、形容词核对表、单维度或多维度量表以及操作反应观察的方式。这些测量方式为音乐情绪和音乐认知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这类方法的最大缺陷,在于与音乐的时间性质相悖。它们收集的数据,是被测在聆听音乐之后依赖记忆所做的反思。另外,这些方法在音乐情绪和音乐认知反应的研究中,不能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施实时的记录及再现,不能使研究者对音乐进行和被测反应之间的同步关系做出全面、反复、精确和深入的观察。简言之,这些测量及记录方法是非实时的。
结论:音乐与智育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课题。一方面,它折射出教育观的基本理念,是教育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它不仅涉及到音乐本质属性的科学合理诠释,而且也关系着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的正确定位。因此,从古至今这一命题始终为世人所关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率的高低成为评价一个教师一个学校教学成绩的主要办法。学校教育决策者们突出抓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成为理所当然。如果他们认为音乐教育对其还算有用的话也仅仅是音乐教育的德育、智育功能。于是造成了中小学音乐课形同虚设、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的教育现状。
我们呼吁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并不否认其具有德育、智育的功能,但德与智决不能涵盖、包容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不是德育与智育的“殖民地”,音乐艺术应以其独特的形式美(节奏、节拍、旋律、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配器、曲式等)、丰富的内容美、深刻的理性美去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教育者还必须遵循音乐艺术规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而又不把获取某些知识、解释某种概念或宣传某种思想视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指出:“当艺术被看作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了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的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第56页)。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呼唤新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 易接受性而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把学生引导进一个至美、至善的艺术世界中去!
因此,我们提出的结论是,教育与文化文明构成了内涵一体的体系建设,教育以及一切文化文明形态在教育上必须强调整体的教育,音乐知识在这个整体中具有自己的体系和特征以及社会形式。这个结论是否过于武断,还有必要听取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批判。
音乐教育论文12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逐渐重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整体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小学教学中,逐渐开展音乐、美术等教学课程,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全面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整体呈现出不重视的教学现象,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缺少优化和创新,甚至形成形式化的音乐教学课堂,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实现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融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内涵,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一、民族音乐内容特点
中国音乐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在民族音乐方面随着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逐渐形成完善的音乐体系。民族音乐主要分为通俗歌曲、通俗舞蹈乐理、通俗器乐、民族音乐和通俗戏曲乐理几大类,同时民族音乐受到各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在音乐题材、形式、风格和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展现出不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具体分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民族音乐内容丰富。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广阔,存在形色各异的民族文化,形成内容独具一格的民族音乐。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结合,进一步拓展了民族音乐内容的丰富性,促进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第二,民族音乐的不确定性。民族音乐主要以不同种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心,种族的发展方向无法预料,进而导致民族音乐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创新性和即兴性。第三,民族音乐通俗易懂。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所创作出的通俗音乐,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和传输自身的情感,整体呈现出通俗易懂的特性,彰显不同的民族音乐独特的民族色彩。同时,民族音乐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成为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一种艺术,具有实用性的特征。
二、民族音乐教学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从本质上对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和探究,明确民族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而具有针对性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整体性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第一,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民族音乐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师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民族音乐所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简单的阐述,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提高。第二,提高学生音乐专业技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并不仅仅是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还需要有敏锐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以及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同时民族音乐的融入帮助学生打开自身的心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第三,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如今,外来音乐文化的流入,人们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对民族音乐的关注程度,然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渗透,加强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程度,同时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人才基础,促进民族音乐的创新和改革。
三、民族音乐教学方式
在小学音乐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自身对音乐知识和内涵的.讲解置于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地、理论性地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的热情,没有积极性,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民族音乐教学方式,促进小学音乐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比如,从课堂的音乐欣赏开始,而不是一来就进行死板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增加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的乐趣,全面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体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促进学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然后,在民族音乐训练教学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逐步逐层提高学生民族音乐训练的难度,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整体性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训练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对民族音乐进行拓展和欣赏,进一步积累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知识面,同时将自身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其中,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的角度实现民族音乐的融入,通过当地民谣或者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进一步创新和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亲身体验或者感受中对民族音乐进行学习和领会,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教学的作用,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音乐教育论文13
摘要: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好的音乐作品既能启迪智慧又可以陶冶情操,因此音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笔者曾有农村任教的经历,对这种情况更是有深刻的体会,且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对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很多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基本是由文化课老师占用的,很少有专业音乐老师上一节专业的音乐课,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连简谱都不知道,更别提五线谱,教材里面的音乐知识和常识,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就是一片空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能叫得上名字的没几个,除了会唱一些流行歌曲,一个班没有人会识谱,校园歌曲或者是民歌基本都不会唱,学生都是人手一个小笔记本,里面抄满了流行音乐的歌词,没课的时候一帮人坐在一起胡乱哼唱,这个歌本也成为学生唯一与音乐沾边的物品。学生还受到社会和家长等方面的影响,对音乐不重视,认为不是正课,所以无心去学。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这种现状不能一味的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因为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管理者意识也比较落后,始终只注重语数外等课程,对艺术类课程忽视的相当严重,音乐教师也严重缺乏,教学设备屈指可数,因此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阻力。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农村任教的经验对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家长的因素是首要的,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基础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但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音乐既不懂也不去重视,除了语数外之外认为其他艺术类科目都会影响学习,这种原因导致了学生一开始就将音乐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然后就是学校因素,学校因素里又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等,教师师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有几十万所,但音乐教师只有区区几万人,而且很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农村任教,毕业之后家里人会想尽办法给孩子在城市找工作,在笔者曾经就职的学校里全校将近三十个班一千多名学生却只有一名音乐老师,可想而知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有多么稀罕了,在很多中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一些学校有甚至连像样的乐器都没有一件,这对音乐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最后就是社会因素了,社会不够重视音乐课,大家普遍认为音乐课是副科,包括学校的文化课老师,很多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一心扑在自己所带的文化课上,霸占音乐课,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音乐教师也因为没有考核很难晋职评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造成学生们把音乐课当成写作业的课程。
三、农村音乐教育改进策略
农村音乐教育的薄弱状况得不到改观,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研究农村音乐基础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及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从家庭因素开始,学校应给家长做一些相关的知识灌输,让家长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音乐教育提起重视,还需要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意识,鼓励孩子去接触、学习音乐。然后要加强音乐教师师资的培养,解决农村音乐教师缺乏问题,可以通过动员专业类音乐院校和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积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政府也可以提供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他们主动选择去农村任教,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壮大教师队伍,从而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对学校已有的音乐教师要提供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和福利,鼓励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学设备也应增加投入力度,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不但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硬件,还是学校完成教育部各项音乐教育教学要求的必备要素,没有音乐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再优秀的音乐教师也没有办法上一堂专业的音乐课。还有一个需要改进的就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念停滞不前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和学校相关领导,对于音乐教育应重视起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还应实行因地制宜音乐教学,我们国家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地方都有传统的民间音乐,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民间艺人就可以作为音乐教师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师资问题,还能传承民间艺术。学生是核心,以学生为本,家校共育,充分挖掘学生艺术潜力非常重要。在现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要全面发展,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大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全面且优秀的精神品格,自古以来音乐教育就非常重视,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将音乐教育重视起来,尤其要使农村音乐教育沿着正规的、科学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开斌,王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周莹莹.新时期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xx,6.
[3]张红田,莉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02.
[4]谢佳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0.
音乐教育论文14
【摘要】随着职校教育的迅猛发展,职校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也如火如荼,并成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生力军的职校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但由于种种原因,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缓慢。本文针对职校音乐教育现状,对如何发展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职校 音乐教育 现状 思考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艺术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进而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生力军的职校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缓慢。本文针对职校音乐教育现状,对如何发展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一、职校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艺术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但职校音乐艺术教育依旧存在不少误区,主要体现:
1、职校的音乐教育未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由于教学模式大都沿用师范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培养方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
2、音乐教学缺乏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不高,学院缺乏学术和科研的氛围。
3、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不明确。“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和“培养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是职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但在培养目标与任务上存在步入本科师范院校误区的倾向,使得自身发展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社会认可度不高,影响了招生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业困难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在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职校音乐类专业的自身建设,在办学特色上下足工夫,并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职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策略
1、改进课程设置,适应自身特点。在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职校院校音乐教学课程模式应该相应地作出改革。职校音乐教育,应当在借鉴音乐专业本科院校以及其他职业音乐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在音乐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综合性职校院校应以基础音乐教育为目标,以求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另外,还应当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和教授学生,把全面放在首位,在全面的前提下能有一门专长;对于艺术类职校院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应当突出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次理解能力、创造性独立演绎音乐作品的'能力。由于现行的专科教育在校学习时间大都为三年,实际专业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到两年半,而本科比专科学生多出一年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弱化某些空洞乏味的公修课,调整某些专业课,多建设直面实际工作的选修课(如形体、语音、作曲、市场营销、院线管理、器乐演奏,等等),突出应用,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有关联的科目合并,而没有必要像本科院校将课程划分得那么细,如《音乐欣赏》和《音乐史》可合并为《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初级和声》与《歌曲分析与写作》《键盘编配》合成《音乐创编》等等。
2、要加强师资建设,适应教学的需要。“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职校院校要不断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无论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整体上并不尽都合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当招贤纳士、积极引进优秀教师,聘请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才,到校讲学或担任某学科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带动专业学术氛围、科研水平,提升本专业知名度。另一方面,则要引导教师“厚德崇教、为人师表”,在音乐知识与能力的言传身教中感染教育学生,还要为年轻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专业深造提供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和优秀教师带动机制,鼓励在职教师做学习型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
3、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职校音乐教育首先要充分明确新时期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职校院校音乐教育虽然是一种艺术教育,但它的根本属性仍然是职业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就业导向,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过于注重舞台,而应当针对社会的需求,注重学生从教能力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量身打造音乐人才。艺术实践教学是职校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于职校音乐教育来说,如何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时间体现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艺术实践教学,学校可以从三方面开展:
(1)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除常用的声乐、舞蹈、钢琴演奏外,还应当增加各种类型的排练课,从而确保实践教学任务落实。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如将院校课堂音乐教育与教学与企业艺术社团,群众性音乐艺术文化站等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3)充分利用院内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和各类比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雁南.职校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8).
[2]吴明思.浅谈职校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3).
[3]郁文武,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音乐教育论文15
一、让歌唱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乐事
童年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作为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有其独到的一些教学理念,如何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觉得应更注重孩子的“学”。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了欢乐和愉快。
首先是选材,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选择的教材中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幼儿唱。因为有些歌词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离得较。所以歌曲的选择会影响到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当喜欢的歌曲出现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
二、教学技巧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教师的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有感染力,建立相对自由的活动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视觉参与
在音乐教学观摩中,我曾经看到过老师成功地利用图形谱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图形谱的运用就是一种视觉参与。那么能否将视觉参与应用于歌唱教学中呢?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歌唱教学是建立在音乐欣赏基础上的,不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就不可能真正唱好一首歌。同时,歌唱教学又有其具体的特点,如需要掌握歌词内容、歌唱方式等。而运用视觉参与可以帮助达到目的。
四、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
歌唱教学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启发人的个性,顺应自然本性的发展。愿每个孩子都能想唱就唱,唱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那份满足……唱自己,唱未来,唱出美好的人生。
五、语言与音乐巧妙结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热情
1.《拔萝卜》是一个歌表演活动,它主要是让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和内容,感受生动有趣的音乐形象,尝试创编歌曲中各角色的动作。为了使幼儿更能理解音乐作品,在活动进行前我做了如下的知识经验准备:1.考虑到小班幼儿对一首音乐的兴趣大多是由于具体情境、材料引发的`,所在事先在图书区角中我就投放了《拔萝卜》这本书意在让幼儿引发对这个内容的兴趣。并利用午间谈话时间给孩子们讲了《拔萝卜》这个故事。讲完后又一起讨论了故事中谁先拔萝卜,接着谁来了,然后又是谁,谁后面又是谁,最后是谁的人物出场顺序,使幼儿对故事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讲故事时,我发现幼儿对象声词“哎呦呦”很感兴趣。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观察到有这样的一幕:文杰小朋友在午睡时脱下鞋子后,也提着鞋子念到“哎呦呦,哎呦呦”。看到这个现象我很欣喜,欣喜到他把故事进行了仿编并表演。
2.《拔萝卜》的音乐版本有很多,人物出场的顺序也有很多种,所以我在网上尽量选择歌曲节奏较慢,歌词清晰,旋律优美的音乐且与故事人物出场顺序一样的版本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在物质准备上,我分别做了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头饰各一份。做好了这两项准备活动后,活动就正式开始了。我采取了先不听音乐用表演的形式将歌词贯穿在活动中进行表演,并请幼儿想象拔萝卜、请别人帮助等动作。教师在这过程中第一段哼唱,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师幼共同哼唱的形式,边哼唱边表演。随后再和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可是在接下来的环节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每个人物角色只有一个,而且一遍音乐就有两分多种, 15分钟一会儿就要到了,考虑到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这么高涨我就又请了几组进行表演,15分钟的课整整上了半个小时。可还是出现了很多幼儿表演不到的现象,沮丧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3. 课后仔细回想进行这个活动的前前后后,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孩子们对音乐、对表演的热情。虽然这个活动整整进行了半个小时,但在这半个小时中,孩子们的热情始终是非常高涨的。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就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如何让幼儿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呢?我觉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语言描述。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语言描述更加的直观、清晰,可以有效地增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歌曲《拔萝卜》,对孩子们来说很陌生,但我通过讲述故事《拔萝卜》,使音乐与文学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音乐具体形象化,有效地增进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4. 幼儿对这种音乐欣赏方式非常喜爱,因为这种方式符合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心理。但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不能满足于幼儿兴趣的现象,我想如果我多准备几份人物的头像,采取分组进行表演的话,一定能满足更多孩子们对于表演的欲望。
【音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育论文06-10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08-23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0
综合音乐教育论文08-17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11-06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必备]06-09
(合集)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10
音乐教育论文15篇(实用)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