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生物论文>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

时间:2024-06-12 14:27:59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5篇[精华]

  现如今,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工程专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5篇[精华]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

  【摘要】生物工程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科为背景、以化工学科为优势、以生物学科为基础,制定了满足社会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并根据社会需求、生源质量和未来就业方向提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在学生个性化下功夫,培养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单位对不同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关键词】生物工程;培养方案;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成立的专业,包括生物化学工程、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生物化工等专业,并且首次将生物工程列为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中的一种,与化学工程、轻工等并列,对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2]。随着时代发展生物工程已经逐渐发展成主导性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极大的推动力。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迅速,但近年大规模扩招和许多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资源紧张且师资薄弱,教学质量方面出现较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办学力不从心;(2)由于目前生物工程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许多高校又增设了生物工程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出现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为一级学科,但却没有生物工程硕士和博士点,从而导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现脱勾现象,对于生物工程领域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非常不利,为此应加快生物工程硕士和博士点建设,切实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实行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同一个专业只实行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去学习,学生却没有选择余地,结果导致同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全国差不多[3-5]。而社会同一行业用人单位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要求却不同,即虽然来自同一专业毕业生,其工作岗位性质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学生在学校培养规格基本一样,这样的毕业生就不能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性质岗位的需要。比如现行生物工程专业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规范要求,生物工程专业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而学生毕业后有的出国、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质的单位、有的到技术岗位、有的到本专业管理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培养,这样的毕业生是无法满足上述这些不同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说现实社会中,需要各种培养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如研发型人才、技术型人员、专业管理人才、教学型人才等不同规格的各类人才。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学生本人的需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进而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科为背景、以化工学科为优势、以生物学科为基础,制定满足社会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并根据社会需求、生源质量和未来就业方向提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在学生个性化下功夫,培养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单位对不同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我院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经验,深入开展本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于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优化,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人才创新性、实践性、前瞻性和适应性作为根本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做到持续改进,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适应企业、行业、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着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对口人才。

  1拓宽专业口径,制定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1.1准确定位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密追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企业和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和重组现有专业,使生物工程专业更好的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另外要不断拓宽就业基础,着重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改变过去专业意识强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按照社会发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精简学时,突出实践”的原则,并根据吉林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和意见,重新构建培养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其主要特点是:(1)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特别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读期间,必须修满4个创新教育学分,否则不能毕业;(2)明确主干课程的同时重点建设实践教学环节;(3)拓宽专业口径,把注意力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4)采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学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大四学年重点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新培养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符合新时代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由此,我们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理化知识、社科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学会学习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掌握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而成为在该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1.2明确生物工程专业分类人才(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培养要求

  以“注重素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培养素质高、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并对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做了明确的要求。对于素质结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有具备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对于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相关领域进行独立研发和生产设计,才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科研开发。对于知识结构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才能熟练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注重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修订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

  按照拓宽就业基础和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思路重新设计教学计划,综合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专业意识强和各门课程相互独立现象,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渗透也体现了上下游技术结合。设置的课程选择性更强,专业任意选修课由原来的14门增加至20门,并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各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大实验的重要性,设置了《基因工程综合实验》、《细胞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综合实验》等综合大实验课程,并增加了《发酵工程课程设计》。增设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英语听力课。同时修订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并确定重点建设《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等课程,每门课程均设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组织课堂教学。另外,加强教材建设,制订“生物工程专业教材选用原则”,优先选用教育部获奖教材、优秀教材、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的中文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时学院编写了生物类优秀教材推荐目录,供任课教师在征订教材时参考。

  3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生物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工业生产的桥梁。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科研的支撑作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建立一定的研发训练体系;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质量,贯彻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证了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1结合生物学科特点,统筹安排实验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原来专业基础实验课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这样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此,重新构建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增加了综合和设计性实验。将所有实验课分为专业基础实验和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两大类,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组织教学,突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按照新思路,我们将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内容按基本技术、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个层次重新组合,优化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界限,内容合理衔接,由易到难,避免重复;将实验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三大类,使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另外重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并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各种学术讲座和Semi-nar形式的学术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前沿,从而使其明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建立“四个三”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实行“四个三”实践教学体系,即三个实验层次: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种实验类型:基本验证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实验;三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三种考核方式:实验习惯养成和基本仪器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通过“四个三”实践教学实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了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了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3.3尊重教师科研背景,理论实验同步建设

  我们充分尊重教师的科研背景,使课程或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师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理论与实验教学。由主讲理论课程的教师总体负责对应实验课程的建设,使之合理衔接,内容融汇贯通,从而促进了课程的整合和理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

  3.4技术方法合理综合,内容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

  根据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综合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基本技术不计学时学分,实行实验室开放性训练,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环节。结合“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引入科研成果和社会应用项目,为学生开出设计创新性实验。另外导师将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重新设计转化为学生能够操作的综合性大实验,通过学生再现科研成果可使学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须能够复现并且经得起推敲,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逐步实现了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基础实验技能化、实验平台多元化、实验思维科研化、培养过程个性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4结束语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产品——人才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焦点,为此,如何培养出一专多能、几专多能的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课题。目前部分高校也实行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同一个专业只实行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去学习,学生却没有选择余地,结果导致同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全国差不多。而社会同一行业用人单位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要求却不同,即虽然来自同一专业毕业生,其工作岗位性质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学生在学校培养规格基本一样,这样的毕业生就不能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性质岗位的需要。现实社会中,需要各种培养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如研发型人才、技术型人员、专业管理人才、教学型人才等不同规格的各类人才。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学生本人的需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进而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因此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应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不断地探索改革培养方案,最终实现培养生物工程领域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凤杰,孙文敬,黄达明,钱静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xx,29(4):142-144.

  [2]潘志明,孙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51:268-269.

  [3]江成英,刘晓兰,邹东恢,等.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高师理科学刊,20xx,33(6):118-120.

  [4]张德华,江瑜,陈存武,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与教改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xx,27(5):53-56.

  [5]付明,吴镝,邹娟,等.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怀化学院学报,20xx,34(5):90-92.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2

  摘要:以服务内蒙地区经济为导向,将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发酵与生物制药,全面修订了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对课程群、实验环节、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过程进行了改革。实践证实,专业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以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从20xx年开始,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生物发酵制药企业逐步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西部地区。在此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物发酵制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国内相对集中的大型生物发酵基地,分布着众多规模较大的生物工程企业,其生产吨位及规模位居全国第一[1]。为了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内蒙古科技大学于20xx年新建生物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于20xx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xx年被学校确定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发酵、生物制药等行业需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特色,为自治区及全国生物工程相关产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1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目前发酵与生物制药等生物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工程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具有解决复杂生物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内蒙地域经济特色,修订的培养方案强化了发酵与生物制药专业方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在制定过程中,建立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大量收集听取相关企业与已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同时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使培养方案制定的既科学又符合社会需求。培养方案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适当加大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比重,为本科教学厚基础的要求提供保证;为发酵与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设定了模块,供学生任选其中几个模块学习,使学生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拓宽学生就业的口径;增加任选课程的门数和学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广博知识的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强化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构建课程群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但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2]。围绕发酵与生物制药的专业培养方向,以建设主干课程为主线,以大的课程群为体系,根据专业知识体系的需求,将生物学基础课分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微生物学课程群;将专业课程分为发酵工程课程群和生物分离课程群。在建设课程群的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革。(1)有效地协调课程群内部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分配以及课程群之间的有效衔接。(2)合理确定课程体系之间的比例,安排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3)整合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同时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与新知识。(4)在教学中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4实验训练环节的改革

  生物工程是一个实验性的学科,对专业的主干课程都配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纵观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共分为三大类实验,分别是化学和物理等通识类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实验,以及发酵工艺和生物分离工程专业实验。基础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专业实验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比如在发酵工艺实验中,包含了三大综合性专业大实验体系:抗生素发酵生产体系、酶制剂生产体系以及啤酒发酵体系。这些综合性实验都是按照实际的生产工艺路线设计教学内容,达到模拟生产的目的。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了周边企业常用的单元操作模块,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

  5加强实习管理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一次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目前电子实习和金工实习在校内的实习基地完成,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生物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在校外共建立了12个稳定的有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都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大型发酵制药企业。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联合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人员共同编写了实习指导书,包括实习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实习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我们探索了实习的指导方式,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习过程,以此弥补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强化了实习过程考核,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学院相关部门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定时检查学生实习进展情况、实习笔记及实习总结,帮助学生查找以及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6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考核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数据、判断推理等科研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或课程所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专业教学质量总体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通过规范流程,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1)根据生物工程生产特性,将毕业设计的课题规划为与培养方案方向一致的课题,区分为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课题两大类,且分别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不低于三周的现场实习;(2)依据生物学科的优势,毕业论文类的课题要求必须具备科学基金的支持,使得课题具有实际的科研价值;(3)将提前进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保证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所做课题与毕业论文课题一致,工作具有连续性,促进了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项目;(4)对指导教师进行了基本要求,根据教师职称、学历、科研项目以及以前指导情况,规范了可指导的学生数;(5)规范了学生在就业企业或研究生录用学校等校外进行论文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正式的三方协议(学院与学生、学院与家长、学院与企业或其他学校)。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基本与就业企业的生产情况一致或直接相关,提高了学生就业后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而考研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科研训练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素养。总之,地方院校建设生物工程专业,要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紧扣发酵与生物制药这一培养方向主题,对课程体系、实习、实验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实践证明,就业企业对我们专业的学生评价很高,认为毕业生具有“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近几年可就业岗位与毕业学生比达到5∶1以上,学生成为内蒙古地区发酵与制药行业的人才首选。

  参考文献

  [1]赵宏宇,季祥,郑春丽,等.地方院校“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1(12):185-187.

  [2]赵宏宇,季祥,蔡禄.生物工程专业发酵课程群建设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xx,43(4):793-797.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3

  摘要:为培养适应产业化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主要措施有: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体系;制定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教学计划;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SRTP训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同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工程;SRTP训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适应湖南省经济的发展,我校于20xx年开始筹建生物工程专业,20xx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经过十年的专业建设,本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逐渐成熟,形成了理工交叉、工科特色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套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培养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1学科定位

  生物工程专业是工科办学专业,或者说是侧重工科、工管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

  1.2培养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既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工程科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学习、实验技能训练、工厂实习及参加科学研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或到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经营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1][2]。

  2专业建设具体实践

  2.1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体系

  十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与修订,基本上每年修改或重编一次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根据学科发展,以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在听取广大教师与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专业教学小组及系、院教学委员会讨论后精心制定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有特色、有措施。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围绕“突出具有工程知识背景,又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知识”这两个基本出发点。实践证明,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3]。

  2.2制定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教学计划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明确,充分考虑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了加强基础、拓宽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毕业生具有对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厂工艺设计、组织生产生物工程产品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国际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20xx级培养方案与20xx级相比,具有较大的改变,在总学分下降8分的情况下,选修学分反而提高了4.5分,使选修课程的学分与总学分的比例从18%提高到近22%。通过学分的调整,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以前开设课程较少,专业方向单一,特色不明显,通过近5年来不断对选修课程进行整合,到20xx级为止,新增了8门选修课程,并将选修课分类成2组研究方向,如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制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选课自由度,使他们能充分按自己的个性发展[4]。

  2.3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并能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向教学内容渗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国内大环境下,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以适应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发展与教学需求;通过引进、送出去培养等方式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生物工程系的学科队伍是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的队伍,同时也是一支富有合作精神、年富力强、战斗力强的队伍。目前生物工程系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教学、科研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高达90%,平均年龄为41岁。生物工程系十分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10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以及一批省部级基金、攻关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3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8项。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SRTP训练

  2.4.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独立组织、完成实验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为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在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对本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切实了解和体验到整个生产过程,达到实习教学效果。专业制定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生产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大纲。在实习前,由学院统一安排所有专业的实习时间、内容、要求等。实习指导教师按大纲制定出详细完善的实习计划,对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考核、纪律等都作明确的规定。在每次联系实习时提交给实习工厂,以使实习按计划进行。实习结束后,教师提交实习小结,学生提交实习纪录本。

  2.4.2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工程实验室设备精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专业实验教学人员力量强,在带好常规教学实验外,注重专业实验室建设。认真制定实验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专业实验对本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专业实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室目前共开出专业实验8个,均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开出的所有实验课程均有实验指导书,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不断补充和改革[5]。

  2.4.3SRTP训练

  我校针对二、三年级学生推出的大学生科研究训练计划(SRTP),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从第二期开始至第七期专业教师和学生共立SRTP项目15项,据不完全统计有40名以上学生参加该项训练。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积极性高,近年来获得校级及以上奖2项,发表论文4篇。我们采取的举措有:1)安排学生参与到本系的科研中锻炼,邀请本科生参加研究组的的专题学术研究讨论会。2)在一些专业课中布置大型作业,经过教师的评阅后,在课堂上由教师或学生本人作报告,教师组织同学点评与讨论,由此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提高文献综述和表达能力,营造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学习氛围。3)实验室对本科生全天候开放,平时可以在教师或研究生的指导协助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2.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目前专业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生物工程专业对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进行改革、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创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已经达到100%,其中讨论课、工程设计课、网络教学及双语教学课达到3门。

  2.6加强毕业设计阶段的'管理

  我院对毕业环节非常重视,首先在选题上要求更多注重前沿性、实用性与创新性。根据选题原则,先各自上报论文题目及容纳学生数,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填报,在毕业论文(设计)前一学期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提前作好准备。近3年来,学生选做的毕业论文题目95%结合课题或生产实际,部分与SRTP项目、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结合。在每年的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学院督导组随机抽查5%~10%的学生,着重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学校和学院关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进行工作,如完成文献综述、工作进度、存在的问题及指导教师情况。后期论文撰写答辩,各专业制定统一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研究水平、独立完成工作能力等进行考核。今年学院还专门下达了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鉴于院、系管理到位,近5年来,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在论文复评中没有出现不符合原等级的论文。

  3专业建设的体会与讨论

  经过十年来的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已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体会如下:

  3.1突出过程工程背景的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明显差异在于生物工程更强调工程概念,必需培养学生理解与掌握“过程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是培养具有工程知识背景人才的基本点。因此,我们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点来制订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规划,制定培养方案,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落实教学计划。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改革证明,坚持这一方针符合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也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吻合[6]。

  3.2高水平科研工作是教学与教研的基础

  及时将前沿性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和教材中是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现此过程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长期坚持安排有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相近课程的主讲教授。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养,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同时,利用我校多学科优势,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对于进一步增强科研活力、开辟新的课题或研究方向、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始终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将新思想、新成果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是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基础与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宝华,刘伟,齐志广,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xx(6):131-135.

  [2]张超,张健,侯茂,等.生物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xx(18):11343-11345.

  [3]杜志强,沈秀丽.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xx(35):40-41.

  [4]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xx(5):102-105.

  [5]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xx(3):77-79.

  [6]周秀梅,盛清,郭江峰,等.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xx(9):175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4

  题目名称: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筛选和纯化

  一、选题的依据:

  硅酸盐细菌又称钾细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这类细菌能分解岩石矿物,把其中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释放出来。

  自然界中含钾素很丰富的长石和云母等硅酸盐矿物,是组成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占60%以上)。这些矿物虽然含有丰富的钾素,可是并不能为植物所利用,因为它们都是很稳定的矿物。但是,有些细菌能分解稳定的矿物,把其中对植物有用的钾素释放出来,硅酸盐细菌即属此类。

  硅酸盐细菌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这类菌可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钾,此类菌发酵液中有激素类物质,在植物根际形成优势种,可抑制其它病原菌生长,达到增产效果。这类菌能分解土壤矿物,在瓷业中作添加剂,还可用来处理污水。其代谢产物如多糖、有机酸、蛋白质对作物有增产效果。

  已经发现的硅酸盐细菌有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环状芽孢杆菌(B.circulans)等。李凤汀等人在1997年报道了分离到硅酸盐细菌HM8841菌株,经工业发酵制成菌剂,使农作物提高产量。

  本论文通过分离、收集硅酸盐细菌,丰富菌种资源库,筛选高效解钾菌,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菌肥生产及农业生产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分离筛选出具有解钾作用的硅酸盐细菌,并对筛选出的菌种纯化以利于保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硅酸盐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2、分离筛选硅酸盐细菌;

  3、硅酸盐细菌的纯化;

  4、高效解钾硅酸盐细菌的筛选。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以钾长石粉为惟一钾源的硅酸盐细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能够降解土壤中钾元素的细菌.利用梯度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对其中的细菌进行筛选并纯化。用纯化的细菌进行培养,利用ICAP仪器检测钾元素的'含量,筛选高效解钾菌株。

  技术路线:土壤样品稀释液制备→涂布接种→恒温培养→定期观察记录→挑菌落纯化菌株→ICAP仪器检测

  实验方案:

  1、土壤样品稀释液制备:所取材料为吉首大学内土壤

  2、涂布接种:按梯度配制的稀释液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恒温培养

  3、初次筛选:在平板上挑选大部具有一定特征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4、经过两次的纯化后,得到纯的菌落

  5、用纯菌株配制的检测液用ICAP仪器检测,从而筛选出高效解钾菌株

  可行性分析:主要运用微生物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细心和耐心。指导老师彭清静教授曾经做过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经验,能很好的指导我完成论文。实验室也具备该论文实验的条件。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1阶段:(20xx年11月)论文选题

  第2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查询资料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

  第3阶段:(20xx年1月至3月)根据方案完成实验内容

  第4阶段:(20xx年4月至5月)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并完成论文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连宾.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

  [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俞大绂,李季伦.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鉴定分类组编.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5]王大耜.细菌分类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6]唐亮,张进忠,于萍萍,等.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xx(1):71-73.

  [7]胡开辉.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xx:95-97.

  [8]李凤汀,郝正然,杨则瑗.硅酸盐细菌HM8841菌株解钾作用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7,37(1):79-81.

  [9]刘光华,林洋,黄昭贤.硅酸盐细菌解钾兼拮抗活性菌株的筛选[J].应用和环境生物学报,20xx,7(1):66-68.

  [10]连宾.硅酸盐细菌GY92对伊利石矿粉释钾作用研究[J].矿物学报,1998,18(2):234~238.

  [11]刘荣昌,李凤汀,郝正然,等.生物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葛诚.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66~74

  [12]MonibRoleofSilicateBacteriainReleasingKandSifrombibliteandorthoclasetheBiosphere.SoilBiologyandConservationoftheBiosphere[J].1984,(2):42-47.

  [13][美]Breed等.BERGE’SMANV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EighterEdition)[M].WillansWilkins,1974.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5

  摘要: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是生物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是连接学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工程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必不可少。本文对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进行了总结,同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措施,为进一步提升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教学质量

  工程类学科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及各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基本理论、工艺计算、设备工艺设计和选型、经济核算以及节能等问题[1-2]。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责任,是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自20xx年开始开展化工原理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通过对现有成绩、经验的总结,不足之处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提出,以期与兄弟院校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1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

  1.1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基于生物工程专业工科的教学要求和化工原理课程所担负的教学作用,我校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坚持遵循让学生一定能深入到大型化工企业中去锻炼的理念,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0xx年实习之初,由于生物工程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少人力、物力积累,学院与化工类大型企业的联系较少,实习基地尚未建成。因此自20xx年至20xx年三年内,我们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本上都处于“游击战”状态。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三方面互相了解较少,各方准备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从20xx年至20xx年,我们先后与兴平化肥厂、西安南风集团和渭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系,开展实践教学。至20xx年,在院领导和相关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经过多方对比、协商,把实践教学地点定在渭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渭化集团)。经过20xx至20xx三年连续合作,深入了解,校企双方达成“合作共建、互利双赢”的共识,于20xx年6月举行了隆重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地正式建立,教学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打下基础[4]。

  1.2实践教学过程逐渐秩序化、正规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已经与渭化集团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实习模式。每一学年,实践教学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化工原理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参加人数约120人,分两批,每批60人。每批学生由三名带队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开始之前,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和带队教师与企业进行联系,商洽实践教学具体事宜,使企业明确实习目的和学生人数等情况,做好实践教学接待准备工作;进企业之前,统一给学生办理临时通行证;进企业后,先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和企业概况介绍;正式实习时,一般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20人,跟随基地指导教师下到不同车间实习,实行倒班制,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反馈给带队教师。最终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包括纪律(20%)、实践教学表现(30%)和总结报告(50%)。

  1.3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表明:(1)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措施和经营状况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通过观看现场真实设备和了解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对进一步巩固、加深和理解化工单元过程的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观念,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5];(2)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之逐步树立正确的工程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在工业生产中感受到知识用于实践后所产生的巨大效益,主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业生产中所需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2.1实践教学时间短,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性和随着现代化工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和集成化,企业对外来人员数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导致目前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际的实践教学时间仅为2.5天/人,与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所要求的7天/人实践教学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实践教学实践的限制,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式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2实践教学内容和基地指导教师的不确定性

  按照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指导书便于指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大型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车间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很难保证按预期计划进行。此外,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的大型企业都处于不断精简状态,企业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因此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车间技术员或车间主任很难抽出时间给学生详解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只能临时抽调人员,基地指导教师人员不稳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波动性。

  2.3学生难以真正深入车间,了解相关设备构造和原理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大多进行了改制,技术保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好多企业已经出现了拒绝和学校合作的趋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厂方为了技术保密或担心侵犯知识产权等原因,不允许学生浏览有关的技术图纸,甚至不允许观摩设备内部结构(除非是巧遇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停机检查,否则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主要设备、管件等的内部结构及物流情况[2])学生到现场后,只能学习熟悉流程、认知设备,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控制方法,开停车和简单的事故处理是得不到锻炼的,学生真正深入车间时间很短,深入了解相关设备构造、原理的机会很少。学生对实习的总体感觉是“实习有用,但是较肤浅”。

  3几点改进措施

  为了使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将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3.1调整教学计划、将原先安排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践

  教学调整到学生期末考试之后进行将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到所有理论课程考试结束之后进行,便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实习实践中去,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了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

  3.2系统编写和修订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指导书,为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化工原理实践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必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切合自身实习情况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内容主要涉及:(1)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预期效果的提出,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实习,端正实习态度;另一方面也使实践教学单位明确责任,依此做好接待实习的准备;(2)实践教学基地概况、生产技术、主要车间的仪器设备、工艺流程、产品种类及特性介绍;(3)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估、考核标准。①实践教学考勤占2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和遵守纪律情况;实习期间由学校带队教师考核;②实践教学的现场考核占30%,由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和业务能力考核;③总结报告占50%,由所有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质量统一考核。实践教学指导教材的编写,是实践教学进一步正规化的重要保障,这样教师有据可依,学生有章可循,企业任务明确,实践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进。

  3.3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实践教学指导书,减少实习的盲目性

  实践教学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理论课教学的,单纯靠书面上的介绍是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接受,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资源,将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工艺、所涉及的典型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原理、结构以及部分现场工作录像片制作成电子课件在实践教学前、实践教学中和实践教学后让学生观看。实践教学前,播放电子课件并与实践教学指导书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动员,使学生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之前就对要实习的目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缤纷、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进一步现场实习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之,化工原理教学实习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教育部培养创新人才战略思想的不断深入,给化工原理教学实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原理教学实习的改革势在必行。上述内容和观点是我们在总结六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希望能为今后的化工原理教学实习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化工原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xx,77(3):80-81.

  [2]张颂红.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xx,77(3):83-84.

  [3]娄向东,王晓冰,赵晓华,等.《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6(1):87-89.

  [4]王记莲.高职院校《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化工时刊,20xx,23(3):73-77.

  [5]杨玲,朱孝钦,杨明,等.化工原理认识实习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xx(1):71-72.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6

  摘要:“普通生物学”为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夯实生物学基础。该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专业英语词汇积累、英文文献阅读、英语听说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倡“双主体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环节,通过英文个人知识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英文自我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50-0193-02

  一、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实际意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讲授非外语语言类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在北美、亚洲、欧洲和大洋州的许多国家应用广泛。我国教育部20xx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将双语教育作为重要项目内容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培养双语人才一度列入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的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而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在属于高新技术的生物工程领域内具有领先优势,科技优势决定了英语的语言优势,因此这个学科在世界一流的高校里普遍采用英语教学,同时也主要用英语发表论文、专著和进行学术交流。为了使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跟上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需要实施双语教学。

  二、“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1.坚持双语授课,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英语讲授、汉语说明、英语专业词汇讲解以及英语提问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和实践的环境,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如何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使学生在原来大学英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掌握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获取专业知识的技能,包括能够流利地阅读和理解生物工程相关学科的英语文献等。让学生更容易地获取国外前沿知识,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2.探索“双主体”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在课上安排“个人知识展示”环节。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制作讲解提纲和教案,为其他学生讲解相应的'课程内容,分析自己的观点。或安排“小组讨论”,把学生按照课程内容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组长一名,以组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之后每组要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供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和分享。

  3.编写适合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双语教材。教材的编写立足于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编写既有东北大学办学特色,又能真正适合生物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教材,从而改善传统的同类教材中内容深浅不一、系统性不强等不足,同时填补国内“普通生物学”双语教材的空白。

  4.完成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方便学生课程学习。在“东北大学质量工程双语教学示范课”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完成了“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的资源平台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注册后,在网上下载课程相关教案、作业、习题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和网络链接等。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创新点

  1.掌握双语运用的合适度,形成“渐进式”英语教学模式。由于双语课程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运用两种教学语言授课,对“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堂上既不能为了用外语上课而忽视专业内容的传授效果,也不能为了专业学习而把外语当作负担。不然,就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双语运用的合适度,成为双语课堂教学的焦点。我们从教学语言媒介的运用切入,采取“小步引进、稳步推进、逐步渗透英语”的策略,形成了“渐进式”英语教学模式。

  2.适应专业办学实际,有效开发双语教材资源。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资源条件。选用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办学特点,在原有文本基础上适当增删一些内容,删除原版教材中不适用的部分;增加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节选其他原版书中的章节,补充最新研究成果。还对某些章节进行合并归类,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需求。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还编写了与英文教材内容相对应的中文教材,以期达到“专业知识和外语双赢”的教学目的。

  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并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双主体”教学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全新的界定。它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形式、教学过程的结构和模式、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等等都将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在课上安排“个人知识展示”环节。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制作讲解提纲和教案,为其他学生讲解相应的课程内容,分析自己的观点。或安排“小组讨论”,把学生按照课程内容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组长一名,以组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之后每组要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供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和分享。

  4.根据专业办学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立足于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编写既有东北大学办学特色,又能真正适合生物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教材,从而改善传统的同类教材中内容深浅不一、系统性不强等不足,同时填补国内“普通生物学”双语教材的空白。完成了“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的资源平台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注册后,在网上下载课程相关教案、作业、习题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和网络链接等。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5.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除了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之外,在需要图片演示和添加动画效果的知识点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和影音资料等方法,很受学生欢迎,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单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瓦.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历程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2):53-55.

  [2]来茂德.推进双语教学适应教育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xx,(6):17.

  [3]Sousa D.How the brain leans[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xx.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7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转变,很多院校大量扩招,大学生学习能动性明显下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定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第二课堂这种隐形的知识学习方式油然而生,现已是大学教育过程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进行的第一课堂外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有关的教学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或者是对自己生活常识的补充。唯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是源于教材,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它一般无须考试,学生学习更加轻松,但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来说,第二课堂不仅在教室,可以在图书馆,也可以在操场、在宿舍、在家里或者在社会等,可见它的学习地点、空间和范围非常广泛,形式丰富多彩。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传统课堂、实验、实习和设计等课程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育手段已不足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应该在第一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以“提思想,求创新,促能力”为主导整合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实践载体,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其就业能力;同时第二课堂也会对第一课堂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特别是对工科大学生而言,第一课堂教育的学习的理论知识相对较抽象,需要在第二课堂这个平台上进行实践。总的来说,大学教育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复杂有机结合体。

  二、开辟《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第一课堂的知识只有通过调研实践、学术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方能日臻完善与成熟。特别是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第一课堂教育的理论性较强,有可能会脱离实际,第二课堂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但必须要找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平衡点,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另外,只有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所在,发扬学生的特长,才能开展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第二课堂,最终使学生从中获益,进一步可以影响学生对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第二课堂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学校已经将第二课堂纳入了专业培养方案;例如,第二课堂已经广泛应用在语文、生理学、神经生物学、日语和英语等多门学科中,但在有关专业英语等学科中尚未见报道。而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是对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是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课程体系

  根据“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这一客观规律,利用网络投票平台,例如“问卷星”,互联网+的“投票吧”,进行了现场投票,实时反馈结果后,我们对生物学专业英语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做了整体设计,并在我们的课程中进行了实施。

  1.观看生物工程专业相关影视剧作品。推荐有意义的英文生物相关影视剧作品,例如《生命起源第一部》、《生命起源第二部》、《生命的奇迹》、《一个细胞的正常死亡》和《人体奥秘之细胞暗战》等作品,也可以鼓励学生手机一些与生物相关的有趣的新闻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例如可以在课后叫学生学习一些产品和仪器的英文说明书,上课堂老师随机抽查学习情况。

  2.用英文描述生物学专业相关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及实验结果。结合生物学发展史和其他实践教学,布置学生在进行实验环节时多观察仪器、器皿的英文名称,实践课后将实验方法技术、实验环节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及主要结果用英文口述出来。例如,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和实验仪器通常以缩写形式出现,且许多生物学网站常用缩写字母代替具体含义,如FTIR Spectrometer代表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UV-Vis代表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学生了解这些缩写的含义,也将为其快速利用网站检索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便利。这样学生们在学习检索技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

  3.阅读主流专业杂志的英文文献。首先,可以从《Plos On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和《BMCPlant Biology》等期刊上精选一些难度适中的生物科学论文,让学生可课下自学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和结论等内容,最后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或在课堂上用汉语叙述某个环节。其次,挑选某些难易适中的英文实验方法,或者学生在自己的专业课实验中用过的实验方法和结果,用英文描述生物实验数据结果图表、用英语撰写生物类科技论文摘要等等。最后,针对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对于要找考研的同学可以建议他们用英文介绍自己及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院所的专业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考研方向;对于计划毕业找工作的同学,可以搜寻若干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简介,介绍这些公司主营的产品和公司理念,这些做法在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设计生物学专业英语角。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应该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由于第一课堂时间有限,故在第二课堂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角。在英文角中可以进入情景教学及角色扮演,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将细胞想象成一座生产和加工蛋白质的工厂,分别安排5个同学用英文扮演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质体及核糖体等角色,然后每位同学选择其对应的一种功能,最后再安排一位同学作为蛋白质来判断每种细胞器是否选对了相应的功能,并将生产线上错误的环节进行调整,最后根据表演程度排名颁发一定的小奖品;也可以安排学生们一起做游戏,比如猜英文单词、词语接龙、一起唱英文歌等等。在这些交流和对话中产生新的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认知上提升参与度,提升英文表达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我们探索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实践型教学模式,满足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体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更合理,教学内容和手段更丰富,考核机制更全面。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以后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同时,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将是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也必将极大地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8

  1课程体系建设

  l)课程设置顺序调整。作为一名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教学的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可谓是环环相扣。就拿我们的生物这一学科来说吧里面涵盖着很多方面的信息如我们对于数学方面的要求对于化学反映的涉及以及物理方面的影响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其教学的安排要有明显的层次感,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的开展。

  2)知识体系重叠部分前移讲授。对于我们此类的教学工作是非常的繁杂的肩很多的问题出现了像是一些基础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的过程会发现有很多的从重叠的部分出现这样对于教学的时间的安排就是一种浪费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对于这一部分进行很好的总结分析在前一次的讲解的过程中把问题分析的更加的全面具体这样对于整个的教学的.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3)课程的增加与拓展。目前我们的学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于理论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透彻但是一拿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想要更好的教学就要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更多的融入先进的知识的理念开阔学生们的思维使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学生们的思维中建立一个模型能够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加的理解整体的教学的思路。

  2师资队伍建设

  2.1加强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教育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教学观念的陈旧在很多的方面人们对于教学的理念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的方向理解的不够深刻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界进行改革针对于目前的问题进行更加彻底的分析。对于我们的教师队伍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的愉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教育世界的进一步的发展。

  2.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我们应该不断地提升学校白勺教学的水准使得学生们在学校白勺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学到实践的知识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要进行改革针对于问题进行彻底的分析应该与大的企业达成合作伙伴的关系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实习的机会这样对于学生们是更加的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此外我们的教学过程要积极的聘用一些企业在职的专业的人员,这样就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了解到实际的工作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具体的问题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2.3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和交流

  教师是知识的最为直接的传递者对于学校以及各个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的巨大的所以与世界接轨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课题在我们的平时的工作中要使我们的教职人员积极地反映教学中的困难以及问题,当问题积累到了一定的量的时候可以聘请专业的讲师进行系统的问题的处理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提升。学校要积极的组织交流研讨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方面的不足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补充。世纪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们就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不断地进步。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月的就是不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有很多的新兴的项目、学科已经出现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的规律我们的生物工程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我们的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只要我们继续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9

  摘要: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以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虚拟仿真训练、科研培训、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创业为依托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工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1明确培养方案,改革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

  1.1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5].生物工程专业以基因工程为特色,以“重基础、抓素质、强实践、跟需求”为办学理念,遵从教育、教学规律,改革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课程体系,制定出科学且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走多模式办学之路,建设一个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以“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的应用型人才.

  1.2“1234计划”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方案为基础,实施“1234计划”课程改革方案,达到以改促教的目的.

  1.2.1打造一门重点课程

  整合师资力量,更新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体现教学艺术,如将《分子生物学》打造成为校级重点课程,中长期打造为市级重点课程.

  1.2.2建立2个教学团队

  生物工程上游技术教学团队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团队.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开展教学工作、实施教学改革探索和组织教学研究活动.

  1.2.3实行3个鼓励

  鼓励任课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尝试,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鼓励专业教师申请教改项目,以此为抓手,实施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鼓励专业教师对重点建设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等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使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与国际接轨.

  1.2.4开展4项活动

  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生物工程讲座;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召开专业教学情况通报会;定期开展科研交流的以研促教活动.

  1.3“P2计划”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出发点,实施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Practice)能力和提升(Promotion)综合创新能力的“P2计划”,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外开放性研究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逐步建立科学研究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实现P2计划目标,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建立生物工程教学平台,形成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物质制备与分离工程以及生物信息学4个实验室,为本科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学习提供支撑平台,成为学生提高科学实践能力的基地;组成导师组,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建设并固定一批与生物工程紧密相关的生产实习基地.

  2以实验课程为基础,培养科研实验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

  2.1基础实验课

  学科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专业扩展以及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等,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根据课程特点和开设先后制订系列大纲,确定完成的训练任务,各课程围绕训练任务精选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形成基础性、实用性的科学实验基本能力训练平台.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并制订毕业设计(论文)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为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条件[6].

  2.2专业发展实验课程

  为了深化生物工程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应用学科理论和进行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习,设置了专业发展课,让学生有较强的`生命科学科研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有关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专业实验课为核心,对本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合理整合,避免多门课程中内容的重复,如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的实验课程有机整合,定期讨论教学内容,避免实验重复.注重上下游实验的有机衔接,如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分别做上游的天然DNA获取、克隆、重组等实验,利用酶工程和发酵工程进行扩大培养并探索培养条件,利用生物物质分离技术分离纯化获得生物产品.

  2.3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科研能力培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生物工程学生须完成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创新,使学生在充分分析专业相关课程构成和在课程教学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研究工作,按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要求构建新的实验项目,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以期实现以下目标:①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有机衔接;②结合实践基地生产实际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

  3以虚拟仿真平台为补充,缩短社会实习适应期

  近10年来,仿真技术在操作技能训练方面的应用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普及.仿真系统能逼真地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没有危险性,能节省费用,大大缩短培训时间[7].为了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构建了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仿真中心,并引进了与现场生产装置非常相似的实习仿真教学系统,如生物分离工程典型工艺单元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系统中了解和掌握板框过滤、纳滤、离子交换、溶媒萃取、结晶、喷雾干燥等实际生产工艺、设备及原理;通过对工业级发酵工厂3D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反复操作,使学生对无菌空气制备、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过程多参数优化控制等生产过程有了很深的认识.学生按照具体制订的实验方案实施,对仿真软件中所涉及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生产过程是否正常做出评判.一旦出现异常,首先根据仿真软件的实践经验和前期测定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调整方案,同指导教师讨论后对相关操作和参数进行调整,直至生产恢复正常.因此,仿真系统中学生可亲自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专业应用技能,还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生产实习的兴趣和能动性[8].

  4以科学研究和校企合作基地为依托,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创业平台

  4.1实行实验室轮训制,充实第2课堂内容

  充分利用高校实验室资源优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而且也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9].生物工程专业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覆盖面,特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非师范专业学生进科研实验室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全部科研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向本科生开放,每年6月制定培训计划并于当年9月吸纳2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培训轮训,实验室安排专人负责培训计划的实施和管理.轮训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起爱好选择合适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

  4.2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综合实践技能

  生物工程专业依托研究型学院的6个研究团队和研究平台吸纳本科生进行学术科研活动,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为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学院为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制定了《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奖实施办法》、《资助奖励本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办法》和《本科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培训管理办法》,对本科学生的课题申报给予经费配套支持,在综合测评和推免等工作中加大了学生课外科技成果比例.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春蕾杯”课外科技学术比赛、创新性实验设计方案大赛,推动了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每年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学生达60%以上.

  4.3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目前专业学习实践基地主要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自然博物馆、西南大学生态园、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产实践基地主要有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重庆威斯腾生物、重庆高校园林花卉工程研究中心等.聘请部分企业人员为学院兼职教授,参与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校外实践实习教学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并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对我校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4.4毕业实习(论文)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就业的起步训练.毕业实习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工程毕业生必须完成研究论文1篇.按照学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规定,学院要求毕业生选择1个选题作为毕业选题,坚持做到一人一题,坚持所有论文全部有开题报告制度、全部交叉评阅制度、全部答辩制度.同时,所有论文必须是实验性研究论文,不能是综述性论文.正因为要求严格,本科论文质量得以保证和稳步提高,一些论文经过整理在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每年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合格率均为100%.

  4.5自主创新创业

  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加注重全方位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现代大学的教育已经不是只注重学生成绩,更应该促进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10].大学生应适应社会,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对待知识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将创新精神运用到自主创业中去.我们力争通过建立多元化与科学化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搭建校内创新创业研究平台、建设校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创业教育等方式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

  5结论

  一流大学必须依托一个强大的专业建设.生物工程专业是专门培养精生物、通工程、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的综合性应用专业.因此,加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实验实践教学、实验课程设置、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构建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为形成个性化的实践操作平台,促进创新素质人才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4):8-12.

  [2]薛飞燕,刘灿,申晓鸿,等.北京农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构建[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14-17.

  [3]丁春邦,杨婉身,马恒东.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7(11):65-67.

  [4]乔守怡.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3):3-6.

  [5]王素英,陶永清,张明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228-1229,1232.

  [6]桂林,巫锦雄,柯德森,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22-325.

  [7]于贞,林剑,鞠宝,等.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物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163-164.

  [8]戴清源,朱秀灵,陈涛.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发酵工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科教文汇旬刊,2011(13):37-40.

  [9]王冰,张成鸿,李连宏,等.利用实验室开辟高校教育第二课堂[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2):155-156.

  [10]张勇,能洛红.浅析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决策探索,2016,22(11):31.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0

  摘 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提高同吉林省生物产业需求对接,分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问题、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课程配置、修改授课内容、进行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服务能力,促进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吉林省生物产业需求对接;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国家对高等教育战略方针进行了修订。根据学校类别,将传统的“象牙塔”式高等教育细化为“研究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1]。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1 本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吉林省产业需求存在问题

  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继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之后开始招生的生命科学专业,是21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98年教育部布的全国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专业归为到生物工程专业。由于该专业具有典型“工程”性决定其专业特征为工科专业,所以学生培养模式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它专业具有明显区别——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2]。本科毕业从事非对口工作在吉林省地方院校及新建本科院校所开设生物工程专业中较为常见。根据学院多年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生除外)仅有1/3从事本专业,且大多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1/3毕业生从事医药销售等生命科学相关工作;1/3毕业生放弃本专业。企业普遍反映,入职毕业生实践能力滞后于理论能力,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经过实践学习才能独立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随着国家政策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和转型,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生物产业涵盖医药、化工、检验、食品、环保等领域。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修正药业、通化东宝等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20xx年1—6月,全省生物医药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3]。

  此外,吉林省在生物化工,特别是“玉米化工”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已具有大成集团、吉林燃料乙醇、中粮能源生化、松原吉安生化等龙头企业,打造吉林玉米生物化工材料基地,基本建成中国玉米生物化工材料示范基地。预计到20xx年,吉林省生物质经济形态基本确立,生物质经济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包括玉米深加工产业),使生物质产业成为吉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的主导产业[4]。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宗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根据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可预见未来吉林省将大量需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但由于应用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存在专业建设调整滞后、专业与产业不对接等问题,暂时无法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所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配置、授课内容、校企合作、教师培训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需求,促进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

  2 根据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吉林省经济转型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急需大量应用型生物人才。因此生物工程系决定一改过去的“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转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组织生物工程专业骨干教师深入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长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同职业研发专家和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生物制药”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化工”部分。降低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学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及动手能力(表1)。此外增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时间,使学生在校内所学在企业进行检验。对于新增加的“生物化工”部分,系部教师根据企业一线情况增加发酵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基础技术的操作要领。

  3 根据企业需求,重新规划课程配置

  根据多年企业用人情况反馈显示,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不具备毕业入厂即工作的能力。同时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但对于行业新进展了解不多。因此,本专业重新规划课程配置。降低专业课理论学时,将其中“深、难”部分作为自学内容(对于考研同学,如需学习,教师可课下辅导);对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增加前沿知识介绍(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可让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讨论);增设“生物制药”、“生物质能”等专题内容,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生物工程应用进展了解;此外,在增加实验教学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整合,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多门课程的实践技能,还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多课程实践技能。实验课的整合,更加贴近生产一线的应用。

  4 提高应用能力,修改授课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为此,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在重新规划课程配置基础上,修改授课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增加应用能力培养部分,即采取部分“反转课堂”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在课堂进行集体讨论,确定最佳解决方案。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企业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用技术最新动态,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摒弃过去“一本教案讲一生”的教学情况,做到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的讲授实践技能。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部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 增加技能培养,进行校企合作

  企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场所。生物工程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本校生物工程系任课教師在进行课程理论改革的同时,于多家用人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截止到20xx年末,本校生物工程专业已同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达成了校企合作。学校与地方企业以“双向制”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即用人企业为学校提供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企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生源,参与企业顶岗实习,以提高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能力。同时企业与我系进行科研合作,利用生物工程系专任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校实验室资源,为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不但使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实践技能;而且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做,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注重教师实践能技能积累,打造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生物工程系专任教师具有年龄轻、学历高的特点,博士研究生比例62.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对于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但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高科研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实践技能。为了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本院要求生物工程专业授课教师必须为“双师型”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及科研能力,还应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并掌握企业各生产环节,使教师可以深入细致的向学生传授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种节能。生物工程系要求新任教师必须到企业顶岗1a,之后进行专业技术技工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进行专业教学。对于其他教师,要求5a内必须在企业下厂锻炼累计6~12个月。通过上诉举措,生物工程系专任教师“双师型”比率达到100%。此外,本院从企业聘请高级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教学,建设兼职教师储备库。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可进行理论课教学。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根据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进行转型,并主动与地方产业对接。该举措不但可以适应国家行业转型升级,还可以提高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更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生物工程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课程配置、修改授课内容、进行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不但提高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为深入进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拓展了新思路、新前景。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xx,(2):11-14.

  [2]李全林.现代生物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13.

  [3]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医药工业处.20xx年1-6月全省医药产业运行情况[EB/OL].http://gxt.jl.gov.cn/gxdt1/zdgz/zdhy/201609/t20160907_2428213.html,20xx-07-28.

  [4]吉林省发展生物质经济实施方案[EB/OL].http://www.chinaneast.gov.cn/20xx-02/14/c_133114063.htm,20xx- 02-14.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1

  1.超高压对蜂蜜酒成分的影响

  2.小米保健酒的研制及营养分析

  3.甜型酥梨酒生产工艺研究

  4.年产5000吨苹果酒工厂设计

  5.年产5000吨梨酒工厂设计

  6.年产5000吨黄酒工厂设计

  7.年产5000吨山楂酒工厂设计

  8.固定化细胞技术乳链菌肽发酵生产的研究

  9.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生产乳酸及提取工艺研究

  10.年产10000吨酸奶工厂设计

  11.年产50万吨酒精厂设计 (蒸馏部分)

  12.年产50万吨酒精工厂设计(糖化发酵部分)

  13.酸奶中亚硝酸盐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14.柚皮总黄酮对泡菜中亚硝酸盐消减机理的研究

  15.泡菜复合发酵的研究

  16.WD02菌株产红色素的性质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17.黑苦荞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18.黑苦荞茶中黄酮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研究

  19.烟草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降低N-亚硝胺含量研究

  20.华润雪花啤酒(长春)有限公司污水3000m3/d污水改扩建工程项目

  21.河南府泉酒业有限公司污水6000m3/d污水深度处理工程项目

  22.南阳某污水处理厂二期20000m3/d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23.食品级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24.驻马店卷烟厂污水处理改造项目

  25.高静水压处理拟南芥诱导稳定突变株系的筛选及突变体类型分析

  26.高静水压处理对拟南芥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27.高静水压处理拟南芥诱导稳定遗传变异系的DNA分析

  28.麦麸低聚木糖产品的脱色工艺研究

  29.中普紫麦色素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30.嗜热细菌α-1,6-葡聚糖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31.嗜热酯酶cap结构域突变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32.嗜热酯酶点突变体P166G和P169G构建与表达

  33.一株降解苯酚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34.一株降解拟除虫菊酯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35.酯酶芳香族氨基酸突变体Y164K和F168K构建与表达

  36.废生物体资源化利用吸附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研究

  37.天然植物材料作为吸附剂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38.柚子皮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

  39.不同分析法对有色金属矿样中有色金属含量比较研究

  40.超声波提取辛辣调味料及其抑菌性的研究

  41.郑州城市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42.酶解酪蛋白制备多肽工艺研究

  43.红酵母产β-胡萝卜素发酵培养基配方研究

  44.年产1万吨红曲色素工厂设计(发酵车间)

  45.年产20万吨啤酒糖化车间设计

  46.年产2万吨维生素C发酵车间设计

  47.年产1万吨青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48.年产2万吨味精发酵车间设计

  49.年产20万吨酒精发酵车间设计

  50.降解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微生物菌株的筛选研究

  51.真菌降解类胡萝卜素产生致香物质的研究

  52.异养EM菌的分离与鉴定

  53.粗柄羊肚菌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

  54.柠檬酸发酵黑曲霉的诱变育种

  55.香菇废菌棒多糖的提取

  56.香菇菌丝胞内多糖的提取

  57.环境中分离的几种酵母菌的鉴定

  58.混菌发酵木聚糖制备乙醇的研究

  59.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设计

  60.丙酸菌与酵母菌混和发酵制备丙酸的研究

  61.C. thermobutyricum丁酸发酵pH控制策略的研究

  62.毛发水解液制备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研究

  63.谷氨酸γ-丁酯的合成条件研究

  64.谷氨酸γ-丁酯物性表征

  65.几种食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析比较

  66.年产1000吨山楂果酒工厂设计

  67.年产5000吨蒸馏酒工厂设计

  68.年产1000吨大枣酒工厂设计

  69.果酒中塑化剂的来源分析

  70.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

  71.系列红枣酒的`研制

  72.米曲霉中果糖基水解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73.四个不同品系烟草转录组的初步分析

  74.斑马鱼受精卵显微注射DANA-m1的干涉RNA效应研究

  75.韭菜不同品系18S和nad基因的进化分析

  76.韭菜不同品系的rbc1和tanl基因的进化分析

  77.怀山药零余子中皂苷的提取和活性研究

  78.怀山药零余子中多糖成分的研究

  79.利用果胶酶降解烟梗中果胶的研究

  80.镇江香醋醋糟对重金属Pb2+的吸附工艺优化

  81.镇江香醋生产过程中微量元素Fe、Zn、Cu及重金属Pb变化规律

  82.巴氏醋杆菌Ap20xx-1的发酵特性研究

  83.固定化巴氏醋杆菌Ap20xx-1在苹果醋中的应用

  84.高产黄酮类物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

  85.高静水压处理拟南芥种子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

  86.苹果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发酵产物分析

  87.烟草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发酵产物分析

  88.流感病毒恒温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9.肠道病毒EV71恒温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90.超表达SOD棉铃虫病毒的扩增及生物学活性测定

  91.烟草青枯病病原的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92.高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微生物的筛选及分离鉴定

  93.发酵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2

  摘要:专业教育在引导新生正确认知、树立专业观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在华侨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开展新生专业教育的多种方法和实践经验中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本科新生;实践

  本科新生刚刚进入高校,对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的认识一般是基于填报志愿时的宣传以及父母、亲戚、身边朋友及中学教师的口头信息或见闻,大多数新生对专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了解。而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又多以通识课程为主,新生能接触到专业领域的内容很少,影响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引起新生对本专业的误解,无法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1]。此外,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新生的调剂率较高,很多新生对本专业几乎一无所知,再加上兴趣不高,容易导致新生意志消沉而堕落,因此大一学年的专业教育极为重要。专业教育的核心是针对学生从事专门领域的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是引导新生正确认知、树立专业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本校生物工程专业开展新生专业教育多样化实践的情况作简要介绍和探讨。

  一、做好新生的学习动员工作

  与高中学习相比,大学的学习表现出显著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多数新生对大学学习认识不足,无法很快地适应这一转变,再加上经过高考结束后三个月的假期,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因此大多数新生刚开始学习时表现得很迷茫,甚至无所适从,此时新生急需专业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基于这一情况,在新生正式上课前,本系组织了两次新生交流大会。第一次交流大会是迎新活动的一部分,由系主任为大家介绍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向以及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内容,让新生初步认识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第二次交流大会是新生学习动员大会,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主持,邀请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同学与新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探讨对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的认识,传授先进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并解答新生的困惑。此举的优点:(1)能够在新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让新生对大学的学习不再迷茫和畏惧。(2)能够让新生接触到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学习其先进经验,树立榜样的作用,走上正确的道路。在几年的实践中,学生反响热烈,不少新生对优秀的学长、学姐投以钦佩的眼光,多数学生还积极地记录他们的学习方法要点,亦主动吐露自己的心声。每一届参加学习动员大会的新生中又会产生一些优秀学生,将成为下一届新生学习的榜样。如此以旧带新,新旧交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导师组授课在新生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新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同感,尽早了解专业内容,本专业在第一学期设置了《现代生物技术》这门专业选修课(限选),并采取导师组授课制,每学年安排15位本系教师,从他们自己所熟悉的研究领域向新生讲授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内涵和外延。授课教师团队根据需要每年进行微调,但每学年都能保证三分之二以上的授课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导至少为6人。授课形式由每位教师灵活掌握,采用讲授、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成为课程的主人,加强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在第一次课上,由课程负责人发给学生一份介绍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英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而后从材料最后的十道大题中任选五题作为平时作业,并建议用英文作答。所有题目均无标准答案,必须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做答。在学期末,每位学生必须提交一篇课程论文,要求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技术领域,阐述他们对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的认识以及学完《现代生物技术》这门课的收获。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新生对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的热爱出乎所有教师的意料,他们在作业和论文中表现出来的想象能力令人惊异。例如作业中有一题是谈谈学生对克隆人的态度,有些同学联想到科幻片里人造生物反客为主对人类痛下毒手的情景并加以类比;而有极少数同学支持克隆人,认为克隆人可以作为自己的分身,让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尽管某些观点有待商榷,但经过这门课所进行的头脑风暴,学生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认识显著加深了,在期末论文中他们已经可以较完整地描述基因工程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能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甚至有些学生能紧跟学术前沿,把最新的学术成果及个人看法体现在论文中(如CRISP基因编辑技术、3D打印人体组织器官等)。虽然没有强制使用英文,但不少学生用英文完成了作业和论文,说明他们对这门课相当重视。相比由一两名教师承担课程所有内容的授课形式,导师组授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1)每位教师对各自研究方向的了解比较深入,可以把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讲得很“专”。(2)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讲授风格,这就使课程的知识面扩展得很“广”,可以涉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各个方面。(3)选用英文版教学资料,与通识课英语教育安排在同一学年,可以锻炼新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并及早接触一些专业词汇,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4)导师组授课方式是建立并加强师生联系的重要渠道,可以让新生尽早接触到本专业的教师,还促使了新生对教师的研究方向产生兴趣,并为今后的课外创新实践等创造条件。

  三、重视认知实习

  生物工程专业现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因此新生专业教育不仅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实验和实践的要求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3]。仅仅依靠理论课的教学难以使新生对生物工程有直观的印象,因此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让新生能够亲身体会生物工程的应用。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把认知实习作为新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实习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作为总负责人,直接负责实习单位的联系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并亲自带队。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必须满足具有工科背景、工程实践经验、熟悉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这三个基本要求。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的研究方向,需要上下游兼顾。根据这些原则,我们选择了学院自行建设的壳聚糖氧化降解中试平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古龙酱文化园四个单位作为本专业的认知实习基地。这四个实习基地涵盖了从上游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到下游工业化生产这一完整的产业化流程,囊括了细胞培养、植物育种、生化分析、生物医药、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加工、生物过程工程等不同的方向,能够较好地反映生物工程专业的特征。学生在参观、认知的同时,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加深了印象。实习期间,还邀请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为新生介绍就业条件、招聘岗位、待遇、公司福利等情况,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坚定他们对本专业的就业信心,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试行本科新生导师制

  本科新生导师制是指由专业教师担任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导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求,对其进行学业、生活、思想品德等多方面及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育制度,旨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合理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提升育人质量[4,5]。我们试行导师制的初衷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通过专业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学初,系主任向本系新生提供专业教师的名单、联系方式和研究方向等信息,并根据教师的职称设定指导学生的数量上限,而后由新生各班班长安排全体学生进行导师的选择和协调。学生根据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学生必须在名单确定后一周之内主动联系导师见面,积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并当面向导师请教;导师主动指导学生如何建立专业自信心和树立人生目标,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学习。导师和学生每月至少需见面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给予积极的鼓励,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实行了本科新生导师制后,新生能够通过导师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不少新生还提早进入学科实验室开始了科研训练,并在之后申请了课外创新和创业实践项目、挑战杯项目等,积极参与课外学术活动,对新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同时,导师制也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避免了因大一专业课接触较少而导致的新生专业热情消退的弊端。从教师方面来讲,导师制的实行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潜在的后备人才,对解决实验室人员紧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在首届试行导师制的20xx级学生毕业反馈中,能够明显地看到学生对导师制的肯定,他们认为导师制的实行让他们对生物工程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让他们提前接触了科研,坚定了对这个专业的发展信心。

  五、引导新生做好人生规划

  前几年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做好了规划,这些学生的目标比较明确,在平时会主动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在各方面都比较主动,而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比较被动,也说不清自己毕业后的打算,甚至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依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考研、找工作都像跟风似的,遇到困难又退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我系自行设计了一份《生物系新生目标意向调查表》。在表中,我们设置了“您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何规划?在大学毕业之后,您认为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您准备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一个在大一学年结束时要实现的短期目标”这三个小问题,其初衷是督促新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规划进行思考。此表一式两联,分别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签字后,一联为学生自行保管,另一联交由系副主任保管。大一学年结束后,对偏离短期目标较远的学生,系里组织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这一举措从20xx级新生入学时开始实行,目前已实行了两届。学生对这一做法普遍表示欢迎,从交上来的表格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思考,因此可以说这一举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也发现了少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不以为然,随便敷衍了事。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不少学生把短期目标设定得过低,像所有科目考试都及格、读一两本好书等;有不少学生只是在学习方面给自己定了目标,而缺乏从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思考;对“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时光”这一问题,有些学生写得简略而虚无,如努力学习、参加校园活动、充实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之类的过于宽泛的话屡见不鲜,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我们将对今后的调查表进行修改和完善,考虑更换提问的形式,并添加适当的注解。此外,还应在新生填写时给予更多的指导。

  六、定期交流,了解新生所需

  在每学期期中,本系都会组织一次新生座谈会,正、副系主任和部分专业教师一同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新生在交流会上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学校活动、对大学的适应、勤工助学及兼职等方面,其中有不少问题每届学生都会提到。我们对这些问题均作了记录,能解答的问题就在现场进行答复,部分问题会及时与学院和学校的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日常的学生管理方面,本学院还建立了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的制度。每学期班主任走访学生宿舍四次,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就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向系里和学院反馈。此外,本系学生遇到问题,除了向班主任和辅导员反映外,还可以直接向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单独面谈,寻求帮助。

  七、总结

  新生进入大学之后,应当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并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因此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是必需的手段。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专业教育的形式,从最初的由个别教师担当的短学时课堂讲授,逐步改进并融合新的方法手段,发展到目前的多样化及全方位指导。专业教育对新生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这几年生物工程专业申请转专业的人数明显减少,甚至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入。(2)这几年大一、大二学生联系教师开展科研训练及申请课外创新创业等项目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说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较高,重视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应该说,我们的实践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而且新生专业教育的形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生群体成长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彭惠.大学生物专业新生启航工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初步实践[J].生物学杂志,20xx,26(3):87-88.

  [2]徐晓燕,何应森.大学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研究———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xx,31(5):11-13.

  [3]张茜.生物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及发展[J].西部皮革,20xx,(20):226.

  [4]王颖,王笑宇.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实施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xx,(1):26-34.

  [5]于超美,赵静贤,张岩.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本科新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辅导员,20xx,(4):71-74.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3

  摘要:普通生物学为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夯实生物学基础。该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专业英语词汇积累、英文文献阅读、英语听说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在研究实践中应用英语积极主动地获取专业新信息、新知识,了解快速发展的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为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52-0239-02

  双语教学分为广义的双语教学及狭义的双语教学。一般广义的双语教学就是学校使用两种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而狭义的双语教学是指针对于某些课程,数学、历史、地理、生物、语文等学科内容,采用除本国语或常用语外的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当然这都是国际上对于双语教学的界定,而我国对于双语教学的界定则是学校课堂教育全部或部分采用外国语(一般指英语)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容的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王斌华教授还提出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涉及的是课堂层面的教育活动,而远未涉及到对于受教育者在德育、体育、智育等其他层面的教育活动。

  一、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实际意义

  (一)推进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研究实践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推进双语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研究实践中自我表达及组织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通过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制作讲解提纲和教案、为其他学生讲解相应的课程内容、分析自己的观点等,掌握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获取专业知识的技能,包括能够流利地阅读和理解生物工程相关学科的英语文献等方面。

  (二)推进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专业新信息、新知识

  推进双语教学对于达成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伟大宏伟蓝图而言志在必行,这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必然产生的。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新知识、新信息的不断涌现,生物学专业正处在日益发展的阶段,专业知识的文化课建设需要与国外先进知识技术接轨、需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通过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生物学公共课和主要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对不断有新技术、新理论出现的生物技术专业,以此使学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这是双语教学所能给予的,也是双语教学的最大优势。

  (三)推进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快速发展的生物学理论及技术

  推进双语教学,在充分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编写真正适合生物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教材,从而改善传统的同类教材中内容深浅不一、系统性不强等不足,填补国内普通生物学双语教材的空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课程体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将双语的专业课教学学习通过合适的展开,使双语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快速发展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

  (四)推进双语教学,有利于高校生物学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双语人才一度列入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的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而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在属于高新技术的生物工程领域内具有领先优势,科技优势决定了英语的语言优势,因此这个学科在世界一流的高校里普遍采用英語教学,同时也主要用英语发表论文、专著和进行学术交流。为了使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跟上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需要实施双语教学。

  二、目前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推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学生来说双语教学难度很大

  由于存在语言障碍,学生听起来很困难,同时学生本身除了生物学专业课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对本双语课程内容一般也不会有很深的研究。而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一定的研究背景和知识储备,而且可以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研究,所以往往自己觉得很简单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则可能很难。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样就形成了教与学的“代沟”。

  (二)师资问题是制约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现在高校双语教学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卖力,学生听得漫不经心;教师提问,学生常常不知教师所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本来大学生已认识到通过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学习积极性,但随着这种“填鸭式”、“满堂灌”课堂教学方式的“绵延”,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耐心逐渐消失,听课变得越来越麻木。因此有些生物学双语课不仅没有达到“专业和外语水平双赢”的初衷,而且削弱了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问题作为影响高校生物学双语教学的一大硬件问题

  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高精的专业知识决定了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双语教材对于生物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外文原版教材本身难度太大,而外文译作的生物学专业教材有时又会偏离真实内容,加上生物学专业知识本身也很深奥,这就使得教材问题成为了影响高校生物学双语教学的一大硬件问题。

  三、如何有效创新的实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的双语教学

  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校顺利推行生物学双语教学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形式、教学过程的结构和模式、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等都将产生好的促进效果。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人才、广纳贤良是高校在推行双语教学中所必须遵循的事情。

  由于双语课程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运用两种教学语言授课,对“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堂上既不能为了用外语上课而忽视专业内容的传授效果,也不能为了专业学习而把外语当作负担。不然,就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双语运用的合适度,成为双语课堂教学的焦点。我们从教学语言媒介的运用切入,采取“小步引进、稳步推进、逐步渗透英语”的策略,形成了“渐进式”英语教学模式。在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建设项目的实施中,解决教材问题,实现普通生物学教学平台的搭建和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生物工程中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效果最好的评价即英语在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中的运用程度,当母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能够互相交叠、自由切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生物学双语教学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这只是片面地对双语教学进行考核,更加准确的、有效的考核标准和效果评价还有待于开发和被证实。

  通过以上对双语教学特点的分析来看,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克服学生学习双语困难的问题,全面考虑双语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教材编写、等方面做有意义的尝试,最终使课程体系日趋系统、完善,是高校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邱海洪,肖韵兰,蒋盛岩,刘建强,尹乐斌,刘静霆.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xx,(38):181-182.

  [2]顾志良,郁建锋,孙海燕.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xx,(34):151-152.

  [3]任光云,蒋盛岩,赵良忠,余有贵.使用英文教材进行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S1):160-161.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4

  摘要: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对于学生理性认识本专业、提高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自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授课老师素质提升、教学内容及方式改进、特色学科建设、因材施教、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导论》的教改之路。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自信力;课程改革

  20xx年,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生物专业人才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就开设生物工程高校数量看,20xx年國内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165个,20xx年增长至293个[1]。目前,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麦可思20xx年就业蓝皮书中将生物工程列为红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3]。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感到焦虑,并产生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专业自信心。

  那么如何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信力和就业能力呢?除了加强实践教学、鼓励自主创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开设高质量的专业导论课很重要也很必要。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有助于拓展其对专业应用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其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及毕业设计环节,最终可以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和就业能力。本文以提升生物工程专业自信力为目的,探讨新形式下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改的方向。

  一、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对生物工程导论课程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其教改成效[4]。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参与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结合,通过问题情境案例、讨论和交叉领域专题四种方式,实现知识—趣味—专业背景融合[5]。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于20xx年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授课,结合专业教师的主要研究内容向学生展示生物工程专业包含的内容和最新进展,既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也顺利地承接下一个学期将要开始的专业课程。但是以往的《专业导论》课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对于如何从教师素质、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教改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以下内容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专业导论课教改的方面

  1.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素质。如何做好学生专业发展的领路人,专业老师除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思考以下的问题:(1)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获取已经不再是什么难题,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前瞻性的指导?(2)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确保自己的研究及教学能够紧跟专业前沿?(3)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如何解读行业发展政策,从而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教学内容及方式。《专业导论》课程具有概括性、前瞻性及引导性的特点,因此其授课内容及方式也与其他专业课有所区别。具体来讲,大纲的制订应该主要从研究前沿、应用领域、特色专业方向、企业导师讲座和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授课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包括教师面授、网络课件、小组讨论、ppt展示、讲座以及慕课等方式。生物工程学科目前已经在化学工业、能源工业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酶制剂行业为例,其制备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小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催化、日用化学和食品药品制造领域。因此,《专业导论》课程向学生讲述生物工程应用领域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扩大眼界,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

  3.特色学科建设。余水静等[6]提出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课程体系具备模块化和特色化特点,这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笔者以为,建设特色学科需要专业教师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做深入的调研。其次,要深入基层,充分了解社会及企事业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专业课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引领或者紧跟市场需求。最后,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生物产业,通俗地讲就是要“接地气”,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使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培育出研究型、教学型和工程型等不同层次人才。因此在讲授《专业导论》时,应该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愿景相结合,教学大纲应该从科研、生产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制订,使导论课内容不仅能够涵盖生物工程就业的主要的领域,而且能够做到有所侧重。另外,可以聘请生物工程相关研究所或者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企业导师面对面”的讲座,从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角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发展现状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要的`标准。通过以上方式的课程教改,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专业课学习不再迷茫。

  5.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课题。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并初见成效[7]。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创业、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教师在讲述专业导论课时,应该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同大学生双创相结合,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本科生不可或缺,对其客观理性地认识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培养其专业兴趣,增强其专业信心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加强导论课教学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物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只有不断思考、摸索、实践及改革,总结出一套适合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职业素养以及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獻:

  [1]宋忠诚,余勤,郭莹,等.中国内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普通高校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8):14-15.

  [2]吴剑荣.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从生物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分析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3):42-44.

  [3]麦可思.20xx就业蓝皮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J].劳动保障世界,20xx:24-24.

  [4]廖润华,杜洁,苏小丽,等.《近代生物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xx,(34):155-156.

  [5]鲍佩华,郭良,郭卓维,等.参与式教学法在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探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黑龙江科学,20xx,(7):128-128.

  [6]余水静,邓扬悟,宋秋华.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高教学刊,20xx,(24):58-59.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5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方向性设计

  教学重新设计的原则既要照顾专业需求也要照顾学校实际情况,在设计内容时要有特色不能照搬其他院校,我校旨在培养现代工程师,毕业的出口面相企业一线技术员,而一些985院校则面相科研领域,所以,在学习其他院校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同时也要切忌照抄照搬。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上海交大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面相科学技术研发和生物科学技术的科研领域,所以,在这种方向的指引下,授课内容理论层次较深,在传统化工原理精华的基础上增加了较为深层次的理论细节,比如:萃取内容部分,反胶束萃取和双水相萃取等都有详细的讲解,而我校目前的办学的实际尚不能匹配。我们是要以突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应用现成结论解决设计型或者操作型的实际问题,辅以化工典型设备的讲解,在传统化工原理精华框架范围内,简化理论细节,培养工程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细节性设计

  我校现行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教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是以64学时为基础,选择传统化工原理主要章节进行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的细节进行合理化调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输出人才的综合素质。根据专业需求以及专业本身所授课程,建议对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大纲作合理化调整。“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传热”以及“蒸馏”作为最基本的单元操作是很必要的,尤其是“蒸馏”这一单元操作紧贴生物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主干,与生物发酵、生物化工、生物制药、食品等方向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还是特殊精馏都是重点要求部分,连续精馏的计算与分析、精馏塔设计的操作原理与现象以及塔设备的分类与计算等内容都非常符合专业要求,考虑到生物工程专业课中讲解“气液传质设备”,因此化工原理课程中可以将该部分简化;而由于“气体吸收”基本不具专业需求性,建议取消该单元操作的讲解;建议引入的`单元操作则有“萃取”、“干燥”和“结晶”等内容,这些单元操作与生物工程专业息息相关,该部分内容必能对后续专业教育提供充分其必要的支持。如此一来,我们取消了“气体吸收”,增加了“萃取”、“干燥”和“结晶”,在这一基础上,现行的64学时显然不能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建议增加至80学时分两个学期来完成,这是保证教学效果以及为专业建设提供助力必要前提。

  二、理论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

  (一)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将理论浅表化

  从专业培养方案的安排上看,在化工原理之前,学生基础的几乎完全是纯理科课程,化工原理是第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学习习惯上的各种不适应,使得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一些错觉,诸如:“公式过多”、“推理复杂”、“各种指代符号繁杂”等等,总之,化工原理晦涩难懂,学起来实在吃力,进而产生厌学心理,严重偏离了教学的初衷。那么,理论形象化,浅表化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药,利用生活实例导入理论,然后再将理论去靠近工业设备,之后在工业和生活实际之间构建相似性,如此循环,理论不再晦涩难懂,工程教育不再抽象生僻。举例来讲,在讲授“传热”这一单元操作时,暖瓶则是学生天天接触的东西,几乎每位同学都见过瓶胆是什么样子,围绕瓶胆的设计规则对“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逐一解释,那么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熟知的常识对“传热”这一单元操作产生了熟悉感和亲近感,同时也对该单元操作重要工业应用之一“保热/保冷”形成了一些整体意识,在贴近工程素质教育的时候,学生在理解供热管道外保温层的材料以及结构时自然不会感觉“离自己太远”,同时也会总结出保温采用的一些常规性和一致性的方式方法。再比方说,生活中的暖气片与工业用的换热器,尽管从器型设计上有巨大偏差,但是也不难发现原理上相似的地方,这种差异性和共性上的联系和对比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因此化工原理才不会那么“难学”。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不得不承认数字化教学引入的十多年来,的的确确的大幅改善的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知识量的逐年增长等等一些问题的相继出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一定要找到新的出路。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塑就“新鲜有趣”的教学风格,也有利于培养“清新”、“活力”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把“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和老师的课堂”,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戏份”,上课除了听课之余,一定要有足够量的“师生讨论部分”,老师在抛出问题后,供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学生分别总结陈述,老师在依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思维跟上授课的节奏,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自学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无论是阶段性总结,还是跨章节的联系性总结都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性把握。如可以通过伯努利方程进行展开,把“流体流动”和“流体输送机械”两章整合到一起,阐述各节知识点编排顺序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在理解知识结构事会比较容易;再比如,通过“牛顿粘性定律”、“傅里叶定律”以及“菲克定律”相似的“长相”,灌输化工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相似性做法,同样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创新性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师自身也要刻意培养自身授课风格,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以爱屋及乌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方面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新时代的网络语言引进课堂无疑更能攫住90后的心;亦或者课间休息时间讨论一下体育赛事、娱乐八卦这类;当然,作为教师,脑袋里要有足够的励志故事的储备等。这些都能拉近师生距离,增进“教”与“学”之间的情感。

  三、结语

  少学时化工原理教学在整个化工原理教学任务中所占份额教学相对较小,长期以来依附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以及轻化工程等长学时专业的教学模式,只依据学时数量对教学内容简单“做减法”;再者,现在教室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过往的教育经历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求,自我完善,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富活力的新鲜动力。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06-10

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论文08-19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08-20

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报告12-07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信04-14

基于专业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研究08-05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信10篇04-19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信(10篇)04-19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信12篇06-21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信三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