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化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4-06-13 13:28:49 化学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1

  在教师进行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这样一种意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产生新问题去,使学生的大脑始终能够保持在一种思考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他们才会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学习。

  一、学生化学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1. 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化学教学的指挥棒是分数,所以教学的时候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注重思维过程的分析,或注重学生的解题结果而忽略解答问题的过程,丧失了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很好机会。

  2.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材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化学课程以化学学科为中心,教材通常以“切块式”处理教学内容。这样处理的结果虽然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但不利于知识的综合利用和有效转移,造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的产生。

  3. 教师权威过重与学生学习方法障碍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权威非常突出。因此学生在传统的教师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下,比较习惯听老师讲解和记忆现成的结论,不敢大胆质疑和猜想。即使有学生的看法与老师或者教材冲突时,由于教师权威非常突出仍然不敢突破。

  二、培养学生提问的策略

  1.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喜欢提问

  强烈的好奇心能导致问题意识的产生。培养好奇心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措施。实际教学中从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知识着手,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的意识。化学教学中还有一些异常的实验现象存在。如在学习 Na2O2时,先介绍用水点火和二氧化碳点火。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水和二氧化碳不是用来灭火的吗?”“要是金属钠着火该怎么办?”后来学习Na2O2的性质及用途时,学生都很活跃,效果自然就好了。

  2. 创设自由和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

  3. 提升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从不问到“敢问”

  在笔者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有几个基础非常差的学生: 有位学生完全学不会; 其余几位非常懒惰,总会听到他们“我不会”“这么难”等话语,显得相当没有自信。不断耐心的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的教学之后,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长,他们便慢慢喜欢回答问题了,有时会利用课余的时间问问题,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明显跟上来了。他们敢问,敢答。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也进入佳境,从松懈缓慢的学习状态变得紧张起来,作业态度也由原先的马马虎虎变得认认真真,一旦遇到难题,学生们也变得勇于挑战,开始主动到办公室找老师交流,渐渐对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不再畏惧。

  4. 真诚对待学生,促进学生主动提问

  老师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避免用冷漠的态度伤害他们弱小的心、加深他们悲伤的情绪。而是用教学的.热情感染他们、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用信任的感情打动他们。如艾默生说的: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习中不断有成功和失败,学生要善于发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将这些原因进行有效的总结。成功的诀窍有哪些? 失败的教训又有哪些?

  有些学生在寻找自身成绩差的原因时,总是想着客观原因,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本身的原因。比如,不刻苦,又或者存在自卑心理,不懂得自我调节。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古语有云: 笨鸟先飞。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自卑心理或许无法避免,但是这并不是学习不好理由。

  “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造成的”,所以,后天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5.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新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产生一种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惑。化学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很多方式:( 1) 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鼓励学生提出假设;( 2) 提供给学生一组或几组相关的事物,让学生分析差异,探究原因;( 3) 扩展化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引发更多新的,综合性的问题;( 4) 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形成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面临新的,有待解释的化学现象或现实……

  6. 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能

  方法一: 逆向思考,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就是对某些化学事实或概念进行反向思考,改变其叙述方式,从逆向叙述提出问题。如“共价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逆向思考提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否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问题。

  方法二: 善于对比,提出问题。化学事实中很多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事物间不同提出问题。如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都是 C4H10,它们是否为同一物质,性质是否相同; 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反应开始时加热,有些不用,那么反应放热或吸热跟反应条件是否有必然联系,等等。

  教师从传统中的“一言堂”转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进而不断自问并解决后续问题以及在问题研究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新问题时,教师要引用相关概念点拨,让学生思考辨析最后突破。笔者还发现,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师长期培养并有所提升之后,会促进以上策略中所提及的内容目的,即更会提问、主动提问、提问成了习惯、提问有自己的思路、提问的空间更广泛等。

高中化学论文2

  摘 要:个体思维品质的差异体现了智力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通过“概括”来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一题多解”,自主进行“变式训练”,追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思维的独创性;鼓励质疑,倡导自主假设与验证,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在培养发达的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基础上,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思维品质;培养途径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步成熟,观察力、注意力进一步提高,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鉴别能力进一步增强,已能逐步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形式运算思维(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迅速发展,思维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思维品质逐步定型,因此,“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老师要积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定型、仍然具有很大可塑性的有利时机,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维品质的概念

  思维发展心理学认为,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称为思维品质(也称思维的智力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敏捷性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性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标。因此,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或智力的主要途径。

  二、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

  1.培养学生通过概括来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括,抓住事物本质,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抽象理性认识。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称为思维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其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能够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概括归类,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我们老师要在遵循思维的深刻性的内涵基础上,调动有效教学资源,设置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通过概括来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我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先利用学生学过的得氧失氧知识,以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为例子,引导学生标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得出“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进一步导出化合价升降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从而建立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勒沙特列原理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抓住这些平衡的共同本质熟练应用。

  2.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一题多解”,自主进行“变式训练”,追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其主要特点有:(1)思维起点灵活,能多角度、多方向、多方面、多方法地解决问题;(2)思维过程灵活,能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进行“综合地分析”;(3)思维活动中“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4)善于组合分析;(5)思维结果往往具有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这些特点说明思维的灵活性越大,也就越能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信息源中产生的“输出”越多,也就越能“多解”,“迁移”的过程也就越显著。“举一反三”正是思维材料和知识“迁移”的结果。思维心理学认为,“迁移”的本质就是“概括”。大家都知道“触类旁通”这个成语。“触类”之所以能“旁通”就是因为“触类”是“概括”的结果,“旁通”是灵活“迁移”的实现。因此,化学老师平时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一题多解”,就所做典型试题自主进行“变式训练”,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经过独立思考后创造出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其突出特征是“创造”。这种独创性主要体现在:(1)通过个体自觉而独立地操纵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设等;(3)具有新颖性,即思维的结果――产生的答案、结论或假设等都包含着新的因素,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研究性学习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的有效途径。因为这种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在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供选择和确定的研究素材不胜枚举。只要化学老师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学生认真投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的提高完全值得期待。欣喜的是,鉴于研究性学习内容与过程的复杂性,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都能得到培养与训练,实在是一举多得!

  4.鼓励质疑,倡导自主假设与验证,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它是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的自我意识进行作用的结果,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即是否具有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正是有了思维的批判性,人类才能对思维本身加以自我认识,才能不仅认识“客体”,也能认识“主体”,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培养对于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十分重要。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学科中的很多反应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反应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质疑,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前提是判断必须是科学的。当自己的判断经过验证不正确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再进行深入批判与反思,找到错误关节点,修正思维,以便形成正确结论,反对一味固执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自主确定实验项目,结合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精心准备实验器材,自主实验,自主形成实验报告,自主获知。

  5.在培养发达的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基础上,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个体智力的敏锐程度。思维敏捷性高的人,即智力超常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智力低常的人,思维缓慢,反应迟钝;智力一般的人,思维反应速度也一般。当然,要想具有较高的思维敏捷性,必须具备高度发达的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否则,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是不可能迅速作出结论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时,切忌将它们割裂开来,机械地、孤立地进行训练与培养,而应该把握恰当时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江丽琴.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xx(07).

高中化学论文3

  摘要: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提升化学学习水平。化学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生涩难懂,学习时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教师指导高中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实验效果,进行知识探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内容。

  关键词:三步法;高中生;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分三个步骤,将化学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传递,灌输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化学探究能力。

  1“第一步”,教师控制指导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需要教师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目的是保证高中生顺利的完成化学实验计划,提升高中生的实验控制能力和实验控制水品,进行缜密的实验指导和实验预习。实验前,强调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实验事项,保证学生们实验安全。在进行“亚铁离子检验”的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介绍几种重要的铁的化合物。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1)煮沸的蒸馏水配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2)在FeSO4溶液中放入小铁钉,防止溶液出现氧化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先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尤其需要强调操作实验仪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使用胶头滴管时,它必须在容器上方,不能深入容器或是触碰容器边缘,否则将会影响实验效果。当产生实验现象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过程中生成了灰色的絮状沉淀,之后灰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沉淀变成红褐色。明显的化学反应效果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的实验介绍中,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归纳出以下几点实验问题。(1)FeSO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就会被空气氧化。(2)滴入NaOH溶液时氧气也发生了反应。(3)呈放NaOH溶液时需要保证试剂瓶的封闭性,保证它与空气隔绝。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式的书写都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而化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印象的最佳途径。

  2“第二部”半开放型的化学实验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教师可以尝试着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空间,为学生提供实验试剂,让学生在合理的实验范围内进行化学实验设计。例如在原电池原理的实验设计中,就有老师指导过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化学实验。首先对实验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铜,锌以及稀硫酸共同构成了原电池。分析原电池的作用,介绍稀硫酸的使用原理。实验过程中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电极材料:碳棒、锌片、铜片、铁钉以及塑料片。需要准备的溶液是稀硫酸、硫酸铜、氯化钠、蒸馏水和酒精溶液等。因此我们进行实验时需要随堂进行实验汇报交流以及进行有效的实验汇报探究。我们通过化学实验了解具体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电流流动方向。对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实验探究,通过观察电池的反应构成状况,形成对原电池的新的认识,加深我们学生对原电池的新认知印象,反馈实验效果,增强对实验内容的认识程度。课本上的知识生涩难度,这样就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很大的学习局限性,我们学生采用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理解化学知识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培养我们的实践探索能力,增强对化学电极认知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学习水平。

  3“第三步”完全开放型

  相比较而言,第三部实验教学不好掌控,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实验预见性,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状况进行预测,这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工作指导能力。完全开放型的化学实验教学就为教师提供一道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研发设计化学实验步骤,正确选择化学实验试剂。介绍实验理论完毕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合理设计化学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演练,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比如在Fe2+和Fe3+检测实验中,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式,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溶液,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完成猜想验证。判断方式如下(1)根据颜色判定元素性质。(2)用pH试纸测定pH值,然后再对照比色卡完成实验。(3)使用NaOH溶液进行实验验证。(4)使用KSCN溶液进行验证。一个问题具有多种实验验证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验证就能得到最终结论。当然在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是需要学生掌握所有的化学实验知识点的,这也是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如此,化学教师帮助我们学生打开实验的大门,传授实验教学理论,认真制定实验计划方案,之后由高中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去验证化学实验结果,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需要更好的培养学习灵感,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打开实验学习的大门。

  4结语

  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实验有着鲜明的实验特点。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围绕核心的化学问题进行实验假设,对于高中生而言,实验对他们学习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在问题和假设之中反复论证,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也会逐渐加深。

高中化学论文4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的化学实验技能,以学生为教学重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教师不再是代表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积极探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学习的主体,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分析不确切的地方发动其他同学认真分析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有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合理装备探究实验室

  新教材的各章节均用浓重的笔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充分反映化学学科的思想。因此,在备课和课堂上力求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鼓励学生从身边的所见所闻的化学实力出发,将学生引领到他们所熟悉的情景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轻松学习化学。目前,实验室配置停留在原教材的验证性实验上,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配置探究实验室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1.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协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更多的实验注意事项,而很多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结合了声音、图像、字幕的多媒体设备将其实验展示给学生。例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中的图形变化和的颜色改变来观察原电池原理实验中电子流向、电流流向及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向,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印象,使学生获得一个形象而具体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调动了自己的所有感官并投入其学习中,这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实验为平台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占举足轻重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思维、表达和交流以及问题的发现和形成等科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等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积极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来,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高中化学论文5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具备高效性,构建高效课堂,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得轻松、高效,学生学习愉快。这要求,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又要做好备课准备。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做好铺垫;课上,要以生为主,提高课堂效率,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测和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结合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我认为高效课堂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没有停下来走神的时间和机会;第二,每节课结束之后,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第三,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本文笔者将结合在日常教学工作的所见、所为,谈谈自己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认真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

  (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前解决部分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习。课前预习包括整体预习、一周预习和每日预习三个方面。整体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假期内提前通读下学期的化学教材。这里的通读并不是说将化学课本从第一页一字不漏地读到最后一页,而是在通读课本的基础上,了解其中的含义,找到重点的化学概念、原理,并做好记录。在对教材有一个整体把握之后,尝试着去做后面的相应练习题。一周预习是要求学生先复习和巩固上星期所学的知识,而后认真阅读下星期将要学到的内容,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尝试借助工具书或者辅导资料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听讲。每日预习要更加得认真与细致,并且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之后,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将自己在周预习中做出的重点标记重点阅读。

  (二)认真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

  在日常备课过程中,我通常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主备课。这种备课方式是以我们的高中化学教研组为单位,每一个教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的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配备课任务等一系列活动;第二,精备课。在经过集体备课之后,每一位化学教师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第三,细备课。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精心设计教案学案,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化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技能的主阵地,要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的45分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化学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讲解、学生的综合练习。按照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不宜超过25分钟,其余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学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耳濡目染,学会合理运用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有效的教学途径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良好方法的神奇效果,激发起学生努力探索有效学习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精心设计相关练习,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相应的练习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解题的能力。练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当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相关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通过这些习题,学生能够对课堂所学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层,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机会。课后作业是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并且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发现共性问题班内集体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辅导,杜绝将学生遇到的问题积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学习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构建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11):51-52.

  [2]季本峰.优化教学设计结构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xx(11):65-66.

高中化学论文6

  一、有效性提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并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开展中,进行有效性的提问,不仅对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教学知识内容接受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行合理教学计划的制定,而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对于学生智慧的开发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有效性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还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水平等的提升保障,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开展中,有效性问题的教学设置与应用体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进行教学设置的提问问题,只局限于对教学知识的了解、知道的层面上,通常这类教学问题,多被称为是基础性的或者是低水平的问题;而在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综合与评价基础上,进行设置的问题,则属于较高层次的教学问题,对于学生思维以及理解、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实现,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结合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与应用情况,有效性提问问题主要有事实型和启发型两种形式的问题。其中,比如“钠的物理性质的理解”以及“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出现的现象”等,就属于事实型问题类型;而“钠与水反应后的相关现象解释”等则属于启发型的问题类型。不同类型的问题在教学应用中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影响,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有效性问题,对于课堂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高中化学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措施分析

  1.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问题的提问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性提问可以从对学生学习具有激发作用的问题设置上,来实现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比如,在进行高中化学中“金属性质与应用”知识内容的有关教学中,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中,多是以正面的、直接形式的问题提问与回答设置,为了进行学生学习探究欲的激发,在进行这类问题的提问设置中,就可以通过与学生想象相矛盾的问题的.提问设置实现,从反面、间接地进行提问问题与形式的设置,激发学生对于意料想象之外知识问题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2.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提问

  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性提问问题的设置,还可以从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上,来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的保障。通常情况下,进行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中,开放性问题由于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问题解决过程中,对于思维的发散性以及问题答案的多样性等,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对于碳酸钠的实验性质探究学习中,就可以设置如“如何进行同为白色固状物体的氯化钠以及碳酸钠的区别?”解决方式与答案都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形式,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此外,在进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现中,还可以通过进行系统性问题的设置和热点性问题的设计,提高教学中提问形式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探索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进行高中化学有效性提问的设置中,进行课堂提问问题广度的增加,结合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问题的接受特征,进行问题的设置与应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方法措施。总之,进行高中化学有效性提问的分析探究,对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保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高中化学论文7

  摘要

  为了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文章先阐述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兴趣低两方面问题,再提出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包括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并归纳知识点;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结合实践;联系

  生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注重实践。如何有效地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是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中阶段化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现象,教师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注重技巧的记忆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虽然安排了实验课,但实验并不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因此有些学校对于学生实验重视度不高,严重违背了教育部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的初衷。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形状各异的实验仪器,各种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时,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只是让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实验,并未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导致学生化学实验水平未增长,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

  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2]。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并能够切身体会一些化学现象的发生原因及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深刻记忆。实验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一)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并归纳知识点

  在化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实验的应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及时准确地总结实验原理及化学现象,在此,要求教师把一般的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探索。例如,学习乙酸乙酯的制备时,正确的顺序是先加入乙醇,然后加浓硫酸,最后放入乙酸。由于学生没有自己动手接触实验过程,很多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对于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加入,如果顺序颠倒会有怎样的后果理解不清楚。在高中化学实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设计如下具体实验方案。①组织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一组按照正确的顺序加入,另外一组先加乙醇和乙酸,最后加入浓硫酸。②按照规定顺序取等量同规格的药品进行实验,让其充分反应。③收集两组的乙酸乙酯,并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进行洗涤、分液。④测量乙酸乙酯的`体积,对比两组得到的乙酸乙酯体积的大小。⑤对比发现,前者的产率更高,学生总结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两小组学生交流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得出合理的解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可近距离感受实验的过程,对比实验会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些现象,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若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实验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例如,每位学生家中都会有水壶,水壶使用时间久难免会出现水垢,水垢的形成和处理都是化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就可以就此问题设计相关实验,将生活融入课堂。以怎样给水壶除水垢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水垢的成因和成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考虑可以除垢的措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也可以向家长了解生活中的除垢方法。根据收集的资料,指导学生做水垢与醋酸的实验,通过实验牢固地掌握了醋酸的酸性,以及醋酸与碳酸酸性的相对强弱,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课本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习题的解答,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三、结语

  高中阶段,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用化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科学问题。实验是联系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将课本的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更加完善,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教师应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帮助的合理实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欧明铭.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4.

  [2]丁海嵘.加强实验改革,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xx(12):52.

  [3]谢林江.探究实验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才智,20xx(36):136.

高中化学论文8

  第1篇: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绿色化学思想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理念,是人与环境或者自然相互协调的产物,对工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是把绿色化学思想和高中化学相结合,通过探讨其特点和结合方式,提出具体的可实施途径,希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的内涵

  高中化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也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其实更多体现的是素质教育。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开展,主要是在基本化学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和改良污染性比较强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和科学化的思想意识培养。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理论教育、实验教育。因而在明确高中绿色化学教学之后,很多特点将会展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思想要与绿色化学要求相一致;第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要求环保无害;第三,实验进行过程中尽量不产生污染性较强的物质;第四,化学实验的各类产物不但要达到制定的目的,并且要对环境没有太大的影响。

  二、绿色化学引入课堂教学过程

  (一)转变教学理念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系统和稳定的化学思维,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思想构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因而引入绿色化学就要让教师转变积极的教学观念,并且注重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重视有关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和讲解,教师需要做好自我更新,认识化学,让自身的观念发生变化。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比如,列举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可能引发的事故,并分析事故解决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二)变革教材内容

  教材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开展化学学习的工具,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绿色化学思维引入高中化学课堂中,并且以教材改革为主要的出发点,避免学生的抵触和怀疑,有助于学生科学巩固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内容。教材的变革不是删除原有的内容,主要是在保留高中化学大纲的前提下,增添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能源这一内容时,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讲解有关传统能源的内容,像碳和煤气等相关资源,更要介绍一些无害的新型能源,比如乙醇和地热等,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能源发展史,这样更能树立绿色能源意识。

  三、绿色化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让绿色化学融合教学内容

  任何与生活实践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学生都会感觉很排斥,绿色化学也不能排除在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形象事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效果。为了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动典型的案例。比如,通过给学生讲解污染事例,并将污染的原因与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污染带给学生的危害。教师可以在酸雨讲解过程中结合硫和氮以及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和知识,让学生根据掌握知识了解酸雨形成的具体原因和成分,教师带领学生制定预防酸雨的方案,并且讨论应对酸雨的具体措施。

  在化学元素讲解过程中,不但要带领学生了解各类化学元素的性质以及作用,更要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各类化学元素带给人的危害。比如,生活生产中经常运用的化肥和洗衣粉,但是这些洗涤用品也会产生“赤潮”。另外,化工可以给生活带来各类便利,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也会危害人类的生存发展。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反思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环保、循环、原子经济等角度评价有关化工的生产和生活。

  (二)绿色实验引入化学教学中

  1.设计简易实验步骤

  简易实验不是要删减化学教学目标,而是在满足实验目标的基础上,简化原有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材料,通过节省相关材料,减少实验时间,缩小实验装置规模。其主要的优势是进一步降低实验成本,节省实验经费,并且降低实验的危险系数。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减少或者更换一些实验材料,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有害物质的出现,一方面降低污染,另一方面确保实验者免除有害物质损害。简易化学实验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知识点,不但要加强绿色化学思想,并且能够在实验中验证化学猜想,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让实验操作步骤更有规范性,一方面,实验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的整个过程有较强的规范性以及可实施性;另一方面,需要严格地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化学试剂的取和拿要按照规定步骤进行,要称量化学试剂并对有害物质进行妥善的处理,严禁为了实验方便,私自减免一些实验步骤,或者更改实验试剂的用量,实验结束后,要小心地处理剩余实验试剂,切忌随便丢弃。如果操作流程不规范,很有可能会出现很多可控范围外的实验事故,给学生和教师的人身造成损害。

  我国目前绿色化学物质的使用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设想依旧不完善,例如有关绿色化学教材的编写、新型化学试剂的运用等。因而本文通过思想引入和实验引入两种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寻知识,并且所有的活动都要以环保和安全为前提,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多接触化学,通过动手转变为动脑,最终自己思考学习中的不足和困惑,提高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

  第2篇: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绿色化学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而绿色化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实例,对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措施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和环保教育工作。

  素质教育推广以来,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标。绿色化学思想应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不仅符合环保教育的要求,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对于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绿色化学思想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一)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的保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去实现,因此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绿色化学思想能够不断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潜移默化的培养了环保的意识。通过绿色化学思想在化学课堂上的体现和具体的实践,学生能够慢慢培养良好的习惯,进而在生活中时刻考虑到环保的要求,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因此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在高中化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绿色化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指导思想,应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还能够实现素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的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有很多关于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而绿色化学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对能源和资源使用现状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思考,从而探究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方法,认识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发对自然和人之间相互模式的探讨。通过这个过程,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对社会、自然的关心,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绿色化学思想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加强教学内容的绿色化

  要想强化学生对学科的重视,就要将学科内容多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也不例外。绿色化学思想要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就要多和生活中具体的实例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必修一中《酸雨及其防治》的时候,引导学生对酸雨的危害和形成的原因进行思考,并启发学生对减少酸雨形成的方法进行设计,并结合实际探索应对酸雨的措施。另外老师也要多提醒学生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不要随意丢弃,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实验方法的绿色化

  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但是课本上很多实验没有进行绿色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或者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乙烯》时,在相关的实验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反应物,这种物质不仅给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影响。因此老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绿色化,在教学的时候要说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有害的,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实验的材料、步骤、工艺和装置等进行适当的改造,让化学实验变得安全和绿色无污染。

  (三)教学中使用小型或者微型的实验器材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实验,而且很多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没有危险的实验,为了能够对化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而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材料、设备等都可能会造成污染,如果将使用微型化或者小型化的实验器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实验材料的使用,也能节约实验的时间,进而减少污染,实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教学。而微型化实验器材不是将常规的器材简单的缩小,而是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以防止实验带来的污染。因此实验的微型化对提高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教学方式的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也能实现教学方式的绿色化。在高中化学的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具有危险性、污染性的,但是学生由需要了解实验过程。单纯依靠老师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很难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实验过程的视频,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实验过程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实现教学的绿色化,减少因为实验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硫酸等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物质,让学生对它的特性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思想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想实现高中化学的绿色化教学,化学老师需要不断发挥自身的作用,将课本中的化学知识多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尽量减少化学实验中的污染,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改造。不断提高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中化学论文9

  引言

  高中化學教学中引入问题引导法,课堂上教师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思维与方法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凭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与认知水平,通过积极探索掌握新的化学知识。同时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法的应用。

  1.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1)教学方式不合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植入式教学方法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2)教师整合能力不足。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进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直接与教师水平与理念影响;最后还和学生日常学习相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2.高中化学课堂问题引导法应用

  有效的课堂问题可以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但目前高中化学课堂引用问题引导法时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三点问题:

  2.1预设提问问题

  实际教学中公开课必不可少,但部分教师为提高公开课的观赏性,提前设置好问题,并将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按照教师制定的预案开展教学,依据问题得出想要的答案。这种煞费苦心的精心安排,让师生都感觉到无味,失去教学的原本意义,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教师提问毫无意义,学生也学不到所需知识。

  2.2提问形式单一

  教学主要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这意味着教师不能按照统一标准教学。教学提问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争取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提问的机会。目前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并不能激发学生思维,部分问题过于呆板、机械,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被动“应声虫”,回答“是”或“不是”。事实上,高中化学课堂提问存在机械无效的问题,影响提问效果。

  2.3问题难度较大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来自生活的规律或俗语,但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这些,也不明白为什么去遵循这些规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重点解读化学专业术语,不然学生无法理解其中含义,造成学生畏惧学习化学,最终失去兴趣。比如这样一个提问案例:

  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中,教师进行提问。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同学们思考下二氧化碳是什么,其作用有什么?

  学生:集体沉默,一脸茫然。

  教师:这里老师举个例子,人们呼吸时吸进去以氧气为主体的气体,呼出去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同学们想想其作用?

  学生:继续沉默。

  (CO2本身无色无味,学生初次接触根本无法理解)

  教师直接提出“什么是CO2”,这个问题过于专业,学生不能理解,紧接着的“CO2作用”让学生如坠云里雾中。现实中学生忙于学习,很难有精力去观察身边事物,也就谈不上回答问题。

  3.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法应用优化分析

  3.1问题提出

  从某种程度来讲,帮助学生突出问题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应用“问题解决法”的首要前提是提出具有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作为一个起点,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开放、新颖、关联并具有挑战性的原则,设计难度适中且有助于学生突破认知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关联式的知识链,且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前提下开展积极有趣的探究活动。

  比如;在学习Cu+_H2SO4(浓)=CuSO4+_H2O+_SO2↑反应时,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①浓硫酸是一种什么物质?②浓硫酸反接时会产生什么物质?③浓硫酸溶液中的哪一种物质与铜发生反应?④硫酸铜是一种什么物质,可以再浓硫酸中稳定存在吗?④在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中,硫酸起到了哪些作用,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吗?借用这些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实验反应的条件、步骤和结果,避免学生盲目性思考。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醋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试验现象和结果,补全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以此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3.2问题分析

  只有明确问题性质才能有目的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将问题与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高中化学知识点抽象且概括,教师只有将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化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设置悬念,即提出问题后,先不给出答案,而是为学生留下一个悬念,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帮助他们培养探索欲。为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并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起学生上课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

  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怎么分类的?

  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

  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

  生:分类标准有差别。

  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生活。这点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琐碎且复杂,存在大量记忆知识点,这就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难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打击学生学习热情与信息,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合理解剖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与记忆,分散记忆各分段知识点,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解元素化合物种类时,将铝作为切入点,详细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分割单质铝与铝化合物,针对性设计内容,分别讲解性质、制法及作用,借助分段式学习方法,强化学生记忆。学习时学生可以反复观察教师设计的微课视频,加深理解、增加知识记忆程度,这种学习方式不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降低学习动力,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程度。

  3.3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学生依托自身知识结构、学习经历及思维方式。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当问题可能出现歧义的基础上,从现有知识结构中寻找相应联结,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之间又存在客观差异性,要保证每个问题的题问都保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因材施教,问题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将一个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再讲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如直接问学生为什么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们一定会很糊涂说不清,但如果按照教材中所讲,设置对地实验,先观察醋酸能否使石蕊变红,再观察干燥的CO2能否使石蕊变红,水能否使石蕊变红,最后将试纸在石蕊试液中浸泡一下,再加水喷湿,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观察是否变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提醒学生思考:哪一类物质才可以使石蕊变红?CO2可以直接使石蕊变红吗?为什么CO2和水接触后才可以使石蕊变红?他和水之间又发生化学反映吗?这样将一个大问题分解分解成几个不同难度的小问题,学生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的同时,有为大部分学生留下思考和提示的空间,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只是提出一些简单的观察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找到自身价值,更加专心听课,随着教师实验操作深化问题,教师通过引导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深入理解知识。课堂上化学老师利用简单的表面现象深入到内部构造,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逐步地掌握知识。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瑞瑾.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反思研究[J].化学教学,20xx(20):11.

  [2] 刘传水.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J].中学化学,20xx(20):67.

  [3] 郁德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J].化学教学,20xx(20):23.

  [4] 赵海鹏.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xx(11):45-47.

  [5] 彭传胜.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xx(10):112.

  [6] 刘文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培养[J].科技展望,20xx(18):92.

高中化学论文10

  摘要: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如果能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化学课本中所隐含的原理原则,不只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提升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认知程度,以弥补高中生间的认知差距。对自主学习的概念进行阐述,重点探讨自主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自主学习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根本保证。有效学习能否实现,取决于学习者个人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程度。

  一、自主学习的概述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基于对学习目标了解的前提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具体来说,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将学生的经验与课程内容相掌握,经由提问、定义问题与呈现矛盾的结果等方式,引出探讨主题的方向。2.探索。学生参与活动后,须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经由动手操作,建构共同的、具体的经验。教师以学生的共同经验为基础,给予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协助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学习动作概念与过程技能。3.解释。能确实理解动作知识与过程技能,在此阶段,先请学生提出解释,教师再以学生的想法为基础,并运用口头、影片或教学媒体等方式,介绍动作概念或技能,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活动。4.建构。营造能促使学生讨论以及互相合作的学习环境,分享想法并给予回馈,以建构个人的理解。此外,亦重视学生是否能将其所形成的解释,应用于新的情境或问题中,强调动作知识与过程技能的一般化,发展更深、更广的理解。5.评量。在学生进行探索与提出解释后,给予回馈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每个阶段的活动中,皆可进行形成性评量。总之,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根据自身学生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它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方法。

  二、自主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学生需掌握的概念以课例加以结合

  教师欲帮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化学概念时,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有关联地学习化学概念。学生应该学习一些有互相关联、经过组织的概念信息,而不是学习一些没有组织、随意组成的事项。而为了有意义的学习化学概念,学生应该使用认知过程来架构概念信息中每一元素之间的关联,学生需架构某一概念与另一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个关联没有建构起来,学生就缺乏基础和框架去建构一个有意义的概念架构。以此观之,即使教科书上存在一些课例,但若通过教师适当的编排、掌握与解释,将学生需掌握的概念以课例加以结合、涵盖或诠释,对学生应当会有较佳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通过课例的学习,可以真正体会某一理论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并辅助定义功能的不足。而在传统的教学上,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大多过度着重于对数字的运算与片段知识的背诵,而忽略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所具备的想法,因此学生可能会做很多的计算题、能背诵很多的化学知识,可是他们可能并不甚了解其意义,或是完全理解相关的问题概念。也就是说,学生若只是背诵公式或定义是无法充分理解理论的,这也说明为何有些学生在接触新的学科领域时,即使在学习完了某一学科单元的内容后,仍然在解答关于这一学科单元内容的问题时,感到相当的吃力,不知如何着手去解决。这反映出学生可能仅是具有关于该学科单元内容的原理。而通过课例的学习过程,学生可能会发现到现在欲解决的问题和以前碰到过的问题之间具有相似性,因此而掌握这些问题间的模拟关系,而将符号联系起来,再以以前证明为有效的.方式,使符号与自然产生对应关系。在高中化学教师口语解释的诠释研究中,着重于研究化学解释的类型有什么以及教师在教学时实际呈现出口语解释的类型是什么,两者有何相同与相异部分。

  (三)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在一般化学课程中,学生依照多食谱式的实验过程进行化学探究,因而无法获得像化学家创造化学知识的乐趣,若能重复历史上关键的化学实验,便能使学生感受化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诠释实验结果的想象力与逻辑;化学家私人传记的阅读可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化学史数据,并能更有系统、有组织的理解该位化学家的思想观念与化学理论的创造历程;小组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一起进行学习所得到的成就与乐趣较独立工作高,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可以提供学生分享想法和经验的机会,如能彼此辩论化学史上的多元理论,便能通过认知冲突而促进个人知识的再建构;富有想象力的化学写作可由教师先提供一些开头的结构,例如搭配交互式历史小故事的融入模式,在故事高潮处中断,并要求学生想象并创造属于个人的故事结局,此活动可让学生展现无限宽广的创意,在写作的同时也进一步重新诠释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结论

  总之,通过自主学习的内涵,可以拓展化学知识和学习的领域,更可以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尤其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与关怀,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建华.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角度探析初中化学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xx,(18):25-26.

  [2]古书奇.自主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J].化工管理,20xx,(35):76.

高中化学论文11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如何改进

  1.高中化学实验课内容的重组和丰富

  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经典实验,这些实验在教师看来再熟悉不过了,教师失去了新鲜感,很难讲出有新意的地方,从而回到了以前的老路上,呆板、无聊的做实验。要想克服实验步骤与要求的直接陈述,就要重组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让教师感到新鲜,那些经典实验,也得做出改变,教科书编写人员,要研究设计新的实验内容,最好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现在的课本中要求使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在加热情况下来制备。但这个实验并不完美,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利用不同的催化剂加速实验的速度,并与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对照,找出两者的不同,发现新的原理,引导学生自己创造试验方法。

  2.利用普通实验药品,简化实验仪器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药品和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目的.就是让化学实验变得生动有趣,不是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生活中就能完成非常有意思的实验,提倡用最少的实验仪器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

  3.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我们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学生们经常处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所以,应当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教师不要再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教学,要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说不定就能从中收获新鲜的东西。不要再依样画葫芦,照方抓药,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自己研究一些小的实验,然后激发学生也去创新,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倡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化学实验课的核心任务。

  二、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探究技能、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高中学习中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高中化学论文12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与能否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家一般把能力划分为两大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本文所涉及的是一般能力。在高中化学中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这四种能力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因此本文谈几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同学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例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要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提高能力。

  2、性质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在“乙烯”这一节讲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教学时,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并和课本中的结论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3、结构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在氯化钠晶体一节教学中,展示氯化钠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Na+、Cl-的位置、晶体的空间构型、一个晶胞中Na+、Cl-的数目、立方体模型中,面、体的中心及对角线、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数目;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的Na+数目……这样的训练不但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能力。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

  1、分析实验装置,培养实验能力。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以及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能否进行再调整?为什么?最后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等等。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能力。例如在乙醛一节教学中,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它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和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拔。通过实验操作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提高了他们动手能力。

  3、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实验能力。例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会有CO2、CO和水蒸汽。请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

  该题通过限定仪器试剂,有目的地设计实验,将实验设计思路、装置连接、实验现象、物质性质、判断依据等诸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1、比较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学生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的容量范围、刻度规格、精确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

  2、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各个对象的认识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例如,有机化学教学中,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教学生概括为“一、二、三”,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时将各类有机物抽象概括为官能团,通过官能团的性质学习这些物质的性质。在进行有机物燃烧计算教学时,将它们抽象为各燃烧通式,既便于记忆,又培养了概括能力。

  3、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1990年伏特发现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英国化学家戴维就是善于逆向思维,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1907年他选用电解熔融的苏打和苛性钠制得了钠,同年用电解硼酸制出硼。1908年用电解法制备的汞齐加热制得钙、锶、钡、镁等碱金属,他总共发现了七种元素,可谓是逆向思维成功的范例。思维能力有好多种,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谈这几种。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大量的知识需要自学,不会自学就无法工作。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训练过程,因此自学能力不能靠突击,更不能靠挤占高中化学正常的学习时间来延长复习,而应当平时就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自学能力的自我训练。它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例如,学习有机化学“乙醛”一节课,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二十分钟,让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上述四种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认为:观察是入门,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自学是方式。所有的能力都是以思维能力为依托,又是重叠交叉的,这些都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只要平时多用心,教师会由苦教变乐教,教师教会学生,逐步变成会教学生,学生逐步具备这些能力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进入辟教和学的新境地。

高中化学论文13

  摘要:互动式教学已经提出多年,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部分教育工作者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忽视化学作为一种实验性学科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促进学习能力提高。本文将从互动式教学现有的问题出发,探究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高中化学;策略

  互动内容是多元化的,并不是仅指与教师的互动,也是与学科知识的互动,与技能的互动。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沟通,起到传递和反馈信息的功效。但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对话必然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不能教师高高在上。

  一、立足当前,发现互动式教学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动手能力强,需要表达自我,获取自我满足感。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法,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考虑学习者当前水平是否可以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也不考虑教学是否符合学生情感态度,是否激发学习兴趣。

  (二)采取“低效”的互动式教学。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技能、心理承受等方面存有不一致性,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低教学目标。但有一部分教育者将学习者看成一个整体,与整体对话,经常做出无意义的询问。比如有些教师习惯在课堂上询问:“你们听懂了吗?”“这道题你们会不会?”这种面对整体的询问互动,起不到任何效果,一般只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学生都不回答,教师重新讲解,导致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将精力放在已经学会的知识上;另一种结果则是同学们回答:“听懂了。”对这道题没有理解的同学在环境的作用下,选择不提出自己的疑惑,没有学会知识。

  二、高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互动式教学法有待教育者创新模式,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接下来笔者从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出发,谈一谈如何提高互动式教学法的效率,促进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提升教师素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化学教育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自我,转变教育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1.转变教育观点,以学生为主体。新式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质疑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的角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质疑,提出猜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这一点中,教师要在课堂之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并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这种方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互动式学习法的教学质量。例如笔者讲解化学必修一时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督促学生养成习惯。在第一章:“你对金属钠的了解。”等问题,在无形中促进同学们拓展化学知识。而同学们在预习后也提出来一些问题。诸如“钠是如何保存的。”“实验中遇到废弃材料如何正确处理”等等问题,学习兴趣高昂。

  2.创新教材,加强引导。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社会热点问题,寻找教材里的合适内容进行创新,形成具有创新性、启发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案。

  3.增加实验内容,实现实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和解说,以免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受伤。通过实验,同学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笔者曾经对两个班级作对比。一个班级笔者采用传统教学法,另一个班级采用实验互动教学。经过对比发现经过实验后,学生对于知识更容易理解,也喜欢在实验中拓展新知识,实现自我培养。比如笔者在同学们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后,讲解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对于其中的难点同学们理解很容易。在课后调查时,同学们纷纷表示经过实验后可以形象理解物质间的交换,对于配平问题更容易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化学是实验性学科,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最后验证。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者与教师、实验、问题的互动,促进化学思维模式的发展。

  1.提出观点,辩论教学。学习化学时,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在进行“胶体”的讲解时,我提出“胶水、墨水都是胶体。”的说法。有些同学立即反对,也有些同学同意这个观点。双方立即展开辩论,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从双方的辩论中我接受到信息,判断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胶体的知识点做出深层次分析。

  2.进行总结。同学们的学科知识还没有形成体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建设化学思维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与合作。

  3.其它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避免一些有毒实验可能造成的伤害。对于分子运动不明显的实验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知识演示更清晰。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进行学习互动。

  三、结语

  目前,互动教学法虽然存有一些问题,但未来的发展趋势良好。在今后的教育中教育者要注意方法,不仅加强师生互动,也要促进互动的多元化,真正让互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静.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xx(07).

  [2]李蔚,祖晶.课堂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高中化学论文14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中重要强调的一个部分,即是转换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中心的做法,从而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的阶段中,就要求老师能够经过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老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进,与三维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学生们的各方面的能力.那么,怎样去实现三维目标,现在是我们众多老师需要实际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高中阶段中,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科目,同时其也是众多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了更多的改变,当前主要以强调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主.在高中阶段中,怎样去将三维目标得以实现,是我们每个教学中需要探讨的话题,为此,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一、三维目标的得以实现依靠于知识目标

  在高中阶段中,知识目标是能够促进全部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所在,它的主要功能时候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服从并且服务于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教学中知识目标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所在,只有将教学的知识目标进行有效落实,才能确保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的了解到学生应该掌握哪方面的知识点,要明白学生只有具备稳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将知识体系构建,在能够学习阶段中得到良好运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包含的内容较多,如;相关的概念、原理、现象结论等等.老师只有清晰地了解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以及分清、理解、应用这些层次的教学,才能够将知识目标得以落实.例如,在进行概念教学阶段中,老师不单单要将化学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阐述清晰,同时还需要让学生理解其中表明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对学生而言,掌握核心概念是学习阶段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将核心概念掌握,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相关的知识与概念进行掌握,同时能够将这些概念用于判断与分析问题,这是属于理解层次中基本的教学.

  二、能力目标是作为实现三维目标的主要基础

  需要将知识获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其主要指的是学生独自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并非老师教授的过程.在教学阶段中,老师需要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让将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进行转变,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行动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作为载体,需要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理念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基础.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会选择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学习的辅助少不了“教”,而“学”则是学生的主体,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把重点工作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思路选择的方面.此外,还要让学生能够在辨析中判断方法的好坏,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将其的发展创新的精神提升.总之,需要对学生的学生方法进行指导,做到授人以渔.同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老师是提知识目标的形式,让学能够在各种渠道中将知识进行获取,能够真确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分析,从而将真确的结论得出,能够在过程、方法、优劣辨析中,将相关的经验提取,以此提升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的阶段中,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般实验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熟练借助多媒体将化学信息进行收集,同时还学会如何去鉴别、选择、分析、共享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三、三维目标实现的依据少不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态度

  三维目标的实现是少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两者目标的体现虽然不能像知识和技能与过程方法那样明显,但是,情感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映,是三维目标的灵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从而使其能够有真确的人生价值观.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诱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机激发,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乐学.主观体验其主要的合成是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三个方面结合而成,假如这三个方面的建立点不是在主体意识上形成的话,那么它们形成的教育观是没有效果的`,同样是不能够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的.因此,改如何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育点?对此,就需要老师应该创造机会去让学生从老师自身方面去体会,从知识的正面角度去认知.情感、价值观、这些因素不仅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而且还是促进教学的力量.新课提倡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从学与教的情感体验中获取,与此同时,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中,要随着人格的成长而不断的完善,从而形成与正邪、优劣、善恶、利弊的价值取向.例如:在讲解《硫酸》知识点的过程中,进行Cu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但和浓硫酸发生反应过程中,浓硫酸和金属表现出的不同的性质,这样的现象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在Cu和浓硫酸产生反应的阶段中,要引导学生去对实验装置的设计进行讨论,其中涉及SO2有毒尾气处理的环保教育,这些教育都是具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中,想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把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那么就需要考虑众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另外,我们老师的思想以及教学方式都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改进,要在节奏上赶上新课改标准要求,要着实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课堂中得以全面实现.

高中化学论文15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高中化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解决教学相关问题,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认识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满足当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化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8646(20xx)12-0095-02

  1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整体设计不足

  根据当前高中化学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和真正含义,教学整体设计不足,教学问题设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层次不清。如必修二介绍有机化合物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基础认知,只强调操作顺序,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极不牢固。

  1.2青年教师的思维和知识有限

  目前,虽然很多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受限于其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很难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如钠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过氧化钠,有的学生会认为碱金属元素会如钠一样都会生成相应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这明显是教师在授课时只突出了物质共性,而忽略个性造成的。又如学生在回答运动员手上擦的镁粉其成分时,就回答是镁粉或氧化镁,甚至有人回答是硫酸钙或熟石灰,其实镁粉是碳酸镁的粉末,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反映出了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和知识有限所导致的求同思维方式。这些现象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违背,造成了学生在化学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局限性。

  1.3实验操作和设计不规范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高中生学习特点,致使某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屡受挫折,手法生疏,很难体会到实验的关键点和要点,难以领略其中的含义。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不连贯、次序颠倒、装置安装不协调等问题,往往要开始实验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实验过程中各种状况频发,实验台上往往是一片狼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与青年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有直接的关系。

  1.4现代化媒体设施应用能力不强

  青年教师之前并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缺乏教学问题设计经验,教学课堂规划能力不足,无法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虽然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会多媒体操作,但仅仅是利用其将课本上的概念和习题照搬照抄,很难发挥先进教学软件在化学教学当中的作用,无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反倒被某些色彩斑斓的动画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只是走马观花的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教学工具的逐渐丰富;有部分青年教师对课件和板书之间的关系仍协调不好。

  2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2.1满足现状,缺乏专业追求

  目前,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多是8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生活工作的舒适要求很高,很多人都满足于现状,认为已有知识贮备已经能够应付当前教学要求,受限于高中教学内容,慢慢的他们就将曾经学过的知识遗弃到记忆的角落里。当然学习源有限,高中阅览室、培训体系等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自学条件。高中青年教师很少订阅专业理论图书,加之缺乏适当的专业交流和沟通机会,很难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认识。

  2.2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

  大多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没有针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展开深入的研究。青年化学教师认为高中化学知识过于浅显,认为对其内容早已烂熟于心,而且还在不断的重新讲解,完全不需要再费心思去研究其教学设计意图,没有领悟其真正的教育意义。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对教研活动反感,认为是形式主义,满足于集体备课,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一直沿用传统模式。

  2.3缺乏基础实验机会和规范多媒体的使用

  部分青年教师并未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反倒是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基础实验太过简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无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基础实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基础操作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备课时准备不充分,安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够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挖掘学生思维的作用。

  3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训练、考核制度,细化教师责任,贯彻落实各项教学教育措施,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订立岗位责任制。其次,培养青年教师专业研究兴趣,使其深入研读高中化学教材,认真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异,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再次,重视实验操作和研究,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化学基础实验,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增加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这一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幸汝.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学苑教育,20xx,(4):67-68.

  [2]张赞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xx,(11):33-35.

【高中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8-23

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8-24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5-19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07-30

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8-21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8-23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初探论文08-15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9篇02-19

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08-24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