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生物论文>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3 14:46:34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论文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1

  摘要: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通过“学案导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依“案”而“导”,学生依“案”而“学”,从学案的设计、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等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学案导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初中的学生,尤其是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好奇心强,兴趣浓,若能利用这一特点,在初中的起始阶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培养专业的生物素养,逐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做实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具上,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有效操作,使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有什么办法既能提高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又能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案导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学案导学”是以“不待教师教,学生自己能学习”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下简称为《酒精》)为例,谈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学案的创新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基础

  实验学案的一般组成应包括学习目标、实验过程、学习检测三部分。

  学习目标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落实。这一部分还包含有学习重点、难点,主要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即学习准备。

  实验过程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这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实验。

  学习检测是为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练习,选题要力求典型,有梯度,力争全部学生均能完成基础题,优秀学生能完成拓展题,使各类学生均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动力,需要一份让学生感兴趣的学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学案的设计应在上述基础上有所创新:

  1、加入情境内容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酒精》一例中,我以“水蚤国国王离奇暴毙”为诱导,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古灵精探”,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学生很快就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想了解当中的原因,也就有了做实验的兴趣。

  2、结合生活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重要手段,其设计是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如《酒精》中,我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酒精会影响水蚤的心率?”,继而提问“白酒和啤酒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一样吗?”,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实验。

  二、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导学的目的,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出学生潜藏的且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和能力,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导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少教,“不教”,让学生针对问题多思考,多交流。导学是让学生能在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交流,主动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1、示案导学阶段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以后,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酒精》一课中,创设情境后,教师马上引导学生思考引发“水蚤国王”死亡的原因,从而联想酒精对水蚤心脏的影响,继而查找喝酒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资料,通过比较后,作出问题的假设。

  2、引导讨论阶段

  在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巡班指导,并在这个时候进行个别的辅导,提醒学生做好学案的记录。

  学生的分组要提前做出干预,确保组员的层次性,提高分组讨论的效率。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学案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如《酒精》的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水蚤来做实验?”“水蚤心跳很快,如何数水蚤的心率?”等。

  3、集思广益阶段

  如果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思广益,在全班的讨论中提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通过“互问互答”的环节,让已经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巡堂时的准备,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点,层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互问互答”环节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既加强了小组间的合理竞争,又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巩固阶段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实验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梳理概括,总结在学案上,使知识系统化。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迁移应用阶段

  教师要善于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迁移获得新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酒精》一课中,便可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如果您是一个医生,如何劝告人们避免水蚤国王暴毙的悲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活跃,纷纷在学案上写上了“给广大群众的健康建议”等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内容。这个阶段是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目的的检验,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倡导自由讨论。

  (2)在“互问互答”环节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的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为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可以要求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要说明理由。

  (3)教师要充分备课且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自由讨论的课堂不同的意见较多,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互问与互答、主题与个性化问题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各抒已见,又不能干扰课堂正常进行,更不能偏离主题,要做到课堂秩序活而不乱,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实验的核心

  学生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但实验课和一般的授课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最明显的不同是学生必须要动手做。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做,教师先讲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全过程,然后让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这种教法一成不变,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散。“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现出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接手。

  (1)要让学生接手,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上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学生的学习,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固化的思维变灵活,让灵活的思维更灵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践体验。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归纳和总结实验要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也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解疑释难的方式,可以把“假设与结论不一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误差或错误的操作等。

  (3)“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应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也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世卿,邱烈.20xx.“学案导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9(4)514~516

  [2]赵加琛,张成菊.20xx.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7~73

生物教学论文2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生活化能力培养。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现状,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生物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于生物学科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结合日常生活和生物科学知识的联系性,强化学生的生活化能力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但是,当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并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当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尚存,并且依然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流思想,致使初中生物教学中,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问题如下:1.缺乏灵活的课前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而言,灵活的课前导入是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开堂时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使得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没回转过来,教师已经开始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生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升。2.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内容的选择应当立足于课本。但是,这里所谓的立足于课本,并不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知识内容完全建立在课本知识基础上,而没有任何有效地拓展。当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的教学内容完全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本宣”,没有任何延伸,没有任何拓展,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感兴趣。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围绕课本内容,渗透一些丰富多彩的案例,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3.教学手段单一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便利的条件。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惰性或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并没有将心思花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夹着一本书,就开始给学生讲解。教师的不重视,使得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严重影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发展。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上,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意义。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希冀借此为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作出贡献。

  1.利用生活热点问题进行课前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热点问题和生物科学知识有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前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解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时,可以借助时下最热点的话题:雾霾。雾霾当前很多大城市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雾霾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普及雾霾产生的相关科学知识,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做,以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产生,等等。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将生物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带来便利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很多具有生活化的知识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很多生活中的生物科学视频,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3.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而言,适当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后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如教师给学生讲解生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每名学生发给一颗植物种子(可以多样化),要求学生将种子种下去,然后观察种子生长变化的整个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记录报告。这样的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教师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生物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理念,立足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耀方.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xx.

  [2]王全萍.优化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方法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xx.

生物教学论文3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科技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中良好心理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了解和把握中学生在实验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心理;生物实验;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实验心理及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就生物实验中学生不良实验心理的克服浅议如下:

  一、克服单凭兴趣做实验的心理,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实验能使学生得到从其他方面难以体会到的快乐,因此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时很喜欢生物实验。但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容易转移。以单纯兴趣做实验的学生,只追求个人情感上的某种需要或刺激,学习只跟着感觉走,对学习的艰苦性没有准备。当实验操作需要多次进行时,他们就会感觉枯燥乏味而转移兴趣,当受到教师批评时,他们也会把兴趣转移。

  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最初对实验的热情,转化为对生物实验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培养其探究创新精神。对此,在实验中,教师要多一点宽容和引导,少一点不必要的指责和约束。例如,在“探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除了洋葱,笔者让学生思考并选择自带实验材料,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些不同大小的萝卜,中间挖槽,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观察液面的变化;有的学生选用马铃薯块茎,加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进行实验……实验中让学生谈谈自带材料的优缺点。通过实验既保持了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笔者还结合了本校的特色,课外组织学生参观生态标本馆,利用校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积极开展研究性实验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中去,在实验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二、克服紧张恐惧心理,培养实验自信心

  学生在操作实验时经常会紧张、恐惧,产生紧张恐惧的原因,有些是学生的性格懦弱、胆子小;有些是对实验仪器陌生,操作不熟练;还有些学生是由于自己或同学操作失误,引起恐惧和紧张。

  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恐惧实验心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预见性,重视指导课前预习,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在演示实验时操作规范灵巧,给人以美感,同时在实验巡视时经常给予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鼓励,对实验操作失误的学生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实验者,失败在所难免,增强他们对实验的信心和安全感。

  三、克服轻视心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生物实验操作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发现,那些对待实验认真操作的学生,他们的.理论考试成绩较好。而对生物实验轻视,认为做不做实验都一样的学生,往往一个知识点反复考反复错,究其原因就是在实验中进行了错误的操作,然后没有更正,并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错误操作印象。

  帮助学生克服轻视实验心理,教师在上课时可强调实验在考试中乃至高考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和有关知识内容,并抽时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在实验操作前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本质进行分析,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克服随意心理,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物实验中,许多学生的随意操作与实验规范操作格格不入,把实验当成了“变戏法”和“看热闹”,最常见的是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实验,学生对显微镜的随意摆弄和操作经常导致显微镜损坏。

  帮助学生克服随意实验心理,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制止学生的随意操作行为,并说明随意操作的危害性,结合生物科学发展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例如,教师在介绍显微镜时,可结合显微镜发展史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的显微镜,并介绍显微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引起学生对实验及实验仪器的尊重。在显微镜实验操作前可先提问学生,让他们熟悉规范的操作流程,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使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或习惯操作得到及时的矫正。对于部分学生还可进行单独反复操作训练,直到规范实验操作为止。

  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验心理特点,克服不良实验心理,培养健康的实验心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晓.在生物实验中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生物学教学,20xx(06).

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特点,从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就生物教学而言,不管是对概念、规律的学习,还是对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均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师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偏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以及解题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因而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和“书呆子”现象。这一现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进步很不适应。而且,枯燥呆板的灌输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被动的学习,充满了为分数的“功利型”学习观念和“装卸型”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进行的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特点,从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使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应该渗透到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就生物教学而言,不管是对概念、规律的学习、认识,还是对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均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就是针对某个问题展开思辨推理、举例论证而进行的实验方案设计。

  一、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实施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设置研究问题的情境:

  1.生物与日常生活结合,创设研究情境

  从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既可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又帮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讲《酵母菌的发酵》一课,笔者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我们买回家里的水果腐烂后会发出一种酸味,为什么?能利用发酵的方法制作醋吗?如果能制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样,同学们的思路就一下子开阔了,思维也活跃了,并能积极地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有的说“天气越热发酵越快”;有的说“面也会发酸”;有的同学还说出夏天水果保鲜的办法等等。这些发现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教师创设研究情境的重要性。教师要及时总结,拓宽学生思路。

  2.生物与自然、社会结合,创设研究学习情境

  生物与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能源、医药等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申请专利和发明有将近五分之一与生物有联系。因此,可以用与生物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自然问题、能源与环境问题等为素材,设计相应的课堂探究型学习情境。如《生态系统》一课,笔者带领学生到位于县城南边的涧河考察研究,给学生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1)涧河水质有什么变化?

  (2)水中有什么生物存在?河两岸有什么变化?

  (3)根据你观察到的情况,说说河水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后果?同学们一个个认真观察研究,详细记录。有的用小瓶子取小河里的水,有的取了河边的植物样本。回到教室后,笔者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生物有关知识进行总结发言,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认识。最后总结出几个方面:①小河里的生物链遭到破坏,水生动物鱼、虾、螃蟹不见了;②水生植物不见了,原来大量的绿藻类植物没有了,涧河岸边的植物也枯萎了;③小河的水质变黄了,有一股刺鼻的气味,附近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井里的水不能喝了。根据大家的分析结果,笔者因势利导,指出热爱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样不但使同学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3.生物实验与创设问题的情境

  生物实验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是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活动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例如:单细胞生物一节的观察实验,要求同学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实验开始前,先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按照要求做以下准备:采集草履虫的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置于显微镜下,学生轮流观察并描述出看到的现象。教师设置教学问题情境:(1)草履虫有着怎样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你看到的现象描述出来。(2)草履虫是如何运动的?遇到障碍时它的运动有什么变化?(3)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及运动,你有什么体会?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草履虫的外形如同倒置的鞋底或一个带壳的花生浑身长满绒毛;当水中的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阻碍时,它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阻拦物。不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动手操作和尝试就难以看到它的外形和运动情况。再比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看似简单,操作不当便收集不到氧气。首先选取的绿色植物必须是在水中可以生长的;其次要求试管和玻璃杯等实验装置严密不漏气,并且要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否则实验就有可能失败。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提出观察的要求,指导实验操作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研究探索,不断质疑去发现问题,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严谨科学的精神。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着力营造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必要的总结,方法上给予正确的点拔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方法是否得当,决定着研究性学习的成败。

  1.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自由的学习环境角度组织活动

  结合学习研究的课题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工厂、实验室、试验田等,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与有关专家学者联系,为学生开设相关讲座,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生物链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开放意识,联系自然、社会的愿望以及自身的能力,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2.从关注学生适应性发展的角度进行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咨询、帮助、引导的位置。教师切忌将学习研究引向现成的结论,而应以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为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思考。教师可采取倾听、适时介入、必要指导的策略等,关注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

  3.研究性学习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生物课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实验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教师要以有趣的问题设计,巧妙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体验到研究性学习的魅力和乐趣,体验到思维方法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和重视实践的科学素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的自我完善的空间,牢牢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效果,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郭永峰,张祥沛.生物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J].中学生物教学,20xx(Z1).

  [2]罗玉明.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xx(6).

生物教学论文5

  1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志愿者全体成为了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先行者,但是由于其人员的构成单一性,并且志愿者自身对于环保方面的素质也不是非常的强,这就是的环保事业发展不是非常的顺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出于性格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认识到青少年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

  2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分析

  2.1通过环境问题的了解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却仍然存在非常多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我国的环境意识来看,受到唯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导者,这样的观念引导之下使得环境多次受到人类的破坏。生物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短片的播放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而造成的不良效果,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唤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来,从点滴做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例如,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类自身原因而导致环境污染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透彻了解,实现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责任性的加强。

  2.2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观念,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生意识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实现学生感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实践成果的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水资源的使用课题,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例子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通过实践活动的鼓励来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实际性转化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理念上不断的渗透环保意识,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实践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上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环保知识的讲座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在环保领域拥有建树和心得的专家或者是教师来进行环保方卖弄的教育,诸如,针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题的讲座,进而通过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来让学生实现所学习的知识与环保内容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生活中一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普活动的.组织来实现薛恒在环保意识上的提高。教师可以契合现在环境保护的节日,诸如,地球日、植树节等等,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的参与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黑板报以及校报等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宣传的感染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的教学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对环境进行保护,通过环境的优化意识来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最终实现污染问题的解决。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使得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由于生物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环境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教师需要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之中,通过不断的落实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物教学论文6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生物教学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形势下,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获取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中生具有生动活泼、情感丰富等特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入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中,从而不断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际,简要阐述如何在生物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当前,初中教师要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正确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是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直接灌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通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和科学引导学生发展,进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能力的发展。

  2充分尊重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当中,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不把自己放在高高再的.位置,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和关注的,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强烈的情感动力。

  二、探索“自主学习”模式

  1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学生的好奇心理是学生不断进行学习的主动力。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时期,此时的初中生心理较为敏感、叛逆心强、情绪冲动,这也意味着初中生好奇心特别强,对于一些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鲜明的个性。而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于生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非常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征,努力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好奇心和生物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善于在生活中自己发现生物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就会愿意自主学习。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课时,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让学生考来考虑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白月季和红月季各一株,如果我们把红白月季进行稼接,它会开出什么颜色的月季呢?如果我们给这两株红白月季进行混合授粉,再栽培下一代的月季种子,那些月季种子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朵呢?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很多学生积极的开展实践操作,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对稼接这种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意义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从而体现和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2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自主发展

  作业练习是巩固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通过作业练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地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分层性和灵活性,学生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一方面这样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完成相应难度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水平和特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A层次学生为不限方式、内容的作业,可以通过阅读育学习相关的书籍,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B层次学生为选做类作业,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或研究性的作业。C层次学生为指定性的常规作业。例如在教学完“根的吸收作用”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布置以下三层次的作业:A层次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自行阅读课外书籍《花卉栽培》、《会跳舞的草》等等,自己发现和找出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B层次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栽培萝卜、菠菜等易成活植物,通过认真观察,积极探究解决“植物的根如何吸收、运输水份的”以及“二者吸收无机盐的成份有何不同?”这几个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生物学习与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出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创设联系生活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节中,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介绍胃的结构,采用由结构到功能的方式进行讲解,而讲解小肠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学生在得到这个结论时,会产生困惑并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肠为什么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呢?这样学生们逐渐产生兴趣,在兴趣中积极探究生物知识。总之,生物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重要措施。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为本,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生物教学论文7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也要能有相应的转变,并要能充分重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只有将教学中的问题得到了清除,才能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现状

  高中生物课程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认识生物和生活的联系和重要性都有着积极作用.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并且在教学内容上都相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就有着很大的难度.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在内容上虽然不像化学以及物理课程那样有难度,但是涉及到的抽象内容也比较多,如果没有通过科学化的方法加以应用,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有着很大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对高中生物教学就存在着诸多的不利,尤其是处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模式改革就更为重要.我国的高中生物课程有文科和理科之分,高中生物是属于理科的范围,在当前的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学比较重视,这就使得在生物教学的重视度也有了加大.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就对整体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影响.

  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有着很大的层次差距.每个学生的生物学习的状况都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就对生物课程的开展有着很大的难度.由于在教学的方法运用上不能满足全面学生,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上不佳.有的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上比较强,而有的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上就比较差,在成绩上也逐渐的降低,逐渐的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再者,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课程教学的理念认识上不全面,对自己的角色没有明确.有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生物课堂,这样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些教学的错误观念就对整体的教学课堂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另外,生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生物知识的把握没有准确的体现.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理解不透彻,以及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着误区等.这些方面的原因都会造成教学效率不高.还有是教学的方式单一化,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认识不足,这样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效果上也不能有效呈现.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解决,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紧密结合,充分的重视和学生的实际现结合,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作为基础.高中生物教学要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激发作用下,就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要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通过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的基础,从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氛围当中.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减数分裂的教学内容讲述中,就可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进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就比较有效,能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性方面得到有效激发.再者,对高中生物教学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就打下了基础,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教师要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成绩层次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能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在学习任务的分配上也要能够有所区别.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相应的生物知识,在学习的信心建立方面也比较有利.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让学生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得以呈现.并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独特个性呈现,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氛围中获得生物知识.总而言之,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能有充分的重视,并要能详细的进行分析问题原因,找到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质量.此次在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具体策略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在学习效率上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玉.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性教学[J].学周刊.20xx(23)

  [2]刘学勇.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01)

  [3]王晓荣.浅析如何构建高效的生物实验课堂[J].生物技术世界.20xx(12)

  [4]刘春丽.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xx(83)

生物教学论文8

  【提要】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医学基础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本门课的教育与学习存在诸多问题,该校病免教研室针对学生教育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变态反应和免疫学;教育改革;专业,医学病原

  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医学基础课,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起到桥梁衔接作用,这门课为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基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本校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差、还没有学过临床课,面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普遍反映知识量大,内容繁杂,理论抽象,难以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使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能更好地满足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教研室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作者总结对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根据专业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但是教学大纲的模式化,加之教材的滞后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1]。同时,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成为研究热点,有非常多的新进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变化较大,使得既有教材更加跟不上临床医学的发展[2-3]。根据这种情况,本教研室拟定以下措施:1.1深入医院调研调研内容有:临床常见的免疫学应用,如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诊疗的手段、方法与防治原则;预防接种的意义及应用;最常见免疫病,如青霉素过敏、花粉过敏、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的诊疗过程、方法及防治原则。1.2以临床诊疗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把原有的免疫系统组成、主要免疫分子的作用、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改为机体在遭遇感染或免疫异常时的病理变化及后果、免疫病发生和防治原则等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对于与临床应用关系较少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与疾病诊治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疾病为中心,诊疗过程为主线的模式,将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难懂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机械,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临床课要求[4]。在本教研室的教学改革中,应用“以疾病为中心,诊疗过程为主线”的模式,除了调动起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寻找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对临床问题多思考、多分析,与教师、同学多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由于学习本门课时,学生处于第一学年,在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技巧上还比较欠缺,因此,在课前应组织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温习,课程结束时应组织总结。对一些相关性较大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和对比。让学生对平时强调的重点内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有意识地指引他们自己去归纳常见的知识要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技巧,强化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讲完—个章节的理论,之后安排一次实验,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零散,各实验之间缺乏联系,以学生重复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讲学生作为模式[5-6],这样的实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此,教师尝试用综合性实验取代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如本年度开展的新型实验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首先分离培养菌株,进行染色观察后接种到实验动物身上,再从实验动物身上观察感染该细菌后的局部或全身表现。这样的实验内容延续性强,知识成体系,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不但温习巩固了理论课知识,还可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学生中获得广泛好评。

  4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多接触本课程的最新进展

  当代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具有极快的发展性,因此,需要对其新进展、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地学习,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还是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往往教材跟不上技术发展更新速度。本校正在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除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外,多接触和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新知识、新进展,并且对目前国内的免疫病、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学习了解。同时,本校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有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更为直观、生动地为学生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知识。此外,教师还考虑在网络平台上设立自考自查的模块,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对自己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学习。

  5注重在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教育

  医学生是未来战斗在医疗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对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如何为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道德[7]。近年来,临床一线医疗纠纷频繁,甚至还有一些影响大并且非常恶劣的医疗纠纷,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在这里的人文道德教育如何插入,并且保证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理论教学,需要长期探讨、反复实践。在此仅以作者经验为例:在免疫学预防的教学中,介绍中国古代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历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耐药情况时,穿插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必要性教育、临床操作规范教育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介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时,穿插医疗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等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医患关系,培养职业道德。总之,只有医术,没有道德素养的医学生

  是社会危险品,必须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多进行人文道德学习,了解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及早培养起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让教师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医学人才。

  6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和素养,配合教学改革发展

  现代医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高校教师[5]。教师要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专业教学。作为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情况、多参加学科年会报告学习、多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尽快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保持自己在知识和道德素养上的先进性,以此更好地教育学生。总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多开展师生交流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各种教学组合的优势下,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更好地教育、教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面的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斯亮.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xx,31(14):90-91.

  [2]吴艳峰,曹雪涛.关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xx,27(5):468-470.

  [3]胥振国,蔡玉华,刘修树.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xx,28(9):849-851.

  [4]刘燕,张继星,布日额.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8(4):450-452.

  [5]吴素琴,郑剑玲,王美惠.高职免疫学技术教学改革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xx,33(15):21-22.

  [6]廖明生,蔡杏珍,李恩亮.提高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xx,28(3):96-97.

  [7]杜冰,任华,祁灵,等.免疫学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xx,30(3):404-405.

生物教学论文9

  1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1.1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好的完善高中生物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重视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有效的改善了学生由于生病或者学习能力较差导致的学习效率差的问题。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补充学习,直到自己完全学会为止。

  1.2翻转课堂重视教学结构的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结构主要是指在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四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容以及形式的汇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所以通过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改变非常重要。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使高中生物教师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注重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学习结构进行全新的构造,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

  1.3翻转课堂重视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有利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依靠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课前准备,再在课堂中完成课本知识的呈现、传授以及整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给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及影音资料,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通过教学的实践发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2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对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之一,也是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之一。学生只有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促使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影音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其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在实践基础上,通过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重要。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学习生物知识。

  2.1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外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外应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高中生物学习中,需要涉及到很多的实验。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生物教师对教学课程进行分析后,针对生物知识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教学,利用实验设备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刻的理解生物知识以及增加知识的运用能力都非常有意义。

  2.2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高中生物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动手完成相关实验的探究,并在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自主观察教学视频以及有关教学资源进行解决。通过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可以无限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为逐渐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的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都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视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有效的完善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中,高效的完成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教学论文10

  1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内容

  一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高效的生物课堂,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可以开展生物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来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

  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纵向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2促进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二是鼓励生物教师建立社群学习团体,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是改善教学中重要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觉,则不会寻求在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学校建立同事之间的社群团体,借助社群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关系。借助同事间的经验分享,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新进资浅的新教师,或者激发彼此不同的教学经验思考。另外,彼此学习也可以获得行政资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学和教育信息沟通的管道等,帮助教师反省改善教学。学校的资深教师,可以提供许多经验以及解答给新教师在教室中所面临到的教学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教师之间应该有专业的对话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励新手教师或者其它阶段的教师,以期能提升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教师只有具备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才有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发生,进而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成长。教师的工作并非将教材在课堂上重述,还要能寻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有所改进,保持工作的热诚,寻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例如教育政策等)而影响、甚至怠惰自己教学的职责。

  三是鼓励生物教师加强班级经营技巧,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班级经营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更是教师产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学经验的来源。如果能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经营,将能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建议教师若要提升教学效率,应从本身的班级经营管理技巧着手,建议教师可以参加班级经营研习,学校应鼓励同事间对于班级经营技巧的分享,或者来自于教师对于班级经营的反思经验以及教学的改善。

生物教学论文11

  一、创没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课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不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进行整合教学,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直观形象的呈现手段,给学生创设出一个真实或虚拟现实的问题情境,多渠道地向学生展示生命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从而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比如,在讲“先天性行为与学习性行为”时,播放鸟展开双翼,翱翔在崇山岭间的短片,随看明快的音乐,提出问题“鸟天生就有飞行的本领,还是后来学会飞翔的?”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生命现象、生物化学反应,代谢途径等,往往难于直接感知,而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将这类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通过教师的个性化处理及再加工,就可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如讲述鸟卵的结构时,学生很难理解卵黄膜是细胞膜,卵黄是细胞质。我利用软件将鸟卵的形成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清晰了解了卵黄外的其他结构是后来形成的,明确了鸟卵细胞的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生命的真谛,感知生命的历程,不再为书本抽象的文字叙述而感到迷惑。

  三、多媒体教学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然而,传统生物复习课中,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节约时间,往往采用“容器灌注”的方法,简单重复课本知识,既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时间,也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境地。这不仅忽略了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记熟、背会书本的基本知识,更要在认识微观生命结构、了解抽象生命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命现象进行实验设计证明或分析。而传统的复习方式,无疑是把“活的生物”学死了。因此,在生物复习课中变换课的形式,即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复习课真正形成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崭新局面。在生物的复习课中,教师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与投影相辅相成,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习题的剖析和师生的双边交流上。学生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时空被拓宽和延长了。在进行生物基础知识复习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梯度的课件和课堂反馈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测试,再利用相关阅卷软件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分析、统计,这样教师能在较短时间里,获得信息反馈,从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题思维过程,使复习变得省时省力,讲评也有的放矢。

  四、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整合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1.根据内容选择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不意味着每堂课都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的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己具备了的,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合贯通的,这部分内容就不适合应用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不能代替传统实验生物科学毕竟是以真实的实验、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为主的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计算机模拟是要有限度的,不可一味地追求,过分的依赖。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的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育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这为今后生物学科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多媒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工具,教师要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探索、创新来提高生物的教研活动。通过合理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论文12

  1创新实验教学

  1.1定量生理学课程简介

  定量生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以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学为基础,从工程技术讨论人体的生理过程,学习并掌握生物膜与生物膜电位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基于电生理测量技术的原理以及相关技术,使学生建立起从基础理论学习到实际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关生物电信号测量以及应用之间的桥梁;并且能够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论进行多个层次和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性,培养学生对生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跨越生命科学、计算科学、数理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大科学”素质和意识,为今后选择新兴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深造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不仅重要而且要求极高。

  1.2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长期以来,许多高等院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由于不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有些陈旧或损坏的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更新,这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受到一定限制。许多实验项目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传统实验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开设的实验往往只是一个“装配”实验,培养的也只是一个装配工,不能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更无从谈起。实际上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实验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繁杂、琐事多、重复性强,每天除了要为即将进行的实验教学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外,还要做好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保管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然而目前实验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进修以及工作量待遇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不利于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两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目前高等实验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此现有实验教学急需改革。为了解决上述传统实验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将科研创新引入到实验教学中,结合科研进展不断更新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使其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一方面,我校的科研创新生物医学实验室注重开放和创新实验的建设,彻底改变“照方取药”的被动实验方式,采取“引、点、拨”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充分施展个性的余地,从而达到弥补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以教学科研型教师为实验教学主要人员,构建教学科研互动基地,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实验平台,让学生在本科基础学习阶段能较早地开展带有课题研究性质的实验活动,更多地接触科研实践,提高工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3将科研创新引入实验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而科研创新是创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高校尤其是大量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在本科生教学中将科研创新引入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本科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加快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有利于为地方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于生物医学高水平实验室,我们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过程,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1.4开放实验教学

  在增加理论课综合性实验的同时,由于课程实验学时的限制,学生能够亲自动手的实验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开设了“开放性实验”,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例如,“数字脑电图仪的使用与EEG采集”“蛋白质-核酸复合物氢键与范德华力作用位点分析”“脑电信号的Hurst指数研究”等多项开放实验。此外,我们一般从大二学生中选取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开展“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教学,如国家级“基于GIS的移动生理信号监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基于JSD的注意力脑电研究”“基于超临界新技术的石墨烯功能化及生物传感器应用研究”。本科生在确定课题,进入实验室后,将由指导教师对其直接负责。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会学习很多课堂上不教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科研的兴趣、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坚定从事相关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些本科生发表或录用了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SCI/EI刊源杂志论文多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因为有了开放实验及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教学的推动,我们学院的科研氛围浓厚了许多。因此很多本科生有了要进实验室的要求,这样本科生的日常学习变得充实,许多学生一有时间就去实验室看文献做实验,并在实验中体会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和魅力,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协作能力,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精神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说明依托科研创新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开放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有较大的贡献,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培养意义重大。

  2结束语

  依托生物医学实验室平台,以《定量生理学》本科教学课程为载体,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科研项目为推动力,充分结合学校和学院开展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及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充分利用学院生物信息系实验中心已有的丰富的科研仪器、计算资源,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型生物医学实验室建设,以发挥学生在《定量生理学》及相关课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科研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论文13

  摘要:生物学科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学科。近年, 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物课堂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是关键思考问题。为了适应现在的生物学科的中学教学课程, 学案导学, 这种较新的教学模式, 为改变单一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高中生物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 又重视能力的考查, 特别是知识综合能力, 理解分析应用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图表分析, 图文转换, 图表信息的理解能力。为提高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教学目标, 编制学案, 学案基本组成, 具体操作四方面加以论述。

  1、教学目标

  首先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在进行教学之前最为重要的环节。这里教学目标有三点。

  (1) 充分让学生参与课堂, 采用生物教学仪器和实验仪器教学, 促进学生理解生物知识与现象。 (2) 去掉了一些模糊的要求, 如“理解”“了解”“学会”, 尽量的用“说出”“记住”“完成”的等具体的字眼。 (3) 大力提倡学生的自我表达及小组讨论能力。

  2、编制学案

  2.1 编写原则

  一方面学案围绕生物教学目标编写。由于, 中学的生物教学内容涉及范围较广要具备不同的的认知方式。因此,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 引导学生对平时常见的生物现象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目标是学生每节课必须掌握的课堂内容。另一方面, 学案中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的参与, 避免教学任务过多给学生造成认知负担。

  2.2 教师个人要求和编写要求

  (1) 个人对教材的解读, 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生理部分的讲解, 因此一定要对学生个人心理有所考虑。其次, 不同教材之间有知识的相互渗透, 既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能力又要考虑到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抽象性, 有时, 一句话就有好几个知识点, 因此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采纳能力。在这些前提下, 教师应该对自己要给学生讲述的知识要有准求的把握。力求提高学生的对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乐趣。

  (2) 编写内容要求, 学案的`编写中要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化, 比如在讲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时候, 可以在学案上留取学生绘制细胞的位置, 让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记住结构。其次, 通过讲抽象的知识点形象话, 降低知识的难度,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学生会对生物学科有更多的信息, 不至于没有兴趣。

  3、学案基本组成

  编写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2) 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简单的了解进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即将要学习内容, 为学习新课程做准备;其次, 问题可以与本节内容联系紧密的旧知识,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促进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链接性。 (3) 预习自测:尽可能的找一些简单基础的题目, 有时也可以采用判断正误的形式来检验学生。 (4) 课堂探究:生动描述课程所涉及的生命现象编写小故事或简述生物现象从而提出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课堂检测:选择针对考点, 难点的题进行测试。

  4、具体使用操作

  4.1 学案指导预习

  开始新课程前一天将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可熟悉学习内容, 但不必掌握, 以免加大了学生课外负担。为了预习而预习。

  4.2 学案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是“学案导学”模式的核心步骤, 生物学科是教学生认识自然生物的学科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知。通过学生已经学案的预习, 已经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中, 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启发式问题, 如植物怎样产生能量的开放式问题。进而安排学生通过已经预习的内容并结合平时的生活常识对问题进行探索。

  第一步:明确的自主学习可实行的办法。

  第二步:让学生自主完成自学新的学习内容。学生自学完成的部分, 老师一定要按时让同学们完成, 以免有些同学借此机会溜号, 注意力不集中。此外, 对于没有思路的同学, 老师要给予指导, 不要让学生的思路只卡在了一个点, 导致不能很好的自学。

  第三步:分组讨论交流。当时间到后, 以五个学生为一个讨论小组, 以一个学生为组长带头讨论问题, 另外还安排一个学生进行记录。首先让每个学生就刚才所讨论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 对老师所交代的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后的解决办法进行阐述。最重要的是以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为本次课堂讨论重点, 达到确实的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而不是流于形式。这一步老师的作用的观察同学们讨论问题的状态, 对没有讨论思路的小组进行指导。

  第四步:精讲释疑。进一步解答学生的问题, 加强大家对于知识点理解。矫正学生的误区。

  第五步:巩固应用。让学生再简单的回顾课程内容, 随机提问。准备的问题难度不一, 简单的问题, 学生可一起简单作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进行提问, 如果没有同学回答出来可留为课后思考题。再一次进行问答环节, 学生举手向老师提问, 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4.3 学案指导课后复习、作业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后, 回家应该自己总结课堂中的重要内容, 进行笔记记录。其次完成作业。

  4.4 学案的批阅和评讲

  第二天, 老师及时批阅作业, 讲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观察同学的作业中的问题, 比方说有的同学是知识概念的问题, 就要强化知识概念。针对问题及时做好记录。集中讲解错误高的问题, 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讲授。

  总之, 生物学科是一门大学科, 它是医学, 农学, 生物学, 进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是为让学生进入生命科学的领域的最好的敲门砖。学案导学更是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模式。二者结合, 最终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xx.

  [2]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

生物教学论文14

  在争创双一流号召下,地方性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了现代急需解决的核心任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如何培养出高效,实操能力强的人才是当今大学转型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1]。怎样更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与企业接轨,实现人才的无缝连接,除了理论教学的指导外,实验课程作为承接培养的终极任务,在时代需求的潮流中需要担负起重要责任。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企业脱节、教师创新思维的缺乏、考试评价的不合理)严重限制了学校对人才的培养[2],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与高效的实验教学体系,推动学校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实验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机的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构筑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对今后学生走入社会能够科学的分析问题,具备一定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教学改革。

  1提高认识,强化基础实验;增加创新实验(地方特色实验)

  实验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理论课实践的具体体现。由于传统观念的认知偏颇,使得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出现了分割,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这种认知在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学生简单的认为实验课只是机械性的操作,对基础实验没有深入的了解,基于此种认识的存在导致开设的实验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与目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思想上强化认识,只有正确的看待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才能认真对待基础实验。其次要加大实验内容的革新,将传统经典实验内容与地方应用需求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空间,让其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实验计划,解决实验问题。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使实验教学内容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实验教师可以自编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以服务于当地,将课堂教学与当地生产、企业需求有机的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调研当地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基本标准。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体验实验课程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如去我校合作基地:恒伟药业、东健阿胶、果秀食品等企业学习合成、分离、纯化及检测相关物质的基本要求。然后确定与实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来自生产实际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为“专题实验”内容。银杏内脂的提取与分离、槐米精油提取、基础药物的制备等专题实验。通过学生的课前调研,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当完成这一专题实验时,学生学到的已不是互不相关的基本操作实验,而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所学内容可作为实训的一部分,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于经典的合成方法与实验技巧我们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2.1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主体,学生客体互转)

  一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直是作为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存在。作为实验课,完全可以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互转,通过学生提前预习、观摩视频教学或者借助当今流行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基础有机实验进行预实验。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将可能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老师探讨,通过他们提前获得关于实验的理解与操作要领来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主客互换的教学模式,逐步改变以往创新实验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形成创新实验应具备的科研品质与基本素养。二是扩展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实验的功能,目前创新性实验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案设计上都存在是侧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还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两难的选择。将基础技能与科研素养对立起来,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有效的将基础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将教师科研项目适当引入实验教学,设计几个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以我院为例,可以将银杏提取与纯化和永州异蛇蛇毒的提取作为综合性实验,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能促使部分热爱科研的学生提前开展科学研究。同时还能有效的将地方特色带到课堂之中,加快学生对当地产业资源的了解,促进产教融合。

  2.2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尽量避免传统式填鸭教学方法[3],不能一味让学生机械接收所传授的知识而不加思考。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多种方法并用,例如: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结果(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通过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元认知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指导法、治学型学习指导法等等[4-6]。让学生通过元认知来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改进自己的思维活动,使自己的思维能更加科学、和谐。然后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怎样提出问题、怎么查阅相关资料、实验怎么实施、如何解决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帮助学生开展课堂扩展研究,加强本专业内知识技能的积累,通过治学型学习来培养大批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7]。以我校银杏成分提取综设性实验为例:教师通过导向授课的方式提出所设课题,学生通过网络积极主动查阅相关银杏提取,成分分析,药效检验等相关的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践,完成原材料的选取、产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初功效的探究整个实验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可以将实验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还能契合企业生产需求,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实现校企之间的订单式服务。

  3实验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

  通过教学探索,我们在生物工程专业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考核模式,将等级制(平时成绩)与百分制(考试操作)相结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次考试的最终定级,促进了学生平时实验的积极性。首先我们将实验分为基本操作、设计型、综合型三个类型,然后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各项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具体评判分别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形式记录,优:90分以上;良:90~80分;中:80~70分;及格:70~60分;不及格:60分以下。最后让学生设计两个综合性实验作为操作考试,从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可行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三个方面来确定考试百分制的权重得出最终评分。实验设计合理性×30%+操作是否可行性×20%+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0%=实验考试百分制得分。学生最终实验得分总成绩=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70%,学生考核、考试成绩60分以上或合格、及格可取得该实验课程的学分。

  4结语

  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大学教育的主题,在“创双一流”背景下,依托我院各类省、校级平台,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创新,将极大地促进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娟,邹春芳,朱慧.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8(1):108-112.

  [2]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xx,1(3):1-5.

  [3]汪刘生.教学论[M].合肥:中国科大出版社,1996:6-11.

  [4]熊哲宏.认知科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5-28.

  [5]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27-31.

  [6]张惠欣,王家喜,周红勇,等.加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xx,139(5):61-78.

  [7]乔连全,高文.基于问题的抛锚式教学-中美案例比较研究[J].福建示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53(3):152-160.

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该文抽取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xx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人,采用微课教学法;对照组64人,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1学期课程教学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测试,发现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分阶式微课资源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生物化学;应用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在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基础综合类的考核科目。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生物化学”教学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虽然近几年尝试结合PBL教学法,但教学成效依然达不到预期目标。微课围绕单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1];且学生在课堂外亦能进行有效学习,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资源[2]。针对“生物化学”知识难预习、课堂难吸收、课后难消化的问题[3],考虑到现在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不离手的习惯,加之学院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的优势,本课题组尝试采用微课教学,并将所有微课资源分为三级:准备级、基本级、拓展级,以便学生按照自身的基础、兴趣、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xx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班级共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2人,对照组64人。两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教学实践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教材,并由同一名教师负责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授知识,布置相应任务及练习。实验组则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课前由教师发布准备级及基本级微课资源,学生观看、学习,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及需完成的任务;课堂上,学生带着任务和疑问听课,教师详细讲授重点及难点,最后共同完成任务及练习。课后,学生可通过回顾基本级微课资源,巩固新知识,并选择性学习拓展级微课资源。1.2.2评价方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使用同一试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期末考核。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结果

  2.1期末考核成绩比较

  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来看(见表1),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t=2.35,P<0.05)。

  2.2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微课的态度,针对实验组的问卷调查设置了客观选项题和主观开放式问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选项问题结果见表2。从问卷调查的客观选项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对微课的各项评价问题赞同比例均超过75%。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情况反映大部分学生认为微课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表示满意;但部分学生反映因课外学习占用时间太多而持反对态度。

  3讨论

  3.1微课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就传统教学法而言,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以教材为工具,学生对书中复杂、抽象、乏味的知识点兴趣不大,难以完成,一定程度上导致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消化新知识,丧失学习兴趣。而微课教学法中微视频通过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加之教师简洁流畅的讲述,使知识点简明化、艺术化,学生有兴趣观看[4],对课堂中知识的消化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有信心继续学习。另外,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授课时间长,师生互动时间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都受到了影响[5]。采用微课教学法,教师主要讲授重点及难点,师生互动时间较充足,学生参与度高。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微课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3.2微课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理论知识利用率低,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及分析能力[5]。而在微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课中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将知识传递和内化吸收相结合,提高了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课后学生仍可通过微视频,再现教学场景,巩固知识,并通过比较、反思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3分阶式微课资源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高职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时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二是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较易理解重点、难点,并渴望了解更多拓展内容。因此,本课题组讨论后将微课资源分为准备级、基本级、拓展级三个等级。其中主体部分为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基本级,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视频、结合临床的案例分析、相关练习等;准备级内容为学习重、难点内容之前的知识准备,如对细胞的了解、糖的功能等知识的简要概述;拓展级为教材相关内容的延伸,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供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如代谢调节、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分阶式微课资源能使学生按照自身的基础、兴趣、能力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

  4反思

  4.1微课资源的质量提升

  微课视频富有艺术性、趣味化,其练习和任务紧贴学生专业及日常生活,是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的基础[6]。除了多媒体课件外,理论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动画视频进行展示,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学习趣味化。教师亦需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多参与临床实践,积累相关经验。

  4.2教学管理的加强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确保其利用微课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表示难以适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角色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将任务的完成作为重点,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汇报展示任务的完成情况,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4.3优质网络平台的选择

  网络平台上微课资源的播放、阅览必须流畅,才能保障微课教学的有效进行[7]。由问卷调查得知,部分学生因微视频播放不流畅而放弃继续观看。因此,选择方便适用的网络平台亦是微课教学顺利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5参考文献

  [1]刘欣.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于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xx(17):46-47.

  [2]郭宏伟.“互联网+”高等教育环境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以中医学专业系列微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xx(4):141-145.

  [3]张英,张荔茗.从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医药卫生教育,20xx(1):147-149.

  [4]王晓莉,陈智敏,范敏.我国高职院校微课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xx(3):80-82.

  [5]张君,程莉娟.高职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微课设计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3):44-45.

  [6]刘阔叶,朱爱民,李钟.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9):64-65.

  [7]罗玥佶,曾杰,李妍.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医学生物化学教学[J].生物学杂志,20xx(4):126-129.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论文11-24

中职生物教学论文08-25

职高生物教学论文08-24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08-23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08-2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4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02-24

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08-23

生物教学论文:双语教学中生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08-12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