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地理论文>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3 17:04:15 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1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广泛,体系庞大,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上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通过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中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文从提升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整体素质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两方面来探析,希望能对提高教师地理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一定效果。

  关键词:地理;有效性;高中地理教学

  引言

  现如今,许多高中学生都觉得地理课难学,一上地理课就感到头疼,甚至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听不问,严重影响了高中阶段学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科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地理知识层面上积极丰富自己,不断积累经验,科学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快乐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从而既可实现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教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这些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提升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学生地理课学习兴趣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手段

  1、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和鼓励学生。要想让高中学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就要让他们懂得学好地理课对以后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钻研地理知识,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疑惑,按照课堂教程有序地提出,由地理教师进行详解。针对学生的求知难点,地理教师要先易后难,分批解惑答疑。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完成当堂教学任务。

  2、丰富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地理教师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科学地融入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大胆地采用提问法、启发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多元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把这些教学模式、方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到现实中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最佳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兴趣,让学生在提问中感受到地理课的学习快乐。

  3、合理利用时间。地理教师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地理教师在研讨教学内容时,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地理教师要予以耐心的解答。课堂上,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勤提问、广思考、多交流,让学生科学地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根本上减轻地理学科的学习压力。

  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设备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保存下来所学习的内容,方便学生交流,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设备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形式各不相同,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多媒体工具,切实发挥多媒体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课前导入是一个关键的教学步骤,好的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地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全面介入课前导入,将有效提升地理课的教学品位。比如,在地理课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用视频故事的方式,将要学习的课程引入进来。这种导入方法,必然激起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掌握了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师授课过程中,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还可以把关于地理的一些抽象的原理、技能、概念以及地理的分布、景观和发展经过等一些现实中很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变得简单直观化,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清晰。这不但有利于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使得教师更加顺畅地实施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授课,对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

  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交流互动,课堂教与学才会和谐有序。同时,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地理教师要多角度从社会层面寻找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地理教学不仅仅在三尺讲台,大自然也是最好的教学场所。作为地理教师,要放开思路,开阔眼界,结合课本多策划户外主题活动,将课堂教学和自然体验融为一体,带学生到野外或感兴趣的.地方实地研究考察。通过这种室外情景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扎实,提高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达到了地理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实施地理教学新课改的必由之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入改革,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深入研究和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促进自身实力水平的提升,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的效果,让高中地理教学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xx,09:40.

  [2]许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188.

  [3]王文珍.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xx,26:119.

地理教学论文2

  1.前言

  新课标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模式教学方法越来越被广泛认可。把情境模式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地理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情境模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情境模式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分为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和提供学习资源两类。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是指创造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提供学习资源是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相关信息,帮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情境模式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知识量大、比较枯燥的学科,通过情境模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认知新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图片、模具、视频影像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当讲解非洲干旱的气候时学生可能无法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体会。

  3.情境模式教学难以融入高中地理课堂的原因

  3.1学生地理基础较差、对情境教学不适应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一般起步于初中阶段,这个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目前,初中地理学科并未列入中考科目,很多学校对地理学科不重视,更别提采用情境模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进入高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有限、缺乏对地理课程的兴趣、读图、绘图等地理学科技能几乎没有。

  3.2地理教师情境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讲授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是对情境教学模式接受度差。目前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年龄较大,这些教师在长年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教学惯性,教学方式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极不适应。

  3.3地理课程安排较少、缺乏教学时间保证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点多,地理教学课时相对减少,每周只安排两节左右的.地理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点传授,根本没有时间花费精力进行情境教学设置。

  4.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融入情境模式教学的建议

  4.1培养学生接受情境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地理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对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各种元素进行详细的解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为什么登山时越往上越凉爽,因为按照地理知识,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又比如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菜系,川菜辣、鲁菜咸、粤菜甜,这些不同特点与菜系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是有关联的。还有,我国北方种植小麦为主,南方种植水稻为主,这种区别是因为南北方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和降水条件不同。教师通过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问题,学生自然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4.2提升教师情境模式教学水平

  要提高情境教学水平,教师要在个人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下功夫。教师必须努力研读教材,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课程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情境教学用在点子上,切实帮助情境教学的展开。地理学科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具、图片、视频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4.3丰富教学评价标准、改革教学考查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的考查标准一直以来过分强调对地理知识要点的背诵记忆程度,受此影响,高中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中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情境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标准下,教学部门和学校应当研究新的评价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融入到评价标准中。

  5.结语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学生对情境教学模式接受度差、教师对情境教学模式运用水平不高,情境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的融入程度较差。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增加对情境模式的使用。教育部门应当配合新课标改革对地理教学成绩的评价标准,鼓励在地理课堂中充分融入情境教学模式。

地理教学论文3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初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为中心,提出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及相关措施,为后期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关键点;措施

  由于地理学科不属于我国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因此普遍不受初中生的重视。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实用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学科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课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更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理解程度,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断有新的地理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状态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以教学效果为重点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只能够在相对条件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少的时间、物力以及人力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创建出高效课堂。促进能力相当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且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学科课堂不具备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没有积极性。若要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三大点,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开展情景教学,创建地理认知。作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进行知识与生活的情景创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实效性。

  (2)课堂教学。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现代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方便学生领悟。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季候风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上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加强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的检验方式还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教师通过讲解不同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渗透,提升教学质量。

  2.细节化教学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点中的关键点、难点找出,在授课过程中,以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要精细化,打好基础,进而提高难点、重点的吸收程度。

  3.注重读图析图,技能化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地理数据、图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图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的认知。在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地理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0(01):137.

  [2]徐云静.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学周刊,20xx,08(15):47.

  [3]冯秀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创新教育,20xx,16(03):117

地理教学论文4

  摘要:所谓微课程,即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进行讲课的一种方式。如何科学地利用地理微课程教学并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成为摆在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以下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对微课程的些许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地理教学;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微课程”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集国内百名重点学校一线教师智慧而重磅推出的“短时高效”精品课,采用“题型精讲―方法传授―知识点归纳”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短(学时短)、平(成本低)、快(见效快)”的高清视频系列学习课程。

  一、“微课程”的定义、特点及优势

  (1)“微课程” 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大约15~20分钟的.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2)特点:音视频呈现,紧扣地理易忽视、易错知识点,对重难点、实验等进行教学。

  (3)优势: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分,针对性强,时间自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需求等。

  二、“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讲析中国旅游地理时,我较多地运用了 “地理微课程”片段教学。即花大量时间在微课程教学的准备上,上课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形象、生动、具体的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器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并对所学内容印象深、记得牢。

  (1)地理微课程的教学环节。

  目前,地理教育界普遍认为微课程教学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用于课前学生的预习,二是用于课中作为学生的上课资源,三是课后用于学生的诊断复习和补缺补漏。如在讲解“岩溶地貌旅游资源”时,课前,先让学生观看“岩溶地貌形成原因、过程及分布”视频片段,再让学生初步构建有关岩溶地貌的基础知识。课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如让学生观看岩溶地貌各种形态的微视频,重点讲解溶洞、石柱的形成过程。课后,学生通过自主观看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山水、浙江的瑶琳洞等视频,从而对该地貌旅游资源产生浓厚兴趣。

  (2)地理微课程的学习服务支持。

  要上好地理“微课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与技能,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自然现象及空间概念的理解往往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的自然规律、火山熔岩地貌、风成地貌形成等,这些都是地理微课程的极佳切入点。我把相关地理知识制作成惟妙惟肖的动画画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地理概念理解,探究宇宙自然成因,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地理微课程设计要短小精悍,重细节研磨,促学生思考。

  地理基础知识讲解和疑难问题的突破,关键在于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微问题。在设计地理微课程时,教师应先把课程重点内容分解成几个小主题,再把它们串联成微课程小专题。如讲解“学会使用地图”这一专题时,从在地图上判断方向、比例尺大小比较、地理信息提取及专业地图的合理使用等若干小专题,来供学生直观实用地学习。

  (4)“微互动”是地理微课程的重要环节。

  设计地理微课程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引导、提示、学法等进行自然渗透;其次要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师生交流互动;再次要制订课外学习积分制度,如把学生参与学习平台、疑难提问、问题解答等学习活动过程,以积分形式作为评价学生课后学习的激励机制。

  三、地理微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理微课程切入课题要快。设置话题、复习知识、问题导入或开门见山皆可。

  (2)地理微课程讲课要清晰。课题一般只能一个,重点要突出讲,学生讨论要启发或引导,忌鱼龙混杂。

  (3)教师表达语言要准确,板书要简约。在微课程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富有哲理,简单易懂;板书要点睛,对知识点小结起重要作用。

  (4)课堂要有小结。地理微课程结束时,应用两到三分钟时间对所教知识点进行归纳。

  总之,地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自觉更新观念,尽可能多地使用地理“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论文5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自己掌握的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例如,在“地壳运动”学习的课堂上,首先可以将汶川大地震的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定能够触发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的内心产生疑问?其次,教师可以找准契机,将地壳运用的相关事宜引入到课堂上,运用图片或者视频将地貌的变化展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到,消除学生学习地壳知识的难度,还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找一些书籍或者视频,更加深刻的了解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认真的学习地理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水平和能力

  地图是学生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但是,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到的图往往都是静止不动的,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得到结论的过程展现于学生面前,弥补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在“洋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情景及在地球表面的流向直接呈现于学生面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与真实的地图进行比对,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地图结合起来,综合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其一,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地理的教学素材整合起来,且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是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创新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其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且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成为自己的知识,且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内心求知欲望。课堂虽然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课外学习也是不可忽视的。多媒体技术是学生课外学习的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索,使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观念,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和层面来讲,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多媒体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4有助于提高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声音、画面以及视频等为一体的技术,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感官,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是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提高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必要。例如,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章内容时会发现,以文字的叙述为主,理论性非常,而实际的案例和资料非常少,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且往往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将实际的案例和资料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具体的操作方法:首先,运用PPT制作课件,将环境的前后景观,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各种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概括出各种环境问题的定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环境破坏的视频资料。

  5有助于解决高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尤其独特的特征,因此,要想学生能够真正的收获知识,就必须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目前,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还是比较匮乏的,这也是教师教学难度比较大的原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的淡化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内容时,很多学生始终无法真正直观理解地球自转的规律,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地球自转的动感画面,使地球秉持自西向东的方向不停地自转,请同学认真加以观看,之后切换不同的角度,分别从北极、南极、侧视等角度予以观察,在这种形象化的状态之下,学生可以很容易总结出结论,即“地球总是自西向东进行自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可见多媒体教学在攻克教学重难点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确实能够提高其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具体教学内容出发,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合理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和益处。另外,我们还要尽量的避免其弊端。

地理教学论文6

  摘要:基于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南阳师范学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下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并从科研项目,导师制管理制度,指导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教改效果及改进措施。通过改革,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科学专业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地理科学;课程教学

  地理科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中的综合性基础学科。目前,我国地理科学专业发展迅速,并推动了相关学科和行业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高速增长,地理学科也逐渐呈现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特点,如果仅依靠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高校地理学科教育逐渐综合化,一些国外高校在地理学科教育中,要求淡化专业方向、拓宽专业范围、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21世纪初,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多数高校陆续引进并快速推广导师制。地理科学专业推行导师制不仅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管理,而且对于培养地理科学专业的个性化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等都有重要意义。在推行科技创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的特点,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水平,培养出适应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是地理科学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阐述了实施效果。

  1本科生导师制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指为大学本科生配备导师,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阶段能够得到导师的全方位指导。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学年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于学分制具有灵活的特性,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因此部分高校开始借鉴美国大学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方式。九十年代实行学分制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学生迫切需要老师在课程选择、学习规划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而常规本科教学培养实行的以年级为单位的班主任制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班级授课制中遵循的“一对多”的思维逻辑很难满足这一要求,本科生导师制也就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本科生导师制已在我国多数研究型大学中开展,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都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

  2本科生导师制下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地理科学教学实践

  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建立了“学生—导师”的指导模式,大一入校便安排学生进行导师选择,学院开展专题培训会,在详细介绍本专业导师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有目的的导师选择。该模式以学生自由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再次选择为特点,通过双向选择,建立良好的实践基础。从导师确认后,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竞赛、考试、毕业设计、教育实习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指导。地理科学专业共成立了包括区域发展与资源开发、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土壤有机碳周转、土壤退化与修复等方向的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立后,与相近研究方向的其他小组建立研究团队,共形成5个研学团队,每个团队形成了以导师为核心,本专业大三学生为主体,大二学生为核心,大一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团队分工机制,使每个研学团队能够有序、可以持续地向前发展。

  2.2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地理科学教学成果

  在团队老师的倡议下,学院将现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研究所、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自然地理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遥感绘图实验室等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对地理专业本科生开放,同时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观和使用实验室中的大型精密仪器,并接受本科生开展科研实习和科研实践,每个科研实验室年接收学生人数不少于20人。在此基础上,导师在本团队中遴选具有创新潜质的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专门指导和培训,开展科研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见校级和国家级SPCP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当中。在这些措施的带动下,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2013至今,学生已参与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多篇高水平的教科研论文。近5年来,地理科学专业团队共申请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00万元,科研项目100余项,在全校专业团队建设和科研成果中名列前茅,历届学生在导师团队的带领下,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同时培养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为学生进行专业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地理科学专业团队教师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团队导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与专业相关的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多级别和多类别的专业竞赛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取得第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师范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第十二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河南省第十一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等。

  2.3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地理科学教学存在问题

  在实行导师制后,南阳师范学院在地理科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导师对实践教学课程不重视,不能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参与导师指定的科研实践中。

  3教学实践模式的改革措施

  3.1加强导师制的制度建设和指导模式创新

  在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应该把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和政策建设放在首位,必须通过明确的文件、规章和条例等来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确定下来。如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已制订了《环旅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细则分别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职条件、工作职责、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明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规定。实践结果表明,本科生导师制的全面深入推进离不开制度建设,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使本科生导师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才可以提高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精度与效率。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模式多种多样。如英国剑桥大学牛和津大学采用“一对一”的个人辅导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采取的按年级、小组、阶段进行分级指导的模式等。有学者指出,在师资力量不充足的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以下四种模式指导模式:论文导师制、项目导师制、社团导师制和英才导师制。也有学者提出“本科生导师制———流动导师制———通过设计‘门诊式’导引模式”,开辟“第二课堂”指导阵地,创新“纵横交叉”型指导形式,推动师生之间双向“流动”,使师生在“流动”的`过程中紧密衔接,增强互动,从而提升了“导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可见,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模式众多,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应根据学校、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贯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采取科学合理的指导模式。经验主义的照搬其他院校和专业的指导模式,可能使这种教学制度误入歧途,不能达到实行导师制应有的效果。同时应建立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导师选择制度,如导师单向选择可能导致学生不能根据自身专业喜好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而如果学生单向选择则可能导致太多学生选同一位导师的问题,因此建立一种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的模式,在本科生导师制发展中至关重要。目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本专业导师信息在网上进行公布,以便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填写2到3个志愿后,导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报名人数情况进行审批接收或拒绝。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与导师双向合理选择,有利于本科生导师制顺利推行和健康发展。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异,导师应该根据团队学生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小组会议,让小组成员将近期的学习情况及科研情况进行汇报,1-2周进行一次口头汇报,4周左右进行一次ppt汇报。通过这种定期的汇报,导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及时地对学生在学习和科研中的不足进行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于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导师也可以及时地监督和鞭策,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课程挂科率,提高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同时也对于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支配时间的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安排学生定期参加科研讲座

  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时间较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的是国家规定的教材,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然而由于科学发展速度的加快,很多教材无法走在科研的时代前沿,陈旧的知识一方面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而科研讲座作为一种高效传达科研信息和科研动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眼界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本科教学中,教学单位和教师很少关注科研讲座在本科生教育中的作用。这一方面是教师在认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大范围组织学生参加科研讲座存在诸多难度,如学生的兴趣方面差异,科研讲座空间的不足,参加讲座后如有问题或启发不容易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而进行本科生导师制后,由于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较少,很好找到能容纳本组学生的科研讲座,同时导师可以对学校举行的科研讲座进行遴选,有选择性地参加,以节约学生时间,在讲座结束后,学生如有问题可以及时和自己的导师进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地理科学专业实行导师制的基础上,导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本校举行的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讲座,达到书本基础知识和科研前沿相结合的效果。

  3.3推进赛课结合

  地理科学专业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学科,部分学生在本科四年后会投身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另一部分学生可能继续深造,这两种选择都要求学生有很高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储备,还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后,导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赛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型的讲、说课比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4结语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基础性综合学科,南阳师范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对其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在各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地理科学教学可以实施的改进措施。本研究对如何加强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以及如何合理地应用本科生导师制提高学生竞争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延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职前教育改革[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2]牛超.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3]李权.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4]范迅,常维亚,吕建明等.以创新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5,(8):26-28.

  [5]刘济良,王洪席.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53-56.

  [6]胡守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丁林.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9):106-109.

  [8]徐锐,金国华.高校本科生“流动导师制”的建构与探析[J].教育科学,2011,27(4):54-57.

地理教学论文7

  一、地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读地图技巧

  读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标题直接反映了该地图的实际属性,这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信息。让学生懂得通过地图学习一些地理知识,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了这一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生读图时,教师一定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读图技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地图所呈现出的信息都是不相同的,一定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各种地图。学生懂得了如何看图例,才能够提高对地图的理解度,才能准确地掌握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而提高读图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地图的内容,让他们对地图中蕴含的一些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在阅读地图中,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带来他们的压力,而且在识图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的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地图进行新知识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让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教师的笔画和语言自然地转移,将视听有效地结合,还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和思维的活跃程度。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江”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把长江干流略图大致画出来,从长江的`发源地开始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可以先画干流,然后再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如在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时,可以把宜昌和湖口两地的名称用彩色的粉笔标在干流上;在讲到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时,再标注到适当的位置上,上游具有“水流湍急,水力丰富”的特点,中游的特征是“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具有“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的特征等,一边作画,一边讲解,这种有形有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地理略图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的学习效果。

  三、结合现代技术展示地图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地图中的有些信息需要放大,若地理教师能够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将世界各国或者中国各地的一些风土人情、景观特点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通过投影或者电视录像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们,让他们在课堂内就能够看到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通过信息的播放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既能够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从地图中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让他们更加轻松地读图、填图;能够实现图文转换,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加强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读图,能让学生少花一些时间,多学习一些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枯燥乏味的、难以理解的又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如果能够采用一些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多种多多样的。要想学好地理知识,就需要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加大观察力度,结合学习内容,对地图进行必要的观察与探究,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不断地积累一些有用的地理知识。此外,在教学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地图的技能,让他们能够结合地图查找一些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图去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论文8

  摘要:文章阐述了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提出了高中地理课堂多元化教学法的构建策略,即小组合作,创新学生学习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激活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多元化

  高中地理的教学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处于比较落后的灌输式状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推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高中地理教学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都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由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是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获取和掌握知识,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对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更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会逐渐改变传统单一、单调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模式的运用,使高中地理教学形式多样而灵活。

  (二)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

  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学习的主体,而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方能不断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高中地理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接受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形式。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思维和习惯长期受到压制,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元化教学法,不断丰富高中地理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空前的增强,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地理课堂多元化教学法的构建策略

  (一)小组合作,创新学生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全面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实践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合作项目的选择一定要科学。既然学习的项目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那必然应当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启发性。因此,在合作项目的选择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其项目的合作意义,为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在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尽可能避免组内人数过多无法管理,也要避免人数过少而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活高中地理课堂

  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师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具有更多优势。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的学科,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模式,难以让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教学难题。和传统意义的教学手段不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能将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季风气候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将气流的形成展现给学生,这种形式往往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情境教学,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又一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图片或音频导入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思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利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对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试教育中单一化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接受新的挑战,而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陶亮.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8):88-89.

  [2]韩永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优化举措[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6):104-105.

地理教学论文9

  老师们,近几年我连续承担了初四毕业班的地理教学工作。经验谈不上,有一些做法和遗憾说出来供大家指正。

  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教师也不例外。而且我的体会是教师的优缺点表现的比其它行业更加明显。有的老师讲课的优点是重难点把握的准,处理的好;有的老师复习思路清晰。我经常听老师拉的课,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基本上每周必听。其它老师也经常听我的课。除听课活动外,我们平时也经常就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共同商讨授课计划、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解题思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增益己所不能。

  二、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由于初四时间很紧,我没有占过一节自习课,也没有布置过过多的作业。我的想法是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效率。首轮复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整系统的.讲解知识体系,这会占用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学生的唯一工作就是听讲。我的做法是,精心设计学案,上课时师生共同组建知识网络。采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把知识体系丰满。加强了随堂练习的份量,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全程参与。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比教师讲满整节课,学生被动接受要好。对于习题,我们总是精心选择,不让学生做无用功。因为我认为,题目永远没有做完的时候,做完了这一本还有另一本,更没有讲完的时候。关键是挑出来讲的题目有代表性,能带出重要的知识点,并且能对学生答题有指导性就可以了。所以在复习时,我并不面面俱到,精选例题,精讲多练。每节课讲完重点例题后一般都能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回味、提问和练习。

  三、强化读图技能,形成空间概念

  地图是初中地理的灵魂。地图训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能从地图上获取充分的信息;第二方面是学生应对一些重要区域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针对这两个方面,我将地图训练贯穿于整个初四教学的始终。在第一轮复习时,做到每节课都要有图,以板图为主。课堂上要求个别学生上讲台上来填注板图,全体学生在下面画出简图并填注。在复习世界地理时,我专门印制了一些空白地图,每复习完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将本课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并作为作业交上来,检查后改错。

地理教学论文10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1.紧扣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

  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初中新课程改革一大特色是原则性的课标、多版本的教材,它给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给老师带来选择的难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课标,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明确其所要求达到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理清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有序的状态。注意改革教材内容,改进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任务与目标的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它通过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来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发现问题,进而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2. 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质疑、分析及合作探究活动

  新课程改革后,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教材,同一个课标,不同版本上的案例并不相同,其所表述的地理事实本身也并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掌握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提供的案例进行重新整合,使学生能围绕其开展有意义的质疑、分析及合作探究活动。通过比较各版本教材案例或身边乡土典型事例和事件以及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选择确定最适合所教学生探究的案例生成教学内容。教学中,不回避问题,应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把教材中的案例进行重整后,配以相应的、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展开讨论与探究,有利于学生从典型案例所提供的信息中提取有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

  3.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是首要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就初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个人的地理知识水平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达到一定的级别才有资格进行教学工作。在讲课时,照本宣科,完全没有个人见解和清晰而透彻的讲解,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有点晦涩难懂地理课本,他们会彻底失去信心。所以,还要对教师进行考核,对最新地理知识的地理事件的接受和学习程度,地理是一个时刻变化着个的学科,不断有地理现象出现,也有一些旧的地址的消失,比如说长江三峡现在只是一段过去的美丽记忆了,而三峡大坝的投入使用,又是新的地理事件。学生需要紧跟时代的脉搏,掌握这些不断变化着的`知识内容,这叫需要知识的传授者能较快的学会这些知识并交给学生。教师的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所在,而人格魅力也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也不可以放松,使得教师成为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如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4.1 选择适宜探究式教学的地理内容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些知识内容,用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不一定很好。那么,哪些类型的地理知识内容适合用探究式教学呢?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考察,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记忆或掌握,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如我国的“疆域和面积”。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程度、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在上述知识中,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月相的变化规律”、“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形成”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探究,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自主探究来实现。

  4.2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并不神秘,仍需要依托相应的地理课程载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景。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创设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问题情景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问题情景可以来自教师独立的开发,也可以应用新教材中已有的阅读材料等。二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地理学习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基于一定的问题情景,调动认知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课程内容。如在中国地理有关长江的教学中,有教师将长江的支流湖泊、所跨地形区、沿岸景观等一系列教学内容,设计成对长江的考察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考察长江的支流湖泊、地形和景观等,“考察”完毕,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地图以及与组内同学的交流,自己去了解长江的这些情况,在组内形成统一意见后,派代表上讲台交流。这一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地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地理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从而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社会第一册及参考.

  [2] 小学教师之友——地理卷.

  [3]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7-8期.

  [4] 《上海教育》,20xx年第6期.

地理教学论文11

  一、背景介绍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地理信息系统就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在必修及选修部分都有所涉及,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地图部分还明确提出教师应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运用实例。[1]由此可见地理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中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性及地理教师实际的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矛盾,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实际推行非常困难。因此2005年既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又具有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oogleearth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许多中学地理教师的关注。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发现,目前我国关于Google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已经很多,但是由于目前Googleearth在我国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找到真正适合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二、天地图概念

  天地图是我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具体实施建设于2011年正式发布运行于互联网、国家电子政务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环境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提供服务的形式有三种,即站,服务接口和前置服务。[2]一般情况下,用户利用天地图的站就能进行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浏览、查询、搜索等各类应用。[3]李总理曾在2011年提出要将其建设为我国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知名品牌。

  三、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情况介绍

  目前天地图免费为公众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不仅包括了覆盖全球范围的矢量地形和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地图及部分城市三维街景、水系、交通分布等这些我国其他电子地图均有涉及的地理信息数据,还包括了我国各省的人口普查、天气预报、旅游景区分布,及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一年经济及社会各方面巨额的统计信息等我国其他电子地图未曾提供的信息数据。据李志刚对目前天地图的建设情况的介绍,目前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总数据量超过了100TB。[2]由此可见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非常丰富。

  四、已有的关于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发现,目前中国知网上关于天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文章仅有几篇。张鲜鲜等认为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在线地图、省市直通及专题运用这三种运用功能来实现。[3]郑玲等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分析了天地图运的五大主要功能,及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发现,已有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于天地图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的介绍,而关于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将联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从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和学生探究性学习两方面来介绍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五、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在常规地理课堂教学中,天地图为常规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资源,仅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种运用方式的实现由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连接了互联网电脑直接进入天地图,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比如在地质版义务教育八年级的地理教科书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地形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地形。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了有关我国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后,通过这种方法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地形的影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不同的地形及我国的地形特征。但是这种方式的教学,需要在能连接上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二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将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截屏的方式插入到课件,所有的操作过程均在备课时完成。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人口数据情况,而天地图的综合服务栏目就提供了我国的人口普查专题图层,教师在该栏目下寻找需要的图层,再通过截屏/粘贴/修剪的方式将其插入到这节课的课件中。这种方法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增加知识的可信度。第二种是在学生的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将天地图作为辅助工具。通过上文可知天地图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且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学生在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利用天地图既有利于获得探究思路,又有利于获得丰富的资料。如对于粤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四川盆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中课新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地图评价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描述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环境特征。教师可将这节课程设计成基于天地图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天地图搜集、整理资料,归纳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特征,并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做成演示文稿予以展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对学校硬件设备及学生能力要求高且管理难度大,教师需要在开展前对其进行精心地设计,并向学生介绍天地图的使用方法。

地理教学论文12

  摘要:新媒体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借助新媒体促使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得到改革与优化,这为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并满足学生的自我述求,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能,实现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继而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巨大帮助。文章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先简要分析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然后借助实例具体探讨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地理教学;辅助作用

  新媒体属于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的创新型媒体,将新媒体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及教学手段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辅助作用,强调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以将新媒体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继而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一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新媒体促使地理教学多元开放

  信息传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沟通也主要借助信息的传递来实现[1]。然而传统教学中,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传递往往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新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则使得信息传播手段有极大的开放性。新媒体使高中地理教学多元开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建构出地理教学资源库,这样可使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快速共享,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巨大的帮助;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每名学生面临着相同的学习信息源,网络新媒体中的海量信息为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提供帮助,这使得学生能够借助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对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有着重要帮助。

  (二)新媒体促使地理教学混合多样

  新媒体使得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途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新媒体中的及时沟通软件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与互动,这样可使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有更多选择,并且还是教学从原本的课堂教学及学历教学逐渐转变为多层次甚至跨层次的空间教育行为。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混合多样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随着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网络设备及媒体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将网络设备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使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2]。第二,新媒体呈现知识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三)新媒体促使地理教学双向交互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为人们的双向互动提供平台,使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及空间接受信息。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教师与学生自由平等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3]。新媒体双向沟通实现了跨时空的交流,这样一方面使得地理教师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向学生发送地理信息或者传送地理学习资料,另一方便学生还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向教师请教相关的内容,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沟通,这样达到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新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辅助作用的具体体现

  (一)新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前备课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常常只是借助各种教案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内容进行备课,这样的备课方式往往只是针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解释,很少对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这使得地理教学质量往往较低[4]。然而,如果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借助新媒体来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层面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通过搜集大量优秀的教案、教材等资料,让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将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体现出来,使得课程教学目标得以体现[5]。同时,借助新媒体整合优秀的资源,还能够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来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如可以搜集一些纪录片,将纪录片作为课前引导工具,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再如,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但是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可以寻找一些有关行星的秘闻,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相关内容的同时还能够获取一些其它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辅助学生预习。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及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课前以教材内容为主体,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解答教师布置的问题,以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提供帮助。而为了更好的提升预习效果,在学生预习阶段,教师就可以应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沟通,主要通过新媒体平台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期间更好的吸收与消化相关内容,且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新媒体在高中地理课程讲解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在课前借助新媒体进行备课后,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将备课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6]。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新媒体基础让地理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新媒体技术的教育功能被挖掘后,当前的高中学习也积极建设相关的教学设施,如网络电视(IPTV)也已经进入到高中各个班级中,网络电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高中定时定点看电视的格局,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的借助网络电视来丰富相关知识。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来放映一些与课程内容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例如在沙漠旅游中,很多游客经常会看到“海市蜃楼”这一奇幻的场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播放有关沙漠海市蜃楼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了解相关的地理、物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同地理教材联系起来,通过新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课时,课程主要讲解的是新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谷歌地图软件,打开卫星地图,慢慢放大比例尺,学生能够看到各种新奇的内容。通过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学生会利用谷歌软件找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家,在此过程中教师穿插遥感理论与GPS,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掌握了本节内容。

  (三)新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后知识巩固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习题放到网络平台中,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及时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分配自己的练习时间。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在网络平台上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与巩固所学知识。此外,在课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借助新媒体这一凭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探讨,讨论习题做法以及总结习题的规律。课后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时间的选取也较为灵活,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紧密。如学生在课后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利用QQ或者微信向老师或者其它的同学寻求帮助;有的同学没有理解课程的内容,可以及时向老师反应。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相互讨论问题,使学生能够交换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另一方面还通过互动沟通协调师生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借助新媒体技术中的“微课”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延伸,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冷、暖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将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冷气团插入到暖气团下面,并促使暖气团逐渐抬升,从而形成暖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堂后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通过视频的学习掌握相应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深刻记忆的拓展学习目的。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因而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与技术发展的潮流,将新媒体技术作为高中地理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的课前备课、课中讲解及课后巩固中,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地理重难点知识,继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兴梅.浅谈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下),20xx,(08):107.

  [2]刘军.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翻转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xx,(39):150.

  [3]梁洁.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xx.

  [4]张雷.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翻转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xx,(15):85-86.

  [5]金轶杰.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反转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xx,(14):190.

  [6]侯建成.“自媒体”时代高中地理教学个性化自研修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12):28-31.

地理教学论文13

  一、把现实环境事例引进课堂,唤醒学生环境忧患意识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环境事故层出不穷。例如20xx年末20xx年初,全国有五分之一国土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霾天盖地,灰暗蒙蒙,一向城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前三的我们福州市,也饱受雾霾袭扰。给人们出行与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展示雾霾天气肆虐的图片,引入雾霾天气的新闻背景,要求学生质疑“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指导分析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让他们懂得工业污染、燃煤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乃至做饭的油烟、街头的烧烤等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雾霾频发的元凶。又如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100年一遇的旱灾。在讲述该事件探其原因时,告诉学生诚然大气环流异常导致该地区去冬今春降水偏少,是这次西南持续干旱的主要原因,但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表植物减少,涵养水的能力下降;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及水体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加剧了旱灾的发生。又如20xx年末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来自世界192个国家领导共同协商减少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虽未能达成一个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遗憾收场,但它让低碳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在教学中讲述该事件,让学生讨论全球变暖,地球将会怎样?控制全球变暖我们能做些什么?最后归纳让学生知道:如果地球气温继续上升,届时电影《20xx》中的景象或将真的出现,人类也将遭受灭顶之灾。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行为却能为减轻全球变暖做出贡献。如:使用节能照明;少寄纸质贺卡,改发电子贺卡;多乘座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将空调温度调高2—3度等。再如我们居住的福州市环境问题也不少。福州中心城区有42条内河,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与城市不断扩张,每天上百万吨的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内河,导致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河水清澈,波光粼粼,绿树映碧波”的福州内河景象已成为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内河“脏、臭、堵”,水质低于国家环境最低标准五类水标准,严重影响着福州的国际形象与居住环境,也污染了地下水,导致福州名扬天下的地热资源———温泉也受到小程度的污染。另据20xx年暑期新闻报道显示:全国最近10年高温天数(气温超过35℃)排名中,福州以10年累计375个高温天名列榜首,已成全国新“四大火炉”之首。福州“城市热岛”明显,曾经因“绿荫满城,暑不张盖”闻名全国的“榕城”,如何成长为全四新“四大火炉”之首?将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以及这些身边的乡土环境问题,适时地引入地理课堂,并加以引导分析,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能唤醒青少年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分析使用环境数据,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数据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说服力。在课堂上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把环境数据引入课堂,并通过分析比较或绘制相应图表,能使有关环境问题更加直观突出,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地理教师应在日常收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数据,如世界资源研究所《让选择继续下去》研究报告指出:今天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已经是自然状态下的1000倍,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在今后的20年内,每10年将丧失全球物种的10%,也就是说,地球上每天将有近150个物种永远地消失……又如中科院96年发布的一份国情研究报告表明: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严重污染。再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每5年公布一份全球林业统计报告。最新一份统计报告说,全世界森林面积每年都会减少1300万公顷,平均每天有3。56万公顷森林消失;因毁林毁草全球有15%的陆地受到土壤退化的影响,每年估计有600—700万公顷农用地因受到侵蚀而无法再使用,每年因土壤退化造成的损失达420亿美元。上述数据比比皆是,加以应用能使师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紧迫感,

  三、广泛开展环保课外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实效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起改变客观世界的作用。要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单靠45分钟课堂教学是永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环保课外活动。例如由学校出面邀请环境保护专家或大学生到校做报告,介绍、宣传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及国际上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已有知识结构,组织不同特色的环保活动。对于初中生立足校内,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环保材料,利用“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站等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还可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演讲主题班会活动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于高中生,教师可结合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主选择诸如××乡镇水污染现状、××乡镇固体垃圾污染现状、白色垃圾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等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查明研究对象的历史情况,现在情况,陈述危害,分析原因,鼓励大胆提出解决措施,写出调查报告等。此外,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环保教育成败的关键,只有教师自身的环保素质提高了,才能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才能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才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环保教育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有声有色。总之地理教师要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运用丰富详实的地理素材,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唤起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地理教学论文14

  摘要:高中地理不同于小学、初中地理,其在知识点和内容上更加细化,专业性也加强了。这一方面会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但是也有的学生不适应,不能深入学习。本文中,笔者从多种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性;多媒体;效率;兴趣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不同于小学和初中,这个阶段所学到的内容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教师不仅仅对课本上的内容熟悉,更要关注课外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和事件,需要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最大化地接受教师传递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需要教师的主导,不断去探索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然后采取适合他们的方式去教,并且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怎样才能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学生是否感兴趣,喜欢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来教,是否激发了他们对于未知领域的欲望和好奇心。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与各位行业同仁一起分享、探讨。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学生表现的积极、有兴趣、主动,教师就会觉得有劲儿头,更加信心百倍。其实,学生只是参与者,占据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设计好情节,就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兴趣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启发和培养后天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有趣现象,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使课堂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高中地理主要讲的是各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相较于小学和初中地理,其专业性和纵深度都有所增加。由于地理教学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将教具利用起来。例如,经常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的地图、地球仪、地形模型等等,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成现实的模拟,避免了凭空想象的费时费力。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流行的现象来解释地理名词,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可以提供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课件,形式灵活,深受学生喜爱。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教学的最大优势,我经常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多媒体模式,进行授课。实践证明,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关心国情,关心环境发展,初步具备全球意识,同时还优化课堂教学,可谓优点多多。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在教学中虽然占尽优势,可是也不能全部都依赖多媒体教学,以免喧宾夺主,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方式和时间,才能够发挥最大化的优势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而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脱离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会独立思考,展示自己,提高学习效率。而由于小组成员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沟通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交流,才会有观点的碰撞,才会发生激辩,才会有共识。这期间对于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当然,在团队中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里学会接纳,懂得竞争,学会相处和理解,明白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对于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以及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是这样进行小组教学的:首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团队,对新内容进行理解学习,然后通过小组研究,对全班进行新课讲解,每个小组大概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他们自由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期间小组有组长进行带队,然后自己设置问题,自己找答案,自己理解难点和重点。虽然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可是人多力量大啊,往往是这个小组在讲解的过程中,另一个小组又发现问题,这样他们自己就可以解决掉。而所有小组都遇到同样的困难的时候,就要由教师出面进行进一步讲解。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的教师,是考验他们领悟和自学能力的时候。这一过程中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生共同提高,可以说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运用思维导图学好地理

  如果没有图例,只凭自己脑中想象,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有点困难,尤其是高中生还没有在脑子中形成地理概念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思维导图来帮忙,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理清头绪。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能够有效拓展典型试题,对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插入典型例子,尤其是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找到难点,力图使思维导图能够完美展现知识体系。如在教学“行星地球”的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对这一章节进行复习,学生对于天体的概念、宇宙物质性、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及运动特点等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不再混淆和混乱。知识的框架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形成烙印在脑子里,对今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高效率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渴求的,而营造这个课堂氛围的责任就在于教师自己。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服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对于培养地理兴趣,提高认知有着重要作用。作为高中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内涵,为学生打造地理知识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

  [1]白续远.谈如何突破高中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瓶颈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xx(3).

  [2]陈伟.中图版教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xx(9).

  [3]侍言.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因“才”施教[J].新教育时代,20xx(9).

  [4]冯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上旬刊,20xx(5).

  [5]石方珍.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实践[J].学周刊:下旬刊,20xx(1).

地理教学论文15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关键词:

  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整合

  一、让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

  使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体现了课改地理在教学中最讲究图文的运用,通过读图、析图来获取知识、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理解、推理解决疑难而扩张思维。传统的教学所使用的地图是静止的平面图,而图中所扩展的知识都是由教师口头描述补充,学生去进一步想象。教师言语中描述的过程,这是一个虚拟的过程。教学幻灯片中的抽拉式的动画,虽然可以使虚拟的.教学过程变得现实一点,但仍有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解决了这一虚拟的教学,正所谓的“一切尽在无言中”。如讲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借助资料库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观看,达到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一饱眼福。在讲四大洲、七大洋及板块构造学说时,运用教师收信集整理好的网络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在局域网上的相应课件中操作鼠标,填出七大洲、四大洋及六大板块的位置,并自测相关的练习。对于测试不满意的同学,通过自测,发现不足,重新更正,再次练习,以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在填绘练习中,同学的互助、互动,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运用网络获取新知识的展示以及师生的对话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了知识、品尝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二、化难为简,强调重点

  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因其时空跨度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理知识和规律掌握的难度,学生在单纯的文字介绍和描述中很难做到对地理知识和规律的掌握。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演示将地理知识结合进去,能够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及其概念。比如,在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课程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将我国四个不同区域中的各个方面:气候状况、地理位置、矿产资源、经济水平、人口组成以及城市发展情况等一一介绍,从而使该内容的学习由难到易、化繁为简,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节课内容学习的难点。在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它们依照不同作物的种植类型将其分为不同的图形,教师在内容的讲述中要逐一介绍,这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地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四、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地理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地理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科“整合”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整个课件中的教学思路、设计、环节等都是围绕着学生是如何来“学”这节课而进行的,一切都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等等的培养。教学课件要方便实用,切忌花哨繁琐;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技巧……因此,教师设计课件时,要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课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上课时,要使课件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起,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如我教学《地球运动》这一节课时是在网络教室进行的。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思善问、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让学生大胆想象:假如黄赤交角由现在23度26分逐渐增大到90度,地球上的五带会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教具,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创造了条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志,徐秀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相互渗透[J].现代阅读,2013,(03).

  [2]张炳祥.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2013,(03).

【地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08-24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论文08-24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论文08-15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08-03

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论文08-05

高中地理实践课教学论文08-24

高三地理教学论文08-24

地理与生活论文05-23

地理生活论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