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生物论文>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4 14:26:58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教学论文集合15篇

生物教学论文1

  1改革课程内容,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尤为重要,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如此。一般实验教学为把实验课程项目分为3块,分别是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强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与规范,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素质。选择此类型的实验项目时要在专业需求的指导下进行精选,同时实验项目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要使学生能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技能。综合性实验侧重于实验方法和技能的综合训练,实验会涉及多领域、多因素,注重知识的关联,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5,6]。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和应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路线、方法并进行实施,是对综合实验的进一步提升,对实验技能要求更高,它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5,6]。因此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笔者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认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设置为1∶4∶1比较合适。

  2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教授和板书形式进行,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演示整个实验操作的全部过程,使学生无法整体把握实验全局,出现实验操作不够规范,最终导致实验效果降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结合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那些信息传播的载体按实际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最后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并且可以让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培训过程。在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将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过程变的可视,视频的演示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自由和空间得到扩展,教学效果更明显。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实验前通过平台观看预先设置好的实验教学录像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学生看视频预习,比看文字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实验操作做到心中有数,还可通过视频的演示纠正不规范操作,避免实验盲目,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试剂的浪费和实验事故发生。因此在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进行保姆式的教学,由实验员配置好实验所用的溶液试剂,老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这种模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主动性,整个实验缺乏主动思考,这样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的前因后果,也就不能全面掌握实验技能,更不能将学校学到的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就无法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科学思维及动手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寻找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了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考虑学校的实验条件,针对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基础性实验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员准备好各种试剂、调试好仪器设备,任课老师详述实验步骤,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并做到亲手示范,全面指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为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打好基础,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为后续实验打好基础。综合性实验教学先由老师设计备选方案,学生主动成立实验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任课老师不进行具体的示范,只集中讲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自主完成溶液配制、仪器调试和实验各项工作,教师在课堂上转变为配角,主要负责处理紧急情况、答疑和监督,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性实验应采取开放式教学,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操作,教师只负责项目的指导审核,结果的评价,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4以科研促教学

  高校科研除了服务于生产,其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研究可以通过增强知识的深度、延展知识的广度,更新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和体系来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教师通常既要进行教学工作,也要从事科学研究,我们教育部门一直提倡教授授课,其实就是鼓励将二者有机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这一点在实验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在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科研促进教学。一方面可以根据将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来设计实验,以科研反哺教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即采用科研团队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为切入点,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生物产品的整个下游过程,形成一个有序完整的生物分离工程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各个实验单元的工艺,通过实验小组内讨论和与授课教师的交流来细化实验操作要点,得到完善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和相互交流来完成实验,可以增强他们日后在科研岗位和工作上的竞争力。为了完成这些工作,这也要求教学团队日常的科研中要注重整理与课程相关的科研项目,不断扩大项目的可选范围,可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题。另一方面可以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教师的日常科研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明确责任和职业使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研究的向往。

  5优化考核体系

  以往的实验考核多采用重结果、轻过程的方式进行,即只根据实验报告来评分,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很少关注,这样容易使学生做实验走过场,导致实验做完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本,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应以学生为本,制定合适的考核指标,为适应生物分离工程实验的教学改革,这些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的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性的考查、结果分析是否透彻的考查、实验小组研讨积极性的考查、实验过程团队协作情况考查,最后还应包括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考查,至于每个部分所占考核比例,笔者认为可根据学生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的优劣灵活掌握。另外对实验报告本身来说也不能忽视,目前学生的实验报告的书写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照抄照搬,没有条理,没有重点,字迹潦草等。实验报告的书写类似与科研论文写作,实验报告可以看做是1篇小论文,如果实验报告书写不过关就会影响以后科研论文的写作,因此,为培养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应严抓实验报告的书写,让学生把每一个实验报告当成一个科研论文来写,培养学生写作表述能力、逻辑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挖掘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实验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实验课程之一,为达到培养目标,要积极探索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科研促教学、优化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专业需求提高课程得教学质量和效果,确保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生物教学论文2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的灵魂,离开了实验,生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实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加强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不仅是学好生物所必须,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其优越性与先进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其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可、接受和实施,民乐县第四中学是我县的课改前沿阵地,作为四中的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课改理论学习,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但在新理念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误区和羁绊。如部分教师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或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主观或客观上存在不重视教学的现象,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即使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又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机会少了,实验成了体操比赛中的“规定的动作”,学生物仿佛就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实验是生物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只有重视实验,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授课质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做到既动脑又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挖掘内在潜能,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状态。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一个实验的完成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从一种现象的分析到一个的掌握,都要本着独立完成,自主探索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生物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要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和纯粹不讲、放任自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论文3

  一、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作出必要的策略调整

  (一)为课堂教学提供与知识相关的背景、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性很强,很多教材中提到的概念和实例在生活中都有相对应的实物。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概念和实物已有的经验累积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探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二)要拓展教学的空间,加强多元联系,积极营造开放式课堂

  一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设计教学内容;二是要丰富课堂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和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去体验生产生活与科学技术的紧密关系。

  (三)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

  生物科学是对自然生命现象的规律性探知,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并且要通过我们的深入探究而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进行亲身体验: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提倡合作性学习

  (一)成员搭配要合理

  学习小组划分的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遵循这样的原则能保证各个学习小组在大体水平相当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会很高,学习效果也会更突出。在组织创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各成员都有分工、有事做,避免出现个别优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更要避免个别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偷懒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明确具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探究提升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实效性,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特别是在学习的重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三)课堂讨论要灵活得当

  首先,精心选择讨论内容。(1)大部分学生对问题感兴趣;(2)问题设计是学习重点;(3)问题有探究讨论的可操作性。其次,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1)当学生反馈有价值的疑惑时;(2)在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难以解决疑惑时;(3)在学生意见分歧较大时;(4)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5)在选择解题策略时;(6)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三、提高巩固练习的质量,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的练习要重过程、学方法、寻规律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寻求解答、探求真知的规律和方法。

  (二)要注重练习后的自我反思,让学生对解题过程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不仅在解题过程中要积极思考,积极分析推理,还要积极反思,如自己在此题解答中遇到哪些障碍,是如何解决的,等等。四、建立积极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评价标准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二)注重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师应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目前,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在不断变化和改进中,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合理利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力,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生物教学论文4

  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生物工程技术实现突破性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技术。随着生物工程行业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进步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不断促进生物工程技术创新和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只有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率专业教学,才能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本文将结合生物工程专业学科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1构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在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中为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本专业自身特征和优势,实现整体课程结构的完善,优化教学资源。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展开:

  1.1构建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结合现代化市场发展形势来看,主要以多元化、综合发展为主要趋势,为适应此市场发展需求,要实践教育的多元化与综合化。以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来讲,要将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并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以适应现阶段社会人才需求。从生物工程专业自身课程特点来看,其涉及范围广泛,涵盖诸多学科概念。就目前高校学分制管理体系来看,要在其深度教学理念基础上实现宽度拓展,即实现专业的外延发展,从专业本身内涵出发,不断拓宽其教学范围。要结合本专业特色与优势,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制定相对完善、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培养计划。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英语、计算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数学教育等。另外,除了必修课程设置意外还应设置选修课程,以辅助学生全方面学习,促进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1.2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今后实践工作,因此应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开发创新能力等,这对学生走上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实践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试验课程与课外实习等,具体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实验室试验、实践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在实践体系构建中,要使学生明白实践的目的,准确把握每次实践以及实习机会,通过对实践内容的完成加强自身能力训练。在体系构建中要独立开设实验课,结合新时期的新技术开发,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只有对内容的不断补充创新,才能提高实验技术能力,完善生物实验技术内容。要对先进现代化设备准确把握,并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试验探究,通过实践训练以及课程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探究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促进综合技能的提升。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允许情况可开设课外实验室,学生可自主通过实验室进行综合试验练习,对综合试验更准确把握,进而挖掘学生内在创新能力。同时将学生的实践练习和试验操作等统一划入到最终的学生成绩考核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完善教学体系。

  2改革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

  就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缺乏一定创新性。在综合教学中教学内容对优化教学资源,整合学科知识以及实现人才培养都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改革创新十分必要。

  2.1生物工程专业主要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制药学、生物技术产品分析、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

  2.2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现阶段高校使用的生物工程专业教材主要侧重系统性与理论性,教材编写注重面面俱到,对知识点逐渐细化,如从原有的十七章增加到四十章。在内容不断增长的同时教学难度不断增加。由于内容过细,且个课程强调自身独立完整性,使教学内容出现教学重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此类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改革至关重要,以提升整体教学效率。通过教研部门详细规划研究,对教学内容重新规划编排,在此过程中要明确一个原则,即要注重课程内容教学的实用性,在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合理处理课程之间的边界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知识整合,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避免出现教学内容以及资源重复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另外,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尽量克服课程教学的重叠现象,实现内容优化应用,提高教学内容整体实效性。

  3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背景下,实现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有效构建高校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是其必经之路。在高校生物工程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教学课程体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要加强课程重组,实现资源优化,进而促进专业知识整合,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结合学科特色,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特色办学,最终实现优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我国高新技术行业更好发展。

生物教学论文5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生物化学课程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实现大学生物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现大学生物考试制度改革

  实现大学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学生最关心的方面入手。笔者认为,大学生物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考试制度都会长期存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生物课程采用的都是学分制度,考查内容相对比较广泛,涉及书本的方方面面。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但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则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低,难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应对生物考试内容进行改革,进一步增加考试题目中问答题的比重,与此同时,还应当避免问答题答案的标准化,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在平时、思在平时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科学合理的划分考试分数占比,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课时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到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平时学习能力。

  2.实现大学生物课堂改革

  现阶段大学生物教学大都按照课本目录一章一章的进行授课,内容繁多,缺乏体系性。众所周知,大学生物课堂仅仅包含几十个课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书本上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面对厚厚的一本书,则很少有人会产生兴趣。因此,大学生物课堂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在短期内找到和领悟到大学生物课本的精髓之处。知识的学习是由点到线的过程,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体系性,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以奥运会为例,每次奥运会举办时我国国民对于本国的优势项目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对于劣势项目例如自行车赛和马术赛等则兴趣不够,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小成绩,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大学生物课堂上,教师也应当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应用ppt将相关案例记载下来,并在课堂上率先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带领大家学习,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3.实现大学生物实验课堂改革

  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物课程来说,实验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非常重要。一般而言,生化实验的目的即为以下几点:①使学生迅速掌握大学生物实验课程的基本技能;②了解大学生物课程中的基本知识;③通过实验将所学理论正式应用到实践中去;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事与愿违,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物实验课程还难以达到这一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落后:教师在大学生物实验课堂中的教学仅以课本为依据,生物实验课本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等多方面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必要的'实验兴趣,依照课本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课本中记载的内容登记在实验报告上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實验课堂教学目标难以达成。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做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其次,要做到宁缺勿滥,选择那些少而精的实验,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能力。如果我们仅仅注重实验的数量,机械的带领学生按照课本重复试验流程,学生兴趣则难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QQ平台和微信平台,与广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对实验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互相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实现大学生物实验课堂创新为目的加强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该门课程。当然这一过程也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在循序渐进中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凡秀丽.高中生物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张罡.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

生物教学论文6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市现行初中生物课本出现了多版本并存的局面。有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人教版还分旧版、新版、过渡版真是琳琅满目,每个版本都自成系统,搞得生物教师们简直无所适从。就连我们这些从教十几年的老教师也感到力不从心。就拿 20xx年中考来说,当时四个课改实验区就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而最后只有一套课标卷。对使用苏教版的我们来说,虽说已使出浑身解数,指导学生的中考复习和训练,但学生进了考场,仍感到好多题目比较陌生,因此中考成绩也不太理想。当时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连年送中考又辅导奥赛,几乎没有栽过跟头,到底这次失利是因为对教材把握出了问题还是对学生指导不到位?直到后来有幸参加市里的中考分析会才恍然大悟,让学生感到陌生的几个所谓的“好题”原来竟是人教版教材的课后思考题。此事不能不发人深省。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非改不行。然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那就得实行教材版本、教学方法以及多种课型的有机整合。于是“三整合教学法”应运而生。该方法自去年10月实施以来,效果显着。不到两月的时间,在去年11月的期中考试时,就使五中整个初二年级的生物学成绩由过去的全区十几名一跃成为全区第一并且历久不衰。现将该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是教材版本的整合。

  目前生物教材已经有五个版本,各个版本之间存在一些共性的地方,就是他们都都遵循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各个版本又都独具特色,苏教版的实验比较便于学生操作,人教版的知识编排非常系统,课后思考题和技能训练题设计也很新颖,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而鲁教版的教材给师生留有更大的活动空间。然而,由于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每个版本也都有缺陷。例如,在讲述鸟类知识时,苏教版内容过于浅显;人教版知识过于深奥,既要探究外部形态,又要探究内部结构,还要探究呼吸、消化、循环等生理功能方面适于飞行的特点。而且探究循环时,运用了人、家鸽、金丝雀、蜂鸟四种动物心脏在体内所占比例和每分钟飞行次数的.比较表格。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身体的散热方式不甚了解,对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与散热多少间的关系以及散热和产热多少的关系还有产热多少跟耗氧量大小的关系几乎一无所知,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探究难度与负担。鲁教版又不那么系统,一上来就让学生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学生对飞行所需条件不太了解,只能靠教师给出,给学生探究带来不便。而人教版的背景介绍让学生先扔一张纸,再折成纸飞机扔,比较飞行时间长短;同样是纸飞机,头成流线型与方形比谁飞的时间更长;厚薄不同的两张纸折成相同形状的飞机哪个飞的时间长?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与游戏中感悟飞行需要克服的几方面困难————减小空气阻力,克服自身重力,较高的能量供应等。然后学生分析每一方面特征时就要考虑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就适于飞行。做到探究有据可依,而不是任马由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参照课标,将教材看作是学生学习的资料,是教师加工和创造的素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以及个性发展的需求,大胆的将多个版本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本节内容编写成预习和展示提纲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知情权、参与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加大了课容量,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教学方法的整合。

  改革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要求主动的学习,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问题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以探究为主要手段。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教会学生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论是讲授式、合作式还是探究式,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都是好方式。不同的课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特别在展示课时教师更要随时调控课堂,对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或者展示过程中出现的疑难予以解答,错误加以更正,对于个别同学偏离目标甚至游离课堂现象进行及时制止,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使整个课堂紧紧围绕目标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多媒体网络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加大课容量。如在讲鸟类飞行特征时,我还从网上下载了相关视频,放映动物世界的部分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用心体会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双重呼吸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运用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先通过多媒体循环播放双重呼吸过程的动画,再让一组同学上台与老师一起边做飞行动作边画板图讲解双重呼吸的过程。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难点迎刃而解。

  三是不同课型的整合。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探究几乎贯穿每一堂课的始终,有时一节课里包含几个实验,因此搞好实验与理论课的有机整合也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大问题。学习杜郎口模式之后,我们在预习课上注意实验的整体推进,为后面的展示课打好基础。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我把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三个实验利用一节课在实验室内对照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完成。第二节课小组交流展示,对本组的实验进行分析,全班进行展示,在深入分析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光合作用的公式、概念,意义与应用也一气呵成。

生物教学论文7

  摘要: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无异于提高学生对教学科目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一种自主愉快的情绪融入这门学科学习中。本文对愉快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愉快教学;高中生物学;教学方法

  对学科拥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大幅度减压,从而保持良好的长期学习习惯。高中生物属于高中必修九大学科中很重要的一门,着重点在于生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能力考查,特别是知识综合能力、理解分析应用能力和实验能力上,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更需要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所以关于“愉快教学”如何和谐融入并运用在生物学教学中,笔者分析出以下几点。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陈旧导致学习兴趣低

  高中生物学属于一门靠理解能力进行学习和记忆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意识集中难问题。所以这里建议采取避开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倡导愉快教学,让学生认为教学是一件并没有什么负担的事情,引导和帮助他们了解高中生物的兴趣点,直到他们自主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究。

  (二)学生对科目难点潜意识抵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自己的弱项,有些学生学习细胞代谢、遗传变异和进化这些章节时,会觉得难度相较于其他章节高很多,这时他们有可能采取坐以待毙的心理机制,短时间内放弃对这些章节的'深入探究。这时就需要我们采取“愉快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就拿时下最流行的漫威漫画来说,里面蜘蛛人的诞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如何将蜘蛛与个人基因结合,最终进化出蜘蛛人这个成功的物种呢?这就牵扯到了上述所说的生物章节难点,遗传变异和进化这个章节。相信结合这些例子讲解,学生的抵触情绪一定会减少大半,而剩下的就只是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浓厚兴趣,这就是“愉快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二、理论结合实际制订愉快教学计划

  (一)建立师生和谐友好的关系

  有时,学生会和家长反映某些老师的性格自己难以接受,从而无法继续愉快的学习过程,所以愉快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开端。古人韩愈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可见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1]。不管什么时候,老师都要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要有耐心引导和探索学生的潜意识,这样学生才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才能愉快自主地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上一小节提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学习,是老师们一直以来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其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有很多方法的。首先,亲和力很重要,轻声细语和温柔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意识。其次就是把一些有趣的话题结合到学习中,拿生物学来说,之前提到的漫画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漫画主人公大多有超能力,很多还是因为后天遭遇意外造成的,探寻这些人在生物基因方面发生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吸引点。还有与现实生活中的有趣部分进行结合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斑驴,是已经灭绝种类,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一物种的存在,老师可以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对于这个物种的了解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探讨这个物种的基因结合方式和生物方面导致它灭绝的原因。

  (三)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新颖程度

  现在已经是科技时代。不仅可以从书本和老师接受指导,还可以借助新式科技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2]。目前投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老师在讲解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用投影播放一些生物知识,从视觉方面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物。如BBC的《人体奥秘之细胞的暗战》就是一部讲解细胞知识的纪录片,在生物指导领域可以称之为不可多得的佳作,以腺病毒入侵细胞为线索,很直观地展示了细胞膜、细胞核、染色体,还有各种细胞器、20S蛋白酶体、嘟嘟嘟嘟在微管上走的驱动蛋白。相信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愉悦,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收集学生的反馈和体验,做好教学调整

  既然“愉悦教学”是以学生的感官体验为出发点的新式教学,就要及时得到学生对这种教学的反馈,得知其中的优缺点,然后加以修正。及时获取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老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建议,都要及时向学生反馈,老师学生双方加强沟通交流,不仅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愉快教学”的成功率有所帮助,更在加强师生情谊方面有所帮助,从根本上符合“愉快教学”理念。

  四、结语

  生物老师应该在尽量把生物知识讲清楚的同时,做到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体验到学习应有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飞.愉快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xx,29(23):183.

  [2]施桂丽,冯照军.愉快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xx,29(5):72.

生物教学论文8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现如今,文化已经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教育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知识,明确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能力。另外,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标准,生物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强教学的乐趣和互动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优化课堂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中生物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知识的概念性极强,需要记住的内容多且复杂,而且相对容易遗忘。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大多重视知识的单一传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知道将知识抛给学生,没有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教育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明确教育目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再是培养单一的知识型学生,而是要培养能够自主读书、自主钻研、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才能保证生物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功能,才能实现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因此,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材注重以学生为本,()重视学习与实际相连,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者,教师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两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是全新的合作者。要达到这种良性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就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不仅要清楚他们的学习情况,对生物课堂的建议,还要了解其家庭背景,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优化课堂生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首先,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外部环境来改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动物器官的`时候,拿活着的小鱼做样本。其次,也可以在班级放置花草树木,让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悬挂生物学家的图像或名言警句,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生物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教学方法,做到与实际结合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也在逐渐进行完善。现如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不再只是一块黑板、一个讲台和一名教师,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显示器、模型等。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道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到“DNA分解”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大屏幕,使其呈现出一个分解的全过程,也可以借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到其内部结构,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实验与授课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生物学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它的发展离不开生动可感的实验。因此,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都是生物学习的载体。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显微镜”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调试显微镜并观察其结构,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热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改进教育方法,尽量使讲授的内容既丰富又幽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给予层层剖析,把难点变得简单易懂,也可以借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生物活动,例如,建立生物学习小组、举办生物知识竞赛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够促进交流和沟通。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点。由于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以往的单一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新形势,与学生的实际诉求不符。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峦峦。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2]苏迎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李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生物教学论文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成了当前教师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转变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高中新课程已在我省展开,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体验新课程,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课改实验,势在必行。通过对高中新课标的学习,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有些许体会,籍此为使用新课标生物教材的教师提供一点帮助。

  1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

  1.1生物课程功能的转变:生物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强调以灌输生物知识为主要方法,以生物学科体系为中心,忽视学生现实生活,偏重知识要求,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高中生物新课程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的是“全人”而非“完人”。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是面向全体在校高中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教育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愿望的高中生。

  1.2生物课程结构的转变:生物新课程突出的变化是打破了沿袭几十年的理化生3学科中生物学科处于次科的不平等地位。同属于科学领域,高中生物新课程包括必修3个模块和选修3个模块两部分,每位学生通过每一模块的考核都将获得2学分。生物课程结构的改变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培养目标,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高中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生物课程结构,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实验设备等,并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为高中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

  1.3生物课程内容的转变:生物新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了基础的夯实和创新,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与原有教学大纲比较,必修内容的主题略有减少,3个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突出了生物的核心基础,又注重反映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领域,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同时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必修的基础上,选修内容“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从科学、技术、社会层面展开,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课程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生物课程实施的转变:生物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只关注教师的教学,加强了课程实施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建立相应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为高中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1.5生物课程评价方面的转变:新课程改变了强调结果,忽视过程,以学习终结考试为评价基准的评价体系,代之以由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活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多元目标,多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原则,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2实验教学内容的转变

  传统的生物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绘图技能等基本能力为目标。验证性实验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有其局限性。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的过程主要是指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学生亲自参加的探究过程,而在实验教学部分又侧重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方法主要是指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维方式,而思维又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因此探究实验是让学生领悟和掌握科学过程与方法并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课标教材在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2.1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在大纲教材中,我们可以看见探究实验的影子。例如“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在课标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比重明显增加,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共有11个探究实验,占整个实验部分的35%,其中有一部分是新增加的实验内容,例如“探究醉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也有一部分是由大纲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变而来,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则是由“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转变来的。探究实验在数量上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

  2.2探究实验层次的转变:探究活动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式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6个环节。但是,在课标教材的探究活动中,每个探究活动的设计都不尽相同,或对6个环节都作了详细的指导,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或对部分环节仅作简要提示,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通过一段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层次设计探究活动,能在较好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同时又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地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另外大多数探究实验在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上也没有硬性的规定,这种开放式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教师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

  2.3探究实验形式的转变:探究一般有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基本形式,在高中阶段,主要是实验式探究和推理性探究,不同形式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实验式探究中,比较多的用到了观察、实证、模拟等探究方法和形象思维、模型、系统等思维方式,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为知识体系提供实证即实证的方法,而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中,则用到了模型的思维方式,“抽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是利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推理性探究较多的用到了逻辑思维和数学的方法。例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及“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则属于此类。多种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融合体现了能力培养多元化的趋势。总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使用好这套新课标生物教材,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叶佩珉;《生物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刘大宇;“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31期

  [3]王崇信;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4]赵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转变;《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172-172

  [5]许国清;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广西教育B版》2014年第02期

  [6]马云锋;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月总第75期

  [7]王洪钰;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2013年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展

生物教学论文10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生物学科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给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地适应这一转变,教学反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反省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高中生物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率先兴起培养教师们的教学反思的能力,然后迅速波及世界各个范围。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通过总结来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随着生物课程的改革,关注教师的思维,培养反思型的生物教师也成为了必然。因此,笔者试图从如何对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课后等方面进行反思展开了初步的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教师认为把生物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掌握、理解并会解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课程中,教师不单单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情感,这一理念转化为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新教材在很多章节里,设计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与生活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等等,这些设计无不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生物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提高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为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教师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知识灌输模式下,那么新课程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去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是否与新课程相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自己主动去学习并理解新课程理念。例如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这一节免疫学概念多,免疫过程复杂,单纯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但学习起来吃力,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教师尝试着把生活实例与知识联系起来,如“用给被不同毒蛇咬伤的病人注射不同的抗蛇毒血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抗体的特异性”,“用艾滋病患者体内淋巴T细胞数量变化的数学曲线图来理解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习得概念,而且还注重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实现这一点呢?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教学策略,而且还上升到科学教育的八大内容之一,从科学本质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符合科学自身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大有帮助。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应当反思:

  第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显然这个问题没有探究的意义,因为日常生活中植物失水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放盐后萝卜会有水分渗出。如果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是否跟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一样?”“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从而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第二,在探究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科学探究不仅是让学生去认识科学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由于学生在教学中总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所以他们的主体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配合、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探究过程中是否及时有效地修正与评价。评价应以激励与向导为主,特别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但过分地强调探究教学,事实上很多探究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甚至可能没有必要去探究,这就有可能花了时间却达不到效果。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教师应当追求课堂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地使用好教学辅助手段,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课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课后反思侧重于在每节课后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些惊喜与亮点,把这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就会成了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以后教学中的“法宝”。当然,更重要的'是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有系统的整理与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使今后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具有效性。下面笔者以实际教学中《免疫调节》这一节在教学后的一则反思为例:免疫调节这一节课涉及的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举一些生活的病例和实例,让学生明白免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去学习它。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两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手段———动画演示的方式把复杂的过程形象化,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概念图的构建,而在实际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讨论,感受到了获得知识后的乐趣。另外通过对艾滋病资料的获取以及对小男孩大卫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习得概念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其情感的教育。但在组织教学时,由于时间紧张,对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的系统组成的处理略显简洁。另外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还缺乏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61(10):30.

  [2]曹京.生物教学应注重教学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2011(2):6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教学论文11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教学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教学结构,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小结的设计三个方面来论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结构

  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主体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与改观,不再是传统教学下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枯燥讲解与机械灌输,而更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生物探究的激情与动力,更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是构建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虽然只占用整个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平白无奇,无法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学生就只能是消极而被动地应付。而一个精彩新颖的导入,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来。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从不同的角度来传递教学信息,所带给学生的是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这与以往的导入环节相比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生物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单纯就知识本身进行讲解,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效果收集细胞生长、分化等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以图片的直观展现与视频的动态呈现来展开新知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换来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与活跃的思维状态。

  二、创设丰富的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生物知识具有相对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形象认知。高中生以形象认知为主,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就必须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与场景之中获取丰富而直观的感性认知,由此再上升为理性认知。正如现代建构主义所提出的:知识并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符号,而是需要在直观的事物与场景之中展开,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理解。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只是枯燥地就知识本身来讲解,学生并不能深入本质的理解。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突破传统教学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融合更多直观的教学素材,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将有形的境与无形的情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之中展开深入的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创设具体而直观的教学情境,以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学生对抽象深奥知识点的形象认知与深刻理解。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以讲解为主,学生并不能深刻地理解。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而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直观可感的事物与场景中获取直观认知,这样才能通过丰富的表象来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本质认知。为此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播放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性的发育,利用各种昆虫的趋光特点诱杀害虫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抽象深奥的生物知识与具体的事例和场景结合起来,由形象到抽象真正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进行合理的小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堂成功的生物课,除了拥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和生动愉悦的教学活动外,还需要精彩的课堂小结。小结同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回顾,也是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升华。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忽视甚至是无视小结,而是要将本节所学知识点条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传统教学中往往是用粉笔书写在黑板上,边擦边写,并不利于学生对前面所讲解知识点的回顾。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前面所讲解的知识点快速而全面地再现于学生眼前,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化零为整,这样更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图回顾本节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所存储于学生头脑中的就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串联起各个知识点的知识图。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不要只是将知识点简单地罗列起来,而是要运用教学智慧,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对本节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概括,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现,也可以以框架图的形式出现。能够将本节知识点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回顾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认知层次与情感层次的升华。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各学科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优化教学结构,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独立性,彻底改变以往的被动参与与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展开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生物学习主体,以实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3).

  [2]卢晓利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xx(9).

  [3]刘以琨.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xx(7).

  [4]李冰.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

生物教学论文12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应该与时俱进,为此,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如下:

  1.自主性。与传统的老师讲述式的生物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实验,自主观察,分析实现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极大的空间,突出了极强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这里所说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生物知识,这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探究性的答案是未知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知识迁移被有效地运用,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用具,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优化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以往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革新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加大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探究性教学,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物实验课课标指出:“有效的生物实验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育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题中之义。

  1.重新界定师生角色,做好课堂管理。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界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切忌教师满堂灌,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教师是课堂的协调者与组织者,不可以出现越位的现象,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能完成的',如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也让学生去做。针对学生不能完成的,教师才给予一定引导或者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提升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搞清楚学习的重难点,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自然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完善教学路径,丰富探究方法。要想实现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革新教学观念,突出教学路径的创新与完善,另外还要依据学情丰富探究方法。在教学路径的选择上,只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都可以被利用,比如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与价值,有益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考虑到学情,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革新思维,丰富探究方法,如实验类比法、合作实验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想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还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和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讲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设问: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极有兴趣的带着这一疑问,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待学生实验完毕,找出结果后,教师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探寻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他们会印象深刻的。

  总之,开展生物实验课堂探究式教学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生物教学论文13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哪些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什么呢?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新课程;生活;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与生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少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课程,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懂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新课标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生活。这无不要求生物课堂教学追求生活性。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生活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相关。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乏的认知停靠点。生物学教学要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显得空洞、枯燥,而具有趣味性,这样也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教学几乎都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如“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青菜变得鲜嫩?”“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叶中的水就得到了恢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青菜细胞吸水了。”在这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底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现象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与信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有“实际生活”作为认知停靠点。

  二、教学与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感受性教学的进行主要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某教师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中,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甚至到医院去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病种类、外在表现及其遗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客观进程和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是由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向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基本独立学习。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角色定势的影响,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思路和方案去取代学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学生,而是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去参与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看书、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自学形式,指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悟出其中的道理,理解所得的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这个“从教到学”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不断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三、教学与互动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个表演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形成“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促使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面对思维各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很难扮演的,要开动脑筋,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生物教学论文14

  一、前言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主要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与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及其与轻工发酵生产的关系,以及与生命活动有重要关系的酶类、维生素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明确生命所需能源及物质的来源和利用情况,以及生物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调节规律。我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略谈几点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理念的对策,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高职院校实施绿色生物化学教学的对策

  1、使用多媒体教学

  生物化学知识覆盖面广,内容繁多,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全部课程的讲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还要让他们对生物化学取得的一些重大进展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因此,为了有效增加课堂容量,节约教师写板书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非常必要。比如在生物化学的天然态生物化学部分,涉及到许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我们在黑板上可以容易的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但是蛋白质的二级、三级以及四级结构,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很好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加他们的感情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对蛋白质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在生物化学的动态生物化学部分,有关生物大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变化,尤其是核酸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用文字及图片很难讲清楚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通过多媒体动画就很容易做到。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有关生物化学进展的一些文章、产品、相关的企业及人物等,为学生介绍生物化学绿色产品,比如微生物农药。丙烯酰胺,等,以此引导学生多认识生化绿色环保产品,树立绿色生化意识。

  2、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同时也强调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绿色化学生物的.存在。学生参与课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每个教学单元的课前复习,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后复习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内容。课后思考题的完成,可以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学习生物化学知识,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课堂上,也可以对涉及到的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生物化学常识等与学生展开讨论。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开设专门的讨论课。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讨论其研究历史、研究成果、我国在其中的贡献、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克隆人类胚胎的利与弊,当年诺贝尔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获奖者的主要贡献等,这些话题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绿色生化理念。同时,针对某一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写出研究进展的综述,择优在讨论课上进行演讲。比如蛋白质这一章,可以让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某一蛋白质写出研究进展的综述。学生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生物化学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兴趣,通过课堂演讲可以活跃思维、锻炼表达能力等。

  3、重视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都来自于科学实验。因此,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也更能让学生的绿色生化意识付诸于实践。在实验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安排生物大分子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等主要内容,基本涵盖离心、层析、电泳、比色等主要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还可设计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对多种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从螺旋藻中分离纯化藻胆蛋白,首先利用冻融法破碎细胞,然后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通过多种层析技术(包括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获得高纯度藻胆蛋白,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性电泳测定其亚基分子量等等。根据绿色生化的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回收可以再次利用的试剂和实验材料,比如实验中用到的氯仿、乙醇等有机试剂,学生不能随意倒在下水道中,可以在结束实验课后集中到统一的收集瓶中,以供下次再次利用,这样的行为养成可以使学生巩固绿色生化思维方式。

  三、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低碳时代,教师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该渗透绿色理念,要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理顺脉络、阐述规律,领会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原理,获得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又有一定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的“立体知识”。

  参考文献:

  [1]刘艳,顾戎西.绿色化学特征及其最新发展趋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

  [2]王银林,雷雪.选择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5)

  [3]李守玲.浅议高等学校实验室中的环境污染[J].中国环境管理,20xx(4)

  [4]赵鹏,曾明荣,吴翠玲.高校实验室污染与绿色化实验开发的探讨[J].广州化工,20xx(9)

  [5]李庆华,罗军,王宇茁,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的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xx(4)

生物教学论文15

  “隐性分层”是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从学生存在客观差异的现实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在讲解、示范、提问、作业和评价等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明确的针对性,又对全体学生有一定的共通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在班级中并不公开学生所属的层次,只由教师把握,做到教师心里有数就行。当然这种“隐性分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向显性过渡,并最终成为公开的“秘密”。但这种“保护”可以作为一种过渡也可以作为一种适应,逐步消除中间生和学困生的抵触情绪,让其在时间的磨合、人们的正确看待中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一、充分掌握教材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并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突出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注重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思想。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在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平时课上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以上一学期的生物期末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将全班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分为A、B、C三层。成绩在60分以下的划分为A层即基础层,成绩在60-85分范围的划分为B层即中间层,成绩在85分以上的.划分为C层即较高层。这种分层是灵活的,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成绩上可能跃上更高层次,相反,不努力学习的同学,成绩必然下降。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实行流动,即A层次的学生可升入B层次;反之,分在B层次的可降到A层次。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态管理,同时,也可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各层教学目标

  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内容上应基本一致,进度一致,不然在分层结束后,无法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此在备课时首先要按班内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了解”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理解”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应用”水平。技能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大约相当于“尝试”,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模仿”,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运用、使用”水平。

  情感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感受”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认同”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领悟”水平。后一层目标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备课时制定的各层教学目标针对的学生只有教师清楚,在课堂上展示时均以1、2、3代表,让学生觉得目标是逐渐深入的,每个人学习起来都是由浅入深。

  四、针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上课伊始,教师写出或说明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在授课顺序上,一般可先A目标(对应目标1),再B目标(对应目标2),最后是C目标(对应目标3),由低到高,层层推进。具体在教学中,A层是采用“低起点,多启发,多提问,多鼓励”的方法,使学生能跟得上、愿意学;B层则采用“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教师讲解释疑”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学生以“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表达交流、教师补充总结”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分层

  教师可以为A层学生选择基础知识点的练习,为B层学生选择巩固提高练习,为C层学生选择拓展训练的习题。作业题目要适量,每次控制在10道题左右,基础知识点占7题左右居多一些,巩固提高练习占3题左右。A、B、C三层统一作业量,要求基础知识点和巩固提高练习每个人必须做,拓展训练适当选择2-3题选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不建议使用适当减少C层作业量,而增加B层、A层作业量,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教师偏心的想法,增强B层、A层学生的抵触情绪。

  六、评价分层

  在对学生评价时,采取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考试试卷用一份。在记分册上分成课堂表现、作业评价、阶段测试和成绩汇总4个方面,课堂表现占10%,作业评价占20%,阶段测试占70%,对应每一项内容及时记录,根据比例得出最后成绩。对待各层次学生的进步,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适当加分,如A层学生平时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突然自己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是B层、C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加上2分等等,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于实验和探究活动课,课堂表现则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分,依据是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整个实验操作或探究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以及各小组之间的表达交流。

  在教学中由于隐性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最易被接受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体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大大改善,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说明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论文11-24

生物教学论文06-13

中职生物教学论文08-25

职高生物教学论文08-24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08-23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08-2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4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02-24

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08-23

生物教学论文:双语教学中生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