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5 08:38:45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优秀]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优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新趋势,已逐渐被国内教育与同行所认同,并且问题解决正逐步成为一种主导的数学教育模式。小学数学及小学生数学学习有其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亦有其区别于其它阶段的内在规律性。当前,深入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问题解决的内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所谓问题解决,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媒介,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分析、类比、假设、验证等创造性思维活动,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之后,使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产生和获取的全过程,从而强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思的能力。它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过程,追求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作为教学理念的问题解决;二是作为教学方法的问题解决。但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仍在于帮助和指导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课或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把问题解决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第一,问题解决的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问题解决的教学注重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以及思维的方法和数学发现过程、探索过程以及学生实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地组织学习和分析探讨才能得到问题解决的具体策略。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要进行适度的知识创造。

  第二,问题解决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中,师生通过问题解决尤其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并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其教学过程强调的是问题解决过程本身的价值,重视的是数学的内在逻辑过程和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第三,问题解决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与创新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倡导的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数学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要形式。问题解决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教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巧妙的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并科学地释疑、解疑,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第四,问题解决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意识,掌握一些常用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在问题解决中,教师总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将某些知识点恰当地放到相应的实际环境之中,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自然界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促使学生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不断加强。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1.确定问题。教师要在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了解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对所教内容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计划,确定好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联系这三个层次的问题。

  一般基本知识问题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为容易题;

  基本方法问题是针对知识点间的转移及其转移方法而设计的,为中等难度的问题;基本联系问题是针对知识方法间的联系而设计的,为稍难题。问题编好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排列,成为一个以问题为交叉点,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知识网,用这个网来覆盖全部教学内容。

  2.引导粗解。三个层次的问题至少要分三阶段提出,每一组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给学生有运用课本知识或相互讨论去解决问题的时间。由于基本知识问题仅涉及新知识的某一个知识点,并且孕育在学生已学的知识中,所有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都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基本方法问题主要设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知识点及其转移间的方法并有导向的问题,所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或教师点拨一般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基本联系问题则是涉及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并有导向的问题,面可大可小,对于新课,涉及的面可窄一些,对于复习课,涉及的面可宽一些。这些问题,学习好的学生在粗解环节中能获得问题的解决,中等学生通过讨论一般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基础稍差的学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求他们找出问题解决的症结在哪里。对于问题粗解过程中还学有余地的学生,可运用问题从求异、求宽、求深等思维角度把他们的思维引向问题解决的深层次。

  3.讲评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粗解后,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疑,引导学生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向深的`层次;在基本方法上,引导他们反思方法应用的时机;在基本联系上,引导他们理清知识脉络,条理思维框架,反思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契机。

  三、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三个关键1.“好问题”的科学设计问题的设计,是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所谓“好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能够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分析与判断,对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帮助;应当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即具有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趣味和魅力;应当具有开放性。即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好问题”的选择要靠近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接近准备进行教学的新知识;“好问题”的提法要有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现实性,最好能使学生激发较强的解决问题的需要与欲望;“好问题”的安排要合理、要由浅入深、要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多次体会“成功”的快乐,建立、巩固学生解决更“困难”问题的信心与决心。

  2.问题解决氛围的营造

  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能处理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教师创设情绪环境,它主要能培养学生的意志与自信心。比如,用语言挑起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鼓励或帮助学生下决心来解决问题;对原问题作适当的提示,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或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当即能解决的小问题,并在取得成功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发现”、“成功”的喜悦、乐趣,从而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才能的教室环境:尊重和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观念;为探索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提供必要的时间;为数学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相关资料;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切忌责怪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班级的集体学习活动,使班级形成一个彼此合作的智力团体。

  3.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

  在整堂课中,什么时候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什么时候让学生讨论、交流信息,怎样组织讨论和交流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要让学生首先理解问题,寻找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或专注于个体探究活动中去。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问题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疑问;作出合乎情理的猜想并求解;积极主动地对别人和教师的问题作出反应,并善于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推理,找出关联,解决问题,并能够用数学事实和论证判断正确性。同时,要大胆、流畅地与老师或同伴进行交流。

  四、问题解决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1.问题真实性的追求。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需求相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但真实世界的问题具有的高度复杂、棘手和不确定性特点是与现今大多数学校普遍推行的规范明显冲突,并且常常不能很好地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课程、测试和教学评价相吻合,甚至有时还与知识内容完全不相符。因此教师应着手考虑如何通过一定程度的真实问题来促进真实性的学习过程,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问题的绝对真实。

  2.学科知识系统性的体现。问题解决教学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来组织学习和教学,但是如果完全打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全从解决实际问题来组织知识,又可能使所获的知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零散性。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3.教师作用的发挥。问题解决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同时,学习评价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个棘手的问题。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强调整合式和情境性评价,并且要以真实性的方式实施,是内嵌的、透明的、动态持续的、非传统的和非封闭定向的评价。教师不但要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获得,还要评价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及其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收获,学生自我反思报告的评定、自由创造评定等等。因此教师必须弄清评价的功用、内容、形式、过程、方式、组织方式、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利用等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内容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快乐地体验,并逐渐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课堂成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数学兴趣,乐学。

  正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成效是我们数学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去年我们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了"三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对"三有"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学习,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特别是失败的时候。尊重、珍惜和理解是师生和谐的纽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情感动力。要善于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适时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能,鼓励性语言要简短精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理解学生,以情感的交流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郎的情绪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入门的先导,更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会去自主发挥他们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兴趣在活动中

  产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也离不开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让学生拿着准备好的钟表,观察上面有几个针,引导让他们说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区别,如长短,粗细程度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随后老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直观操作、多媒体演示、学习竞赛、游戏、谜语导入、编学习歌谣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教学活动的方法和体验,增长数学知识。在各种活动中学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分组。一般情况下,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优秀生为组长,在学习中能以强带弱,共同进步,争取不让组内成员掉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三、课堂教学应具有幽默性,让学生乐学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从而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鼓励

  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尝试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假设、比较、逆向等解题方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理解记忆法、规律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十种记忆方法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那么,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呢?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动手做一个时钟模型,并说说自己在各个时段都干什么,然后联系实际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多角度评价教学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氛围;教学成果;学习习惯

  与小学语文和科学等课程相比,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课堂气氛难以做到生动有趣,因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循循善诱,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太过严肃

  提到数学,人们总想到严肃的课堂气氛,严谨认真的数学教师。在这种刻板的教学环境中,小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即使学到了知识点,也是死背硬记的效果。当知识点不断增多时,无法融会贯通,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一蹶不振,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太过古板

  近年来,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被要求加入情境教学模式。如果这项改革措施能够正确实施,便能使数学课堂变得精彩活泼,但由于大部分数学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形成的固有教学模式中难以融入情境教学,创建的情境复杂且生硬,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情境教学看似多样化其实徒有形式。

  (三)小学数学教学成果衡量方式不够合理

  在我国国情下,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多是通过分数来衡量的,这并不是某一地区的特色,而是整个国家实行应试教育使然,这导致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成果的好坏。尤其是近些年来中考和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也受到紧张气氛的影响,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学生是否拿到了好分数。虽然不断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更多的评价标准,但收效甚微,分数仍然是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1]。

  (四)小学数学教学未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如今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存在此类现象: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教师只注重学生是否答对题目。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教师并不关心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过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只追求做出正确答案,丧失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甚至出现厌学抄袭现象。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习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长期忽视教学的真正含义———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为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教师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体验评价体系。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主动吸收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在学生具备扎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通过长期的实践可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变师生关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营造不一样的学习氛围[2]。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简明的学习情境,增加学习中的趣味环节,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均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共同学习。第二,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游戏环节。第三,增加学习道具,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买卖双方,提供人民币让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人民币,增强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角度评价教学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还在于摒弃传统唯一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不论是家长看待教师学生,还是教师看待学生,包括学生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都不应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教师应当多方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加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好奇心、探求欲的驱使下主动探索思考,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能够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回忆已学知识,举一反三;学生在游戏环节中是否能够运用已学知识顺利进行游戏。

  三、结语

  虽然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困扰着每一位教师,阻碍着每一位小学生,影响教学质量。但只要每一位教师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己,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关心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多方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的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广阔。

  参考文献:

  [1]郭晓冬.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育,20xx(4):145.

  [2]陈晓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基础教育20xx(12):7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然性分析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能力的迅速提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文化也变得日新月异,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地方,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更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拉开了帷幕,在各所小学中已经实施和开展。经过实践证明,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是非常优秀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通过一些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来引导学生解决各类问题,让学生自主应用和了解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这样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意识,还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让整个教学营造出一种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学到新的知识。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多用滥用多媒体技术,阻碍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往看到老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则是老师用形象化的多媒体技术教给小学生数学公式,在小学生尚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要求小学生进行记忆,再通过例题教给学生难以理解的解题方法,阻碍了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2.多媒体技术的过多应用,将小学数学的'难度加大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受到多媒体形象化知识的影响,无意中提升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实际上小学生并没有很高的能力来接受各种各样新的知识,即使有些知识好像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往往会由于理解不全而迅速遗忘。大多数小学生也因此而跟不上多媒体教学的速度,无形中增加了自身学习数学的难度。

  3.多媒体技术的过多应用,减少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除了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外,还要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然而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当今小学教师往往对此不太重视,过度应用多媒体技术,忽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作用,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应用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作用,应注重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的应用,创造一个更加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教学环境。

  2.通过多媒体技术,简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不单纯地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力求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充满趣味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多角度、全方位的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思考,进而达到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难点的简化。要让小学生不拘泥于习惯性的思维,开阔自己的思路,大胆的进行创新,更加简单明确的去学习课堂中的重点、难点。

  3.模拟构建小学数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模拟情景创设的技巧,更好的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创设情境问题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学生才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其中。同时,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创设问题中自主的、积极的进行思考。除此以外,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让小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所以教师在创设相应情境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从而增强小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而又合理地对多媒体的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更需要把握一定的设计技巧,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够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中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技能逐步要转化课堂教学艺术。尽可能地使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恰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导入新课、恰当灵活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灵活地选择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技能。它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我选择了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学生中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的面积大,孩子们都异常激动,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起来。而后,我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各自的思路,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数学课堂中,用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授中激趣、引导思考

  在数学课上,如果想让孩子们能跟随着你的思路走,那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亲切,具有感染力,还需要一些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孩子们傻眼了,他们认为不可思议。他们就很想探个究竟,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教师引导,一步步去发现规律,并设法去知道为什么,给自己解惑。

  而在讲授新课时,我们也可以适时地去诱导学生,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思维受阻、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3的倍数特征时,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都是看个位上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看个位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中,当发现这种方法无效时,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我就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学生随意的报一个数,我很快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在学生报数时,我把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分类板书,同时又有意识地把这些数按个位分成是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两类,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然后我给出12与21这一组数,学生在相加后发现和是3的倍数。学生们很快在计算中,自己发现了隐藏其中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激起情感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起数学强烈的数学情感。因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只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要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超市的价格标签, 银行的利率, 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来源素材。这样的学习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数学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全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小学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高度重视,而且小学教育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也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在国家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体验新理念,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1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思想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另一方面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而且数学学科的思想教育中,应该做到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思想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的将思想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中去。其次,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自身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一来,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在生活和社会中的有效价值,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高效完成。再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唯物主义观念,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培养维护辩证思想的过程,所以老师可以通过感知、观察、分析等手段来发现数学学科的本质所在。最后,要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不畏困难的学习精神;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显著意义。

  2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

  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从数学教学中的点滴做起,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习形成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在长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关于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习题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老师还可以在课前的备课中为学生准备一些提高其智力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数学学习中综合素养的提升。最后,对于同一问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法,从而发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而且老师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同时还能够开发其探索精神。

  3数学教学改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的具体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能够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所以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以后能够不断的开发和创造知识;而且数学知识的获取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起点。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敢于专研、乐于探究的学习素质,如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久而久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够养成不怕苦难、勇于攀登的自信心,这对于优化数学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其次还是增强其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只有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勤于动脑、乐于思考、独立解答的学习习惯,才会真正有利于其以后的学习。再者,还应该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怪问题,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训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的较好的想法,还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具有足够高的勇气和信心来解决以后遇到的问题。最后,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培养其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交换思想和方法,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得到互补;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协作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显著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激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谭劲,李光树.课程.教材.教法.2014(08)

  [2]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李红梅.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李元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

  [4]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杨荣花.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数学能够起到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数学学习的坚实基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何为核心素养?其又能体现出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如何在小学阶段来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是所有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下述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

  1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现今的教育界,普遍将核心素养称誉为当代基础性教育的“遗传基因”。构建起核心素养体系,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都必须注重提炼与升华本学科所具有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更应该注重提炼与升华其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数学教育,既是指可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各种基础性知识,并能够具有实际运用能力,认知数学的基本思想,获得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提出的预见性、综合性的整体要求,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立足于数学的基础性知识与实践技能之上的,其集中性体现了在数学知识当中所具有的数学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体现在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当中的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方可促进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充分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2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2.1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中具有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开展多元化内容的教学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整体把握整个的知识体系,理解与掌握知识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中具有的核心素养,并将其以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形式作为展现。将培养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点时,可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拓展学生数学意识、导入几何知识的空间理念、公式推导等诸多方面,借助于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来体现数学意识,获得数学教学情景的体验,以此来在教学实践当中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2在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初步形成与实践应用的阶段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构建起自身宏观性的数学知识的体系,让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奠定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坚实基础。在理解与掌握了知识概念的内在联系之后,才能构建起自身宏观性的数学知识的体系,如此一来,方能从整体上来把握数学意识,并在数学的实际学习当中,来较好地运用数学的推导、分类方法等来进行数学学习,并进而去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内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通过对教具进行实际的观察,并依据实物的数学关系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按照教具的实物图样、除法算式的对比,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除法的数学意义,教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为创建起真实的教学情景,可将苹果、梨等相同数量的水果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来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进行实物的观察,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生活数学”的真实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当中轻松愉悦进行学习,通过数学符号与生活实物的相互转换的学习过程,来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借助于一个学习的推进过程来进行深入学习:(1)认真观察实物;(2)展开深入思考;(3)进行实践操作;(4)作为复核运算;(5)最终的总结与归纳。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将每一个学习环节紧密联系,从中也充分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而借助于现实生活的实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将原本抽象性的数学理论知识,演变为直观性的实践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认知到除法所具有的意义。

  2.3将培养核心素养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从学生的知识学习任务来看,应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现实生活当中,对现实生活当中所有客观存在、可充分体现各门学科的概念、本质进行描述。例如教师所布置给学生的《绘制家庭房屋平面图》学习任务,可对于学生在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检验。如何在家庭房屋平面图当中合理的所有的实物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家庭房屋平面图当中如何选用最为合适的比例尺?如何来进行实物测量?……在绘图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将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并通过实践的过程来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样的“生活化的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也充分体现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该多安排相同的学习实践,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化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将培养核心素养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3结语

  总之,在现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持续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方式,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是进一步落实学科育人的实际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研究总结如何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实践运用来发现并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春妮.小学数学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05:25-26.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5:42-45.

  [3]孙博.浅议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形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162.

  [4]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一、给学生创造气氛和谐的课堂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主要是课堂,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小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他们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不断进行交流。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轻松的环境和平易近人的教师,使他们愿意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要从心理和行动上为学生创造好的交流学习的环境,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用心去体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并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使整个课堂充满学生的智慧。小学生的思维充满了新奇和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森林里有5只兔子,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兔子,还有几只兔子?一个学生大声回答:“还有4只兔子。”另一个学生说:“一只兔子也没有了,剩下的兔子都吓跑了。”很多学生都同意这个答案。这时一个学生又说了:“还有3只兔子。”其他学生都说这个答案不对,教师问学生:“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问什么你认为还有3只兔子吗?”这个学生说:“因为这5只兔子是一家人,猎人把兔爸爸打死了,兔妈妈吓跑了,还有三只刚生下来的兔宝宝。”真是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回答啊,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所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一)小学生的耐心方面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他们的耐心很有限,如果教师给出的题目过于复杂,计算步骤又多,就会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不想算下去。这样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会不自觉地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体现出了计算速度,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会把题目中的数字或运算过程中的数字看错,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三)小学生对题海战术反感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为了集中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给出学生大量的计算题目。学生开始进行计算时,还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由于计算题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减弱,使他们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边玩边做的情况,影响计算的速度,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率。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出发,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进行训练时,教师要每天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具备快速、正确、灵活计算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在进行笔算时,学生能把通过口算获得的能力迁移过来,使笔算速度也相应提高。这个训练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能从训练中不断获得提高。

  (二)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在让学生进行计算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概念进行理解,通过理解来进行计算,为计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通过计算训练获得突飞猛进的计算能力。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这些法则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计算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计算习惯过程中不断提高,使他们在读题、解题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时,我请教了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告诉我,在学生审题时让他们把题目小声地读出来,可以避免他们在进行计算时看错题目中的数字导致计算出错。对待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出发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的教师想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习效果不佳。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条理。在进行计算时,要使学生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个计算题目。在计算时,既要保证计算的迅速,又要使计算的正确率不断提高。为了减少学生的错误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使他们在计算完成后形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反思,适应小学新课改的需要。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反思与总结,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当前的小学教学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在新课改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反思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大纲为纲,机械的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基本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导入环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在教学准备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器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重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能够为小学数学做好准备,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教学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时间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宝贵的,学生知识学习主要从课堂实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技巧,明确解题思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学会检验的方法,就是把得出的结果带到题目去检验,也可以对解题步骤进行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有的学生虽然学会解题了,但是往往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步骤,但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没有真正理解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以后,依然存在解题困难的情况。因此,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要多问几个问什么,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然后是怎么解决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对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实际中的事例,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练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遇到的难点和难题,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和教材上。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常识,切实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态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知识范围,提升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另外,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在进行《商不变性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编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反思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依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对知识没有融汇贯通,学习效率不高,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时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反馈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会让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学科中心教学理念和模式,始终落实和贯彻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性认识,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获益,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避免采取强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做好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反思

  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很多教师依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对学生评价不够合理和完善,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为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教师要做好基础知识和课堂作业的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等级,丰富评语方式,掌握好每一个学生进步的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数学态度,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83.

  [3]王国利.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102-103.

  [4]郑官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90.

  [5]喻俊云.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J].学苑教育,2015,21:5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是整数应用题的总结。在这一阶段把整数应用题中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总。所以小三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归纳、综合,让学生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整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切入点。我们知道解答一般思考应用题的方法是:问题〈——〉已知。解答过程是:1读题,2分析,3解答,[列式],4检查。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这个程有机的结合。于是,我就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知道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应达到的目的,使学生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一班栽树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这道应用题时,我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思考:这道题说的什么事?有几个班栽树?拿个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这一串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方法也有机的结合起来。教会了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教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从问题〈———〉已知的一般的解题方法。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中还涉及到许多典型应用题。如:路程除以速度=时间,总产量除以工效=工作时间,总产量除以单产量=数量,总价除以数量=单价。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典型应用题,是因为这类应用题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虽然这类应用题也可以用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但如果学生把握到它的规律性,用它特有的典型关系式来分析、解答就会更加简便。例如:商店有12箱水瓶,每箱5个,每个10元。着些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这道题是求总价,关系式是:总价=单价乘以数量)

  这样根据数量关系式就能轻松的解决这道题。当然一般典型应用题都不是一步的简单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地、准确地应用各种关系式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的定义关系式子中的一些慨念。如:“速度”,“单价”,“工效”等等。并列举生活中有关慨念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理解,逐步掌握、运用,以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典型应用题。

  以上是我的一已之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希望我们不断的研究教材,探索教法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论文摘要:新课改,我们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那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呢?

  关键词: 新课改;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 “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彼此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朱桂莲,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考试周刊,20xx年68期.

  [2]吴素芳,演示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xx年34期.

  [3]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xx年26期.

  [4]阎春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xx年01期.

  [5]李豪,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旬),20xx年04期.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对小学生的应用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展开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仅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格外关注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展开有效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人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活动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分离,知识单纯的针对问题来讲解问题,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到让学生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将数学应用题的讲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而教师对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比例相关的应用题”的授课时,可以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都喝过牛奶,但是你们知道怎么冲牛奶吗?”然后分别将两杯用奶粉冲泡的牛奶分别给两位学生喝下去,会有一位学生说太浓了,另一位则说太淡了,教师可以问:“这是为什么呢?”就会有学生说:“比例不对”,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道具,让学生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比例配牛奶,之后,教师可以拿出说明书,发现是需要按照1-8的比例来配比,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配出美味的牛奶。在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一杯200克的白水,应该加多少奶粉才合适呢?”,学生就会踊跃回答和思考,这样就引出了比例的概念,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壨时,一节有效率的数学课,应该是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的过程,学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在进行应用题的学习时,对学生来说,往往借助直观的操作活动来理解更加容易,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应用题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剪一剪,将梯形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进行面积的计算。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获得解题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完“步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给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去测量学校的跑道的周长、篮球场的长和宽,然后将测到的'结果与实际的长度进行比较,看谁的测量最精确。

  2培养审题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应用题的解题中,审题时最基础和关键的环节,也是解题的前提。学生只有认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才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找到隐涵条件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将一些冗长而抽象的应用题目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掌握已知条件和问题。例如,对于这样一道题目“学校准备为学生发课本,学校一共有15个班,每个班发144本,同时学校还要留出30本作为备用,请问学校应该需要多少本教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题目进行简化,简?化后就是“15个144本教材再加上30本教材,一共有多少本教材?”,这样简化过后就只剩下条件以及问题,更加清晰明了。第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掘隐含条件。在问题中一个字的差别就可能导致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的变化,如增加了和增加到、多几倍和是几倍等,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解题中注意这些细微的差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理清思路。例如,题目中的词语隐含的数据,上旬指10天,学生应该根据上旬来发现10天这一数据。最后,教师要让学生精准的把握数量关系,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训练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把握,无论是已知的数量关系还是未知的数量关系,找到未知量与巳知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轻松解题。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小学数学课堂营造一种活泼积极、生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和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得乐趣,而不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要让学生勤于动手,强化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地调査自己家和邻居家每个月使用的和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然后推算出学校的所有家庭‘一个月丢掉的白色垃圾的数量,然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对白色垃圾的看法以及治理的方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才会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进一步提升,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让学生创造性地解题。

  3培养解题能力,养成学生数学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会感到困难,原因就在于没有运用有效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对题型以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和汇总,加以指导,让学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解题思路与体系。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有时会出现思维定势,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变思路,让学生跳出思维的框框,打破思维定式,找到解题的思路。如,在解决"小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为76分,而当科学成绩公布之后,他的平均成绩增加了3分,求小明的科学成绩为多少?”这类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假设小明的科学成绩也是76分,那么四门学科的平均成绩还是76分,而实际上平均成绩为79分,多出的3分应该分给每一科,即12分,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清晰了,76+12=88,这样小明的科学成绩为88分,很容易就计算出来了。学习完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以及各种可能的解题方法,教师也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此外,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路,让小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应用题要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一要让学生从已知条件人手进行解题,第二要让学生从问题人手解题。例如,对这样一道题目“服装店有衣服240件,一共有2个可以放置12件衣服的展架,问平均每个展架上有多少件衣服?”,其已知条件是240件衣服,2个展架,每个展架可放12件衣服,从巳知条件的角度出发,可以知道这是求展架上如何放置衣服的问题,而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就是求平均数的问题,在掌握了已知条件以及__提下,学生碰行计算就会将已知条件作为基础,将问题作为目标,这样解题的过程子的数学应用题并不会有多难,只是小学生不能掌握方法和思路所以感觉很困难。只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将解题的策略进行传授,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解题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再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就会感到豁然开朗了。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不仅仅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养成学生的数学思路和数学化的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解题的秘诀,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运用以往总结的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来解答问题,找到一条最便捷、最有效的道路。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一些改变,而其中作为一种新颖的在线互联网教学形式的微课,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设定,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有效增强。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始终采用的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和枯燥化,使得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及积极性受到了极大打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微课资源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引进其中,在可以有效地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微课资源创建清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架构

  微课资源教学指的是以教学大纲作为指导作用的教学形式,所以,利用微课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创建清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架构。在微课资源应用于小学数学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教学任务,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定,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对知识进行有效地吸收。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应用微课资源,可以引领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步骤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有利于学生创建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架构,进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是教学案例等,来引导学生将三角形转化成学生们熟知的图形,让学生们观看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过程,这样学生们就能对其进行直观的理解,而且更容易掌握。

  二、微课资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革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采用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化而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致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差强人意。而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不但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而且还能够使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从而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度更高。老师能够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以及短视频和图片等来完成教学内容的配备,此次来刺激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更高效地完成对教学重点及难点的讲解。不仅如此,还能够利用课程导入和案例讲解,或是多媒体课件与知识点探讨,以及课后训练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去发掘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缺点以及优点,同时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是立体视频等,来向学生展示长方体6个表面的位置。学生在观察完长方体的形态以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将长方体分解之后的形态,让学生进行更直观的观察,从而能够很快地掌握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另外,通过应用微课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营造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这样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微课资源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良性互动

  基于互联网的微课资源教学,是一种能够构建老师和学生之间良好沟通和互动的优质的交流平台。首先,微课资源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完成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定,然后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另外,学生也能够利用微课来进行课外探讨和习题训练,而且也能对课程进行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在线交流方式来和老师针对一些难题进行在线互动与沟通,从而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里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和不太理解的知识点,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和询问,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到微媒体平台,从而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探讨。老师也能够利用微课资源的教学平台,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演示给大家,并向其讲解每个坐标系所具有的详细意义,以此来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能更好地理解折线统计图。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用微课资源,能够依靠老师和学生间的丰富多样的交流模式,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讲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加强。

  四、结束语

  微课资源教学在现下是一种主流的互联网线上教学模式,它主要是依照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来配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并更好地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用微课资源,能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多样的教学形式,拓宽老师的教学思路,并使得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越走越近,促进了相互间的实时有效沟通。不仅如此,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而且通过微课资源进行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方法的设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加强,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艳.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1):198.

  [2]谷传文.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68-70.

  [3]赵金焱.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6(5):4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整合”是课改中的一种新思路。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整合的思想势在必行。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唯一的课程资源了。在此,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几点看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声、像、影并茂的优势,可以辅助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导入时,创设了老师追偷车贼的情境,用PPT展现了老师奔跑追骑摩托车的小偷的动态情景路线图,让学生生动而直观地看到:老师通过操场走的是直线,路程短,小偷骑摩托车走的是有弯曲的车道,路程长。因此悬念得到解释,学生顺利地理解:时间相同,走的路程多的跑得快。接着又用PPT动态展现了在校门口小偷弃车逃跑被老师追上的路线图,学生在信息中很快理解: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比快慢”的经验,让学生感悟出已有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联系,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情境中的快慢比较。

  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例如,____省____市____区的潘____老师在《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在练习卡上探索思考、尝试作图,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接下来的交流反馈中,就多次运用了电子白板技术。有时是学生叙述想法,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给大家看;有时是直接请学生上台,动手把自己的想法比划在白板上呈现。在电子白板的操作上,学生理解了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找到了平行线间有无数个同底等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把梯形中的两个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大三角形求出面积;把四边形转化成一个大三角形求出面积;把长方形中不规则的四边形形象地转化成一个底为长方形长、高为长方形宽的三角形,很快求出面积。课堂中,还充分运用电子白板随机展示多样化的做法,灵活地进行方法对比和总结,同时还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

  多媒体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其他学科知识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整合

  在数学课中,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它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或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这是课改中的一种新理念、新尝试。

  1、数学+语文=数感与语感的整合

  语文是与数学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其工具性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其人文性是学好数学的动力。例如:语文阅读中的《小猫钓鱼》是孩子们百听不厌的故事,把它用在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O的认识与书写)》一课中,让学生观察图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与小朋友们分享四只小猫钓鱼的故事,并从中引出数学问题: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就是一个也没有,应当用什么数表示?通过故事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0”的清晰表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数学活动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2、数学+美术=实质美与形式美的整合

  把数学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通过营造美的氛围,欣赏美的成果,体现美的享受,创造美的生活,使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才会有“数学很有趣,我很喜欢数学”的情感。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一系列的“动手做”课堂中,安排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用彩笔在给定的图形中按一定的`规律涂色组成新的美丽图案等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感受到数学课也是多姿多彩的。

  3、数学+音乐=知识与欢乐的整合

  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使人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数学中巧妙地应用音乐,能起到神奇的功效。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小明的一天》中,开课时让学生听一曲节奏轻快的《时间就像小马车》,把学生带入一种愉快的氛围里,让学生在欢乐中以积极的状态度投入到数学课中。有时,在练习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学生会更耐心、细心地完成练习,巩固新知识。

  在数学课中还可以渗透音乐知识。如在《重复的奥妙》一课,通过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创造有规律的舞蹈动作,用手拍拍出有规律的音乐节奏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三、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的优化整合。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两步应用题”以“购物”为话题;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去“算算节余多少钱”;在二年级上册,教学“认识人民币”可以开设“文具店”……学生能确确实实地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从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例子入手,化枯燥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的生活事例。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总会敏感地发现,并会主动地去解决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能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简单、欢乐和美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课件、微课等显示出了极大的教学优势,是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传统的教学具则似乎被遗忘。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片、画面、音频与视频等整合在一起,固然可以直观、形象而动态地展现教学内容,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浅显而丰富的数学素材之中,以便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深刻理解。但教学具更为直接直观、取材便利、制作简单、运用简便,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能让学生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活跃的思维状态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可以说自制学具,让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在动手中享受智力角逐的乐趣、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小学数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具的制作与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自制学具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与情绪,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学习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视学生本身的情感与情绪,只是将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包袱与精神负担,学生只是在进行没有情感的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的学习是枯燥而繁重的,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要将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顺应学生的天性,重视学生情感地不断激发与维护,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展开自主探究,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动力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学科的喜爱,探究的快乐完成,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自制学具,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这一点正好切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自然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来。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取材生活来制作相关的学具。有的学生用纸板制作,有的用橡皮泥捏制,有的将土豆削成长方体等。这样的活动更具趣味性、灵活性与创造性,更能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创作的积极性。

  二、自制学具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激活与发展。而以往的教学偏重于动脑,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右脑处于休眠状态之中,而让学生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来,就能使学生将新奇的想法与创意付诸双手。表现在学具之上,学具自制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物化的过程。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与大脑,手脑并用,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双手与大脑更加协调,更能让双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工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展开活跃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来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可以位伸的长方形,给予学生自由展现个性的`舞台,学生设计与制作出了许多的学具。课上教师以所学过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来导入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四边形,然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用手捏住长方形学具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伸,让学生观察两组对边与对角的变化,形状的变化;在教师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制作的学具来进行拉伸,来亲自测量对边对角的关系,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与认真观察中理解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角相等,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与三角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让学生举出实例。如汽车问的保护网、各单位门口的推拉门、放缩尺等等。并借此来让学生来亲自动手为家中来制作一些方便运用的小物件。这样的学具制作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与灵活运用。

  三、自制学具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

  小学生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思维形象性与知识抽象性之问的矛盾一直是制约教学、困扰教师的首要问题。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改变单纯的知识讲解,将难以用语言讲清讲透的深奥知识点寓于浅显形象的事物之中,而学具的制作与运用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寓于直观的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从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获取直接而直观的感性认知,于简单直观的现象中深入知识的本质,形成规律性认知,这样学生才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抽象深奥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时,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前亲自动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自制学具。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纸板卷成一个圆筒,然后再剪下两个圆形纸片加在圆柱的两头,制作成一个圆柱体。这样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而深刻地体会到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这样教师在讲解此部分知识点时,学生自然就可以通过再次地观察学具,并将圆柱展开来深刻地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圆柱的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此部分的作业布置成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八宝粥罐等穿新衣,外面糊上彩纸改装成笔筒,这样自然就会涉及需要用多大的彩纸,从而让学生再次在亲自操作中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此部分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9-0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5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9-0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08-2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推荐】05-1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08-23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08-23

小学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培养论文02-26

数学教学论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