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汇总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论文1
一、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作用,使课堂开始 便形成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 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致归纳成如下几类:
1、以“之最”来导入新课。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 ,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 ?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 ;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西亚、拉非的讲述。
2、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运用幻灯、录相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 上讲授新课。例如,在观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幻灯片或录相片后开始埃及国家的学习、可先了解艾菲尔铁 塔、巴黎圣母院,然后开始法国地理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3、以读图提问来导入新课。此方法多用于讲述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
4、可以用地理谜语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述埃及地理时,可用“灰尘吹来”猜谜底“埃及”来导入新课。
二、趣味授课
1、生动的教学语言。
(1)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 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 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 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园”、“钟表王国”—— 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 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学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曼谷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四十一个字;讲述 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选编一些地 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等,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使学 生牢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采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古海福 吉安”。
2、灵活的讲练结合。在讲授新课时,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及动脑能力。
3、形象的直观教具。
(1)课堂的边讲边画。如讲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就以北京为起点依次画出京 哈线、京广线、京沪线及京九线;接着以河南焦作为起点画焦柳线;以陕西宝鸡为起点画宝成——成昆线。之后,可以再画三条东西干线及铁路枢纽,形成全国铁路网络,给学生留下鲜明的直观印象。
(2)充分动用电化教 具。除了制作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和录相片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手制作一些电动教 具。如“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中国矿产分布”、“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等主题鲜明、制作精湛的现代 化电动教具。
三、趣味小结
打破常规的“一言堂”式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自拟提纲、自行总结。
四、趣味练习
1、自测式练习。是指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拟题,相互提问,相互评定以求 共同提高的练习方法。
2、形成性自测。是指教师在课前将有关练习题印好,新课结束后,进行当堂测试的练习 方法。时间多为6—10分钟。
3、竞赛式练习。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竞赛题目以当堂教学内容为主,由易 到难、层层深入;题型多种多样,有口答、连线、指图、填图等内容,最后以小组得分多少取胜。
五、趣味活动
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地质宫矿产博物馆、天文馆等;另一方面,结合学校 所在地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业建设成就、农业生产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调查。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趣味教学的宗旨就是通过课堂内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不爱学地理到爱学地理,进而会学地理,最终达到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地理教学论文2
一、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爱地理教师,才会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一方面要外塑形象。地理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向学生展现平和、亲近而可爱的教师形象。另一方面要内提修养。地理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要有一颗爱心,向学生展现一个富有爱心而又渊博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地理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尊重与敬佩,学生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上来。
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所接受到的永远是现成的没有悬念的`知识。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考察地理事物与现象,把握本质,发现规律,揭示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律性认知,才能有效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改变知识的单向传递,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使其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探究中达到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认知,认清其内在关联性,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无疑处质疑、在重难点处质疑,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中进行概括与总结,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同时,在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以将学生的思考与思维全过程暴露出来,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更利于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更加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理论知识源于对实际生活以及实际现象的理解及概括,发展后的理论知识又要还原于生活,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并且从实践中来不断提升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以及适应性。为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什么样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即使学生背诵得再怎么流利和牢固,也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更不会结合地理知识来分析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无法利用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灵活、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对我们国家环境现状的一些看法,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说一说应该如何向好的方面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改善不好的地方。这样,学生便会积极收集环境语言,思考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缺点。然后,教师再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这种方式不但运用实际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不断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量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还能够高效率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短期与长期规划,将其渗透于每节课的教学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论文3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并分析了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问题,从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营造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创新教学方式手段多方面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对于实现高中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种促进。
【关键词】高中地理;特点;问题;效果;提升;策略
地理学科是高中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空间把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理学科教育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分析地理教学问题,积极探究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是地理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课程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地理理论知识设计的同时,一般会设置相关实物和现象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展示。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特点。高中地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设置的有地理整体构建内容,设置的有很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对地区发展因素,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等内容有有效的了解,这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促进。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增加了很多自主探究内容。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多数地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只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播,只重视让学生识记重点地理知识,却不重视与学生互动,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非常被动。第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新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多事对教材内容进行呈现,但不重视内容的拓展,不重视趣味性强的,拓展性强的地理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引入,地理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第三,只重视知识传播,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重视知识的传播,重视引导学生识记知识掌握知识,但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能有效的思考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地理知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把握和应用,创造性学习难以实现。
三、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1.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先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要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是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基础。要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做好学生调查工作,能够对学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所关心,所感兴趣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基于学生所需,选择设计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对学生的进行摸底,基于此进行教学设计。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能够基于此设计相关内容,以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
2.营造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地理教师要能够认真研究新课改目标要求,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性,能够营造出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保障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能够充当起好的引导者角色,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要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对问题的讨论,以保障问题的有效解决,保障学生能够在问题讨论中,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教师要能够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重点、难点,探究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有效发展。
3.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是地理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地理素养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够多为学生展示一些立体地理图像,多是使学生观看实物模型,能够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动态地展示各方面的地理图形,能够使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化的地理图形。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容易,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也会更为准确。比如,在教学相关洋流、河流、地形地貌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通过图片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画出来,然后把相关知识标识在图片上。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4.创新教学方式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新地理教学方式手段,要能够改变传统理论为主的方式,能够积极融入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新媒体教学法等,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手段融入,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有效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影响下,创造性地学习地理。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方式开展地理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对地理教育内容进行创新,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方式构建富有趣味性的地理课程知识体系,以多媒体方式把课本具体内容与学生所需要的实际生活内容联系起来,以实现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和认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玲.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索——以《不必要的等待——绿色校园行》为例[J].地理教学,20xx(05).
[2]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xx(09).
地理教学论文4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凸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价,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需要重新定义或建构的基本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化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是“上传下达”,从而导致教学的过程就是有效地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更为严重的是忽略了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种变化实际上淡化了过去过于强调的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注重了知识的主观性、发展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而更是“体验课程”(能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及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教师和学生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种,每一位教师与学生对给定的课程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对给定课程内容的意义都有自己的解读。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出发,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革,以期在教学过程种使教师教的内容能不断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化的学习内容,从而教与学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值得关注的是,地理教育中“潜在课程”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潜在课程”一般是指通过学校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教育环境来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经验。教材将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差异、砍伐森林、荒漠化、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类和地球未来的重大问题渗透到各章节中,让地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发。例如,教师可根据教材来挖掘地理“潜在课程”的活动,如“ESNO的形成及影响”、“水污染治理讲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等活动形式,通过各项活动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情境,从以教材为主走向学生发展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上课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想、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允许多元思维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地理教师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以及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下列下四种要求:
①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关爱;
②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即“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③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应一种一种统一规格的模式发展;
④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观还应当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与学生以后的成长(或终身学习)有着共同的外延,其效果应逐渐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显现。
三、学生:有思想、有个性的唯一的主体
传统的观念总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怠惰、贪玩和极度缺乏自律性的对象,需要不停的刺激他们、管束他们和给他们灌输现成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使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是教学过程沿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进行,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
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和愉悦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四、评价: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效果评价指教学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或预期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的诸要素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中,常依据考查、考试成绩的相对高低来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考查、考试的内容有限而且较为固定、呆板,学生们对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自然就有高分和低分,在竞争中就存在成功者和失败者。这种评价方式中,对成功者是一种激励,但对失败者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被彻底否定而丧失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进而否定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必须不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能把优、差生放在一起进行相互比较评价,因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了相同时间、相同待遇的教学过程后,不可能达到相同的知识水平。对于一些差生来说,即使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了一些特殊的照顾,也可能在考试中考不出优异成绩来。所以学生彼此间的相互比较评价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在分数上永远处于不利地位。
为改变这种状况,地理教学的评价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进行“个人比较”评价,即进步的评价。现代地理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和价值,并不是地理课本知识掌握的牢不牢,而是要看不同的学生才能的发展变化,只有学生才能的发展变化,才可以体现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对学生才能的评价还应是多视角的,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表现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等等。从不同角度评价,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优点和成长的潜力,而且这些优点和潜力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逐渐显现出来,是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可造之人,那么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都能顺利成长、成才。
地理教学论文5
摘要: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方法,学会创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的人才。
关键词:地理;创新;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教育培养的对象不能只是学会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为此,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建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已经落伍的教学模式,例如,“满堂灌”“一言堂”等。要多加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地理教师,虽然并不是主科,但也要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中,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努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很多学生都喜欢玩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缘于其实时的互动性,能给人以挑战的机会,给人以挑战的动力。如果课堂教学也能达到这种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兴趣与动力,那教学就会有趣得多。如何使我们的教学变得像游戏一样吸引人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进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笔者就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及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学科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一门学科,他们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面都是我们身边的或是存在的,陌生的是要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对此,笔者在第一节地理课开始时并没有急于讲授新知识,而是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地理的实用性及综合性,如电视节目中介绍各地风光的,报纸中关于旅游、房产的,指出地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与兴趣。
然后,又在课下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圆缺,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并让学生在下节课把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画出来。第二节课,学生们都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提前在地理书中找到原因,还有的同学分析了现象形成的原因。经过这两节课,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对于地理学科有了深入了解,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大胆地思考、想象和探索。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教师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协调者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只是一味地讲授。
作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做学生的朋友、引导者,使师生关系融洽,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能够自我激励,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敢想敢言,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自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类似学导式、自觉辅导式、读图启发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动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教师要善于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它为活跃课堂,激活课堂教学,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进入,也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得地理课也由抽象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一些很抽象的知识,例如,地球自转,日食的形成,月亮的圆缺,星座的分布等,这些在没有多媒体技术之前,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非常抽象且无法理解的,但是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些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幻灯片、视频再配合教师的教具,使得抽象的知识鲜活起来,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月球的运行轨迹,地球在宇宙中如何自转,星星在夜空中的分布。重要的是,师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容量大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先进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手段,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也必须要有创新的本领和意识,以新思想、新观念武装自己,积极主动地充实自己,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然后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地理教学论文6
一、背景介绍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地理信息系统就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在必修及选修部分都有所涉及,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地图部分还明确提出教师应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运用实例。[1]由此可见地理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中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性及地理教师实际的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矛盾,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实际推行非常困难。因此2005年既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又具有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oogleearth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许多中学地理教师的关注。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发现,目前我国关于Google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已经很多,但是由于目前Googleearth在我国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找到真正适合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二、天地图概念
天地图是我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具体实施建设于2011年正式发布运行于互联网、国家电子政务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环境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提供服务的形式有三种,即站,服务接口和前置服务。[2]一般情况下,用户利用天地图的站就能进行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浏览、查询、搜索等各类应用。[3]李总理曾在2011年提出要将其建设为我国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知名品牌。
三、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情况介绍
目前天地图免费为公众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不仅包括了覆盖全球范围的矢量地形和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地图及部分城市三维街景、水系、交通分布等这些我国其他电子地图均有涉及的地理信息数据,还包括了我国各省的人口普查、天气预报、旅游景区分布,及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一年经济及社会各方面巨额的统计信息等我国其他电子地图未曾提供的信息数据。据李志刚对目前天地图的建设情况的介绍,目前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总数据量超过了100TB。[2]由此可见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非常丰富。
四、已有的关于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发现,目前中国知网上关于天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文章仅有几篇。张鲜鲜等认为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在线地图、省市直通及专题运用这三种运用功能来实现。[3]郑玲等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分析了天地图运的五大主要功能,及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发现,已有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于天地图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的介绍,而关于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将联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从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和学生探究性学习两方面来介绍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五、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在常规地理课堂教学中,天地图为常规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资源,仅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种运用方式的实现由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连接了互联网电脑直接进入天地图,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比如在地质版义务教育八年级的地理教科书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地形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地形。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了有关我国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后,通过这种方法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地形的影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不同的地形及我国的地形特征。但是这种方式的教学,需要在能连接上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二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将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截屏的方式插入到课件,所有的操作过程均在备课时完成。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人口数据情况,而天地图的综合服务栏目就提供了我国的人口普查专题图层,教师在该栏目下寻找需要的图层,再通过截屏/粘贴/修剪的方式将其插入到这节课的课件中。这种方法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增加知识的可信度。第二种是在学生的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将天地图作为辅助工具。通过上文可知天地图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且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学生在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利用天地图既有利于获得探究思路,又有利于获得丰富的资料。如对于粤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四川盆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中课新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地图评价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描述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环境特征。教师可将这节课程设计成基于天地图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天地图搜集、整理资料,归纳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特征,并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做成演示文稿予以展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对学校硬件设备及学生能力要求高且管理难度大,教师需要在开展前对其进行精心地设计,并向学生介绍天地图的使用方法。
地理教学论文7
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新时期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监测、人口调控等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着日益严峻的的环境形势,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地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当前的环境形势下,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以及资源面临枯竭,使新时期的地理科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生态可持续建发展已经成为地理科学的核心内容。地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对于世界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才能有效的投身于环境建设当中去,以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地理科学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各个领域和方面,自然环境的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绿化建设,防治自然灾害,与此同时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其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地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路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地理科学的核心内容,所探究的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立足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地理学的区域性,分析地理区域的特征与差异,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地理科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人口、资源以及环境多个内容,而可持续发展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地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生态环境、能源、工业、农业以及社会生产活动,将人与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发展时期,地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以带动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化发展
新时期地理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已经确定,全面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研究的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着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除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之外,新时期的地理科学还涉及到人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科学的理论内容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趋向于系统化的发展。无论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社会经济的建设,都将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理科学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系统化发展,将综合性学科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以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是立足于地理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是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新时期地理科学的系统化发展,在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主题下进行有效的延伸与拓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发挥地理科学的重要价值。
(二)高新技术的应用
科技是时代发展的标志,而对于新时期的地理科学而言,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遥感是地理科学应用最多的的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开始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得以开发和应用。在地理方面,航空摄影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利用卫星、遥感以及传感系统,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生态环境信息,以更好的掌握当前环境的实际情况。高新技术的应用,将地理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技术的推动下,地理科学的逐渐呈现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科学地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环境当中的实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地理科学的有效延伸。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一样,都属于生态系统当中重要的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建设迎来了新的曙光。高新技术的应用,将地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落实到实践当中,而不是局限于理论。社会、经济、人文、科技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可持续发展趋势带动下啊,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同时也为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地理科学的重要价值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来,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三、结论
新时期的地理科学研究,围绕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透过地理科学,能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过程。树立全新的地理观念,充分发挥地理科学的社会价值,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当中去,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理教学论文8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具体、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具有如下特点:教学内容具有相应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相统一;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具体商业操作有直接的联系;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成果;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对项目工作成果进行评价。项目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样性的项目教学过程保证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转换而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立即以一个熟练工人的角色进入社会和企业生产领域,直接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产生即时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可以立即进入到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即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项目教学法对中职旅游地理教学的价值
旅游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旅游地理涵养是旅游业一线从业人员(导游)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作为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旅游地理课程在培养青年学生的旅游业职业行为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项目的适当设置有利于旅游地理课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
项目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应把完成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分解融入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即初次接触、加深印象、深入了解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最终掌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同时还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体现知识的相关性,教师设计的项目应具有动态性和真实性。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部分项目为必选项目,一部分为自选项目。教师要提供项目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要介绍项目的研究方法、大致过程、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各个项目环节与操作紧密结合,最终达到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学生最终进入旅游行业铺平道路。
(2)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是导游实务教学联系旅游业工作实际的特色形式。利用案例分析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理论知识,使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置身于案例所提供的环境当中,以旅游行业工作者的角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使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理论讲授课时要充分结合案例,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的获取途径应该以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从各种报刊、书籍和网站上查找、选取并加工那些具有典型性、和具有学生讨论与分析余地的'案例。加强以课堂及小组讨论为主的研讨式教学。教师应该尽力营造自由、活泼、互动、参与式的课堂氛围。采取课堂及小组讨论的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研讨中培养积极的创新精神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模拟导游实训室和旅行社、景区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直观教学、演示操作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积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
(3)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检验教学效果
在旅游地理教学改革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提升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适应旅游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旅游业所急需的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是否具有这样的职业能力立马可见,因此项目教学法的成果便于检验。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是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培养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项目中得以应用和巩固。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教学论文9
论文教学法是指用想论文、写论文、析论文、疑论文的思路来指导地理教学,教学时先把所教的地理内容设想为一篇有见地的论文,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寻找论点,把握论据,逐步论证,最后提出、解释疑问,归纳引伸。用此种方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材的分析,人文地理部分某些教学内容更适合此种方法。
论文教学法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探索,它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在学生自己审题的基础上,假想课文应该持有的中心观点,再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和信息的加工,创建这一观点的论证系统,最后结合教材归纳比较,从而使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升华,并用自己的头脑重新建构现实,以加深对外部信息(指教材信息)的理解和取舍。论文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此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
(1)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论题的理解,也即从自己的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论证课题。
(2)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教材的论证过程,发现新信息,改造和重组先前的建构,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以达到认知和现实的统一。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论文教学法的“想、写、析、疑”四字教学模式,下面以中师地理教材第二册第十四章《人类和环境》为例加以阐述。
一、“想”
想是教学的开始。是学生审议课题、搜集材料、确定论点的前奏。想不是叫学生凭空乱想,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题,进入意境。
1、老师出示教学课题《人类与环境》
2、出示本章的教学目的和重点
教学目的:
掌握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主要方面
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了解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充分认识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环境概念、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途径
3、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否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合适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如何组织素材,充分论证?
在学生思考 “想”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听学生的想法,说自己的观点,师生互相探讨。
二、“写”
写是教学的深入。是理思路、编提纲的过程,是想法的书面表达形式。
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逐步建构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列出一个写作提纲,即如果该课题由你来写,你打算如何安排,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参考其它课外书籍,这时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要当好参媒。要求学生写的提纲要体现教学目的,但又不拘泥于教学要求,要大胆地写出自己的观点,论点鲜明、联系实际。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讲,写的过程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使得老师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了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这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准备了必要条件。
三、“析”
析是教学的中心。可分两个阶段:(1)有代表性地请学生简析自己的论文主题、层次和结构。(2)师生共同分析教材的主题、结构和层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基础,不仅能发现学生的认知障碍,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机;后阶段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师生共同谈话,可修正和重组学生先前建构的不足,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认知领域有一个质的飞跃。对第二阶段的分析,《人类和环境》谈话提纲可作如下安排:
问题的提出
研究课题:《人类与环境》,关键字“环境”如何理解?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界定本教材的研究重点是自然环境。
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包括 >地理环境(指地球表层)、地质环境(指地表下的岩石圈)、宇宙环境(地球以外的星际空间)。这三者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人类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影响自然景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环境系统的功能。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资源在数量上质量上有着很大差别、 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危害程度有着很大差别、不同地区水土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差别、不同地区环境承受破坏和污染的能力不同。在此要强调人类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
为何要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出现了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发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3) 发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污染问题。
(4) 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为什么?
4、如何来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重点)
(1)统一认识:a人类的发展必须要靠环境的供应,而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环境的持续的供应为保证。b当人类的活动影响到环境的质量时,我们无法也不能逃避,只有面对现实,帮助恢复环境。c我们要尽一切可能,让环境有持续的供应能力,从而使人类有可能持续的发展。
(2)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主要途径:
a 在人类生产方面。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应该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的步骤和速度,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要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使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经济、环境相适应,这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
b 在环境发展方面。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控制已出现的环境问题 这是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良性方向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免环境再受污染和破坏,这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中心内容。
人类与环境的广泛性:要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通过系统分析学生掌握了教材的论证逻辑结构,加深了人类与环境的辨证统一的关系的理解,特别是联系实际,结合国情,充分认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同时学生通过对照比较,明白了自己在建构这一部分知识结构时,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四、“疑”
疑是教学的关键。提出疑点、突破疑点、解决疑点,才会在教学上有质的飞跃。经过综合分析,学生的建构总有与教材上不一致的地方,有的经过加工类比,很快得到了解决,可是常常还有一些问题想不通,这就是“疑”点。疑点的种类很多,有的疑观点,有的疑事例,有的疑论证结构等。出现疑点是论文教学法的高
潮所在,也是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取的高级阶段,常闪耀着学生敏锐的思想和智慧的火光,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和解决。
论文教学法是借鉴了语文教学中的如何写论文的结构模式,通过在地理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发现此法特别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特别适合部分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想、写、析、疑”四字是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也可能要花几堂课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如上述的《人类和环境》一章就不是一堂课能做到的,只要统盘考虑,合理安排,加强指导,论文教学法会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地理教学论文10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而如何改革传统输灌式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改的重要课题。各地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合作、引导、探究等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为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在这两年的地理教研实践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近几年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由于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优化教学过程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而“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一教改,可使优化课堂教学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地理学案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合作、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通过学案,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强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实现和推广,同时,把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自我学习、检测、评价,有成就感,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很受学生欢迎。
“学案导学”教改体现师生间、生生间“沟通”与“合作”活动,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等特点,而这一特点适应了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课改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这一教改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课改后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编写好学案提纲,提纲是学生自学的向导,编写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究的原则。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同时,提纲应反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反映知识体系和结构,
学案内容在使学生自主获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心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问题,特别在读图问题上,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与分析,让学生交流与探讨,体现合作学习特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出典型的练习,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反馈自学能力与自学效果,然后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学生个人自评→教师评价”过程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
“学案导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提供了载体,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传统的备教案转化为备学案,并与导学有机地结合,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
由于学案针对学生特点,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自我学习与评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学案把练习引入课堂,减轻了大量课外作业负担,达到了课内完成地理学习任务的要求。
学案通过“知识体系”、“反馈练习”、“学习小结”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自学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则进一步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及解决问题,在读图方面,既培养学生读图的方法,又提高了通过地图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教改在教学实践中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值得反思。
反思一:导学内容问题:导学内容设计是否恰当与合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设计导学内容时,能否提纲挈领,紧扣教学目标;能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能否对课本内容进行册减、合并和重组;能否联系生活实际等都是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要钻研新大纲,新教材,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导学的艺术和技巧。
反思二:自学效果问题。一些学生适应不了课堂上较长时间的自主学习,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差的后进生,习惯于“你讲我听”模式,懒于动手、动脑,过分依赖教师,若教师辅导,督促不力,他们就不会利用时间去阅读课文,不会去思考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
反思三:教师备课问题。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好材料、深入备课:既要备好所教学的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备好学法,备课量较大。因此,如何建立与教材同步的.课堂教学材料,以便每节课施教时随时提取和应用,以减轻教师备课量,这是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
为此,在今后的学案教学中我们要注意:
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地理教学论文11
一、在开放环境中,把握猎奇心理、多角度的引导,实现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学生能在一种好奇心理、急切要解决的问题为基础、利用已学的知识或将要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提出的问题。探究性原则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是需要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因此应重视创建学习环境及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对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引导。例如在《学校地理环境调查》的课题中,就利用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中,而且从身边的环境中,利用其如何在熟知环境下,做好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好奇心理开展课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都会充满热情,特别是中学生,能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熟知的问题,能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成就感和知足感。所以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去激发他们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使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势。
二、做好幕后角色,多给自由空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实现体验性原则
在实际生活当中地理知识无所不在,比课本中的内容全面而丰富。中学生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视野,扩展地理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应由原来的“台前”转变为“幕后”,但教师必须做好一个导演的角色,设计好适当任务和情景给学生表现,善于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授之以渔。例如在《河流地貌形成探究》中:教师应用学生身边的河流常见的几种地理景观,或给出图片,或用多媒体展示,提出这些河流中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引导他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在野外考察实践中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聪明才智,让他们有切身的感受,实质上的理解,并且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不断的参与科学探究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仅是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同时,教师应留下自由空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将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学生的自身的经历、表现的自我能力的展示过程。
三、从时间上、空间上、评价上等多方面的实现开放性原则
在时间上,应不拘腻于课堂时间,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可以提前布置,延后总结评价。在空间上,探究的课题应适合学生所能涉及的探究范围,就是课题的研究不能超出学生所能范围。而在评价上,教师要从学生实际课题出发,具体逐步的帮助学生完善评价体系。例如:在《河流地貌形成探究》中,不可能让学生在一节课就能完成,应提前布置,从资料准备到实践调查需要较长时间,而空间上,肯定不能拘束在学校内。而在评价上,可以从分工的合理,合作的方式,所承担任务,探究过程的态度多角度的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探讨研究的问题,从实践生活中体验地理知识,才能更虚的寻求学生的解决途径,不断使应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同时也能达到研究性学习所要的目的。
四、从生活、教学实际出发,选好题,实现价值性原则
价值性原则包括的是社会的价值、经济的价值和创造的价值,当然也包括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因此在研究性学习选题时就应注意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环境保护》的教学时,比较多开展的是:生态环境调查,污染源的来源和处理,以及其合理性建议等,或者是某地生态资源调查等。从生活、教学实际出发,同时也要注意与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相关知识储备,选好研究的课题,并且要针对教学内容所设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五、小结
总之,研究性学习已逐渐的成为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和手段、方式,只要教师把握好学习的几个原则,就能更好的处理好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提高,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地理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与时俱进,满足时代要求。当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也应当是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改进。
地理教学论文1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催生出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法,而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为地理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地理研究性学习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理问题为学习载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研究性学习,是广大地理教师最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应用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按照教学内容,创造出一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收集、分析以及处理问题,进而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学生可以收获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时,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因此,现阶段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更好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成为了广大地理教师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研究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也是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应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等基本地理技能,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以此满足我国地理课程标准。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字生受“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又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被灌输大量沉旧知识以及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从而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学生厌恶地理学习的现象。但是,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外加上教师的指导,从而自主的选择想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只有学生在兴趣满满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学习中的最好的状态,这样不仅能提升了地理学习能力,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1.2提高教师的全面发展
长久以来,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地理教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甚至是地理教师都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大部门的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处在一种故步自封的状态,因此对地理教学的发展也起不到一丝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为地理教学以及地理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曙光,而研究性学习则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由学生自护完成任务,教师则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这样教师才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对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全心身的投入到地理知识的解答过程中。.21.2创造学习氛围,有利自主探索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给学生留下了严厉的`印象,致使许多学生在对教师的提问总是又紧张又害怕,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根本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更不要说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因此教师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融入学生之间,为学生创造出更为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无需点名举手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来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理的印象,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为自主探索创造出有利的学习氛围。.21.3设计探究情境,模拟研究过程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设计出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地理问题、选择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以及研究来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科学探索的过程,由此提高了创新意识以及自主探索,进而在探究过程中收获情感的体验。因此,设计出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对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形式的组织者自古以来,班级授课制一直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也牢记于人们的心中。因此为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适当的增加课外活动,使得地理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离开校园,走进社会与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可以亲自感受到地理知识产生的原有,以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将已知知识充分的发挥出来。要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让学生在互帮互助间共同提升地理学习能力。.Z乙2各类活动的组织者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需要的是有效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有一些问题并不是教师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可以邀请或者组织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论坛等活动。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会,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改正,为日后地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的设计者应用乙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主解答来完成地理学习。其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是否对地理学科知识产生兴趣,这主要是是因为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对学生学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巧妙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发散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在日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为地理教学创造出美好的明夭。
参考文献
l[]都丽霞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田改革与开放,20xx,14:146.
z[]郑洁结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地理教学论文13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常规地理教学资源匮乏,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较城市中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在很多农村中学都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运用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除此以外,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因此,地理教学不应该脱离生活。校外课程资源具有种类多、贴近生活实际等特点,将地理生活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充分利用课程标准、教材、地图册、练习册这些最根本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上的专栏、活动建议,与教材配套的地图册、练习册、课程标准等,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而许多老师热衷于从网络上去找资料,却将学生身边的材料置之不理。比如有些老师在讲“GPS与GIS技术集成”时会花很多时间去讲手机中的GPRS技术、私家车上的GPS系统等,应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案例,但其实教材里就有一个形象的“运钞车监控系统”专栏,许多老师根本没有意识到。
二、充分利用地理实验和实物资源
高二地理上册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科学属性的主要依据。必要的地理实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有设计实验的内容。实践经验是很宝贵的资源,只有亲手做了,才能有所体验,而录像、课件之类的东西只能起辅助作用。但许多老师认为这些实验准备起来麻烦,实验现象也不一定明显,不做也能想象得出来,因此对地理实验视而不见。有时个别老师做一些小实验还会遭到许多老师的反对,认为是浪费时间。还有些老师在上课时只让学生看电脑图片或动画,而现成的岩矿标本却不带。地理模型和实物如岩石、矿物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用手摸一摸岩石,认真观察一下矿物,是电脑图片或动画等所不能替代的。
三、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环境资源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更接近大自然,有自己特色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比如有些老师在讲“城市地域结构”和“商业区位条件”时,会花大量时间去分析城市市区复杂的地域结构和繁荣的商业。其实很多农村学生对城市市区的环境很不熟悉,甚至都还去过市区,即使看了图片和视频资料,也没有生活的体验。相反,如果就以自己所在的村镇为例,从镇中心往郊区依次是商业土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这种简单的城市地域结构更形象地表达了同心圆结构,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就能更容易理解。再对比城市市区的地域结构分布图,就可以对比出大城市、小城镇在城市地域结构上的异同点。
四、充分利用学生研究课题资源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必须在高中三年内完成规定学分的研究课题。有些地理教育同行在地理课堂中设置了地理导读的项目,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地理奇闻趣事,然后在课前三分钟进行展示,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刚开始效果应该是不错的,但是时间长了流于形式,而且也没有新鲜感。如果教师能了解到学生都完成过哪些课题,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筛选出来,在相应的课堂内容让课题成员上来展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充分利用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教师的个人修养与魅力、课堂中可动态生成的资源、师生的经验资源等是最容易被遗漏的,不容易充分利用。如有位老师在上“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这样导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物资流通和信息交通日益频繁,但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通讯、贸易等都是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是实现人、货物位移的主要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样的新课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说说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感受呢?师生的经验资源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资源,而我们的许多老师在上课时就教材讲教材,不能充分挖掘师生的经验资源,不能将教材内容与师生活生生的.生活经验相整合,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一个教师在现时不善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不善于从网络上获取教学资源,无疑是落后于时代的。例如在讲人口的合理容量时有老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讨论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时,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环境的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很好理解,但人类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和环境的人口容量成反相关,许多学生理解不了,而教材上也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资料。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网络查找数据,,把材料呈现给学生,提出同样多的粮食为什么养活的美国人数最少,学生自然就会明白是因为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高。
从农村中学校情出发,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探寻适应农村高中普通学校地理教学的可行方法,农村普通中学的地理教学质量完全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地理教学论文14
摘要: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一直在探究的话题。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其思维具备一定的模式,是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创新精神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只是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当然,这并不是讲不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授,而是要求在地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学习思维的多种模式,让学生能够切实有效的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能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理论体系,进而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发展创新。根据我自身的教学经验得出,课堂教学是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途径,只有注重地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将其串联起来,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再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才能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切实有效的起到教学的作用。
一、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中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相比有较大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置情境用于地理教学。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养成对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行领悟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和学生一起来绘制出“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将书本上的`图重新绘制到黑板之上,在这一过程中边绘制边引导学生认真地去读图。教师在绘制时还可以问学生下面该怎么去绘制,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完全的参与到图的绘制中来,让学生能够通过仔细阅读书本上的图及其相关知识,反过来告诉教师该怎样去绘制。同时,教师在图的绘制过程中,还要根据绘制的进度来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跟着问题来更为深入的去了解图的内容。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的调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将其运用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起来。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道具,如地球仪、地理挂图、地理模型等能够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的教具,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教具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全面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透。当然,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来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三维立体”呈现,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瞬间有趣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形象生动的直观展示中和地理知识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在向学生传输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培养起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思维模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多样化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多元化得到保证。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将地理课程的丰富性进行更为全面的突显,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地理学习,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课程中庞杂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高中地理教师就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环境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升,对环境问题也愈发的关注,而且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一大问题。在地理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进行资料搜集,对搜集的途径不做任何限制,等到上课的时候,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收集到的和环境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文字资料以及一些老人口述的真实事件均可。让每个学生对照自己的材料进行必要的说明,将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讲出来,并对该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指出其主要危害在哪儿及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这样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大家都乐于在课堂上对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一是激起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二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途径,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将教学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精神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地理技能的前提下,对创新精神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为全面的掌握,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行适当的安排,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话,也只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树立起学习地理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在学习中充满激情,进而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四、课堂之外亦是课堂,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将书本吃透即可,而是要让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这些才是高中地理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还要组织好地理课外活动,因为仅凭一周那么几节课的时间是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所以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让地理教学能够得到合理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来将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并以此为前提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得到完全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地理课程教学标准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努力使地理教学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地理教学中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顺利的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进而帮助学生顺利的发展和成长。
地理教学论文15
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的召唤,也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个人在十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讲,学习本身就是苦差使,只有让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有主动探知的欲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首要任务。
艺术类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厌学,在地理教学中如果一味采用灌输方法,学生会对学习地理没了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人入胜的设问,这些都是兴趣的催化剂。例如在讲《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时,讲到新疆的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让同学们观察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否和新疆的“疆”字的右半部分有相似处,让来自新疆的几名同学介绍了当地的特产、气候特征,同学们尤其对新疆的各种瓜果感兴趣,提出了“新疆的瓜果为什么那么甜?”,又如在舞蹈班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时,有五位不同民族的同学,在课上分别着本民族的服装,为同学们表演本民族的舞蹈,讲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2008 年 5 月 12 日一场空前的、惨不忍睹的 8 级大地震的场景”,同学们就会迫切想知道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进而把学生引入“板块运动”的地理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用我国的国粹谜语导入新课,也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在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部深入世界最大陆”。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创设地理意境
一堂优秀的地理课,尽管教法可以灵活多样,但离不开语言艺术,教师优美、生动、活泼的语言,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优美语言艺术的感召下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忘掉疲倦,快乐学习,并接纳知识。
如适当加上一些趣味语言,如谚语、诗词、成语、歌诀,不但使地理课妙趣横生,满堂生辉,而且能创设地理意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听课变为一种享受,事半功倍。例如诗歌的引用,可营造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讲“地球运动”时应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天气与气候时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词歌赋好比调味剂,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回味无穷。歌曲在课堂中的应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例如讲“长江的开发”时,同学激情澎湃唱响了《长江之歌》,从歌词中不仅了解到了长江的走向,而且领略到了长江汹涌澎湃的气势,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有滋有味,容易消化吸收。
三、投入情感,创设成功机会
实践教学中让我深刻体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任何一堂课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教师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只要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就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就能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进取的火种,例如班里一位来自新疆的同学,上课总是低着头,老师提问也不举手,在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节课时,特意为这位同学创设了情境,请她为同学们介绍新疆和呼和浩特的时差以及新疆的特产,因为有生活体验,所以该同学终于开口回答问题了。可见教师特殊的情感投入是多么重要。在课上为增加学生参与兴趣,只要同学们能参与课堂的互动,并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回答的结果不着边际,教师也要首先真诚地肯定他们勤于思考、肯动脑筋的精神。尤其是对后进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偶尔一次的举手,一定要抓住机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老师的关心与鼓励对一个学生来讲非常重要,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抓住第二课堂,提高综合创造力
在培养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上,第二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初中学生动手参与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第二课堂教学,开展野外考察、野营、春游、参观、社会调查、地理讲座、课外兴趣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能获得创新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新活动。作为地理更是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等)。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十多年地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教师只有用心教学,在教学中巧妙应用语言艺术、尽可能多投入情感教育、有的放矢开展地理活动课,让学生不自觉地对地理课产生学习兴趣,才能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论文06-13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08-24
[合集]地理教学论文06-14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论文08-15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论文08-24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08-03
高三地理教学论文08-24
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论文08-05
高中地理实践课教学论文08-24
地理生活论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