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
职业高中学生往往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佳,导致了他们数学学习兴趣较低,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职高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和具体学习需求,采取合适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让每个学生均能够意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从而更为主动而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一、创新课堂教学
1、运用生动语言,富于感情的进行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无法领会数学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应当设法使其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富于感染力。第一,教师应尽量运用有趣的语言来讲课,使课堂氛围更为轻松、活跃,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第二,教师要富于激情的来展开教学,并适当关爱学生,使他们能够受到感染,在较为兴奋的状况下主动吸收知识。
2、根据学生特点及状态展开合理引导
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认真观察学生情况,一味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则很难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并较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职高学生实际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真实水平、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方式及课堂任务。比如,应当运用生动、简洁的方式进行问题引入,并根据学生状态、在最佳时机来提出问题,如,可在学生感觉困倦时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全班提问,并找一个学生来回答,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鼓励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充分思考、使其迅速掌握本课内容。3、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可在课前导入时巧设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行听课状态,并富于兴趣的参与课堂学习中来;其次,教师可在重难点讲解中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4、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较快感到疲劳,进而无法以饱满的状况参与课堂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丰富其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其乐于听课。比如,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展开教学,首先,可在重难点讲解时使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数学知识;其次,可运用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创设生动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也可以被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二、突出数学教学的应用性
数学知识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理论,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不同的数学理念和知识,可以说,数学学科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因此,数学教师不可一味进行说教及习题训练,而应使其讲解过程更贴近于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通过富于趣味的学习,深刻理解数学理念和思想,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学会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应用数学知识来加以解决。具体说来,教师应当关注数学学科与人类实际生产、生活间的联系,并充分结合职高学生特点及将来工作需要展开教学,重点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比如,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有关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如何制作混凝土搅拌机搅罐体,如何依据罐体容积来确定最少的钢板材料等;再如,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介绍经济学中的博弈论,让学生懂得在经济学中数学的重要作用,等等,这样,学生可以更热情的学习、应用数学知识,其综合素养也可得到不断提高。
三、充分理解和关注每个学生个体
首先,教师应当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和状态,对其表现进行合适的鼓励和表扬。比如,某职高学生A在某次数学模考中成绩较差,导致了其自信心下降、学习热情也变得较低,他的数学教师就很快和A进行了沟通,并通过不断的课堂提问及鼓励,使其越来越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结果在下次数学考试中获得了满分。可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合理关注和鼓励下增强学习热情,并通过不断的努力迅速提升数学水平;其次,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展开分层教学。不同职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基础、性格等方面均有不同,若教师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进行教学,则无法使教学富于针对性,难以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并为其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情况,使所有人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中完善提问的艺术
在职业高中进行数学教学中,其教学的方式与普通高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上会有一些情况的产生,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分析学生的特点,在了解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例题,在引入课题时,要用简单和新奇的方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老师应该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自己的表述更加的清晰,条理分明,在课堂上,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有时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他们会提不起精神,在这个时候,老师应该采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提问的过程中,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学生一起思考问题,然后指定几个同学回答,老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应该及时的做出评价,多表扬学生。
五、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环节,尤其是在进行一些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知识非常的乏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绝望。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固有的思维特点,学生就不会产生厌倦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幽默和风趣的语言,例如,在讲述不等式这节课的内容中,应该采用幽默的语言,可以采用比喻的方式,让不等式比作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对不等式进行简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称这个步骤为“减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到数学知识,使课堂充满活力。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大多数学生的精力可以保持集中,而且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实行分层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比较大,而且其对数学的领悟能力不同,所以,如果老师按照统一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会感到吃力。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分类教学的方法,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级别,使学生在学习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作用。2)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亮点,鼓励并指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好成绩,他们都渴望得到认可,老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很多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不好,而且数学本身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在考试中出现挂科的现象并不奇怪,但是,如果这个环节,老师只是批评学生,而不是采取鼓励的方式,就会导致学生形成厌学的情绪。老师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适当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创造力,鼓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产生愉悦的感觉,形成求知的欲望,所以,在职高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正确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步的提高,并且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结论
职高数学教师应当摒弃单一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展开教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中,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贾宝华.职业高中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展望,20xx,26:228.
[2]陈亚囡.浅谈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指向[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05:77.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2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数学习题课中,若教师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完成教学计划,而且课堂教学效率也往往相对低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对如何实现高中数学习题课有效教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习题课 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波利亚说过:“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习题训练。”高中数学习题课是以习题讲解、习题处理、试题讲评等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一般情况下,在学生接触了重要的概念、定理或是结束了某一章节的学习后,教师需要安排相应的习题课,以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是广西进入高中新课标改革后的第三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教材的使用,高中数学课堂逐步改变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高中数学习题课上,若教师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完成教学计划,而且课堂教学效率也往往相对低下。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习题课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虽然教师和学生对数学习题课都很重视,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对概念、定理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一味灌输、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造成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
高中数学习题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一)习题的选择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高中数学选修2-3》的组合教学后,笔者专门就排列组合里的分配问题安排一节习题课,课前准备阶段设计了二个题组。
1.题组一:六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
(1)每人两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甲得一本,乙得二本,丙得三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题组二:六本不同的书。
(1)平均分成两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平均分成三堆,又有多少种分法?
(3)平均分成三堆,一堆给甲,一堆给乙,一堆给丙,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5)分成三堆:一堆4本,其余二堆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这是一节提高类的习题课,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分配问题的处理策略,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组。题组一的功能是教会学生区别定向分配问题和非定向分配问题,基本学会分配问题的解题策略,这是解决平均分组问题的前提。学生可较轻松地完成题组一,并能掌握定向分配和非定向分配的概念,基本理解分配问题。题组二中的功能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平均分组产生重复的原因和基本处理策略,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组与定向分配的区别,注意局部平均分组。两个题组各有针对性,目的性明确,联系紧密。完成该题组的教学后,学生已能掌握分配问题和平均分组问题,并顺利完成其后的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二)习题的选择要注意难度适中,循序渐进
选择习题前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若选择过于简单的习题则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得到充分展开,这样的习题对学生而言缺乏激励作用,不能激发其学习和参与的欲望。若选择难度过大的习题可能对少数尖子生有利,但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解题挫败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极易受打击。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难度。
例如刚才所提的分配问题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不进行题组一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也能顺利地完成题组二,但只是机械模仿,似懂非懂,独立解题失败居多,于是学生之间会“流传”平均分组问题很难,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行题组一的训练后,问题逐层递进,学生易于接受。总体来说,反映良好,课后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此为有效教学。
(三)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注重典型性
提供给学生的习题多少应把握得当。如果数量太多将使学生负担过重,没有时间思考,造成死记硬背,乱套公式。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合理地控制好习题的数量,克服贪多、贪全的心理。选择例题时首先要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练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以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在《高中数学选修2-3》的排列教学后,对应习题课上,笔者起初设计了如下题组:
9个同学站成一排(用A,B,C等作代号):
(1)如果A站在中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A不能站在中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如果A,B只能站在两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如果A,B不能站在两端,有少种不同的排法?
(5)如果A,B都不能站在前二位,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6)如果A,B,C都不能站在前三位,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7)如果A,B要站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8)如果A,B,C要站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9)如果A,B不能站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0)如果A,B,C任两个都不能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1)如果A,B按从高到矮的顺序站(不一定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2)如果A,B,C按高矮的顺序站(不一定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3)9个人排成两排,前四后五,其中A,B要在后排,C在前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本以为通过该题组训练,学生能熟练应用排列的四个策略,但在批改课后作业时,笔者发现本节习题课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分清捆绑法和插空法的使用背景,“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笔者反思了教学过程,发现本节课上笔者犯了贪多求全的错误――课堂上题量过大,部分例题考查的知识点重复,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
于是笔者结合课本的例题,压缩了题量,将题组改为:
9个同学站成一排(用A,B,C等作代号):
(1)如果A站在中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A不能站在中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如果A,B要站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如果A,B不能站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每个小题都有多种解法,在课堂上展开,并由学生讨论生成,效果非常理想。
二、课堂教学阶段
(一)教师注重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数学习题课课堂必须摈弃传统的“满堂灌”教法,应营造宽松的气氛,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习题课堂上教师不能包办,不能把习题课变成教师展示自己解题的表演课,而应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去开展探索活动,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方面,在问题的关键处充分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想法,解决问题之后,主动去进行分析结论及其解答过程,看还有什么不足或缺点,以找到更好的思维途径。另一方面,提出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特别要鼓励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思考,哪怕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可喜的,不要怕走弯路,这对于把一个数学问题研究透彻是非常有效的。然后,让学生充分练习。列出一道例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先让学生想一想,练一练,必要时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有梯度地思维。对照学生练习,检查学生理解题意的情况,看学生解题思维的着眼点是否正确,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在什么地方出现错误,思维上还有什么误区与困难,之后,再对例题启发、讲评,有的放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去钻研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扩展习题的功能,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解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各种本质相同但外在表现为不同类的习题进行分析,对它们的条件或情境稍加改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答同一道题。一题多解不但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不能满足于常规的解题方法。但是在这一问题上,也不能一味地提倡、鼓励学生去研究不必要的复杂的解法,如果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解法多,学生思维就会更灵活,思路更开阔,也更能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创造能力。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解法,教师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三、课后反思阶段
(一)作业要及时批改,并反馈更正
对于布置的作业,教师应认真予以批改。若教师无法做到,则失去了对学生解题情况的了解,失去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习题课练习也就变成了无效的练习。习题批改后,要及时发还至学生手中,并强调学生更正;同时将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及时曝光,有时可通过反问、追问,使学生在矛盾中获得知识体系的重建与调整。此过程应避免直接给出答案或完整解题过程,让学生凭借自己对该问题的重新理解去解答。
(二)教师要进行自我反思
习题课后的再思考是习题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升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效的例题、习题,不等同于题海战术。教师通过学生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调整题组或改变提问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有序的课堂教学、及时的课后反思有助于实现高中数学习题课堂的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实施,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要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习题课上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更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3
一、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因此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成为了学生和老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探索的问题。实行新课改以来,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高效课堂建设迅速开展起来。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仅从这一点来说,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建立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现今,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有很多,老师要充分借助数学中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千变万化,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课。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建立合作制度,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该教学方式,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老师每堂课都要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由小组负责人将任务分解并分配到人头,集合小组成员的所有智慧解决问题,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要及时出面进行指导。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在现今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得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自由发挥,只需要在学生出现偏差时,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要脱落对教科书的依赖,要不断变换角度和内容,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不同,以此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但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更为直观,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还能够促使教学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老师可以将影视、图片、文字等教学元素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老师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建设高效课堂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大高校必须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随时新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中深入实施,有效性教学已经摆上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认真研习教学因素,奠定有效性教学坚实基础、创设适宜学习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强有效教学效果、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等几方面做好工作,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直至“我会学”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研习素材 思维方法
目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体验和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的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遏止了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中深入实施,有效性教学已经摆上重要位置,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已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知识再创造过程。”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充分考虑数学学科和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和锻炼学生善于知识创新和勤于探索实践的能力,实现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直至“我会学”的转变。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来谈谈高中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认真研习教学因素,奠定有效性教学坚实基础
一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再创造,对课堂教学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教材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纲”,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学生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能否准确掌握和有效利用教材教学内容,是能否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研究上,要全面把握教材编写特点、目的、意图,认真领会教材内容编写的内容知识在交叉安排,螺旋上升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确定切合学生实际和年级阶段特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使学生学习知识丰富、拓展、深化,完善认知结构,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研究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参与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教师要做好探究活动指导工作,让全体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得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2创设适宜学习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应该让学生对学科所学内容产生问题,形成疑问,驱动学生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解决认识上的冲突,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创设问题解决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地激活问题情境,形成解题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新课程强调数学应体现生活化。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学知识放置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探所研究,从而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建构全面知识体系。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开展合作探讨,给学生留下思考、讨论时间,激发学生探索动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求函数y= x+b(bZO)的单调区间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实例情境设疑方法,设计了研究该函数的主要性质、设计图像方案找出图像特征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圆满的解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将问题更加具有简易化、直观化、趣味化等特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强有效教学效果
数学作为生活化的基础学科,它来源于人们实践生活之中,又时时处处服务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如高楼大厦的建筑,国民生产总额数据统计,企业销售运行年度报告等等。而且,新课程数学标准中也强调数学知识要突出数学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源于现实,服务现实”的作用,应注重加强和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有效手段,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教学实例,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认识到数学生活化韵真正内涵,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技巧,提升数学问题解题技能。如在讲解“反函数”的相关内容时,学生由于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对函数是否有反函数没有正确的了解。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指出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必须符合函数的'相关定义,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推导演示,从而推导出映射的函数的反函数。然后,出示一道“求y= 2/x+5(x≤0)反函数时能否把条件x≤0去掉”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不能去掉的结论,可以向学生讲解思考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上课提问时,要向学生提出回答问题的要求,对问题的回答有条理性和完整性。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指出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科学的纠正。教师采用一些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行认真的解题训练,适时科学的教学评价,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能使学生思维和考虑问题时理解更加深刻和思维更加缜密。
4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问题的讲解,则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讲解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多方向、多侧面、多角度,通过分析、比较,从探寻出的各种解法中认真思考、分析,得出最佳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水平,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晦蔷瞎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知识讲解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创新题型,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挖掘教材例习题和平时练习题中的丰富资源,合理选材、组材,编制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研究性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互助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例如,在讲解“圆的直径的两个端点Al、A2,PIP2是与AIA2垂直的弦,求AIP1与A2P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引起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习题特征出发,对这个习题作了变换和创新,将习题中的“圆”分别换为椭圆(a>b>O),和“双曲线”(a>O,b>O),然后分别向学生提出在两种条件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们的焦点轨迹分别是什么的问题,学生这是立刻进行认真的思考,小组讨论,经过教师的引导,得出了“如果是椭圆时,交点轨迹是:双曲线,如果是双曲线,则交点轨迹是椭圆”的结论。
总之,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牢记“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一至理名言,深刻领会其中含义,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多下功夫,创新教学方法,深刻钻研教材,认真研究高中课改要求,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就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中的重点环节之一。且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保证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颖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一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出学生思维中的有效因素,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好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自身的理解上出发来思考问题,教师则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可以采取诱导式等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函数f(θ)=sinθ—cosθ—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其进行转化,通过改变为有理分式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知识等来进行求解,以此来实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可以进入到思考中去,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上来思考问题,实现一题多解,这样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1]。
二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能力等不同方面的意识,且从实际上来说,就是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可以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问题意识情境,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重点问题,做好示范与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中去,同时还要尽早的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函数关系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观察,从而得到最终的数学概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灵活性,从而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则要做好点评等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也就可以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与发展[2]。
三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主要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解决技巧与方法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也要明确的是,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例题来说,在进行求解的过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避免以强硬的态度来要求学生,而是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快速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可以真正的将整个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在学习已知cotα=m(m≠0),求cos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可能的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题目的层面上来出发,根据不同的依据与途径来解决好数学题目,只有让学生敢于想象,提高自信,养成自主学习的理念,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来实现自学,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3]。
四综合好多媒体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开展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多媒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也就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知识的变化规律,且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来说,可以实现将抽象变为具体,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来了解数学知识。如学生在学习空间四边形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的将模型展现给学生,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空间四边形,那么也就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认识,这样也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上存在错误。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观看到两条直线并不相交,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从而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五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兴趣与爱好十分广泛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知识的影响,这样也就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随时都可以出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创建教学情境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保证自身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同时还要避免教学情境的重复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认识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受到影响,从而不断的分析直到最终可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出极大的热情,才能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从而也就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明确数学定义,这样也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5]。
六保证数学课堂氛围的和谐性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来进行教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了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出一些具有趣味性与悬念性的内容,以此来活跃好课堂教学氛围,且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也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产生出探索的欲望。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不在惧怕数学,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出主动思考的欲望。教师也要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运用好教学方法,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从不同的层面上入手,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与途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实现思维的扩展与延伸。
参考文献
[1]廖洪波。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xx,(03):98—99
[2]王勇。抓住主体特性,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46):63—64
[3朱建治。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xx,(09):88—89
[4]陈志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xx,(17):86—87
[5]邢树成。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8):153—15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6
一、导学案的概念和优点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质疑问答、达标检测。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课堂高效运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模式。首先教师进行个人备课,提前两周研究课标、教材、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编写“初案”。然后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小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同时加强课后交流,每堂课后要及时反思总结,分析实际教学中的优缺点,对导学案进行完善。
2、问题设置的艺术
问题的设置是导学案编写的重要环节,科学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
(2)趣味性。问题的设置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加入生活化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好的问题设置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自主思考实现通过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点。
3、因材施教,进行分层设计
新课标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间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导学案编写设计中要体现层次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状况,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提出的问题和课堂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形成相应的梯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导学案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探索和课堂小结,我们应如何在充分利用导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和监督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阶段,课前预习的有效进行直接影响着导学案模式教学过程能否有效进行。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导学案使用初期,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疑问进行教材初读,结合导学案找出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回顾新章节中的旧的知识点,并标示出自己看不懂和不能理解的地方,上课重点听讲。其次要做好课前预习监督工作,在预习阶段设置预习自测,通过简单基础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问题的同时,做到预习效果和质量的反馈,教师从中进行课前预习监督,并整理学生预习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校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其中导学案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能更方便组织课堂,利于分层教学和探究教学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通过测评、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强差互补”的原则,以6人为一组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通过组内选举的方式各选出一名组长,以大班小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各组间穿插辅导。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适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符合现在先进教学理念,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改革实践,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技巧,构建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7
一、我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会不一样,所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差距是难以避免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根据班里同学不同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还可以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水平都能够顾及到.在我国,分层教学方法仍然属于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大部分的教师都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具体的理论知识体系仍未成形,仍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总结.
二、分层教学在我国高中数学的应用措施
(一)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
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步骤.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包括了很多内容,几何、数列、积分等,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数学内容都有着不同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内容感兴趣的`部分等,把学生分成至少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属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而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他们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可以对这一层次的学生积极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争取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对于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训练与学习,并增强他们的解题技巧,逐渐增强这一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进行分组教学,让不同层次之间的同学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举个例子,把数学思维方式较强的学生和解题技巧较强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能够很好地帮助两者互补,提高两者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方式层次化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令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得到提升.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应该要以中间层次的学生作为备课基准,并兼顾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从问题中理解到知识点.举个例子,在授课“函数与映射”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什么是函数?什么是映射?
(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的取值范围”?
(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5)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6)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这六个问题能够满足全班三个层次的学生,第一、第二个问题由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回答,第三、第四个问题由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回答,而剩下的两个问题则由最后一个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先让全班的同学对这六个问题进行思考,然后以提问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够对知识进行复习,并能够有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顺利的链接,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关于函数的概念知识.
(三)布置练习层次化
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课后训练,按课后作业的难度分层次,相对应地布置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期间,还可以布置稍有难度的题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举个例子,在教学“向量”的知识时,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学生难以理解和分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布置练习:
(1)向量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不是有向线段?
(2)怎样表示单位长度为3的向量?
(3)0与0的意义相同吗?单位向量能用1来表示吗?
(4)平行向量是不是共线向量?怎样判断平行向量?
(5)怎样判断相等向量?
这些问题都是从易到难,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时候也能够一步步地巩固向量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某些学生由于觉得作业的难度过高,放弃独自完成课后作业,第二天到了课室,就拿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抄袭.这样学生不仅不能够通过完成作业而巩固数学知识,而且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无法真实地体现出来,教师无法根据教学质量及时更改教学方式.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其课后练习进行适当的批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需要进行分层评价.
三、结束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还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为我国的素质教育作铺垫.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8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意义
自主探究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新的机遇,要求老师自主配合数学理论知识设立情景,让高中学生根据情景主动地思索,提出各式问题,组团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在设立数学情景时,要求老师既要紧靠主题,又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这种让学生贯穿其中享受整个综合过程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理论问题,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课中的实践分析
高中数学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讲,高中数学又是一门复杂的抽象学科,老师如果单纯地根据课本知识进行教课,学生是无法真正地学到有用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把课本理论转变成学生易理解能接受的知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合理地把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数学课程中运用.
1.情景的设置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课的运用中,首先要求高中数学老师进行情景的设置.老师要根据自己所授课内容和实际案例进行结合.设置与之相联系的数学教学情景,来更好的辅助数学的授课.比如,上课前老师提出与上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整理搜索准备,让其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期待上课的到来.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探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情景中,高中生主动将原来学习的.知识和现在新理论相结合,再进行深入的对比和分析.这种形式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新理论新知识更深入、更扩散地理解.
2.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就要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出的问题不仅和授课的数学理论知识相关,还要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只有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问题,才能推动着高中学生主动质疑它主动研究分析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整个授课的全过程,他们才会解决问题的同时再提出新的问题,彻底摆脱高中生只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设问的新型教学模式.
3.自主的探究和分析
自主探究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老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索研究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启发引导作用,正确指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有用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提示,让其沿着正确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探究道路前进.始终体现出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导体.
4.数学课程的互动和归总
在整个数学课程的授课中,数学老师应当主动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同时,还要更深入地了解、完善理论知识.积极引导着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得到的不同观点、不同结论进行交流互动.互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高中学生完成数学学习过程之后,更要求着老师做好收尾工作,带领着学生一起做总结归纳.每一段学习都会有每一段的感想和收获,学生在自主完成工作之后,要让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在探讨过程中对同学、对老师、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总结老师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教课过程中的不足和缺憾还可以检测学生的真实情况,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应该再向哪方面去学习.这种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不断提高老师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行业一直所推崇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自主探究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符合当今教学的主题.它不仅教会学生课本理论知识,也让学生领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践证明,高中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主动去探究、去分析问题,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进行多方位的探讨,来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因此,老师必须做好引导作用,使创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授课中顺利进行。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9
摘 要 分析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课堂的必然性,阐述多媒体工具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辅助功用。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知识点较为零碎的科目,教师通过单纯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步入学习的厌倦区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生相当大的改变,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占据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所谓“导”就是引导、指导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媒体技术粉墨登场。
1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课堂的必然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既有其可能性,也有其必然性。
首先,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各级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有其可能之处。同时,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所独具的优点(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直观的知识教学,增加课堂兴趣等),使其受到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各个学科的青睐。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形成生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和趋势。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地教育状况发生很大改观,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日益增多,使得各高中学校有条件更全面引进多媒体技术。这两方面就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侧重点发生很大变化,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前以教师教授知识为重点的设置模式,改成更加适宜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进行引导的模式。在这种形式的推动下,现代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可带来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成为必然。
2 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功用
多媒体技术的适时使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较浓的学习场所,能够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是单纯依靠学生的听力、视力来进行教学,而是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得到调动,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接下来谈谈多媒体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功用。
增加教学趣味性 数学是公认的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知识点较为复杂的学科。单纯依靠教师板书,一方面会在数学课堂上形成枯燥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是现实中的个体,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单纯依靠板书会增加学生对教师讲课的依赖性,在教师出错的时候,学生也不能够清楚分辨出来,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失误,影响对全面数学知识的把握。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用和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改变教师“一家独大”的现象,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动画、音乐、色彩等也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趣味,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感到枯燥。
化无形知识点为有形 多媒体技术以其具有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直观的知识教学、增加课堂兴趣等特点成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宠儿”。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学习气氛,形成生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和趋势。数学知识点学习不但多而且碎,并且数学知识点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极大的不同。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圆等等知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的,但是其理论却是无形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而板书由于教师能力的制约,不能将实例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通过多媒体工具在数学课堂的应用,无形的知识点就成为有形的实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
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源于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将知识“吃透”。数学不同于史地政这些学科,学生如果没有日常的学习积累,只是依靠临门一脚的“狂背”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数学成绩和学生的平时学习是离不开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成绩是环环相扣的,缺失了任何一环,都会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拦路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将教师的授课变得妙趣横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到最大,自然而然地也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知识直观化 一般来说,高中生受年龄限制,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的较为生动的情景模式中抽象思维出数学模型。思维变化的规律就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而且在思维的变化中需要有某种媒介进行引导。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之上,黑板、粉笔和教师是学生思维由形象转为抽象的重要载体,这种转换模式单一且枯燥,同时也抹杀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特点。
鉴于高中数学课堂的这些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高中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将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描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在高中数学授课中,几何图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块知识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但是对于如何在平面上展现空间图形、如何添加辅助线等依然存在很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空间图形,将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及复杂性强的图形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能够尽快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设计空间图形的展示中,教师可以设计让某些部位闪烁,从而增强视觉冲击力,增强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
3 结论
将多媒体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可以使其换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授课效率,同时也开辟了新方法新模式授课之路。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要恰当适度,发挥“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将数学课堂上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多媒体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除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外,还可以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符合新世纪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基于这种现状,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动脑勤动手,发掘多媒体于高中数学课堂的更多益处,打造高效率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3).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2).
[3]潘小明.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通报,20xx(7).
[4]钟善基.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要求[EB/OL].
[5]陈小亘.实习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3).
[6]阚立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xx(2).
[7]戈沁春.利用多媒体撑起数学教学的一片艳阳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0
1.体现数学教学的文化性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如非欧几何的产生导致绝对真理的丧失;统计学的产生导致人们世界观的重大变化;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仅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起到巨大的作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降水概率、空气质量指数、经济运行景气指数等数学名词成为日常用语。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是重要的。
数学教学首先是文化的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如极限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若用学生熟知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永世不竭”来引入,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其变化趋势,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定义;若在极限概念给出后,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述,不仅能使学生用更开阔的眼光、更高的观点来理解极限,而且还能达到的美学欣赏的目的。这样适度营造文化氛围的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应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引申运用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把一些解题规律和程式化的做法归纳提炼成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数学题,还要善于把数学思想类比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数学地思考问题,从而体现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比如在小学学习面积时,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矩形,把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这一思想又延伸到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时,把它补成规则图形面积,直到立体几何中的割补法。不仅如此,代数中进行恒等变形时的加一项减一项、乘一项除一项都可看作是割补法的运用。而“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便可看作是割补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进一步地说,社会上各企业间的合并、重组也可看成是割补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延伸,或者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数学中的割补思想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再如整体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加减法中的加减数合并到一起到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不等式)的换元法、各种代(变)换等,这种思想折射到电子技术中便有集成电路,折射到管理学中便有1+1>2,通俗地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些可看作是数学中整体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要*教师恰当的点拨与引导。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出现频率高、实用性强,教师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应做到鞭辟入里,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不失时机地将数学思想加以延伸,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成为会归纳、能抽象和善于类比的人。
3.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科内容丰富,能有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等我国古代的杰出数学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我国当代数学领先成就,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等进行理想教育;联系常量与变量,近似与精确,定点与动点,有限与无限的教学进行辨证法的教育;联系数学科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败而不馁的心理素质,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编撰、选用、讲评各种练习和检测中,也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周密严谨地思考,准确细致地操作,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善思善学善总结,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勤奋自信,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质。
在教学中要留出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并给予鼓励。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想退却时,教师要及时加以点拨并给予鞭策;当学生有创新的解法或想法时,教师要给予褒扬;当学生解题常犯低级错误时,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4.发掘美学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需要去发现,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数学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她所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数学定义的精确美,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富美,变化的灵活美,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数形结合,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数学之美不仅仅是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与和谐美等外在表现,更有数学的内在美,如圆锥曲线,当学生知道这几种曲线可以通过平面截圆锥而得,觉得不可思议,联系到它们的方程都是对称的二次式,这其中既有圆锥曲线的优美,又有数形结合的风采;既有二次型的数学底蕴,更有描摹天体运动的功能。数学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达到美妙的程度。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揭示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数学审美活动能力和评判能力。
5.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有十三章,章章都有重难点,要学好它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动脑,勤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等,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怕学数学,除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基础较差等原因外,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遇上难题就抄袭或考试作弊,这也是劳动观念不强的表现。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抄袭作弊、弄虚作假就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另一方面,又要深入了解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差生对教学目标也看得见,跳起来摸得到,进而激励他们动脑动手,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进步,获得好成绩。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为掌握好现代劳动技能,增强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本学科知识的机械讲授,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数学的思想教育功能,使学科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成为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的过程。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的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使课改能健康稳步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关键词】:营造氛围合作意识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的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的观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课标》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强调过程与结果的有机整合。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要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因而,制约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课改能健康稳步发展,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数学的课堂教学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1注意创设有质量的情境,营造学生积极的思维氛围
《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饶有兴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重要的环节或方面,教师要设法造成使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但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注重难点而设疑,使之有针对性;所设问题应根据分析的学情,让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于联想,使问题具有启发性。设计问题也要具体,不能空洞无物,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和适时性。但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质量,如果一味追求为创设而创设,那么对于课堂教学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我们认为,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入新课也是可行的。
2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相互激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展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其实,学会与人共处,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今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那么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必须加大小组合作的探讨,使学生合作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中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合作交流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合理指导。各小组组长可代表本组把问题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把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再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责任的分工,使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支持,期待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共同活动中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如果能做到这些,合作学习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思考而掌握教学内容。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思考而言的,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主要是交流合作,如果学生不以充分地独立思考为基础,在合作过程中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那么合作就失去意义。
3合理使用探究性教学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人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就是说,我们所教的数学必须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这意味着作为数学探究性教学必须在课堂中充分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两种过程的认同与体验中建构知识。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学习形式上讲都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发展和补充,它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由于探究性课堂主要是讨论,探索和交流,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民主、活跃的气氛,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但是要探究什么问题?如何引导?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提问?这些都说明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完成探索过程,鼓励创新,创设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相长,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亲身体验了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学会观察、分析、概括、总结,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改不论是在教师教学方式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要求,这都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领会,去探索,去感悟。新的模式新的方法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片面地理解,我们过去传统的做法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应提高认识,纠正缺点,坚持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精神,对过去不能全部抛弃,也不能不放弃落后的东西。因此,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需要热情的投入,更需要理性的操作和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2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充满和谐感觉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教学功能的类型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重点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由于课程类型的不同,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准确的定位,实现教学目标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课堂学习类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上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得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决定教学方法的使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学生状况必须明确和有效的理解。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创造性的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丰富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数学,用数学”。高中数学教学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效的预设。根据目标,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的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特点,并配有多种教学方法,范围和使用条件进行选择。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动手的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能力,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
3.课堂教学也要体现民主的理念,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教学氛围。教师不是主观的,不是任意的,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尊严,同时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诚意。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热情,这种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利于学生打开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阶段。学生问的问题多一点,少一点“是什么”和更多的“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师生情感也是数学学习动机的其中一种。
二、和谐课堂的特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国家推出了令人振奋的新课程,可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介绍不应该只着眼于数学的本质,也要注意适度。国家正式出台了很多新课改方面的政策,与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相关性,趣味性,启发性等。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创设合理的课堂情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和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引入新课发挥作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应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的知识和见解,使课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在生活中的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应用,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3
1.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简介
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一定的数学教学理论与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数学教学程序与数学结构框架。是近年来尤其是当下较热门的教学议题之一,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在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材、教师和学生,此三者分别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核心应该充分协调。尤其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辅助条件展开素质教育。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讨、自主阅读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便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等不良教学现象是在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不良教学现象尤为明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测评形式死板单一等种种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原本丰富有趣的化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并最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综合上述各种弊端可见,学生参与意识薄弱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见,“参与式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保障,是其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3.高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方式
3.1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其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与其生活环境和知识本身的贴近程度成正比,即知识越贴近生活则越容易被吸收、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由此可见,我们应注重情境的创设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参与意识。具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和贴近其生活情境的实物或模型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情趣化,通过生活化、大众化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传授教学内容,以便使较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活泼化,并给学生以熟悉感、亲近感,最终诱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其自身生活环境及与实际问题解决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2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认为将知识的解释、传授及应用过程应基于实际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以其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之上。在数学领域,总结经验、积累方法、形成概念等都离不开以现有认知体系和数学建模能力为前提的对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的具化、分类和理解。可见,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活动格外关注并以此作参考为其提供感性研究材料,以便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知识、能力和经验及个性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初步认识和总结归纳,最终达到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增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目的。举例来说,我们在讲述“二元二次方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展开类比、探讨和归纳,由“元”、“次”等基本概念在头脑中自主形成对“二元二次方程”的初步认识,方便学生对后续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运用。
3.3引导学生勇敢尝试、积极探索、寻求方法。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灵活选取并充分利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数学问题、完成相关数学任务”。针对此观点和要求,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应将重点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敢尝试、积极参与以便培养学生多侧面思考问题、多角度理解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勇敢尝试,最终推动学生在多种问题解决方案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应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交流,促进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
3.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与传统教学不同,主要在于对“探索、经历、实践和应用能力”等的关注。可见,在参与式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所获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不同,参与式数学教学应摒弃“纸上谈兵”的应试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结语
本文以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关简介和我国国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为切入点对高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展开方式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当然,教学过程的完善绝非靠一次变革和优化就能实现的,教学工作者应不断探讨、不断努力,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4
一、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学校内部的学生都是一群接近成年的孩子,他们对于知识的积累和解读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学和讨论,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真正参与学习的实践中做到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积累和掌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在学生身上的真正落实,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基本培育。例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以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程内部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先自主参与集合的学习,把自己不懂、不了解的内容勾画出来,在学生自主了解完整个章节内容后,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让知晓答案的同学站起来解答,当有不完整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补充和讲解。
二、通过定义的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教学内部,许多学习内容的讲解都是通过例题或理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和透析,对于一节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主要从理论的分析上下手,才能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课堂的实践中真正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例如,以“立体初步几何”的相关定理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参透其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让学生找出立体几何相互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讲解和分析,和学生一起探讨其中的内涵和知识。
三、以数学例题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内部涉及的问题和理论需要学生有效参与其中,做到有效掌握,对于数学内部理论和问题的讲解和分析,课程内部设置的例题是最能体现和理解数学理论和内部定义的,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课堂上,教师需不断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内部例题的理解和分析,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汲取知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实现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这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重要方向。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而低效的教学局面,推进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时间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丰富、自学能力与理解水平的提高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深奥的学科,以往教学中采用机械的讲解教材知识,并不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参与、机械地记忆,并没有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相反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带给学生一系列消极厌倦的情绪与心理,最终使得学生更加厌倦数学学科,彻底失去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的教学氛围、机械的灌输模式,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自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将数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可以说,现在信息技术的加入让高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有效。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情感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以说这直接决定了学生智力认知活动的成败。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开展快乐学习,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再是枯燥而单一的信息输出,而是以图文声像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将情与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改变了以往没有情感参与的机械式灌输,其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更能为学生营造出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更多心理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放松,给学生以全新的体验与愉悦的感受,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真正实现开放学习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有限的资源、封闭的空间,而是要将学习置于生活这个开放的空间之上,实施开放性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更能突破传统教学中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限制,将这些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重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身在教室就可以徜徉于宽广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改变以往机械的概念讲解,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如体彩、福彩的排列,用计算机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这样既实现了数学的生活化,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来引出抽象而深奥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同时更能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更宽广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三、学习方式更灵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单一,师生互动空间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人机交互性,可以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上传到数学教学资源库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非课堂教学时间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自主选择观看的内容、观看的次数以及观看的速度。这样的学习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同一节奏、统一标准的一刀切式教学,而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的'具体体现,从而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来展开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数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能力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仍具有很大的难度,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再加上传统教学以语言的讲解为主,并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理解,这也是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甚至讨厌数学学科的一个主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数学素材,同时更能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与直观具体的场景与事物结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单纯机械地来讲解知识本身,而是能从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来帮助学生深入本质去理解,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的背诵定理、套用公式,而是能够可以真正的理解、灵活的运用。如关于图像的平移,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图像的移动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平移过程图像的形状与开口方向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横坐标或纵坐标,从而理解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改变;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图像与函数方程式之间互相转换,当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自然能够应对自如。
总之,无数的教学实践都证明了现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但最终现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否发挥,发挥到了什么程度,这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理论研究,更要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摸索、善于总结,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致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
[1]沈晓燕.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xx(21).
[2]何庆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8-25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6-09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2-23
(优)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6-10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热门】06-20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08-16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经典15篇]06-09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试论导入环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7-30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优秀【15篇】06-22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精华【15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