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时间:2024-06-23 10:33:32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论文【集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论文【集合】

小学音乐论文1

  初级音乐教学就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这个阶段很重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只局限于教会学生如何唱一首歌曲,而不注意节奏能力的训练,这样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因为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有节奏。节奏训练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一、节奏训练的重要意义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节奏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不好。节奏学习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音乐,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在节奏的的训练中,如果正确生动,中小学生就会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会在愉悦中不自觉地获取音乐知识。所以,中小学音乐的教学首先要加强节奏的教学,在节奏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用好的教学方法,对音乐的节奏进行不断训练,这样才能在音乐课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来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从而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观看了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了解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熟知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学生对节奏的学习出现的问题,引起许多老师的注意,老师们普遍认为,节奏的训练太过于程式化,学生们学习节奏时,大都按照课本上的安排进行,节奏的训练与练习,或者使用拍手的方式,或者通过读谱练习,或者是通过一些节奏的模仿进行,这样一来,音乐节奏的学习显得方法太过单一,学习的内容也太过枯燥,这种严重的程式化的节奏训练,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节奏训练部分安排的时间太少了,学生进行的节奏训练又都是按照比较固定的节奏型和节拍进行,模式单一,节奏训练这样循规蹈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二是由于节奏的教学过于模式化,与大自然脱解,脱离生活实际,试想,不与生活联系的音乐节奏训练,必然失去音乐课的教学宗旨。

  由于节奏训练的程式化,过于呆板,学生对节奏学习兴趣不高,于是造成了节奏训练的效果不佳。如:在哈尔滨首届钢琴比赛时,大多数的学生弹错音、时值不准,而且速度不稳定,错误百出,令人失望。后来,总结其原因,是平时对节奏的训练不够或者根本就是由于教师本身的节奏水准不够,教师没有注重节奏的训练,所以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节奏的习惯,错误的节奏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正,需要花大力气才有可能。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节奏的训练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三、加强节奏训练,突出训练要点

  (一)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音乐的节奏

  从事音乐教学的人们大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许多节奏都是音乐的节奏,音乐的节奏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二者关系密切。所以,我们就可以从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生活节奏出发,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教学,如钟的声音等等。

  (二)用学生牢记的童谣等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

  学生自小就有一些特别熟悉的儿童语言,在音乐节奏的训练时都可以用得上。童谣的.语言再熟悉不过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以此作为突破口,学生易于接受且兴趣高昂,效果一定会好。如《小白兔》的节奏为:“小白兔,白又白……”

  (三)用速度的训练来强化节奏的训练

  声音的长与短、轻与重的变化,本身就是节奏,在节奏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将节奏的训练与声音速度的变化时刻联系起来,通过速度的变化加强节奏感的培养。

  (四)学会打拍子,培养节奏感

  在节奏的训练中,音乐老师要教会学生打拍子和数拍子。出声也可,不出声也可。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另外,节奏感的形成需要广大教师教会学生均匀地数拍子,数拍子时,要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拍子的发音点和结束点。均匀地打拍子就是让学生能学会均匀两个发音点的时间间隔,均匀是指时间间隔要相等。如果不均匀,那么节奏就会不准确。所以,开始学习节奏时,打拍子的计算非常重要。

  (五)节奏的训练和重音的处理密不可分

  人们理解节拍往往靠着重音,节奏的变化往往取决于重音的变化。演奏者或者演唱的人由于对重音的理解不到位,从而曲解了音乐作品的本来意图,从而损害了音乐的形象。重音对节奏的训练很重要。

  四、中小学节奏训练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节奏的训练要多样化

  中学也好,小学也罢,学生们的年龄还小,节奏训练时要尽量做到形象化、多样化。要不断地变换训练的方式,变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为多样化的生动形象的训练,从而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如:可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打节拍,可以动脚、动手、拍肩膀等……

  (二)节奏的训练要常态化

  学了就要不断地用,特别是节奏的训练,更要反复地运用。节奏的训练节节课都要有,时间的长短不要紧,但一定要坚持。时间要长久,不可时断时续。老师要提倡学生随时练习,如课前、课后,几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有趣的内容练。通过节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练习他们的乐感,对音乐水平的提高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结束语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关于节奏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真正的音乐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往往不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极大地阻碍着音乐教学的发展。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节奏的训练要引起高度的关注,要找办法,想措施,不断提高节奏训练水平,从而顺利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

小学音乐论文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的教学中就应该合理的进行合唱教学方式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本文主要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以期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推行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能够充分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强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下面就具体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合唱教学缺乏兴趣

  合唱本身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准确的掌握每一个音节的唱法,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不同的声部,这是因为在实际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相应的演唱部分,为了充分的保证合唱效果的和谐,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联系,但是在长期的练习中,学生往往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情况会严重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保证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都不喜欢进行合唱歌曲的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合唱教学本身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教学难度也相当大。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小学还没有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由于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这种情况下就會直接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性

  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以及对音准的掌握,在实际的演唱中科学的进行声部之间的`配合。所以在实际的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训练的部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地音乐要点知识充分的进行掌握。不过就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并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都难以得到保障,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式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音乐合唱教学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认识到合唱教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往往是基于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专业知识的提升,不断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行自身魅力的提升,这样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喜爱。最后,还应该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喜爱和欣赏,因为反复的进行合唱歌曲的训练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相关歌曲的欣赏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

  (二)对教学难度进行适当的培养

  因为合唱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就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难度的歌曲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实际进行声部配合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认为有难度的声部改为同度,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合唱的难度,之后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难度的提升,从而就能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合唱教学质量。

  (三)重视教学中技巧的引导

  合唱中不同声部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不同声部之间必须确保协调、统一和平衡,这样才能使合唱的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合唱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的声部和气息进行有效的配合和控制,同时还应该掌握相应的音准。鉴于这一点,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训练,从而就可以促进小学合唱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也逐渐在教育系统中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因为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往往会对合唱学习产生消极心理。但是就实际的教学情况而言,因为教师对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本身的素质得不到保证,这些因素都对合唱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师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科学的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合唱技巧,才能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

小学音乐论文3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的艺术气质,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魅力。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学会欣赏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音乐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课程改革标准为依据,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静”为角度,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静”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教育偏重语数外等主干课程,对音乐这类副科的教学不够重视,使得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跟着自己学唱歌的简单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活跃课堂氛围。第二点,许多音乐课堂过于放松随意,过分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出现浮躁的情绪,难以集中注意力。例如,学生集中于回答老师问题,过分踊跃,在课堂上随意打断老师的话语,吵吵闹闹,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第三点,学生的纪律性差,难以静下来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能专注于学习知识、倾听音乐,长久下去会使得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变差,自身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没法提高,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降低。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新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学会静下来感受音乐,倾听音乐,用心学习音乐知识,通过认真聆听和仔细思考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

  二、使学生在“静”中学习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师往往以严肃的形象出现在讲台,要求学生毕恭毕敬,形成所谓安静守秩序的课堂。实际上这种表面上安静的课堂恰恰会致使课堂氛围沉闷无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这种枯燥的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僵化,没有办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效果不佳。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营造一个真正“静”的课堂,要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下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使学生遵守相应的课堂秩序,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会静下来,保障学习质量。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小手拉大手》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根据音乐《请你跟我这样做》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可以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放松,而不会因为紧张影响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制定相应的有规则,让学生可以有秩序的开展活动,遵守纪律,保持课堂的“静”。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在娱乐的同时更好的把握音乐节奏,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2.培养沉稳的心理素质小学是学生贪玩好动的时期,天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难免在课堂上浮躁,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安静下来听课学习。而音乐是一门需要学生用心感受的学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静下来倾听,沉下来思考,仔细研究音乐问题,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告诉学生不要着急举手回答,要静下来进行深入思考,仔细分析问题,组织自己的语言,完善答案。通过营造短暂的安静时间,训练学生养成沉稳平静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安静下来,面对问题时不骄不躁,做到静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静下来,训练沉稳的`心境,用心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从多方位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采取恰当的安静方式

  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不能被扼杀,但是可以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做到安静,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在课堂上吵闹的学生来维持课堂安静。可以利用做手势的方式,比如当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提醒学生应该静下来认真听讲。其次,在遇到课堂过分活跃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安静下来欣赏音乐,然后教师可以趁学生注意力集中时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学会静下来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4.使用丰富的课堂形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如果音乐课堂沉闷无趣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热情,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学会采用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打造真正的安静又不失效率的“静课堂”。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使用一些活泼有趣的音乐来代替教师的口头教学。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分别采用两段不同的音乐来代表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情况,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担心回答错误时听到教师的否定。通过这种形式的开展音乐教学,可以使教学氛围更加融洽,让学生在“静”中提高音乐学习质量。总之,要让课堂“静”下来,让学生“静”下来,使学生学会用心思考,使音乐教学更加真实、有效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在“静”中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示。

小学音乐论文4

  一、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现状

  童声合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学音乐教学经常选用的形式,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童声合唱出现过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和文革之后。近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声合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为童声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量的小学生校园合唱团涌现出来。无论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小学生合唱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表现为: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奥地利、匈牙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这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重视较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极为成熟。反观我国,童声合唱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硬件条件不够发达。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集中授课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难以保障授课质量。

  2.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级合唱团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童声合唱团的小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合唱甚至无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开设都存在困难,合唱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3.合唱教学普及率不高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学开设合唱教学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活动,教学重点更多的向优等生、参赛生倾斜,对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重视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声合同掌握较少。这种行为导致音乐课成为专业课,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阻碍了大部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4.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匮乏

  当前,我国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准,无法在孩子们心中引起共鸣,自然得不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儿童合唱团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对承认歌曲进行改编,这一类曲目感情理解、发音技巧往往对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难度,难以形成较好的合唱效果。

  5.小学音乐合唱教师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有很多优秀而敬业的童声合唱教学人才,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来。

  三、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开展小学合唱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曲目。要充分考虑并全面衡量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音乐功底情况,确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此外,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不同、音乐基础各异,对合唱教学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因此,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会,选择最为恰当的合唱曲目。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基础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可以尝试在基础训练中穿插游戏,让小学生轻松越快的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练唱方式要体现多样化,让练唱的过程充满乐趣。传统的单一式的学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进行齐唱,还要进行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练唱方式。

  3.重视伴奏作用

  进行二声视唱的范唱时,两个声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务,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双生部和声的概念。因此要重视钢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时弹奏双生部,也可以突出强调一个声部。小学生进行练唱时,如果遇到跟不上某声部的情况,伴奏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追求声音统一的效果。

  4.适当开展合唱比赛

  比赛是一种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适当的开展班级之间的合唱比赛,教师可以对班级合唱水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也有益于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恰当的选择合唱曲目及教学方法等。开展合唱比赛还是一种加深师生对作品理解的有效途径。四、结束语面对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成绩与不足,我们应当积极向国内外好的做法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梳理教材选唱曲目,全面把握学生特点,把合唱教学作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从而确保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小学音乐论文5

  摘要:音乐属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教学从社会的发展意义上来说,对于主体教育的模式发展等,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在利益趋势上的潜能应用,通过在学生成长中的学习深造作用等,加强对学生在积极性方面的有效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需要从现代的创新性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执行,从根本的教育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下面,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发展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艺术;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

  现在属于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创新的教育执行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热点词汇的执行应用,就需要从创新的教育理论上,加强对人才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思维模式的创新,促进对创新理念的应用推进。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上,为更好地满足在现代教育的创新能力推进,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创造能力来进行意识方面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现实的教育可能性,加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相互对比,并以此来促进对教学教育目的上的改革。在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自身的自制能力极差,从而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兴趣价值观取向问题,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惰性出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应当以挑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为目的,并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音乐的审美。因此在进行此类的教学中,就应当以为学生塑造一个更优良的音乐欣赏环境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如教师的一刻起,就能够培养出一个更具有兴趣因素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艺术意识及良好情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基础,并结合相应的学习基础进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从学生学习环境来进行课堂形式上的调节。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习环境的改变作用,就成为了影响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在进行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的美感形式,进行整体的.教学模式调整,并依照相应的音乐教学需求,进行音乐形式上的画像悬挂,给学生塑造一个更具优雅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对策

  从近年来我国所大面积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情况来说,进行创新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进程,以及创建教育的效果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心理视野。对于音乐性人才的培养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在此类人才上的培养,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创新型教育人才的全面塑造。对于学生在基础音乐理论上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这一类的教育推进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想意识方面的执行调节。在进行现代化的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需求,并结合教学的中心应用理论,可通过现代的音乐教学认知来促进对教学活动和应用地位多个层面的权威认知,并以此来促进对地位和抵触心理情绪上的全面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修养成长,就需要结合艺术课程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教学模式方面的改良改进。在音乐的教学中,不管在那个阶段,都是对艺术创造性上的一种完美展示,通过声乐从而引导人内心灵魂的释放。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只有更好地确保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夯实,才能够在当今这个依靠现代化教育的时代中,能够发光发热。而从现实的意义来说,创新思维时一个民族科技成长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所在。而艺术的在扩展人思维创新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只有在创新的能力上,加强对创新精神层面的优势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开发。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也在于此。是辅助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培养基础模式,应当在现代化教育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中,就应当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身心健康成长。总的来说,音乐的创新教育,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在新课改过程中,音乐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提供了意识基础。在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上进行创新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本文针对现代小学的音乐创新教育,从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以及教育的有效作用,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6

  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应以什么为核心?这是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至今未能搞清的问题。目前有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仍注重在演唱技巧、乐谱知识、演奏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因此,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是实施新课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

  一、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景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唱不厌。

  音乐教师要关于发扬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法的审美原则

  1、情感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之中享受美感、得到快乐。

  2、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因此,在音乐教学化原则下,以美引真,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映。例如:在教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我设计了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美丽而辽阔的草原景色。学生边看着我精心编辑的.录像资料,边听着画外音:“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原野、蓝天、白云、马儿跑,这景色多么优美,气象多么祥和,这如诗如画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草原美景。”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学唱欲望已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画面引起的联想,表情投入地开始学唱了。 4、相互交流性原则

  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诚挚的爱生之情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鼓励。在授课中,教师应从鼓励角度评价学生参与,让学生从教师的夸奖之中产生投入学习的快乐与感受。

  三、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

  1、教学仪态

  教学仪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作为一个美的使者,音乐教师应十分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除注意整齐、大方外,还应该尽可能讲究些。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表情姿态亲切、自然,手势准确、自如,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

  2、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当发音标准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情感色彩、富于感染力。所以,音乐教师语言要特别注意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写乐谱要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3、教学气质

  教学气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聪慧、自信、幽默、雅致等。一个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知识基础,对学生有着真诚的美好感情,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经验,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要充满爱心——爱学生、爱音乐、爱教学工作;心灵总是那么年轻,兴趣广泛,视野宽阔,知识丰富。

  四、音乐教学过程的审美描述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而充满新颖的教学设计,那些精彩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比如:许多音乐教师十分注意对新课学习的导入,会采取各种形式诱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新歌的学习。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既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遐想。我在结束歌曲《童年》的教学后,课堂小结是这样说的:“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样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童年的歌!”学生们在钢琴音乐《童年的回忆》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总之,中小学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要把艺术的完整性教给学生,使学生既能通过艺术作品体会到艺术的美,又能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上的历史重任。

小学音乐论文7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发挥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调研,在初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小学音乐曲目《螃蟹歌》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做游戏、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螃蟹这一动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意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螃蟹歌》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演唱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活泼、健康的演唱技巧。

  二、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点燃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小学生的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授方式上要多变灵活,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提问、讨论、思考、表演、分组竞赛等方式,调动课堂氛围,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教学内容,要学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例如,对于节奏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三连音、休止符,从而提高学生对音符的鉴别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图、讲、演”三位一体教学的优势

  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和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固定化,教师的侧重点为音乐作品的演唱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演唱前期情境导入的推动作用。音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驾驭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还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培养和道德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图、讲、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所谓“图、讲、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指在小学音乐作品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欣赏歌曲插图,从而在视觉上建立审美意识,其次让学生熟读歌词,理解歌词所塑造的意境,鼓励学生发表对歌词理解的感受,然后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综合运动听觉和视觉来同步感知、欣赏音乐作品,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驾驭水平,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塑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音乐作品画面、文字、图片和声音的立体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作用,一方面可以快速地实现教学情景的导入,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小雨沙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配备教学画面,从而使学生在一边演唱一边想象的过程中,体验着春天细雨绵绵的清新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热情。

  五、加强小学生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随着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发挥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合二为一作用,一方面可以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好音乐课的信心,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乐观生活态度、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关键步骤。

  六、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加强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个人艺术魅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舞台控制力和爆发力。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自我检验的重要平台,是教师教学成果评定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鼓励全员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长期性发展既要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在完善教学体系的要求下,重视教学实践,从而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完成教学目标,促进音乐教学的稳步发展。

小学音乐论文8

  一、教学手段与教学语言“瘦身”

  1.突出音乐主题,让教学手段、方法“瘦身”

  教学手段、方法的“瘦身”,就是以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为基准,从内容中得到具体方法。不管使用怎样的手段与方式,都必须有指向性与针对性。自课堂改革后,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加,很多老师为了丰富课堂形式,不仅影响了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杂乱的同时,也冷落了对应的教学内容。在日常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场面: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堂,老师首先会将音乐播放一次,其次再轮流介绍相关歌曲的风土人情、创作背景,然后再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挑一挑、动一动,为学唱歌曲做准备。等到真正开始歌曲学唱时,课堂大半时间已经过去,学生跟着音乐节拍唱两遍,还没有什么节奏,就要求学生分组,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或者自编动作对歌曲进行表演,最后再利用剩余时间对有关歌曲进行欣赏,一节课就结束。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体验不到音乐内涵,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极为有限。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让相关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而展开,而不是追求热闹让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目标脱节。

  2.展现乐感,让教学语言“瘦身”

  教学过程作为信息储存、传递、延伸的过程,语言是整个信息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学语言运用过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很多老师会使用故事创建音乐情景,在吸收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占用了大量时间,让音乐课堂成为故事课。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必须精简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用最简练的语言展现更多的教学内容。如果老师的语言就像美妙的音乐,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美的启迪与艺术享受,还能让音乐课堂充满情感,进而达到音乐美与语言美的高度统一。

  二、学科内容与多媒体素材“瘦身”

  1.关注音乐个性,让学科内容“瘦身”

  随着精神文明与音乐课程改革力度加大,进行综合教学已经成为当代音乐课程的重要理念。但是,在看似丰富的课堂外表下,很多综合性音乐课表现为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等一系列非音乐活动;最终综合性音乐课演变为内容多样的拼盘课。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音乐课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本质。很多老师甚至感叹:语文课使用音乐可以烘托情境,渲染意境;体育课播放音乐,能让学生感受旋律,提高肢体协作能力;美术课使用音乐,能激发学生绘画热情与创造灵感。只有音乐课不使用音乐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积极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要求,综合“瘦身”策略,在以音乐本质为目标的基础上,保持音乐本身特点,选用恰当内容,渗透各类综合性学科;通过综合,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相关歌曲,从而让生活实践、音乐与相关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

  2.注重音效、听觉、音响作用,让多媒体素材“瘦身”

  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容量与音乐空间,同时还能丰富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拓展学生音乐视野与生活空间,进而为音乐情感体验打下坚实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过分运用多媒体,不仅会影响教学成果,还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在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瘦身”时,必须正确使用多媒体。在多媒体使用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更好的为鉴赏、感受、展现、创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新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理念行动,“瘦身”是瘦去无用的内容,抓住音乐根本。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盲目赶时髦、追风,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音乐教学返璞归真,回到自然状态,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作者:陈琳 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

  参考文献:

  [1]宋祖年.让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返璞归真”——谈培养小学生正确音乐审美情趣的几种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xx,(32):96.

  [2]朱雪萍.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瘦身』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xx,(6):82.

  [3]张大霖.返璞归真创造美的音乐课堂[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xx,(11):140.

小学音乐论文9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学校都已经了解到素质化教育的重要性。现如今,家长所关心的孩子学习状况不仅仅是指数学、语文这些基础学科,还包括了学生在学校是否做到了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音乐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美育与德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使用激励性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激励性原则;小学;音乐教学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在不断调整,素质教育也成为中国教育中非常重视的一部分,学校和家长已经不再是如当初一般仅仅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使用激励性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应用激励性原则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在课堂上或者是在课下,选择激励性原则应用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自己在日常中的所作所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习惯,调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教师明确激励原则应用在师生互动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学生的激励:第一,教师要从动作方面进行激励,依托生动形象的表情,具有亲和力的动作,充分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利用肢体语言将自己想说的展现出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眼神交流。通过眼神的互动,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教师在关注自己、信任自己,并且认为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无声鼓励学生的方法。只要教师在眼神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情绪是肯定的、鼓励的,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激励,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提升教学质量。第二,教师要从语言方面进行激励。语言激励作为动作激励中的有声基地,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学习的过程中,其激励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学生演唱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学习音乐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获得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才会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激励性原则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且融入美育教学与德育教学,学生在小学初级阶段就能够接触一些正规的音乐知识。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歌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培养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审美理念。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枯燥的,但是能够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也能培养小学生养成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在面对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该以鼓励性的原则教导学生,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将自己的原创歌曲唱给学生,让学生在感知和激励中养成良好的音乐意识和学习习惯。这种激励方式能够让学生想与教师一样优秀、努力学习音乐知识,并利用自己所写的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以此激励学生。教师也可以选择理论知识激励所有学生开展竞争比赛,通过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相互比拼中提升音乐技能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竞赛的形式,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以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进行比赛时,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给所有同学均等的机会,从而保证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而对赢得比赛的同学,教师则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说学生最喜欢的糖果,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音乐特长。

  三、借用榜样的力量展现激励性原则

  榜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比重要的,对小学生而言,这更是如此,小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发育的初期,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以一个成功人士作为小学生的榜样或者偶像,可以激励学生学习音乐。古往今来,音乐界诞生了非常多杰出的音乐人才,他们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倾注到音乐创作中,他们始终坚持着追求梦想,比如说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展示一些优秀的音乐人才例如波兰的音乐家肖邦,有浪漫主义舞剧音乐大师之称的柴可夫斯基等的事迹,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榜样,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对其进行激励,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激励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周围选择学习的榜样,激励其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选择合适的人选、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人后,会努力地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前进。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各院校更需要加强美术课程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加强各教研室自身的建设,思考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音乐教学应如何提高其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大军.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xx(5):78.

  [2]兰明明.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xx(20):124.

小学音乐论文10

  一、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虽然国家正式将器乐教学和音乐欣赏写入教材,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仍没有摆脱以唱歌为主,以基本乐理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审美教育的初衷。在音乐教育目的上,以应试教育为主,不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单纯追求高的升学率,艺术教育现阶段在中小学中已经成为了少数人学习的课程,还有一些学生学习艺术教育也是为了升学才选择这条路的。另外,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方法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主的

  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身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在正常的音乐课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说了算。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所受到的教育是被动的,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虽然在时间上比较长,但是对于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则还是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在中小学中,音乐的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各项基本素养,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帮助。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还是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所有的学校对考试成绩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而对于音乐这种与升学无关的课程不够重视,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老师都会要求中小学生学习与升学有关的学科,甚至一些学校还会将音乐课取消用其他的主要课堂进行代替,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音乐教育十分不利。不过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一些学校也开始进行音乐教育,从而为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今后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研究

  (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很好的意义

  众所周知,兴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一定要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自身的认识上就愿意去学习音乐。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方向的天赋,加强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建立起音乐的学习性格,把音乐真正的与每一位学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改革,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此来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起对于音乐的热爱。

  (二)有助于面向学生,发展全体学生个性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能够在整体教育系统中建立起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注重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注重考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快,音乐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支持,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的领略音乐世界的美好,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在中小学中的教师进行音乐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学生的天赋好坏,都要进行耐心的教导,帮助每一位学生真正的认识音乐,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的性质决定了该门学科是一个十分注重操作的学科,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很强的音乐表现方式,比如创作、舞蹈等,都需要演出者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过就传统的音乐教育来看,我国所采用的方法把实践教学与识谱知识等进行了分享,这样一来,就把原本十分生动的音乐课变成了十分死板的识谱课,造成了音乐教学质量的下降。音乐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真正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从原来的主角转变成配角,学生则成为主角,以此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美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不应当在音乐课上还使用那些传统的说讲式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教学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

小学音乐论文11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基层学校,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能获取前沿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开展适合地域条件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基础,整节课下来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没有心灵互动,课堂氛围在音乐声中,表面上看似活跃,但实则一部分孩子并没有参与其中,课堂形成内心的孤寂与呆板。由此,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提高课堂的真正活跃,加强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奥尔夫教学法恰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够使学生从游戏中、玩耍中学习音乐,并且能够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感知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拥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它所强调的是创造性、即兴性和灵活性的发挥,所注重的是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让人们觉得学习音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种感受和体验需要人们亲自参与其中,拥有轻松愉快的心理体会,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情况下感受和学习本性的韵律。这种教学是现如今小学音乐课堂所需要的,是最适合人的启蒙教育。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时,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他们怎么打节拍,那样学生看到毫无“画面感”的五线谱,第一意识肯定是乏味。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例如,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出几个自己吃过或者知道的三个字的水果名称,食物是儿童最有兴趣的,会非常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学生们都进入状态后,再根据学生想出来的3个字,利用读的不同时值教学生们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的节奏型,哪种是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以及切分音。这样的游戏活动教学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

  二、以表演与情景模拟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我们的音乐课达到了挖掘孩子特长或达到一定水准后,家长们就不再需要花费其他费用,让孩子在校外学习声乐、乐器等特长班了。课堂需要生气,更需要联动,在教学中,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表演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展现歌曲内容,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提高教学效果。如《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这首平淡的音乐,曲调十分简单,歌词简单,低年级学生容易掌握,但是简单必然会导致单调。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歌词作为骨架,深入加工,让一首简单的儿歌成为有血有肉的动情故事。然后让同学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在美妙的旋律开始时进行表演。海鸥的翱翔与友好,加入学生们自创的故事对白。通过这种入情、入理的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演唱这首歌曲,而且记忆深刻。从小学生性格特征来分析,教学内容重复、单一,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学生好奇、喜好动态画面的心理,通过多媒体、音乐动画以及学生参与表演等方法,让普通的音乐课产生生动的画面感。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加深记忆的有效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将色彩与音乐结合起来,学生视觉、听觉相互渗透、强化记忆、丰富想象力。例如:利用小学生对色彩、形式、形象的敏感度,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将学习的歌曲或即将学习的歌曲以简笔画、剪贴等方式对音乐情景进行再现。这样不仅仅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还对歌曲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不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更有效率,而且通过学生的创新和深入幻想,音乐增添了画面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低开高走不丢掉一个学生

  在课上那些有音乐特长、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的孩子是课堂的“主力军”;而那些表达能力较弱,对音乐的体验一知半解,“五音不全”的孩子,却成了课堂的“看客”!我们不能妄想学生能够“一刀齐”地学习音乐,不能只关注会唱的同学,还要关照音乐课堂里的“后进生”,要尊重个体差异,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给他们一句肯定的点评,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一个自然合适的调整措施,让低点成为起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的启蒙教育,目的不是能教出歌唱家,而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音乐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不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出潜在的音乐能力,为学生日后的音乐艺术道路开启心锁。

小学音乐论文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期,对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创新理念,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要求,多措并举提高音乐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學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提高创新能力,以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资源拓展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一、引导感悟音乐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美的感悟能力还处于较为肤浅的阶段,音乐之中蕴含着意境、旋律等诸多美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让他们感受旋律之美,从而增加对音乐的兴趣,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分阶段、分步骤、有意识地将一些世界著名作品播放给学生,让他们从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还注重搜集当前在社会流行音乐中主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鉴赏了美,还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一举两得。

  二、搭建思维启迪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质疑是学生有效开展思维活动的源泉,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注重搭建思维创新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且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在内心感悟春天户外美景和活动的场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描述与歌曲相对应的`内容、场景、人物等等,有基础的学生还可以即兴编排一段自舞,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器皿制作乐器,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小物件设计小乐器,进行敲击演奏,提高创造能力。

  三、发挥游戏教学作用,提高学习趣味程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单调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训练形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游戏活动兴趣盎然,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立足于学生这一现状,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可以将游戏模式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将游戏与教学目标完成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习的趣味程度。例如小学生对于丢手绢、击鼓传花等趣味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播放音乐开始传花,当音乐暂停时,花停留在手中,谁就要将本节课教学的歌曲进行演唱,在演唱结束之后,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对于演唱中存在的缺陷指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掌握效果,这种寓教于乐、将游戏教学与目标任务完成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较好地提高音乐教学趣味性。

  四、紧密结合生活感知,增强内心情感体验

  小学生性格比较开朗活泼,但是也存在着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散等缺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增强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音乐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产生内心强烈的共鸣,以此来保证学习效果。如果在教《劳动最光荣》歌曲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曾经从事过哪些劳动,父母是怎样开展劳动的,为什么说劳动最光荣。让学生在对歌词的学习与讨论中,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起热爱劳动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理念,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教唱活动,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心理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将教学氛围推向更高潮。可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感知结合起来,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为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五、发挥信息媒体优势,丰富音乐教学课堂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并发挥这一手段的作用,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训练听力和鉴别能力,每一种动物的叫声都与一个图标相对应,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之后,图标即显示该动物的图像,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音乐鉴赏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媒体从网络上下载大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也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供学生下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

  六、实施积极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格外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批评,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予以积极的教学评价,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演唱技巧,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也要注意发掘出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满足的体验,将对积极评价的追求转化为投入音乐学习的动力,因此,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投入程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新理念,多措并举,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开展努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小学音乐论文13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并没有一个准确和明确的定位,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并没有对我国音乐教育自身的功能有效发掘出来,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以及特殊性,反而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和小学教育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简单结合,进而将小学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淡化,甚至抹杀,这并不能够符合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自身的根本宗旨,更加偏离了小学教师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还有些小学校将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忽略,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将音乐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将音乐所具有的益智以及辅德的功能看成了实施音乐教学的目的。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材里面的技能和知识所具有的系统性以及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具有的内在联系不能准确理解,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都将音乐课堂开展成了小学生的娱乐课程,这样就忽视了对小学生自身全面音乐素养培养的目的,更加忽略了音乐性是音乐教育自身发挥其他作用以及其他功能的根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术教育价值以及艺术教育功能十分重要的体现就是创造,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同样不例外,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保证演唱激情洋溢,保证音乐雅俗共赏,舞蹈生动活泼,这些活动能够有效激活小学生自身的创作兴趣以及表现欲望。所以,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鼓励小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激励小学生积极开展自身的创作才能以及艺术个性。与此同时,还要对小学生创新思想来进行及时表扬,最终保证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在音乐教师教授新歌曲之前,必须要细致和耐心地分析和钻研音乐教材,找出重点以及难点,将那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在这一个教授过程中,采取比赛以及游戏等等形式来将音乐趣味性增加。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想要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生参与音乐教育教学情境和活动,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活动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小学生自身参与到历史教育教学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还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音乐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有趣以及生动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使小学生进行创作、实施表演、组织伴奏、思考意境、谈感受和体会,以及实施课外研究性学习等等活动,来有效增加小学生参与到小学音乐活动中的积极性,开阔小学生四维空间以及学习思维,最终使得小学生能够发展以及彰显自身的个性。

  (三)小学音乐教学要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一直都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载体,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小学学习环境进行改善,加强小学校软件建设以及硬件建设,具有十分现实以及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对于教师自身的环境实施完善,保持小学音乐教室整洁以及清洁,进而为音乐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一个好心情和好氛围。再比如,通过音乐作品中醒目标语口号以及生动形象的标语口号,来为小学生实施潜在审美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并不知环境的时候加入艺术家的名人名言以及作品展示,这样对于培养小学生自身艺术价值观念起到促进的作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又从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音乐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小学音乐教学要改善学习环境这三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慧丽

  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心城新区新海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14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音乐教育也朝着国际化方向前进。音乐教育不仅仅只是美育德育,它还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本文通过取样调查,数据统筹等手段,对目前的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的包容使得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价值观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步丧失了民族音乐艺术为主的立场导向,丢失了音乐教育中文化传承这一重要功能。由此笔者不禁思考,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是否需要在理解与接受世界音乐文化同时,构建以继承和传播华夏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文化传承;学校音乐教育;民族性

  一、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从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学堂乐歌开始,我国的音乐教育就一直沿袭国外培养模式。无论是最初的借道日本教育方式,到五四运动之后照搬美国教育体制,再到改革开放后全面效仿苏联学校系统。这种“移植式”的方式,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似乎有一种被西方“殖民化”的倾向性。二十一世纪开始,在多元文化思想观念的碰撞下,学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人们对西方音乐的喜爱远胜于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街头巷尾,影音媒体都是传播流行音乐文化为主。如何在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中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养成阶段,可是在他们这个群体当中,流行音乐的传播力量远远大于民族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的倦怠与流行文化的津津乐道形成鲜明对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民族性薄弱也使得民族音乐文化一度处于边缘地位。下继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成为了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课改的议题。笔者针对民族音乐的中小学学校教育情况,随机对北京,郑州,武汉三个城市的十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学生问卷900份,教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70份。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方面进行调查。

  从问卷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的发展情况让人担忧。学生方面:调查的题目主要围绕对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的喜爱和掌握程度,是否觉得有必要在课堂中学习民族音乐,能否演唱几种民族音乐艺术形式等方面入手。发现49%的学生对民族音乐几乎不感兴趣,20%的学生能讲出几种民族音乐艺术形式。26%的学生表示对民族音乐有兴趣,但是因为学习的压力没有机会接触。只有5%的学生能演唱或演奏一至二种民族音乐。教师方面,问卷的题目以:被访谈教师是否具备讲述民族音乐的能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看法以及教师对于课堂中民族音乐学习所占比例等问题着手,74%的音乐教师在学生时期都是以声乐和钢琴为主,所以讲授方式也是钢琴弹唱。54%的老师对民族音乐了解并不深刻,因此也不具备讲授民族音乐的能力。41%的老师认为各种音乐艺术类型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但是由于中学生主课繁忙且民族音乐的学习不能对学生们升学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不愿讲授。学校方面,笔者记录了被调查的学校音乐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学校对于建设民族性音乐的投入等问题,随机访谈的中学仅有一所设立了民乐团,其中6所设立了交响乐团,其它都以管乐团和军乐团为主。

  他们的演奏曲目西方古典音乐占57%。在学校的广播音乐中,流行音乐播放的比例高达71%,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被播放的比例分别为17%和12%。虽然在抽样调查与访谈的情况下数据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出现了严重分离的情况,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学校音乐课堂,都没有为民族音乐的传播提供有利的环境,在没有合适的土壤培养情况下,学生对音乐的熟悉喜爱类型也更倾向于大众流行音乐。在最具合适传播手段的课程中音乐教育与传承没有能够相互促进发展,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导致了中小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冷淡态度以及民族音乐的无处发展。《全日制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善于将民族民间音乐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我们的音乐教育虽然高举着践行爱国旗帜,但在“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的价值观中,形成了被欧美音乐同化的单一价值取向,导致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的发展停滞不前,依靠口口相传的原生态音乐更是面临着逐步失传的境地。所谓的“民歌新唱”也只是为了顺应市场,而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失去了对民族音乐最根本的敬畏之心,失去了灵魂深处刻在血液里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音乐传承功能的严重失衡,音乐传承彻底从音乐教育中分裂出来。中小学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承方式,如果民族文化传播不能首先从教育开始,那么就有被同化,被遗忘,甚至被殆尽的可能。社会音乐文化民族精神匮乏,也终将导致民族音乐逐步走向终结的道路。

  二、实施民族性音乐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展现的是我国的民族精神之魂,民族音乐更是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气魄与力量。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发展不应该仅仅只是依靠民间音乐组织团体,历史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如何让民族音乐文化传递,它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我们的音乐教育可以包罗万象,但是需要始终坚持民族性的主体地位。音乐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功利化,导致了它与社会完全脱节,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局部性的引导,导致了流行文化的片面存在,使得民族这两个字在中小学生群体里出现了断层。在学生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年龄,学校音乐教育,承担着普及民族文化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树立起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以华夏音乐为基础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只有先继承,才能有革新。不只是一味地强调世界大同,走向国际化,不是止步不前,却让民族的血液渐行渐远,而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渗透,将万千年沉淀下来的文明一代一代承接下去,让受教育的人永远为之自豪,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民族力量更加凝聚。

  三、措施

  (一)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音乐资源

  学校音乐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传统音乐资源,编纂相应的校本教材。教师将民族音乐带入课堂进行专门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演奏民族器乐或者播放相关的影音材料,创造民族音乐的浓厚氛围,给予学生最直接的机会去接触传统音乐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不只是简单的欣赏而是直观的让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艺术。

  (二)开展民族音乐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管乐团、军乐团等音乐实践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艺术活动,在这些实践的载体中我们偶尔也会看到民族元素的加入,但仅仅只是作为某个音乐素材,而不是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象来被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任何的实践方式应该是以尊重其本源的艺术为出发点的,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提,传统文化的自身价值以及艺术形式,通过体验感知,学会演唱或演奏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基本要求,发扬对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的独立思维,在实践中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体会民族的艺术境界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加强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系统的掌握民族音乐理论完善知识框架,构建科学的民族音乐体系结构。音乐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作为一门对人格全面塑造的科目,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被技巧性、专业性、功利性所左右,它更可以作为一种载体,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更新。利用音乐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样性来编创和实践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构建以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以西方音乐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音乐教育需要维护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多种文化的冲突下,对话外来文化,同存且碰撞火花。在全球音乐文化的视野中,真正找到符合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xx,04:16-18.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xx.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课[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J].中国音乐,20xx.

  [5]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xx.

小学音乐论文15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有不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面对这种形势,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着眼现实情况与学生发展内在要求,自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使小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一、切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思想的进步是带动行为进步的核心。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形势,顺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悟与深刻理解。音乐教师有了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的激情、动人、鲜活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切实加强音乐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提升

  课堂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内容的.有声媒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对学生学习感受、感觉与感悟作用效果关系紧密。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具有显着不同的作用,因为其表达形式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还包括音乐本身。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加准确、标准、生动、感人、动情且有韵味的音乐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积极元素。例如,标准语音的发音、字正腔圆的咬字、行云流水般生动流利的讲解与示范演唱,可以更好地增添音乐的美育效果。

  三、切实均衡发展好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当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也是不断提升的,这也就促使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这无疑给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但必须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才

  能在教学中更加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蕴与灵魂本质,并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拥有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富有更加综合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学音乐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论文06-2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0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8

(合集)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10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必备]06-09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小学音乐论文08-18

音乐教学论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