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体育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论文1
摘要: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很多师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高中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高中体育课通常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时期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体育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让高中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当前高中体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体育;高中生;高效课堂;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课程。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洗礼,他们希望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学生并没有做到劳逸结合,缺乏体育锻炼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逐步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
(一)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责任心不强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造成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也是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必然无法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工作并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上只是象征性地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提升,对体育课堂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有体育天赋,体育教师也没有及时地挖掘和打造。
(二)学生参与程度偏低,对体育课不重视高中生受到父母和教师观念的约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对于体育课并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反正以后也不想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很多高中生在体育课上不能集中精力,而当体育教师给学生自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时,他们则回到教室去学习,使体育课无法有效地开展。由于高中生对于高考过于紧张,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还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完全忽视了体育课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技巧的指导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案,总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使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混混沌沌,找不到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还有的体育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与新课程改革却格格不入,不能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对高中生的体育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锻炼,造成高中生无法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和技巧,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教师霸占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打造多元化的体育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机遇。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强健体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积极创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时代意义。我在体育教学中,会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秀经验,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人新兴运动项目,教授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改变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课堂,让高中生能够乐于参与,勇于实践。
(二)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愉悦、轻松的高中体育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做到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统筹兼顾。为了鼓励高中生发挥潜力,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我对不同层次的高中生设计的锻炼内容也不同。比如对于体育尖子生,我要求他们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素养;对于体育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工作,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掌握。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选择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和评估。高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任务,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争取促进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体育动作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学习挺身式跳远动作的时候,我会在体操垫上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腹肌和背肌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得到体育教师和高中生的共同努力,让高中体育课堂真正地焕发生机和活力。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高中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为把高中生培育成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鑫.成才视野下的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xx(2).
[2]佘东军.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浅议[J].江苏教育研究,20xx(4)
体育论文2
1 体育教学中带入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本是一个不相干课程,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很多的融合点,把信息技术与体育结合,无形中也把其他的学科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带入到体育学科中去。比如,信息资源是主要的内容之一,再比如人力资源,等等,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结合在一起,并且使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去,使体育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改变传统的老套的教学方法,从教材的局限中走出来,从而拓展教学内容范围,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方法变得更加适应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重难点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能以较高的热情参与活动,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体育课也变得更为轻松而活跃,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的途径
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形成体育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说明对体育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更主动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元化、富有变化、具有情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趋势开始出现,并且已经替代了传统教学方法,很多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方式变得简单而有效,比如录像与VCD的运用等。
在小学高年级的足球教学中,已经有了战术的教学,但是战术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甚至他们在足球比赛中无意中运用了战术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运用战术。当给他们讲解战术时,他们很难懂。但是,如果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战术教学中去,就可以很清楚地把战术的过程呈示给学生。比如,找一个典型的战术片子让学生看录像,在让学生注意的地方就可以指给学生看,或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播放,并加以讲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战术的配合上,如两队员的配合跑动路线、射门的机会,学生对战术的理解就会加深。当他们在比赛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灵活处理,而且还能理解其他的战术。当学生在实际的比赛时用到一个成功的战术后,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细化动作,迅速突破动作的重难点 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是核心,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后,才能进行科学的体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到其他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有所创新。在体育课上,当学习一个技术时,很难的动作需要教师去做示范,并对示范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固定而完整的概念。而信息技术可以代替教师,甚至比教师做的示范更好更规范。为了让练习者看到较为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从而让他们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要掌握的动作放慢速度,或者暂停进行旋转、定格等,目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点上。这样做,学生就会更清楚地看到动作的细节,把最难的动作呈现出来,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有效。很多连贯的、繁杂的动作光凭教师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像来显示灵活多变的动画,再加上特殊的音乐效果,让学生很容易掌握动作。
利用多媒体进行动作对比,纠正技术错误 学生在进行动作练习时经常发生错误,但是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动作很难理解,也难做出正确的动作,原因是看不到自己的动作。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练习者的动作录制下来,再与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动作进行对比,找出练习者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给他们听。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动作错在哪里,如何进行改正,从而迅速改进并掌握。
利用多媒体对优秀学生进行动作创新 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上很容易就能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观看视频,了解动作还需要做得更难、更漂亮。此时多媒体可以提供很多的文字以及图像信息,用快而准的.信息把动作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上就会以更高的要求去完成动作,从而为创新创造条件。
3 信息技术用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注意事项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信息技术看起来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但是如果把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就需要体育教师学会信息技术,要求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如果体育教师不去参与学习,那么,在体育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就是空谈。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观念先行,下一步就是学生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要在体育课上逐步实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授受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并能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帮助,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然,体育教师如果想授受这一挑战,就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不断进行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乐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对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要有正确的认识 体育教师不仅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它的优势进行理论学习。比如,在网上进行课件的学习,把自己的心得放在网上共享,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通过网络的平台达到所有体育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部分,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利用它来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让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学习,能搜集外界与体育有关的信息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论文3
一、体育改革对策
1.开发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资源
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非常多,根据同学们喜欢的课程种类,根据各个院校的办学宗旨,可以开发出多种学生自由选择的体育课程。
2.改革教学的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引领着学生积极参加每一项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位置上,更加主动,让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兴趣越来越高。
3.改革教学内容
让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学校是学生迈向社会的阶梯,学生在迈向社会之前,需要对自己所学的体育专业有所了解,让他们对自己有所准备,这样才会有信心。要丰富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有在以后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怎么处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需要怎么自救,传输一些预防的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还有自己的锻炼能力。
4.改善体育教学的测评结果
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还要重要的有意义,让学生觉得体育课不仅仅是体能好的人才能拿到好成绩,技术方面的重量可以轻一些,让学生可以感觉公平些,从而避免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感觉到心凉,从而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这样身体素质和技术方面就可以得到共同的考核和测试,让学生有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体育专业发展的途径
1.教育部门的一方面
尤其是对老师的培训,对老师的培训制度也要不断的完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少的,同时理论知识的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鼓励各高等院校参与高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在职的高职教师增强学科和学科外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通过各种的培训班,讲座等等的方式丰富教师内在知识,让体育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这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2.教师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老师也是值得关注的
教学的'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机会,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
3.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
自觉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职业的发展,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知道,高职院校的体育发展是一个流动的体系,体育教学的发展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学生更加的自信、向上,还能够使学生的行为更加的文明和有礼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进,针对不同的特色,实施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从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喜欢体育,最终达到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本文主要根据对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问题的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的改革对策以及体育专业发展的途径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因此,本文的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体育论文4
幼儿体育论文:让幼儿园体育活动真正充满快乐
摘要
《纲要》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尝试通过“领域融合,内容渗透,为体育活动注入快乐元素。”、“情感驱动,和谐发展,为体育活动搭建快乐平台。”、“规则效应,持续培养,为体育活动增添快乐保障。”这几块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真正快乐起来,获得多元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活动;快乐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明确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们都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倍受关注。然而在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还不到位,单调、枯燥,老师教什么孩子做什么,老师问玩得开心吗?孩子们目无表情地回答开心,原本多姿多彩的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怎样才能发挥体育活动应有的价值,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真正快乐起来,获得多元的发展呢?
一、领域融合,内容渗透,为体育活动注入快乐元素。
我们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幼儿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将体育活动与各育的活动内容之间寻找经验的拓展与知识、技能学习的链接点,使之有机联系、相互整合,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许多音乐素材对于体育活动的拓展也非常有帮助,如我们尝试着从音乐风格入手,在培养幼儿挺拔姿态的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天鹅湖》代表天鹅在天空自由飞翔,(要求挺拔、高昂),我们还选择了《日本鬼子进村》代表猎人打猎,(要求孩子躲藏),在音乐的交换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地改变着动作,感受到形体练习的乐趣。一阶段的研究发现将体育活动与各领域内容有机的融合,能大大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孩子的自控能力、合作性、活泼乐观的情绪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情感驱动,和谐发展,为体育活动搭建快乐平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应关注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
1.角色、情景引发情感。
在组织幼儿进行钻爬动作训练时,如果单单让幼儿枯燥地练习基本动作,那幼儿肯定不愿意,最多在老师的督促下,坚持一小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就丝毫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动作的发展。针对孩子的特点,我们与幼儿一起协商,赋予了一定的角色“小蚂蚁”,引导他们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练习钻爬的基本动作。在这个游戏里,我还加进了“下雨”的主线,活动开始,“小蚂蚁”们跟着“蚂蚁妈妈”在外面玩,不一会出现“轰隆隆”的雷声,使情景更加真实化,表示要“下雨了”,激励幼儿要马上钻过“洞口”,爬过“小山坡”,走过“小桥”,努力地运粮食,以免粮食被雨水淋湿,在幼儿运完粮食后,再配上雨声,让幼儿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成功感。随着天晴,“小蚂蚁”再一次把粮食运出去晒,这样收和运,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幼儿钻爬的技能。
2.点拨、提示启导情感。
为了帮助幼儿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利用多种语言指导策略穿插在活动过程中。给动作创编朗朗上口的儿歌,以有趣的故事导入,设置形象的语言情境,运用肢体语言,采取小组个别交流等帮助幼儿进行学习。如:在发展手臂力量时,结合动作的每一个节拍我们创编了形象的儿歌“小皮筋、真可爱,横着拉一拉,竖着拉一拉,准备好我弹出去!”,幼儿兴趣非常高,动作很快就掌握了。在教师语言的点拨、提示下幼儿很快掌握了动作的要领。
3.运用电教、丰富情感。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兴趣的'需要,再配以老师的引导,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有很大地帮助。电教媒体不仅能增加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愉快地获取大量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让幼儿模仿蝌蚪变青蛙各阶段时的动作时,由于难以将真实的生长过程呈现在眼前,我们就借助电教化的手段,使幼儿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利用多媒体便捷的播放、停止功能,让幼儿很好地观察到动态中的某个静止画面,方便幼儿模仿画面中的动作。
总之,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努力实现活动家过程的“情感化”,使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纬度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规则效应,持续培养,为体育活动增添快乐保障。
每个游戏都有它存在的规则,只有很好地遵守规则,我们的活动或是游戏才能很好的开展。在培养规则意识时我们要注意,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活动结束后要留时间给幼儿,进行信息反馈,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激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操作中我们也应该避免以说教为主、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基础上进行教育,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体育活动绝不是跑跑、跳跳的事情,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不断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从而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健康成长!
体育论文5
一、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能有效地通过体育的课堂训练以及课间活动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有效地坚持下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的意识,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同样,学生能通过体育大课间的锻炼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2.有利于提升教师水平
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自身教学的不足,并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能有效地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来有效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爱好以及不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制订体育训练计划。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
1.没有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小学体育教师并未从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教学模式及观念仍然停留在技能教学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因此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将体育大课间落实到体育实践中,从而没有达到体育大课间开展的最终目的。
2.没有真正地同体育教学接轨
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专业的技能教育,而在体育大课间中,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阐述体育理论,这便让体育教学明显的程序化,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学生思维单纯、想法狭隘、观念顽固,这样的教育是古板无趣的,而体育大课间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场所以及时间进行体育实践,这样,教师在固有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能力,一味地按照旧有经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只会逐渐让学生对体育失去信心。
3.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
当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方案,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完善,究其根由就是现如今的教育供求失调造成的,现如今,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自身努力,仅仅重视教学结果以及体育成绩,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努力,这样的单一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本体,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教学的主体,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而如今也只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旧有的教学理念制约了体育的发展以及进步。
4.没有完善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设施
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地改革,但现如今,小学体育场地无论是修葺还是运动器材的购买或者是体育设施的完善都还需进一步的改善与加强,但,由于各种经费的缺失,场地与器材都无法得到改善,甚至连学生喜欢的运动都无法得到实施,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解决对策
1.以学生为本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将体育课转型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有益的事项的教育,同时重视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其次,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生活,重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兴趣与健康并存的体育教学模式。最后,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吸收。并且还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体育基础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2.转变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
改革便是改变固有思维,发展新思维。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改革,让教师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教学中精炼规则、降低学习难度等,同时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以及娱乐化,通过借助其他外部工具来改变固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并不仅仅是运用寻常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身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体育大课间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师资素质建设
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直接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务必提升自我价值以及能力,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体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其最新的成果,还要求教师不断地积极涉及与体育相关的其他区域的知识学习,多角度地看待学校体育教学,深入了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更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只会让学生更加忽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如何改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及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变现在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从而达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标准。
体育论文6
一、乡镇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阳光体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它要求学生每个学习日都要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标准,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但是,通过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乡镇学校活动的开展效果非常不理想。首先是学校没有重视阳光体育活动,教育的重点依然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同时,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模式没有凸显体育活动的阳光性。体育活动内容严重违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宗旨,相应的运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和现实的教学现状契合度不高。此外,很多乡镇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教师没能真正把握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精髓,体育活动缺乏针对性。
二、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青少年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并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界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乡镇学校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弥补乡镇教育中的漏洞,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弥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逐步将教学资源引向乡镇地区,以体育活动教学为抓手,逐步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统筹化和均衡化。
三、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
1.强化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认知。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首先要强化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争取得到学生、家长、教师的广泛认可,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师要以身作则,融入阳光体育活动中,带领学生完成体育活动,并及时总结活动经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广东某乡镇学校中,新任校长以组织学校春季运动会为契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了爱运动、敢比拼的体育作风,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水平、创新活动模式。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支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在一些乡镇学校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不具备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维。因此,乡镇学校要积极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任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再者,阳光体育活动要凸显乡村特色,乡镇学校的活动场地比较充裕,学生可利用的活动空间较大,但是体育教学设施却很难配套,对此,学校可以将体育活动引申到娱乐性和游戏性较强的项目上,例如,广东某乡镇学校组织女学生开展了踢毽子活动,并选择较为平整的场地设置了简易的足球场,让学生沉浸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欢乐中,实现了阳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3.教师参与、弘扬特色活动。教师是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观。乡镇阳光体育活动要和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集成本地的体育资源,将宝贵的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体育精神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例如,在太极拳发祥地,河北地区就将这一古老的功夫技艺和阳光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操场上练太极拳,这种古为今用的体育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热情,也起到了强健体格、塑造人格的作用。
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认知,提升教师水平,创新阳光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秉承全员参与的原则,弘扬特色体育活动,完善乡镇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论文7
摘要:
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其教学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还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主,灵活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因此,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不但为高中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微课教学的条件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时间较短的微课程,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教学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微课教学需要利用一些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当前一些学校缺少录制微课的电脑、视频录制设备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既没有专业的微课录制工具,也没有相应的场地。而且,一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还缺乏制作经验,比如在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微课应用效果。
(二)教师对微课教学缺乏充分的认识
一些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认为微课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的实践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也没办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不重视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知识结构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微课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手段比较先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些数学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运用微课教学的方法,不仅影响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微课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加强对微课教学设施的配备和教师培训
针对部分高中学校微课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学校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定时开放学校的计算机学习室,或者采用班内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有电脑网络与无电脑网络的学生分到一个学习小组内,学生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微课学习,而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因为缺乏微课教学设施,影响微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学校还要加强对数学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学校可以从理论或是实践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向教师宣传微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重视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可以为每个教师配备一台电脑,让专业人员为教师进行操作培训。另外,学校也可以将微课教学当作优质课评的考核项目,使数学教师对微课教学引起重视。
(二)把握好微课模式运用的限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还要以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有些课程不需要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仍然可以使用传统的知识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微课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视觉体验上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模式,将数学题目的内在联系性表达出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数学学习难点。
(三)将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微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微课教学能够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对高中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围绕着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和开展,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视听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运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虽然微课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时,还要重视微课教学与数学学科特点的紧密结合,从而体现出高中数学教学的逻辑性与概括性特点。而将微课教学与数学学科特点紧密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以数学教学的内容为主,展开积极的学习探索。比如,在讲到“数列”的问题时,为了便于学生对数列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够理解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对一些数列的定义进行展示,设计一些公式指导和辅助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不但与目前的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除了可以有效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外,还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体育论文8
一、引言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课等一些室外活动课尤为喜爱,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的发展,特别是足球教学;而时代在进步,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所以,随着新型体育教学的发展,如何将足球教学做到最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根据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论述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现状探析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
二、小学课堂足球教学发展现状
当今时代的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专注于小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很少甚至没有体育教学的室外活动,久而久之,这会让小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不愿意去到学校里上课;这不仅无法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不能很好地发展体育学科,更不能好好地进行足球教学,让体育教学成为了空谈。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监督,多为放任式教学,让学生自由活动,保证不了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改善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将足球教学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教育当中。
三、提高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质量的方式
(一)以生为本
学校的开辟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自然,在学校中,学生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之后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和未来的工作上;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树立“以生为本”新形势教学观念,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重,否则体育教学将会成为“无本之源”,发展到最后终将枯竭。学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心理,不能给学生过多繁重的体育训练,而是应该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慢慢了解并且喜欢上体育教学,如果一味地给学生过多的体育压力,那就得不偿失了。体育训练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体育足球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体会到足球的乐趣,从而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例如: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停球训练时,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脚内侧停球,然后脚底接球,最后才是胸部停球等,让学生一点点的进行消化,一步一步地熟悉过程,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上讲授的足球教学知识,更加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足球教学工作。
(二)以思想为导向,在主管意念上提质
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很多教师还有一些传统的想法,认为体育课就是单纯让学生放松的课堂,就可以让学生无所事事的随意玩耍,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上的知识讲授,如果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是如此的话,那么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上去。所以,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足球教学质量,首先就应该让体育教师认识到学校开展足球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意义,让体育教师明白不能单一的让学生们进行体能锻炼,而是要在锻炼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摒除传统的教育方法,改用新型体育教学,高度重视足球教学在小学生中普及的工作,慢慢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足球教学,从而提高足球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针对小学足球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学校中每个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体育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点给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为引导,慢慢地使学生对足球感兴趣,从而愿意主动地去探索;不能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还增加了学生们对足球教学的兴趣。学生自身性格的不同,造就自身发展的不同,对于一些天生比较安静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更新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该了解现状,虽然有很多小学生都喜爱踢足球,但是他们只是一味地喜欢玩耍,将踢足球当作游戏,对于足球上的知识了解得却很少;况且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体育老师对足球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没有专业的.概念,致使体育中的足球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该积极去解决,教师应该多查阅一些关于足球的专业性知识,学校也应时常请一些专业的足球教练给体育教师们统一讲解足球的知识,让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将这些专业知识普及给学生们。小学生自身能力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起到主导作用,选择出一种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锻炼中学到知识,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了整体教学方式,将学生不分大小、年级、接受程度,统一教学,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漏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寻找适当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们按照年级分开讲授,尽量可以让学生们听懂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做好小学体育课堂的足球教学工作
在足球教学中,教师不能单一的讲解足球的专业性知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到厌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足球体育教学,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小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并且加以不同程度的辅导。例如:对于那些刚刚涉及足球的学生们,体育教师可以放一些有关足球的电影给他们看,让小学生们在电影中对足球产生吸引力,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候便会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对现代体育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想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好体育教学工作,要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根据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打破传统观念的教学,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会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型的人才。
体育论文9
一、 题目来源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8 /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4,4(18):-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3,(19):1-1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4(18):-8
[1]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5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4年第1-期
[1]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4(18):9-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5,1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4年第1-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论文10
一、文化传承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一)文化传承的内涵
所谓文化传承就是指文化在人类的任一聚居群落里的所有社会成员中所形成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一般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指对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中所包含的民族传统文化予以传承,比如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所包含的进取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德价值取向“上善若水”、和谐观念“天人合一”以及公平意识“内外合一”等。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以汉族为核心的华夏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神州地域的各个角落所展开的,负载着民族同一心理素质特征与审美观念的,具备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特征的所有体育活动的总称,其通常被为三类,即健身、养生以及娱乐,比如我们日常所开展的武术、龙舟、舞龙、舞狮、摔跤以及秋千等活动都隶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范畴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民族传统体育既是一种标志性符号,又象征着一种身份,其不仅蕴含着整个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而且还是民族振兴发展的力量泉源。
二、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谓教育就是指可以提升人类的知识与技能,并对其思想品德形成一定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文化能够连续不断地传承一代又一代,在对文化的传承中具备着传播、选择以及创造的作用。教育发展至今,通常被分为三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及其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关乎学校教育的传承,并对社会教育的传承形成一定影响。同时,在教学模式中,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技术与文化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管是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二者教学之间的关系,都是辩证存在的,对于文化及文化教学而言,技术及技术教学是基础与助力,而对于技术及技术教学而言,文化及文化教学则是前进方向与目标,二者互为依存,互相发展。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出现阻滞的原因
(一)利益价值的过度追求
价值是人类开展活动的核心因素,人类不管在开展何种活动前都会首先对活动的价值予以估量。由于人们未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价值予以正确估量,导致教学指导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都是借鉴西方体育,被单纯地当作体育课教授,使得原本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简单,其中蕴含的感悟、修身以及娱乐的和谐理念与人文思想存在的空间慢慢缩减,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向竞技体育发展,获奖及利益成为了高校设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中心思想,最终使得学校在体育方面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实用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相背离
当前高校中现代体育课程发展得如火如荼,比如野外拓展、水上漂流、攀岩、跆拳道、柔道以及击剑等,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发展则与之相反,很少有高校会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比方抢花炮、毽球、珍珠球以及藤球等。同时,从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其专业能力大都不足。就拿我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来说,想要成为一名具备专业能力的武术老师,不但需具备长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求具备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武术教师的武学造诣非常令人担忧,真正武术出身的高校教师非常少,在所有武术教师中所占比例仅为9.85%。
(三)教学方法上过于关注技术教学而忽略了文化教学
教学方法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备的多元性价值被破坏,技术教学的关注度过高,挤占了文化教学的生存空间。比方,传统武术被改造得与现代体操无异,不再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变成了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虽然许多大学生都热爱武术,可是由于基本功的严苛要求、动作的复杂难懂以及成就的难以获得,最终导致其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同时,在教学上,能够把技术与理论完全融合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些都导致了文化传承的停滞。
(四)人文知识学习的缺乏
高校体育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与培养。事实上,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的产生都具备着特定的历史与地域背景,如果对这些背景文化不了解,那么就无法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产生时的人物理念,最终也就难以正确理解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所蕴藏的文化底蕴。
四、站在文化传承的立场上构建新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一)确立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应当与其它现代体育项目不同,需突显其文化内涵,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指导,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实际身体情况,应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集合在一起,传授给大学生有关武术、养生、民俗体育以及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知识与技术动作,使其体育技能与传统文化素质修养都有所提升。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措施,突显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借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不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还促进其向心全面发展,使其真正了解到中国传统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创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具备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针对当前高校已经设立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及适宜在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予以分类整理,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武术类。其中主要包含长拳、太极拳以及传统拳类等;二是养生功法类。其中主要包含五禽戏、八段锦以及易筋经等;三是民俗体育类。其中主要包含舞龙、舞狮、中国象棋以及跳绳等;四是少数民族体育类。其中主要包含博克、珍珠球、毽球以及木球等。四大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极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需在内容上彰显出文化底蕴,不同的课程需开展与之相应的文化教学。比方:教授武术课程时,需讲授武术文化知识,比如武术门派的分类、服装器械的差别等,并且需加强武德教育,教授学生“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要求其懂得“尊师重道”“宽容有礼”,以此培养其优秀的心理素质能力与道德水平。教授养生类课程时,需结合我国养生文化,比方饮食、修心、起居以及劳逸等。民俗体育类与少数民族体育类课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地域特色,代表着我国各个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等形态,因为这些体育项目颇具娱乐性,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开展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穿插教学。如此,不仅提升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度,而且还能令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使其了解到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具备的精神面貌、文化特征以及风土人情,促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国民俗文化最原始、最朴实、最和谐的魅力。
(三)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措施,彰显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底蕴与特色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时需以健身养生及休闲生活为目标,如此,既能令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能令其体味到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趣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段与措施应予以创新与改良,只有抛弃原本统一的、单一的类似于竞技体育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彰显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底蕴与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爱好以及技能等,借助不同的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指引其学习的方向。即便是针对同一课程,教师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动作技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借助原有的直观且生动的教学措施外,还可借鉴当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上课内、外的协同教学手段,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懂得这些文化知识,掌握这些动作技巧,令其真正了解到民族传统体育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创建一套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不断加深,《新纲要》里“健康第一”及人体思想的树立,使得教学评价的范围得以延伸,形成了“三大结合”式评价体系,即理念评价结合实践评价、显性评价结合隐性评价以及过程评价结合最终评价。如此一来,对于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评价而言,学生的日常表现、努力情况、进步大小以及出勤状况等都成为为影响至深的因素,使得评价的主体性、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另外,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予以评价,而且需对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价,以此正确估量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教学计划的下一步调整与进行。当然,评价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教师评价,当然也可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体育论文11
一、下肢长度与普通人相比要长
经常训练的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伸、拉、提等动作的重复锻炼,尤其是一些经常使用脚尖的动作更是增加了小学生的下肢长度,使得下肢比不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普通孩子较长。保持优美的下肢长度对于强化体育舞蹈学员的运动能力和塑造形态之美有着直接的作用,从完成动作的动力学原理来说,较长的下肢可让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出更加开阔的步伐、起伏错落有致的升降左右移动及灵活多变的方向转换;另外从动作形态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来说,较长的下肢也有利于塑造挺拔高昂的体态。
二、增强呼吸系统和扩充肺活量
时下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相对来说运动强度适宜,并不像专业的比赛那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训练。适宜适度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具体表现是在静态测量时,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平缓、血压的指数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肌肌红蛋白含量增多,单位心肌营养性粗壮有力。血液输出量增加也就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和功能效率,提高了小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呼吸器官机能良好变化,较大的胸廓保证了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和收缩幅度的加大、肺活量增加,也保证了小学生在运动时充分的氧气供应,能活跃大脑细胞,减少突发的晕倒等情况出现。
三、改善身体速度及耐力素质
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改善了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加强了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改善了身体肌肉的供能情况,从而会提高身体整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证明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孩子腿部力量和小腹部力量较为明显,这一点与身体形态的改变也是相一致的,正因为这些部位多余的脂肪消退和肌肉力量加强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锻炼前后对比数据发现,速度和耐力两项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但是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不明显,而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耐力素质提高却很显著。
四、提升学生气质,提高学生意志力
学生身体形态不仅仅包括外在的形态,个人认为还应包括内在的精神气质。通过对测量样本的整理发现经常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小学生不仅仅可以改变身体的外在形态,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从气质上提升学生精神面貌,显得生灵活泼,达到内外兼修的训练效果。而且现在的小学体育舞蹈大都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因此在集体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数不多的高强度训练也能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体育论文12
一、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质量不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平方米多一点,与同时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同时我国体育场地的开放和利用率低,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提高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很不理想,特别是我国体育场地大多数属于教育系统,占总量的65.6%,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较低,仅为29.2%,同时开放的体育场地中利用率也不高。这种体育场地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掘我国现有体育资源,特别是“高校体育资源①”,才有可能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
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的可行性
高校的社会性质及社会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校作为现在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的培养人才,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急迫的社会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体质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20xx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1%和39.8%,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以通知的形式要求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高校体育资源的有效保障。高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其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虽然比例不高,但高校体育场馆配套完善、质量较高,又有假期时间保障、有众多的体育从事者,为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三、影响高校体育在社会服务价值方面提升的制约因素
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高校体育资源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训练和比赛等常规学校活动,如果这些资源同时满足社会服务职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与体育相关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也是高校体育资源进行社会服务必须面临的主要的问题。给学校带来安全隐患。我国高校规划建设标准不一,校园功能分区和周边环境不尽相同,加之现在高校扩招之后,在校人数动辄就上万较为常见,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学校体育资源对社会进行开放式的服务,势必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缺乏规范统一的场地管理模式。当前,各高校对体育场地、场馆设施主要是采取学校自己管理、对外承包、学校和对外合作管理这几种模式,没有一个统一执行的规范管理模式,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现实难题。高校对社会服务的职能认识不足。很多高校的相关领导对高校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认识不到位,加之国家对高校进行社会服务的要求缺乏必要的硬性规定,所以高校对利用本校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的义务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高校缺乏进行社会服务的推动力。经费没有保障,尚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现在高校的经费主要投向对提升学校知名度有利的主干学科,而对于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等资源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仅限满足于国家相关评估的要求。本来高校的体育经费就不多,再因对社会进行服务性开放后,体育场馆的费用会更大,加大了开展社会服务的难度。
四、提升高校体育社会服务价值的对策
确定收费合理的服务模式。高校的体育场馆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必须保证其公益性不改变。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必须确定非盈利性的、收费合理的开放原则,在保障社会服务性质的前提下,制定出既能满足学校利益,又能提供有效社会服务的开发模式。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体育资源。高校每年有约3个月的寒暑假,在这期间,绝大多数师生离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也没有了较多的教学任务,这段时间可以作为高校体育资源进行社会服务的主要集中时段。正常的教学学期内,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等,体育场馆设施和人力资源相对空闲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秩序情况下,开展一定的社会服务。加强与社会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高校可通过与社会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分担相应的社会体育服务职能,通过责任的划分,争取到相关配套的资金、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在既能保证有效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场馆等资源,避免因学校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而导致体育场馆开放带来的管理和安全上的隐患。积极探索“社会—高校”合作途径与模式。高校可以以为社会提供赛事组织、运动技能培训、场地外租等服务为载体,加强同社会各界的交流和沟通,从中找到“社会—高校”合作的途径与模式,这样既可以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服务目的,同时也带来了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树立起学校教育资源公益性的正面形象。
体育论文13
[1][德]斐迪南.滕尼斯着,林荣远译.新时代的`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9-38.
[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272-295.
[3]汪熙,魏斐德.中国现代化问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4245.
[4]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57-166.
[5]白友涛.城市社区建设新杠杆一社区民间组织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80-93.
[6]郑芸.现代化视野中的早期市民社会一“苏州市民公社个案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346-351.
[7]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230-300.
[8]向德平编着.城市社会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84-192.
[9]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62-75.
[10]尹维真.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以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试验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49-62.
体育论文14
【摘要】龙舟竞赛在我国由来已久,近现代由于传统文化的兴起与发扬更是得到了有力支持。但是,龙舟比赛的现场解说一直是美中不足之处,解说能力和解说质量都有待提高。本文介绍了龙舟竞赛的相关情况,对当前解说能力的不足做出了分析,并对提高解说员解说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龙舟竞赛 现场解说 解说能力
0. 引言
龙舟比赛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在龙舟比赛中,体育解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如何尽到解说员的责任,向观众呈现出比赛的精彩与文化的传递,解读比赛的精华,是本文正要探讨的问题。
1. 龙舟竞赛的意义
古书《穆天子传卷5》有云:“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最早提出了“龙舟”的概念,《九歌湘君》有云:“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现代学者认为,飞龙即龙舟,文中描绘了古人乘舟将玉佩投入江中,悼念某人。该人指的便是屈原,这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相互印证。此后,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中龙舟多有出现,不胜枚举。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悼屈原的习俗由来已久。现代龙舟竞赛在我国各地均有开展,各地龙舟规格不一,如广州一带龙舟,长33米,挠手80余人,南宁地区龙舟则长20多米,挠手50余人。龙舟的造型装饰却是大都相近,船身细长,船头船尾以龙头龙尾装扮,船上上有锣鼓,彩旗装饰,还有彩绘布置于船身。
2. 龙舟竞赛解说现状
在大型体育竞赛中,解说员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龙舟竞赛也不例外。由于龙舟竞赛的解说起步晚,专业性差,导致在现场解说中出现了很多不足。
2.1解说词过于套路化
解说本应该具有实时性,实效性,应随着场上形势的变化做出恰当的评论。但是有部分解说员却不是这样,他们采用了一些不正当的形式,事先准备好解说稿。将解说词的'大体格式事先写好,之后只需要将比赛队伍,胜利队伍等内容填入即可。例如:“飞溅的浪花,飞舞的旗帜,龙舟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我们可以看到,冲锋在第一线的是_____、_____、_____三支代表队。”此处只需要根据场上情况填写横线内容,其余均可照原文念出;再比如:“进入到最后阶段了!各大代表队都在奋力冲刺!大家几乎同时撞线!我们可以看到,冠军亚军分别是_____、_____两支代表队,_____险胜_____代表队获得了第三名!”[1]这样解说,大大降低了解说难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解说的观赏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2.2解说员专业素质不强
由于解说员大都不是体育专业而是播音专业出生,主要学习内容是播音专业知识,对体育专业了解不是很充分。而体育解说员需要满足五大原则:了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准备表达战略战术术语;熟悉各类战术及技术的特点套路;了解技术战术的训练方法;能准确分析比赛,概括比赛。显然,对于来自地方广播电视台的龙舟解说员来说,他们很难达到正规解说员的要求。[2]
2.3解说员热情不高
在部分龙舟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解说员对比赛没有相应的热情,和现场激烈比赛,观众高声的欢呼格格不入。例如,解说语调平缓呆板,语速缓慢,高低起伏不明显,对比赛毫无热情。再看看奥运会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解说员往往充满激情,和观众球迷一起高呼,声音包含感情,充分表达着观众的喜怒哀乐。
3. 对龙舟竞赛现场解说改进的几点建议
要提高龙舟竞赛的观赏性,宣传龙舟赛的知名度,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比赛现场解说能力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赛前进行解说能力培训
首先,解说员的解说素质应得到提高,单位应以正规比赛解说员能力为标准,对所选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可以从以下点着手:
(1)对龙舟竞赛的比赛规则进行了解,熟悉参赛队伍基本信息,如队伍曾获得多少次冠军,在国内排名几何,队员能力大体怎样,有哪些著名运动员等。
(2)熟悉龙舟竞赛中可能用到的术语,并熟练掌握具体含义。例如:浮标协助器、伙伴制、龙舟纠察、水面距离、停泊处、并排起步、尾部并齐等。[3]
(3)了解参赛队伍的战略战术,各个参赛队教练的特点,队员的特点,并以此对场上出现的情况作出分析。例如:“甲队的选手A动作幅度放慢,似乎是体力不支了,据了解他在整支队伍中体力并不是很好……”
3.2开展解说员评价制度
为了增进解说员解说热情,提高解说质量,端正解说员工作态度,我们可以开展解说员评价制度。在比赛结束之后,让观众对解说员解说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就解说员的热情程度,专业化程度,语言表达程度三个方面设计问卷,请观众为解说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单位根据调查情况,对解说质量好,观众认可度高的解说员予以奖励,相应的,对解说质量查,观众普遍不满意的解说员施以惩罚。通过民意决定解说员的奖惩,较为公平妥当,可以有效的激发解说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龙舟竞赛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解说技能,为观众呈现出良好的比赛现场。问卷的开展可以在网上进行,亦可通过现场随机采访观众,或赛前发放问卷进行。同时,还可实施举报解说员“照稿宣科”活动,杜绝解说词提前写好的情况。
4. 结语
龙舟竞赛是极具观赏性的我国传统竞赛是,提升龙舟赛现场解说的能力,更是为比赛锦上添花。通过培训和评教两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比赛解说质量,为观众呈现更激情的龙舟竞赛。
【参考文献】
[1]不详.威安区首届龙舟赛解说词
[2]林琳.关于体育比赛转播中体育解说相关问题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12,04
[3]不详.国际龙舟联合会术语表[J].香港旅游理事会,2011,03
体育论文15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不足和总结经验得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相应课程的学习创造一种轻松、活跃和高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来达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以其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正在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并且发挥着更大的价值。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阶段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进行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轻松和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幅提升。因此,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和全面素质发展的关注,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小学体育教学也充分地践行这一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全面素质发展上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渐形成体育意识,并且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可塑性强和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思维和素质的提升进行培养和提高。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创新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在模仿、学习和教师的科学引导的过程中,思维水平和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意义重大。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创建活跃的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对游戏的兴趣,为学生创建良好而体育游戏情境。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合理设置游戏内容和安排游戏的应用时机,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将游戏融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巧。例如,教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短跑效果时,可以通过“红绿灯”游戏对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行锻炼。学生可以在一块规定的场地上行走,当听到老师喊红灯时,学生就要立马停下,喊绿灯时,学生就可以继续行走。一旦有学生反应慢没有跟上节拍就要做两组老师规定的体育动作,蛙跳或者是高抬腿等。
2.营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是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质疑和解疑都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营建良好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教师选择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并且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例如,在学习跳远这一体育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跳远这项运动,对于跳远的`动作知道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学生会对跳远学习有一定的期待和兴趣,学生在真正学习完成后也会记住教师教授的技巧的体育知识。
3.创造舒适的音乐情境
音乐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和轻松愉悦的心情,并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舒适的音乐情境,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呆板的单纯体育教学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的天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或者是感兴趣的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励志类的歌曲《水手》《团结就是力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做放松操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四、总结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价值极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建良好的游戏情境、问题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体育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论文06-14
小学体育论文06-07
中职体育论文08-24
大学体育论文06-20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07-29
小学体育论文[实用]06-11
小学阳光体育论文08-24
小学体育论文(经典15篇)06-13
体育论文15篇(合集)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