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化学论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5 12:22:39 化学论文 我要投稿

(合集)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

  摘要:在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与水平。基于此,本文立足突出主体、体现主导的原则,具体论述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教学;应用策略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中,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自身的课堂主体意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1]。那么,如何将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融入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呢?本文就具体应用策略进行论述。

  一、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其中,在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分组过程中应该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让所有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老师应该合理搭配男女生名额,规定每个小组基本人数为4—5人。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小组内合作朝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当各个小组的名额确定之后,再由小组成员推选一位组长,让其负责监督本组内的合作学习过程。并且要求所有成员每个月轮流担任,从而充分调动起每个组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要求各个组长及时向老师反馈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解决,从而有效提高生生互动的效率。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合作教学方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时,老师应该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中,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这便要求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由于各个小组组长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的责任重大,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小组长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便组内成员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这样有利于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将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优秀学生的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困生得到进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把握小组合作时机是合作教学方式开展的关键点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2]。但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该准确把握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时机,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因此,需要注意下列几项内容。其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便应该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时,首先由老师动手演示制作氧气的过程,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沟通、归纳氧气的制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出结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点。其二,当组内成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便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部分具有难度性的问题,先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当小组内成员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时,老师便可以进行指导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各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其三,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投身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而且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点时,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纯净物、混合物的化学特性,然后引入化合物和原子的知识点的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概念关系图,然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总结。通过合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记忆和理解,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组成绩评定是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成功的催化剂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其传统的评价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这样不但容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疏远,而且会让部分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造成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需要老师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考察和小测验等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深化改革中积极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更深入地记忆和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建华.陶行知“活的教育”在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xx(4).

  [2]刘加阳.浅谈初中化学小组合作的困惑及反思[J].经营管理者,20xx(3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2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广,广大一线化学教师总结出许多高效课堂方案,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就警示教师在探索课改的道路上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三思而后行,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式;联系生活;强化实验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广,给初中化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了教师新的学习、反思和成长的机会。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改革死角进行反思。

  一、激活兴趣要趁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主探索和学习的驱动法门。所以兴趣激发要趁早,整体来说,初中阶段是化学学习的肇始阶段,该时期是激活兴趣、奠定自主学习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阶段。

  比如,笔者在化学第一节课就根据初中生猎奇心强等特点借助一些神奇的化学小实验:笔者让任意一位学生用毛笔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写字,然后让大家猜,正在学生茫然无解的关键节点,笔者将滤纸放在盛有浓氨水的瓶口上方,字体立刻变红。这个巧读“无字天书”的小实验,就让初识化学的学生倍感神奇,有效激活了学生兴趣。如果我们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地开始解说化学的定义、概念、范畴等等,只能让学生感到又多了一门说教课,不足以珍贵,对以后的课程从心理上不重视,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是学生认知知识、提升技能的手段和方法,良好的学习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学习方式无异于与高效课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关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都被“概念理论解说,技能题海战术”方式所统治,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的私塾式灌输,只能适应少数学生的成绩发展,而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真分析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发现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让题目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生成能力。

  毕竟实验是我们探知自然学科的不二法门。于是,我们继演示实验激活学生兴趣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设置探究实验来认知化学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譬如,学生学习了常规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要求大家通过所学知识,根据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原理,自己设置一组实验,并能根据收集数据算得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学生通过反复设计、讨论和实践,终于设计成功:将一定量牙膏与盐酸反应,通过计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测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算得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

  这样设置,是学生通过全局思考和讨论,考虑过实验每一个环节及细节,从需求出发对化学实验和计算原理有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践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无论是探索化学知识的本源还是学习化学知识的运用技能都离不开联系生活实践。通俗地讲,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化学,先不说食物的消化分解、呼吸的技能这些我们不容易感知的化学变化,就连我们洗衣、喝的净化水都离不开化学作用。

  1.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可有效规避风险,趋利避害,更好地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灭火器就是利用CO2比空气质量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设计而成;利用新闻中人掉进废弃的枯井里“中毒”而亡报道让大家认识到CO2所谓的“中毒”并不是其毒性,而是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肺泡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遇到类似事件应该怎样处理的技能。

  2.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现象类比,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现象

  化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无法形象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巧设类比来引导和启发想象。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相关知识时,好些学生无法理解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生活中比较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类比:比如一碗水和同体积的一碗米,如果我们将水和米倒进同一个容器里(不溢出的话),最终总体积是不是肯定是原来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的相加呢?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得知:肯定不是。这样的形象类比很容易让学生悟出“微粒之间有间隔”这一微观原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对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意见。总而言之,化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教学方式必须契合学生认知与知识内容的交接点,然后我们再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可持续良性循环,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向祖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20xx(12).

  [2]卢明阳.如何使初中化学的教学更有效[J].学周刊,20xx(1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3

  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已经奠定了知识基础,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全面接触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阶段。化学的发展奠定了科技发展的基础,化学知识为人类研究世界物质组成提供了基础。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这一课题的提出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进入初中阶段,学科开始细化,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分出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初中时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学习的内容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的效率,人们提出了多种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自主学习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对自主学习有多种解释,例如:自主学习,自主式学习,学生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其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习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应该自主的支配自己,自己为自己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励自己,督促自己使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的特点

  化学学习往往是以研究一种物质为例教给学生研究方法,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举一反三。而初中生自主学习较传统学习模式相比主要有自主性、能动性、有效性、独立性、创造性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自主性: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交于学生自己支配,由学生自己决定“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第二是能动性:要求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展现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的吸取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融会贯通。第三是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意义一是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二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有一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使自主学习更加的有效。第四独立性: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依靠教师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留下了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创造性:在科技技术成为第一发展力的21世纪,创造性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自主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加工,从旧的知识中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新知识。所以自主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3初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措施

  3.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识。一个人的行为主要受大脑的支配。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化学教师讲授“皂化反应”的有关内容时,可以先拿一块肥皂让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用处,没有它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然后再让学生开始做有关的皂化实验。这样学生们就会明白我学会这个实验我就可以制造出肥皂,就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

  3.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还是生活上的引路人,大多数学生还是渴望能与教师建立友谊,渴望得到任课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所以教师在平常应该多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对待一些化学成绩不好却在别的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智力,告诉他应该把时间和注意力多分一点到化学上,并给与他绝对的肯定。3.3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初中生人生经历还不够丰富,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每次化学实验课开始之前,可以挑选几个学生做课外实验,并让做实验的学生讲述实验原理。每节课都设置这样的小环节,让学生课下准备,让他们像教师一样的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思维。

  4总结

  自主学习的实现对初中生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应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简贵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3,(36):224-224.

  [2]章健.例谈自主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12):80.

  [3]石爱珍.浅谈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师,2013,(8):69-7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4

  摘 要: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化学具有很强应用性.化学素养是指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以后,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提升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论文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化学具有很强应用性.化学素养是指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以后,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提升其综合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过于传统,总是侧重于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素养的培养,并且,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在这种化学教学方式下,没有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更无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化学教学方式带有强烈的盲目性,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也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潜力,无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并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仅仅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陈旧,还因为他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讲授,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不能更好的吸收和理解,学生本身也没有对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所以说,老师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使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策略

  1.改变教学与学习方式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不仅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化学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它的探索性很强,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些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不但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也能体会到更多学习乐趣.

  2.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在讲解化学原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案例,为学生举出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比如,运用醉酒驾驶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酒的有效成分,进而完成检测酒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3.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中,实验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化学结论和化学现象都需要通过实验来演示和证明,也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且进行仔细、认真、耐心的观察.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但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4.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过去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是以分数进行单一的分等,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查,忽略了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关注,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应当着力避免的.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应当对教师在知识层面的教学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质,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应当积极探索更为多样的途径与形式,具体可以采用问答、访谈、论文、报告、作业、日记、问卷、成长记录、自我反思、笔试、观摩等等方式;而对于学生学业的阶段性水平评价则可以仍然延用传统的笔试方法,探索得分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模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盒子,让学生自己编写试题,将所编写试题写在纸上,将纸折叠起来放入盒子中.学生按顺序抽取试题进行口试.在口试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出题的学生可以为答错的学生解答和指正.有的学生编排了如下试题: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吸附沉淀B.静置沉淀C.过滤D.蒸馏通过这名学生的设问,和其他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上,化学是初中教育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化学教学方法,从本质上对学生化学素养进行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实施,要求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达到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基本技能,以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奠定素质教育基础

  1.加强对化学应用知识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只讲授化学概念、原理等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知识,还要加强对化学应用知识、化学发展史和化学探索研究的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把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进行深化,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样就能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结合化学发展史、化学研究探索的方法和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综合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人类关系,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创新的能力。2.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科技发展、工农业生产、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从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日常化学问题开始入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硫酸”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探究所居住的城市每年因为烧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气体以及这些气体对形成酸雨的影响,或再进一步探究酸雨对大自然和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治理等问题,从而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如下能力: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实验方法、步骤、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选择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结果、分析判断现象和数据能力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进行NH4HCO3的分解实验时,需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下列现象:

  (1)NH4HCO3分解变化前的颜色和状态;

  (2)NH4HCO3在分解加热过程中它的气味、石灰水的.变化情况、试管内的现象和变化情况;

  (3)进行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对于实验过程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要做好化学实验就需要在每一个实验环节、每一个实验步骤上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勤奋求实的实验态度。搞好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思维方式训练,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则是其培养的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提出不同的思维要求。

  一是要提高学生思维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

  二是要提高学生思维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主要包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活跃性、广阔性等方面。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构成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对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敢于大胆质疑。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提问、问什么内容。例如,

  (1)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如: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2)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如: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不是100毫升,这是为什么?

  (3)从物质的相似化学性质中发现问题,以探究其共性特点。如,在学习了几种常见酸之后,给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各种酸有什么共同性质?(

  4)从相似化学物质中探究其差异性,从而发现问题。如,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硫酸会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综合运用。

  四、树立因材施教思想,积极实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按照新课标教学要求,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习能力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对于优等生的学习,教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上,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对于中等生,要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潜能放在首要;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就要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克服学习的自卑感,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要领和方法。例如,在讲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碳和碳的氧化物”这章内容时,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要分别设计不同的分层教学实现目标:首先,要设计对于全体学生的达纲目标:需要了解的知识包括:

  (1)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性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随着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逐渐增强,能与很多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3)要知道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性,但其化学性质基本一致。

  需要深刻理解内容: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的现象。要牢固掌握的内容:

  1)碳的可燃性。

  (2)碳的还原性。

  其次,设计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提高目标:

  (1)比较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和利用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

  (2)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及给定的材料判断该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

  再次,设计对于优等生高水平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碳跟金属氧化物反应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的问题。通过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有进步和收获。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娟.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2]李娟.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xx.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6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主要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培养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师教学重要手段之一,利于学生由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进入化学世界的重要大门。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少,本文首先就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几点建议。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1。客观因素

  ⑴从课程设置层面分析。在江苏省的绝大多数初中课程设置过程中,通常把化学课开设在初三。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仅要完成新授课的教学,还要完成应对中考的复习工作,任务繁重。但是由于中考科目众多,很多学校一周只开设四节化学课,将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的非常紧凑,赶教学进度现象严重。实验教学仅仅就局限于教材上,学生对实验的直观感受少之又少,无法体会到观察实验现象的美妙,也就不能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⑵从考核机制层面分析。由于目前各地中考模式仍然是采用笔试,化学试题的改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于在很多实验题目中,对于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甚至实验方案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按着答案书写就能得分,做没做过实验没有得分上的差距。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动脑子思考,死记硬背就能满足考试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愿意进行课堂实验,“黑板实验”成为了错误的教育趋势。⑶从教学装备层面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常采购化学仪器和药品,如今的化学传感器也可以更快速地用于化学实验,这也需要教育部门的相关协调。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和试剂不齐全,即使教师有心开设实验教学,也没有条件满足。这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大的阻碍,逐渐减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2。主观因素

  (1)从学生主观能动性上讲。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的考试压力很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向理论倾斜。在面对化学实验时,很多学生常常走马观花,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认为只要识记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

  (2)从教师职业素养上讲。很多的.初中化学教师,主观上不是不愿意进行实验教学,而是年复一年的毕业班教学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精力放在实验教学上,自身的热情也有所消退。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只能从得分角度去考虑,这给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会说积极主动地找趣味实验或者优化教学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这种完全重复教材的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延伸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旨。

  二、对策与建议

  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还能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其特定的教学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效。

  1、注重规范展示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演示是学生直观获得正确化学操作和化学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教师提供规范的演示操作,才能利于学生事后的模仿操作。例如:在“粗盐的提纯”操作过程中,教师准确的进行演示:组装仪器、配置粗盐溶液、过滤、蒸发。对于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述重点,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看”二“听”。等到学生自己操作时,可以避免操作的误区,三“做”。可见教师的示范性非常重要,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装置要搭建精美,实验步骤要与教材一致。当然如果教师要进行创新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要事先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

  2、注重实验方法的横向对比

  对比实验方法是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理解和实验技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教师主导性的参与。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实验,在气体收集上,通常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法,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如下比较和分析。排空气集气:将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伸到集气瓶底部,用点燃的木条在集气瓶口进验满,“验满”后,就用一玻璃片盖在瓶口,待用。排水法集气:再迅速换1根短弯导管,将其一端浸入水槽中,并在倒置的充满水的集气瓶内通入气体,集满后,用玻璃片盖上,待用。

  3、注重实验知识的内化延伸

  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明确探究的内容和主导方向,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不可单一的否定,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书上只提供了一些基本仪器如: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锥形瓶导管等,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分液漏斗、注射器、塑料隔板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后后自己设计并组装实验仪器,学生在组装仪器时,发生装置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等组装、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等组装、以及最简单的试管和导管等组装等等,在实验前让每组学生评价各自组装仪器的优缺点后确定一套最佳的装置进行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提醒,出现的实验异常让全班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异常原因,才能确保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的激情和动力。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在进行汇报工作,效果更好。总之,在硬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进行化学教学,只有让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的本能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7

  摘 要: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演示化学实验——学生记结论”的模式。初中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对学生展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搞好合作探究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素质 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这种教育模式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独特的功效。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讨和探究。

  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非都能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探究的内容。就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内容大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而物质的制备原理原则上不要求探究;表示物质组成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再者有些内容由于受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准备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对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或者已在学生中达成共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

  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探究的内容,确实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体验乐趣、获得知识与技能。避免对教学内容不加筛选,随意让学生进行探究,使探究式失去应有意义。

  二、要实施恰当的指导

  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内容,不同于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科学探究,基本上属于定向探究。这种探究活动,由于受学生已积累的知识经验、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必须由教师进行适时而恰当的指导。而这种指导不应是命令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各种时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如: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是否合理?有无探究的价值?学生制定好实验方案后,要引导学生分析该方案有无安全隐患?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方案是否简约可行?现有条件能否满足实验要求?尤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查找原因,树立必胜的'信心,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坚决杜绝上课时只交待探究问题,随后一切由学生自行探究,教师不指导、不参与,当甩手掌柜的探究式教学。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弊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在现有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抓起。 1.创设良好情境,加强化学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2.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十分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分子的性质”时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和盛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会儿,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会提出多种猜想,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验证:(1)将蒸馏水和浓氨水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2)将酚酞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后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3.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标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探究式教学同其它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8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外探究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成绩考核中兴趣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成功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着饱满的激情,这是化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1、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在化学教学中要开展生活情境创设,通过对悬念进行巧妙的设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这个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化学实验,在实验现象中让学生有着很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学生有很深刻的学习印象,求知欲望就能激发,如镁带燃烧、妙笔生花、魔棒点灯、冰棒点香烟等,来进行问题的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化学学习中的很多新奇的现象,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向往,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2、诱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科学的实验、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设计、严密的推理、热烈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成为学习的主线,学生在动口、动手以及动脑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加大。比如在学习铁的性质的时候,学生想要了解铁能够生锈的原因,老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开展思考,让学生了解一下铁能够生锈有几种情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追问为什么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可是铁却比铝更容易锈蚀呢?通过比较来激发学生对于两种金属物质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有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探究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注重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有认同、要在认同的过程中想方法证实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了解各自的想法,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学习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单质的时候,学生们知道金刚石、石墨等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可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学生提出很多的见解,也对其作出很多的假设和解释,虽然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正确和科学的,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极积性,最后在师生们的共同分析下纠正错误的分析,并形成和得到了科学的知识。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例子来证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优化,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失败与成功,并收获了知识。

  三、设计探究实验,优化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设计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熟悉感,感觉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联系。例如在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时,课本中设置有几个小实验,教师可适当改进如下,并提前一两周在教室里进行实验:A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放上一个干净的铁钉,在试管口加胶塞;B把这个铁钉全部浸没在煮沸的水中,上面再加一层植物油;C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有水的试管里面(水是开水,让铁钉露出来一半);D把干净的铁钉放在有盐水的试管里(同上);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共同得出结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跟氧气以及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食盐等物质能加快铁生锈的速度。然后,结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问题:铝比铁活泼,但生活中铝比铁更耐锈蚀,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

  四、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化学的知识点和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为说明加维生素C可抗氧化,让食物保持新鲜,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做这样一个实验:用维生素C溶液浸泡一小块去皮的苹果,第二天观察反应,可长时间不变色。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联系被蜜蜂蛰后用肥皂水涂可以减缓疼痛;治疗胃酸过多时可用含Al(OH)3的胃药等。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个中原理。课程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创新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开展,要对知识获取有一定的重视程度,还要重视学生的获取知识过程,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实现有机统一。老师对课堂教学进程开展优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也不断提高。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9

  摘要:探究性学习主要以自主性、实践性为前提,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通过体验、调查、实验等模式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此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增强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造力以及群体协作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性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引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提升学生化学实验实践技能,同时还需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化学实验知识点的掌握,并拓展其思维与理解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新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新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常存在着真实实验现象与预期想象亦或理论知识存在差异的状况,此时则会调动学生更强的求知欲以及探究的热情。举例来说,对酸碱中和实验过程中,一般方法为:首先在氢氧化钠溶液内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等其变为红色后,逐步滴加稀盐酸,如果颜色由红变为无色,则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大多数学生活动的结果与预想的相同,但也有个别学生与预想不同,此时,教师提出疑问:“为何会出现此类状况呢?”然后,教师让存在不同实验结果的学生分别进行实验演示,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能够得知,造成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为操作顺序存在差异(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滴加酚酞试液)。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完成探究性学习。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学校需开发实验室,从而为学生创新更多的实验操作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具体时间以及兴趣到实验室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更好地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因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可依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同时按照以上问题展开假设,并与假设方案进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与数据完成记录,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教师完成讲评,肯定学生实验,从而鼓励学生实验操作自信心的同时,不断地拓展其思维,保证探究实验教学顺利实施。

  四、创设问题情景,大胆实验探究

  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需以具体教学目标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交流,大胆质疑,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例如:在探究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实验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高、低两种蜡烛完成对比实验,并提出问题:“哪只蜡烛先熄灭?”大部分学生认为二氧化碳比空气更重,低的蜡烛会先熄灭,但实验结果却相反。此时,让学生使用体积大的钟罩替代烧杯再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为低的蜡烛先熄灭。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大胆去实验完成探究,从而可知,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其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使用体积大的钟罩,其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低蜡烛先熄灭;而烧杯体积较小,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充满在上方,高的蜡烛则先熄灭。在此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探究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五、科学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需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设计实验当中,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设计出良好的实验方案,从而在参与实验设计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探究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中,教师就“白磷燃烧”进行相关提问,让学生参与到“白磷替换物”的`讨论与交流中。因白磷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通过这一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以合理的物品代替该物品,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可以利用棉花沾水、棉花沾酒精进行物质可燃性的比较,亦或通过相同大小的乒乓球片以及纸片进行物质着火点完成对比,使学生获得物质着火点不同的结论。以上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参与到设计环节,并完成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原理和实验现象,从而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入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创新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式,提高化学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国家培养全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俊.尝试初中数学实验挖掘课堂亮点[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16):18.

  [2]汤加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6):21.

  [3]陈景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4(17):15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范例教学法;运用

  初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初中生学习素养及技能的培养具有较大帮助。现阶段,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学主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有效性刻不容缓。基于此,文中深入研究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范例教学法。

  一、范例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精心选取范例。在实际利用范例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教学标准及教学内容精心选取范例,保证范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或是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以此来实现以旧带新的教育成效。不同的范例内容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模式,若是利用合作学习讨论范例的模式,教师需要事先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所选的范例内容进行细致解析,此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单元知识教学结束后,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并在头脑中自主形成知识链,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充分依据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教师在实际编排教学课程时,需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编排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切入点,在选取范例内容时,侧重选取一些难度适宜、有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范例,保证一个范例对应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

  二、范例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精准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选取价值性教学范例。课程教学发展目标就是借助范例教学,使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标准并获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在实际利用范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明确自我选用的范例可以具体解决哪一类学习问题,还要准确定位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整合化学课程。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依据化学课程教学标准及发展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教材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选取适宜的教学范例。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选用的教学范例不仅包含教师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典型性问题的解决技巧。

  (二)积极构建温馨友爱的学习氛围,科学组织范例课堂教学。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利用范例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内容:其一,学生自我学习驱动力;其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肯定与激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际开展范例教学过程时,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鼓励。在运用范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不仅可以有效树立学习自信心,还进一步调动学习自主性。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选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学生自主阅读范例、综合分析范例、合作学习研究等。通过鼓励学生勇于提出学习想法,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积极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体,进而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如:教师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下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综合分析,班级集体讨论研究,在得出学习结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学习成果。学生学习交流过程即为教学成果构建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化学思维构建的过程。由教师进行汇总,配合恰当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解析化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

  (三)侧重关注教学反思。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化学概念及实验原理现象的学习掌握情况,都会通过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交流,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教育结束后,运用问答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也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不耻下问,向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对一些比较优异的范例与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及时应用,进而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在实际利用范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我教学引导作用。精心选取适当的教学范例,结合优质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学习想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1

  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方法单一,课堂内注重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和理论学习。这样的教学,尽管能促进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渐渐对课堂失去兴趣,从而出现厌学惰绪。尤其表现在化学实验上,大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只是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很难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甚至有些教师就连演示实验也省去了,直接宣读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背实验。试想,这样的化学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吗?所以,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不是教会教不会的问题,也不是教好教不好的问题,而是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或者45分钟课堂时间内,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体应该如何做昵?

  一、转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师要转变化学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地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惰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用科学而严谨的语言做好课程引导;用通俗易懂的词句做好解释,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主动投身于学生学习之中。课堂不是教师自唱自演的练武场,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依学定教,创设具有一定惰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把化学课堂设计成开放的、便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创新学习,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喜悦。

  二、加强化学实验,组织好学生实验。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使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开展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现有探究能力,制订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实验,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和探究。

  让学生通过互相学习,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改进课本中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化学所学知识的巩固,提升能力。比如浓硝酸与铜的反应、浓硫酸的脱水性等污染比较大的实验,还有比较典型的对比实验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等。

  三、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树立起创新意识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也是进行创新的起始。爰因斯坦曾经说过,他没有什么天赋,所具有的只是与生倶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产生好奇的时候,也就是其产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时候。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中,多是由于人类对于某种事物产生了惊奇或者好奇,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最终才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发明和创造。巴普洛夫看到狗流唾液的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经过一系列的探索过程,最终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假设当时的巴普洛夫没有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可能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也会出现,但是必然会晚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高级活动心理学的研究也必然会滞后很长一段时间。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其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去创新昵,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合适的问题设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励学生思考和解决,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于教学过程中一些比较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独自去思考解决,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对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其拥有的丰富资源、便利平台为优化教学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课题素材和形式多样的表达模式。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科教资源,可以为化学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惰境逼真的教学环境,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化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主要的目的。为此,我们需要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发掘并积累具有实用价值的素材,不断学习并掌握信息应用技术,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效结合,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在制作优秀的化学课件时,需要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种软件的应用技术,而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络,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平时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搜集我们需要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料,如燃烧的火焰、盐类的结晶体都可以在制作实验课件中得到应用。搜集到有用的资料后,将其进行归纳、分类、优化,进而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做到需要时取之可用。利用PPTFLASH等应用软件,将这些素材资料串联起来,制作成我们需要的化学课件。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结合更为紧密,从而促使化学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2

  一、初中化学教师要以合作的精神引领学生学会合作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对立的地位,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通,在教师间建立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摆脱“孤独”的处境,形成一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同时教师应该把合作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合作,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中,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贯穿其中.具体教学过程为: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课前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在进行“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写出待课堂讨论用.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在代表发言期间,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效果最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它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和创新的结果.新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了极大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的可支配因素,使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作为课程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存在,他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在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将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潜质、不同的特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气氛,设计出带有自身个性标志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以更大的自主性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初中化学教师的工作将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自身将变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爱.我们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课程观,努力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3

  一、想象力在化学学科中的表现

  1.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能力

  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不但要从宏观变化方面进行学习,还要结合物质的微观变化来进行理解和掌握,将宏观变化和微观变化结合起来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通常来说,微观范围内的化学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比如分子式等,这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依据文字及图画所传达的信息,在联想的作用下,才能在大脑中实现概念的具化。想象力在微观化学中的作用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学生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展现其形状、变化、组成、相互作用力等。第二,物质的物理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三态变化、溶解、电离等,这种变化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学习物质的物理变化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三,与物理变化相同,对物质化学变化的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具备想象力才能进行。

  2.化学学科中的创造想象

  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主动认识化学学科、提出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阶段。初中化学的相关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层面上,因此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化学问题时,必须要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自主地提出猜想与假设,分析问题可能得出的答案;之后在有限的条件下,再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验证,并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整个求证过程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锻炼。

  二、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想象力的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常用的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型启发法,即根据自然界中事物特点、规律、变化等,通过联想创造出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的新形象;拟人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将抽象的、微观的事物想象成人,通过对人的具象认识来理解抽象和微观的事物;假设法,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未来假设,然后验证。此外还有夸张法、联想法等。

  2.注重“三重表征”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

  化学教学中的`“三重表征”是指化学事物宏观、微观及符号的表达。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要能够分别从微观、宏观及符号三个事物表征上进行理解,并能够在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发现事物进行宏观变化时,学生要能够进行微观想象,并进而运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三重表征”意识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微观化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模型、图画、多媒体等手段来向学生展现相关知识,将物质的微观变化通过各种工具及手段实质性地表现出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现象,多注意身边的事物,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表象积累。

  3.以教学环境为依托,通过讨论合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无论何时,一个人的想象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做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在课堂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实践的运用,将身边的事物变化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思考和交流。

  4.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想象

  微观世界的变化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必须借助足够的想象力,使这些微观事物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形状,才能更好地理解微观事物的发展特点及规律。但是由于个体间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学生的想象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运用多媒体工具,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到学生面前,辅助他们进行抽象化的想象或在大脑中成像。多媒体工具具有直观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能以直观的形式冲击学生的感官,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过程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微观想象力的形成。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4

  一、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涵义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学法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升,这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二、了解学生、科学分层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特长,要实现化学教学的因材施教,首要前提就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现有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的同学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有些同学则更适合显性分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分层施教、合理推进

  分层课堂教学是根据常规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备课授课、设计课堂提问、练习、作业、分层实验、分层教学评价等。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

  1、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待后进生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优生则允许超大纲、超进度,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准确把握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①达标目标: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部分,属于低层目标。②提高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比较复杂的运用与理解的部分,属于中层目标。③高层目标:指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和综合运用,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属于高层目标。

  2、设计分层备课、授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中上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3、设计分层的课堂提问、练习、作业。课堂提问是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根据问题的难易、繁简而有的放矢地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作答,避免问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太容易,没有给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开拓。所提的问题太难,他们会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畏惧甚至抗拒的心态。因此,课堂提问,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增强学习的信心。

  4、设计分层的实验内容。《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设计分层的教学评价。教师要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作业练习、课外辅导、考试命题等方面把握好评价分层的标准,同时用“放大镜”看差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各层学生都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平台和发展空间。优生也更能放飞他们的优势,施展学习的才华。科学的教学评价将给教学以正确的方向,老师通过教学评价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况可促使自己扬长避短,有效地进行学习。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特点的课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是最佳的切入手段,只有了解了学生,高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学有所获、全面发展,化学课堂才能富有生机,焕发出新课改的活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

  情境是可暗示性和可教育性的同义语,是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情感之中,营造出一种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初中化学课程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化学教材提供给师生的是一个文本的载体,就针对知识、概念的系统说明。而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将这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一个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因此化学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能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经验,还可以通过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和大量信息,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出学科的特点,突出实验情境的趣味性、神秘性。如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我在课前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小实验(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水是不能引燃棉花),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当学生的'目光聚焦在棉花时,我说:能否用手中滴管里的水引燃这团棉花?这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当水逐滴滴在脱脂棉瞬间,孩子们凝神屏气关注着,突然棉花剧烈燃烧起来了,学生发出一片惊呼!孩子们说,太神奇了!孩子们在惊呼和兴奋之时我又提出了两个问题:棉花为什么能燃烧,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带着探究的疑问,一步步揭开燃烧的神秘“面纱”。

  2、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彰显生活性的本色,突出了生活化的学科特点。《金属资源保护》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热贴,学生纷纷说:可以贴在肚子上、腰上暖乎乎的特舒服,还能止痛,脚冷时还可以贴在脚心上来取暖!当我问起发热原理时,没有人能够准确的回答上来,我于是打开包装和学生一起感受神奇发热变化。此时他们以揭开发热的秘密为己任进行探究,把发热后的热贴粉末倒出来,与未发生变化的热贴粉末颜色对比,用磁铁吸引两种粉末,分析出了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出铁生锈的实质。

  3、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展示出探究的本质,突出了化学科学化的特点。

  探究《分子》性质时,分子是一种看不见的微粒,如何能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取一根一米长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向其中加入30ml的水,再向其中加入30ml蓝色的酒精,并用细线做好标记。用胶塞堵住开放端管口,再将玻璃管倒置过来时,学生看到了被气泡推动的蓝色水晶液柱向上游动着,上下颜色逐渐一致,并且液面高度在标记以下,这一神奇现象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面看不见的粒子无法说明,接着我又做了另一个实验:在一个大容器内首先加满石块,再向其中加入了许多细沙,细沙逐渐将缝隙填满,这时又向容器内加入了100ml的水,学生看到水又流到细沙的间隔中间,两组实验使学生彻底明白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也有间隔的道理。 4、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出时代性,突出化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源、环境是社会的二大因素,《燃料与环境》一课时,我利用一组科技新闻创设情境:“近三年来,油荒它像季节交替一样自然,常出现油线告急,‘灾后重建用油量大增’、‘春耕用油量大’、‘汽车增多,需油量增大’……一次次油荒的表象各不相同。”学生走向新闻表象的背后,寻求事情发生的根源,油荒不断的背后,是能源危机在作祟,当石油储量将消耗殆尽,发展“新能源”及“清洁燃料”已经成为当今最迫切、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一系列的探究唤起孩子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化学课堂情境创设——要有美感呈现性,突出学科中的美感教学。化学世界中的仪器安装的协调美、颜色变化纷呈之美都让这一理论性的学科增色了不少。在讲到《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一课时,我引入了喷泉实验,当时看到水晶般的玻璃仪器被和谐的组装在一起时,引起了他们的视觉冲击,当我打开止水夹的瞬间,看到无色的液体向上喷涌而出,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落下后液体变成了粉红色。学生被这视觉的美感所震惊的同时,也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他们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喷泉?为什么无色的液体会转变为粉红色?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愿望主动去探究,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会促使他们更好完成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化学知识奇而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曾用文学性的语言设置情境,引入诗歌、故事、化学史、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情境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生活世界为源泉,将化学知识融入到广阔的生活背景下,融入到生命成长的舞台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去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多年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当学习内容、形式与恰当的教学情境完美结合时,高效的学习才会发生,使所学的知识更能好的迁移到其它情境中再应用,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易于理解和掌握,才可能更好的到真实生活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7-3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5-17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2-06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7-2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08-18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07-26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论文07-30

(优选)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篇06-1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大全[15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