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心理健康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2024-06-27 14:31:30 心理健康论文 我要投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合集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合集1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

  着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但是从目前在学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误区。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急切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正确的理论探讨。

  一些中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特点和规律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这是当前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的主要障碍。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就学生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诚然,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诊疗,前者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后者只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纠正。其次,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挑战,一些“好”学生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好”掩盖了其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甚至因为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每一颗心灵都需要教育的阳光和雨露。

  2.就教师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属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员、团队工作者的任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才会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负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去寻找科学的途径,并尊重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诚然,设置心理课程可以使时间、阵地有保证,开展咨询可以使个别学生可能得到一些帮助,进行心理测试或许能调查到一些数据。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同时注重知识传授和日常生活的渗透。其次,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师资的数量、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或行同虚设、或事倍功半;而且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育,注重预防。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为加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学校首先必须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要具体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和年级组等各部门要积极配合;领导组之下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指导班主任和老师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领导组每学期要定期听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汇报,掌握工作动态,研究制定对策。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以此为主阵地,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同时校长室以校长信箱、电子邮箱为平台,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处以“青春热线”信箱、回音壁、校园广播“心灵驿站”为载体,负责学生的思想疏导、心理辅导、健康指导和活动渗透;教导处以课堂为主渠道,负责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和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受学校人事编制、岗位聘用等客观因素影响,加上中考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带来的升学压力,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不专业,课时没有保证,许多学校也一直是由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开展此项工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一方面要与人事、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公开招聘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担任专职心理教师。二要加强对班主任和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班主任和老师通过学习交流,掌握系统的心理辅导知识。

  4.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①学科渗透

  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更重要的是所有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这样,形成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品格修养、生活体验和自我调适的学科渗透全覆盖模式。

  ②沟通交流

  校长信箱、邮箱的设立,教代会的召开,校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多种形式,既广开言路,又排忧解难,有利于广大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青春热线”信箱、回音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心理不适、矛盾和困惑;校园广播“心灵驿站”、校园网及黑板报等加强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与宣传;家长课堂重在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③活动体验

  通过组织“初三师生励志远足

  ”活动,“学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艺术节”“朗诵会”“演讲赛”等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参加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④个案咨询

  心理健康指导小组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值班,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学生来访,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交谈、倾听为主,让学生在咨询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

  据一些心理调查的资料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问题,比如冷漠、任性、自私、偏激、嫉妒、孤独等等。而随着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发展,导致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上和习惯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或者错误,甚至严重的会出现犯罪的倾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一、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中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健康的发展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对于导致心理不健康发展的原因了解清楚,才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1、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好坏决定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经常会受到家长的斥责,学生对于家长就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无法和家长形成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有的家庭因为双亲的情感问题导致家庭破裂,使得学生从小缺乏安全感,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家长本身的素质品德就比较低下,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多么的不利和危害。因此,家庭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校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受到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影响,学校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存在着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忽视了其在课余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千篇一律,使得学生产生无趣、乏味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产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社会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一些消极的或者是颓废的事物的发展。网络,影视等各种传播媒体不断发展,中学生所接受的事物也是日新月异,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又恰恰是一个“危险时期”。生理上的快速发展带来心理上的发展,再受到社会上不断出现的事物的影响,中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其行为又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冲动性,行为没有良好的克制,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强化对于教师的教育,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水平

  在对于中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为直接的参与者,所以如果要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交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强化对于教师的教育。现代社会的发展日益迅速,随之而来的是繁忙和紧张,这就给教室们带来了很多的心理上的变化。教学中的竞争,升学中的竞争,领导们的要求,家长们的希望等等,让教师产生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让一些教师的心理滋长压抑的情绪。

  当然,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那么其带来的教育行为也必然使不合适的,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学校必须要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持有一个重视的态度,而教师也要用自己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参与教学。

  而且,还需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相关培训,并将培训工作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每一位教师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知识,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2、加强对于家长的心理指导和学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所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特别是对于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学习更是缺少。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所以,家长不明白怎么样的教育才是更加科学的,才是更加适合孩子的。也正是因为此,学校必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家长会等,让家长们了解处于该阶段的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如何去做才能更有效的让学生的心理发展更为健康,什么样的行为是对于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中学生所处的一个时期正是人生中最为特使也是最为宝贵的一个时期,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适当的批评和鼓励都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发展,所以这就需要家长们的不断了解和关心。

  3、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前,很多的学校都以及逐步的开设起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学习到心理方面的知识,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方面,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指导和心里训练。

  心理健康的问题不可小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要是融合趣味性和知识性,操作性和参与性等为一体,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学而后用,从而减少心理的负担和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意志坚定、智商正常、行为协调、情绪平和、适应人际关系变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3

  【摘要】

  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尤其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得上、做得好。本文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议论,旨在从学校和教师包括家长的角度更加重视和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加强

  中学生是不成熟却趋于成熟的青少年,在这竞争激励的年代里,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他们第二次成长高峰期。这个阶段无论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是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各种问题。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必须知道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领,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为什么中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尊心、自认为是大人了,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服从长辈,喜欢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愿受别人引领和指导,有些青少年过分自我意识很强,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帮助接受不了。有意背道而驰,他们能力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抗和不尊重。这种心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他们求异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很难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的不良心态。

  2.青少年就会产生脆弱、孤独的不愿意让人接近的心理。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因忙于工作和事业,很多父母顾不上他们,与父母交流和在一起的时间少,就会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多数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内心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这种心理承受不了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不知所措,精神状态低入谷底。

  3.应试教育更多的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现在竞争有很激烈,更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升学竞争压力大,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频繁的测试、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压状态,超负荷的学习让学生精神紧张,心情抑郁。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痛恨自己能力,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和信心。此外,大多学生都是单亲家庭,或亲人不在身边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现在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当代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现在老师应该担当的任务。

  二、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学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敏锐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察觉学生行为。在平常的教学中、课外活动、学生的交流和交往的过程等所有方面,都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信箱,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信箱里,老师定期查看,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听学生心声。老师经常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的思想问题。谈话是最亲切和最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悦色、你要舍得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要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源于成绩的不佳和同学关系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给以指导和帮助,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刚上初中时,很多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多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内心严重受挫。对于这类情况,就要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要及时有效地告诫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是件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通过名人成功的案例教育和激励他们,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要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待每个学生付以真诚的情感,尊重他们感化他们,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工作者只有把爱的情感播种到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师生间才能做到心心相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5.要指导家长“赏识教育”。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要和家庭紧密配合,以教育开展的效果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

  摘要:中学生是处于特殊发展时期的群体,其心理发展变化很快,具有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心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引导,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带来快节奏生活,信息时代迎来高科技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挑战。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传播媒介的影响、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家庭对孩子的重压,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社会、学校和家庭都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杆。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催生各种犯罪、自杀等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容忽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教与学都处于内外两个环境中。外环境是指丰富的外界刺激,内环境是指师生意志的投入条件。只有内外环境同时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显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开放、自由、活泼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青春发育期萌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各自或周围同学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并向教师讲述自己的困惑,最后再由教师综合讲解。这样一来,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的心理障碍。

  2.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育心理学证明,教师只有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才能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程序,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学会宽容,把微笑展现给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影响了课堂纪律而冷眼以待。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恰当的激励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感染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人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想要保持头脑清醒,学生必须拥有愉快的心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活泼好动的性格,对丰富多彩的活动总是跃跃欲试。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自我认识。如教师可以举行“我更快乐”的评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总结自己认为快乐的一件事、一个表情、一个瞬间,先通过小组评选、全班评选,最后再进行全年评选,直到参加全校评选。在评选过程中,要注意公开、公平。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掘并放大自己内心的快乐,同时还能学会分享快乐,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结语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敏感、脆弱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科技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必须主动承担心理学教学任务。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必须以灵活为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自己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以活动为中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5

  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心灵健康的呵护,作为国家的朝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维护尤为重要,而对于地处边境地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桂西南地区来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显的更为重要。

  关键词:少数民族;家庭心理健康;桂西南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需求的大幅度满足,精神层次,心理需要的满足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缺口。大批“心灵鸡汤”的出现,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学校,社区和社会生活中。而今,在任何一宗案件的发生中,很多人都会去思考,相关人员心理的健康状况;甚至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职工的培训中也都会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培训内容;更为之重要的是在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等事件后,人们同样关心的也是灾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重要的社会保障要素。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家庭心理

  家庭心理,首先是建立在家庭这一载体之上的。作为家庭,它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整体类属概念。因而家庭心理,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即是家庭成员的心理,主要体现在家庭个体成员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另一个是家庭成员组成的团体心理,主要表现在家庭团体心理、群体心理。

  (二)家庭心理健康

  由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的是家庭心理健康同样应该包含家庭个体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包含整个集体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但是二者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影响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二者又相互影响,互为纽带。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则是由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两部分载体构成的行为过程。对于包含有家庭成员个体心理和家庭成员组成的群体心理的家庭心理而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则显的较为复杂。首先,第一个成分是家庭成员间,父母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家庭教育的关系角度出发,家长、长者往往充当了教育的主体,而子女、晚辈则往往成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部分。其次,家庭心理健康的另=一个心理载体,就是家庭成员组成的家庭群体心理,同样面临教育的问题。那么家庭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面对的教育主体是谁呢?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思考

  叶一舵教授就曾在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一文中明确提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有帮助家长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增强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家长认清角色,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帮助家长系统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原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一)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行动跟不上思想,且思想比较浅很多的家长都在关心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能为了孩子考试期间不存在压力感,完全可以为孩子撑起全部生活空间;为了表达自己对孩子心理健康的维护,可以到处去学习、看书,从自我角度出发,以为一切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都是对的;别人的说教胜过孩子自己内心的倾诉,理想的环境胜过孩子真实的需要和想法。因而,往往得到的结果却是,换来了孩子更多的不理解,不体谅和抱怨与指责。这一切的根源源自我们的观念里一直认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主体,孩子是被改造的、被教育的客体。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落实跟不上政策,配套资源跟不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部分,主体责任不明确,是要放在社区进行?还是由政府承担?还是由家庭自己来完成?既没有责任负责划分,也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更没有监控测评的过程和结果反馈。政策的落实,缺少相应的资源配置。不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样,既有课程,又有具体的教育工作场所,还有监控监管流程。

  (三)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术抵不上孩子本身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开展,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更多的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和心理知识培训,心理自我调节技能训练。而作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家长,却因为工作为问题、经济条件问题、知识背景问题,反而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者。科学的心理教育在很多家长那里成了通俗的非专业化的“心灵鸡汤”式。

  (四)过于侧重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忽视家庭整体的心理健康环境当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强调的是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维护,而为了开展这一工作,家长心理水平技能的提升也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但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单指长辈对晚辈的教育问题,也并非指家庭中某一成员的教育问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当是在一个健康家庭心理氛围环境下进行的,家庭整体心理氛围的不健康,恰恰说明家庭成员个体或者家庭成员之间是存在不良心理问题的。需要家庭之外的团队才可以解决,依靠家庭内部来解决,此时是不合理的。

  (五)民族地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更多问题作为边境、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的地方来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行动上和资源配置上,都显得苍白无力,更需要关注和健全。偏远边境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另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部分冲突,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三、桂西南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作为整体的家庭进行心理环境的考察对象一、同时又将传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和长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考察对象二;最后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被教育者作为考察的对象三。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自编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百色地区各区县共202人的中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渠道,主要包括政府类、社会公益类、学校开展类三个层次,分别针对家庭成员中的不同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用以验证本次研究中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否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低于被教育者。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当前被调查者所处的家庭环境下,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在不健康心理水平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情况,如援助者主要是由谁完成,援助者的文化水平,援助效果等。第三部分为开放式问答题,主要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施行者的手段有哪些?主要用于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问题。

  (二)研究结果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主要为14-21岁的初高中学生,民族主要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从调查的初步结果来看,总体男生比例高于女生比,初中阶段壮族、瑶族学生居多。主要涉及到了百色地区12个县和1个区,以及区外的城镇乡村。2.接受过相关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无论是全体家庭成员,还是父母或者是自己,政府类和社会公益类的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比例均处于最高,其中所有成员未接受过政府类的和社会公益类援助分别都为91.6%,而父母在此两类的情况下,则是政府类未接受过的有84.7%,社会公益类未接受过89.1%,相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被教育者而言,他们所占的比例却相对较少,但相比于接收过援助的比例也相当高。3.家庭环境对于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按照心理健康判断标准:病程、会功能受损情况、痛苦程度,对被调查者进行初步筛选,了解家庭环境中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在被调查中发现有69.8%的人认为家庭环境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数据分析,由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存在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具体病程在三个月以下的有91.6%,社会功能受损的有75.7%,痛苦程度91.6%;而其余被调查者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具体情况如表所示。4.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援助情况。在被调者中,75.7%的接受到了家庭成员的帮助,且多数帮助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后期的第三部分分析情况来看,这种有效的帮助却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特点。

  四、总结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政府机构应当投入更多的资源,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政府赞助的公益机构,如各区县的团市委,社会青少年公益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社区,乡村等公益讲座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术;作为教育类学校机构,应当担任起重要的建设桥梁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扶课程和辅导活动的建设,开展高校与中学对口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工作。政府应当鼓励社会心理健康公益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对于各类组织机构进行登记注册,进行管控。

  参考文献:

  [1]史永超.初中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叶一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3-128.

  [3]余凤红.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9):137-138.

  [4]戴新利.农村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85-87.

  [5]徐卫良,家庭心,应湘,李长虹,李鸥.城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8-64.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6

  〔摘要〕

  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

  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

  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焦虑的心态在中学生中很普遍,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是由学习压力引起的,表现为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思维不敏捷,导致学习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2.人际交往障碍。很多中学生觉得父母、老师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学习方面,所做的沟通也都是围绕着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常常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困惑,寻求指导和帮助。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所谓的“知音”,甚至发展成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恶性循环下去,更是使得他们不愿意面对、躲避现实世界的正常人际交往。他们不敢向别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和看法;也不敢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甚至出现了对社交生活的深深恐惧,产生强烈的自卑、沮丧、孤独的心理,严重的甚至发展到了抑郁症的倾向。

  3.适应不良行为。中学生的世界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阅历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在班级学习氛围差的环境里不思学习、打架、吸烟甚至是逃学、离家出走等。

  4.早恋。青少年情感丰富,体验强烈,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没有控制情感的尺度和分寸,特别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则由于恋爱受阻、失败等而产生轻生的心理,非常危险。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身体的健康并不代表心理的健康,但心理健康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现代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交互影响着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外在表象。每个人的人格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两个人,成长环境、教育环境都是一样的,虽然大多表象都是一样的还是会有差异。人格的健康才能促进自身潜能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存,良好的人格促使自己战胜自己,功成名就;良好的人格把挫折当成基石,愈挫愈勇;良好的人格促使你身强体壮,延年益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智慧、意志、性格、气质、道德等方面着手,引导这些因素形成良好的、协调的、统一的整体,以达到健康的人格境界。心理健康教育对帮助增强中学生的适应能力,开发其潜能具有重要意义。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要与客观现实打交道,客观现实十分复杂,并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人的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任何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都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称心,每个人都受到个人能力和客观现实的制约。所以,只有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取得积极的平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学习、生活以及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这对现代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7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属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及老师都将焦点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绩及升学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学业压力所覆盖,绝大多数的老师及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趋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经验,青春期的一些表现随之而来,因此这阶段的孩子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随着大学生自杀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心里问题的存在以及他们心理发展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家庭是孩子来都世界所接触的最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父母强烈期盼影响学生的心里健康:父母过分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对他人表现出敌对情绪、抑郁、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由于父母过分的对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成绩的重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轻则进行说教。重则打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厌学的情况。由于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的关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并在孩子面前对那些成绩好相对优秀的孩子大加赞扬,这回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挫败感,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情形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1.2父母过度的惩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过分的严厉、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主要由于父亲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接受惩罚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将自己的愤怒及不满表达出来,将这种怨怼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这样负面的情绪长时间积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心理问题。而母亲的惩罚往往会伴有言语上的说教,孩子同样不敢宣泄不满及愤怒因此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据统计大部分经常被父母惩罚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厌学、抗拒考试;还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与人发生争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会对生活以及未来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

  1.3父母过度的干涉保护孩子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宝。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长辈出于疼爱的心理过分的对孩子进行保护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勇敢精神的发展。一部分孩子出现懦弱、焦虑、面对失败与挫折毫无承受能力。家长的过分干涉保护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体验,他会认为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在故意与自己作对,并且将他人的好意也视为敌意。于是会产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现以及思想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确的做法

  2.1父母加强自身素养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孩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心胸狭隘的父母,很难教育处胸怀宽广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对孩子也是指指点点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长期的责备声中孩子就会产生强烈自我怀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欢读书等等。其实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应想下自己,是否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对孩子社会化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准、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决于父母文化素养。因此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建立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对他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实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2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沟通的亲子关系:家庭中良好亲自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将他们的健康理念、社会目标传达给孩子,有助于中学会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树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确的价值走向,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在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给孩子展现出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也是良好亲自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为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动态、以及看问题的态度、观点,真正的走进其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关心、包容、理解、信任、体会家庭的温暖,把父母当作朋友。这样自然会喜欢与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给予的建议才会很容易的接纳。

  2.3合理要求适当管理:热爱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纵,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讲不过分干预约束,但也要适当的要求。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的爱及呵护很容易过度。多数的父母都想尽最大努力为孩子铺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点点苦。但他们忘了在成长的道路上谁打磨练、痛苦荆棘是他们必须要经历及承受的。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这样过多的干涉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还给他们自由的权利。圈养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学不会飞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要想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将他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接受磨练,培养其面对困难,应对问题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中成长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及耐力,从而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极其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因此在中学时期孩子身心成长的这一特殊时期家长正重视家庭教育,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自身素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教育技术报,2012.

  [2].初中生亲子关系性格特征及相关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8

  概 述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如果不能够好好地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话,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说,在空耗年阶段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要让他们写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健康。那我在写心理健康论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这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

  步骤/方法:

  1、第一点,在写论文之前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因为中小学生现在心理健康,可能处于一种畸形发展的阶段,为了引导他们更加健康,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然后有所收获后再写论文。

  2、然后就是中小学生写心理健康论文的时候,我们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这项工作很多人都是胡乱的应付一下就结束了,其实这样做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重视起来,要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起来。

  3、加上你还在写心理健康论文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价值观是否有问题,如果他们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一种畸形的心理状态的话,我们要及时的进行调整,或者可能会出现问题。

  注意事项:

  我们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负责扮演一个引导者的工作,所以应该让他们有更加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不能够让他们因为心理健康而出现成长方面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写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9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一是家庭原因。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优先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到会说话,再到逐渐成人,都最先由家庭成员的介入和干涉。家人的是非观念直接塑造着孩子的人生价值观。长辈的认识、心理本身就不够健康时,总是最先诱导孩子的认识走向歧途。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个人因素的影响。某些学生不敢面对成绩的退步,说谎作假来骗家长、老师、同学。一次成绩不理想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虚荣心却让他修改试卷,谎报分数,甚至考试作弊。在虚荣心的支配下,一个人很快就会退步。心理压力也会不断地加大。所以他们这些人是被自己打败的。几乎每个人的模样都是特别的,而根据一般的审美标准,也有了美丑之别。长得漂亮的有了炫耀的资本,生活也比较自信;而相貌有缺陷的学生就会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他们的不自信,让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显得很不谨慎。甚至和坏人混到了一起,走上歧途。尤其是女生,他们的错误可能影响一生的幸福。

  三是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当前考试制度的存在,学习成绩的比较和学生间的竞争也必然激烈,甚至是残酷的。对于某些男生来说,他们会感觉自己无用,又愧对父母,因而会陷于自暴自弃的恶劣情绪之中。甚至会故意搞一些恶作剧,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无所忌惮。这是对学校,以及对他们自己都极为有害的心理倾向。也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从女生方面来说,考试成绩差会让她们躲在一角偷偷地哭,甚至单独出走,以致生出很多事端。有时,学业上的不如意也会让他们产生早恋的念头。“毕竟要有一点儿值得骄傲的地方。”她们总是那样想。

  四是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中小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小学生的行为。”因此,本人认为,作为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变旧的健康观念,树立新的健康模式。

  在学校和家庭中,在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时,教师和家长往往只注意一些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眼睛是否近视,而忽略了学生一些习以为常的并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会适应带来不良影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口吃、贪食、多动症等。这种旧的健康观念是片地从生理学角度去理解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立体健康模式,把健康教育从关心身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制约、从努力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转到全面提高人的全面心理素质上来。

  二、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充实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当今中小学开设了有关“生活与劳动”、“生理与健康”的教育,但缺少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学习,也缺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治方面的内容,更缺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内容。为此,学校教学必须充实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许多学生嫉妒别人,严重的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过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要求,又加上学习成绩不良,较多地体验失败。他们害怕上学,产生学习恐怖症。教师要把这些共性问题,提炼成新的健康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积极营造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心理因素的发展。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必须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和谐绵态度,亲切的语言,抚爱的动作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亲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并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要努力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中求学,学中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师生之间洋溢着互相尊重和友爱的气氛,才能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

  五、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都是学生的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有较高的素质。

  首先,班主任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过去的“政治说教”、“活动保姆”中解放出来,用平等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学生,用友好真诚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如:在学生面前,教师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出必行”、“身先垂范”,另外,还利用班队活动,向学生介绍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文学家,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科学家,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歌唱祖国成就及激励人民反帝斗争的音乐家,教育、激励学生向老一辈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第二、班主任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正确帮助和辅导学生,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第三、班主任教师要把各项教育、教学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品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培养学生健全统一的人格。

  第四、班主任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案例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六、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既结合学习内容训练中小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发展中小学生智力,又结合教学工程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兴趣、情感,锻炼中小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中小学生个性,促进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中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以减轻中小学生心理压力,消除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此外,根据生源情况,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爱护后进生,挖掘、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给予表扬鼓励,用引导代替斥责,用提醒代替讥讽,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

  七、开展自信心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很多时候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缺乏自信:家庭原因,成绩原因,或者是自身原因。他们造成的缺乏自信都会形成心理问题。于是,有必要引导学生确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终将改变命运,终会成功,终会出人头地。告诉他们:挫折往往是人生的财富,它会让成功更加绚丽夺目,当前的坎坷不是最终的命运。这类的道理有很多。让学生学会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希望,在黑夜里看到黎明的曙光。

  八、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在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又在学生教育不当的负面影响下,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有些学生情绪忧郁、性格孤僻;有些学生不守纪律、不听劝告、习惯成性;有些学生出现口吃现象------教师要细心去了解情况,寻找原因,善于启发诱导,耐心指导教育,热心地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学校要创造条件,配合心理保健医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教师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还要发挥社区的作用,组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医生义诊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这样,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越来越重要,教育的科学性也会要求越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航。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网络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家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就对中学生来说,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知识空间。但是,开阔中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正确的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认识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本文就针对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简要分析,提出网络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十分重要。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娱乐休闲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中学生走向科技的前端,提供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同时也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因此,我们要采取可行性对策,通过正确的使用网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一)迷恋网络能引发中学生的学习障碍

  经过调查显示,中学生是迷恋网络的高发人群之一,他们在心理上对网络于强烈的依赖感,每个中学生的平均上网时间已经超过了成年人,每个月上网时间在150小时左右。这些迷恋网络的中学生长此以往,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种心理对于中学生来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生活,中学生是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长期迷恋网络,一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产生疲劳感。他们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会辍学。

  (二)沉迷于网络容易产生“网络孤独症”,妨碍交往

  由于网络交往对象具有选择性,能够满足中学生的心理欲望,这样就是的学生忽视了现实中的朋友。对中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造成困难,使得中学生通过逃避的方式,沉溺于网络人际交往,导致最终产生人机障碍,阻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由于网络交往环境的不真实性,中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更加对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三)沉迷于网络会造成中学生人格的畸形发展

  当下许多中学生对网络社会产生了好感,沉迷于网络社会,导致中学生长期脱离现实社会,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出现人格缺陷和人格真该的现象,严重影响中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人格缺陷是中学生介于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中学生长期迷恋网络,导致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中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使得中学生的责任意识逐渐下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减弱。并逐渐的削弱了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严重缺乏上进心。最严重的是学生由于自身的责任意识不强烈,容易做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情,做出一些社会不认同,不道德的事情。吸烟、喝酒、打架等不道德现象常常出现在网瘾的中学生群体中,导致他们的人格出现障碍。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活动课程

  首先,需要在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更新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将网络文明、网络道德等加入课程其中。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需要开设网络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傻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在学生网络成瘾之前及时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法律意识,挖掘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避免学生形成网瘾,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最后,创办心理健康读物,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知识社团,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网络学生走出困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创办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健康知识论坛

  在教育部门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公益网站,由专门的负责人不断的搜集网络成瘾学生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形成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中学生走出阴影。成立专门的教育专家辅导机制,针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措施。需要网站负责人及时地对教育内容进行编排,配置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士进行在线咨询,使得家长、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其中,尤其是中学生,中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要想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通过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共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保护措施,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1

  音乐是一种可以反映出人类现实生活之中情感的艺术形式。根据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将之划分为声乐以及器乐两种类型,也可以将之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以及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多个类型。我国古籍礼记?乐记之中曾说过“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也表明了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比如,当人们结婚时就播放喜庆的音乐表达自身的喜悦之情,当亲朋好友去世时就播放悲伤的音乐表达哀思之情,等等。人们通过音乐抒发出自身的情感,可以使自身的情绪得到有效释放。

  一、对中学生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是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生理的成熟而产生的,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是危险期。这段时间是中学生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会给中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在现如今我国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主流思想之下,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带来的重重压力,导致其不堪重负。

  家庭压力主要是因为我国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大部分中学生在家庭之中都是独生子女,长辈的期望在无形之中给中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学校压力主要是竞争压力,这股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压力也给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使中学生凭空多了一股学习压力;社会压力主要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竞争激烈的形势之下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即使是一个成年人也无法承受住,更别说身心还未发育完全的中学生了。这种情况会导致中学生非常容易出现自尊心过于强烈、自卑心理严重以及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此外,情绪化和责任感不强等心理问题,也将会使中学生非常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比如,在20xx年发生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一起抢劫案件,案件的起因就是16岁的沈某想要去网吧,所以他拦路抢劫了8块钱,最终得到了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的惩罚。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了类似悲剧的发生。

  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在培养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同时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之中增加了乐趣,有效缓解了中学生内心积攒的压力,达到使其心理得到净化的最终目的,有效防止了以上情况发生。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中学教育之中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非常容易让中学生产生心理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问题,导致中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沉浸到学习之中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后果,而这种情况无疑又会加大家庭以及学校对中学生施加的压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而通过音乐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给学生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借此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是学生的精神放松,缓解日常学习之中积攒下来的压力,暂时将学习烦恼忘记,将紧张的神经放松,从而达到重塑中学生在学习压力之中被磨灭的自信的目的。

  比如,可以给中学生播放班得瑞系列音乐。这主要是因为整个班得瑞系列的音乐都是在阿尔卑斯的山林之中创造出来的,其中没有掺杂进一丝一毫的人工混音,并且其中的每一声虫鸣、鸟啼以及流水等声音都是制作者深入阿尔卑斯山林与湖泊之中采集而来的。因此最终制作而出的班得瑞音乐系列具有非常有效的减压作用。经过心理治疗的实践证明,改善情绪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音乐向中学生传递情感,对于缓解中学生压力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果的,它可以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经常聆听类似班得瑞系列的音乐可以使学生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让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减小,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2.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类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因此培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有效缓解中学生压力过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之中也可以准确反映出中学生心理是否出现问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是否存在障碍以及是否能够自如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等情况。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出中学生良好的性格,一个良好的性格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条件。除此之外,通过音乐教学还可以帮助中学生通过音乐来表露出自己的心声。

  比如,通过让中学生练习合唱来培养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唱是将多名学生视为一个整体,需要每一名合唱的人员之间都要注重搭配的合理性,每个人在合唱时除了要明确了解自己在合唱之中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通过练习合唱的过程,在有效培养出了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陶冶中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一种可以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人们内心最深处的艺术,运用合理的音乐教育方法可以使音乐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浸润中学生的心灵,陶冶中学生的情操,从而有效避免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经研究显示,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可以帮助中学生丰富自身的内在情感以及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除此之外,通过音乐还可以让中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以及奇妙之处,开拓他们的眼界。而进行音乐教育之中的歌唱教学则可以有效存进中学生的表现情绪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此外中学生通过在学校或者班级开展的文艺晚会之上进行歌唱或者表演某些不同的节目时,还可以让中学生从这些作品之中感受到不同情感,让中学生体验到每个角色的不同之处,可以从情感的立场上能够换位思考,对比与现实之间的情感冲突,可以使其更好的珍惜现有的生活。

  比如,通过演唱《歌唱祖国》这首歌,中学生可以在演唱的过程之中体会到词曲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有效培养了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演唱《军港之夜》这首歌时,中学生可以在演唱的过程之中体会到人民解放军的生活以及使命感,等等,借此可以让中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加成熟的发展,同时培养出了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帮助中学生净化心灵、陶冶中学生的情操,重视音乐教育可以使中学生的美好心灵得到释放。从而激发学生的音?沸巳ぃ?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为中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2

  [1] 李伯黍主编:《教育心 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

  [3] 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4]云南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 理论 》,云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xx年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3

  父母教养方式很久以来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对其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它是父母教养态度、教养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在生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心理焦虑、烦恼增多; 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压力蔓延到了学校,他们过早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高中生所处的中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研究提出,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普遍存在,但某些心理问题的确占相当比例。

  高中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对男女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异性在一起会有较强的情绪体验,又由于国内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升学的.压力大,加上青春期的身心特点,其心理机能容易失衡。胡胜利指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症状是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均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最为重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最重要的他人。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孩子刚出生就发挥着示范、导向、濡染、催化和校正作用,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某些不良人格特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使学生生活在健康的家庭中,有益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卫生健康; 相反,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发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在青岛市市区随机选取两所高中整班抽取了学生共400 人,回收到有效问卷345 份( 86。 25%) 。被试年龄 16 ~18( 16。 96 ±0。 46) 岁。

  1、 2、方法。

  1、 2、1 施测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大课间时间,由专职心理咨询师带领进行团体施测。

  1、 2、 2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 该量表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是有效而准确地专门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工具。该量表共有 60 个项目,由 10 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采用 5 级评分制( 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

  1。 2。 3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它由瑞典 Perris 等编制,岳冬梅等人修订,有较高的信效度。该量表共有 66 个项目。其中包括 6 个父亲分量表,分别是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FF1) 、父亲惩罚严厉( FF2) 、父亲过分干涉 ( FF3) 、父亲偏爱被试( FF4) 、父亲拒绝否认( FF5) 、父亲过度保护( FF6) ;5 个母亲分量表,分别是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MM1) 、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 ( MM2) 、母亲拒绝否认( MM3) 、母亲惩罚严厉 ( MM4) 、母亲偏爱被试( MM5) 。EMBU 采用 1 ~ 4 级记分。66 个项目中,父亲量表不含第 19、24、26、38、41、47、54、63 项: 母亲量表不含第 5、10、18、20、21、40、49、66 项。

  1。 3、统计处理所得结果采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结 果。

  2、 1、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345 名高中生有 57。 02% 的学生总均分≥2 分,即有 196 人有轻度以上心理问题,有 7。 76% 的学生总均分≥3 分,即有 26 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有0。 90% 的学生总均分≥4 分,即有 3 个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子分≥2 分的前 3 项检出率依次为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和强迫症状,因子分≥3 分的前 3 项检出率依次为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和焦虑,因子分≥4 分的前 3 项检出率依次为焦虑、学习压力和抑郁与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2、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与总体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得分呈显着负相关,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与总体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分成显着正相关。

  3、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有 57。 0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有 7。 76%,说明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令人担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强迫症状、适应不良、焦虑、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说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巨大,存在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和情绪困扰。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与总体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得分呈显着负相关,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与总体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分成显着正相关。调查结果提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父母给予子女越多的尊重、理解和情感温暖,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而对子女越是采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过度干涉保护,则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父母亲消极的教养方式,如经常用严厉的惩罚、过分的拒绝否认来对待孩子,易使子女缺少自信以及过分的贬低自己。

  研究发现写,父母自身的行为和对待子女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子女患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神经症患者的父母明显的表现出对子女缺乏关心、理解、信任和鼓励,他们更多表现出对子女的冷漠和忽视的态度,对待子女缺乏关注、爱心和肯定。相反,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越多,高中生的积极情绪越多,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越低。

  有调查显示,父亲的教养方式在子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以及偏爱容易使子女滋生骄傲、偏执、任性、自我中心、依赖性以及缺乏韧性等不良心理特征,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 父母对子女生活的过分干涉导致了他们的不安全感; 父母对子女的惩罚严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自卑感、无助感等不良情绪。相反,父母对子女民主、宽容的态度容易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能力,父母积极的情感关注能够培养子女乐观、热情和开朗的性格。因此,我们应提倡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让每一位父母亲都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4

  [摘要]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龄背后的代际差异。调适逆反心理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分歧;多一点沟通,少一点争执;多一点思量,少一点冲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调适;逆反;化解;冲突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目标要求: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课题组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两代人的对话》板块内容时,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适时进行学科渗透。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与成因

  中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希望自己独立去实践;二是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做决定;三是对父母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四是对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通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透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社会、学校方面的因素。从自身原因看,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虽尚未涉足社会,但已开始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分析社会,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读所见所闻。然而他们的心理、思维和对事物的判断因社会阅历所限而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距离,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不适应,自我意识常常处于困惑的矛盾状态。再者,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进入青春期后,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成人感”,而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滞后,使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对身心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龄背后的代际差异:亲子之间年龄差异,父母与子女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往往使子女对父母产生反感和反抗。心理训练:说说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

  二、调适逆反心理,和谐亲子关系

  1.打开自己的.闭锁心理,敞开自己的心扉,走进父母,亲近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对话,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爱而生,是爱的冲突,以爱报爱,是黄金法则。

  2.换位思考,理解至上。当中学生不能理解父母、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替父母想一想,这样,会变得更加冷静、理智。当中学生与父母出现意见分歧、产生摩擦、隔阂、矛盾、冲突时,要体谅父母的辛劳和不容易,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不要疏远、回避、顶撞,甚至反抗。中学生要主动与父母谈谈自己的心里话,交换不同的看法,也可以与父母一起探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要相信,每一次沟通都会促进信任,加深感情。

  3.父母子女相互将心比心,相互理解,心理上产生共鸣,情感上才会出现共振。这样,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亲子关系融洽了,中学生也就不会再出现叛逆心理了。

  4.与父母平等交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是错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时常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难免有误区。所以,与父母平等交流,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中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克服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密切、和谐亲子关系。

  5.出现逆反心理,要学会适时调控自己的情绪。牢记:克制、冷静、理智、沟通、交流、理解、体谅。冷静下来,中学生才会做出恰当的选择。中学生应提醒自己:我们能忍心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吗?

  6.克服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和谐亲子关系的基本要领:了解父母,敞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心理、行为训练:当中学生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做?找父母谈一次心,真正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寄语:你想让父母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父母。这是子女与父母沟通交往的“黄金法则”。调适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分歧;多一点沟通,少一点争执;多一点思量,少一点冲动。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快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首先要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心理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表明,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1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1.1现状调查 .

  对部分农村中学进行调查的数据表明,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1.1.1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近41%的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初中有24%、高中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初中为70%,高中仅为50%。可见,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1.1.2意志不够坚强

  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强,生活中贪图享乐,害怕吃苦,不思进取,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相反只有退缩,轻易放弃。特别在学习上,更表现出了意志力缺乏,懒惰思想严重,识记的东西太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难题。

  1.1.3自信心不足

  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较高,总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1.1.4早恋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早恋问题”日益普遍,初中生陷入恋爱的困惑中,高中阶段就更为突出,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种种心理病态。

  1.2现状分析

  以上现象反映的虽然是部分农村中学生心理现状,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现归纳如下:

  1.2.1家庭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家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相当多的家庭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引导,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引导;三是对教育认识不正确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弓f导。同时,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多,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加上社会的离异率升高,家庭破裂越来越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2.2农村环境因素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普遍.,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知识知之甚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甚至错误地认为父辈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儿孙照样可以继续延续下去,使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2.3自身因素

  中学生年龄小,思想、,心理都不成熟,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不能正视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难以正确对待。对许多社会问题不能完全理解,往往会陷入歧途,无法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中学,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且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存在很多问题。

  2.1认识问题

  在农村,父母比较关心孩子的成绩和身体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情况,认为只要学习好,将来考上好大学,其他都无所谓。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重升学应考的科目和分数,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致使学生一门心思全放在读书、应试上,其余都漠不关心。

  2.2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部分教师简单的说教或硬性灌输,甚至讽刺挖苦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感。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既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3.2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应对技巧,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3.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3.5加强区域性学校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差距,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总之,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卷的努力,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关系到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心理.20xx.2,3,4期.

  [2]张东梅.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4.

  [3]方方.心理健康研究,教育出版社,20xx.7.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5-17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8-31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集合)05-17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06-1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2-27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最新01-18

(精品)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5-25

[合集]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6-16

[优秀]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5-29

(热)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