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7 17:18:16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以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实施为切入点,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实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还缺乏实效性,因此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

  在学科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对教学的目标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师的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对本课教学目标了如指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做到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也是教学开展的前提。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其着眼点一般是以数学知识的掌握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数学教学的实施也要以知识的教学作为教学的方向,由于教学目标过于片面,缺乏全面性,教学实施的结果也必然缺乏实效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只关注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活动则很少关注,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的效果欠佳。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也强调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强调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目标,以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确立,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小学数学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确定教学目标要避免盲目性,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还有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实施中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据,以教学目标的确立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基点,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这一阶段学生做事情具有明显的情绪化特征,如果他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相反如果这件事情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他们就会表现得不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情境缺乏吸引力,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缺乏研究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就难以有效地激发起来,课堂教学的实施也就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以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也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也知道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要有一定的教学情境,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经常只是重视形式,而忽视教学情境的实效性,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情境,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发挥,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如,在现实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缺乏生动性,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难以取得预期的情境创设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点,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巧妙地引入一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欢迎,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极具应用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之间的彼此沟通与合作不够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倾向于单打独斗的方式,这样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影响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强调学习要在合作中进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间成员对所面临的数学问题进行共同交流与合作沟通,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在合作中创新性地提出问题,并且在合作中通过集体的研讨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面积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有效合作,可以有效提升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效率,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对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筑基作用,而现实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其中教学效率偏低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出一些高效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王光明.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教育学报,20xx(03).

数学教学论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课堂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但我们也不乏看到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公开课的老师特别讲究课堂教学的形式,情景创设、小组合作交流、游戏、智力闯关等成为教学时尚。老师们为了追求教学时尚而忽视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因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想就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

  现象一:形式化的激励评价

  A教师上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时,课伊始,教师的讲桌上就摆放着一盆塑料花,请学生猜一则谜语后“真聪明,奖给你。”请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你读得真好!老师奖你一朵花。”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你说得真棒!老师也奖你一朵花。”……就这样你一朵,他一朵,课大约上了一半的时候,30个上课的学生就有20来个得到了花。(一点没夸张)我们来看得到了花的两个同桌。甲说:“我的花是红的。”乙说:“我的花是黄的。”甲说:“我的花下面有叶子。”乙说:“我的花下面也有叶子。”甲说:“我的这个叶子好长。”乙说:“你看,我的这个叶子是圆的”……

  分析:本来是好好的一堂语文课,让老师蹩脚的奖励搞得很不协调,新课标倡导激励性评价,但这并不等同于发小红花,发小旗。课上,我观察了得到塑料花的小朋友,当他得到老师的奖品时,他确实很开心,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但喜悦过后就是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学习兴趣的转移,开始玩花。那么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保持多久?后半时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想:新课标倡导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是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成功体验,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有实效的'激励性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师生们真诚的掌声,教师赞美的话语,欣赏的眼光,温和的微笑,拍拍学生的小脑袋,摸摸学生的小脸蛋都是对学生的很好的激励。

  现象二:形式化的作业设计

  B教师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巩固练习题。

  时间爷爷让你们快乐大闯关。

  第一关:我是谁?

  第二关:帮帮表娃娃找钟妈妈。

  7:0012:008:00

  第三关:噫,这些钟表怎么没时针和分针呢?画一画吧!

  9时12时6时

  第四关:我来当医生。(对的打“√”,错的打“×”)

  7时()9时()

  咋一看,这些题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老师想过学生真的能顺利闯关吗?练习时,老师牵着学生跑完了四道题。算是闯关了。在课后的追踪调查过程中,我发现真正能闯过这几道关的学生寥寥无几。

  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作业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趣味。这很好,但是应考虑到教学的实效性,创造性,从这位教师的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练习设计还是把学生当作了做题的机器,仍停留在数学知识的简单模仿,机械应用这个层面上,没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创新的天地。

  同一教学内容,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巩固练习:

  我是小小设计师。

  请你设计一种你喜欢的钟面,画出你喜欢的几个时刻。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小娃娃都喜欢画画,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的画苹果钟面,有的画向日葵,有的画小猫……这样的练习设计看似单调,少了些许形式和趣味,虽然孩子们画得也不是特别好,但它会给学生留下更广阔,更开放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会更实效。

  现象三:形式化的小组合作交流

  在公开课上,常常能看到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人一小组围着课桌团团坐,教师提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认为这就是合作学习。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万州教科所组织的“三峡教育论坛·平湖之春”小学数学名师研讨会。北京教科院的吴正宪老师的专题报告为我们诠释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吴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课例:

  创设情景:教师:张局长想请孩子们帮忙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的辆数,请看录像。

  老师放录像,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大屏幕,认真的数着,有的掰手指,有的画圈,有的画“正”字……来来往往的车辆跑得太快了,一眨眼,呼啦啦过了好几辆车,孩子们有点数不过来了,有的开始着急啦。10分钟到了,老师让学生汇报摩托车通过的辆数,有的说9辆,有的说11辆,有的说12辆。

  教师:“诶,为什么你们数的不一样呢?我怎么向张局长汇报呀!我说我们班学生没这能耐,您另请高明吧!”孩子们可不服输啦。

  教师马上因势利导,问:“孩子们,那你们有什么高招吗?”

  生:“车子跑得太快了,让车子跑慢点。”

  生:“老师,能不能过一辆车就暂停一下?”

  生:“老师,能不能把这录像带放4遍,放一遍,数一种。”

  教师:“这样太浪费时间啦,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只看一遍录像就正确的统计出各种车的辆数呢?”

  马上就有学生说:“我知道了,4个人一小组,一人数一种。”

  教师:“这办法不错,好!4人一小组,先分好工,再统计。”

  吴老师用这个真实的教学片断,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儿的小组合作不是教师指令性的硬性分组,而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知矛盾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合作需求。小组合作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需要合作时才合作。用吴老师的话说就是:当一个人完成某件事遇到困难时,需要有同伴的参与合作。这种合作学习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实实在在的合作交流而不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不是应从吴老师讲的这个层面上去重新认识合作学习呢?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外,也还存在形式化的情景创设,把情景创设当作美丽故事、美丽画面的“摆设”。形式化的游戏活动,有的游戏与本堂课内容毫不相关,游戏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等,在这儿我就不一一举例阐述。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责备,更不是否定这些教学形式。我想:“课程改革”既然是一场改革,出现一些“形式主义”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对形式主义现象却不能不正视,它对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

数学教学论文3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精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很抽象、枯燥,以往课堂上老师干巴巴地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呢?我首先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出发创设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节时,单讲轴对称的概念非常抽象枯燥,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有颜色艳丽的蝴蝶,有翱翔蓝天的飞机,有充满喜庆的剪纸艺术,有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同学们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兴奋,于是我抓住学生这种充值心理,抛出本节课的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能大幅度增加教学容量,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根粉笔打天下,忙得团团转,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困,教学内容进展缓慢,而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题,例题、分析、解答、训练有层次地出现在屏幕上,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比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传统教学时老师在黑板上展示五种位置关系,又画又写,需很长时间,而利用多媒体教学,非常便捷、以动画的形式出现了圆与圆由远及近过程中的位置关系,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深刻。

  三、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要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差,此时可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优势展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三视图时,有这样的练习:给了由一些小正方体组成模型的三视图后,判定这样的模型有多少块小正方体组成,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做这类练习时,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很困难,于是我用多媒体模拟出各种组成方式,让学生直接数出个数,并举一反三,教给学生此类题的解答技巧。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我会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数学教学论文4

  第1篇:对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数学教学的探讨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新课程改革得以深入贯彻和落实,希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鉴于此,本文从农村数学教学入手,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数学教学理念及模式的转变展开了探讨,以期对加大我国农村人才培育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城市初中数学教学相比,我国的农村数学教学过程中,拥有教学理念和模式滞后的特点,不利于我国农村人才的全面培养。在近年来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的新课程改革中,我国农村数学教学,必须及时引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其积极主动的展开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数学教学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学理念为提升农村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传统的农村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作为客体,在日常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应付考试,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把握不到位,而学生也会感到对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的了解难度较大,因此在长期的学习中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更无法促使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农村数学教学要想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必须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教学中,不应当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同时,农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歧视心理,而是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帮助部分学生扩展知识面;帮助另外一部分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基础等,应用差异化教学法,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加大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变学生为课堂主体,而教师作为客体,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针对逻辑性强、复杂性强的数学知识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引导嘘声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够逐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和探究,为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加大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从而真正做到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减小学生对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的抵触情绪,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在增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回答错误的同学提出批评,而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也并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还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打压下,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因此,新时期,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贯彻落实的背景下,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出问题的难度划分,对于取得一定进步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促使其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加强实践教学比例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数学知识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农村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加强实践教学比例,为提升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供可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首先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并努力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促使其,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并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初中生对负数等抽象的有理数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例如,举例说明,小红带了10元钱去超市,买笔记本用了6元钱,剩余多少钱?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列出计算式,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发问,如果小红只有10元钱,而笔记本需要12元钱,那么他需要借2元钱,此时,小红还有多少钱?在这一问题中,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接下来教师将公式“10-12=-2”在黑板中列出,学生不仅会对有理数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更能够感到数学知识是生动有趣的。

  在应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提升农村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要想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以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为提升学习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我国农村数学教学理念和模式都相对滞后的特点,我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为提升农村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通过加大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加强实践教学比例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新课改要求,并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所助益。

  第2篇:微课在农村偏远地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在农村偏远地区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促进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得到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禁锢,用新的、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尊重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思考当前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微课具有简短精练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谈谈微课在农村偏远地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应用微课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很清楚,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呆板,除了不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外,还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够高。因此,我们必须要尝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的《指数函数》时,教师可先播放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或细胞分裂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即指数函数的概念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二、应用微课建构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

  不论是高中数学教学还是初中数学教学或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而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点。首先,微课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明晰;其次,微课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点,引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更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例如,教学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时,要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几何画板将这一内容制作成微课,向学生展示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的动态转化过程,使抽象、深奥、复杂的函数问题变得直观、具体、简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

  三、应用微课查漏补缺。发展学生的思维

  合理地利用微课将整节课教学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展示出来,并发现问题的根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较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性质及定理,教师可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再配上旁白,利用微课进行动画演示。这样可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十分清晰和直观。同时,我们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一些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微课。比如,如果学生不理解某个知识点,可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反复学习,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

  四、应用微课再现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能体会到微课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再现学习。微课内容永久保存,学生在家里、学校或其他地方,都可以同步学习。因此,微课成为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再次学习。同时,微课也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微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身边最好的导师。因此,微课在农村偏远地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优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资源,具有独特优势和特点。它的出现既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虽然目前微课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在内容设计、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在我们这些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甚至是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有关微课在农村偏远地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数学教学论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媒体:大屏幕。

  四、教学设计简介:

  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联想回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运用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x的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一:

  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①y=x+1;②y=-x/5;

  ③y=3/x;④y=4x;⑤y=x(3x+1)-3x;⑥y=3(x-2);⑦y=x/5-1/2。

  2、下列给出的两个变量中,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少年儿童的身高和年龄;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C、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D、匀速运动中速度固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3、对于函数y=(m+1)x+2-n,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正比例函数?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一次函数?

  7、k,b的符号与直线y=kx+b(k≠0)的位置关系:

  k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k≠0)_____________;b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________。当k>0时,直线__________;当k<0时,直线__________。

  当b>0时,直线交于y轴的_________;当b<0时,直线交于y轴的___________。

  为此直线y=kx+b(k≠0)的位置有4种情况,分别是:

  当k>0,b>0时,直线经过__________;当k>0,b<0时,直线经过__________;

  当k<0,b>0时,直线经过__________;当k<0,b<0时,直线经过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二: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

  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__。

  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7、若函数y=ax+b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则ab___________0。

  8、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_____________时,y=-4。

  9、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_______。

  10、将直线y=-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

  将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做的一节汇报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最后剩下一道综合训练题没来得及探讨,留作了课后作业。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没想到,在课的进行中,我就听到有的教师在切切私语,都是初三学生了,怎么好象没有几个学习的。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通过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大科目,它在基础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开篇先分析了小组合作法的教学目的,接着从方法论的角度,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案例来阐述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法,以期可以给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小学生

  1小组合作法的教学目的

  1.1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承担的责任与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着重于数据的计算,有的学生着重于图表的绘制,有的学生着重于学习成果的梳理与阐述等等,小组内每一名成员的学习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质量,这无疑会督促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智慧,充分释放自己的个人潜力来投身于学习之中。在这种浓郁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被更好地激发,从而提高整堂数学课的质量。

  1.2培养集体的互助合作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其中一条原则是教师在进行成员分组时应当秉承“取长补短各有所长”,也即是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能力优势是各不相同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互相学习与合作。比如数据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给组内其他同学。比如空间思维能力较好的学习,也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来尝试自己的`思考方式等等。如此一来,即便在学习中遇到了不懂的数学难题,学生们也不容易轻易放弃,而是可以请教组内的同学,与组内同学一起来研究分析,解答疑惑。长此以往,学生的集体互助合作力就会得到增强,与之伴随的,整堂数学课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2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

  2.1在情境模拟中合作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沉浸感”,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还可以与情境教学法结合,让学生们在情境模拟中去展开合作。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为例,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时、分、秒这三种计量单位,要求学生掌握时间的表达与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一个“时间王国”的童话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时针、分针、秒针三兄弟由于被黑暗势力的入侵给打散了,他们三人在正义使者的帮助下很好地回忆起了自己的性质、特点、意义等,并在正义使者的带领下再次聚合到一起,重新成为了为童话王国的报时工具。在这种情境中,模拟时针、分针、秒针的学生需要将教材中关于这三种计时单位的性质都逐一梳理出来,模拟正义使者的学生需要向这三种计时单位告知彼此间的相互换算关系,以及三者是如何紧密合作来构成时间运转的体系,并最终按照时间计算的方式来正确地展示出各种时刻等。在这一堂课中,首先,童话情境无疑为知识内容增添了不少的童趣,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其次,情境中的情节开展是伴随着时、分、秒知识难度的由浅到深来进行的,这意味着学生们在推进情节的过程,就是逐渐掌握知识的过程。再次,情境中每个人物扮演者都必须要在完成自己的角色人物后,与其他同学合作才能最终顺利地实现“拯救时间王国”的故事结局设定,这无疑让小组合作变得更加合理与自然。

  2.2在主题任务中合作

  为了让学生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与方向性,而不至于跑偏了主题内容,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法与主题任务法结合,让学生们在主题任务中去展开合作。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为例,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到图表对数据统计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主题。比如,班级内学生的身高情况、出生月份情况、体重情况、上一次单元考试/课堂测试的成绩情况、晚上休息的时间点、早上起床的时间点、从家里到学校需耗费的时长等等。以4-6名学生为一组,每一个小组随机抽取自己的研究主题并据此展开调查。比如,抽到身高情况的小组,就可以按照“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整理→图表的绘制→图表的分析→结论的得出”这个过程来进行,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要负责的任务单元,最后大家再聚集到一起来分析基于这一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扇形图可以看出什么规律,比如,大部分学生的身高是集中在哪一个区间,这个区间约占整个班级身高情况的百分之几等。比如,如果用其他统计图形来呈现这些数据,效果如何,扇形图又该满足于哪一些统计目的呢等等。可以发现,当学生带着明确任务去开展小组合作时,其目的性更强,合作的效果也更好。

  2.3在开放学习中合作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机会与更大的空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开放学习中去展开合作。比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学习这一内容,最终每组都要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种只限定内容与方向,不限定形式与种类的开放学习方式,学生们的合作灵活度更大。比如,有的小组着重整理了特殊分数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的规律,并举出了若干个例子。比如,有的小组着重列举了考试中出现率最高的一些分数运算特征,并对比各种练习题来说明。比如,在成果汇报与分享时,有的小组推选出了一名代表来讲台上模仿老师来进行讲解。有的小组则生成了一份结合了文字、数据、图表的文档报告以在班级上进行传阅等等。可以看出,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了“发声”的机会,各个小组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合力来完成,这对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3结语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掌握更大的学习主动权,而小组合作既可以让学生以集体单元的形式来自主学习,又避开了单独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惰性,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实现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教学产出,因此这一教学方法也倍受教师与学生们的欢迎。在未来的课堂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合并贯穿于小组合作模式下,让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互助成长中,既收获了友谊,又获得了成长。

  参考文献:

  [1]田多虎.小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xx(05).

  [2]冯伟雄.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浅析小学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xx(18).

  [3]张艳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探讨[J].新校园(中旬),20xx(05).

数学教学论文7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高等数学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缺少自己的元素,甚至直接利用别人的课件,重复而缺乏创新,不能因材施教。在高等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别很大,因此必须针对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

  (2)许多教师的课件多数用PPT,以展示为主,由原来的“书本灌输”转为“电子灌输”。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在整个课堂上,都用PPT展示的话,讲课速度会很快,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达较多的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高容量、高效率的课堂上往往显得手忙脚乱,学习非常吃力。有些学生计算过程还不太清楚,课件已经转入下一页,想看上一页的内容,却无法看到,出现了衔接的问题。这样学生对下面的内容更是稀里糊涂,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一点不像板书,整个黑板能展示很多内容,学生想看哪块知识点,都能看到。这样就要求板书与课件能很好地结合。

  (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引起教师没有教案,有些教师离开课件,就无法授课的局面,往往对授课的难点和重点把握不好,条理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而写教案是上好每节课的保障,这样可以让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总体思路,而且还能标注主题、重点、难点等。教师有了PPT,就忽视课前备课,讲课时经常出现页页间的衔接问题。同时,现代教学手段也使得许多学生不记笔记,而记笔记是参与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记笔记去记忆、思索、提取重点、汇聚注意力等。

  二、如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制作合理的课件高等数学教师应适当参考别人课件,吸取他们的优点,去掉缺点。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制作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例如对金融专业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可以讲些关于金融方面的例题,这样既增加了实用性,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等数学教师之间应该加强课件制作的交流与协作,讨论哪些内容应该写在课件里,争取把最优秀的课件展现在课堂上。

  (2)多媒体和板书合理结合根据《高等数学》学科特点,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技术来表现的。在新概念的引入或一些比较抽象的缺乏直观性的内容上,例如:极限和导数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旋转体的体积、多元函数的图像等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能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然而对于一些计算的内容,例如求极限、求导数、求不定积分等内容,用传统的板书更适合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如果解题步骤也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会影响问题的理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哪些用课件展示,哪些用板书来教授,做到课件和板书的合理结合,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平台,上传整理的电子教案、典型习题解答、单元自测练习、知识难点解析,以及往年试卷、教学大纲,供教师和学生下载。建立教师辅导、答疑版块,使教师能和学生更好地交流,使得学生能及时解决问题。在我们系里,就建立了QQ群,每天安排一个教师在线答疑,这样学生当天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解决,可以很好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三、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渗透教师专业发展各个层面的核心内容。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很好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把《高等数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教学论文8

  小学课堂教学过度的方法

  文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课文”、“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衔接进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是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扣,浑然一体。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过渡的常用方法。关键词:教学过引性衔接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文”、“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类的话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然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中各环节过渡的效果与课堂上师交流、信息的传递,注意力的转移等心理因素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的教学过渡,应渗透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形象性等因素。

  我们做《今天我们如何上公开课》的讲座中提到“教学环节的过渡应该自无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课堂教学过渡中都努力做到――淡这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学习并实践收集到的关于教学过渡的方法。

  一、串联式过渡。

  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以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课教学获得年繁昌县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加粗字体是我的过渡语)

  (一)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同时思考:

  1、小壁虎去向谁借尾巴了?结果怎样?

  2、再读想一想,为什么他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用“因为?所以式说一说。

  师过渡:除了你们刚才说的原因外,我想可能是小壁虎借尾巴时不礼貌,不借,是不是呀?(学生: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几句话来读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通过“称呼:您、姐姐、伯伯商量:行吗?”体会)

  3、出示小动物们说的话,指导朗读。要读出动物们有礼貌、无奈的语气慢一些。(先自由读,然后同桌互读、再指名读、分组读。)

  师过度:老师发现小壁虎除了有礼貌,还有一个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你发现?

  4、出示: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爬呀爬,爬到房檐下??(通过“爬呀爬”引导学生感悟发现小壁虎遇到困难不放弃)。

  (发现课堂纪律不太好。师过渡:小壁虎有这么多的优点,我发现我们班的也有很多优点,你们看(指一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这位同学上课多认真,坐呀!我看谁会比他坐得更端正。)

  师过渡:同学们和小壁虎一样棒。那你们看小壁虎从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姨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小动物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借不到尾巴,多

  那你们帮小壁虎想想办法,他该怎么办呢?假如小壁虎还不放弃继续向其它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能借到吗?

  5、模仿说话。

  模仿课文说一段话,(出示投影字幕)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t”?――?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鼓励学生用上“――来――去”说话)

  师:尽管小壁虎说话那么有礼貌,又那么不怕困难,不放弃,但由于别的巴都有用,他还是没有借到尾巴。借不到尾巴小壁虎心里很难过,这时候它想(生:妈妈)。可我听说,小壁虎见到妈妈后,发生一件让他特别高兴的事,什

  (二)学习第7自然段。(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1、指名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

  2、拓展:假如小壁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和燕子阿姨么说?小鱼、老牛、燕子又会怎么说

  二、提示性过渡。

  阅读课文从形式到内容,在涉及的事物或现象之间,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有目的地提示课文的某一方面,启发学生作“由此及彼”、“以因求果”、“举地联想,从而在揭示“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学从到另一个环节,自然勾连,上下贯通。在听一位老师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堂上突然提出:“假如第二次比赛中,田忌按孙膑的方法去做,但结果不是胜失败了,这可能是什么原因?”这一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去变更思果去设想原因。经过思考,不少学生认为:很可能是田忌以下等马与齐威王的赛后,齐威王发现了秘密,随即采取了对策,用自己的下等马对孙膑的上等马场,再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孙膑的中等马,再胜一场。这样,齐威王最终还是以胜。这时,我又进一步追问:“难道孙膑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吗?孙膑的胜利然取得的?”至此,学生已豁然开朗,十分肯定地说:“孙膑断定齐威王不会因为他看到的齐威王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趾高气扬,忘乎所以,他认定战胜吹灰之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提防的。”师再问:“你从哪里看出齐威王的骄傲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孙膑、齐威王的不同心态,更深人物的内心,感悟了课文中心思想,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悬念式过渡。

  学生高效率的学习,需要有下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和心理态势。悬念过渡,发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过渡方法。它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过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心情,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好的`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深后,给学生一个“空白”:四川省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十分奇异,这一点通过学经体会到了,可《五彩池》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有“奇异”之处,使孩子们感到鲜”。于是,教师留下的这一悬念,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

  四、迁移性过渡。

  利用语言材料之间的内部外部联系,通过联想,类比,进行知识迁移,以衔接作用。特级教师贺诚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安排了这样一段过渡啊,这是一份份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情意。如果你是被大娘从敌机下救出的果你是被小金花妈妈用生命换来的老王,如果你是吃过大嫂亲手挖来野菜的士,那么在这离别的时刻,还会怎样对这些朝鲜亲人们说?”由此引读四、五运用移情体验,深化题意。

  总之,教学过渡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客观现象,是必不可少的的中间环

  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掌握常用的过渡方法,不仅有利于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而且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因为教学有了启承转合,才能成就生气灵动但在处理课堂过渡时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过渡语的导引性和衔接性。因此,在定要注意得体自如,淡而无痕,在“导”与“接”上显能耐。

数学教学论文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中小学全面实施,教育的重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能力很生要,发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怎样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成了各位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两年来,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摸索着当前中学教学中教与学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又切实可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的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正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出发,我感觉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机械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新课讲解、练习,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地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单调,内容贫乏。而如果是单纯由学生自主学习则易出现学生学习不易监控,教师指导困难等麻烦。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后,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八年级的.《不等式》为例,它的自主学习阶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即不等式性质的归纳和性质的应用,而网络系统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你解题出现错误时,计算机立即给予帮助,这些帮助引导学生思考,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直到解对为止;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系统的功能,学生可随时电子举手向老师提问,而且老师也可以通过主机监控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通过音频、视频信号的传送进行个别辅导、分组解答或转播讲解以及个别提问,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从“复制型”、“消极型”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发挥其认知能力,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实现自我教育,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按原班级的分层次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将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按原班级的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可以及时形成课堂评价体系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快速的遗憾,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网络的编程实现整个课堂的纵向统计和横向统计,实现时时监控,及时准确地反馈,达到评价的效果。所谓纵向统计即走对每个学生做题情况时进行统计,出现在每个学生计算机上,人机交互和反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产生良性循环。所谓横向统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实现主机对终端的时时控制和统计,收集每个学生对每道练习题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数据,对全班课堂练习从总人数、登入数、一次性做对人数、正确率四个方面进行总评价,从而,取得学生对各题目所做情况的真实反馈及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时时进行个别的导、集体或全班讲评。

  四、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具有最优化资源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融教法和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在CAI软件设计过程中,将授课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使之可以任意调用,重复使用,因此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精讲多练,环环相扣,提高了课堂训练的密度及效率。而且利用人机对话的功能,从动画、图表、帮助解答等各处入手,使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唐华教师的公开课《变化的鱼》中,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必学任务外,还可设计提高题、预习题,特别实例应用中可以通过课件设计,采用形象的画面,较强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诱发其更强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寻有意义信息,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猜想、简化问题、构造模型,并用软件技术解决。从课堂活动开拓到网络遨游,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实践证明,网络环境课堂教学将以其优教、优学而取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传统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黑板和粉笔的作用?如何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网络环境的课件等等。这些都是对我这一代教师的新的挑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既使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落实(这里必须有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运算、推理、作图等的实践),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高水平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本质的活动。

数学教学论文10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0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讨论了新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教学理念和思想上做出突破,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把抽象的数学通俗化、生活化,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重现,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绽放它的“文化魅力”。

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弊端已逐步暴露出来,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混乱;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在新课改的教育潮流之中,必须始终秉承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对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开拓予以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途径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数学的相关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学观念对教学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落后的教学观念无疑会对阻碍初中数学的改革发展。现代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会解题,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数学思维能力。但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看,仍是偏向于理论内容的教学,少有涉及实践内容,使得数学教学实际价值大大降低,且与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背道相驰,使得初中数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侧重于理论的陈旧教学观念与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不符,较为严重的阻碍了初中数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混乱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缜密的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也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方可顺利进行,但就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混乱的现象。这种教学目标的混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学习之中感到无所适从,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研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所涉较少,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保障,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有所托”,学生“学有所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方向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改理念随之渗透的背景之中,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循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作“一言堂”,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授课的过程之中采用单调的方式,过于侧重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之中,往往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并未对其进行审视与挖掘,在教案的设计之上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盲目借鉴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

  二、新课改背景下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惟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换言之,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教学理念的更新,一切教学活动的改革均是无稽之谈,毫无实际价值。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考评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目标正是彻底扭转这一教学现象,力求实现学生对于数学数学的自主参与、深入探究。这就代表着教师必须在把握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精神。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学生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为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内容不应设计的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则太过容易让学生得出答案,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效果,甚至给予学生一种不用深入学习探究便可解决问题的错觉,引发学生盲目自信的错误倾向,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B。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盲点与关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上文所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与参考。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明确、清晰,符合学生的能力与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在数学学习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结束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问题与不足予以改善与补足,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度挖掘新课改的内涵,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渗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开拓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萨.基于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分析[A].《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1.

  [2]益西次珍.导学互动思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1.

  [3]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xx.

  [4]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数学新教材已诞生并试用了几年。它的编排体系、富有弹性的结构、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非常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也适合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从三大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主导思想 新理念 新思维

  高中数学新教材已经试用了几年并取得了最初的认可,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仍有一些教师无视新教材的变化,教学方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还是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讲授,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变动内容与主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改增删了许多内容,如增加了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导数与微分、算法等;删除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参数方程与极坐标,弱化了立体几何中的公理体系。这些内容的变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其数学思维能力,它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增删更换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用数学与应用型数学占据重要的位置。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是学生有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新课改体现新理念

  本套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全盘考虑,关注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想更好地运用新教材必须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把重点培养部分学生变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一定要树立个性化的思维,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我们要使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还要使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地深化。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要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善于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要事先设计好学习方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理念,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总之,数学学习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新教法的过程,也是学生开拓新理念新思维的过程。

  三、数学新课改锻炼数学新思维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大量存在,感受到发现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新思维。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核心。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构成了数学教学课程资源的根本要素。数学模型是中学数学的问题情境的典型表征形态。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创意和亮点,但是结果错误了的时候,教师应淡化其错误的结果,而应对其创意和亮点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真实世界,从而取得知识经验,在参与投入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真实世界的多重感觉增进对数学的思考、理解和符号把握的能力,也可以在参与投入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独立思考的态度。此外,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培养和发展其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倡学生合作交流。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上,而应该落到实处。我们要把握教材的变动内容与主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理念、新教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新思维,从而真正地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数学爱好者。

数学教学论文13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是不言而喻。当前,很多老师也开始关注课堂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索各种方式将提问贯穿于教学中。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老师提问时机不恰当,不能给学生思考时间,或者问题设置没水平,或者无疑而问等等,使得课堂提问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鉴于如此严峻的现状,采取措施提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就显得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提问应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较为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的设置和提问的方式等方面还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容易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更是兴趣缺缺,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过程中,在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方式上可以根据学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使问题有趣和提问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老师在讲“圆”时,可以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举出类似的事物,然后老师可以举出一些生动的例子,并且假设出各种各样的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一种最可行的方案。这样,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提问方式的额选择上,除了可以师问生答之外,还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等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问题具有一定梯度,启发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学环节连接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比如,老师在讲分数时,在巩固练习中,老师可以根据“甲数和乙数的比为5:6”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很多类似“乙数和甲数的比为多少”“、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等问题,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而且对于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提问方式有更好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发挥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引导解决问题

  课堂需要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才能够活跃高效。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师生交流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作用得到发挥的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多设置一些开放式的空间,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勇于提问。比如,在讲到工程问题时“,一项工程,李工完成要一个月,张工完成要18天”,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且解答,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管难易,都要耐心解答,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枝头的鲜花。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寻求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数学教学论文14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探究学习的锻炼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积极实践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多么创新的教学方式,这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提出以后,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探索研究的重大发现。探究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搜集资料,整理思路的学习过程。探究的前提是要有为什么,提出了这样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愿望寻找答案。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启发他们找到新的未学的知识。所以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旧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接下来关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笔者重点来谈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教师要重点打造适合探究的教学气氛

  什么样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成和探究行为的出现呢?那就是一个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踏实平等,可以自由发挥创新能力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非常重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性被尊重,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在班级学习中,会从心理上放松下来。小学数学老师作为数学学习中的权威形象,学生会对老师充满了敬畏之情。教师要发挥学生对自己态度的优势,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主动的用自己发自内心的关爱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密切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的进行改正,所以,这样的一种知错能改的行为也会受到学生的肯定,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会与日俱增。因此,关于教学情境氛围的打造,教师是主要发起者,教师主动去影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逐渐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下,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同观点,更多的创新视角。

  二、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转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理念,用更新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整个教学。长期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很多教师一时无法转换思想观念,认为最终学生还是得靠分数来选择自己的学校,因此,我们还是要围绕学生分数如何提高来开展教学。但是这样的眼睛只盯着目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短视的,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学过的知识不知道怎么用。对未知的领域没有好奇之心,没有探索欲望,成了复读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当然,探究式教学其实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以前只要认真备课,把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精彩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听得懂就好,教师承担着最主要的将知识细化分解并给学生讲清楚的作用。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究式学习,强调让学生更多的去理解学习的过程,概念的生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推理。因此,探究的问题如何设计,探究的过程如何具体组织,这些小学数学教师都缺乏经验,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教师必然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向同行学习以及参加新教育方式培训等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如今在互联网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免费的,在业余时间里,教师可以观看视频或文字材料,从综合的角度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教师要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情境

  探究是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来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可以用抽象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内心当中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进行内在的心理表征和转译。这样的方式比较传统、低效,对于老师来说比较简单,好操作。然而,这样的问题提出方式,却很难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在问题本身如何提出,如何呈现这些问题上,教师要多下功夫。例如,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同时也能极大地促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动力。情境的打造,并不一定需要多么复杂的设备和材料,也不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有的时候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在师生关系氛围上,也要注重平等和谐氛围的构建,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实施。

数学教学论文15

  一、创设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明确提出:“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新课程也非常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数学教学才具有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探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创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生活情境,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与可信度,激起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使学生在情境的探究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全过程,达到对概念定理本质属性的掌握。如在学习坐标这一内容时,我以电影院的座位排次入手,告诉学生我有一张电影票,标的是7排23号,让学生来帮助我找座位。学生说首先要找到排数,再找座位号。那么这个排数是如何确立的,这里面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由此来引入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概念,学会了此节内容便可以轻松搞定这一问题。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寓于直观的事物中,学生从心理上更能产生认同感,激起主动探究的强大动力,而且学生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二、创设动手情境

  无数的数学概念与定理都是数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而发现总结出来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中再现定理发现的全过程,更能让学生从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来加深理解,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这些正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要还原数学学习的本来面貌,发挥学生动手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概念与定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剪出任意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将三个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拼成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所拼成的角的度数。通过几次的动手操作,学生发现每回所拼成的角的度数都是180度。此时再进行定理推导的讲述,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游戏情境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游戏更是情有独钟,与枯燥的教学讲解与机械训练比起来,他们更热衷于游戏,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实现了寓教于乐,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游戏的强烈学习热情,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探究与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概率应用举例”这一内容时,我制作转盘,让学生一起来玩转盘游戏。商场里正在搞促销,消费一百元即可参加转盘活动,可以获取相应的'现金券。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来亲自玩这个游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获取相应奖品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促销活动与全部商品九五折,哪个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优惠?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更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带着玩游戏的轻松心情来展开主动探究。

  四、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将故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原本孤立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有血有肉,使得数学教学更为丰满,以故事的情节性与形象性来代替数学的枯燥性与抽象性,从而使学生认真倾听、仔细思考,由此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更高。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并不急于讲解,而是要给学生讲故事。学生脸上露出惊讶与喜悦的神情。于是我娓娓道来:古代王国里的大臣发明了象棋,国王很高兴,许诺给他钱财、官位任由挑选。他对国王说:我不要其他赏赐,我只要您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大米。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后面一格所放米的粒数是前一格的2倍,以此类推,一直放满64个格。国王听了哈哈大笑:“只是一些米而已,这很容易办到的。你确定要这些奖励吗?如果再要别的,那可不行了。”大臣说道:“我只要这些米。”于是国王就差人去办,可是没过多久,仆人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告诉国王,仓库里的米不够了,他们找数学家计算了一下,就算把全国的大米集中起来也远远不够,就算是全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好多年才能有这么多的粮食。那么到底这位大臣要的是多少粮食呢?你们能算出来吗?许多学生开始埋头苦算,一开始还可以,但是到了后来,学生一筹莫展,算起来很吃力。我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便可以轻松地算出结果。这样幽默风趣的故事调足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自然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问题情境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设计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为学生制造更多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的构建者,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不同时机的提问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导入环节富有探索性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在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无从下手时,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与问题间建立直接联系,调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完成大问题;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当学生思路不对时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寻找全新的视角、寻找新途径。总之,提问的种类多样,时机不同、问题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将问题的提出与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深入学生的认知,达到学生对新知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就是成功的问题情境。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创设的情境有许多,需要将之与学生与教材密切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教材密切结合,只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情境就是成功的。

【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论文11-06

数学教学论文06-22

儿童数学教学论文08-18

职高数学教学论文08-2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9-0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7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02-24

数学情境教学论文07-24

提高数学教学论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