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实用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论文1
一、经济原因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个体农民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它们的生产规模狭小而且分散,并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自然经济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经济显得较为孱弱,甚至不存在商品交换的问题。纵观历代王朝,统治者均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把“重农抑商”奉为基本国策,使我国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受到严重的束缚和遏制。这样的封闭性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之间所形成的社会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之上的“熟人社会”。其衍生的基础和生存环境就是一定规则的规制下,形成有序的社会,而为其熟人社会纽带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伦理道德关系。正是由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存在和巩固,才造成了中国的伦理型社会形成的可能性。中国传统音乐就在这种经济基础所营养的伦理社会中产生、完善并发展,
二、社会原因
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性、自给自足性,不仅仅塑造了中国伦理型传统音乐艺术,而且使得伦理型传统音乐艺术又突出表现为艺术与伦理的密切结合,这是东方音乐艺术伦理的特点,且这种特征在中国更显显著。宗法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不仅由于氏族社会解体不充分,此后自然经济长期延续,由血缘家族拼合而成的、封闭自足的村社构成中国社会的细胞群。而这些村社中又包含家庭宗族与邻里乡党两大环节。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成为国家的基石。这种社会结构为宗法制度、宗法思想的迁延、流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作为高文化部分的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三、家庭原因
在中国传统社会,家族是伦理道德秩序维护的出发点和中心。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无论成年与否,均处在依附于家族的地位,他们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服从家族的利益。而在家族中存在一个最高的指挥者,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族”。中国历代王朝都面临着以少数管理多数的矛盾。采用宗法家族制度便成为历代王朝的管理政策,明确各级政权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形成天子臣民关系,这样的制度也更容易与重视血缘的传统社会相融合。而传统音乐艺术往往作为家族或家庭最高指挥者维护自身权威,巩固家族规制的祭祖等重要家族活动议程的主要内容。
四、统治阶层的原因
在中国庞大的文化系统中,本体论和认识论只是诸多分支之一。有关宇宙与智力问题的探讨,往往都从属于或落脚于道德问题的基点上,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以“修身为本”,呈现一种以“修己”为核心的,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扩散的一组同心圆。由于受到伦理中心主义熏染,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道”均特别注重道德感化。如尊者、长者尤其要讲究“身教”;帝王在发生灾荒或社会动乱时,便下诏“罪己”。中国的统治者主要以伦理的训条,而不是以法律精神治理国务家事。中国的每一个个人首先考虑的也不是遵从国家的法治,而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履行伦理义务: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与此同时,君、父、夫、兄等等尊者、长者,对臣、子、妇、弟等卑者幼者也有特定的义务。在五千年的阶级社会历程中,这种文化芥蒂形成得根深蒂固,并成为阶级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它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内容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要义。
五、儒家指导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多数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仁”从人从二,讲的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它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样的“仁学”便成为宗法思想与国家观念的纽带,因而受到国家和统治者特别的推崇。孟子又将孔子的道德学说加以条理化,提出“仁义礼治”“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道德条目。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刚健思想是儒家的基本思想,它表现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态度和对人格的追求。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孔子主张“事人”“知生”,而反对“事鬼”“知死”,显示了对道德的热衷和对宗教的冷淡,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诚然,儒家不能认识德与力的相辅相成,但诸子却主张伦理道德教育的落脚点是“乐”,即“成于乐”。特别是借助“乐”的力量,倚赖中国传统音乐的社会功能来移风易俗,教化大众,成为多数统治者治人醒世之道。
结语
“传统是一条河”,在中华文明衍生的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道德伦理伴生于阶级社会的自始自终。传统音乐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历朝历代伦理社会中,理论化也成为其稳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究其原因,不仅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领域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社会微观层面,如社会阶层、家族家庭、文化流派、个体意识不无关系。
音乐论文2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大约从18世纪30至50年代到19世纪初。“古典”一词包含乐均衡、简洁、精致的概念。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与形式。简言之,古典风格就是从伟大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音乐中听到的风格。
相比音乐神童莫扎特而言,大器晚成的海顿(他27岁才开始写交响曲)的键盘音乐结构比莫扎特的同类作品有更多起伏,在处理大段音乐时,与莫扎特作品中常见的优雅、歌唱风格的旋律不同的是,他更推崇和弦的结构和节奏推动力。莫扎特的创作更多地倾向人声,而海顿主要是一位器乐作曲家,他的奏鸣曲中,许多经过句是根本无法演唱的。而莫扎特则堪称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他在协奏曲中第一个解放管弦乐队和独奏演员,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平等出现在连续的乐曲对话中,这也是最合乎情理的。另外,莫扎特对钢琴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他向他熟识的钢琴制作者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他通过及其精湛的钢琴技艺展示了钢琴的无穷魅力。
贝多芬对钢琴的贡献卓著。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成为西方钢琴音乐的重要文献。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贝多芬重新诠释了钢琴的表现力,1799年,他的首部奏鸣曲《悲怆》震惊了音乐界:情感表达之强烈、对比运用之极端、音乐结构之大胆均前无古人。”⑤古典时期,在钢琴演奏中,左手仅起伴奏作用,为了反驳这种观点,贝多芬确立了左手的重要地位,对他来说,左手常有助他构建独特的声音世界。
勃拉姆斯是“最后一位古典大师”。19世纪下半叶,当浪漫主义的风潮席卷而来时,勃拉姆斯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对位法,继续沿用贝多芬的.形式作曲,与浪漫主义的知名作曲家格格不入。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钢琴音乐创作。他经常使用密集的和弦结构,使得弹奏者两手之间的距离须频繁而敏捷地把手从键盘的中心向两端移动。他的钢琴作品风格严肃而醇厚。
从19世纪初开始,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在音乐史上称为此后的100余年为浪漫主义时期。⑥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是:感性胜于秩序,知觉超乎理性。浪漫主义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但音乐体裁空前广泛,还出现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如浪漫主义时代六杰:“为作曲而生”的舒伯特、“抒情风景画大师”门德尔松、“谱写灵魂”的舒曼、钢琴诗人肖邦、“角斗士”李斯特、“俄罗斯的名灯”柴可夫斯基。
“以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是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最重要的流派。它最终完成了古典调性与和声功能的解体,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⑦与同样是印象派画家莫奈不同的是,德彪西在钢琴中捕捉光与色彩的瞬间。印象派音乐家拉威尔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件件是精雕细琢的精品。如果说,德彪西是运用画笔跟颜料描绘出万物的印象的话,那么拉威尔则是用尺和坐标测量出音符的位置。
1915 年,自从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爵士乐队以来,爵士音乐就以迅猛之势风靡全世界。爵士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音乐,它具有粗犷的节奏特征。美国人使用钢琴等欧洲乐器演奏了在文明社会中未曾出现过的非洲黑人音乐,并在短期内让它成为美国的音乐。美式民族音乐奠基人格什温是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音乐创作的最大价值是把美国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美国所特有的音乐风格,即所谓的交响爵士乐,从此开创了美国现代音乐。
总之,钢琴已不单单是一种乐器。它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是一个宏大的音乐器材或家具,也不仅在体现于音乐作品上,它还是一种力量,能激发起各个时代的社会中不同阶层的想象力和雄心壮志。同时,它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不可否认,浩瀚的钢琴文化承载了这300年的一切,没有钢琴,哪会有室内音乐?更不会有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等等音乐大师的精彩华章。没有钢琴,现代音乐又如何开创呢?钢琴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作为乐器本身的意义。毋庸置疑,钢琴在近300年中造就自身的同时,它也成就了人类。它的诞生,是人类音乐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注释:
①杰里米·西普曼.乐器之王:钢琴[M].希望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20xx:9.
②杰里米·西普曼.乐器之王:钢琴[M].希望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20xx:17.
③杰里米·西普曼.乐器之王:钢琴[M].希望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20xx:25.
④杰里米·西普曼.乐器之王:钢琴[M].希望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20xx:36.
⑤杰里米·西普曼.乐器之王:钢琴[M].希望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20xx:113.
⑥沈旋,谷文娴, 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194.
⑦杰里米﹒西普曼.乐器之王:钢琴[M].希望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20xx:165
音乐论文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策略
论文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育 美育 实施方法
论文摘 要: 音乐能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开发潜能,陶冶情操,提高活动效率。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创造力,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品质,让学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感悟,对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阐释。
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被教育界普遍关注,而艺术(音乐、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势在必行。我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根据多年来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感悟,对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阐释。
一、美育和音乐教育的关系
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指导学生去感受和欣赏,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等。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创造力,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品质,让学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教改也对学校音乐教育提出要求,学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一,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学生音乐教材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让学生对于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看到完美真实的`生活画面,这种教育最容易达到陶冶情操,塑造学生心灵美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通过采用美育的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
二、音乐教育中构建美育的思路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为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运用艺术形式表现美、抒发感情,教师应尽量利用和发现中学音乐课本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接受了美育教育,便能初步掌握美学知识,以正确的态度去感受和鉴赏美而对现实生活作出评价,识别是非的标准,发挥艺术创造能力。如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的《保卫黄河》,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声调特征体现了高昂的战斗精神,生动地刻画出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光辉形象,学生通过欣赏或者表演会受到难忘而深刻的素质教育。
三、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方法
1.注意语言和形体美
美育是靠美的形象来打动人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形象传达作品中的内容、形式、旋律等方面,打动人们的心灵,它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体验,促进情感交流,等等。老师应该认识到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课堂上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语言风趣、有幽默感等,这一点很重要。同时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美中引善,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在长期艺术形式熏陶下,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审美活动,就能更好地感受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慢慢地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仅如此,教师的言传身教还能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师生感情更加融洽。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能让学生在情感、素质、个人气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2]。
2.创造美的环境
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能够为学生创造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常组织一些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环境也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点,音乐老师可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等,创造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自觉追求高尚文明的艺术美和生活美。如在早上学生进入学校时播放《春江花月夜》、《清晨》等中外名曲,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受到熏陶;在学生课间活动时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或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在学生用餐时播放《蓝色多瑙河》,可以缓减学生的压力,也可选择更多经典的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从音乐作品中感悟美
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应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进课堂与学生共同鉴赏。学生往往对某部电影非常熟悉喜爱,但对该部电影里面很出色的音乐却很少关注,此时教师就可对此作出正确引导。对于那些优秀的原创音乐,教师可以把电影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作生动地讲解,此举能使学生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直接感观,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对于一些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4.提高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感情色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能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引起听者共鸣。因此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而发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然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音乐修养的提高,势必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了道德主体育德的养成。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将“乐”置于安邦治国的第二位,提倡“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历代教育家、思想家所重视推崇。
5.组织活动创造美
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开展一些课外的音乐活动,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时,老师加以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结语
中学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音乐教育和美育教育相结合,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者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1980.12,(第2版):81.
音乐论文4
摘 要:欣赏即认识某一事物而后从中体验美的感受,使身心获得愉悦的过程。与这一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就属艺术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是美的构造,人们对美的体验以及鉴赏方面的心理过程与特性等都是美学研究的课题,而这一切研究探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欣赏做准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欣赏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音乐欣赏中的艺术欣赏展开论述,旨在提高音乐爱好者对音乐欣赏的认识,说明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音乐欣赏;艺术;理解;认识
一、音乐欣赏中的艺术欣赏
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艺术欣赏(如文学、美术等)相比,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独特的性质及特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即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组成的音响,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某种理性满足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欣赏者通过听觉获得了审美体验,将音乐的最主要功能――审美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音乐欣赏是一项听觉审美活动。
其次,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无时无刻不在表明欣赏者表现出的能动的欣赏活动。由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情感、个性特征、艺术修养及审美趣味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乐曲的同一表演,不同的听众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说,音乐欣赏是欣赏者积极主动接受的行为活动。但要强调指出的是,音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正确理解之上的,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主动性与创作性,对作品做出相背离的判断。
最后,从音乐活动的整体来看,音乐欣赏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不管是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供听众欣赏。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他们的创作总是围绕着听众欣赏这个中心进行的。而音乐欣赏同时也反作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无论是严肃音乐,还是所谓“另类”音乐,都各有一个欣赏群体在支持着它们,不管严肃音乐如何呆板,“另类”音乐如何另类,这些欣赏群体还是在认可它,一旦它不再被认可,失去了这个欣赏群体,这种音乐形式就只会成为历史。正因为音乐欣赏者不是被动地接受音乐,从而也就促使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作品,迎合欣赏者。反过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也影响着欣赏者。
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表演的艺术,不善造型和叙事,因此,音乐欣赏就必然以直接的情感体验为主。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之间总是由一条看不见的感情线连结在一起。音乐家创作作品,总是基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也同样受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的制约,而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音响)的特殊性使它不能表达明确的思想概念,所以要想从音响中获得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意义”,就有一定的难度。人们欣赏音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听觉的需要,同时更想从中“提炼”出某些“思想”和“意义”,这是欣赏者的心理需要。所以,音乐欣赏中就包含着欣赏者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共同完成对音乐的欣赏。
二、音乐欣赏中的理解和认识
音乐欣赏中的理解和认识,使音乐欣赏者从初级的感性阶段进入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所以,欣赏者不仅要对音乐形式(主要指音乐的艺术结合及其结构)有较高水平的认识,而且更要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与社会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声乐作品及有标题的音乐,我们可以通过歌词和音乐的标题提示,产生与作者相类似的`意向。而非标题性音乐,我们则只有通过反复聆听作品和了解作者的生平、社会创作背景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当然,音乐欣赏的目的还是在于审美,理解认识只是加深欣赏者对作品内涵美的欣赏,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的理性判断,而是表现把这种理性认识真正融注于对乐曲的感性体验中,使音乐欣赏达到更深刻、更高级的阶段。
以上所说的音乐欣赏中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不是各自活动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人们常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运用,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大体上分为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
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是由音响感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体验构成的,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这一阶段更多地带有感性认识的特点,属于感觉印象阶段。对于较通俗、浅显的小型乐曲,达到这一阶段即可。而对于结构庞大、表现内容深刻的乐曲欣赏,仅停留在这一水平上是不够的。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是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加上理解认识的参与,使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向更深刻、更明晰的高级阶段发展。这一阶段欣赏者的认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对作品表现的内容与社会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乐曲情感内涵更细致的把握。
从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台阶,这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加以训练,欣赏者是能够形成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的。
在整个音乐实践活动中,创作是基础,表演是桥梁,欣赏是目的,前两者与后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每个环节都是创造性的。在音乐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作曲者与表演者要对听众负责,同时欣赏者也要对作曲者及表演者负责,形成一个良好的欣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进步。
音乐论文5
20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巨变的一个时代,作曲家不在对瓦格纳的无终旋律顶礼膜拜,不在为贝多芬的曲式结构所束缚,更加放弃了浪漫主义以来如歌的旋律,这些变化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音乐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我行我素”的时代。
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因为其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对西方以后出现的各种流派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新古典主义的目标是力图将古典主义或古典主义早期的音乐和20世纪新的创作技法结合起来,建立自己的风格体系。它要求艺术整体的各个方面的均衡、完美、稳定;在情感表现方面,它追求适度、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通的感情,而不是强调个人的、主观的、象浪漫主义那种过浓的感情;在形式和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提倡复调音乐,用线条织体代替和弦织体;提倡“纯音乐”,尽量使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而不是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这些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大致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的音乐特征概貌。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时期的成熟代表作,其余的两部代表作为《火鸟》和《彼得鲁什卡》。如果说《火鸟》和《彼得鲁什卡》让人们知道了谁是斯特拉文斯基,那么《春之祭》就是让斯特拉文斯基成为一流作曲家的直接驱动力。1913年的首演后,出现了音乐史上罕见的骚乱,一派是攻击斯特拉文斯基的,因为《春之祭》刺耳的音响、不谐和的和弦、粗暴的节奏等等,是对传统音乐的颠覆。而另一派是赞扬斯特拉文斯基的,为他奇特的、新颖的创作手法所吸引,这些都说明了这部作品在上演之初的巨大争议性。然而,当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部作品时,会发现它终于闪烁出自己的'光芒,成了20世纪音乐的典范。
这部作品共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大地的仪式。第二部分,祭献。两个部分衔接的很紧,更加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品的主要主题首先在一个由立陶宛民歌改编的旋律上出现,神秘而孤独。随后,其他乐器做对答,表现了北国大自然的广袤无垠。在对答静静的结束后,斯特拉文斯基的特点立刻体现出来了。
这个节奏具有古老民族舞蹈的特色,重音的位置频繁的变换,完全打破了浪漫主义时期节奏的运用,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这个富有动力节奏的乐段后是一个固定的音型,材料节俭,固定反复,表达了一种原始的冲动。
这个节奏贯穿在全曲中的不同乐器组,形成了一种暗含的力量。
在乐曲的第二部分祖宗的仪典中,也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作者的音乐语言更加的大胆而富于表现力。
这个乐段的和声和旋律的运动出现了大量的半音阶,和声的倾向性不稳定,导致了听者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和忧郁。
《春之祭》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节奏
节奏是斯特拉文斯基创造性最多,因而也是他的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精心设计节奏,包括对休止符的运用。他的节奏突破快乐小节线的限制,突破了强弱拍得限制,节奏多样而复杂。在他的作品中节奏成了标志性的创作,运用的灵活程度大大超过了浪漫主义时期,真正达到了“我行我素”的风格。
2.和声
在《春之祭》这部作品中,没有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化的旋律,有的只是旋律在主题动机上的片段,这些片段分布在节奏中,令人难以看出。和弦运用的大多数是复和弦,经常不解决的转调。最重要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多调式的运用,为后来的作曲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配器
摆脱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以弦乐为主的观念,打击乐器被置于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而管乐器的运用也超出了前人的想象,并利用这些乐器的极限音,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在他的作品中,弦乐器不再像浪漫主义时期那样被广泛的运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到是在西方传统上一直不受重视的器乐成了斯特拉文斯基表现自己的“武器”,这更加说明了他是形式主义的代表之一,抽象的乐音被有组织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作曲家自己的独白,旁人难于理解。
4.内容
没有明确的事物和剧情条件,用音乐所描述的似乎都是抽象、深奥的理念。音乐不和其他的艺术相联系,注重自身的形式。这是20世纪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音乐不再讲述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而是一些事情片断的集合体。音乐受20世纪其他艺术的影响更加趋向于描绘艰涩、稀奇、颓废的事情。音乐本身关注自身的发展,很少和社会联系在一起。
从以上可以看出《春之祭》所体现出的特点是和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表面的不同是由20世纪的哲学、美学思想 、社会动因作为基础的。在19世纪如果说音乐始终处在自律和他律的矛盾中,那么到了20世纪音乐则侧重自律方面,也就是形式主义,作曲家的作品更多的是对音乐本身的重视,而不在关心社会上的一些现实问题。再者,20世纪乐器加工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促使了作曲技术的变化,给作曲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所以,20世纪作曲技术发展的更为迅速,形式手法多样。音乐的风格不再以某种风格为主,都自成一派,表现自己的特点,这就形成了20世纪“五彩缤纷”的派别大观。斯特拉文斯基自己曾经说过:“我的音乐不表现任何的东西和思想感情。”这句话似乎有点极端,但也证实了20世纪的作曲家更多的是对音乐本身的关注。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的思想是形成了这些风格的理论基础,而社会本身的变化是20世纪音乐风格巨变的一个现实基础。20世纪的两次战争以及一些地区的局部战争都加重了社会的动荡,带给人们的是动荡和不安。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社会的糟糕环境给一些作曲家带来了深深的不安和忧郁,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贝尔格德早期作品中都有这些痕迹,他们的音乐表现的不是恬静的生活景象,而是充满了矛盾的内心忧郁的沉思。其次,随着美学上形式主义的膨胀,作曲家的个人主义也开始膨胀,作曲家把音乐看成是单纯的自我表现、自我欣赏。不在乎群众的反映。20世纪的形式主义和实证主义对于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不仅影响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影响了艺术各个门类之间的关系。这与18、19世纪作曲家把自己的创作活动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音乐在18、19世纪是作曲家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类的一个反思,音乐是社会、是历史的产物。而20世纪的音乐已经摆脱了这样的束缚,她是作曲家自己随心所欲的一个表达方式。斯特拉文斯基说:“广大的群众决不会对艺术有一点点贡献;他们没有能力企及提高艺术的水平。利盖地说:”我从不考虑听众,这不是看不起,而是我不想取悦于他们。作曲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将音乐与大众隔绝开是造成20世纪音乐较少被接受、较少被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20世纪的音乐从表面上来说新意层出不穷,有的很难被人接受和听懂,但是也绝不是像某些作曲家所说的音乐不表现任何的东西,只是这种表现的手段暂时不能被人们所理解,就像《春之祭》的首演遭到谩骂一样,可是在今天我们再一次的聆听《春之祭》,只会被她的强大的魅力所征服。历史就是一面镜子,20世纪的音乐当然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些不合理会随着历史的流逝而消失,我们只要用心的去接受,也会发现20世纪音乐的魅力。
音乐论文6
音乐是什么?
偶尔,散步在城镇的大街上,相信一些流行的音乐是少不了的。不知道这些歌手对音乐的体会如何?我个人认为我本人是热爱音乐的,有许多的音乐是那样温柔动听,优雅婉转,令人心旷神怡。但是总不知为何?当那流行音乐映入我的耳帘时,总感觉耳膜被深深放入刺痛。有时说难听点,仿佛这不是音乐,而是“噪音”。
我深知作为一位音乐的业余爱好者,我没有资格去批评那些专业的歌手。而这“噪音”般的流行歌曲也仿佛融入了城镇生活中。犹如这城镇中的喧闹需要这“噪音”来点缀似地。
音乐是什么?
难道音乐只是人们索取金钱或宣泄心情的工具吗?如果这“噪音”也算是人们所命名的音乐,那音乐就近被冷落到了如何地步?难道音乐如此深奥的词已被简化到如此地步了吗?
前面可能说得太过了,作为一个音乐的业余爱好者,我没有这样的资格。但是,相信有许多人反对我,批评我的观点,以他“专业人士”的角度批判我,批判我的愚蠢与无知。
音乐是什么?
偶尔,走在乡村的街上,一些古老的歌声总是音入耳帘。古典的乐器声,他不是那样喧闹,给人一种静静的美感。赞扬一下古典音乐,也许当你心烦意乱时,古典音乐可以成为你的`好伙伴,他会成为你心灵的安抚者。
作为一名业余的爱好者,我认为无论是境界还是美感。那所谓的流行音乐都远远无法与着古典音乐相比。难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音乐的概念在降低吗?我不喜欢胡乱批评音乐的人,更讨厌侮辱音乐的人。也许,在那些“专业人士”眼中,我就是这批评音乐,甚至侮辱音乐的人。呵呵,我认为这样的人没资格谈论音乐。
音乐是什么?
坐在家中,我偶尔还是喜欢听取一些优美的乐器声,中国的古典乐器与国外的一些乐器都各有所长,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都是由他们创造的。只要不成为人们宣泄的工具,它们就是音乐世界中美丽的一员。
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感受,世界上有去多美妙的声音无时无刻的环绕着你。
有时候,独自一人攀爬小山坡或买入一片小树林时,自然将把一拥入怀中。躺在碧绿的草地上,清风微微拂过脸庞。小草在你身边摇摆着,静静点缀你的世界。白云在天空中,缓缓地,为你遮住那耀眼的阳光。轻轻的,你会听到小鸟划过的声音,它在为你舞蹈,名叫出一曲优美的歌声。“叮咚”消息在不远处为你伴奏,那声音是如此清爽而有力。清风吹拂着你的衣袖,鸟鸣声,溪水声与大自然的优美之声为你演奏。鲜花与鸟儿为你舞蹈。那一切,是那样的美丽,使人情不自禁。
也许,这才是音乐之美。人造只因与自然之音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许多人找不到音乐,也感受不到音乐,那并不是世界没有音乐,而是你没有心。
作为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在此表达一下源自于内心对音乐的喜爱与赞叹。相信音乐的魅力一定能打动着世界上的许多人,有心之人一定会被音乐所深深感染。
你爱音乐吗?那就用心证明吧!
音乐论文7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每首歌曲都有它自己的内涵与灵魂,如果没有灵魂便如同植物人,有肢体却无生命。没有任何色彩可言。每个地方的民歌情感表现都有其大致的方向,掌握了这个方向就对这个地方的所有民歌情感有所了解。这样在唱的时候把这个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用声音表现出来,做到声情并茂,才能够让观众动容。
民歌唱法以其自然朴素和流畅的歌唱手段充分的表现了人民生活的习惯和精神气质,本文所要研究的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便以山西民歌的代表曲目《桃花红杏花白》来分析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希望对能广大同学和山西民歌的爱好者提供帮助。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要想掌握一首歌曲的情感,只掌握谱面上的基本内容是不够的,还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歌曲的意向、内涵和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将歌曲的情感意境表达出来。《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它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
一、从山西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来分析山西民歌的形成与发展。
二、通过探索《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特征如题材、歌词节奏、旋律走向、调式调性来认识了解山西民歌艺术特征和鲜明特征,加深对山西民歌的理解和把握。
三、研究开花调,从《桃花红杏花白》中认识了解开花调的实质内涵,增加对山西民歌的认识与把握。
四、总结《桃花红杏花白》的特点,及体现了山西民歌的那些情感特征。
五、再全面的`总结一下山西民歌的特点,在歌唱中如何更准确的去把握其情感。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一、山西旅游网,山西风俗民情,山西左权民歌。
二、王华《大家》20xx年第22期,试探山西民歌的现状与发展。
三、西南大学20xx年陕西左权民歌的探究,何建。
四、《大众文艺》十八期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浅析。胡镇宁
五、《首都师范大学》20xx年试论新编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二度创作,台慧。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11月1日—20日 选题初审,确定自己的论文方向
2、11月21日—30日 根据指导老师确定选题,并查找相关资料
3、12月1日—31日 开题等准备工作
4、1月1日—3月31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稿
5、4月20日 完成论文搞
音乐论文8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脑音乐已经伴随着电影、动画片、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迅速地深入人心,在影视作品中起到推动情节、揭示主题、渲染气氛等重要的作用。就中学阶段来说,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研究课题是少之又少,鉴于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决定在中学阶段开展以微电影音乐作为创作对象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研究课题。
关键词: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微电影音乐;策略
电脑音乐是现代电脑技术与传统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脑音乐已经伴随着电影、动画片、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迅速地深入人心,在影视作品中起到推动情节、揭示主题、渲染气氛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往传统音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所带给我们的内心的触动,电脑音乐不但可以做到,而且还有可能做出以往传统音乐所做不到的更震撼的效果,因此,电脑音乐是个“含金量”很高的研究课题。当今,在音乐专业高校中已经有不少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研究课题,也有相当不错的研究成果,但就中学阶段来说,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研究课题却是少之又少,鉴于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决定在中学阶段开展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研究课题。
一现有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在中学阶段开展
电脑音乐制作活动的优缺点对比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不少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例如有:Cubase、Sonar(20xx年以前该软件称为Cakewalk)、GuitarPro、Overture、CoolEditPro(被Adobe公司收购后升级为AdobeAudition)、FLstudio等。(一)音频编辑软件就普通的录唱、音乐合成、剪辑来说,用CoolEditPro就已经够了,而且操作界面非常的简单,软件方便易用,对中学生来说,这个软件是他们最喜欢用的,因为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就得到他们所喜欢的剪辑、合成音乐。就现在的WIN7系统兼容度来说,AdobeAudition会比CoolEditPro兼容度高,CoolEditPro比较适合在WINXP的系统下操作。(二)音乐创作软件如果是创作音乐,Cubase、Sonar、FLstudio这3款软件是相当不错的,FLstudio擅长的是舞曲类音乐,而Cubase和Sonar则较为擅长管弦乐和流行音乐。Sonar的前身Cakewalk在世界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我国有不少电脑音乐制作者都喜欢使用它,它的优势是有着一个很不错的五线谱界面以及强大的音乐编辑功能。而Cubase可以说是音乐制作类软件的新明星产品,它同样具备着非常强大的功能,而且它的灵活和可操纵性几乎让使用者感觉不出有数字音频的延迟。(三)乐谱编写软件乐谱编写软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谱软件,常用的有GuitarPro和Overture。GuitarPro更专业于流行乐队(Band)乐谱的编写,一般是用六线谱或鼓谱编写,而Overture则是用五线谱来编写。乐谱编写软件是音乐创作者最常用的软件,它们除了可以编写乐谱之外,还提供了试听、录音等功能,就以Overture来说,如果结合了VST音源插件,它还可以让谱曲者试听出整个管弦乐队演奏出来的效果,是较为简单的音乐制作软件。
二以“微电影音乐”作为创作对象创作音乐的策略研究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时长一般为10~30分钟的短小电影,它具有微投资和微制作时长的特点,因此在这几年来微电影的发展是十分的迅速,特别是近年来手机的拍摄功能也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于是有不少学生想尝试用手机拍摄出属于自己的微电影,但是一部好的微电影又怎能没有音乐?音乐对影片的作用且不追寻电影产生的年份,就查理卓别林的没有任何对话却有着各种音乐小片段的电影来看,你难道还不承认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吗?因此,以“微电影音乐”作为创作对象在中学阶段开展电脑音乐制作软件教学的课题活动是较为合理的,但由于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所以在开展活动前我们就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制定出了适合我们研究的策略,在历时近两年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的根据开展的情况来调整研究策略,最后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的策略和方法:
(一)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最简单熟悉的CoolEditPro剪辑开始微电影和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影一样,都需要配乐,微电影音乐的分类其实和一般的电影音乐的分类一样,一般可分为主题曲(主题音乐)、插曲、背景音乐等。微电影音乐对微电影中角色形象的塑造和情景的创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我们创作的纪实式微电影《走进湿地》中,为了突出四位同学走进南沙湿地公园参观到美丽的湿地水鸟环境后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我们特意用CoolEditPro剪辑制作了轻快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也随着这轻松的音乐节奏获得美好的观看感受。对于我们的初步教学阶段来说,选用CoolEditPro是因为它的功能实在是易用,而且它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音高、乐句、调式调性等概念也会在同学们探究它的`功能时慢慢的形成。
(二)以满足剧情发展需要为目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使用各种音乐制作软件前面提到,有些音乐软件会特别适合制作某一类的音乐,所以我们在制作音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软件。就微电影来说,它的主题要表述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公益教育类、幽默搞笑类、商业定制类等等,为了满足主题的表达和剧情的发展需要,这些微电影音乐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摇滚的、可能是轻快的、可能是幽默的……那么在选用制作软件时就要多加注意,因为选不好软件,有可能会一直都做不出想要的音乐。例如在我们创作的故事式微电影《梦起航》里有一个场景是描写男主角在梦境中看到他想要的舞台上居然是流感病毒大魔王与小病毒魔怪们在开庆祝派对,这样的场景我们需要表现出三种情绪:
(1)需要表现派对的气氛以及小病毒魔怪的那种滑稽搞怪的感觉,所以在这里我们选用了适合舞曲创作的FLstudio制作了一首速度较快的2拍子舞曲《流感病毒波尔卡》;
(2)在派对的高潮,大魔王出来了,为了表现出流感病毒大魔王的厉害而又不失搞怪的形象,我们为大魔王创作了一首微电影插曲,在这里我们模仿了著名音乐剧《猫》里面描写摇滚猫的音乐创作手法,我们用Cubase创作了一首摇滚风格的歌曲《流感病毒的自白》;
(3)为了要表现出男主角在看到他想要却又得不到的舞台被流感病毒糟蹋后的感受,我们直接用Overture输入五线谱音符,制作出抒情的钢琴曲《痛与无奈》。
(三)注重后期混录的细节,让学生真正学会为微电影制作音乐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为微电影制作合适的音乐,不是单凭看着微电影的剧本创作出几首动听的歌曲就可以的,要使音乐真正贴合影片,那还需要做很多的后期工作。一部微电影的画面编辑完后,需要将解说、同期声音、音乐有机地混录在一个声道上,这是非常细致的工序。且不说重新录制人声时画面口型对齐难的问题,也不说外景拍摄时同期声音中的噪音问题,就影片中的配乐来说,要配得恰到好处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能根据剧本想表现的情感预先制作出主题曲、插曲、背景音乐等,但是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剧本与视频的出入,有可能是演员演得比剧本更为深情了,也有可能是某个场景表现得过于冗长需要精简等,这都需要我们把音乐重新修改配乐。音乐家之所以能让听众产生共鸣,这跟他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他自己的演奏功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可能自己一下子拿出几十年的演奏功底出来,但是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所说的,在经过多次观看视频后,我们对视频所表达情感的程度是理解的,我们可以用音乐制作软件打开已创作的音乐工程,然后输入一个又一个的音乐感情、力度、速度术语等,再利用录音功能对人工音轨演奏进行录音,这样出来的音乐配起画面来就比较有灵性,然后我们再针对场景,抓住音乐的主题乐句对音乐进行剪辑,在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工序后,配出来的影片就基本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了。
三课题研究活动的收获
经过了两年时间的课题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但学会了使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制作音乐,在结合微电影制作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创作剧本、演绎、主持、配音、配乐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这两年我们课题组师生共同创作的微电影作品有:《“晴”空下的美好》、《梦起航》、《HelloSunny》、《走进湿地》、《翻开历史的那一页》和《我爱这土地》,它们分别在各级比赛中获奖,而我们专门为这些微电影制作的音乐就有14首。
四结语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影响着生活,为微电影制作音乐就如同为黑白的生活故事添加了绚丽的色彩一样,不但美丽,更多的是动人。在中学阶段开展“运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制作微电影音乐”活动虽然有点大胆,但是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还为我们今后结合音乐和综合实践开展教学工作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高廷智.电视音乐音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xx.
[2]陈卫平.影视艺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
[3]王乐文.论电影声音与电影声音[J].影视技术,20xx(8).
音乐论文9
一直以来,音乐和舞蹈是联系非常密切的两种艺术,音乐可以激发舞蹈者在跳舞时的灵感。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一、舞蹈和音乐
在舞蹈的发展历程中,音乐的作用无可替代。在适合和优美的音乐配合下,舞者的激起充分燃烧起来,这样他的舞姿将会更加优美动人。音乐在舞姿的表达下,也更容易让人们理解和享受。作为一名专业的舞蹈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从简单的基础课程到最终的舞蹈,都不能离开音乐的陪伴。假如能够很好的体会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舞者在学习和表演的时候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些舞蹈表演,舞姿和音乐完美结合,让人陶醉不已。
(一)舞蹈和音乐紧密相连
首先,舞蹈和音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节奏,也是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基础。舞蹈的节奏感需要用音乐来强化。原始的舞蹈和音乐结合的根本原因便是节奏。站在深层的角度来看,人的动作节奏需要音乐来配合伴奏,所以历代都有不同节奏的集体劳动口号。舞蹈是一种具有感情冲动的动作表现,这种表现是有节奏的,因此更要音乐的结合。然后,和舞蹈结合的音乐并不是随便的,而是那种节奏感鲜明的音乐。音乐一直以来和其他艺术有配合,电影、戏剧和诗歌等。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最容易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样的节奏。其次,抒情性也是它们的共同点。它们都能直接表达情感,不同的是,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具有抽象性,不仅不会对舞蹈的情感表达产生冲突,还可以配合的游刃有余。
(二)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1、能够配合舞蹈,利于情感的表达和气氛的烘托
音乐可以激发和强化舞蹈。没有音乐的帮助,舞蹈很难表达出真实的情感。音乐具有深人人心的特点,所以听着会将音乐中的情感来当作自己的情感来体会。舞蹈者对自己的作品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些理解和感受都是来自于舞者的内心,只是通过他的外在动作。有了音乐的帮助,情感将会更加浓厚,舞姿会更有魅力。
2、推动舞蹈的剧情发展
因为舞蹈和音乐有着一样的节奏和情感,还可以同步展示。两者必须保持一致。舞蹈音乐有两种采用的`途径:1.采用现有的音乐。2.根据舞蹈的情节和主题来创作音乐。舞蹈的一般做法是根据音乐来编舞。但是,也并不是让舞蹈来服从音乐。舞蹈要先选择音乐,因为不是所有的音乐都与舞蹈适合。
二、在舞蹈的教学中培养音乐感
1、培养节奏感
在技术的角度看,音乐感包括了很多方面,有调节感、节奏感和和声感等等,这些都构成了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说明了获得音乐感的基础是具有良好的技能。但是仅仅技术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良好的技巧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之上。如:音乐的通顺感、乐句和乐段的完整性等,都属于乐感的范围。因此,乐感在根本上来说就是美感,人类在审美音乐是围绕着乐感来展开的。
针对舞蹈¥业的不同来开设乐理、钢琴等一些基础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感受力,不断丰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这样对音乐才有更加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在表演时有一个新的突破。
在基础训练时,应该加强音乐和舞蹈的节奏配合。主要是多听,这样音乐的情感才能通过他的动作来表达。在训练过程中,不能使用僵硬的方法,而是需要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方法,这样舞蹈的特点和真正的意义才不会失去。
2、培养旋律感
为什么舞蹈的音乐能够表达舞者的情感,旋律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欢快的旋律可以让人有动力,缓慢的旋律可以让人感觉稳重,中速旋律则让人从容。
舞蹈者可随着音乐旋律来练舞,比如中速的旋律可以中跳,这样可以利用他们的听觉来刺激练习,舞者可以在旋律中得到舞姿的延伸。
舞者应该把握好舞蹈的旋律,并不是越强的音乐越好,越弱亦是如此。只有一个在情绪和气息都适合的音乐,在可以让舞者在音乐的带领下充分展示肢体美和旋律美。因此,舞者在训练动作的时候,培养音乐感是不容忽视的。
3、培养审美感
人们一般会依据音乐来想象,舞者则是通过动作将这种想象表达出来的。所以,音乐感要全面表达音乐的本质,将舞蹈的表现力得到提高。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让他们通过想象和自己的切身体验,充分感受音乐,让舞姿和音乐除了主题和情感一致,还要达到旋律和节奏一致的目的。
需要经常观看舞蹈的名作,让学生自己体会乐感,并学会掌握乐感,从而塑造一种完美的舞蹈形象,这样在舞蹈中才能达到很好的整体效果。经常引导学生注重音乐和动作的结合,真正用心去体会音乐。让自己充满激情去表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柔和的音乐氛围,从舞蹈的情境和情感上来展示舞姿动作,为完美的舞蹈形象和审美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总而言之,加强音乐和舞蹈的统一,音乐可以帮助舞者产生灵感。舞者的完美形象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结合展现出来的。没有了音乐的结合,舞蹈的生命力就消失了。和谐的音乐可以唤起舞者的激情,尽情展示舞蹈的情感。培养音乐感实质上是培养艺术素质。所以我们要重视舞蹈教学的乐感培养,在这样的积极作用下,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音乐和舞蹈,才能做到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这样,舞蹈可以充分表达音乐的情感,音乐可以展示舞蹈的魅力。人的情感在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下展现的淋漓尽致,形象动人。
音乐论文10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培养弟子所设置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即已凸显出了音乐文化教育在人的教育中的作用。他还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将音乐修养提升至关系到人格是否健全的高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梁启超曾说:“盖欲改造国民的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在西方,古希腊学校中的课程“自由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就有音乐。欧洲许多国家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比较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艺术教育成为普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曾说过:“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事物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并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音乐家李斯特在《柏辽兹与舒曼》一文中也谈到:“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音乐作为艺术领域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由于它所具有的审美、认知,教育和娱乐等社会功能,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而在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上都得到了社会和众多学者的认可。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的兴起,新型的适应性大学校园文化急需建设。音乐文化是大文化系统中最活跃和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建设的领域,在形式设计上也是最受年轻大学生喜欢的,以其固有的文化特征占据着文化建设的制高点。
音乐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情感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其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创作及过程中,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大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读懂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含义,进而确立其文化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鲜明的多样性群体文化,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美育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作为重要组成因素之一的音乐文化,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音乐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作曲家人格的感召力。音乐文化的主要表现载体是其创作背景、创作人、创作意义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品创作过程中音乐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方式都体现在其中,通过自己传达和折射出伟大人格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2.作品主题的渗透力。优秀的音乐作用往往蕴含着作曲者和演奏者崇高的爱国之情、英雄情结和优美的道德情愫。对作品本身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的了解和理解,也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内容。以民族音乐为例,这类音乐作品的主题凸显出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能够增强受培养者对民族的认同感、归宿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二)音乐具有愉悦精神的功能
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愉悦精神的特点,也就是说,音乐审美教育不仅需要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而且也可以给参与者双方(施教者和受教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快感和满足。此外,音乐通过自身音响运动引起机体的感性与理性的思维活动,调动机体积极能动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更为明显。古代《乐论》中曾说:“乐者,乐也”,也就是说,音乐就是快乐,当然这种快乐包含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快乐和愉悦。所以,音乐教育首先是快乐的教育,这是由音乐艺术的愉悦性功能所决定的。在大学校园内开展音乐文化类活动,参与人数多,学生之间有着同龄人所能理解并激发的快乐,能够比较完全释放自己的情绪,彻底从精神上获得愉悦。
(三)音乐文化的智育功能
研究表明,音乐是乐音音响在时间过程中展开并作用于人体听觉的一种艺术,是人类智慧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音乐以丰富的色彩和无穷变化的美妙音响丰富听众的`想象,启发创造才能;以起承转合、层次分明、严密有序的主题发展及多声部的有机结合,培养听众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真挚而丰富的感情唤起听众的共鸣,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激发听众的热情及创造欲望,从而提高人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效率,提升文化学习成绩。
(四)音乐文化的美育功能
《礼记乐记》中明确提出,音乐具有通乎伦理的特性,一个人只有通过音乐才能真正完成自身,成为一个成熟的人。音乐文化的美育功能就在于此。人是感性存在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理性以抽象为特征,强调普遍性、确定性,而个体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获得并展示自己丰富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不追求同一和确定,恰恰相反,其价值正在于这种独特性。德育和智育主要发展了人的德行和心智等方面的个性,而音乐欣赏则强化了人的审美个性。在校园里,优秀的音乐文化能通过对学生的精神情感世界的感染,促进其自身和谐,全面发展。
音乐文化嵌入校园文化构建的模式探讨
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重视与培养校园里每个学生的人文素质,所谓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是将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音乐文化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塑造方面起着内化的作用。同时,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平台和丰富高雅的精神食粮,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水平及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课程设置———专业教育渗透与辅修教育延伸相结合
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包含精神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需要基础性的知识做铺垫。对高校而言,抓好课程建设是传播传递音乐文化、灌输音乐教育、构建校园文化的关键。课程的设置应从普及层级、提高层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几方面来考虑,即:要将专业教育、辅修教育和选修课教育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一方面要使专业教育的渗透与辅修教育的延伸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兼顾音乐实践教学与校园音乐文化的结合。
1.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音乐文化是宽口径的,它需要多学科文化知识沉淀。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应结合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将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作为核心因素统筹考虑。基础知识方面尽量涵盖音乐文献赏析、乐理知识,技能提高以乐器和器乐演奏、歌唱和合唱训练为主。
2.展开音乐辅修教育。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对社会多种需求的适应性,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音乐辅修课程的比例。目前国内各高校辅修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及语言类学习的课程为主,提升了学生立足本专业的同时习得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口径的学习渠道。但开展音乐辅修教育的高校仅为几所艺术类院校。综合型高校应利用丰富的学科优势设置与音乐相关的辅修课程以及音乐专业第二学位。
3.突出音乐选修课程的设置。选修课是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自由修习的课程。选修课程在各高校都有修定学分的规定。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状态差异较大,为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应把音乐融入学校常规教育中,对大学生实施全方位的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乐群等多方面的效果。②同时,音乐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以“兴趣教学”的方式习得基本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审美素养。
(二)实践教学———非课堂教学与音乐社团相结合
1.培育非课堂教学的增长极。非课堂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通过开展非课堂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实践动手能力,容易拉近一些教学和社会需求的距离。另外,形式多样的非课堂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多样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课堂理论学习的具体实践,避免形式内容单一造成学习倦怠。这类教学可以借助艺术实践完成,例如让学生组织音乐会、晚会、周末文化广场、社会公益活动义演等,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实施,锻炼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专业演唱能力、舞台艺术表现力等。亦可借助学校各类大型活动,如合唱节、艺术周、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迎新晚会等形式实现。需要注意的是,非课堂教学并非学生完全自主学习,而是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由学校安排教师指导或学生自己聘请教师指导,在各项活动开展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2.加强对音乐类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参与社团的学生大多数是在音乐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学习热情,但在社团的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较多问题,如音乐社团发展缺乏延续性、目标也不明确,音乐专业性较差,大多数情况下,音乐社团只能成为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交流的平台,而并未使之成为展现社员们个人音乐风采的场所。所以需要专业的老师在社团的管理体制、社团建设的连续性、社团建设深度、社团硬件保障方面给予管理和支持。
(三)能力扩展———师生音乐会与专业讲座相结合
1.师生音乐会。师生音乐会以师生同台演出的形式,形成了一个最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摆脱束缚,在接受亲身指导的同时,打破师生界限,与老师共同打造一片音乐的天空。④这种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的形式灵活有效,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受到教育的不仅仅是音乐系的学生,还有在场的师生观众。音乐会的举办要有新意和新引力,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才能;扩大音乐会的影响力,促进系部之间的相互交流。形式上可采取多样性,如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举办的告别母校师生音乐会、器乐类师生音乐会等。
2.专业性的音乐文化类讲座。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存在高校对口支援的政策,可以聘请从事音乐工作的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分门别类的安排相关的专题讲座介绍音乐文化。也可以请一些音乐家来一边作介绍一边表演。专业型的讲座可以使听众从一个专业的角度了解音乐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涵义,也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一个层次。
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优秀的音乐文化对于校园中的个体和谐、文化和谐以及集体组织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促进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多姿多彩的宽阔平台和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丰富学科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的提高,使整个校园达到协调、和谐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重视构建符合校情、促进和谐发展的音乐文化教育体系。
音乐论文11
摘要: 音乐被誉为无国界的语言,是陶冶心灵、舒缓精神的有效办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要更好的体现音乐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音乐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就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从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入手,提出改革教学的新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改革研究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小学音乐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必须适合新的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音乐对学生智慧启迪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师都能力明确音乐课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却非常单一,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扎实他们的音乐素养,就必须深入实施教学改革,加强社会的关注度,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要共同努力,为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1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改革是针对小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改革,音乐课程不是中高考的知识,使得很多教师常常忽视这门学科的教学,且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固定,缺乏变通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弥补原来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用多样化的手段实施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落实好小学音乐教学,还能够突出教学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改革中进一步发挥音乐在缓解学习压力、舒缓心情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社会关注度
教学改革是针对小学教学提出的全面完整的教学重塑的过程,它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校努力改变教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整个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多个方面共同改革,改变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人民都意识到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手段创新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理解音乐对舒缓精神、放松情绪以及减轻负担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到音乐改革之中,提出改革的有效方法,在音乐教学基础设备上给予支持。
2.2 教育机构联合努力
教育机构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育机构可以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必须要以教育机构的联合努力做支撑,强调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学校之间也可以建立联合统一的示范点,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例如,教育机构之间可以定期举办与音乐有关的活动,通过学校之间的竞赛和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建立音乐示范园区,并给予积极参与的学校一定的奖励,真正的发挥音乐的巨大作用。
2.3 教育工作者加强努力
目前我国众多小学生配备的音乐教师在招聘时就不够严格,很多都是一毕业就参与教学,还有的稍有点音乐基础就开始工作。另外,音乐教师在授课方面也有一定问题,如对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课堂气氛或许拘谨严肃、师生间关系不和谐等。总之学校在教师配备方面有一定不足,对学生音乐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对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完善自我,积极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首先,教育人员要对音乐课程改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的具体方法;其次,教师要开展积极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的新方法;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较好的精神面貌,用热情的态度开展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想象和创新发展的空间。
2.4 家长配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刨除课上学习的知识,就是课外在家的生活。而家长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的很多家长都不太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教学改革也不够彻底。针对这样的现象,学校要联合家长,与他们打成共同参与的决定,让家长在学生的课外时间内也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学习音乐给予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古筝等艺术课程,并及时的向教师进行反馈,坚持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模式,真正的落实好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3 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不断创新,遵循新的发展思路,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当前,我国众多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还有待革新,教学方式还存在问题,如依旧依靠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方式组织教学、音乐课程不受学校和家长重视、学校配备乐器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化的改革,转变音乐教学的固有思想,强调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视角下的乡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研究[J].儿童音乐,20xx(05):55-57.
[2]袁英.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戏剧之家,20xx(24):234.
[3]金东默.浅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措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C].20xx:2.
音乐论文12
《浅谈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人文素质是新时期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
大学专业音乐教育最大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和表演人才,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也要重视音乐存在的人文素养。但是纵观现在大部分大学,对专业学生的音乐培养道路上存在着严重的偏颇,重视知识而忽视人文,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无法真正的打动人心,充满苍白无力感。并且一些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更是专业知识自身不够,教学方式也比较死板,缺乏新鲜感,没有相应的音乐文化内涵在其中。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推进全面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切入点
之所以要加强音乐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专业音乐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身体素质。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将该目标和特殊性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针对一般的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也要涉及到文化素养方面;第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文化素养方面要有特殊性要求。但是在重视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的时候也不能忽视音乐专业资深的特殊性,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本末倒置的,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平衡。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一)加强音乐文化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们具有创新能力,而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以教学管理和实践为主要线路,以教学计划、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为培养方式,这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有众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提高对音乐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相互互补和结合的重视程度,在新改革的教学中显著体现,将原本缺少的人文素养与内容充实起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实际性,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的课堂活跃性更佳,让音乐艺术的感染与生动性感染大家。有机地将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融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而又整体的提高与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不管是学生还是音乐老师,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素养都要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思想观念,集大家之所长,融合各种有关知识在其中。在融合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首先要有让人信服的专业水准,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音乐老师文化素质的高度与学生学习音乐以及人文素养具有巨大联系,优秀的老师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感染学生。
(三)改变观念,发掘教学中的人文要素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要将价值观和成才观正确合理建立,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老师改变原本的学生观以及教学观,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发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令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获得提高,在渲染过程中领会音乐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从而获得启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对人文的兴趣,同时音乐教学观念的改变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认知,提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四)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新技术不断出现也推动了音乐教育的腾飞,让音乐教育获得更多种类的教学手段,能够结合新技术和教育方式完善与充实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教学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时时在身边。
三、结论
人文素养和音乐教育的结合十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也有利于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的人文魅力来吸引学生,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是一门艺术,因此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更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
音乐论文13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设音乐情境,启发想象力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理解音乐形象,从而更加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欣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协调,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表演等,启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和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插上音乐翅膀的重要手段。当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赏还是演奏歌唱,我都会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所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苏少版新课本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个小兄弟》一课的教学中,先放伴奏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律动身体,之后让学生表达听过歌曲及身体律动后对歌曲情绪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七个音符,一边听赏,一边表演,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鼓励和帮助学生创造其他“乐器”给歌曲进行伴奏,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盖,摇出一片轻松的唰唰声;也的是把小石子装进易拉罐,摇动时沙沙作响,清脆入耳。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合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愉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就要创造多姿多彩、趣味无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能墨守陈规,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灵活多变,还要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带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在歌曲学习之后,根据这首歌的歌谱,以《我的家乡》为歌名开展填词游戏,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填的最受欢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家乡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都能通过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很快地完成歌词的创作,对最佳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演唱。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游戏法的教学手段,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身体动起来,思维更要动起来,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4.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后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音乐的主要渠道,但音乐课堂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途径。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展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网络等其他音乐资源,将音乐课堂延伸到每个角落,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邀请知名音乐艺术家开展讲座、成立学校
合唱团、艺术社团、创办学校音乐网站,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进行校园好声音选拔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场所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胆实践,塑造全新形象,为他人带去欢乐。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享受音乐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公益,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
结论
音乐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门有声艺术。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体验情感。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真正做到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悟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娇.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实施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____0(12):58-60
[2]王艳芝.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大众文艺,____(02):45-46
[3]周启琴.小学音乐新课堂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____3(10):23-25
音乐论文14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笔者以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
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 研究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搜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呢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
(4)进行论文撰写
2 方法及措施
(1)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文献
(2)与同学相互讨论
(3)请教论文指导老师
3 研究工作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论坛》 四川教科研所理论室 XX年9月
2. 李秉德主编,《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任益波撰写,《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4. 杨红撰写,《探索音乐教学的新路子》……《中小学音乐教育》XX.12
5.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
6. 曹理 何工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论文15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况和态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发展他们的音乐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活跃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欣赏音乐、深入分析音乐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促进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基础知识;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不再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获得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高效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在课堂上主动显示自己的音乐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一、设计趣味教学环节,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简谱,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由于简谱知识比较枯燥,如果通过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上学习,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把故事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趣味性的故事中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使故事能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学唱过程中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有关卖报歌的故事,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进行表演。在自编自演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演唱《卖报歌》。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师既要注重音乐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进行音乐赏析时,能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身临其境的体会,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让学生结合歌曲的音律和内容进行欣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深刻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在观看和倾听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更深的感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和歌曲有关的内容,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过程。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更能体会音乐蕴含的独特内涵,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实现高效的音乐赏析教学。
四、鼓励合作探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中,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能让学生用轻松的心态进行音乐探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把他们分成小组开展探究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长都发挥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他们的协调下,小组氛围和谐,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音乐知识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学生能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时,教师让学生认真倾听这首歌曲,然后在小组中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互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从新的角度理解了歌曲,有利于把握歌曲的情感和节拍。通过讨论,让学生学唱这首歌,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展示音乐才能,提高学习自信心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音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音乐特长展示出来。通过音乐才艺的展示,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心,产生了主动学习的信念,能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音乐才艺展示,还能给其他学生做出榜样,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正确在课堂展示环节进行音乐表演。在展示音乐才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让学生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敢于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对唱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入探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表现力,使音乐课堂在学生参与中高效进行,呈现精彩的音乐才艺。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巧妙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化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让他们具备更多的音乐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展示音乐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过程中获得自信,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音乐综合素质,打造高效的快乐课堂。
【音乐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专业论文02-21
音乐教学论文08-10
音乐鉴赏论文05-24
(精选)音乐鉴赏论文05-25
音乐教学论文06-07
音乐论文06-29
音乐美学论文05-16
人与音乐论文08-25
音乐议论文08-13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