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小学生数学论文

小学生数学论文

时间:2024-07-02 08:42:29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生数学论文精华[15篇]

  现如今,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数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数学论文精华[15篇]

小学生数学论文1

  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比如班级收饭费,一个班共有62名同学。在校吃饭的有60名同学,每人应付85元。这样的`话便要算出60人一共应付几元。应用乘法就可以很简便的算出结果。只要用85×60=全班60人应付几元。这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数学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会带50元--80元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很有计划的买东西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往往不是一个整数,如一块香皂5.60元,一双布鞋12.70元。这时,我们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总不能每一次都带着一个计算器。所以要想好了买,算好了买,要不然,钱就不够了。

  如果你长大了成了一名设计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块砖的长、宽都算的一清二楚呀!连0.1的误差都不能有!

  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好数学,长大后才能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小学生数学论文2

  摘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

  其实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其实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小学生数学论文3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热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烧着大锅,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来烧。一天,外公将一大堆木材抱出来,笑着对我说:“小亮,外公考你一个问题。”我信心十足的答应了。外公说:“我手里这根木材大约3米长,我想把它锯成20段,你看我要锯几次?”听完问题,我心里乐开了花,太简单了。我从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长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着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锯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着急地说:“你这么算多费时间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头3段,需锯几次?”我想了想回答两次。表哥问:“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数3减去1就等于要锯的.次数啊。”表哥笑了笑说:“对呀,要锯4段,5段,6段······依次类推啊。这么算不就节省了很长时间吗?爷爷给你出的这道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这就需要你开拓思维,从智解题啊。”我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我从这件事中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勤思勤问就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小学生数学论文4

  在我的床头,有一只精美绝伦的小闹钟。它的模样十分俏皮可爱,我之所以如此钟爱于它,不仅因为它每天按时提醒我起床,而且它还教会我许多数学知识。

  一天,妈妈站在我的床头,指着那只小闹钟,突然发难:“小宣,你知道时针每分钟走几度吗?” “闹钟与角有什么破关系,鬼才知道!”我支吾着应付不了,却心又不甘,“闹钟与角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诡辩。妈妈的'神情有点不屑,她的举动让我多少有点难过。

  凝视着平时非常喜欢的闹钟,我迷惑了。时针转一圈不是12小时吗,一圈岂不是360度,360度÷12小时=30度/小时,哦,1小时=60分钟,时针每分钟转0.5度。“难得糊涂呀,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难倒了我!”我来到妈妈面前,得意地说:“0.5度!”妈妈望着我笑而不语。其实,数学深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细心去挖掘,总能找到它的影子。

小学生数学论文5

  =14189.04(元)

  OK!搞定!我丝毫没察觉到有问题,也没有细细检查,就问妈妈要了15000元钱飞奔向离厂不远的供电局。

  “伯伯,这里有15000元,我知道我们厂这次要交14189.04元电费!”伯伯查了下我们的用电单,像我投来了诧异的'目光,“你算错了吧,明明是30989.04元。”“啊!”我大惊失色,连忙拿出草稿纸看,“哦,少加了14000千瓦时该交的16800元,确实是30989.04元。”我尴尬极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连忙灰溜溜地跑回厂里又取了16000元,才搞定了交电费的事。

  同学们可别像我这样犯类似的囧事呀!

小学生数学论文6

  摘要:在小学的课程中,数学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数学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数学的学习在小学期间就开始打基础,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需要以小学生为教学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顺利开展数学教学。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影响;教学特点

  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内小学生初次接触到逻辑思维,并将逻辑思维应用到学习中,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应用为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整。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数学,没有完整的思考方式,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差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次调查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教学的影响。

  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特点

  1、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字不能够完全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教学中会以儿童化的卡通形象来表达数字的概念,这样一方面保留了数学的高逻辑性,同时有趣的卡通形象又能够向学生展示数字的意义,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兼顾了逻辑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见,形象性和抽象性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一个显著特征,比其他学科表现的更加明显,这就说明,小学数学的内容展现上是抽象的,但是在展现形式上确是具体的,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小学数学内容抽象性与小学生心理发育水平的.相互影响。

  1、2形象性与抽象性特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为在教学中既要求老师表达明确、形象,又要兼顾其抽象性,需要调节好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2、1合理的体现数学的抽象性以及具体性:在教学的表现形式上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例如以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进行展示,表达出小学数学内容的具体性,同时也要显示出其抽象性,避免过度展现其形象性而忽略了抽象性,降低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课堂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来自于内容上丰富多彩的体现形式,此时,老师需要提取内容中存在的抽象数学知识,并将抽象性的知识结合到生活中来,将生活中相关的数学内容提升为具有科学性的数学知识。例如在“等式性质”的讲解中,课堂上老师会拿出天平作为教具,展示天平两边放有同样质量的物品时,天平是平衡的,此时学生对天平的平衡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同时教师需要强调平衡的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何会平衡,而不是天平上物品的形象。

  1、2、2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实质:小学的教学内容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式就是结合具体例子表现数学的概念。在教学中避免学生机械性的使用数字和符号,需要学生理解了数字和符号的含义后,利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性运用符号,只有理解了符号的概念后才可以运用到学习当中,这样也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2教学中的系统性与渐进性

  2、1系统性与渐进性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首先系统化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需要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行为进行系统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逻辑性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讲解,如果不然,不仅教师课堂进展会受到制约,学生还理解不了教学内容。所以说系统化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中的特点。

  2、2系统性与渐进性在小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遵循系统性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案之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渐进性的教学。首先系统性教学内容要遵循数学本身的逻辑,另外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进行安排,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前详细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清楚其教学思路,然后研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渐进性在教学是在系统性教学的基础去逐步实现,在课堂上将教学知识逐渐分解,分部进行,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来完成整体教学。

  3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小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完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行探索一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但是大部分知识不能够通过探索的学习的方式来完成,都是以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学习。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在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确定学习内容,老师需要掌握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并做出适当引导,避免学生进入误区,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规划,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

  4总结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老师需要注重教学质量,保证小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并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具有形象性、抽象性、系统性、渐进性、探索性以及接受性,老师需要根据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其教学特点对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需要兼顾小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的特点以及心理发育和理解能力,做到合理科学的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生数学论文7

  爸爸跟我说:“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好像要将近一千多年了。从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到北宋时期形成了现在的模式”。主要结构是:它有棋盘、棋谱、32个棋子等。棋盘上分红、黑双方,双方之间有“楚河”、“汉界”字样将双方隔开,双方各有16个棋子。双方棋子字样有一些不一样,包括“士”、“相”|、“兵”和“帅”不一样。如果红方的棋子先吃掉黑方的“将”则红方胜利,黑方落败;如果黑方的`棋子吃掉红方的“帅”则黑方取得胜利,红方就失败。

  其实下象棋有许多口诀:“炮二平五”、“马二进三”是第一种口诀;“马二进三”、“炮八平五”是第二种口诀;“炮二平四”、“马八进七”是第三种口诀等等,以上口诀是实战中的基本套路。我们象棋老师说:“以上方法用灵活运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象棋还有很多“杀法”。如:马后炮、窝巢马、挂角马、大胆穿心杀、焖宫杀、焖杀、八角马、海底捞月杀、双车搓杀、铁门拴杀等等象棋的杀法。

  我特别喜欢下象棋,喜欢和爷爷、爸爸在晚饭后下几盘。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我想,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象棋特级大师”!

小学生数学论文8

  学老师说今天要在我们班举行公开课教学,让我们昨晚预习课本第64---65页,可我看了半天也不知什么意思,只知道书中有幅图画好熟悉和我们的操场设施一样。可老师说过"一定要预习,不然明天很多老师听课,叫到不会的话会很丢脸的,"没办法只好把书中的几个名词如"平行、垂直"记住,但究竟什么意思我还真不明白!

  上课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们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因为这样的课每学期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开始上课了,老师首先让我们猜一猜,如果两根小棒把它们从高处往桌面上扔,这两根小棒可能会落在哪里?。很快我们就讨论出很多种的结果,有的说相交、有的说不相交、有的说会叠在一起、有的说快要叠在一起,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老师提示说:如果把桌面和地面分别看成同一个平面),这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会怎样的呢?

  让我们闭着眼想想,如果我们把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哦原来两根小棒还可以看成两根直线,那不是就好思考多了,老师接着让我们把想的用彩笔画一画这两根小棒会出现的位置,我平常最喜难画画了,这可难不倒我,我一下子就画出了九种,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拿着自己的作品上去"展览",因为作品比较多,老师挑出一幅画得最多的我的作品出来讲解,开始我很得意以为我观察最仔细了,可是经过老师用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原理讲解,最后只成了两类:一类为相交,另一类为不相交。我恍然大悟原来表象也是会骗人的呀!接着老师引导我们去概括"不相交"时为何为"平行",老师利用课件把两根直线无限延长结果无论怎样它也不会相交在一起,这样我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接着老师让我们思考是不是不同的平面这两条直线也会平行呢?经过我们和老师印证结果并不一定,所以必须记住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完整的平行定义就在我脑海中产生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老师叫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条平行直线:如直线a和直线b,我们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还可以说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还可以说直线a和b直线互相平行的,接下来做练习时我们轻而易己就把它们给"解决"了。

  认识了"平行",老师直接让我们认识了另一位朋友"垂直",并让我们认真观察什么时候图形是最特殊的.?

  我们观察后运用了解决平行的有关知识很快就发现第(2)图形不一样,用三角板一测还发现两条相交的这个角是直角呢!于是老师一一对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交点"这时叫"垂足",相交的这两条直线叫垂线,同样老师也让我们做了类似的练习,结果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练习。

  最后一环是找"垂直与平行"老师说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垂线、让我们大家一起找一找,首先我们到了教室的,然后又到操场上去找,我们最后到了我们经常去玩的地方"云龙桥"去,结果发现这些我们经常去地方有很多的"垂直与平行",我们大家都是惊讶极了,垂直与平行的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它不仅用处广泛而且美观,而且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垂直与平行。同学们,其实,生活就是数学的课堂,只要你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你也能发现很多的数学秘密噢!

小学生数学论文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

  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米),112.5+18=130.5(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

  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小学生数学论文10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于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其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其中要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小学生数学论文11

  根据当今国内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为适应时代需要和实现初中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实验工作渐渐地逐步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实施,并将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教学过程是有效地实施课程的基本方式所体现。就数学教学过程而言,从教学过程来看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探讨,尤其是初中数学高效率的教学过程,对于实施新课程,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其高效率体现在传授知识的有效性、学生模仿老师做题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对付考试的灵巧性。本人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有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统一协调的过程,是在最少的时间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效提升的過程。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高效率呢?本人就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

  一.对学生实施有效知识教育、科学规范的研究数学新课程

  教材曾经简单、单一的一度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教学大纲传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然而,现如今初中数学教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动,就连课程体系都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对所有教师与学生来讲意义是不同的。而且就数学本身而言,数学学习中的“再发现”比其它学科难。所以需要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新有效地研究新课程,重组、活化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发展需要。

  二.师生密切配合,提升数学教学创造性

  如何正确处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是长期以来教学理论届长期议论的话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钻研的问题。以前的教育学者总是把教师摆在中心位置,过分声明教师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现在的'实用型学者则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实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都要遵循学围绕教转的原则,实际上,教学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效果。

  三.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觉体验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把教育目标单一地理解成是传授专业知识与训练学科技能,如此一来学生课堂的一切尽在教师掌握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往往因此而被泯灭、无法真正的发挥出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这也成了往届初中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原因。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培养和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积极地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四.在新授中有效发辉学生潜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知识拓展,认知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素质的提高。第三个阶段是学生的应用、创造、发现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我国不少数学教师只重视理论却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出现了很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转变旧观念,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的创造和发现能力的培养,不能停滞不前。新课程中,出现了研究性课题,这些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老师克服惰性心理、积极钻研教材,将一些新颖的生动的生活实例带入课堂新授部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自我提问、集体解答,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对每一堂新授课都有不一样的深刻记忆,从根本上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

  五.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美育,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如勾股定理、杨辉三角等都是反映爱国情怀的典型例子。教师应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教材内容看,数学体系中常见的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通过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转化等观点。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现如今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美育是以人为对象和载体,体现了“育人”功能与目的内在统一。

  数学理论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方法、数学结论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美感,使之形成对数学科学的爱好,能够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智、体、美全方位渗透。

小学生数学论文12

  内容提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数学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题策略,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问题。从问题提出——解决及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正 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具体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这一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从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 “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星期天,你妈妈让你去买两箱牛奶,那时你会思考那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每箱牛奶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钱?每箱牛奶有几瓶?至少带多少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看标价说明;问售货员。

  这时可呈现两种情境:

  ①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48元,买2箱。

  ②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买2箱。并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两条信息,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马上提出:

  根据调查①可解决买两箱牛奶共需多少钱?;

  根据调查②可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买一箱需多少钱、买两箱需多少钱?等数学问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了以上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2、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

  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曾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位学生对“四万万同胞”的“四万万”提出了疑问,许多学生发出哄笑。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责怪学生愚昧无知,反而鼓励了他,同时在解决“四万万”就是“四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为什么用四万万而不用四亿“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决心。

  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作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杀,成为真正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器官的钥匙。

  3、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反思,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使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思考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方法。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进入角色以后,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师在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讲解式”(摆小棒)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发现式”,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爸爸让明明计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 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者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上,面临着要解决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不同水平的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这样,小组成员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适时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与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经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

  皮亚杰认为:“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与手”、“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因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鼓励发现新知。

  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探究而获得。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得出“把上下两个底面剪下叠起来,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两个底面的直径、半径、周长,是否相等”;“上下两个底面的对称轴是否相等”等多种检验方法,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解决了问题,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请在下面平行四边形上画一直线,使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

  于是学生纷纷投入“如何分”的学习活动中,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 ……得出,这样的线可画无数条。 但教师并不到此为止,而是接着提问:这些平分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只要是通过平行四边形中心点的直线,都能平分这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孕伏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知识。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引导学生合理地应用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 学生学习数学不但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上所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自觉做到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

  例如,学了“统计知识、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测定”后,我们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之于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宽;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量一量家中家具的长和宽、爸爸妈妈的身高;测一测爸爸妈妈的体重;算一算逛街所购货物的价格等,在“用数学”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作用,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使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又如,在学习了 “利率、利息”等概念后,一位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他编制了这样的题目:“今天,爸爸把这月领到的工资1850元存入银行,所存定期三年,那么三年后的今天,爸爸取钱时,可取回多少元?”

  这样的问题,与生活非常贴近,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调查,了解银行利率,并应用自己刚学的百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计算,学生不仅巩固学习知识,了解了金融知识,从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究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谐地发展。

小学生数学论文13

  摘要: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养成教育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而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而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

  二、 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而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而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

  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教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教育论文

  ④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反复思考后猜想:如果总结几条规律,让学生们在检查时有章可循,失误该会少些吧?于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总结了下列五条:

  ①竖式中不要抄错数

  ②竖式中不要抄错加减号,不要将“+”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③笔算加法时,该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时不要乱加进位一。

  ④笔算减法时,该退位时不要忘退,不该退位不要乱退。

  ⑤横式中不要漏写得数。

  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做完题再按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计算水平大大提高,计算后检查的习惯也养成了。

  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乐于动脑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作业时,应要求学生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要让学生做到独立写作业, 教师的评价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实质上,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经过反复的实践,使这种兴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终成为自觉行为,形成习惯的一个过程。好的习惯攒多了,素质也就提高了,养成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定要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小学生数学论文14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小学生数学论文15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小学生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生数学论文07-01

[通用]小学生数学论文07-01

数学论文精选09-06

数学论文05-15

数学论文09-05

【精选】数学论文09-05

【推荐】数学论文09-08

【实用】数学论文09-05

小学数学论文09-04